❶ 與李鴻章有關的歷史短故事
1、1896年李訪英(實為訪美),受到熱情款待,李用手抓雞,大家愕然,出於尊重,也學樣。從此,英國人吃雞不必拘泥於刀叉。
同時,天天西餐使李無胃口。於是他讓廚師將西餐的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燒成了一鍋大雜燴。撲鼻香味使英國官員們饞涎欲滴,忙打聽是什麼菜?答曰雜碎。李示意他們盡情享用,結果一個個贊不絕口。據說後來飯店的菜單上就有了「李鴻章雜碎」。
這說明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禮儀,無高下之分。李鴻章作為一個中國使臣,在桀驁不馴的日不落帝國人面前,沒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不得不說他有著強烈的民族觀念。
2、李鴻章從政之餘,喜歡收藏圖書。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園,有「望雲 草堂」藏書處。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鎮壓小刀會起義時,經常光顧著名藏書家郁松年的藏書樓「宜稼堂」,郁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給他。
去世後,其藏書歸於李經邁繼承,其珍貴版本於抗日戰爭中經「漢文淵」書肆主人出售不少。其餘藏書在1940年由其孫李國超捐獻給震旦大學圖書館,計18000冊。
3、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入京會試,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曾國藩門下。 出身徽商又為蘇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為李鴻章太老師的翁心存(孫鏘鳴之師),在青年李鴻章任翰林院編修時,對其經世致用世界觀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啟迪。
而以潘、翁為領袖的蘇南豪紳,對李鴻章後來組建淮軍迅速崛起於江蘇,也予以極大的支持。然而,最令李鴻章慶幸的是,他在初次會試落榜後的「乙丙之際」(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奠定了一生事業和思想的基礎。
4、咸豐十一年(1861年)夏,西鄉團練頭目得知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安徽人李鴻章在幕中主持機要時,就公推曾任李文安幕僚的張樹聲向李鴻章、曾國藩上了一道稟帖,洞陳安徽形勢,並表示了願意投效的決心。
曾閱後大為賞識,親筆批示「獨立江北,真祖生也」。由於廬州團練的這些基礎和李鴻章在當地的各種關系,淮軍的組建、招募比較順利。
5、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因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於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
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1)李鴻章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人們在評述李鴻章功過是非的同時,逐步注意到了他的書法藝術,通過其存世的大量墨跡,我們看到了他書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
李鴻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諧於一體,美若一粒粒生動活潑的珍珠在跳躍,行行有度,疏而不亂。覽之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篇書法高品佳作,顯示出李鴻章的書法造詣之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鴻章
❷ 李鴻章的歷史故事100字
你可以參考網路的內容。
❸ 李鴻章的歷史活動簡要概括,求解答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內安徽省合肥人,容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fú],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後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❹ 舉例李鴻章參與的主要歷史事件,
洋務運動
絞殺太平軍和捻軍
甲午海戰
簽訂馬關條約
❺ 李鴻章的歷史故事
1、手抓雞
1896年李訪英(實為訪美),受到熱情款待,李用手抓雞,大家愕然,出於尊重,也學樣。從此,英國人吃雞不必拘泥於刀叉。
同時,天天西餐使李無胃口。於是他讓廚師將西餐的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燒成了一鍋大雜燴。撲鼻香味使英國官員們饞涎欲滴,忙打聽是什麼菜?答曰雜碎。李示意他們盡情享用,結果一個個贊不絕口。據說後來飯店的菜單上就有了「李鴻章雜碎」。
這說明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禮儀,無高下之分。李鴻章作為一個中國使臣,在桀驁不馴的日不落帝國人面前,沒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不得不說他有著強烈的民族觀念。
2、藏書成就
李鴻章從政之餘,喜歡收藏圖書。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園,有「望雲 草堂」藏書處。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鎮壓小刀會起義時,經常光顧著名藏書家郁松年的藏書樓「宜稼堂」,郁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給他。
去世後,其藏書歸於李經邁繼承,其珍貴版本於抗日戰爭中經「漢文淵」書肆主人出售不少。其餘藏書在1940年由其孫李國超捐獻給震旦大學圖書館,計18000冊。
(5)李鴻章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書法成就
人們在評述李鴻章功過是非的同時,逐步注意到了他的書法藝術,通過其存世的大量墨跡,我們看到了他書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
李鴻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諧於一體,美若一粒粒生動活潑的珍珠在跳躍,行行有度,疏而不亂。覽之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篇書法高品佳作,顯示出李鴻章的書法造詣之深。
紀念故居
李鴻章的家宅,李鴻章故居位於今合肥市中心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梁畫棟,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走馬樓(小姐樓)。
李鴻章故居建於19世紀末。故居當年規模很大,許多人用「李府半條街」來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氣勢。歷經百年的風風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獨有的風貌,在十年動亂的時候,李鴻章故居遭到嚴重破壞。
改革開放後,在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的督導下,合肥市政府對李鴻章故居採取保護措施,根據歷史照片,在原地修復重建,現存規模已不到原來的十二分之一,但是,主要部分仍舊保留。
❻ 李鴻章一生親身參與了哪些對中國近代歷史影響深遠的大事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屬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❼ 李鴻章的主要事件按時間順序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專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屬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1 早年經歷
2 湘軍幕僚
3 組建淮軍
4 鎮壓太平天國
5 鎮壓捻軍
6 洋務重臣
7 外交事件
8 建設海軍
9 晚年生涯
❽ 列舉李鴻章參與的主要歷史事件,談談你對李鴻章的看法。
李鴻章 是清末的朝廷重臣 參與過鎮壓太平天國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想參與結果人回家不要他答 還有就是和老外簽訂了一堆不平等條約總的來說李鴻章是個政~客,在清政~府也是個風雲人物,這個人一直秉持中體西用的知道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清王~朝的維護者 所以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清政~府 與其罵他是賣-國-賊不如罵清-政-府的腐朽和無能
❾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一生參與的重大歷史事件
1,曾國藩的湘軍轟破天京城牆,天平天國運動失敗。洋務重臣,興專辦了安慶內軍械屬所。曾國藩家屬很值得讀,你會從中學很多!
2,左宗棠抬著棺材入新疆收復伊犁。談判工作是由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做的。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績。
3,李鴻章,太多了。。。近代幾乎所有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他去談他去簽字的,比如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他是個復雜的人物。我給他的評價是生不逢時的賢才。。另外他也是洋務運動重臣。開辦了近代中國最大的兵器廠——江南製造總局。創建了北洋艦隊(威海衛一役,為保存實力,避而不戰,貽誤戰機,全軍覆沒)。
另外以上三位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本想給三位一起下個總結。還是不要了。建議樓主好好去讀一下他們的著作。
❿ 李鴻章簡介300字和他重大歷史事件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以廣州塾師洪秀全為首的農民,在廣西桂平紫荊山麓金田村樹旗造反,建號太平天國,軍曰太平軍,經過兩年多的戰斗,便從廣西一隅直入長江流域,定都南京,建立了一個與清朝抗衡之政權,並開始北伐西征。
當時清朝的達官貴人和主要支柱綠營兵腐朽不堪,於是咸豐帝一面用高官厚祿和嚴刑峻法來制止文官武將和綠營兵的潰逃,驅使他們繼續為國效力;另一面努力爭取漢族士紳的支持,動員他們憑藉自己在本鄉本地的的政治、經濟和宗族勢力,「結寨團練」,「搜查土匪」,配合清軍鎮壓太平軍。
咸豐三年(1853年),從武漢順江東下的太平軍佔領安慶,殺死巡撫蔣文慶。咸豐帝詔諭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前往安徽,辦理團練防剿事宜。呂賢基以李鴻章籍隸安徽,熟悉鄉情,奏請隨營幫辦一切,遂受命回籍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
咸豐八年(1858年)冬,李鴻章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負責起草文書。他生活散漫,晚睡懶起,曾國藩教訓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惟一誠字而已。」言訖拂袖而去,李鴻章「為之悚然」。其後安徽巡撫翁同書(同治帝、光緒帝之師翁同龢長兄)對太平天國戰爭時棄城逃跑,曾國藩起草《參翁同書片》時採用李鴻章之草稿:「臣職份所在,例應糾參,不敢以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當時翁同書之父翁心存正處高位),並因此更欣賞李鴻章的才華。但李鴻章也因此與翁同龢結下不共戴天之仇,日後翁同龢處處刁難北洋水師,乃至甲午一戰,一敗塗地。
咸豐十年(1860年),李鴻章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帶募勇。
同治元年(1862年),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達上海,自成一軍,稱為淮軍。旋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在掌握地方實權後,在江蘇大力擴軍,採用西方新式槍炮,儼然乃新式陸軍,使淮軍在2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後來的淮系軍閥集團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李鴻章到上海後,同外國僱傭軍(後組建為常勝軍)進攻太平軍。
同治二年(1863年)和三年(1864年),李鴻章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基本剿滅太平天國。接著李鴻章又鎮壓了捻軍,因功加封為協辦大學士,且保住了即將崩潰的清王朝,因此被譽為「中興名臣」。
李鴻章本人於三月十日隨首批淮軍抵滬,半月之後,被任命署理江蘇巡撫,十月十二日實授,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從此隆隆直上」,開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的四十年鎮壓天國。
李鴻章受任之初,形勢極為嚴峻。當時上海是全國最大的通商口岸,華洋雜處,是江南財富集中之地;淮軍抵達時,正值太平軍第二次大舉進攻,能否守住上海並徐圖發展,是擺在李鴻章面前的最大考驗。李鴻章牢記恩師的教誨「以練兵學戰為性命根本,吏治洋務皆置後圖」。而由上海官紳組建的「中外會防局」,一心指望外國僱傭軍抵禦太平軍,對洋人百般獻媚,他們和外國軍隊對淮軍不以為然,「皆笑指為丐」。面對這種情況,李鴻章激勵將士說「軍貴能戰,待吾破敵懾之」。不久,淮軍果然於當年下半年獨立進行了虹橋、北新涇和四江口三次惡戰,李鴻章親臨前線指揮,成功守住了上海,頓時令中外人士對淮軍刮目相看。
初步站穩腳跟後,李鴻章開始從「察吏、整軍、籌餉、輯夷各事」入手,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在人事上,他罷免了以吳 、楊坊為代表的一批媚外過甚的買辦官吏,改為起用郭嵩燾、丁日昌等一批務實肯乾的洋務派官員,同時建立了不同於湘軍幕府,以務實干練、通曉洋務為基準的淮軍幕府。在軍制上,他從實戰中領略到西洋軍械的威力,從而產生「虛心忍辱,學得洋人一二秘法」的想法。淮軍到滬未及一年,「盡改(湘軍)舊制,更仿夷軍」,轉變成了裝備洋槍洋炮,並雇請外國教練訓練的新式軍隊,大大提高了戰鬥力;同時,李鴻章還採用一系列招降納叛,兼收並蓄的措施,擴充實力,不到半年內,淮軍就迅速擴軍至50個營頭,約2萬人,此後更進一步急劇膨脹,至攻打天京前夕,淮軍總兵力已達7萬餘人。在軍費上,李鴻章採用「關厘分途,以厘濟餉」的政策,以關稅支付常勝軍、中外合防局及鎮江防軍的軍需,而以厘金協濟淮軍,隨著軍事進展和湘淮軍力的壯大,厘卡也層層添設,從而確保了餉源。在對外關繫上,李鴻章利用洋人赫德和士紳潘曾瑋當說客,巧妙地平息了因蘇州殺降而引起的戈登率常勝軍鬧事事件,並最終巧妙地解散了常勝軍,初步顯露出他的外交手腕。
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十八日,常熟太平軍守將駱國忠投降。李鴻章乘機率淮軍發起收復甦、常的戰役。經過與前來平叛的太平軍反復激戰,淮軍最終攻克常熟、太倉、崑山等地。在初步掃清蘇州外圍後,李鴻章制訂了三路進軍計劃,中路程學啟統率,由崑山直趨蘇州;北路李鶴章、劉銘傳從常熟進攻江陰、無錫;南路則下攻吳江、平望,切斷浙江太平軍增援的道路。二年(1863年)七月,程學啟部兵臨蘇州城下,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率軍自天京往援,與北路淮軍大戰於無錫大橋角,太平軍失利。是時,蘇州太平軍守將納王郜永寬等發生動搖,與程學啟部秘密接洽獻城事宜。十一月初五,郜永寬等殺死守城主將慕王譚紹光,開城投降。但淮軍入城後,太平軍八降王率部屯居半城,不願剃發解除武裝,而是索要官銜及編制。為此,李鴻章採納程學啟的建議,誘殺了八降將,並遣散余眾。蘇州殺降,盡管引起戈登的不滿,一度鬧得不可開交,但就李鴻章來說,畢竟消除了「變生肘腋」的隱患,正如其在稟母親的書信中所稱「此事雖太過不仁,然攸關大局,不得不為」。曾國藩接報後,贊賞李鴻章「殊為眼明手辣」。
當時,湘軍久攻天京不下,清廷屢次詔催李鴻章率淮軍前往會攻。李鴻章從自己與曾氏兄弟的關系考慮,染指金陵必會被認為搶功,而得罪曾氏。於是,他一面在蘇、常按兵不動,一面掉頭南下攻入浙江,結果惹惱了閩浙總督左宗棠,左上奏朝廷,告李鴻章「越境掠功」,由此開始,二人做了一輩子對頭冤家。五月十三日,李鴻章聞知湘軍攻城地道將成,又因為朝廷一再催促,遂派劉士奇炮隊及劉銘傳、潘鼎新、周盛波等二十七營會攻天京。十五日,曾國荃出示李鴻章發來的出兵咨札,激示眾將曰:「他人至矣,艱苦二年以與人耶?」,眾皆曰「願盡死力!」,第二天,湘軍終於攻克天京。事後,曾國藩曾執手向李鴻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面,賴子保全」。江蘇肅清,湘淮軍將帥均得加官進爵,李鴻章受封一等肅毅伯,賞戴雙眼花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