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廣島和長崎的發展歷史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子彈爆炸圓頂屋殘骸廣島城建立於1985年,地處瀨戶內海海岸,是明治時代主要的市中心。廣島市位於遼闊平坦的太田川三角洲上。三角洲有7個渠口,將廣島市分割為6個突出至廣島灣的島嶼。廣島市地勢平坦,微高於海平面;至於城市的西北部和東北部,一些小山則爬升至700英尺。
毛利元就曾建都於廣島城。約半世紀後,其孫與西軍領袖毛利輝元敗於關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戰勝的德川家康奪去毛利輝元大部分的采邑,包括廣島市。同時,安藝國授予福島正則。
最終,於江戶時代,淺野獲任命為此地和廣島市(廣島藩的首都)的大名(諸侯)。後來,藩被廢止,該城市成為廣島縣的縣廳所在地。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廣島市充當日軍的主要供給與後勤基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1589年:毛利輝元建立廣島城,後來作為城下町發展。
1600年:關原合戰中戰敗的毛利氏接替福島正則當上城主。
1619年:淺野長晟成為城主。其後,淺野氏的廣島藩延續至明治維新。
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廣島藩成為廣島縣。
1889年4月1日:開府300周年。根據市制設置廣島市,作為廣島縣縣廳所在地。
1894年9月15日:中日甲午戰爭時,大本營和帝國議會臨時遷至廣島。自此廣島作為軍都發展。 (→首都機能轉移)
1945年8月6日:美國軍隊在全球首次進行核攻擊,市中心被投擲原子彈。
1949年:置市60周年、開府360周年。作為特別法的廣島和平紀念都市建設法獲國會通過,經住民投票公布。
1975年3月10日:山陽新干線廣島站開辦。
1985年3月20日:廣島自動車道通車。
1994年:主辦亞洲運動會。
1997年12月10日:山陽自動車道全線通車。
長崎縣位於日本最南端,九州島最西部,由半島、海岬、海灣、湖岔構成,海域面積約是陸地面積的25倍,地形復雜,氣候宜人,是一個風光明媚的海洋之縣,是日本著名的觀光旅遊勝地。交通發達,鐵路已實現電氣化,高速公路與全日本聯網,共有6個機場,是日本對外交流、對外開放的門戶,為國際貿易港口城市。該縣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建成了蔬菜、肉牛等經濟作物生產基地,是日本枇杷和橘子的主要產區;漁業資源豐富,捕獲的天然魚類品種之多之全,堪稱日本第一位;造船業為支柱產業,是日本的造船業基地。長崎市是第二個受原子彈破壞的城市。
2. 長崎事件是真的嗎
那當然是真的了。
一、長崎事件
長崎事件也稱鎮遠騷動,日方稱長崎清國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在北洋水師造訪日本長崎期間違法亂紀所引發的一起暴動事件。事件最終以雙方的妥協而不是清廷的單方面退讓收場,有人認為這是清廷在鴉片戰爭之後的第一次外交勝利。
二、歷史背景
1886年7月,李鴻章命令北洋水師抵達朝鮮元山一帶巡弋操演,「以振國威」。後至俄國海參崴訪問。回港時,李鴻章決定由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四艦前往長崎,對日本的「親善訪問」。這也是中國鐵甲艦隊的首次訪問日本。
三,事件起因
8月1日,北洋艦隊抵達長崎港,中國鐵甲巨艦引發倭寇驚嘆、羨慕、憤懣的復雜情緒。13日,日方邀請清水兵登岸購物。一些水兵卻違反軍紀,前往當地妓院尋樂且酗酒斗毆。警察平息事端後,清兵卻前往警署繼續鬧事,用軍刀將一名日警刺成重傷,肇事水兵受輕傷並被逮捕,不料400多水兵,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准了長崎市區。
面對堅船利炮,日本只能乖乖的放人,還要道歉賠償。
1886年8月15日,李鴻章授意全艦隊放假一天,並允許450名水兵自由觀光。雖丁汝昌明令禁止水兵執軍械上岸。然許多水兵仍手執棍棒刀器上岸,觀光很快演變為了械鬥。數名水兵伏擊並殺死一名警察。早有防備的警察數百名將水兵分割包圍,配合街邊市民展開石塊攻擊。事後統計顯示,水兵方面有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一說10人死亡)。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傷。而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
四、事件處理
事發後,清廷相當強硬。北洋水師總教習琅威理甚至提出了對日斷交、武力解決的主張。李鴻章的外交顧問伍廷芳被認為在此事的圓滿解決上起了關鍵作用。
1887年2月,雙方達成彼此讓步的協議,雙方一致認定是語言不通導致了誤會的發生,所以肇事者交由本國政府自行處置,而死傷人員則由對方予以撫恤。值得一提的是,日方所支付的撫恤金數額大大超出了清廷。換句話說等於向中國進行賠款。
但也有人認為,當時中國軍艦的實力具有壓倒性優勢,如在長崎事件中採用琅威理的建議,一挫實力尚在中國之下的日本艦隊,則以後中日海軍強弱,必大不相同。
五、事件影響
「長崎事件」雖了,但民間的反華、仇華、排華的情緒卻因此被煽動起來。日本朝野的軍國主義思想越來越濃厚,當時深受刺激的日本海軍由此發狠:「一定要打勝『定遠』。」
日本兒童也玩起打中國軍艦「定遠」、「鎮遠」的戰斗游戲。李鴻章讓北洋軍艦訪問日本,本來就含有威懾的意圖,卻沒想到竟如此深深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心理。
3. 長崎 水俉 的大事件
我前天還解決了同樣的問題。
LZ,水俁是在鹿兒島的,不是長崎那裡。
若是水俁,那就是汞中毒。引起痛痛病。
若是長崎,那就是原子彈爆炸或者長崎水災。
4. 長崎事件清朝為什麼不聽琅威理的打日本
這就要說起李鴻章一貫主張的」海疆二十年無事「
李鴻章當時作為北洋通商大臣 手握軍事 政治 金融等大權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中國首相 他的政治主張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內其實也就是當時清國(中國)的國策 其實按照我們今天的話來說 無非也就是一系列的對外綏靖政策 卧薪嘗膽 韜光養晦
長崎事件雖然表面看起來也就是中國和日本的雙方面矛盾 但從理論上來講是十九世紀中後期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 資本主義列強向後發國家搶占市場 掠奪原料的大氣候 然而基於這樣的認識 你不能簡單的看做是中國與日本的矛盾 放大了說 是後發國家痛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資本主義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之爭
從軍事上來講 當時的北洋艦隊實力當然是強國日本 然而我們一旦挑起戰端 僅僅是大清和日本的矛盾么?換句話說 一直以來奉行勢力均衡的西方列強無論怎樣不可能袖手旁觀 那麼按照英國當時的國策 扶植日本對抗沙俄 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西方部分國家則非常有可能被捲入這場沖突可能引發的曠日持久的對抗
另外從法理上來講 琅威理的言論作為一個外國人 我們中國人聽到當然是非常的感動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 琅威理是一名英國海軍軍官 長期接受的是當時的世界海軍吧主英國的海軍理論 不僅有理論 不同的是英國擁有超強的海上實力來支撐琅威理的主張 那麼就是必有一戰 戰則必勝 當然 也就有了叫板的本錢 然而中國具不具有這樣因局部沖突引發的掌控地區局勢的能力 這暫且不論 就世界輿論來說 中國海軍士兵在日本岸上吃了虧 本身是日本理虧的事情 而你中國此時如果果然用大炮還擊日本 但是從法理上來講 再加上西方國家一些故意的歪曲 這不見得是一件那麼容易說明白和很有可能反過來讓日本站到便宜的事情
不過我個人認為最核心的還是中國的實力一方面 另外和保守的相對禁錮對外政策 李鴻章丁汝昌二位大人的做法不見得對 但是按照朝廷的話說也甚為允協 不是體統 但是站到更高一個層面來講 也許的確存在一些更好的做法
5. 有關日本廣島和長崎的靈異事件
日本產來經新聞所出版的源『昭和史的天皇』一書所記載的歷史比較恐怖.
1945年8月3日広島
距離原爆中心只有三百米,位於二葉山的第二総軍的通信部接聽到由新德里中繼台轉來BBC電台的每天三次即將用第一顆原子彈轟炸廣島的英文廣播,並說明因核分裂所造成的爆炸將會焚毀廣島市.
1945年8月6日凌晨8時15分, 14萬完全未被告知的廣島居民一瞬煙消雲散,第二總軍全員進入防空壕分毫無損....
6. 長崎市的長崎市歷史及行政變遷
過去長崎以日本的貿易港聞名,長崎港於年開港[1],隔年開始與葡萄牙及中國的商船往來,並開始建設城鎮。1616年起,江戶政府開始限制來自歐洲的船隻只能於平戶及長崎進行貿易;1635年起更限定貿易只能在長崎港進行,並建設出島作為限制葡萄牙人的居住場所,1641年荷蘭商館也遷移至出島,江戶政府的鎖國的措施至此已經完成,在之後的近兩百年間,長崎成為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
1636年葡萄牙人被禁止至日本貿易,因此只剩下中國及荷蘭商船得以在長崎從事貿易;由於來自中國的商船數量逐漸增加,在1688年有多達194艘船隻在中國,因此在長崎另建立了唐人屋敷專供中國人居住。
直到1803年開始,陸續有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船隻進入長崎要求通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8月9日,美國轟炸機在此投下了原子彈,使長崎成為全球第二個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除了對市區的嚴重破壞,也造成七萬多人死亡[2]。此次轟炸,也迫使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結束了戰爭。1955年8月,長崎為此建立和平記念像,以紀念此事。
2007年4月17日晚上,時任市長的伊藤一長在競選辦公室前演講時,遭城尾哲彌自後方開槍射傷,送醫後於隔日清晨死亡。數天後,4月22日的市長選舉中,仍有有不少人仍投給伊藤一長,以致產生大量的廢票;最後由另一位候選人田上富久當選。[3] 1889年04月01日:日本實施市制與町村制,設置「長崎市」[4]。除當時的長崎市以外,現在的轄區在當時還分屬:
西彼杵郡:上長崎村、下長崎村、戶町村、淵村、浦上山裡村、西浦上村、小倉村、土井首村、福田村、深堀村、日見村、茂木村、式見村、矢上村、三重村、香燒村、伊王島村、高島村、野母村、脅岬村、樺島村、高濱村、為石村、川原村、蚊燒村、神浦村、黑崎村、村松村、長浦村。
北高來郡:戶石村、古賀村。 1898年07月01日:小榊村從淵村分村。 1898年10月01日:下長崎村、戶町村、淵村與上長崎村的部分地區被並入長崎市。
1919年10月01日:茂木村改制為茂木町。 1920年10月01日:上長崎村、浦上山裡村被並入長崎市。
1938年04月01日:西浦上村、小倉村、土井首村、小榊村被並入長崎市。 1948年10月01日:高島村改制為高島町。
1950年04月01日:福田村的部分地區被並入長崎市。 1955年01月01日:福田村、深堀村被並入長崎市。 1955年02月01日:日見村被並入長崎市。
1955年02月11日: 矢上村、戶石村、古賀村合並為東長崎町。 為石村、川原村、蚊燒村合為三和町。 神浦村、黑崎村合並為外海村。 1955年04月01日:
高濱村的端島地區被並入高島町。 野母村、脅岬村、樺島村、高濱村為野母崎町。 1959年01月15日:村松村、長浦村合並為琴海村。
1960年05月03日:外海村改制為外海町。 1961年11月03日:香燒村改制為香燒町。 1962年01月01日:茂木町、式見村被並入長崎市。
1962年05月20日:伊王島村改制為伊王島町。 1963年04月20日:東長崎町被並入長崎市。 1969年01月01日:琴海村改制為琴海町。
1973年03月31日:三重村被並入長崎市。 1973年04月01日:時津町的部分地區被並入長崎市。
2005年01月04日:香燒町、伊王島町、高島町、野母崎町、三和町、外海町被並入長崎市。 2006年01月04日:琴海町被並入長崎市。
7. 長崎事件是什麼,長崎事件的發生對歷史有什麼影響
長崎事件本是北洋水師一次可以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白白地浪費了,更要命的是為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長崎事件一次北洋水師的解決日本海軍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給白白地浪費了,並且還為後來的甲午中日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可悲,可嘆呀!
8. 甲午戰爭的失敗與長崎事件有關系嗎
1894年9月17日,清晨的黃海一片寧靜,稀疏的薄霧籠罩在海平面上,微波盪漾的浪花拍打著船舷,遠處,海天一線之間,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零星的海鷗錯三落五地翱翔於天際,宛如一朵朵點綴在水墨畫上的蝴蝶,翩翩起舞躍入人的眼簾。
一切都是那麼的美不可言,對於久已離鄉的北洋水師戰士們來說,此次的任務是前去增援朝鮮半島,驅逐狼子野心的日寇,然而,當他們剛剛登陸就獲悉平壤失守,朝鮮半島成為日本的囊中之物勢無可挽。
既然為之付出的努力也沒能挽救大廈將傾的“李氏王朝”,打道回府早點與親人相聚也不失為一樁漫長出海歸來的人生快事。
當黎明前的曙光照亮黃海前,噩夢很快襲入了北洋水師戰士們的夢鄉。
倘若當時李鴻章採納了琅威理的建議,憑借著實力遠超日本的北洋水師將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所摧毀殆盡,焉有8年之後的甲午戰爭之恥?歷史不容假設,然而,李鴻章在甲午海戰慘敗時,回憶起8年前的長崎事件,會不會感嘆自己太仁慈呢?
9. 長崎的歷史沿革
古代是肥前國的一部分,只是是貧窮的海邊地方而已。中世紀的松浦地方、五島列島和對馬是倭寇的一大根據地。1550年葡萄牙船第一次登上了平戶,天主教也隨之傳來。1570年開港的長崎港成了面向葡萄牙的貿易港口,因此大量的西洋文化流入了長崎。其後,荷蘭和中國的商人也來到長崎進行交易。1641年以後,日本閉國自封,只是允許在長崎和荷蘭和中國通商,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200多年。對馬藩在釜山也設置倭館進行朝鮮貿易。在近代的長崎造船業繁榮昌盛,可是1945年美國投下原子彈長崎市區被破壞了。佐世保港有美海軍基地。
長崎建於1869年。在日本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1867年),這里是幕府政府的直轄地和大村、平戶、島原各諸侯的領地。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日本的對外門戶,與中國及荷蘭、葡萄牙等國交往頻繁。早在我國隋、唐時期,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和學僧中的不少人就是從長崎起航到中國的。到宋、明和清朝時期,我國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批商人到日本經商。據史料記載,最多時曾達萬人左右。他們在長崎的平戶、福江等地創建唐人町,成為中國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隨之,中國和西洋文化也經過長崎傳入日本,特別是中國文化給日本以深遠的影響。長崎人的一些風俗習慣、飲食文化及節日慶典等均源於中國。
過去長崎以日本的貿易港聞名,長崎港於1570年開港,隔年開始與葡萄牙及中國的商船往來,並開始建設城鎮。1616年起,江戶政府開始限制來自歐洲的船隻只能於平戶及長崎進行貿易;1635年起更限定貿易只能在長崎港進行,並建設出島作為限制葡萄牙人的居住場所,1641年荷蘭商館也遷移至出島,江戶政府的鎖國的措施至此已經完成,在之後的近兩百年間,長崎成為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
1636年葡萄牙人被禁止至日本貿易,因此只剩下中國及荷蘭商船得以在長崎從事貿易;由於來自中國的商船數量逐漸增加,在1688年有多達194艘船隻在中國,因此在長崎另建立了唐人屋敷專供中國人居住。
直到1803年開始,陸續有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船隻進入長崎要求通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8月9日,美國轟炸機在此投下了原子彈,使長崎成為全球第二個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除了對市區的嚴重破壞,也造成七萬多人死亡。此次轟炸,也迫使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結束了戰爭。1955年8月,長崎為此建立和平紀念像,以紀念此事。
2007年4月17日晚上,時任市長的伊藤一長在競選辦公室前演講時,遭城尾哲彌自後方開槍射傷,送醫後於隔日清晨死亡。數天後,4月22日的市長選舉中,仍有有不少人仍投給伊藤一長,以致產生大量的廢票;最後由另一位候選人田上富久當選。
10. 長崎縣的長崎歷史
在日本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1867年),這里是幕府政府的直轄地和大村、平戶、島原等各諸侯的領地。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日本的對外門戶,與我國及荷蘭、葡萄牙等國交往頻繁。早在我國隋、唐時期,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和學僧中的不少人就是從長崎起航到中國的。到宋、明和清朝時期,我國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批商人到日本經商。據史料記載,最多時曾達萬人左右。他們在長崎的平戶、福江等地創建唐人町,成為中國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隨之,中國和西洋文化也經過長崎傳入日本,特別是中國文化給日本以深遠的影響。現在長崎人的一些風俗習慣、飲食文化及節日慶典等均源於我國。
過去長崎以日本的貿易港聞名,長崎港於1570年開港,隔年開始與葡萄牙及中國的商船往來,並開始建設城鎮。1616年起,江戶政府開始限制來自歐洲的船隻只能於平戶及長崎進行貿易;1635年起更限定貿易只能在長崎港進行,並建設出島作為限制葡萄牙人的居住場所,1641年荷蘭商館也遷移至出島,江戶政府的鎖國的措施至此已經完成,在之後的近兩百年間,長崎成為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
1636年葡萄牙人被禁止至日本貿易,因此只剩下中國及荷蘭商船得以在長崎從事貿易;由於來自中國的商船數量逐漸增加,在1688年有多達194艘船隻在中國,因此在長崎另建立了唐人屋敷專供中國人居住。直到1803年開始,陸續有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船隻進入長崎要求通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8月9日,美國轟炸機在此投下了原子彈,使長崎成為全球第二個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除了對市區的嚴重破壞,也造成七萬多人死亡。此次轟炸,也迫使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結束了戰爭。1955年8月,長崎為此建立和平記念像,以紀念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