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用處是什麼
只有研究出了真正的歷史才能夠改寫歷史,把有利於統治者通知的橋段加入到歷史之中。告訴人們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
㈡ 為什麼很多歷史學家對商周歷史情有獨鍾,並評價其為
商周歷史,是漢來族形成階段自的歷史,是多民族多國家的歷史,中國的絕大部分東西都未形成,有著迥異於傳統史官的新鮮感,而且還關繫到我們的祖先源流這一曾經被忽略的重大問題。極容易引發歷史學家的好奇心,更何況這段時間的歷史由於考古和記載不足,處於雲山霧罩之中。未知是最讓人感到興奮的學問。
另外,由於中國的史學傳統,封建時代的歷史基本依賴記載,流於講故事而缺乏科學的分析,而且還有政治對學術的影響。但商周歷史這一段,歷史學家可以盡情地利用科學方法,真真正正地去研究歷史。
㈢ 為什麼歷史學家貶低中世紀歷史學家的地位
1).對中世紀史學的批評:
①從歷史著述的目的來看,歷史學家們的寫作只是為了證明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是符合上帝的安排,都發生在上帝意志范圍之內,歷史寫作同樣是一種宗教行為,一種獻身於上帝的神聖事業;
②從歷史著述內容來看,中世紀的歷史學家們有著濃厚的宗教意圖,於是他們往往偏向於選擇那些能夠證明基督精神的材料,有時甚至不惜篡改.編造;
③從歷史著述的方法來看,編年史與年代紀中作常採用的方法就如同這兩種類型的名字那樣,只是按年代順序的簡單編排與羅列。
(2)對中世紀史學的理解:
①基督教史學創造了一種普遍主義的歷史觀,即一種世界通史,它在時間與空間范圍上達到了最大限度;
②基督教史學蘊藏著目的論,是一種目的論史學,而目的優於起源使自然而然地將進步史觀呈現在人們面前;
③基督教史學關注歷史的延續性,於是為了獲得更精確的理解,史學家們採取了
在人類歷史早期,由於山水造成的自然阻隔.人類所能獲得的視野與信息僅局限於本地區、本民族或本國家,因而那時的歷史學家關注的范圍也旦能是地方性的,最多也不過是區域性的歷史,真正的世界歷史是不存在的。盡管如此。但「世界主義」整體觀念卻早在世界真正相互聯系成為一體前就已孕育了。古希臘斯多葛學派的創始人芝諾(公元前350—260年),首創了世界主義整體觀。他認為,人類是一個整體,沒有文明與野蠻之別,都是世界公民.「四海之內皆兄弟」。作為當時一個主要文化學說.斯多葛派不僅對當時的思想界,而且對後世的文化學說,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古羅馬的歷史學家波里比阿(公元前204—122年)的世界整體史觀或許就是受到芝諾的世界主義整體觀的影響。波里比阿在他的《通史》中寫到:「歷史可以說已成為一個有機體,義大利和利比亞發生的一切與亞洲和希臘發生的~切密切相關.所有各種事件,最終只歸於一個結局。」【21在他看來,「那種僅僅根據研究個別歷史,便能求}導關於整個世界歷史的正確認識的觀念,也只能是一種幻想。」…然而,在波里比阿的世界整體史觀中,世界只是作為背景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為中心的世界格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
但是,到了中世紀,由於「上帝」史觀的引人,世界不僅成為沒有地域區別或文明差別的整體世界,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是無差別的,都是上帝的子民。聖・鞋占斯丁在《上帝城》中指出,世界的歷史是光明的世界取代黑暗世界的歷史。在這~過程中,人類是一個整體,整個人類朝著上帝規定的目標行進。正因為這種世界整體史觀在觀念上的影響,西歐一直認為世界是上帝的世界,是一個整體,無地域界限,更無國界之說,這不能不妨礙西歐國家與民族的形成進程,同時也成為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和西歐向外擴展的思想意識根源。盡管中世紀的世界整體史觀還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世界整體史觀,因為那時人們的視野僅僅限於西歐、北非,最多包括印度,但更為重要的是中世紀的整體史觀.卻在觀念上培養造就了後世人們看待世界歷史的方法,對後世的思想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1561年,法國史學家鮑杜安出版丁《世界史的結構》一_5,他指出,人類歷史是一十毽體,不僅在時間上是世界的,而且在空間上也是世界的。世界是一個整體的思想在法國史學家勒盧阿(15lO—1577年)那裡表述的更清楚明確。他認為.世界
收稿日期]200l—12—28
作者簡介]束偉奇(1965一).男,江西吉安人。現為美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世界文化史。
『55萬方數據
各國人民是世界國家的臘民。18世紀,伏爾泰開創了「世界主義」時代。。他從世界整體視角即全球的宏觀角度米考察文明史,寫下了《論世界各
國的風俗》一書,馳騁於世界各國的史實之間。
1784年,康德發表丁《從世界主義視角看世界通史觀念》,該文無疑也是深受世界整體史觀的影響。以後,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和湯因比的《歷史研究》,都是從世界整體史觀來看待西方和世界各地文明的。從以上可以看出,基杼教史學一「上帝」的歷史觀培育了世界整體史觀,是世界整體史觀的肇始者。世界整體史觀可以使我們在觀念上,學會從世界整體方式上分析世界各區域或各民族的歷史,逐漸擺脫狹隘的地方主義或民族主義的干擾,更接近客觀地看待和評價歷史,同時,更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地探索歷史發展
的規律,這正是古希臘智者一直追尋和冥思的天地人之理——世界的終極。到了中世紀.人們似乎擯棄了對世界終極之理的求索,而大誠特淡「上帝」的全知全能,貶斥人的無知無能。
二、「邏各斯」的禪承與發展
從中世紀的歷史著述,如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鄂圖的《雙城史》,尤其是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權》的內容來看,中世紀的歷史學家們有著濃厚的贏傳宗教的意圈和宿命主義傾向。他們認為.歷史本身是由上帝創造的.上帝已經為人類安排好丁結局。歷史學家的寫作只是為了證明人類每一個行動都是符台上帝的安排。為此,湯普森在批判救台史學時說:「一切教會史書的東西都被一種雌以形容的光環相當嚴密地保護起來,無一或缺,進就是虛倍或權威的那種虛妄的守護。」n』湯普森的批判擊中了中世紀史學的某些露害。為了宣揚全知全能的上帝,歷史學家牽強附會地把歷史事件納入到上帝的安排之中和上帝意志之中。由此看出,中世紀歷史學家似乎是那麼無能和卑鄙,他們完全喪失了自由意志而蜷縮在上帝羽翼之下。但是,實際上,這只是從一個層面上對中世紀史學的評價,而且是戴著有色眼鏡以近代歷史的標准去苛求而不是合理的客觀地評價中世紀史學。正如我們時代要求歷史具有社會功能那樣,中世紀也如此,只不過那個時代對歷史學具有社會功能是來自於宗教意識佔主導而不是近現代的科學理性佔主導的意識形態。因此,我們不應因為中世紀史學具有宗教社會功能而貶低否定它,更主要的是,不是浮於表面和片面而是從深層客觀地全面地分析解構中世紀史學。
其實.中世紀史學家是在用那個時代特有的
56語言——宗教的語言,闡明和論述古代智者苦苦追求和冥思苦想的操縱世界萬物的「規律」。古希臘哲學家曾用邏各斯(L0zs)這一概念表述「規律」,到了柏拉圖那裡,他則用「絕對理念」論證駕御整個世界的「規律」。古希臘的悲劇表達了命運的無常,人不僅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逃脫不了命運之手,往往不自丑力與命運較盤的結果是悲慘的,奧狄普斯和荑獄Ⅱ表現了命運的不可抗拒性和古希臘八的困惑。在這里,命運實際上就是柏拉圖講的「絕對理念」。
在中世紀,學者們用屬於中世紀的特定的語言——上帝的意志進一步閘發了古希臘「邏各斯」、「命運」、「絕對理念」的思想,選樣,「規律」實際上就被隱藏在「上帝」之中,以上帝的面貌出現.上帝即規律。正如柯林武德所說的,「歷史作為J二帝的意志,是在自行發號施令的;它號令秩序井然井不依賴人間執行者的發號施令的意志。計劃出現了,它使自己生效,它並不是人類骨計劃的;而且即使是那些自以為是在反抗這些計蜘的人們,事實上也對他們在作貢獻。」…在這里,人的命運似乎完全操縱在全知全能的上帝手中,人完全處於被動的境界。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層面或角度,不是從表面的字意而是從深層次剖析「上帝」,就不難發現這里所說的「上帝」。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在規律面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只能遵循它,違背它、對抗它都是不能改變歷史按照規律運轉的。盡管中世紀史學不是從人的歷史實踐本身中去探索歷史規律.而是從人以外的歷史中或者說是從人造的思維之物「上帝」即從純思維意識中去尋求,但是它卻從觀念上引導人們對規律存在的信仰,並且堅定了人們對規律存在的信念。
中世紀是一個信仰的時代,它的使命就在於對規律的信仰.因為人類所面臨的大幹世界是紛繁復雜的,我們幼眼從中是看不到任何一絲關聯和必然聯系的,但只要我們先有丁對規律存在的信仰,我們才會去行動去驗證規律的存在。然而.巾世紀既無能力又無去發現規律的社會現實的需要,唯一的能力和需要就是信仰規律的存在,因而對中世紀的人們只要求信仰就夠了,證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不可抗拒的」上帝」即規律,是中世紀人的智慧所不及的。即便如此,「上帝」即規律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它深深地培育了人們對規律存在的信仰的「觀念」,近現代的史學家和科學家無不受到這種觀念的鼓舞和支配,去長期不懈地努力發覺和接近規律的本
真。孔多塞在《人類精神進步史綱》中曾指山.人類理智的進步的歷史是有規律的,研究人婁文明史可以確定進步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樣,湯因比和斯宴格勒的歷史著作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探尋人類歷史的規律。不僅歷史學家如此深受「上帝」即規律信念的影響.而且科學家也無不如此,牛頓和愛因斯坦正因為對「上帝」即規律無處不在的無形手的存在的信仰,才發現了宇宙的奧秘。牛頓曾說過,「我們只能通過上帝對萬物的最聰朗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終的原因,才對上帝有所認識。」161的確,「宗教信念促使他(牛頓)形成萬有引力的概念。」|11同樣,愛因斯坦認為,「你很難在造詣較深的科學家中間找到一個沒有自己宗教感情的人。但這種宗教感情同普通人的不一樣。……他的宗教感情所採取的形式盛對自然規律的和諧所感到的狂喜和驚奇,因為這種和諧顯示出這樣一個高超的理性,同它相比+人類一切有系統的思想和行動都是微不足道的反映。」「1吲而近現代「理性和信仰的分離的過程並不意味若把上帝趕出人們的頭腦,而是一十研究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的興趣日趨濃厚的過程。說明上帝創造的世界的有條理性或規律性以展現上帝的奧秘,成了科學家的追求。」」1
三、進步史觀與基督紀年的誕生
在整個古典時代,無論是古希臘歷史學豪還是古羅馬歷史學家的歷史觀,都是悲觀的歷史倒退循環論。古希臘的赫西俄德在《田功農時》中指出,人類社會經歷了五個時代,即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黃銅時代、英雄時代和他自己正處的黑鐵時代。歷史不是走向完美的一種進化,而是依循這五個時代不斷倒退循環而已。到了占羅馬時代,波里比阿則提出了典型的歷史倒退循環論,印人類的歷史是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寡頭政體和民主政體循環的周而復始。古典時代的這種歷史觀,不能不妨礙人們對進步和美好未來的追求。
然而,中世紀「上帝」的進步史觀的引進,改變和取代了古典時代的悲觀的歷史觀。輿古斯丁在《上帝城》巾指出,世界歷史是善和惡斗爭的歷史,是光明的世界取代黑暗世界的歷史。鄂圖在《雙城記》中闡述道:依靠了解前輩所用來發明種種事物的精神,我們能夠發明新的事物。因此,許多前人所未知道的事物,如今由於時間的進展和進步而展示在我{f1的面前。中世紀這種樂觀主義史觀,對後世人們的精神狀態產生了積投的影響,遺不僅使人們認識到或相信歷史是進步的,而且也成為人們探求歷史發展的規律即進步發展的動力源泉。培根(FmncisBacon1561一1626年)提出人類歷史的進步是建立在人類知硝的進步基礎上的。伏爾泰開創了理性主義進步學說的道路。1793年,孔多塞在《人類精神進步史綱》中,認為人類的進步在於理智的進步。
由於進步歷史觀的引入.相應促進了對時間的紀年和時段劃分的研究。古代希臘、羅馬時用具體事件,如奧林匹亞或執政官作為紀年,而中世紀由於世界的整體史觀的引人,古代的那種紀年方法就不適應了,代之的是基督紀年法。英國史學之父比德(675~735年)在《英國史》中,以基督誕生之年作為基準,把那以前標為Bc(意味基督誕生之前),而把那以後標為AD(意味我主紀年)。以後,這種紀年法梭廣泛採用,阻致成了全世界通用的紀年法,Bc和AD現在仍然是公元前和公元後的縮寫。基督教史家創造的這種各國各地區歷史統一的基督紀年法,大大方便了以後的世界史的編纂和研究。
總之,揭刀:基督教史學——「上帝」歷史觀的神秘面紗,披撰|}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我們就會發現,中世紀史學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古典史學。進步歷史觀和世界整體歷史觀的引入、世界紀年法的創立、對「上帝」即規律的普遍信仰,從這個意義上講,中世紀史學遠遠超過了古典世學。因而,中世紀史學並非一片漆黑,沒有中世紀史家的努力和貢獻,是不會有近耳{!代史學的輝煌。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是中世紀』啦學應有的歷史地位,」上帝」史觀正是這種歷史地位的真宴的寫照,「上帝」史觀神秘之謎也就破解了。
[參考文獻]
fll愛德華・走克諾爾・伯恩斯與菲利普・李扛爾夫,世界史明史IM】第一卷.北京:商務即書館,1987P3蛇。[2】轉引自張廣智、張廣膏史學文化中的支化——立化視野中的文化f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P23。【3】Pgay,ed,His【orianatwork【M】ⅦNewYork,1972.P132。【41轉51白湯普森歷史著作史【M】上卷,第一分冊,謝德風譯.北京:商務即書館,1988P184。【5】柯林武德歷史的現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P95。[6】H-塞耶(sayer),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A1高速觀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P52。【7】齊伊斯・阿普爾比.歷史的真相【M】.劉北成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P159。f8]許良英等.愛固斯坦主蒜[A1第l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r283。【9]w-c・丹皮爾.科學史瘦其與哲學和科學的_羔系【M1.北京:商務即書館,1989P153。
【責任編輯:李軍】
論西歐中世紀基督教史學的歷史地位與作用 解讀「上帝」的
歷史觀
作者:朱偉奇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歷史系,上海 200437
刊名:
江西社會科學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10)
引用次數:1次
參考文獻(9條)
1.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菲利普·李拉爾夫世界文明史 1987
2.張廣智.張廣勇史學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視野中的文化 1990
3.P gay Historian at Work 1972
4.湯普森.謝德風歷史著作史 1988
5.柯林武德歷史的觀念 1997
6.H·塞耶.高達觀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 1974
7.喬伊斯·阿普爾比.劉北成歷史的真相 1999
8.許良英愛因斯坦文集 1976
9.W·C·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科學的關系 1989
相似文獻(1條)
1.期刊論文試論西歐中世紀基督教史學的歷史地位-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6(4)
西歐中世紀是基督教處於"萬流歸宗"的歷史時期,浸沒在神學中的西歐史學取代了古典史學,成為宣揚上帝主宰人類命運的宣傳工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世紀歷史學的全面倒退,相反,基督教史學通過改造西方古典史學使之在許多方面的思想都具有創始性.它所開創的世界整體史觀,歷史進步史觀以及歷史時間觀等史學新觀念,對近現代西方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們認為基督教史學在西方史學史中應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
引證文獻(1條)
1.孟智明人類文獻寶庫中的一部奇書——論《聖經》神學以外的價值[期刊論文]-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4)
本文鏈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shkx200210016.aspx
下載時間:2010年6月14日
中國哲學史期刊審核通過率高
機構認可,職稱及 有效,正規合法雙刊號期刊,專注中國哲學史期刊發表十年!
廣告查看詳情
開通VIP,免費獲得本文
本文立即免費保存 贈網路閱讀VIP精品版 100W文檔免費下載 5100W文檔VIP專享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並上傳,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分享收藏下載轉存
打開文庫App,查看更多同類文檔
中國哲學史期刊審核通過率高
lw2.ynucm.cn
提供的廣告
查看詳情
立
㈣ 如何正確看待歷史
了解復自己國家的歷史,除了熟讀自身制歷史學家的著作外,還需多閱讀國外人對本國的編寫歷史教材. 兩者的相同點在於,對事件是承認和紀錄的. 不同點在於站在那個立場上看問題.比如說有一個統治階級屠殺了很多平民的事例. 有的歷史學家傾向與統治者,那麼便會將統治者的對立面描寫的邪惡,無知或先錯在先, 有的歷史學家是立場則在平民階層, 那麼他就會將統治階層描寫的很糟糕.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屠殺{沒有任何褒貶,就是大規模殺人事件,是行為意識范疇}是存在的, 但是原因可能不竟相同. 你要是想找到真正的原因,沒了解當時的歷史和政治背景, 恐怕很難.
另外,國家在日本問題上,是有政治意識的. 民族情緒是個雙刃刀,當國內需要轉移群眾注意力時,就會把日本問題扯出來, 當群眾快失去控制時,便會努力安撫,倡導和平.
這次法國事件, 民族情緒可以說是中國的軟實力重要力量. 這當然也牢牢的控制在政府手裡, 他的新聞媒介充當著幫手.
所以,你不必太擔心. 努力的生活吧...
㈤ 歷史學家對項羽的看法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在中國人的思想里, 「勝者為王敗者寇」似乎根深蒂固,但或許項羽例外。
項羽,名籍,字羽。他的父親就是楚國的名將項燕,他的叔父是項梁。項羽少時,就顯現出非凡的才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就是對他的描述。項羽小時侯,他的叔父曾經要教書法、劍法。他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學兵法,也略知其意而已。
雖然如此,但小時侯的項羽卻有著遠大的理想。秦始皇東游,項羽看著宏大的氣勢說:「彼可取而代之也。」可以說,沒有遠大的理想,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項羽。
項羽一生經歷的戰爭不下百次,名垂青史的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恐怕是巨鹿之戰和最後的烏江自刎吧。巨鹿之戰初期,項羽只不過是一個區區的次將軍。但他看不慣上將軍宋義的誤軍行為,便殺了宋義,後來自己當了上將軍。戰爭開始後,項羽命令軍隊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口糧與秦軍主力決戰,終於將數倍於己軍的秦軍全部消滅,為後來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這時的他是多麼的英勇,多麼的決斷。但就這么一個偉大的英雄,最終卻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就這么被歷史無情的嘲弄了,就這么將唾手可得的江山給白白的丟棄了。
開始時,我總是不明白為什麼項羽會輸。一個堂堂的英雄怎麼都比一個流氓劉邦強。後來我逐漸明白了項羽會輸的必然性。
首先,他比較驕傲自大。坐擁40萬精兵的他或許從來就沒有將劉邦放在眼裡,從未想過劉邦會將他的江山奪走。他還比較自大,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不如他,一點也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范增多次的建議他很少有採用的。)鴻門宴上,他對范增多次的示意視而不見,即使在范增召出項庄後,他也依然裝傻充愣。如果,鴻門宴上,他能聽取范增的意見,殺了劉邦,那將來的江山就一定會是他的了。
還有,他還有一些匹夫之勇,打起仗來,只知道沖在最前面,這樣或許會激勵士氣,但打仗是要憑兵法和技術的,這樣看來,他小時侯不肯學兵法就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情了,導致以後被圍剿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知識,對戰爭的勝利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最後,最重要的是他還一點也不注意團結,敵軍一個非常簡單的反間計,他居然也會上當,將身邊唯一的一個智囊也趕跑了,如何不失敗。任何時候,團結都是最重要的!
從項羽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謙虛,知識和團隊精神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我們無論如何都要牢記並好好運用這三點。
當然,雖然項羽失敗了,但他對歷史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無論怎麼講,他都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
㈥ 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歷史就是對過去的記錄,當然包括了主觀和客觀的。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如何看待歷史=你的歷史觀是什麼
帶著疑問去看歷史~~~批判繼承的看待
對於歷史學家報著崇敬之心
對於疑問報著探究之心
對於惡人報著寬容之心
對於英雄報著批判之心
對於統治者報著評定之心
對於戰爭報著審判之心
對於屈辱史報著自強之心
對於光輝史報著平常之心
㈦ 國外史學家是怎麼看待中國古代史的與中國史學家有什麼分歧求精彩回答!
那你可以看國外對抄中國古代史得論文和專著,專著比較牛的劍橋中國史和哈佛中國史。西方看中國史比較注重分析推理和考古證據,中國注重考證歸納。國外用現代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人類學考古學各種學科工具評析歷史事件發展脈絡,得出很多新奇論斷,中國史學家缺乏,資料搜集多雜但很難出成果,淪為歷史事件的復讀機。分歧不知道
㈧ 什麼叫歷史學家
歷史學家也復稱史學家,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
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㈨ 歷史專家與歷史家的一字之差如何理解
所謂歷史專家、歷史家,都不是標准稱謂。標準的說法,叫歷史學家。
歷史學家也稱內史學家,容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
㈩ 你怎麼看待歷史這門學科
歷史是一抄個讓人可以學到智慧的歷史,我喜歡歷史的原因是我喜歡去幻想,總是有很多想說的東西。當然現在越來越少了,因為理工科學多了,腦子越來越僵硬,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少。每次對歷史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又活了一遍。然後就去幻想,我喜歡這種把自己放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