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地理歷史知識

地理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20 11:53:50

⑴ 地理和歷史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古以來都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淵博,但因為地理學科不是中考科目,地理學科被搞得最沒有文化味。不管是學校,還是師生都認為地理學好學差無所謂,與其學地理,不如把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正因為這種偏見,部分地理教師帶著學校不重視,學生沒興起,敷衍塞責,上完了事的態度。地理學科也不安排正規考試,任課教師隨意為之。地理教育在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中無形之中被淡化和漠視。

地理是講述人類的生產生活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地理這一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既派生出許多新學科,又綜合了其他許多學科的內容,使其成為兼容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的綜合性學科。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它和文、理兩類的各個學科存在著密切關系。弄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系,有助於同學們端正各學科的學習態度,,既促進地理學科的學習,也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1、地理與語文。自然界千姿百態的地理事物或現象為語文學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既有源於地理方面的成語,如「涇渭分明」,又有描繪地理景觀的詩詞,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等。可見地理知識解詩意。反之,語文水平的提高,會使同學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地理事物或現象。

2、地理與政治。地理課所揭示的內容,有相當一部分也是政治學科用以論證的素材。僅以地球本身的位置而言,它只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這就從根本上糾正了種種唯心主義的認識,反過來,政治課的理論不僅指導人們認識和理解地理事物或現象,而且政治課的內容也大量出現在地理課中,既有顯露的成分,也有潛在的內容。如影響工業布局的主要因素有社會生產方式,試想,我們若不了解什麼是社會生產方式,又怎麼能認識它對工業布局的影響呢?

3、地理與歷史。在地理課中有大量的地名知識和分布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習歷史有很大幫助,如歷史事件的產生和發展,都具有一定的空間性,需與歷史地圖相配合。反之,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對學習地理也有積極的作用。如掌握我國一些省區的簡稱,可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國名或地名;認識一些發展中國家單一產品經濟及我國天津、青島、上海棉紡工業的分布,都要考慮歷史發展這一極為重要的因素。

4、地理與數學、物理。地理學科涉及天體系統、地球運動、大氣運動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地理知識,又有物理知識,也有數學知識,對啟發我們學習物理、數學有積極的作用。反之,掌握了萬有引力、曲線運動等知識,對學習地理也是一個有利條件。

5、地理與化學。化學知識在地理學科中亦較為常見,如岩石的風化、石灰岩地形的形成、土壤的酸鹼性以及各種有用礦物等。因此,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對學習地理大有好處。反之,掌握這些地理知識,對學習化學也是一個有利因素。

6、地理與生物。地理課要經常學到某一地區的地理環境,這種環境知識,對於學習生物甚為重要。反之,掌握了各種植物和作物的生長條件後,對學習地理也是一個有利條件。如了解了植物的生理機制,就會更深刻地認識營造防護林對地理環境的作用。

由此可見,地理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相促進的整體。

⑵ 世界地理、歷史相關知識

你好:
很高興能為你作答:
其實在我讀高中是有整理過一個不錯的筆記、就是關於地理的、什麼方面都涉及、就專門給我的「徒弟」們看的。所以呢、沒事好好整理時一個非常好的習慣O(∩_∩)O
世界區域地理
歐洲西部
A.M.〔讀圖識記〕1.主要國家;2.群島、島嶼、海峽、海域;3.北極圈;4.平原、山脈、河流、運河;5.北海石油和航運。
1.自然環境
⑴位置范圍: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
⑵海岸線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干、亞平寧、伊比利亞,主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灣是著名的海灣。
⑶地形:平原、山地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歐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博朗峰本區最高。
〔補充〕冰川對西部歐洲的影響
冰川運動時對地面的強烈刨蝕作用,造成角峰、寬谷、冰蝕湖、峽灣等冰蝕地形。冰川消退後,又形成冰磧丘陵、冰磧湖等冰磧地形。第四紀冰川在歐洲有兩個中心,一個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中心的大陸冰川,一個是以阿爾卑斯山脈為中心的山嶽冰川。第四紀冰川對歐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蘭、瑞典眾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峽灣,東歐平原波狀起伏的冰磧丘陵,阿爾卑斯山脈高山帶峰巒挺拔、谷地寬闊、兩側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紀冰川塑造的結果。
⑷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
特徵:海洋性特徵顯著
氣候:成因
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60°之間,屬溫帶,大部分地區盛行西風
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曲折,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
地形中部為平原,山脈東西走向,有利於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作用

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極地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⑸河湖
河流特徵及成因:本區多平原,降水量較多,河網較密,水量充沛,因大陸輪廓曲折,又受山嶺的限制,不利於長河的形成,河流短小。
主要河流:多瑙河世界流經國家最多(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國)。
萊茵河世界航運最繁忙,貨運量在世界上僅次於密西西比河。
湖泊:北歐和阿爾卑斯山脈兩側(多為冰川作用形成)
2.國家和居民
⑴國家和地區:有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⑵居民:白色人種為主,人口稠密區沿著煤礦和工業地帶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長率低,匈牙利、德國等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⑶經濟發達地區:大多數國家屬於經濟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發達,其中德國居第一位。
⑷發達的旅遊業。
3.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⑴西歐的島國
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政治、經濟中心地區。
⑵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餘。
⑶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多汁牧草生長好)。
東南部——種植業(小麥、大麥)集中地區(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⑷首都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霧都。
4.法國
⑴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為丘陵平原、東部南部山地高原(阿爾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⑵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⑶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馬賽(港口、福斯的東側)、福斯;福斯敦刻爾克(臨海型鋼鐵工業——日本福山、義大利塔蘭托、中國寶山)
5.德國
〔讀圖識記〕1.北海、波羅的海、基爾運河;2.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萊茵運河;3.三大地形區,自南向北依次為:巴伐利亞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漢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蘭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圖加特、慕尼黑(新興工業區中心)、魯爾區(德最大工業區);5.歐洲西部陸路交通十字路口。
⑴歐洲大陸上「十字路口」,本區鄰國最多的國家(9個)。
⑵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勢低平,氣溫較低,冬冷夏涼、土壤較貧瘠,主要發展畜牧業,粗放經營,人口較稀;中部谷地和寬廣的山地,宜於農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廣布森林和草地。
⑶發達的工業: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有利條件:豐富的煤炭、鉀鹽;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條件: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
分布特點: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注意〕魯爾區的興衰(必修內容)
a.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並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b.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c.綜合整治
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數量減少、規模擴大,新建遷移的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
②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如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爐建到荷蘭海邊。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航運繁忙,運輸的一半是鐵礦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系統和植樹造林。
⑷主要城市
柏林:德國首都,位於東部,是全國最大城市
漢堡:位於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蘭克福:德國最大航空港,鐵路樞紐和化學工業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業中心,德國宇航、飛機、微電子工業中心,啤酒之都

歐洲東部和北亞

1.范圍和國家
歐洲東部: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間的歐洲部分。
北亞: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部分。
2.俄羅斯
(1)北冰洋、波羅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裏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
(2)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烏拉爾山、高加索山;
(3)北極圈;
(4)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河流,世界最長內流河)、貝加爾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畢業了」);
(5)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符拉迪沃斯托克、摩爾曼斯克、西伯利亞鐵路。
A.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歐洲部分面積小但其政治經濟中心都位於此。
B.較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東歐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平原,東部高原、山地)。
C.冬季漫長而寒冷,各地氣候差異很大。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部有極地氣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氣候,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
D.河流與湖泊。
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水能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凍期長,不利於航運,有凌汛。貝加爾湖世界最深。
E.資源豐富:天然氣儲量佔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產國(烏拉爾、秋明油田)、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
F.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
以莫斯科、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烏拉爾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工業由歐洲部分向亞洲部分發展。
G.農業:東歐平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地帶,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甜菜、馬鈴薯、向日葵、亞麻,正在從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
H.交通:鐵路為主(注意: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差異)。
第一條歐亞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鐵路):莫斯科—伊爾庫茨克(貝加爾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I.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凍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奧伊米亞康:北半球寒極。

東亞與日本
五國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⑴位置范圍
緯度位置:絕大部分在北溫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臨海國:中國(首都北京)
內陸國: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為哈薩克)
半島國:朝鮮(首都平壤),韓國(首都首爾)
島國:日本(首都東京)
⑵地形、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台灣島等)
⑶氣候
①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東亞季風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比較:最冷月均溫>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線:秦嶺-准河一線。
為什麼東亞季風氣候顯著?主要是海陸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陸,面臨最大海洋→冬夏海陸溫差大→冬季西伯利亞為高壓、海洋為低壓;夏季亞洲為低壓、海洋為高壓→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②西北內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距海遠,地形閉塞,地勢高,不受或很少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少,氣候乾燥,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大陸性強烈,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北地區、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經濟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種:黃色人種。
民族:漢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鮮族等 。
⑸沿海與內陸的差異:自然環境方面、人口方面、經濟方面 。
東部沿海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氣候溫暖濕潤,利於農業發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歷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現已出現很多工農業發達的地區,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蠶絲、茶葉的產地。日本是世界的工業大國、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此外韓國、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台灣省、香港地區等經濟發達區和新興工業區不斷形成。
西部內陸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較差,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這里天然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在經濟中佔一定地位,礦產資源也正在開發利用之中,經濟發展前景很可觀。蒙古地廣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鮮半島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森林、礦產資源豐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半島南部為韓國,經濟以汽車、電子、服裝等製造業為主,進出口貿易發達。蒙古的畜牧業占重要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中國是工農業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2.日本
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N~45°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徵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築波宇航中心——種子島硅島——九州島
位置: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海岸線長而復雜,多半島,多海灣,多良港,多島嶼。陸上與我國遼寧、吉林兩省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海上鄰國有日本、俄羅斯等。
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多低山丘陵,東部太白山脈是主要山脈。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帶。
氣候:自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錦江等。多自東向西注入黃海和朝鮮海峽。
資源:森林、水力較豐富。
經濟:韓國是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其二戰後積極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加工業,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使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近些年針對國際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
等等.....太多了,,有時間我全發給你,O(∩_∩)O

世界歷史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剩下時間不多了,,,抓緊時間好好復習,,加油,祝你成功
恩,看完,記得採納哦

⑶ 地理歷史

推薦美國著名的學者房龍寫的兩部作品。
《房龍地理》(即《人類的家園》),此書是美國的房龍於一九三二年所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它的宗旨是「把所有的高山、城市、大海統統放進地圖里,只告訴我們生活在那裡的居民的情況,告訴我們他們為什麼會居住在那裡,他們來自哪裡,他們在干什麼——把人類關心的故事寫進地理學」。換句話說,此書注重的是人文地理,他所講的只是「告訴我們生活在那裡的居民情況,告訴我們他們為什麼會居住在那裡,他們來自哪裡,他們在干什麼——把人類關心的故事寫進地理學。」一經他的渲染,平常我們看來很枯燥的地理知識,裡面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就顯得栩栩如生。房龍以其廣博的知識、獨特的視角和嫻熟的表達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地理知識的範本。地理知識是公眾所共同擁有的,為什麼能冠上房龍的名字?房龍地理自有其不同於別人之處。房龍也是分國家來講述地理,但他並不像雜貨鋪的老闆那樣,滿足於陳列一個個國家的人口、面積等,他有意識地將人在地理中的活動貫穿在知識的介紹中。這個國家的氣候、地勢如何,人們是怎樣來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繼而改造自然的;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選擇了怎樣特定的生活方式,繼而是如何影響當地的風俗、歷史的,最後形成這個獨一無二的國家和民族的。如果說以前的地理教科書是幻燈片的話,那麼《房龍地理》就是一部活動的電影,裡面的一切都栩栩如生,可觸可感,呼之欲出。
《太平洋的故事》,喜歡探險的人可以讀到15至18世紀歐洲人「地理大發現」中的所有重要的探險活動。從1519年至1522年麥哲倫首次環海航行,到1642年至1643年艾貝爾·塔斯曼航行至澳大利亞、紐西蘭,從1728年白令穿越白令海峽,到1768年至1779年詹姆斯·庫克先後三次環海航行。喜歡地理的人,也可詳盡地了解太平洋的經緯。

⑷ 急求地理、歷史、政治常識

我有 我 的 都是不斷從各方面積累的,在我的手機里,我給你發

政治的 :
按勞分配 分配個人消費品的社會主義原則。即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社會扣除以後,按照各人提供給社會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還沒有能夠達到產品極大豐富的程度,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還存在著差別,勞動還未成為人們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產物,又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是對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這個原則對於調動勞動者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建設社會主義,有重大作用。由於勞動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實際上是不平等的,這是一個「弊病」,但在社會主義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反對平均主義,選擇合適的按勞分配的形式
社會主義經濟中產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勞分配為基礎的,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按勞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領域的實現;舊的社會分工是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勞分配的具體含義和實現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與非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所不同.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分配的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可以通過不同形式實現.
我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基本內容: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公有制
物質條件:生產力水平.
直接原因:舊的社會分工和勞動差別的存在.
原則: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區別】
1、兩種分配方式的產權主體不同。按勞分配的產權主體只能是公有制;而按生產要素 分配方式則適用於包括公有制在內的多種產權主體。
2、兩種分配方式所處的地位不同。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方式是主體,起主導作用,這一條要堅持不動搖。按生 產要素分配只是與按勞分配並存的多種分配方式中的一種,它要與按勞分配相結合。
3、兩 種分配方式所遵循的原則不同。按勞分配方式所遵循的是公平優先的原則,其不足之處是忽 視市場因素的影響,忽視效率。按生產要素分配方式所遵循的是效率優先原則,一切要素都 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優化配置,市場決定分配,高效率必然獲得高效益、高回報。其不足之處 是忽視非市場因素,忽視公平。
4、兩種分配方式的分配對象不同。按勞分配的對象只是個 人收入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對象則既有個人收入分配(如要素所有權屬於公民個人的), 又有國民收入分配(如要素所有權屬於國家和集體的)。此外,兩種分配方式和性質以及各自 反映的生產關系也不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一般又分為辯證的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三個部分。學習哲學常識,不僅要明確這三個部分各自的知識范圍,更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三個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從整體上來把握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內涵。

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研究對象是統一的,即都是客觀世界,只不過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論說明世界的本質"是什麼",辯證法則進一步回答客觀世界"怎麼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二者相互滲透,不可分割。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解決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時貫穿著辯證法思想。它把物質世界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充滿著矛盾的統一整體和無限發展的過程;它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同時,又充分肯定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是辯證的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在解釋客觀世界"怎麼樣"的問題時,是從唯物論原則出發的,是建立在"物質決定意識"這一基礎上的。它把辯證法的規律首先看作是客觀世界所固有的規律,把思維規律看作是外部世界的規律在人腦中的反映;它認為辯證法不外是人們從客觀物質世界中高度抽象出來的、能從根本上反映事物固有的內在和本質聯系的方法,而不是人的頭腦臆想的產物。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是唯物的辯證法。

認識論是關於認識的來源、本質、內容、作用和發展規律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堅持"從物到感覺到思想"的路線,是建立在物質決定意識這一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的。堅持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也就是堅持了物質第一、意識第二的唯物主義原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又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反映論,它堅持並貫穿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科學正確地解決了主體與客體、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揭示了認識發展的過程、本質與規律,為人們提供了探索真理的正確途徑。

同時,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最科學、最本質、最抽象的反映,是人們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正確認識,這種正確認識的來源是實踐,並且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而且也必然要服從認識的發展規律,。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正是實踐,才使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成為科學的、徹底的辯證唯物主義;也只有實踐,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上升為最完整、最科學、最全面、最豐富的唯物辯證法。

由上可見,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說的唯物論,是辯證的唯物論;所說的辯證法,是唯物的辯證法;所說的認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這三者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缺少了其中的一個方面,都會損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者從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統一的。
一、內因和外因:內因和外因,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二、量變和質變:量變、質變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堅持適度原則
三、事物發展的趨勢: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四、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知識整理:
基本概念
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量變: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在量變階段,事物的根本性質沒有改變,仍然是這個事物。
質變: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是由一種性質的事物向另一種性質的事物的根本轉變。
基本原理
一、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要求
1原理歸納: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2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觀察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內因,又要看到外因,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忽視外因對事物變化發展的影響,或否認內因對事物變化發展的決定作用都是錯誤的。
二、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要求
1原理歸納: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准備,當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這兩種狀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
2方法論要求:要重視量的積累,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反對忽視量的積累,急於求成,急噪冒進;反對忽視質的飛躍,條件具備時瞻前顧後,畏縮不前,貽誤時機;反對不顧分寸,盲目亂干,做事過頭。
三、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及方法論要求
1原理歸納: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任何事物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2方法論要求:正確對待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的困難,把自己的命運與改革大業緊密聯系起來,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反對把事物發展的道路設想成一帆風順,盲目樂觀,又要反對看不到事物發展前途,一遇困難和挫折便灰心喪氣、悲觀失望的傾向。
四、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分歧的原理及其方法論要求
1原理歸納: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學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它根本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變化的原因歸結為外部力量的推動,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聯系、發展和發展。
2方法論要求:它要求我們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觀察分析問題,切忌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絕對化。
命題研究:
一、考點簡析
考試要點 出題方向 解題策略
內因和外因,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選擇題或論述題,考查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及方法論要求 ,這幾年考查較多 解此類題目要注意結合擴大內需,實施「走出去」戰略等,無論是企業的改革還是農民生活的提高、國內經濟的發展,都有一個正確處理內因和外因的問題,只要這部分知識掌握好了,一般是可以應付高考的
量變、質變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堅持適度原則 以選擇題為主,注意適度原則的掌握 解此類題目要注意結合經濟結構調整等熱點問題,深刻理解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及適度原則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一般出選擇題,了解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原因及新事物的成長壯大要經歷艱難曲折過程的原因 解此類題目要注意明確新事物的成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明確如何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選擇題或論述題 ,考察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與根本分歧 本部分內容是高考的重點,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不自覺地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因此,必須深刻理解兩者的分歧與根本分歧,對分析和解決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 考點分析與展望
[知識點理解]
1、為什麼說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內部矛盾的雙方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斗爭,由此使矛盾雙方的力量和地位發生變化,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周圍的事物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所以,事物的發展不可能離開一定的外部條件。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它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能夠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因對事物發展所起的作用,表現在對事物內部矛盾的影響上,即通過促使內部矛盾雙方情況的變化而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因此,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須通過內因,而決不可能撇開內因單獨地起作用。
2、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怎樣正確對待內因和外因?
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個人的成長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觀努力。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善於捕捉和利用機遇,做到身處順境頭腦清醒,身處逆境,不悲觀、不消沉。
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因此,不能忽視外部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對周圍環境作「一分為二」的分析,做到趨力避害。
3、為什麼說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1)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變作準備,就不會質變發生。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准備。
(2)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事物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這樣兩種狀態,永不停息地變化、向前發展。
4、量變引起質變有哪兩種情形?
(1)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規模等方面的變化能夠引起質變。
(2)事物在總體上數量不變,只是由於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5、為什麼說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引起質變?
這是因為,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當矛盾雙方在斗爭中力量的增減還沒有引起依存關系的破裂時,事物處於量變狀態。而當矛盾雙方在力量上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引起矛盾雙方地位的變化,從而使依存關系破裂,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的變化。這就是說,在一定范圍和限度之內的量變並不影響事物的存在,不會改變事物的性質。量的變化只有超過一定的范圍和限度,事物才會發生質變,由一事物變為他事物。
6、為什麼說新事物必定能夠戰勝舊事物?
(1)因為新事物符合客觀事物,代表了事物的發展方向,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它的成長壯大。
(2)因為新事物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3)在社會領域里,新事物從根本上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7、為什麼新事物的成長壯大一般都要經歷艱難曲折的過程?
(1)新事物的成長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2)舊事物決不會自行消亡,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地方,它總是要竭力扼殺和摧殘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長壯大。這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有表現尤為明顯。(3)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人民群眾對新事物的認識、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
8、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表現在哪裡?
(1)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們的分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聯系的觀點與孤立的觀點的對立;發展的觀點與靜止的觀點的對立;全面的觀點與片面的觀點的對立。
(2)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最根本的分歧,就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9、青年學生為什麼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1)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高中時期的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和唯物辯證法的基礎知識,看問題往往容易偏激,容易絕對化。青年學生要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絕對化,就要學習和掌握唯物辯證法。(3)堅持唯物辯證法與反對形而上學,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有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才能真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才能在學習和工作中減少失誤,少走彎路,作出更大的貢獻。
[拓展延伸]
1、區分事物發展的動力、源泉、根據和條件
(1)事物發展的動力是矛盾,包括事物的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即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2)事物發展的源泉是內部矛盾。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內部矛盾引起的,內部矛盾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如果將事物發展的動力說成是源泉,就會混淆內外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同作用。
(3)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也即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動力,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也即第二位原因。
2、「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和「內因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的說法是否矛盾?
(1)兩種說法不矛盾。他們是從不同側面思考同一問題,前者是從靜態來看,後者是從動態來看。
(2)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也分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外部矛盾的影響下,內部矛盾雙方的力量及地位發生變化,使主、次方面發生轉化。一旦這種轉化實現,事物的根本性質就會發生根本改變。因此,這兩種說法是有內在聯系的。
3、澄清在內外因關系問題上的幾種錯誤觀點
(1)不能認為外因有時也能起決定性作用
事物的發展首先是事物本身的運動和變化,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相互作用的表現和結果。而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又總是和事物外部的影響分不開的,這種影響是通過加強或削弱矛盾雙方的某一方面而表現出來的,即通過促進內部矛盾雙方情況的變化而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因此,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須通過內因,而決不能撇開內因單獨起作用。
(2)不能認為內因的作用可以離開外因。內外因在事物的發展中同時存在,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一位原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
(3)不能認為內因決定外因。內外因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不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內因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但不能認為內因決定著外因。
4、有質變不一定有發展
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但質變是一種根本性質的變化,有兩種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進的質變,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質變。只有向上的、前進的質變才是發展。
5、澄清量變和質變關系問題上的幾種錯誤觀點
(1)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所以量變比質變更重要。
事物的發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來實現,因此,就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來說,質變比量變更重要。
(2)只要有量變,就一定會發生質變。只有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引起矛盾雙方地位的變化,從而使依存關系破裂,才會發生質變。
(3)一次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是事物變化發展的終結。
質變是原來量變的終結,又是新的量變的開端;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進行著新的量變。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正是這兩種狀態的相互交替,才構成了事物永恆發展的過程。
(4)質變根源於事物的內部矛盾,量變根源於事物的外部矛盾。
質變是由於矛盾雙方的斗爭使它們的力量增減和地位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導致雙方依存關系破裂、統一體瓦解,從而使事物的根本性質發生變化;量變是矛盾雙方的斗爭引起它在力量上的增減,但這種變化是在統一體內部進行,還沒有引起矛盾雙方依存關系的破裂和統一體的瓦解,事物的根本性質未變。但無論是質變還是量變,都根源於事物的內部矛盾,當然也離不開事物的外部矛盾的作用,

⑸ 世界的地理.歷史知識大全

歷史的 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品是 。達.芬奇是義大利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最大的成就是 ,代表作有 、 等。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 是一位文學巨匠,代表作有 。1492年,哥倫布從 起程,開始橫渡 ,到達今天的 等地。在新航路的開辟中, 完成了環球航行。

2、新航路開辟以後,歐洲的商道和貿易中心從 轉移到了 。在英國,由工場主、 等組成的新興資產階級成長起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於 年,領導階級是 ,開始的標志是 ,結束的標志是 。1649年, 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了 。英國在共和國時期, 掌握政權。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起來的標志是 年通過 。

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 ,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時間是 ,標志是 , 被任命為總司令。美國誕生的標志是 年 月 日,發表了 。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是 年的 戰役。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 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 ,享有 ;

雖 和 分別掌握國家立法權和司法大權。 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4、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年 月 日,巴黎人民攻佔 。在英法美革命中分別頒布的文件是 。1792年 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廢除了 ,建立了 ,歷史上稱為 。 等人掌握政權,標志著法國革命進入高潮。 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帝國,歷史上稱 。他在位期間頒布了 。1812年拿破崙遠征 失利。

5、英國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是 ,開始於 行業,後來其它如 、 等生產部門也紛紛改進技術。1785年以後, 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使用。 國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隨後, 國工程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

6、新航路開辟以後,首先是 和 ,接著是 和 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三角貿易是指: 。最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 ,但 後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國在 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英國在印度的殖民頭目是 ,率領軍隊侵佔了 ,把當地洗劫一空。

7、在拉丁美洲,除巴西是 的殖民地外,其餘地區基本上都在 的殖民統治之下。18世紀末19世紀初,受 和 的影響,爭取獨立的運動在拉丁美洲興起。 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被譽為 。印度在 年到 年爆發了民族大起義, 成為起義的領導者, 是這次起義中的傑出女英雄。

8、1836至1848年間,英國工人民掀起了一場 運動,這個運動有一個政治綱領 ,工人們要求取得 。這次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 三個組成部分。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 起草的綱領 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償試是 。《國際歌》的詞作者是 ,曲作者是 。

9、美國南北戰爭的起止時間是 ,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10、俄國1861年改革時的沙皇是 。19世紀中期的日本,實際權力主要掌握在 手中。

11、19世紀70年代,由於 和 的發明和使用,電力逐步取代蒸汽,人類歷史進入了 。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 和地 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在電器發明領域,美國科學家 最為著名,他在1879年研製成功 ,為世界帶來了光明,被譽為 。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 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他在 年試制汽車成功。 年12月的一天,美國的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12、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三國同盟是指 ;三國協約是指 。第一次大戰前,第一次大戰前, 素有歐洲「火葯桶」之稱。第一次大戰的起止時間是 ,爆發的標志是 。 原是同盟國,後來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一戰的主要戰場在 。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被稱為 。一戰的戰場由最初的 擴大到 。一戰的性質是 。

1、材料:(在叛亂地區)「為人佔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指1863年元旦)及以後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行政部門,包括陸海軍當局,將承認並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P練63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份文件?

②這份文件是哪一年由哪個政府頒布的?

③這份文件有什麼作用?

2、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P61

3、為什麼說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P練64

4、如何評價俄國1861年的改革?P118

5、簡述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和評價(給日本帶來了什麼影響)。P119 -P120

6、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中期英國先後發生了哪兩次不同性質的革命?對英國的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什麼影響?(p練86)

7、暴力沖撞與和平往來,哪種方式對文明發展更為有利?為什麼

答:和平往來對文明的發展更有利。暴力沖撞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擴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們對社會和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很大。和平往來是大多數人所普遍接受的價值取向,它的直接效果是物質財富的互通有無,精神文化的交匯更新及由此而來的人們在生活質量上的提高和內容上的豐富。

8、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們能夠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

答:工業革命中,發明了改良的蒸汽機,蒸汽機動力普遍應用,發明了汽船,火車機車等新交通工具,促進了生產力飛躍發展等。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電器產品深入到生產生活多個領域,汽車和飛機的發明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啟迪:1、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2、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3、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

閱讀下列材料:

9、材料一 「1640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並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它們不是社會中某一階段對舊制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

請回答:

①材料中所指的「舊政治制度」是指什麼?

答:封建制度。

②「新政治制度」指什麼?在英國、法國各表現為什麼主要形式?

答:資本主義制度。 英國——君主立憲制, 法國——共和制。

③為什麼說「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

答:打擊和削弱了歐洲封建勢力,推動了歐洲歷史的發展進程,具有深遠影響。

10、材料二 「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利,謹庄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於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理顛王國這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①、 材料具體反映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答:反映的是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戰爭中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的史實。

②、 簡要分析這一歷史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

答:為擺脫英國的殖民枷鎖而獨立,發展資本主義。

③、 材料體現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答:平等自由、反抗壓迫。

11、19世紀中期,美、日、俄等國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是什麼?各自又是通過什麼途徑解決的?為什麼俄國、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答:①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日本幕府統治危機;俄國農奴制危機。②解決途徑:美國內戰,北方勝利,廢除了黑人奴隸制;日本經過武裝倒幕,實行明治維新;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迫實行廢除農奴制的資產階級改革。③是由於俄日都是通過自欺欺人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方式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的。

12、材料一:「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材料二:列寧說:「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

① 材料一摘自什麼文件?它是誰為哪一個組織起草的綱領?發表於何時?

答:《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起草的,發表於1848年2月。

② 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上述文件發表的意義?

答:《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有了自己最銳利的武器,無產階級進行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開展起來。

13、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請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有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① 兩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哪些新興的工業部門?(各舉一例)

答: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製造業;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工業或石化工業。

② 兩次工業革命都出現了新能源,把人類帶入兩個新時代,這兩個新時代指的是什麼?成就突出的代表又分別是哪一個國家?

答: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英國、美國。

③ 科技上的領先地位對這兩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有何作用?

答:它們先後成為世界霸主。

④ 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是什麼?

答: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又加緊侵略擴張。

14、為什麼說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在日常生活中,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給你或你的家庭帶來了哪些好處?對此你有何感想?

答:①交通工具的創制如汽車、飛機等,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提高了信息傳遞速度。②如電視機、收錄機等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洗衣機、電冰箱等減輕了人們的家務勞動的負擔等。③感想提示:圍繞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活的現代化,改善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和作為學生從小應樹立愛科學,學科學,運用科學技術為社會作貢獻的觀念等方面來談感想。

⑹ 中國的基本地理知識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中國最南端位於北緯4度左右,南海的曾母暗沙。最北端位於北緯53度左右,黑龍江的漠河,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最西邊位於東經75度左右,帕米爾高原。最東邊位於東經135度左右,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的交匯處。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從地理上看,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界線。但人們常常將長江一線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中國分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333個地級行政單位、2860個縣級行政單位

23個省為:福建(閩/福州),江西(贛/南昌),浙江(浙/杭州),湖南(湘/長沙),湖北(鄂/武漢),江蘇(蘇/南京),山東(魯/濟南),河南(豫/鄭州),安徽(皖/合肥),四川(蜀/成都),貴州(黔/貴陽)、廣東(粵/廣州)、雲南(滇/昆明)、海南(瓊/海口),山西(晉/太原),陝西(陝/西安),河北(冀/石家莊),遼寧(遼/沈陽)吉林(吉/長春),黑龍江(黑/哈爾濱)、甘肅(甘/蘭州),青海(青/西寧),台灣(台/台北)

5個自治區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南寧),西藏自治區(藏,拉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寧/銀川),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4個直轄市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各省份介紹

1、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是陝西省

2、陝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

3、有「煤海」之稱的山西省,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4、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5、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6、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7、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

8、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9、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10、「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

11、貴州省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12、因為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省。

13、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夏季氣溫高,有「火爐」之稱。

14、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經全省,所以簡稱「湘」。

15、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所以簡稱「贛」。

16、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它簡稱「皖」。

17、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的山東省,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所以簡稱「魯」。

18、山東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19、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20、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21、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

22、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

23、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是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24、福建省對面是中國的寶島台灣,簡稱「台」,台北和高雄是兩個最大的城市。

25、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區內的桂林、陽朔一帶是世界聞名的景旅遊區,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26、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高度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27、有「東方夏威夷」美稱的海南省,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

28、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毗鄰港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大洋州、中近東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簡稱「粵」。

29、廣東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又名「羊城」和「花城」)有2000多年歷史,也是中國南方最大商貿中心。

30、深圳毗鄰香港,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這里的「「綿綉中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

31、已經回歸祖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32、雲南物產豐富,有許多聞名中外的物產,如專治聽候打創傷的雲南白葯。

3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被世界稱為「東方瓷園」。江西省景德鎮是中國的「瓷都」。

34、江蘇省的宜興有「陶都」之稱,其紫砂工藝品最為獨特。

35、杭州出產的絲綢不但花色繁多,而且質量精美。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著名的「絲綢之府」。

36、海南省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37、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38、西域三絕為吐魯番的熱、巴里坤的涼、安西的風

我國一些城市的別稱

泉州:鯉城

福州:榕城

拉薩:日光城

重慶:山城

漳州:果城

鞍山:鋼都

景德鎮:瓷都

宜興:陶都

南京:石頭城

昆明:春城

廣州:花城

上海:不夜城

惠州:鵝城

聊城:鳳凰城

四川:天府之國

南昌:英雄城

中國的山

中國著名的大山脈有:喜瑪拉雅山、昆侖山、天山、唐古拉山脈、秦嶺、大興安嶺、太行山、祁連山、橫斷山等。

喜馬拉雅山脈:呈弧形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上,綿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中國四川省西北部,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最高峰公格爾山海拔7719米。

天山山脈:橫亘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7455.3米。

唐古拉山脈: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是中國最長的河流?D?D長江的源頭。

秦嶺:西起甘肅省東部,東到河南省西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

大興安嶺:北起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附近,南至老哈河上游,南北縱長10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

太行山脈:自北向南橫亘於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南北長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祁連山脈:綿亘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連山主峰海拔5547米。

橫斷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西藏、四川和雲南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2000-6000米,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台灣山脈:縱貫台灣島東側,平均海拔3000-3500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泰山(山東)、西嶽華山(陝西)、北嶽恆山(山西)、南嶽衡山(湖南)、中嶽嵩山(河南)。

泰山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華山雄奇險峻,自古有「華山天下雄」之稱。

恆山最奇特景點是懸空寺。它建造在3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

衡山是古代傳說中的火神祝融埋葬的地方。

衡山腳下的南嶽廟,佔地面積9800平方米,是五嶽寺廟中規模最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嵩山的名勝古跡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少林寺。

相傳印度高僧達摩來到嵩山林寺,創立名聞天下的少林拳。

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按佛教的傳說,它是觀音菩薩說道的地方。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境內,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境內,相傳是普賢傳道的場所,所以山上的寺廟大多供奉普賢菩薩。山下和山頂氣溫相差15攝氏度,垂直變化明顯,動、植物品種很多。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⑺ 地理和歷史的知識

去死吧

⑻ 地理歷史知識

建議你看看國家地理系列的書 ,對你會有幫助的,我是學習歷史和地理的。有中國國家地版理等,還有美國的國權家地理頻道,可以說是最權威的,有很多珍貴的視頻。還有普通的有網路、維基網路(目前最權威的多種語言網路網站)希望能幫助你

⑼ 美國的地理歷史知識

美國面積大,地理差異大,地理知識豐富。但是美國開發晚,歐洲工業革命前人口極少,所以美國歷史匱乏。

⑽ 補充地理,歷史知識

^_^,不用拿出學習的勁頭吧。

地理的話買張地圖,什麼城市的,全國的,感回興趣的買來或借來答看看,挺有意思的,再弄個地球儀,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地球儀,覺得什麼有意思閑暇時看看就好,現在又不需要考試,就當是放鬆娛樂了。

歷史的話就得看書了,不知道你喜歡哪類的,還是多看點正史的吧。正史也有好多人寫的很熱鬧的,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國,還有那個很熱的《明朝那些事兒》,雖然說的是正史,可是文字真的很有意思,不像教科書那麼枯燥。對歷史感興趣了,可以找來白話本的《史記》、《東周列國志》什麼的拿來看看。

一句話,欣賞地理和歷史是休閑的好方式。

閱讀全文

與地理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