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三亞歷史博物館

三亞歷史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02-04 00:21:52

A. 海南博物館的門票是多少

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目前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內化公園東部,容於2008年1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省博物館工程佔地面積60餘畝,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已動工建設的二期工程將依託「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免票,門口不用領票直接可以進入。

B.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館現有藏品有哪些

26日上午,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館儀式在瓊海潭門舉行。開館期間,該館推出《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南海自然生態陳列》等多個展覽,向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獻禮。觀眾可以通過現場取票機獲取門票入館參觀。

為了給觀眾提供更好的展陳服務,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特邀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擔任總顧問,邀請國內多位知名專家組成專家組,全面參與、全程指導展陳內容設計製作、展館運營等工作。展覽以文物展示為主,結合歷史文獻資料、實物資料等,用圖版、場景復原、藝術裝置、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手段,營造濃厚的海洋文化氛圍,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南海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

開館期間,該館還推出專題陳列《八百年守候——「華光礁I號」沉船特展》、《探海尋蹤——中國水下考古與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華光礁Ⅰ號復原船(航海器展廳),以及臨時展覽《海南省與東盟友城交往成果展》等。

為進一步豐富海南博物館藏品體系,支持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建設,國家文物局將22件文物藝術品劃撥該館收藏。

該館已設計開發原創性文創產品達200餘種,囊括了飾品、日用品、兒童用品、文具等幾大品類,其中,吉字餐具套裝、南海微風竹扇、華光礁I號船模等產品,寄寓著深厚的南海文化底蘊,蘊藏著動人的南海故事。

下一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還將根據定位,與時俱進,緊扣「一帶一路」倡議,切實做好有關文物研究、展覽、交流合作、水下考古等方面工作,做好傳播南海文化的輕騎兵,講好老船長口中代代流傳的南海故事。

內容來自人民網

C. 海南省博物館的介紹

海南省博物館,是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專東部。博物館於2008年11月屬15日開館。海南省博物館曾經是中國省級博物館中唯一隻有名字、沒有館舍的一個省級博物館,於1984年開始籌建。物館工程佔地面積60餘畝,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託「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D. 海南省博物館在哪裡裡面有什麼文物

海南省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2008年11月15日正式開館。該館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有10個展廳,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文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

一號展廳: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 本館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二號展廳:該展廳的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為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三件珍貴文物重在於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著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蘊之光。 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為海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三號展廳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彌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斗的動力。
四號展廳: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著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 。 本展館薈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 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 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海南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 流長的密切聯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五號展廳:海南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中南部地區,人口140多萬。黎族、苗族、回族是海南島的世居民族,他們與漢族一道,創造了海南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居民,在3000年前陸續遷徙海南島;苗族大約在明代時期落籍海南;回族主要居住在三亞鳳凰鎮遷來。在海南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下,黎族、苗族、回族的經濟、文化等都有自己的特點。黎族有歷史悠久的黎錦及紡織技術,有獨具特色的船形屋和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等。苗族服飾色彩莊重做工精緻,宗教信仰為祖先崇拜。信仰盤王(皇)。回族從事海洋捕撈、交通及貿易等,篤信伊斯蘭教。

E. 海南省博物館的場館特色

海南是純粹的移民島,海南各民族人民在不同時期從祖國大陸及海外遷入並繁衍發展起來。漢至清代,海南島曾經有幾次大規模移民的歷史時期。留下了具有海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海南博館對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出及海南歷史的發展都做了具體與詳盡的展出。 海南省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在本館中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1、傳統表演藝術
傳統表演藝術包括民間音樂(比如:儋州調聲、崖州民歌、黎族民歌等)、民間舞蹈(比如:黎族打柴舞、苗族招龍舞、文昌盅盤舞等)、戲曲傳統(比如:臨高人偶、瓊劇等)。


2、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1)軍坡節
軍坡節是海南人民紀念洗夫人的傳統節日。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初嶺南俚族女首領。每年的農歷二月初六至二十六日,在「冼夫人廟」的所在地舉行「裝軍」活動,仿當年冼夫人率軍出征的壯觀儀式。久而成俗,成為海南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日活動還有舞龍、舞獅、舞鹿,跳盅盤舞、八音器樂演奏,古代兵器武術表演等項目。
(2)黎族文身
目前,黎族文身婦女現存一千人左右。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著名人類學家吳澤霖曾說過:「文身是海南島黎族的敦煌壁畫,世界上還不知道有哪一個民族這樣保存了三千多年,至今還能找到它的遺存,實在是一個奇跡」。
黎族三月三節
黎族三月三節,是愛情的節日。對歌、飲酒、跳舞、彼此表達愛慕之情……
三月三節主要民俗活動有:黎族打柴舞、苗族招龍舞、黎族民歌等。
3、傳統手工技藝
(1)黎族原始制陶
按照黎族的風俗,制陶業以婦女為主,這門手藝只傳女不傳男。獨具特色的物物交換原始貿易方式:以物換物,即一般以陶器交換稻穀或魚干。以該陶器容量平滿為度進行交易。黎族鑽木取火
黎族鑽木取火技術是古代原始的人工取火術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黎族鑽木取火工具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為鑽火板,一個為鑽竿或弓木。取火時,板固定,棒或弓運動,由機械能轉為熱能,其溫度達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碳、氫或炭氫化合物燃燒。黎族的鑽木取火技藝,是種「活態的」文化。傳遞著古老文化的許多信息和密碼,對史前史、考古學區域類型和民族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2)黎族骨簪
白沙等黎族地區保留著較為古老的骨雕工藝。黎族骨簪製作有洗刷去油脂、截料、修整成型、磨製、鑽孔雕刻、裝飾著色等六道工藝。如今,北方狩獵民族的制骨工藝已經基本消失,海南島的骨雕工藝在全國來說彌足珍貴,黎族骨雕製品中人形骨簪、騎靈獸紋骨簪、骨梳主要用作婦女頭飾品。其圖案內涵豐富,工藝精巧,是研究黎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3)黎族傳統紡染織綉
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包括麻紡織、木棉紡織和草棉紡織、染色技術、刺綉工藝等豐富的內容,是人類紡織史的「活化石」,至今還是活態文化。
在清代黎族圖像資料中有諸多反映。比如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瓊州海黎圖·紡織》。現藏於廣州中山的圖書館《邊蠻風俗雜抄·瓊黎一覽圖·紡織》。 以上資料引自 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彌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斗的動力。在本館中所展示海南歷史陳列主要有下面幾方面。
1、海口騎樓
海南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僑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各國的海南鄉僑有200多萬。數百年來,他們拓殖海外,歷盡艱辛,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對居住國的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愛鄉愛國,一往情深,為祖國的繁榮和家鄉的進步、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上世紀初,海南島上海域來風勁吹,華僑在南洋取得的經濟成功直接反映在海口老城中西合璧的建築景觀。海口的騎樓老街是上個世紀初海南人下南洋經商的產物,已有80多年歷史。幾乎每一扇門的後面,都隱含著或多或少的南洋故事,凝聚著海南南洋商人的勞動和智慧。19世紀40年代,海口第一棟騎樓在原四牌樓街(現博愛北街)落成。民國十三年(1924年),海口醞釀從瓊山縣分出,設立海口市政廳。拆掉明代初年修建的海口所城,將5~6米寬的石板路擴建城能夠行駛汽車的街道,大興土木,擴大城市。在此前後,南洋華僑於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得勝沙路等地興建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八百多棟,沿街商鋪林立,成為民國時期海南島上最繁華的、最具南洋風情的建築街區。
海口騎樓外部立面檐口均為帶孔洞的女兒牆,俗稱「風洞牆」,造型主要是歐洲巴洛克式,多為橫向三段對稱式,組成一條條波浪般起伏的天際線;底樓為開敞的柱廊,以適應海南熱帶炎熱、多雨的氣候特點。外牆體上細雕的花紋,如百鳥朝鳳、雙龍戲珠、海棠花和臘梅等,體現了我國傳統的雕刻藝術。當時由於商業發達,過往商輪頻繁停靠在海口碼頭。此後的三十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梁安記」、「雲旭記」、「遠東公司」、 「廣德堂」、「王昌行」、「永生號」、「精華公司」,著名的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這一帶的騎樓里。
2、近代海南
中國共產黨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
1926年6月,中國共產黨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口市竹林村邱宅(今海口市龍華區竹林里131號)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有王文明、羅文淹、馮平、許俠夫、周逸、何德裕、李愛春、黃昌煒、陳三華、陳垂斌、羅漢等人,代表黨員240多人;廣東區委特派員楊善集出席會議進行指導。會議由王文明主持,楊善集傳達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和廣東區委的指示。
3、白沙起義
1939年2月,日本侵略軍侵佔海南島,瓊崖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武裝抵抗無力,節節敗退,逃入五指山區,對黎、苗族人民進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為了求生存、爭自由,黎族大總管、白沙縣紅毛鄉鄉長王國興挺身而出,決定1943年8月17日(農歷七月十七日)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起義總指揮部,推舉王國興為起義總指揮,王玉錦負責軍事協調。

4、瓊州府府城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瓊州州治由舊州遷此,元代為瓊州路安撫司、乾寧軍民安撫使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升瓊州為府,置府治於此,統轄整個海南島,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建置歷史。
城址經宋代始建、明代改建、擴建,特別是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瓊北大地震,大部分城牆和建築物倒塌,之後重建。
府城是海南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

5、海瑞
海瑞(1514~1578),自號剛峰,瓊山朱桔里人。明嘉靖舉人,由南平教諭歷任淳安、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均徭,明察秋毫斷疑案。任雲南戶部司主事時,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批評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等,被逮入獄。任應天巡撫時,推行「一條鞭法」、令官吏退田,被革職閑居16年,71歲時再被啟用,力懲貪污,病逝於任上。海瑞為官剛直不阿、清正廉潔,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代表人物。
6、落筆洞遺址
落筆洞遺址位於三亞市東北荔枝溝鎮落筆村東的一處天然洞穴。洞的中央,原有兩根鍾乳垂吊,形如巨筆懸空,落筆洞遺址因此得名。
1992年和1993年,考古工作者對落筆洞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察和兩次清理發掘,共清理遺存面積70平方米,發掘出8枚人牙化石,上百件石製品、骨角製品標本,以及幾百件動物化石和7萬余件貝蚌殼,還有大量用火遺跡。這一發現在省內外引起很大的轟動。這8枚珍貴的牙齒化石,成為海南島最早居民的實物見證。上百件大型的石質工具,用簡單的錘擊法加工,器類組合較為簡單,磨製石器方面僅見少量的穿孔石器,表明落筆洞人處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時期時代早期的過渡階段,經C14年代測定,距今約1萬年。 以上資料均出自

F. 三亞有哪些著名景點

三亞的著名景點有:大小洞天、蜈支洲島、亞龍灣、亞龍灣蝴蝶谷、天涯海角等等。

一、大小洞天

三亞大小洞天位於三亞市以西40公里處的南山山麓,始創於南宋(公元1187年),是海南省歷史最悠久的風景名勝,是中國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遊勝地,自古因其奇特秀麗的海景、山景、石景與洞景被譽為「瓊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勝」,現已發展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三亞大小洞天自古留下了眾多名人勝跡。唐代高僧鑒真為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日本,曾於第五次漂流至南山大小洞天海岸登岸,留下千古史話;宋末元初我國棉紡技術革新家黃道婆在這一帶采棉紡織,並從這里登船離岸,把崖州的植棉技術和棉紡技術傳播海內外;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曾在此-和傳法佈道,使大小洞天從此與道家有了淵源。

二、蜈支洲島

導游:蜈支洲島古稱「古崎洲」,又名情人島。距離三亞市東北部海岸2.7公里的海面上,是海南島周圍為數不多的有淡水資源和豐富植被的小島。蜈支洲島享有「中國第一潛水基地」美譽。海底世界五彩斑斕,有中國保護最完好的生態珊瑚礁。

蜈支洲島地處三亞海棠灣,避開了台風走廊,所以不同於一般的北部小島,小島是天然的熱帶植物王國,樹木蒼翠青蔥,能看到恐龍年代的龍血樹。介紹:蜈支洲島地貌美麗而有層次。島的中部坡地逶迤,起伏平緩,藤蔓纏結,花紫果綠,蟬噪鳥鳴。

三、亞龍灣

亞龍灣是中國最南端的濱海旅遊度假區,與「天涯海角」齊名,並享有「天下第一灣」之美譽。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唯一具有熱帶風情的國家旅遊度假區。亞龍灣屬低糾度熱帶季候風海洋性氣候,全年長夏無冬,陽光充足,冬可避寒,夏可消暑。集休閑旅遊五大要素:海洋、沙灘、空氣、陽光和綠色於一體。

亞龍灣的開發不僅是海南省旅遊業的重點項目,而且是促進海南經濟騰飛的重要一環,因此受到海內外的熱切關注。亞龍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亞龍灣開發股份(香港)有限公司控股,由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其最大股東為香港鵬利集團。

四、亞龍灣蝴蝶谷

亞龍灣蝴蝶谷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亞龍灣小龍潭湖後部,兩面環山,中間谷底貫穿一條溪流。蝴蝶谷佔地面積1.5公頃,擁有一個大型生態蝴蝶園和一個藏有2000多隻珍貴蝴蝶、昆蟲標本的博物館。谷內小橋流水,景色怡人,生長著成千上萬只蝴蝶。

漫步谷內,隨處可見色彩艷麗的彩蝶在綠樹繁花間翩翩起舞。蝴蝶谷的標本展覽館佔地面積3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各類精美蝴蝶及昆蟲標本500多種,其中有珍貴的金斑喙鳳蝶、三尾鳳蝶、三尾福鳳蝶、多尾鳳蝶、阿波羅絹蝶、四斑花金龜、長臂彩金龜、叉犀金龜、馬尾蜂和世界代表性名蝶標本。

五、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於三亞市區西南23公里處,以美麗迷人的熱帶海濱自然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而馳名中外。同時,她也是海南建省20周年第一亮麗品牌,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品牌和海南旅遊系統創先爭優標桿企業。1984年12月,三亞市正式成立天涯海角風景區管理處,由三亞市旅遊公司管理天涯海角事務。

天涯海角游覽區里的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盤渾然一體,椰林、波濤、漁帆、鷗燕、雲霞輝映點襯,形成南國特有的椰風海韻,吸引了大批遊客的慕名前來。「天涯海角」原是用於表達旅人客居異鄉的惆悵情結。

G. 海南省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1984年開始籌建海南博物館。
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館專」。
1996年海南省文屬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
2004年下半年,海南博物館馬上動工。
2008年11月15日,海南省博物館,正式開館。

H. 海南省博物館怎麼樣

每到一處省城,博物館是必不可少的去處。海南雖然屬於南蠻的南蠻,但畢竟還是有些特色的。海博位於國興大道的海口文化公園,這個30公頃的公園建成了海南圖書館、海南歌舞劇院、海南博物館等一攬子形象工程,建設規格很高! 2008年才開館的海博是省級博物館中最年輕的,展館有三層2.5萬平方米,設《海南館藏文物》、《海南歷史》、《海南少數民族》、《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基本陳列,而5個臨時展廳目前展出書畫、陶瓷、非洲雕刻、華光礁沉船和世博海南館。和其他省市一樣,海博照例是免費參觀,周一閉館。進入海博,幾乎沒什麼遊客,很多地方都在裝修。博物館里的講解員一般都是當地的美女,海博也不例外,想找一個陪著拍照聊天,卻發現了有免費的導覽器租用。好吧,省下100元,加到美食經費里,文昌雞都可以吃一隻了^_^。海博一層只看到三個臨時展廳,一個世博忽悠館,一個書畫展廳關閉著,還有一個非洲雕刻館。話說非洲人的審美真是各種怪異,難以理解 囧。畢竟他們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種,是ET在地球上的第一批試驗品。上到二樓,重頭戲《海南館藏文物陳列》登場了!話說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但在挖地三尺之後,海南省領導發現這些出土文物的價值大致相當於河南一個村的水平,甚至沒有一件國寶級的文物!為了撐起特區的門面,國家文物局撥付了三件鎮館之寶。即越王亓北古劍、唐三彩立馬俑和宋青白釉花口鳳首壺。二樓還有《海南歷史陳列》,從史前時期一直展到海南島解放,跨度那是相當的大。洗夫人、黃道婆、娘子軍、黃花梨是這個展館的關鍵詞。二樓的《華光礁沉船展》雖然是臨時展廳,但也是海博的重中之重!這是海南省2007年打撈華光礁一號沉船後,首次向公眾展示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和水下考古工作。所謂華光礁沉船,是指南宋時福建駛往東南亞的貨船在西沙群島擱淺了,隨著大量的陶瓷沉入了海

I. 海南省博物館 詳細信息

海南省博物館籌建於1988年,年正式成立;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機構設置有:辦公室、考古部、徵集部、保管部、陳列部、保衛部等部門,在職工作人員30人。

海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主要有考古發掘遺物、西沙水下文物、民族文物、地方文物和近現代文物等。三亞落筆洞發掘的距今1萬年史前遺物,奠定了海南遠古文化的底蘊。館藏西沙水下文物及標本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海上交通路線及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海南島黎族傳統服飾、黎錦的收藏也頗具民族特色。

館內舉辦過的專題陳列有:《海南解放50周年文物展》、《西沙水下文物展》等。為了克服現有條件的局限,提高本館的知名度,海南省博物館注重加強與兄弟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發揮館藏文物的優勢。在省內外舉辦館藏文物展覽,配合國家中心任務和重要紀念活動,舉辦各種富有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臨時展覽,並致力於考古發掘、西沙水下考古發掘、民族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古代文物保護與收藏、學術研究等,努力推動海南省文博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參加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西沙文物展》、在海口市博物館舉辦的《海南解放50周年文物展》、《西沙水下文物展》、在海口市秀英炮台舉辦的《清晚期四大炮台之一--秀英炮台》等展覽,正是這種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集中體現,引起省內外的廣泛關注。

海南省博物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西沙群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製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為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海南省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04年起,投資數億元在瓊山區國興大道建設海南文化公園,其中包括海南省博物館新館、海南省圖書館及海南文化藝術中心,並將它納入海南省「十五」期間十大重點工程和為民所辦的實事之一。新館建設是海南省博物館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擬建設規模16600平方米,陳展面積8000平方米,設計10個展廳,以海南歷史、海南文物精品、海南少數民族文物和海南非物質文化保護成果等四大主題為陳展內容,全方位形成海南省文物收藏、研究、保護、展示與教育的中心,對全省乃至華南地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等研究和展示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詳見http://wiki.keyin.cn/index.php?title=%E6%B5%B7%E5%8D%97%E7%9C%81%E5%8D%9A%E7%89%A9%E9%A6%86&diff=prev

J. 崖州灣的崖州灣是三亞天然的歷史博物館

崖州灣是一處天然的歷史博物館,是一處記錄中國古代陸地與海洋的文化坐標,它見證和承載著厚重的不可替代的極地歷史和天涯文化。

閱讀全文

與三亞歷史博物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