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夏朝的歷史大事件都有什麼如題 謝謝了
禹時5星聚。《古今5星聚1覽表》中前1694年11月4-13日。還有大量地球的冬至、立春,月亮的回初1、15等甲歷時間記載答。以前沒有高精度天文數據,無法推算,不可能根據計算結果,來編造這些記載,只能是歷史記載。《日食路線圖》、《古今5星聚1覽表》等推算的難度更大,日食、5星聚等古代天象記載,更不可能是編造的。
② 中國夏朝至清朝的重大事件
1、九世之亂
九世之亂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後,連續發生王位紛爭,又屢次遷都,使王朝中衰、諸侯離叛的事件。
商朝的王位繼承製為「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相結合的繼承製度,這兩種制度的混用,造成王位繼承處於混亂狀態。
這一動亂歷經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亂」。九世之亂延續近百年,直到盤庚遷殷後才最終結束。
九世之亂使國家衰落,諸侯莫朝。同時此時期是商代由二里崗時期向殷墟期過渡的重要時期。
2、平王東遷
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
周幽王時,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
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曾發生過地震受損,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於是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平王東遷是歷史學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之後的周朝被稱為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為西周。
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王權開始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開始得不到諸侯的尊重。
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3、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
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
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飢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4、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
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元豐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5、清兵入關
清兵入關是指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滿洲貴族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擊敗李自成、攻佔京師(今北京)開始成為統治中國的中央政府的歷史事件。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滿洲貴族調滿、蒙、漢兵,幾乎傾巢出動,由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南下。
此次清軍的行軍路線,仍採用過去入關侵明的者路,即繞過山海關,由長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軍進至翁後(今遼寧阜新附近),接到鎮守山海關的明遼東總兵吳三桂的「乞師」書,立刻改道向山海關進軍。
山海關,依山臨海,形勢險要,是明長城東部的」個重要關口。吳三桂在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時,他已率精銳入山海關,李自成曾對其招降,不允,雙方發生激戰。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順軍數干騎兵進逼山海關西羅城下,城北翼一支明軍起義歸順李自成,山海關城陷在即。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疾馳至山海關,吳三桂開關迎入。在吳三桂與清兵兩軍合力下,李自成起義軍寡不敵眾,只好撤退,於是山海關大門洞開,清軍大批進關馳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隨後逐漸建立了對全中國的統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世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王東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莽改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安石變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兵入關
③ 夏朝大事年表
1.前2025年
啟 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
2. 前2015年 有窮氏首領後裔乘機入侵,自己作了君長,史稱「太康失國」。
3.前1974年)
仲康,這時後裔被他的親信
寒浞殺死。寒浞自立為王。
4. 相(前1973年---前1946年)
寒浞攻打他,相被殺。後來的40年間為
後羿等篡權。
5. 少康(前1905年---前1885年)
少康時終於推翻了入主夏國四十多年的有窮氏政權
,史稱「少康中興」。6. 杼(前1884年---前1868年)
他發明了甲和矛,並大舉征伐東夷,取得勝利。
7. 芒(前1841年---前1824年)
他在位時,開始了延續數千年的沉祭(即將祭物沉入黃
河企求河神的庇護)。
8. 泄(前1823年---前1808年)
他在位時,正式賜封九夷各部諸侯爵位。
9.不降前1749年)
讓位與其弟扃。
10.廑(前1727年---前1707年)
夏國開始衰落。
11.孔甲(前1706年---前1676年)
司馬遷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可見
孔甲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
12.發(前1664年---前1654年)
他在位時,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夏國進一步衰落
。
13. 桀 前1600年夏亡
④ 夏朝發生的重大事件
大禹治水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從禹開始。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位於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都失敗了。
後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他們糾正了過去以塞為主的錯誤作法,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泛濫的災害。
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塗山之會
禹在確立王權的過程中,又繼續征伐三苗。他統領眾多邦國君長,並以奉行天命自居,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權,取得了「夏後」的地位。經過激烈的戰斗,三苗戰敗了。這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武力征伐,通過這些征伐活動,不斷加強了夏禹的王權。
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縣)。
為了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或部落的首領,這就是「塗山之會」。原來的眾多部落首領,到此時大都轉化成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次大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
後羿即是夏朝時的人物,他驅逐了啟的兒子太康攝政,但後羿卻沉溺於射獵,不理朝政,最後也被殺死了。
夏的最後一個國王是桀,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自大禹至桀共有十七個王。桀雖然有智有勇,但很殘暴兇殘,殺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勞民傷財,殘害百姓。東邊的商國便趁機騎兵伐桀,滅掉了夏朝。
⑤ 夏朝時期,都有哪些著名事件呢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華夏兒女”的叫法與夏朝就有著一定的淵源,夏朝出過十七位皇帝,但是夏朝把皇帝叫後,在此期間發生過三件大事流傳至今。
上古時期的堯帝傳位給舜帝,舜帝後來又禪讓給了大禹,那時候夏朝還處在部落聯盟的階段,有一次部落在會稽開聯盟大會,結果有個防風氏的部落首領遲到了,竟然被大禹給殺了。而且那個時候各部落都會以距離的遠近為參考規定向夏部落上供,所以夏部落當時的地位依然高過其他部族。
後羿稱王後,對寒浞比較寵幸,不料寒浞趁機殺了後羿自己專權,因為擔心會被推翻,就開始對王室成員下手,有個叫少康的倖免於難,逃出來後就聯合其他部落打敗了寒浞重新確立了夏朝的政治地位,而且有了前車之鑒的教訓,少康在政治,軍事上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得到了民眾的擁戴,少康統治時期的夏朝稱少康中興。
⑥ 從夏朝到隋潮的重大歷史事件
從夏朝到隋朝中間有上千年的歷史,中間的經過的歷史朝代有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魏晉南北朝、隋朝,其中比較重要的事件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
⑦ 夏朝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
太康失國
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後位。他只顧遊玩,不理政事,
⑧ 求幾則夏朝時的歷史小故事 不要太多 注意是要夏朝的!謝謝!
1、後羿代夏
夏王朝的統治基本穩定之後,以啟為首的貴族統治者,就肆意奴役和剝削廣大庶民群眾,放縱於「淫湎康樂」的生活。
啟死之後,由子太康繼立,夏王朝內部發生內訌。先有「五子」爭立,接著又有武觀叛亂,廣大庶民群眾就藉此展開了強烈的反抗斗爭。這就使有窮後羿有機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奪取了夏王室的統治權力。
2、大禹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3、羅太後好佛
羅太後令人抄寫、刻印全部西夏文大藏經。此舉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 天慶十三年(1206)一月,鎮夷郡王李安全與羅太後發動了政變,廢黜了桓宗,自己即位。是為夏襄宗。 政變不久後桓宗在關押中辭世。
六月,李安全讓羅太後派人上表金朝,但金朝開始不予承認,專門派人出使西夏察問。經羅太後再次上表冊封,金朝才勉強應允。羅太後廢立自己的兒子,另立侄子為帝原因無考。 其後,羅太後不知所終。
4、酒神杜康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
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
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5、夏朝滅亡
發有一次在田間打獵,正好下雨,於是在附近的民宅裡面避雨。屋裡一位老人,目光炯然。發和關龍逄閑聊幾句,發現他是個人才,就向他請教治國的策略。關龍逄以養馬喻治民理政,發愕然而起。
發又問關龍逄為君之道,關龍逄說:「作為人君,你要謙恭待人,對人臣要互相敬信,要愛護人才。只有這樣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廟才會穩固。「發回宮後,先提拔關龍逄為大夫,後提拔關龍逄為相。
關龍逄不負眾望,把夏朝治理的井井有條,使孔甲時期瀕臨崩潰的經濟迅速好轉。發臨死前,遺命關龍逄輔佐自己的兒子桀。發去世後,桀繼承王位,桀荒淫無度,不理朝政,關龍逄盡忠直言,反而被夏桀殺害。桀更加肆無忌憚,再也沒人敢犯顏進諫了。
這時居住在東方的商民族日益興盛起來,首領商湯在謀臣伊尹的輔佐下,率師討伐夏桀。夏桀的軍隊不堪一擊,在鳴條一戰便徹底潰敗了。夏桀逃奔南巢,死於亭山,夏就此滅亡了。
⑨ 夏朝有什麼重要的事件(詳細的)
1、塗山之會
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為了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和部落的首領,這就是「塗山之會」。
原來的眾多部落首領,到此時大都轉化成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次大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
2、鯀禹治水
夏族早期活動於崇山附近。當時河水泛濫,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聯盟,鯀被四岳推選領導治水,歷時九年而最終失敗。禹是鯀的兒子,鯀死後,禹受命,又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
禹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
3、建立王朝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
舜把王位禪讓給禹,禹在塗山召集部落會盟,再次征討三苗。據《左傳》記載「執玉帛者萬國」參加了塗山會盟,可見夏部落的號召力。
有一次在會稽(浙江紹興)部落會盟時,防風氏首領因遲到而被禹處死。古文獻中亦記載禹以諸侯部落路途的遠近來分別納貢約多少,可見夏氏族對其周邊部落經濟上的控制。
禹曾推舉東方頗有威望的偃姓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以示對傳統禪讓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沒有等及禪讓,比禹早死。禹又命東夷首領伯益為繼承人。
禹死後,益(伯益,也有人認為益不是伯益,而是同一時代的兩個人)按照部落聯盟的傳統,為禹舉行喪禮,掛孝、守喪三年。三年的喪禮完畢後,益沒有得到權位,而啟在民眾的擁護下,得到了權位。
4、少康中興
少康以綸邑為根據地,撫恤招納散亡的夏遺民舊部,發展生產,積蓄力量。又糾集自己的親信氏族及對寒浞不滿的部族,合力消滅了寒浞及其餘黨,「整威儀東南行,求陽城夏王之故都」,葺宮室,修鈞台,視九鼎,天下諸侯紛紛擁戴。
夏帝太康失國數十年後,少康終於「坐鈞台而朝諸侯」,重登天子之位,史稱「少康中興」。
5、討伐三苗
禹治水有功,隨後舜又派禹去討伐三苗。禹屢敗三苗,將三苗驅趕到丹江與漢水流域,鞏固了君權。《墨子·非攻》中說道禹克三苗後,「別物上下,卿制大極,而神民不違,天下乃靜。」這說明禹在治水與討伐三苗勝利後,夏部族已成為部族聯盟首領。
⑩ 夏朝哪些歷史故事流傳到今了
在夏朝近五百年的歷史當中,從「太康失國」,到「後羿代夏」,再由「少康中興」復夏就有近百年的時間,如果說夏朝是中國歷代王朝最早之」興「,那麼太康則是歷史上最早的「昏君」了,此人馳騁田獵心發狂,不理國事,枉費了他父親為了確立王位世襲制而東征西討的一片苦心,由於他奢侈淫樂的生活,夏朝的國勢就慢慢衰弱了。
夏朝自經羿、浞兩人的篡奪,失國有四十年之久,至少康才恢復過來,「少康中興」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出現以「中興」命名的時代,少康廣施德政,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王。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在「與諸儒論夏少康、漢高祖優劣,以少康為優」(《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