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和小女生不同,喜歡歷史,學習外語,不愛玩手機不刷微博,愛看紙質書,我還會有人要嗎
天涯何處無芳草!
世界那麼大,總有一個適合你的!
『貳』 如何看待微博官網「中國歷史研究院」對郭沫若的辟謠
只能說現在的網路環境實在是有點烏煙瘴氣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大文學家,
現在無知的年輕人都可以肆意的評論他們,我覺得研究院的辟謠做的非常好。
『叄』 分析唐朝中後期的歷史
安祿山叛亂的直接的和可見的遺產是一個大為削弱的中央政權管轄下的不穩定的總形勢。在幾個地區,特別在不斷遭受戰禍和將有長期和艱難的重建工作的河南北部,物質的破壞是嚴重的。在其他曾發生過重大的、但只是停停打打的戰斗的區域,如關中、河東南部和河北,最嚴重的後果是徵用人力造成的,因而是短期的。這時全體民眾面臨的具體困苦主要只能推測;但有充分材料證明,當時存在大規模的破壞、荒蕪和人口減少。政府自身被各種各樣的困難——嚴重的資金短缺、混亂的官僚機器、破壞的交通、吐蕃構成的嚴重的外來威脅和浙江發生的一次危急的(顯然是民眾的)叛亂——所困擾。但一些事件表明,其中最難處理的問題是曾經確保王朝生存下來的那種手段,這就是為了行使分散的權力,動員資源和進行戰爭而在內地建立起來的軍事藩鎮。
這些藩鎮之建立是專門為了應付軍事的緊急情況。但在叛亂的過程中紮下了根後,它們這時已形成了京師大門以外的主要權力中心。一方面,軍事力量無疑使節度使們能夠對朝廷堅持自己的權利,甚至藐視朝廷;在歷史著作中,他們通常被形容為桀驁不馴和追求權勢的武將。另一方面,客觀情況本身,即政府的緊密結合和高度集權的舊政制的崩潰,也需要比過去更大程度地把權力下放到地方一級。因此,新的地方政體的發展也可以被看成是對緊急需要的一種積極反應,這一點已被叛亂以後若干年新的地方行政單位的建立所證實,而它們以前在這些地方是不存在的。例如,764年和765年,從荊南和江西這兩個大的舊置道分離出更統一、更緊密的湖南和鄂岳的措施肯定是由於當時的行政能力不能勝任所致,而不是像以後的情況那樣是出於削弱軍事上強大的藩鎮的願望。唐王朝只是在付出了高度分權的代價後才得以倖存下來。
叛亂結束時的行政安排是建立約34個新的地方藩鎮。以後幾十年新藩鎮繼續增加,其數在45—50個之間。新藩鎮的建立和復雜的轄境的變動使763年以後唐朝的行政地理非常難以捉摸。但叛亂平定後最初幾年存在的30個藩鎮實際上都以這種或那種形式保存下來,到785年,所有比較重要的藩鎮都已形成。大小的差別很大,有的只包括兩個州,有的則有12個或更多。地位和行政結構的不同也使事情復雜化。
最初,大部分藩鎮(幾乎是華北的所有的那些鎮)由節度使管轄,他們都兼有觀察使的權力。後一種職務是玄宗時代的采訪處置使的直接後身,但這時它擁有廣泛的行政權力。按理說,節度使應擁有常備軍供他們指揮,在理論上是為了執行他們的軍事任務。這里情況又有很大差別,有的鎮只有軍隊數千,而有的鎮則多達7.5—10萬人。觀察使領導的鎮的各類軍隊都很少,這類官員一般兼有都團練使或都防禦使的頭銜,從而在必要時有權在地方行動中動員軍隊。在安祿山叛亂結束時兵員總數(包括邊防軍)可估計為85萬人左右,這不包括當時已被解散的府兵。但在這種高度軍事化的情況下,朝廷卻沒有一支任何規模的中央軍隊可供調遣。從軍事上說,政府幾乎完全依賴忠於王朝的節度使的軍隊,但這些軍隊不論設置在邊境沿線或分布於整個華北,都不在它的直接權力之下。
從一開始,內地幾處軍隊大集結的繼續存在(甚至在和平恢復後仍如此)妨礙了想重新樹立中央權威的任何堅定和有效的活動。情況確實如此,原因有二:地方戍軍常常是動亂的根源;更重要的是,他們為爭取獨立地位的有野心的地方領袖提供力量。地方部隊內部的嘩變和動亂是經常的,這些情況有時是暴虐和無人道的領導造成的苦難引起的,如764年河中和775年河陽的情況;但由於單純的個人對抗和軍紀敗壞造成的這些情況至少同樣經常,如770年的湖南和774年的汴州就是如此。雖然它們助長了總的不安全感,並且它們一直有發展成大暴亂的危險,但這類動亂的影響主要是地方性質的。
受這類戍軍支撐的基本自治的地方政治權力的出現則是另一回事。這些勢力為了有效地控制帝國的要地,最後甚至為了取得那裡的主權,很快向中央政府進行挑戰。軍事力量不但支持它們的野心,而且為它們的領袖賴以在領地中取得充分完整的控制提供了手段。這樣,從那些長期在中央控制之外的地方政體,我們可以發現從以原來派在該地區的軍隊為基礎的狹隘的軍事權力發展成真正在地方割據稱雄的明確跡象。甚至像魏博和昭義那樣的藩鎮(前者不受節制,後者效忠朝廷),情況也是如此,它們的軍隊只是在安祿山叛亂以後的時期通過大規模徵募和訓練地方居民以後才變得難以對付。
中央政府是非常了解軍事力量分散的種種危險的。但它缺乏消滅這種現象或對地方勢力施加任何嚴密的中央控制的手段:各地的軍事領袖和一般士兵都激烈反對這類政策。因此它對諸如戰時英雄郭子儀提出的取消軍事藩鎮的建議和對文官獨孤及提出的緊縮所有內地各地的軍隊規模的建議,都無實施的企圖。隨著叛亂後局勢的明朗化,有人認識到,為了抵消不直接受中央控制的藩鎮力量,在直接受中央控制的幾個藩鎮保持龐大的駐軍是絕對必要的。隨時由中央政府調遣的大部分兵力分駐在西北邊境沿線。總的說,這些軍隊造成的問題比內地軍隊少,這無非是因為他們駐守的地區很貧困,而且人口稀少,所以深深地依賴中央政府的供應和資金。可是安祿山之亂以後時期第一個政治軍事大危機卻在邊防軍中發生,這場危機雖是短命的,但卻有深遠的後果。
仆固懷恩是一個具有回紇血統的職業軍官,作為西北地方軍的指揮官,他在帝國勝利後的幾個月中依然是軍界最有實力的人物。763年秋,當他帶領回紇可汗及其朝臣在參與鎮壓叛亂後回國時,他和他的貴賓發現河東節度使不讓他們進入太原。節度使提出的借口是安全預防措施,但私仇可能是這次糾紛的根源。在這次發生的激烈爭吵中,仆固不無理由地感到朝廷不給他足夠的支持。結果,當他在等待報私仇的時機時,他命令朔方軍在河東消極觀望,盡管吐蕃有入侵京師西面之勢。吐蕃人11月確實跨越邊境時,他們迅速地打垮了面臨的有限抵抗;由於附近各鎮的節度使和仆固本人都沒有響應要求支援的緊急呼籲,吐蕃人進而佔領長安。朝廷在七年中第二次出逃,這一次東逃至黃河河畔的陝州避難。由於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無力據守京師,吐蕃人在兩周後就撤走。生命和財產遭受一定的損失,但受到遠為巨大損害的則是和平重新來臨後剛剛有所恢復的帝國威望。
結果,事情變得很明顯:第一,政府再也沒有完全可依賴的軍隊可供調遣;第二,它的主要目標必須是防禦來自吐蕃人的外來威脅。仆固懷恩被趕下了台,他的朔方戍軍指揮官的職務由郭子儀接替,同時對邊防軍的多少更有效的新部署也得以進行。仆固懷恩逃往在今寧夏境內的靈武,並在764年秋與吐蕃人聯合,為他們領路和領導新的入侵。這一次深入中國領土的打擊未取得持久的收獲。在下一年,他組成了吐蕃人、自己的回紇人和其他部落民族的一個廣泛的聯盟准備入侵中國。但他在入侵期間得病,不久死去。在這整整的十年中,吐蕃人每年秋季進攻邊境,這些襲擊構成了安全、後勤和士氣方面的嚴重問題。隨著吐蕃的威脅,名義上友好的回紇人表現出模稜兩可和不明確的態度。這種外來威脅嚴重地防礙了政府在中國內地恢復中央對不同的區域權力中心的控制的努力。
在開始時,政府對哪些地方當局會響應它的指令和哪些地方會拒不服從是不完全清楚的。與各地的關系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趨於明朗,並且因考驗和錯誤判斷而更加清楚。每一次的最終考驗是中央政府選任各鎮節度使的能力的大小。在長江流域及以南,政府穩定地保持這種權力,雖然那裡偶爾發生嘩變和動亂,卻不存在真正的軍事問題。在北方,類型則很不一致,至少在最初是完全不能預測的。雖然在某一特定時期政府掌握了對大部分地方節度使的挑選權,但在面臨有力的地方(軍事)反對時,它通常不能對某鎮強加它的人選。可是在安祿山之亂後的十年中,它確實在一些困難的、或是潛在困難的局勢中成功地作出了一些人事變動。例如在764年,它設法安全無事地把一名前叛亂將領從汴渠邊的戰略要鎮汴州調到一個比較次要的地方,而以一名效忠王朝的將領接替。767年,它使用武力在陝西東南的華州清除了一名拒不聽命的節度使,因為此鎮太靠近京師,使它放心不下;773年它任命自己選擇的節度使去控制河北的黃河邊上雖小但很重要的義成軍,並頂住了當地守軍要求任命他們自己的一個軍官的壓力。
同時,中央政府在實施一項有關的政策,即在把地方的權力交還文官時也有一定的進展。在叛亂結束時,各地的長官(不論其具體官稱是什麼)有近75%是軍人。到779年的代宗末年,這一比率已減少到約五分之三。這些成就主要在南方取得,因為在許多北方藩鎮,由於戰略的原因,強大的軍事力量的存在是必要的,職業軍事領導的保持不會帶來不能接受的安全風險。
但是盡管政府在有些情況下有所進展,但在其他情況下它卻沒有力量將其意願加在與地方軍人相勾結並加以利用的有野心的節度使身上。763年在襄州(在漢水邊上),765年在平盧(當時是平盧軍已被調去的山東一個重要藩鎮的名稱)和767年在四川(那裡全是「效忠」的鎮),政府對地方將領之間的權力斗爭被迫袖手旁觀,然後給得勝者獎以節度使的正式任命。在前叛亂者領地的第一起這類事例發生在768年的幽州,當時節度使被刺。朝廷對自己的軍事實力和威信感到有足夠的信心,以致派了自己的一名高級官員去掌管該地。但是地方駐軍的一次武力炫耀就足以迫使他返回,然後那名刺客就得到合法的批准而成為節度使。四年後當他也不得善終時,朝廷不打算干預,而是經過了相當長的一段觀望期,才正式批准繼任人選。
政府直到775年才對一個拒不聽命的藩鎮採取大的軍事行動,但即使在當時它也只是在最狂妄的挑釁後採取行動的。這一危機發生在河北是不足為奇的,那裡的魏博在前安祿山的副將田承嗣的領導下已成為四個藩鎮中最強的一個。775年,田承嗣企圖接管鄰近的一個已經更換節度使的相衛鎮。如果這一行動成功並被群起效尤,帝國就會發生混亂。因此政府命令附近的九個藩鎮對田承嗣發動一次征討。它們之中有的非常願意行動,以便取得一份戰利品;它們還可能都得到朝廷的資金。中央政府的主要目標是牽制甚至降服魏博,但它一定還希望這次沖突有助於削弱一些不很聽話的藩鎮。
這些目標只被完成了一部分。田承嗣通過兼用計謀、外交和及時的勝利,能夠保持他的軍事地位。此外,其他強大的藩鎮節度使終於認識到,他們的長遠利益遠遠與田承嗣的利益而不是與朝廷的利益相通。結果,在贏得了一些大小適當的領地後,幽州、成德和平盧諸鎮妥協並最後放棄征討。魏博雖然面臨眾寡懸殊的不利形勢,總的說喪失了很少的領地,但它取得的半個相衛鎮(它此時不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補償了它在其他地方的損失。此外,它已經有說服力地顯示出個別有強大武裝的藩鎮的防禦生存能力,尤其在河北的藩鎮更是如此,因為朝廷在對那裡的個別節度使採取任何行動時,能指望得到的支持很少。
那一年(776年)的晚些時候,朝廷的確成功地利用了一批聯合的地方軍消滅了一個有潛在危險的地方領袖。一個不出名的將領李靈耀在汴州的節度使死後已經奪取了那裡的控制權,並且立刻開始執行一條傲慢的獨立路線。對在汴渠邊上的戰略要地出現的這種行為,朝廷簡直是不能容忍的。為了消滅他,朝廷發動了一場戰役,並且立刻取得勝利,盡管不知悔改的魏博節度使對叛亂者提供了援助;在汴州地區,朝廷作出了嶄新的行政安排。
但在這類情況下,參加戰役的藩鎮從勝利中取得的利益往往與中央政府一樣多。這顯然是中央政府被迫完全依靠地方軍而不依靠中央控制的軍隊所造成的幾大惡果之一。這一次,已經強大的平盧是全面的勝利者,它從戰敗的對象那裡取得五個新的州。
因此,在整個這一時期,朝廷試圖控制有較多駐軍和佔地理優勢的藩鎮的記錄最多也只能說是不平衡的。到代宗執政結束時,至少有六個藩鎮不受中央任何值得一提的控制,它們是:幽州、魏博、成德(河北北部和中部)、平盧(山東)、襄陽(湖北北部)和淮西(河南西南)。在這些地方,節度使是當地決定的,朝廷不過在事後予以承認(成德實際上不能算例外,因為在那裡帶兵的李寶臣的任期從他叛亂時算起)。也許長期在一個篡權者手中的劍南西川(四川西部)也應包括在這一類藩鎮中,雖然它採取反朝廷姿態的時間要晚得多,並且又是在不同的領導之下。所有這些藩鎮在處理內部事務時都不受朝廷的干涉,所以必須恰當地把它們視作自治單位。正如歷史學家司馬光所說:「朝廷專事姑息,不能復制,雖名藩臣,羈縻而已。」
顯然只有有實力的現實情況才能導致唐朝政體接受這種局勢。它這樣做了,但又保存了帝國的統一和自己居於唯一正統地位的權力,這簡直可以說是了不起的。原因在於它能牢牢地控制四個對它的生存絕對重要的區域。這些關鍵區域的第一個當然是京畿的關中道,那裡的資源雖然減縮,但它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仍是至高無上的。第二個關鍵區是西北的邊境區,它是掩護京師使之避免帝國面臨的最大外來威脅的盾牌。第三個是長江淮河流域,這一區域有迅速擴大的生產力、增長的人口和繁榮的商業,因此已成為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第四個是運河地帶,它包括那些從南方運輸稅收所必經的幾個鎮。(四川是這類區域的第五個,但有爭議;雖然它是守衛西面和西南邊境的要沖,但它與中央政府的命運的關系,並不像上面所談的四個區域那樣有決定性意義。)由於四個區中的兩個因戰略的原因而非常重要,所以它們需要集結重兵,這樣隨之產生了控制的問題。我們已注意到,西北的邊境藩鎮缺乏足夠的地方資源基地,所以沒有爭取擺脫中央政府的能力。但沿運河有大量駐防部隊的諸鎮則是另一回事。它們非常反復無常,需要以極為巧妙的手段加以處理;顯然它們基本上不向中央貢獻稅收。
因此,唐朝在8世紀後期和9世紀的統治之得以倖存,實質上只是因為它成功地維系了西北—東南的軸心。長江流域是王朝賴以繁榮的經濟基地,但遠離唐的政治中心長安,這是造成嚴重緊張的一個原因,但這種情況之形成顯然有充分的歷史原因。這種地緣政治學的考慮也說明了這個時期和以後時期國家財政所表現的特殊形式的原因。代宗朝的後半期(約從770至780年),繞過地方節度使而又不影響他們徵收直接稅的鹽的專賣給中央提供了約一半收入。此外,780年採用的兩稅法是在一個分權帝國的情況下產生的,同時也是在承認了這些情況的前提下被推行的。
與單純的軍事控制問題一起,中央當局還面臨各地的具體行政問題。這些問題由於各節度使與中央政府的關系模糊不清而復雜化了,甚至在順從中央控制的地區,它們也造成了困難。事實上,代宗時期的大部分成就必須被看成是單純地表現在帝國的大部分地方恢復了一定程度的行政秩序這一方面。
混亂的幾年使許多人得以在地方任職,根據以往的標准,他們擔任這些職務是不夠格的,但現在又不易被取代。任命官員的常規已被破壞,並悄悄地被放棄。節度使們提升自己的助手和心腹,往往繼續不顧這些正常程序。官員的正常輪換和例行提升也已被破壞。上述情況與由於總的資金短缺而引起的精簡人員和減少俸祿的因素一起,必然嚴重地降低行政的質量和損害正規官員集團的風紀。嚴格的監督和正常的政績考核也不可能實現,特別是因為普遍認為公務的處理可以有更大的迴旋餘地。節度使被授予在自已轄區內考核官員的明確責任,但他們對網羅忠於自己的追隨者的活動比對作出客觀的評價往往更感興趣。此外,系統地監督節度使本人的制度也已不復存在。例如,長期以來的苦難根源之一是節度使擅自非法征稅;但由於他們獲准在地方上有很大的行動自由,所以人們要揭露具體的、顯然應受譴責的事例是不容易做到的。
總的說,財政造成了一個困難問題,因為國家對人口的行政控制能力大為削弱。舊的人丁簿和稅冊的喪失、破壞和過時,使登記的戶數不到300萬戶——只是叛亂前總數的三分之一。結果,恰恰在比以往更需要進行積極的行政活動時,能取得的歲入反而銳減。此外,重新登記人口和使稅冊的材料符合實際的情況可能是行政工作中最艱難的任務。即使在7世紀最有利的形勢下,在隋亡以後全部重新登記人口的工作幾乎花了一個世紀。
『肆』 微博上有個胖胖的戴眼鏡的歷史老師是誰
石國鵬,北京四中國際校區校長 ,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熱衷於話劇表演以及辯論比賽。獲歷史教育學學士學位。
『伍』 微博歷史數據集 獲取
自己建個微博的測試應用自己抓取唄,很好實現,微博開放平台有文檔
『陸』 為什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不吸取教訓,竟然還新設了很多節度使,讓藩鎮割據這種現象愈演愈烈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回答一下,希望能幫到你~
一、首先看一下安史之亂爆發的背景:到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唐邊境地區形成了十大節度使(類似於今天的大軍區),分別是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平盧、范陽、劍南、嶺南,主要用於防範邊疆少數民族(突厥、吐蕃、突騎施,等)的入侵,而唐朝內地由於承平日久而軍備廢弛,並且由於一直國泰民安,人民也不願意當兵甚至鄙視看不起練兵習武的人,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唐朝的軍事力量完全傾斜於邊境,造成了外重內輕的局面。當時安祿山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道節度使,他正是利用了這個機會,舉兵侵入中原,由於邊境地區的兵力長期與少數民族作戰,因此戰鬥力極強,而唐內地則幾乎沒有御敵的武裝,這就使安祿山得以長驅直入,一個月內便攻陷東都洛陽,半年後再陷長安。因此,安史之亂歷時八年最終於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被平定後,唐政府基於發生安史之亂的教訓,不得不普遍在內地設置節度使,增加內地的兵力,這樣就形成了藩鎮遍地的局面。這樣做正是為了防範安史之亂發生的弊端。如果仍然不在內地設立節度使,還是只在邊疆設立的話,即使安史之亂平定了,但也不能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安史之亂的反叛事件。這是其一。
二、還與唐政府在安史之亂中的對投降叛軍的官員實行的政策有關。唐軍收復了長安以後,本來下詔對所有投敵的官員實行寬大,既往不咎,但很快又改變的政策,對投敵官員分六等治罪,或死或絞或流放。本來叛軍內部的原唐政府投降官員聽到當初的寬大政策時非常高興,並且籌劃在內部瓦解分化敵軍,但新政策公布後,由於大批投敵官員被處死,使得叛軍內部的投敵官員心灰意冷,從而開始死心塌地的堅定的跟隨叛軍,這件事情讓當時的皇帝唐肅宗非常後悔。因此安史之亂平定後,新皇帝唐代宗基於以前對敵政策的教訓,對投降的叛軍將領田承嗣、張忠志、李懷仙等實行寬大,讓他們原職留任,從而形成了著名的河朔三鎮(魏博、成德、盧龍)。這是其二。
三、與仆固懷恩有關。仆固懷恩出身於少數民族,在平叛戰爭中立有大功,在平定安史之亂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也為了培養自己的爪牙和羽翼,極力主張叛軍降將田承嗣、張忠志、李懷仙等官復原職,讓他們仍做節度使。後仆固懷恩叛唐,河朔三鎮也逐漸不聽朝廷調遣,為了防犯河朔三鎮,朝廷不得不於河陽、義成、宣武、忠武、昭義等內地設置節度使,成為內地重鎮。這是其三。
四、內地廣泛設置節度使後,藩鎮勢力大增,財政權、軍權、官員任免權於一身,從而直接導致唐政府中央集權的衰弱,而地方藩鎮時有反叛事件,或節度使不朝貢中央,或士卒驅逐節度使,唐中央對此逐漸無能為力,而藩鎮勢力愈強。這是其四。
好了,就說這些吧,希望你能滿意~
『柒』 微博的發展歷程
2010年國內微博迎來春天,微博像雨後春筍般崛起。四大門戶網站均開設微博。根據相關公開數據,截至2010年1月份,該產品在全球已經擁有7500萬注冊用戶。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於2011年7月19日發布《第28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11年上半年,中國微博用戶從6331萬增至1.95億,增長約2倍。微博在網民中的普及率從13.8%增至40.2%。從2010年底至今,手機微博在網民中的使用率比例從15.5%上升到34%。
截至2013年3月,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數達到5.03億,得益於搶佔了先機,而且在整體的戰略執行上也比較徹底到位,所以獲得了地位。僅僅幾年時間,新浪微博就為新浪生下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金的『金蛋』。
騰訊擁有近7.5億的QQ注冊用戶,3億左右的活躍用戶。這部分人群很容易受潮流趨勢的影響,開通騰訊微博。通過騰訊微博能夠與QQ好友和騰訊微博上的其他用戶進行信息的分享。企業用戶通過注冊騰訊官方微博,得到認證後,能夠迅速的擴大企業的知名度以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個人用戶通過騰訊微博,也能在微博平台進行個人的推廣,很多的社會事件揭露都來自於微博平台。
高校教育平台也隨之建立,如騰訊微博校園上的高校新聞哥微博體系的發展,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信息化發展的步伐。2012年3月31日,由騰訊微博、騰訊教育發起的「微言論教——浙江高校新媒體發展論壇」在浙江杭州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特邀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鄭繼偉,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鮑學軍與各位高校領導一起,同共話高校微博發展,交流先進經驗,讓微博更好的服務高校,服務學生。
高校新聞哥微博體系的建設發展是騰訊教育針對校園新媒體發展的一次創新性的試水。促使一批像中國傳媒大學南廣新聞哥、復旦大學新聞哥等優秀新聞哥的誕生。對進一步推進高校新媒體的發展普及有著重大意義,微博讓高校佔領輿論高地掌握話語權。
「新聞哥來了」是騰訊教育校園頻道攜手騰訊微博推出的面向高校校園的微博活動策劃,高校新聞哥官博由騰訊校園微博大使負責運營和維護,立足本校,依託騰訊網,為高校面向全國展示風采和形象提供最有利的平台。
2012年1月,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5億,較上一年底增長了296.0%,網民使用率為48.7%。微博用一年時間發展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應用。
截至2013年6月,中國微博用戶規模達到3.31億,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門、100%的省級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部門開通了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認證賬號超過24萬個。僅微博每天發布和轉發的信息就超過2億條。
2014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微博、社交網站及論壇等互聯網應用使用率均下降,微博用戶規模較2012年底減少2783萬,微博使用率比上年降低9.2%,而整體即時通信用戶規模在移動端的推動下提升至5.32億。
伴隨著微信、易信等即時通訊工具誕生,微博逐漸開始衰落。2014年7月,10月27日,騰訊正式宣布將騰訊網與騰訊微博團隊進行整合,退出微博。2014年11月5日網易微博宣布即將關閉。
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微博用戶量為2.75億,網民使用率比2013年12月下降1.9%,微博和社交網站成為用戶使用率下降的兩款產品。微博在全盛時期的用戶量是3.3億,網民使用率達到了56%,之後就一直處於下跌狀態。
2014年8月,新浪微博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當季實現了凈營收7730萬美元,同比增長105%,但仍有1540萬美元的虧損,其月活躍用戶也出現了增長速度放緩的跡象。
而搜狐微博方面,2010年,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聲稱要超越新浪微博,但近期在市場上幾乎沒有聲音。
『捌』 怎樣查找新浪微博歷史評論
在微博首頁右側,有「我的評論」,裡面有所有粉絲給你的評論,選擇陌生人選項,就有所有陌生人給你的評論。
『玖』 唐憲宗李純如何勵精求治,企圖恢復大唐盛世
唐憲宗李純通過平定叛亂、平定淮西、平定魏博這三項大的舉措,使得唐朝的國泰民安。唐憲宗李純在歷史上是一位明智的好君主,他登基以後實施的一些舉措或許有弊端,但是他也通過這些舉措讓唐朝的統治變得更安定了。
唐憲宗李純為了唐朝的安寧所平定的第三個人則是魏博的老大田氏。唐憲宗時期,藩鎮的割據勢力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田氏所在的藩鎮魏博,長期以來不斷做出一些越界的事情,這也讓唐憲宗忍無可忍。好在後來,魏博內部發生了內亂,內亂過後魏博的實力也遭到了大大削弱,唐憲宗便向魏博的節度使拋了橄欖枝,希望他們能夠為唐朝效力,魏博的節度使也答應從此效忠唐朝,從此以後魏博便再也沒有發生過叛亂。
『拾』 查找中國古代歷史的一位俠客,了解他的故事
聶隱娘,古代漢族傳奇小說中的女俠。為魏博大將聶鋒之女,10歲時被一女尼用法術偷去聶隱娘,教以劍術,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見,五年後乃送歸其家。而身懷絕技的聶隱娘,又自擇一個僅會磨鏡、餘無他能的少年為丈夫。聶父死後,魏博主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欲令聶隱娘暗殺之,聶卻轉而投劉。主帥另派妙手空空兒前往暗殺,隱娘又以法術破之。後劉昌裔入覲,聶告別而去。劉死後,聶又至京師劉柩前慟哭。
譯文
唐德宗貞元年間,魏博大將聶鋒的女兒聶隱娘,才十歲。有一尼姑到聶鋒家討飯,見到了隱娘,特別喜愛。她說:「押衙(指聶鋒)能不能將女兒交給我,讓我教育她。」聶鋒很生氣,斥責了尼姑。尼姑說:「押衙就是把女兒鎖在鐵櫃中,我也能偷去呀。」這天晚上,隱娘果然丟失了,聶鋒大吃一驚,令人搜尋,沒有結果。父母每思念女兒,便相對哭泣。
五年後,尼姑把隱娘送回,並告訴聶鋒說:「我已經把她教成了,把她送還給你。」尼姑須臾不見,一家人悲喜交加,問女兒學些什麼。女兒說:「開始時也就是讀經念咒,也沒學別樣。」聶鋒不相信,又懇切地問女兒。隱娘說:「我說真話恐怕你們也不信,那怎麼辦?」聶鋒說,你就說真話吧。隱娘便把真實情況說了一遍。
我初被尼姑帶走時,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天亮時,到一大石穴中,穴中沒人居住,猿猴很多,樹林茂密。這里已有兩個女孩,也都是十歲,都很聰明美麗,就是不吃東西。能在峭壁上飛走,像猴爬樹一樣輕捷,沒有閃失。尼姑給我一粒葯,又給了我一把二尺長的寶劍,劍刃特別鋒利,毛發放在刃上,一吹就斷。我跟那兩個女孩學攀緣,漸漸感覺自己身輕如風。一年後,學刺猿猴,百發百中。後又刺虎豹,都是割掉腦袋拿回來。三年後能飛了,學刺老鷹,沒有刺不中的。劍刃漸漸磨減到只剩五寸長,飛禽遇到,有來無回。
到了第四年,留下二女守洞穴,領我去城市,我也不知是什麼地方。她指著一個人,一一的把這人的罪過說一遍,叫我在那人不知不覺中,把他的頭割回來。像鳥飛那麼容易,給我一把羊角匕首,三寸長,我就在大白天把那人刺死,別人還看不見,把他的頭裝在囊中,帶回石穴,用葯將那頭化為水。
五年後,尼姑又說,某個大官有罪,無辜害死很多人,你晚間可到他的房中,把他的頭割來。於是,我就帶著匕首到那房中,從門縫中進去,一點障礙沒有,我爬到房樑上,直到天亮,這才把那人的頭拿回來。尼姑大怒說,怎麼這么晚才回來?我說,我看那個人逗弄一個小孩玩,怪可愛的,我沒忍心下手。尼姑斥責說,以後遇到這樣的事,先殺了孩子,斷其所愛,然後再殺他。我拜謝了尼姑,尼姑說,我把你的後腦開開,把匕首藏在裡面,傷不著你,用時很方便。又說,你的武藝已經學成,可以回家了。於是把我送回來了。她還說,二十年後,才能一見。聶鋒聽隱娘說完後,心中很懼怕。
以後,每到夜晚隱娘就不見了,天亮才回來,聶鋒也不敢追問,因此,也不太憐愛隱娘。有一天,一個磨鏡少年來到聶家門前,隱娘說:「這個人可以做我的丈夫。」她告訴了父親,父親也不敢不應承。隱娘便嫁給了那少年,她丈夫只能制鏡,不會干別樣,父親供給他們吃穿費用很豐厚,只是在外居住。多年後,父親去世,魏帥知道隱娘的一些情況,便用錢財僱傭他們為左右吏。就這樣又過了數年,到了憲宗元和年間,魏帥和陳許節度使劉昌裔關系不睦。魏帥派隱娘割劉昌裔的頭。劉昌裔能神算,隱娘剛辭別魏帥時,他就知道她能來,便召集衙將,命令他們在隱娘來時的那天早晨到城北,碰到鵲雀在夫妻二人面前鳴噪,丈夫用彈弓射沒有射中。妻子奪夫彈,奪來彈弓,只一丸便射殺了鵲雀的,就對他們行禮一揖,說:我們大人想見兩位,所以讓我們遠遠的就出來迎接兩位。隱娘夫妻說,劉僕射果然是神人,不然的話,怎麼我們要來呢。我們願見劉公。劉昌裔來了,隱娘夫妻拜過後說,我們很對不起你,真是罪該萬死。劉昌裔說:「不能這樣說,各親其主,人之常情,我和魏帥沒什麼不一樣的,我請你們留在這里,不要有疑慮。」隱娘感謝說:「僕射左右無人,我們願意到你這里來,我很佩服你的神機妙算,魏帥不如你。」劉昌裔又問他們需要什麼。他們說,每天只要二百文錢就足夠了。便答復了他們的要求。一天忽然不見了他們騎來的兩匹驢,劉昌裔派人尋找,不知去向。後來在一個布袋中,看見了兩個紙驢,一黑一白。
一個多月後,對劉昌裔說:「魏帥不知我們在這住下了,必定派人來,今天請你剪些頭發,用紅綢布包上,送到魏帥枕前,表示我們不回去了。」劉昌裔照辦。到了四更,隱娘返回來了,對劉昌裔說:「信送去了,後天晚間魏帥必派精精兒來殺死我,還要割你的頭,我們也要多想辦法殺了他,你不用憂愁。」劉昌裔豁達大度,毫無畏色。這天晚上,燭光通明,半夜之後,果然看見一紅一白兩個幡子,互相擊打,飄飄然在床的四周轉悠。過了很久,見一個人從空中跌下地來,身子和頭分開了。隱娘也出現了,說,精精兒現已被我打死。將精精兒的屍體拽到堂下。用葯化成了水。連毛發都不剩。隱娘又說:「後天晚間,他會派空空兒來,空空兒的神術是神不知,鬼不覺,來無影,去無蹤。我的武藝是趕不上他,這就看僕射的福分了,你用於闐玉圍著脖子,蓋著被,我變成一隻小蚊蟲,潛入你腸中等待時機,其餘人不用逃避。」劉昌裔按她所說的辦法做了。到了三更,劉昌裔雖然閉著眼睛卻沒睡著,果然聽到脖子上砰的一聲,聲音特別大。隱娘從劉昌裔口中跳出,祝賀說:「僕射沒事了。這個人像雄鷹似的,只是一搏,一搏不中他便遠走高飛,他沒擊中感覺很恥辱,還不到一更,他已經飛出一千多里了。」他們察看了劉昌裔脖頸上的玉石,果然有匕首砍過的痕跡,很深。劉昌裔給隱娘夫婦送了厚禮。
唐憲宗元和八年,劉昌裔從陳許調到京師。隱娘不願跟隨去京,她說:「從此我要游山逛水,遍訪聖賢。只求你給我丈夫一個差使便可以了。」劉昌裔照辦。後來,漸漸不知隱娘的去處,劉昌裔死時,隱娘騎驢到了京師,在劉的靈前大哭而去。唐文宗開成年間,劉昌裔的兒子劉縱任陵州刺史,在四川棧道上遇見了隱娘,面貌仍和當年一樣,彼此很高興能夠重逢,她還像從前那樣騎一頭白驢。她對劉縱說:「你有大災,你不應該到這里來。」她拿出一粒葯,讓劉縱吃下去。她說:「來年你不要做官了,趕緊回洛陽去,才能擺脫此禍。我的葯力只能保你一年免災。」劉縱不太相信,送給隱娘一些綢緞,隱娘沒有要,飄飄然而去,如神似仙。一年後,劉縱沒辭官,果然死於陵州。從那以後再沒有人見過隱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