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紹興古城的歷史資料
紹興是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是「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群星璀璨內的「名士之鄉」,——紹興。容其橋的數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橋。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風光秀麗、物產豐富、風土人情、名人輩出誘人而著稱於世,自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古即為遊客嚮往的游覽勝地。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紹興出名人,是、陸游、蔡元培、秋瑾、魯迅、周恩來、竺可楨、馬寅初等名人的故鄉,毛澤東主席稱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
最後說下,紹興的酒不錯,清的
② 紹興的歷史
紹興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於北緯29度14分至30度16分,東經119度53分至121度14分,東接寧波,西臨杭州,距上海232公里。東北部為水網平原,西南部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約佔全市面積的2/3。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6.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全市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84萬,其中市區面積344平方公里,人口63.86萬。紹興市下轄越城區和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
紹興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投資硬環境四十優城市和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最近又被評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紹興是我國經濟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200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88.4億元,人均超過3000美元。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29位,人均生產總值位居第24位;財政總收入107.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143元。紹興經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所有制以民營為主。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的95%左右。二是第二產業尤為發達。第二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在60%左右。2003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工業企業有31家,超30億元的有5家,遠東化纖集團銷售收入達到52億元。輕紡產業占工業總量的一半以上,2003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06億元、利潤44.5億元,分別佔全國紡織行業的7%和12%。紹興也是建築大市,2003年全市建築業實現產值599億元,居全國地級市領先地位。三是專業市場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357家,2003年成交額798億元,其中年銷售超億元的有42家,超10億元的有13家。中國輕紡城年成交額達246億元,是我國最大的輕紡產品專業市場、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四是塊狀經濟特色明顯。以千家萬戶的"百姓經濟"為基礎,產業布局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全市形成了較具規模的塊狀特色經濟35塊,如紹興縣的紡織、印染,諸暨市的襪業、襯衫、珍珠、五金,上虞市的傘業、化工、機電,嵊州市的領帶,新昌縣的醫葯、軸承,越城區的家私等。五是城鄉統籌發展。農村工業化起步較早,各縣(市、區)發展比較平衡,城鎮化水平較高。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新昌縣是全國百強縣(市),其中紹興縣位居第8位。
紹興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文化底蘊深厚。7000多年前,紹興就有人類活動,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東巡到苗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將苗山更名為會稽山。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在此建立都城,卧薪嘗膽,復國興邦。秦漢時置會稽郡,隋朝稱越州,直至晚唐。南宋時越州兩次成為臨時都城。公元1130年,宋高宗趙構取「紹祚中興」之意,升越州為紹興府,並於次年改元為紹興元年,紹興由此得名。紹興以其秀麗山川哺育了眾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戰國"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東漢哲學家王充,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謝安,唐代詩人賀知章,南宋詩人陸游,元朝畫家王冕、詩人楊維楨,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書畫家徐渭,清朝畫家陳洪綬、任伯年、史學家章學誠等,以及近現代的辛亥革命"三烈"徐錫麟、秋瑾、陶成章,學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魯迅,開國總理周恩來和範文瀾、馬寅初、竺可楨等。毛澤東盛贊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紹興素以"文化之邦"著稱於世,擁有越劇、紹劇、調腔、蓮花落等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曲劇種,其中越劇是全國第二大劇種,建有紹興大劇院、紹劇藝術中心等一批高檔次文化設施,近年來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紹興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江南風情看紹興,江南古城看紹興,江南文化看紹興"。歷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詩人都留下了贊美稽山鑒水的絢麗詩篇。全市共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8個,魯迅故里、蘭亭、沈園、大禹陵、東湖、鑒湖、五泄、西施殿、曹娥廟、百丈飛瀑、柯岩雲骨、吼山殘石、新昌大佛、纖道古橋、枕河民居、安昌古鎮等景點聞名遐邇。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越鄉風情,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遊客。全市主要節會有中國水城風情節、蘭亭國際書法節、國際紡織博覽會等。
圖片有http://www.sxtour.gov.cn/tour_pic.asp?type=1
網站可參考http://www.sxtour.gov.cn
非常全
參考資料:http://www.sxtour.gov.cn
③ 紹興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啊
紹興城建城是2500年歷史了,浙江多名山勝水,紹興自古為世所艷稱。丘陵如畫,內山脈連綿;平原如綉容,水網交織。那一片澄明如鏡的雲水鄉,或脈脈含情,或盈盈若睇,或淙淙細語,或浩浩無邊,真的是「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早在晉代,顧愷之用大畫家的眼光,盛贊會稽山川之美:
千 岩 競 秀,萬 壑 爭 流,草 木 蒙 寵 其 上,若 雲 興 霞 蔚。
大書家王獻之也極口稱道:「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紹興是歷史名城,歲月悠悠,復疆載土,盡管城廓更新,日遷月異,而風景依舊,不減古色古香。會稽山麓巍峨的大禹陵,龍山腳下蒼勁的越王台,勾踐冶金鑄劍的若那溪,秦王東巡望海的秦望山,城南的秋瑾故宅和暢堂,城中的周恩來祖居百歲堂,會把遊人的高山仰止之情,象一瓣心香,一路燃燒,從遠方直到現代。
鏡水稽山,鍾靈毓秀,自來濟濟多士,卓越的學術和藝術成就,名垂宇宙;歆動千古的逸聞韻事,蹤跡歷歷可尋。王羲之的別業戒珠寺,為賣扇老嫗書扇的題扇橋,蘭亭修楔的流觴曲水,陸游悲吟《釵頭鳳》的沈園池台,徐渭的青藤書屋,魯迅的百草園,在在使人流連,目迷心醉
④ 介紹紹興歷史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是世界文豪魯迅先生的故里。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並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和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
開放城市。是全國十強市,十強縣雙十強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全球紡織城與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
中文名稱:
紹興
外文名稱: ShaoXing Municipality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浙江省
下轄地區: 1區,3市,2縣
政府駐地: 越城區
電話區號: 0575
郵政區碼: 312000
面積: 8256平方公里
人口: 437.06萬(2008年)
方言: 吳語
著名景點: 魯迅故里、東湖、柯岩、蘭亭、西施故里等
火車站: 紹興站
車牌代碼: 浙D
地理位置: 浙江北部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勝跡。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建都紹興,卧薪嘗膽時,「越池」一度成為我國東部政治文化中心。漢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時改為紹興府,沿襲至今。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
⑤ 紹興名人的故事
魯迅(1881-1936),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為周樹人,改字為豫才。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的母親是魯瑞,父親是周伯宜。在這一生中他寫了小說,散文,雜文100多篇.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因為在那裡發生的兩件事對他影響很大,從此棄醫習文。
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 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志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1年用文言寫了第一篇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與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專集都被收錄在各類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發表《阿Q正傳》,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發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沈鈞儒手書)三個字。 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⑥ 紹興的文化歷史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25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 紹興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的誕生地,春秋五霸之越國首都,兩晉的會稽國都、吳越國東都、南宋臨時首都和明末魯王監國之所,夏商周春秋時期成名已久,也是兩晉、南北朝、隋、唐、宋等時期的大都會,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推行郡尉分治模式,怕越國復興而尉治山陰(因會稽郡是邊防大鎮,尉治更重要),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西漢武帝元封五年(106),會稽郡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會稽、東陽、永嘉、臨海和新安五郡置東揚州,州治山陰;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州治會稽縣,領原揚州五郡,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轄境不變。唐代設越州總管府、浙江東道節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溫八州;五代設越州大都督府和東都,駐山陰,管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北宋設兩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駐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稱紹興路。明、清復為紹興府。民國24年(1935),設紹興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設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1983年7月撤地建市,設省轄紹興市。
⑦ 紹興歷史
新石器時代中期,從小黃山文化開始,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
戰國,越王勾踐大敗吳國,越國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區。至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興兵敗越,盡取故吳地並至浙江,越始」服朝於楚」,而諸越邦國尚存。
秦朝,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二十六年,中國統一,實行郡縣制,會稽郡先後轄山陰等二十餘縣。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106),會稽郡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
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會稽、東陽、永嘉、臨海和新安五郡置東揚州,州治山陰。
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州治會稽縣,領原揚州五郡,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轄境不變。唐代設越州總管府、浙江東道節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溫八州。
五代設越州大都督府和東都,駐山陰,管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北宋設兩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駐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稱紹興路。明、清復為紹興府。民國24年(1935),設紹興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設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
1983年7月撤地建市,設省轄紹興市。2013年10月,國務院2013年112號文件已對浙江省調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批復。同意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
(7)紹興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一代文學巨擘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
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梁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
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
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
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⑧ 急!一個有關古城紹興的歷史故事。
紹興是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是「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群星璀璨的「內名士之鄉」,——容紹興。其橋的數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橋。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風光秀麗、物產豐富、風土人情、名人輩出誘人而著稱於世,自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古即為遊客嚮往的游覽勝地。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紹興出名人,是、陸游、蔡元培、秋瑾、魯迅、周恩來、竺可楨、馬寅初等名人的故鄉,毛澤東主席稱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七絕兩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⑨ 紹興重大歷史事件
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勝跡。
春秋專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屬建都紹興,卧薪嘗膽,發展國力,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漢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時改為紹興府,沿襲至今。
⑩ 紹興地區在近現代史上的有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重大變遷。越多越好。。。
昏睡百年,龍的子孫在猛然間醒來。風雨如磐,山河破碎。在風起雲涌的革命回斗爭中,紹興人民義答無反顧、勇往直前!徐錫麟、秋瑾、陶成章,史稱辛亥三傑,他們轟轟烈烈的斗爭事跡,見證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紹興的光復會,是這個時代中了不起的盛舉。民族沉淪,彷徨中迸發出一聲有力的吶喊,永不隕落的文壇巨星——魯迅,成了近代紹興人最大的驕傲!蔡元培、馬寅初、陳建功、竺可楨……紹興文明的航船,依舊承載著「大師疊出」的自豪。 民國時期,上海商幫中最有勢力者,為紹興、廣東、寧波三幫。紹興幫的經營以錢庄、酒店較多,比較專業高端,廣東幫的經營較大而重批發,寧波幫的經營普遍而零碎,故相互間在商業上無甚糾紛。如上海銀樓業以營黃金首飾為主,亦兼營珠寶嵌鑲業務,其精緻技藝分屬紹興、廣東、日本三大流派。文化方面,越劇等風靡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