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沒有關於歷史的書籍,主要是闡述歷史事件
《中華上下五來千年》
我們偉大源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
《讀史學智慧》
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回憶,具有資治、借鑒、垂訓、治亂興衰之功用;本書製作精美,內容精彩,涵蓋從古至今的勵志經典,多層面、多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生哲理。
㈡ 提供幾本關於歷史事件的書
《史記》
㈢ 關於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書籍
《湯姆叔叔的小屋》引發了南北戰爭
《春秋》劃定了一個時代
《論持久戰》為抗日戰爭提供了內理論支持
《新容學偽經考》戊戌變法的理論依據
《民法典》現代立法的開端之作
《共產黨宣言》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的宣召
《資本論》偉大的著作!
《人間喜劇》資本主義民間網路全書
《瓦爾登湖》《社會契約論》啟蒙思想的典籍
《獨立宣言》一個民主國家的誕生宣言
《福爾摩斯探案集》偵探小說的巔峰之作
《韋伯斯特大辭典》與時俱進的詞典
㈣ 比較權威的歷史書籍有哪些
比較權威的歷史書籍有:《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和《中國通史》。
(1)《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2)《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3)《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4)《中國通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㈤ 有什麼好看的關於歷史故事的書籍
有難度。。。你同學幾歲,歷史什麼程度。
我是高中生
如果他在看世界版史的初級階段,估計他權已經買了《全球通史》了,那我推薦《巴爾干——被誤解的火葯庫》以及《拜占庭簡史》,這兩本封面和內容都不錯而且價格適中,喜歡歷史的朋友品味都很高,其實世界史國外的書籍敘述方式都很相似。我現在也就是世界史入門階段更深的書有很多。如果研究很深去買中華書局的諸子系列或者商務印書館的譯叢。
如果你同學還沒有去看世界史,中國古代歷史小說可買《東周列國志》,現代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好像不錯。如果是苦心鑽研的可以挑二十四史的任意一卷送。說實話,現在市面上的中國歷史評論都太粗淺了。。還是買名著好。
另:既然生日能送書,那麼絕對不是一般的朋友,不要捨得這么些錢,歷史專業性的書籍都很貴,平均一本在書店至少45,因為歷史比較小眾,如果要20多元的書只有在網上打折買或者買一些講講風花雪月的現代網路歷史評論書籍了。歷史的范圍很廣,不知道你同學是什麼水平,只能推薦到這里了。
㈥ 求與高中歷史書本所講述的歷史事件的詳細過程的書籍
《國史大綱》《中國史綱要》《白話本國史》《中國大歷史》《中國通史》二十四史 袁騰飛《歷史是個什麼玩意》
㈦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㈧ 推薦幾本歷史類的書籍看看
1、《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在本書中,黃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
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戚戚焉。
2、《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L·S·斯塔夫里阿諾斯
該書內容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0世紀70年代多極世界相對峙時期,上下數十萬年,一氣呵成。該
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人口、移
民、種族關系、道德風尚、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
3、《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約翰·赫斯特
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
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
4、《明朝那些事》——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
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5、《中國人史綱》——柏楊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作家著史的最傑出代表作。該書完
成於監獄之中,以近八十萬字的篇幅,講述和評論了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到二十世紀第一年八
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國歷史。
此書有如下優點:首先是文字舒展漂亮,如行雲流水;評論尖銳深刻,可洞幽燭微。其次,在章節
安排上富於創造。全書以「世紀」分章,以問題分節,給人以明快的感覺。
6、《大秦帝國》 ——蕭然
嚴格尊重歷史事實,充分吸收最新歷史研究成果,讓深邃的目光穿越時空,以宏大浩盪的氣魄,充
滿激情的筆墨,刻畫了一大批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歷史人物,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巨幅歷史畫
卷,展示了嬴秦家族五百年的奮斗史和秦王國、秦帝國的興亡歷程。
㈨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㈩ 講述中國歷史故事的書籍有哪些
關於明朝的比較有意思的一本現代人寫的《明朝那些事》,剩下的都是正史了,
01、《史記》西漢·司馬遷(130卷)
02、《漢書》東漢·班固(100卷)
03、《後漢書》南朝宋.范曄(120卷)
04、《三國志》西晉·陳壽(65卷)
05、《晉書》唐朝·房玄齡等(130卷)
06、《宋書》南梁·沈約(100卷)
07、《南齊書》南梁·蕭子顯(59卷)
08、《梁書》唐朝·姚思廉(56卷)
09、《陳書》唐朝·姚思廉(36卷)
10、《魏書》北齊·魏收(114卷)
11、《北齊書》唐朝·李百葯(50卷)
12、《周書》唐朝·令狐德棻等(50卷)
13、《隋書》唐朝·魏徵等(85卷)
14、《南史》唐朝·李延壽(80卷)
15、《北史》唐朝·李延壽(100卷)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200卷)
17、《新唐書》北宋·歐陽修、北宋·宋祁(225卷)
18、《舊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150卷)
19、《新五代史》北宋·歐陽修(74卷)
20、《宋史》元朝·脫脫等(496卷)
21、《遼史》元朝·脫脫等(116卷)
22、《金史》元朝·脫脫等(135卷)
23、《元史》明朝·宋濂等(210卷)
24、《新元史》民國·柯邵忞(257卷)
25、《明史》清朝·張廷玉等(3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