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省發生的歷史故事
先秦時期
「粵」作為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
千年商都—廣州
(百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17]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閩、吳、越、楚國關系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系。《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系。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粵西有一部分屬象郡和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趙佗及其後的南越國,都與漢朝一樣實行郡縣制。
兩漢時期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廣東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264年(吳景帝永安七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南北朝時代,中國政局南北分裂。南朝統治者對俚人(越族)實行「羈縻」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導致州、郡數猛增。增設的州、郡、縣多集中在粵中、粵西、粵北地區,粵東地區設置較少。因為當時粵東農業經濟沒有粵西發達,交通也沒有粵西方便。隋初,設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隋煬帝廢州為郡,改為郡、縣兩級,大加省並,今廣東省境分屬10郡、74縣。
唐宋時期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
廣東風光(13張)
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唐朝中期潮州汕頭一帶曾經隸屬福建,屬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節度使等。756年(肅宗至德元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占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在州縣稀疏的粵東和粵北,增置1府4州。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立國後,承襲唐朝典章制度,並大體沿用唐代官制。升廣州為興王府,在粵東和粵北增置一府四州。啟用幕府士人分領諸州,刺史不用武官,從而擺脫唐後期藩鎮割據之弊。仿唐制開科取士,擴大地方士人的仕途。大規模鑄銅、鉛兩種「乾亨重寶」。這是嶺南首次大規模造幣,促進了嶺南地區商品流通。積極開展對外商務活動;又與鄰國創造良好外交關系。南漢歷四主55年。南漢國的建立,促進了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粵西及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廣東大部分屬廣南東路,「廣東」即廣南東路的簡稱。
元明清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
廣東地區歷史地圖(南漢)
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其中,屬明代新置的有順德、從化、高明、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等22縣。這些新置的縣大多集中在粵東地區,基本形成當今縣制的分布格局。南澳島此前屬福建管轄,明萬曆三年(1575年),南澳島分屬福建,廣東,設南澳副總兵,即「協守漳潮等處駐南澳副總兵」,分廣東、福建兩營。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管轄閩南、台灣、粵東海域軍事,直到1915年,南澳全島才劃給廣東。澳門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被葡萄牙人借口船舶遭風浪波濤,請求借地晾曬貨物,並賄賂地方官員,取得澳門的賃居權[18]。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范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設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稱「兩廣總督」,初駐肇慶,清順治三年(1646),朱元璋後代在廣州稱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政權,僅存在40天。1746年(乾隆十一年)總督府移廣州。清代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北宋時期中國政府已在此行使主權,清政府更是經常派水師巡視。明清時期廣東北遷,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乾隆年間廣東、福建下南洋。
1842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時屬新安縣)正式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並開通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19],1843年6月1
廣東各市風光圖冊2(27張)
8日,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進行會談,7月3日,雙方在望廈村正式簽訂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又稱《望廈條約》[20]。1843年10月8日,由於英國的要求,中英雙方在廣州和香港繼續商談,又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21])。1844年10月中法兩國在廣州附近的黃埔(今廣州黃埔區)簽訂了《黃埔條約》[22-23];1858年6月27日正式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另有《和約章程補遺》,增開瓊州、潮州等六口[24],中美簽訂《天津條約》,增開潮州(後改汕頭)、台南為通商口岸[25];1860年8月,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佔領天津、大沽、登州、北海、廣州等處英軍,中國割讓廣東「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26]。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葡萄牙獲「永駐管理澳門」的特權[18],1898年6月9日在北京正式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1860年英國所奪占的尖沙嘴以外的九龍半島的其餘部分租與英國[27];1899年11月16日(光緒廿五年十月十四日),清政府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中國國家將廣州灣(今湛江市)租與法國國家······定期99年。」法國把租借地范圍內的陸地和海灣,總稱為廣州灣。從此,廣州灣便成為法國的租借地。
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11月9日,廣東便實現「和平光復」。各界代表集議推舉胡漢民為廣東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11月10日,廣東軍
國父孫中山
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同盟會員幾乎占據了軍政府各部首腦的位置。 廣東軍政府執政期間(1911年11月~1913年8月),貫徹了孫中山的思想主張和南京臨時政府的政策法令,實施了一系列具有民主主義性質的革命措施,還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了一些發展社會經濟的政令[28]。1917年9月10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南北形成對峙局面,護法運動正式開始。1921年,成立廣州市政廳。1921年5月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1925年6月24日,國民黨中央議決改組大元帥府,192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7月改廣州市政廳為廣州市政府。國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為省、行政區、縣和市,實行委員制。廣東省政府下設廣州、北江、東江、西江、南路、海南6個行政區,每區設一行政委員,代表省政府處理本區事務。1927年12月16日,黃紹閎率桂系部隊在梧州誓師討粵,兩廣戰爭爆發。此前,粵系要員在廣州發難,驅逐桂系勢力,釀成廣州事變,桂、粵雙方結怨日深。12月11日,共產黨人發動廣州起義,桂系藉此攻擊汪派「疏於防範」,而且參預逆謀。14日,國民政府下令解除張發奎、黃琪翔等粵方軍政首腦的職務。桂系發動兩廣戰爭後,分兵兩路進攻廣州,先後佔領肇慶、三水、河口等地。粵軍第四軍全力攻佔東江,回師廣州阻擊桂軍。桂軍改變計劃,轉攻東江[29]。1929年,陳濟棠執掌廣東的軍政大權;1936年,還政中央。1938年6月,日本侵佔南澳島。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佔廣州,廣州淪陷;廣東省府撤退到粵北(今連州市);為適應戰時需要,全省
廣東嶺南建築(29張)
設4個行署。1940年4月,汪偽政權在廣東成立偽省政府,全省改設為9個區(包括淪陷區),到1941年,復改設9個行政督察區。 1943年,日本又侵佔廣州灣。1945年8月18日,中法簽訂《交收廣州灣租界地專約》。1945年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把行政督察區分為省府直接督察區和專署行政督察區兩種。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個市縣,專署行政督察區則分為11個區,共轄88個縣。1949年,解放軍解放南京後,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李宗仁將其總統府設在現在的華南師范大學內[30]。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古村落(20張)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北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9專區,共轄7市98縣,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廣東省和廣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廣西的懷集縣劃入廣東。1954年,廣東省改由中央直接領導,原由中央直轄的廣州市劃歸廣東省管轄。1955年,廣西的北海市和欽州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東省,並更名為合浦專區。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1979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縣、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198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置,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
廣州的歷史故事,你可以在網路中查詢下。那裡的信息比較詳細點。
2. 歷史上的廣東
地理環境:廣東處於珠江三角洲面臨大海,交通發達;毗鄰港、澳、台及東南亞地區,接受新信息較快。
歷史背景:在清朝閉關鎖國政策下,只允許廣州一地對外開放;廣東首先受到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沖擊;由於接觸西方文化,一批先進的廣東人眼界打開,他們積極投入到救國救民道路中來。
廣東,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嶺南在秦朝之前已經存在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嶺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1921年5月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
(2)廣東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翻來近代史,無論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三元里抗英事件,還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抑或是康梁的維新運動,更或是孫中山主導的辛亥革命,廣東爆發了多少起義,進行了多少斗爭很難說清。
幾乎每一次起義或斗爭都波及全國,影響深遠,有的甚至是革命性的。這在其他省份是比較少見的。歷史上的廣東一直是對外貿易的最前沿,即便是閉關鎖國期間,與外一直有密切的往來。
正因於此,廣東得風氣之先,最容易,也最先受到外來思潮的影響。有人說,在古代廣東一直是重型犯人的流放地,各色人等雜糅集聚,而這些人恰恰是最具革命精神的。
廣東地偏南端,遠離政治中心,中央管理弱化,這無形中給革命思潮成長提供了條件。廣東鄰近租界港澳,地理位置大大降低了革命失敗的風險。
3. 廣東最有名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五嶺巍峨,珠江縱橫。廣東先民的歷史,從現已發掘的出土文物看,在廣東最早出現的人類是不是馬壩人。從馬壩人化石可以有力地證明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不僅在北國,而且在嶺南的大地上也生息,繁衍,通過勞動創造我遠古的歷史文明。珠江流域和黃河、長江流域同樣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搖籃和發祥地。
時移世易,經過了若干千萬年的滄桑巨變,廣東的遠古人類實現從原始群向氏族公社,乃至奴隸社會的轉變。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廣東先民每邁進一步都給後人留下了眾多、分布很廣的文化遺址,主要有:距3萬年前,反映原始群向氏族公社過度的封開峒中岩人遺址距今約10000年至16000年,反映母系氏族社形成期的陽春獨石子、封開黃岩洞遺址;距今約七八千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發展期的英德青塘墟;距今約4000年至6000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期的韓江、珠江三角洲的「貝丘」文化遺址;距今約三四千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氏公社時期的西橋樵山和馬壩石峽文化遺址。
廣東憲兵押解南京大屠殺要犯谷壽夫上刑場
廣東飛行員擊落侵華日軍兩大王牌飛行員
廣東軍民抗擊1/8的侵華日軍
具體請看
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sz/kangzhan/guangdong/
4. 廣州的歷史事件
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我們黨領導的又一次震動世 界的武裝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的又一次積極而英勇的反擊。
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後,兩廣的國民黨反動勢力也在廣州發動了「四.一五」反 革命政變,白色恐怖籠罩廣州城鄉。具有光榮傳統的廣州革命人民,對國民黨 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和殘酷壓迫,無比憤怒和仇恨。隨著從武漢等地撤退的共產 黨員陸續聚集廣州,特別是一九二七年九月間,傳來了彭湃領導海豐、陸豐農 民武裝起義和南昌起義部隊進入廣東的消息,人民的斗爭情緒更加高漲。當時, 反動勢力統治下的廣州,正處於不穩定狀態。以國民黨「正統」自居的汪精衛, 依恃由九江返回廣州的張發奎的勢力,趕跑桂系軍閥,霸佔廣東。桂系軍閥黃 紹宏逃出廣州後,立即在梧州調集部隊准備反攻,支持蔣介石的粵系軍閥陳炯 銘也由汕頭向廣州前進。張發奎為鞏固自己的地盤,把主力開赴肇慶、梧州一 帶,同黃紹宏作戰,一部在東江防禦陳銘樞,廣州城內的兵力十分薄弱。敵人 只有警衛團一部,加上一個炮兵團和兩個新組建的步兵團等部,共約六、七千 人。而教導團和新擴編的警衛團一部,實際上是我黨能夠基本掌握的武裝。教 導團的前身是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絕大部分幹部都是共產黨員和同情 革命的份子,第4軍參謀長葉劍英兼任該團團長。這種情況造成了武裝起義的 大好時機。
廣東省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於十一月二十八日作出以教導團和工人赤衛隊為 骨幹,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的決定,成立了革命軍事委員會,省委書記張太雷 為委員長,立即加緊起義的組織和准備工作。十二月七日,中共廣東省委秘密 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了廣州蘇維埃政府的執行委員會,決定十二月十三 日舉行起義。廣州人民革命斗爭的高漲,引起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注 視和警惕。汪精衛得到我黨准備起義的消息後,要張發奎解除教導團的武裝, 驅逐赤衛隊,搜查職工會。張發奎電令前敵總指揮黃琪翔回廣州執行這一任務。 遠離廣州的反動軍隊,也開始向廣州調動。在此情況下,廣東省決定把起義時 間提前到十一日,並下達了戰斗命令。
十二月十一日,在張太雷、葉挺、惲代英、葉劍英、楊殷、周文雍、聶榮臻等 領導下,舉行廣州起義。按照統一部署,教導團、警衛團一部和工人赤衛隊, 分別對駐扎在市內各處的敵人發起了猛烈攻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戰斗, 殲敵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警衛團一部和武裝警察一千餘人。市郊和附近 一些縣的農民群眾,也組織暴動,響應起義。十二月十二日,廣州蘇維埃政府 宣告成立,蘇兆征任主席(因病未到職,由張太雷代理),葉挺任起義軍總司 令,並頒布了蘇維埃政府的內外政策。
廣州起義,震驚了中外反動派,他們立即勾結起來向廣州進攻。美、英、日、 法 等帝國主義公然實行武裝干涉,出動炮艦轟擊廣州市區,並一度派海軍陸 戰隊在長堤登陸,攻擊我起義部隊。十二月十二日,張發奎從江門、肇慶、韶 關、黃埔等地調來部隊,向廣州市區展開進攻。當日下午,起義的主要領導人 張太雷犧牲。在中外反動派的瘋狂進攻面前,起義武裝浴血奮戰,但終因敵我 力量懸殊,被迫於十三日撤離廣州市區。撤出的部分武裝,在花縣整編為工農 革命第4師,在師長葉鏞、黨代表袁裕(袁國平)的率領下,進到海豐、陸豐 地區,和第2師會合,堅持革命斗爭。另一些突圍的同志到了廣西的左、右江 地區,領導農民開展游擊戰爭。還有少數同志到韶關附近,參加了朱德、陳毅 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
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次沉重打擊。它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人 階級同敵人搏鬥的堅強意志和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它為紅軍的創建作出了重 要貢獻。廣州起義的失敗,客觀上是由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敵人的強大,主 觀原因是在起義後,沒有自覺地、主動迅速地向農村發展,與海豐、陸豐農民 運動相結合,建立農村根據地,開展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的游擊戰爭,以及 起義准備工作的不充分等。它的失敗再次證明;在帝國主義援助下的反革命勢 力,控制了全國政權,掌握了強大的反動武裝並占據中心城市的情況下,要通 過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是不可能的。革命只有在反革命統治力量薄弱的農 村,才有可能積蓄力量,最後奪取革命的勝利
5. 廣州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清統一台灣後,設立了四個通商口岸,到了18世紀中葉,減少到廣州一處。版
洪秀全,廣東權花縣,創「拜上帝教」為太平天國前身。
1853年,林則徐在廣州虎門灘主持銷毀了外商運到中國的200多萬斤鴉片(虎門銷煙)。
孫中山廣州起義,創黃埔軍校,1923年,中共在廣州召開三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定國共兩黨合作。1925年,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組建國民革命軍。1926年,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
6. 廣東歷史事件
林則徐虎門硝煙 、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省回港大罷工答、廣州起義等等都在廣東
虎門銷煙:是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
甲午戰爭以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為挽救民族危亡,以孫中山先生為傑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舞台。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發動了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這次起義被稱為「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較全面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黃花崗起義失敗了,但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用生命和鮮血獻身革命的偉大精神卻震動了全國,也震動了世界,從而促進了全國革命高潮的更快到來。
7. 廣東的歷史事件
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改革開放
8. 中國近現代史上與廣州有關的歷史事件
1、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1895年的一次反清武裝起義。
1895年孫中山就帶著鄭士良、陸皓東、陳少白來到廣州,設立了興中會廣州分會,發展程奎光、程璧光、左斗山、魏友琴、陳廷威、朱淇、蘇復初等數百人加入了組織。
為掩護興中會的活動,孫中山還特地建立了一個名為「農學會」的公開團體,號稱要研討農桑新法。
1895年3月16日,即中日馬關條約成議前一個月,興中會決定於重陽節(1895年10月26日)在廣州發動起義,佔領廣東省城,並期待由此引發全國反對朝廷的連鎖反應。
當時議定孫中山在廣州領導軍事行動,楊衢雲在後方總部香港籌款購械並招募壯士,謝纘泰負責聯絡旅港外國人,有三合會背景的鄭士良負責聯絡會黨。
陸皓東事先已設計好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圖樣,這將作為義軍的旗幟。
廣州起義功敗垂成,陸皓東冒險返回總機關焚毀興中會名冊,不幸被捕,受盡釘插手足、鐵錘鑿齒等酷刑,但堅決不肯供出同黨。「我可殺,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這種大無畏的氣概讓清吏都深為感佩。
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雖然沒能成功,但卻開革命黨人武裝推翻滿清政府之先河。從此以後,革命黨人就沒有停止過戰斗,直至專制打倒,共和締造。
2、三元里抗英斗爭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
三元里是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台的英軍到三元里搶掠財物、強暴婦女,當地人民奮起反抗,打死數名英軍。
隨後,三元里附近103個鄉的群眾包圍了四方炮台,並誘敵至三元里牛欄崗。當時恰逢傾盆大雨,英軍槍炮皆啞,手持刀、矛、鋤頭的民眾乘勢猛攻,人數越聚越多。英軍增援部隊到達後,才解救了被圍困的英軍。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
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tǎng),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敵的愛國精神。
3、黃花崗起義
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興擔任總指揮,在越華路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後,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准派來彈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
起義失敗後,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革命志士犧牲,犧牲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遺體由潘達微尋獲安葬於廣州紅花崗。
潘達微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這次起義因此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4、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舉行的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無比英勇的戰斗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起義的許多領導人和保留下來的武裝力量,繼續為中國革命事業而頑強戰斗,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革命火種。
5、廣州戰役
廣州戰役發生在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戰區部隊在廣東省廣州灣地區與日軍第21軍進行的防禦戰役。9月,日軍決定進攻廣州。
10月上旬,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佔廣州。20日,日軍第18師團發動全面攻勢,中國守軍防線被突破,守軍向後潰退。21日,日軍攻佔沙河,並佔領廣州市區。
日軍第104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佔太平場;23日佔領從化。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於23日攻佔虎門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於29日到達廣州南郊。至此,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花崗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元里抗英斗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戰役
9. 在廣東發生的歷史事件有那些
鴉片戰爭、辛亥革命
10. 從古至今廣東有什麼歷史事件
太平天國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等等都在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