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隋歷史事件

隋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4 00:05:52

『壹』 從隋朝建立以後的重大歷史事件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貳』 隋朝歷史大事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京杭大運河始鑿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末期,後經隋(七世紀)、元(十三世紀)兩次大規模擴展。1949年以前只有其中一小段勉強維持季節通航,現江蘇北段的400多公里河道千噸級駁船可暢駛長江、淮河。1981年4月,我國新開辟的古運河無錫至揚州、無錫至杭州的旅遊線路,引起了國外旅遊者的極大興趣。 公元604年,隋煬帝離開首都長安,到洛陽巡遊。第二年,他下令著手兩大工程:遷都洛陽和開鑿大運河。成千上萬的勞工花了六年的時間,將原有的運河連接起來,完成了全長1764公里的京杭大運河。這條古老的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叄』 隋的歷史故事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朝代。581年隋文帝版楊堅代權北周稱帝,改國號為隋。589年滅南朝陳,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長期分裂局面。隋朝在政治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創建了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度;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還興修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鞏固了中央對東南地區(會稽)的統治,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的聯系。

『肆』 隋朝的大事

一、大隋開國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登基為帝,是為隋文帝,國號隋,定都大興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二、南下滅陳

開皇九年(589年)二月,隋軍攻入建康,俘陳後主,陳亡。開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國統一。

三、皇位交替

隋文帝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開皇二十年(600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

四、三征高句麗

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 三次均為煬帝御駕親征。從大業七年(公元611年)起,剛剛結束巡遊江都的煬帝便開始為這次東征進行各項糧草軍備,至大業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煬帝正式進軍,第一次東征,因隋煬帝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損失慘重,隋朝國內開始發生農民起義。

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第二次東征,但因楊玄感叛亂而退兵。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

五、隋末農民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是七世紀初推翻隋朝統治的農民大起義。隋朝末年,隋煬帝連年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紛紛舉兵反抗,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在隋朝大業十二年後,形成了三支強大的起義軍,即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輔公祏軍。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的王薄領導的長白山首義開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的反唐失敗結束,前後歷時14年。

『伍』 隋朝歷史事件,全一點,簡潔一點,有發生時間

616年,隋煬帝命越王侗留守東都,自己率眾前往江都。他下令築丹陽宮,准備遷都丹陽(今南京)。跟隨他的大臣衛士大多是關中人,不願意長居江南,加上江都糧盡,人人北逃關中。
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弒隋煬帝,擁立隋煬帝侄子楊浩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弒秦王浩自封許帝,建國許。隔年被唐將李神通與夏王竇建德聯合剿滅。
公元617歲5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第三個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618年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618年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中原地區得知煬帝死訊後,618年6月22日,洛陽留守「七貴」擁立隋煬帝次孫越王侗為帝,即隋哀帝;
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廢隋哀帝,兩個月後弒之,隋朝亡
公元620年,東突厥的處羅可汗派人迎接蕭後及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來東突厥,立政道為隋王,把留在東突厥境內的中原人交給政道管治,建立「大隋」,史稱後隋,「有眾萬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於定襄。
公元630年,唐朝出兵滅亡東突厥,另外分兵攻破定襄,後隋滅亡。

『陸』 從隋到清的20件重大歷史事件!!急!!!!

隋末農民起義是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推翻隋王朝的一次起義,這次起義從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王薄首義開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反唐失敗,前後整整14年,沉重打擊了隋王朝。隋朝滅亡後,以李淵為首的地主貴族集團搶奪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建立了唐王朝。

第一節 謀取北周政權
隋文帝(541—604)姓楊,名堅,弘農郡華陰縣(今屬陝西)人。父親
楊忠是幫助宇文泰開創北周基業的功臣,位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母
親呂苦桃,西魏大統七年(541)六月十三日生堅於馮翊般若寺。及長,「性
嚴重,有威容,外質木而內明敏,有大略」①。憑借父親的地位和自己的才能,
由成紀縣公、大興郡公而繼承了隨國公的爵位。建德五年(576),楊堅為右
三軍總管,從北周武帝伐齊,破鄴城,進位柱國。又與宇文憲擊滅了北齊最
後的反抗勢力任城王高湝,以功除定州總管。
宣政元年(578),北周宣帝繼位,立楊堅的長女麗華為皇後。以堅為上
柱國,大司馬,不久又遷升為大前疑。宣帝每次出巡,常命外戚楊堅留守京
城,因此位望日隆。
北周宣帝是一個荒淫無恥的暴君。他恣情聲樂,「多聚美女,以實後宮」。
立了五個皇後。頒布《刑經聖制》,用法苛刻,外自群臣,內至宮女,被杖
打、誅殺的人很多,以致「內外恐懼,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①。
這種情況對楊堅奪取政權自然極為有利。
本來鮮卑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權,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漢族士人的力量。
楊堅系出弘農楊氏,是士族中的高門,擁有宗兵(楊氏私兵)多至三千人。
他在政治上是有一番打算的,曾經對密友郭榮說過「吾仰觀天象,俯察人事,
周歷已盡,我其代之」②的話。他做定州總管的時候,龐晃就曾向他建議:「燕
代精兵之處,今若動眾,天下不足圖也。」③楊堅覺得這樣的時機雖然還沒有
到,但所結納的人自然是越來越多,形成一個有力的政治集團。劉昉、鄭譯、
高熲、李德林等便是其中的重要人物。大象二年(580),周宣帝死了,八歲
的兒子宇文闡做了皇帝。於是以楊堅為首的這個政治集團便乘機進行奪取政
權的活動。在內史上大夫鄭譯等的策劃下,矯詔引楊堅入總朝政,都督內外
諸軍事。同時,以趙王宇文招將嫁女於突厥為名,把北周在外的藩王都徵召
到京城來,防止他們反抗。這樣,楊堅便以左大丞相迅速掌握了北周的軍政
大權。
但這時反對楊堅集團的地方勢力,以相州總管尉遲迥為首,立即發動了
武裝對抗。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相繼起兵響應。尉遲迥以北周
重臣,據形勝之地,眾至數十萬。「又北結高寶寧以通突厥,南連陳人許割
江淮之地」①,聲勢至為浩大。楊堅派韋孝寬率重兵進攻相州,並以王誼、梁
睿分別進擊鄖、益兩地。這雖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之爭,但久已厭亂的人
民群眾都希望出現一個『好皇帝」。尉遲迥「昏耄已甚,消難、王謙常人之
下者,非有匡合之才」,而「在朝將相,多為身計,競效節於楊氏」②,這就
可以看出當時人心的向背。加以在軍事上的措置得宜,三處的反抗武裝,很
快就被擊破。尉遲迥兵敗自殺,司馬消難南逃於陳朝,王謙也被殺死。楊堅
的這一勝利,穩定了內部的統治秩序。接著便以謀反的罪名,先後殺掉了北
周宗室畢王宇文賢、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
滕王宇文逌等、清除了鮮卑族中的反對力量。同時又拉攏元諧、元胄、宇文
忻等部分鮮卑貴族。這樣就使楊堅集團改朝換代的計劃,不再受到任何阻礙。
大定元年(581)二月,由隨國公晉封隨王,「位在諸侯王上」的楊堅,
經過一番「禪讓」之後,便正式做了皇帝,國號隋③,改元開皇,定都長安。
歷史上稱他為隋文帝。從此,隋文帝便以漢人天子取代了長期統治北中國的
胡人政權。

第二節 改革政治制度
隋文帝在開始掌握北周政權的時候,就一反周宣帝所為,「大崇惠政,
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①。他做了皇帝以後,更是「勤於為治,每
臨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衛士傳餐而食」②。在這樣勵精圖治
的情況下,為了整頓制度,開創規模,在政治、經濟方面採取了許多革新措
施,以鞏固和發展新建立的隋政權。
首先改革行政制度,以加強朝廷的權力。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廢除了北周
時代從《周官》抄襲來的那一套古老的制度,命蘇威等綜合漢魏以來歷朝的
官制,制定新的制度。在朝廷分設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御
史、都水二台,太常、光祿、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
將作十一寺,左右衛、左右領軍等十二府。朝廷的五省中,秘書省職掌較閑,
內侍省全是宦官,並不重要。政權所寄,全在尚書、門下、內史三省。尚書
省事無不總,是一個執行各種政令的機構。置尚書令一人,左右僕射各一人,
統領吏、禮、兵、都官(後改刑部)、度支(後改民部)、工六部。六部各
設尚書一人,分統三十六侍郎,執行部務。門下省置納言二人。內史省置內
史令二人。三省長官共同定令立法,參決軍國大政,擔任宰相的職務。三省
六部制度便從此確立起來了。
在地方,隋初沿襲前代的州、郡、縣三級制。但當時南北各地均置僑州、
郡、縣,「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因而造成「民
少官多,十羊九牧」③的情形。開皇三年隋文帝根據楊尚希等的建議,廢除郡
級機構,並省州縣,裁減冗官。不僅節省了國家開支,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對於地方各級官吏,統由尚韋省的吏部負責選任,所謂「大小之官,悉由吏
部」①。這樣就使「執政參吏部之職,吏部總州郡之權」②,加強了朝廷對地
方的控制。
在整頓吏治方面,隋文帝「妙簡良能,出為牧宰」。擢「仁明著稱」的
廣漢太守柳儉為蓬州刺史③,以「奉國盡心」的駕部侍郎辛公義為岷州刺史,
擢「治術尤異」的臨潁令劉曠為莒州刺史④,「清名善政,為天下第一」。任
「達於從政」的房恭懿為新豐令,「政為三輔之最」。文帝還經常遣使考察
地方官吏,褒獎良能,懲處貪污。治書侍御史柳彧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
貪污不稱職的長吏二百餘人。庫狄士文為貝州刺史,對官吏尺布升粟之贓,
無所寬貸,檢舉了一千多人,隋文帝都把他們發配到嶺南去了。文帝又以「典
吏久居其職,肆情為奸」,下令「諸州縣佐史(《高祖紀》作「吏」)三年
一代,繼任者不得重居之」⑤。這些措施對澄清吏治,減輕人民痛苦,起了一
定的作用。
開皇初年,隋文帝力矯北周末年「用法深重」、「誅殺無度」的弊政,
命高熲、鄭譯、楊素、裴政等修訂刑律。裴政為主要修訂人,上采魏晉舊律,
下及齊、梁,討論折衷,制定新律。廢除了前代的梟首、轘裂及鞭刑,還廢
除了大棒、束杖、車輻、鞵底、壓踝、杖桄等訊囚酷法。民有枉屈,縣若不
理,可以逐級上訴至朝廷,凡屬死罪,都應上報朝廷,「三奏而後決」,以
昭慎重。開皇三年,隋文帝根據刑部的奏報,認為犯罪人數還很多,乃因刑
律太嚴。命蘇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刪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
徒杖等罪一千多條,從此「刑網簡要,疏而不失」①。當然,隋律的職能仍舊
是鎮壓勞動人民,而且相當殘酷;但它終究廢除了前代許多「苛慘之法」,
而且標榜「以輕代重,化死為生」的立法原則②,在中國法律史上是一個很
大的進步。
魏、周以來的府兵制度,隋文帝也作了重要的改革。因為「府兵制初建
立時,在主觀上是要以軍民分治的形式維持種族矛盾,以部曲制度的形式維
持部落組織」③,所以起初兵士都是鮮卑人,「自相督率,不編戶貫」④。隨
著歷史的發展,這一制度也就逐漸發生變化。北周武帝時,「改軍士為侍官,
募百姓充之,除其縣籍,是後夏人半為兵矣」⑤。開始打破了兵制上的民族界
限,但仍然「兵農各籍」⑥。開皇十年,隋文帝下令:「凡是軍人,可悉屬州
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式。」⑦於是府兵「始一寓之於
農」⑧。這不僅使府兵制的民族意義完全消失,並使大批的勞動力投入生產,
對生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隋文帝對選舉制度也作了重大改革。隨著南北朝以來封建經濟的發展,
中小地主與富裕農民的數量日益增多,他們要求打破門閥士族的限制,在政
治上得到發展。這一要求與隋朝打擊豪強地主,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是相符
合的。因此,魏晉以來為豪強地主所操縱的選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
在開皇中廢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試選士的科舉制度。開皇三年正月,「詔
舉賢良」。開皇七年,「制諸州歲貢三人」。開皇十八年,「詔京官五品以
上及總管、刺史,並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①。這里的賢良,志行
修謹、清平干濟等科,就是唐代制科的由來。還有詞科也在這時出現了。如
韋雲起「開皇中,明經舉」;杜正玄「開皇末,舉秀才」;房玄齡「年十八
本州舉進士」②。玄齡卒於貞觀二十二年,年七十。以此推算,他十八歲時,
正當開皇十六年。由此可見,明經、秀才、進士諸科都在開皇時設立了。唐
以後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第三節 處置民族關系
隋文帝建國之初,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如突厥、吐谷渾等每每劫掠邊
疆,嚴重地威脅著隋朝的經濟生活和政治統一,隋文帝採取了武裝防禦的措
施,以求得邊疆的安定。
突厥是匈奴的別支,興起於北魏末年。到木干可汗時,勢力極盛,「西
破􏻳噠,東走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③,成為北方一個強大的軍事
政權。北周與北齊對峙時,爭與突厥結姻好,輸財物以求援。北周末年,曾
以趙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與沙缽略可汗。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時,沙缽略
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臨渝鎮(今山海關)。千金公
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娘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武威、天水、
安定(今甘肅涇川北)、金城(今甘肅蘭州)、上郡(今陝西富縣)、弘化
(今甘肅慶陽)、延安等地遭到嚴重的抄掠殺傷,弄得「六畜咸盡」①。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堅決進行了還擊。他派河間王楊弘、上柱國豆
盧績、竇榮定、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並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
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於是隋文帝一面加強防禦工事,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
堡,一面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②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沙
缽略可汗、達頭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
擊。結果,阿波可汗投歸建牙蔥嶺以西千泉(怛羅斯河畔)地方的達頭可汗。
此後達頭可汗也正式從沙缽略大可汗的統屬之下分裂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
勢力,於是突厥便分為東西兩部分。沙缽略在西突厥和契丹東西兩面威脅之
下,便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③。從此保持了邊境的和平。
吐谷渾,本為羌族,據有今青海和新疆南部。其首領則為鮮卑人,魏、
周之際始稱可汗,都於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隋文帝初立時,吐谷渾統
治者呂誇也乘機進擾,致使隋文帝一度廢棄弘州,給隋朝很大的威脅。文帝
命上柱國元諧率步騎數萬出擊,呂誇戰敗逃走。但不久又來寇邊。開皇三年,
汶州總管梁遠又大敗吐谷渾。到隋統一南北後,勢力強盛,呂誇才不敢再來
騷擾。開皇十一年,呂誇死,子世伏立,隋把光化公主嫁給他。世伏為部下
所殺,弟伏允立,仍以光化公主為妻,「自是朝貢歲至」①,雙方保持著良好
的關系。
此外,地處東北的契丹、靺鞨等族,或款塞歸附,或遣使貢獻,隋文帝
對他們都作了妥善的處置。
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
處理了民族矛盾,使各族人民贏得了一個「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
晏如也」②的生活和生產的安定環境,為隋代統一南北,發展經濟,提供了有
利條件。

第四節 平定南方
由於內遷的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的反抗斗爭,晉室南移,北方各族統
治者互爭雄長,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生產斗爭和階級
斗爭,以及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促進了北方經濟發展和民族組合的進程。
與此同時,南方地區由於北方人民不斷南遷,人口增加,生產技術有所進步。
南方經濟也得到了發展。這就使得南北分裂,不但失去了民族斗爭的意義,
而且徒然給南北人民造成戰爭威脅,並且阻礙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因此
實現統一便成為當時南北人民一致的要求。
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後,便有並吞江南之志,任用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
廣陵(今江蘇揚州),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廬州(今安徽合肥),以伺察
陳國的動靜。又用楊素為信州總管,在永安(今四川奉節)大造戰艦,以備
水戰之用。當時群臣競獻平陳之策,虢州刺史崔仲方上書:「今唯須武昌已
下,蘄、和、滁、方(今江蘇六合)、吳、海等州更帖精兵,密營渡計。益、
信(今湖北巴東)、襄、荊、基(今湖北鍾祥)、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張形
勢,為水戰之具。蜀、漢二江,是其上流,水路沖要,必爭之所。賊雖於流
頭、荊門、延州、公安、巴陵、隱磯、夏首、蘄口、盆城置船,然終聚漢口、
峽口,以水戰大決。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將即須擇便
橫渡。如擁眾自衛,上江水軍鼓行以前。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
徒有三吳、百越之兵,無恩不能自立。」①隋文帝看了非常高興,從此確立了
平陳的方略。
開皇七年(587),隋文帝因蕭琮入朝,遂滅後梁。梁宗室蕭岩、蕭􏳾奔
陳。晉州刺史皇甫績進言陳有三可滅:「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無道,二
也;納叛臣蕭岩,於我有詞,三也。」②於是隋文帝便以陳國納蕭岩為借口,
發動對陳國的戰爭。
開皇八年三月下詔伐陳,並且宣布了陳後主的二十條罪狀。十月,命晉
王楊廣、秦王楊俊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於是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
楊素出信州,劉仁恩出江陵,王世積出蘄春,韓擒虎出廬江,賀若弼出吳州,
燕榮出東海,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都受楊廣節制。隋文帝親自到
定城(今河南潢川)誓師,以要必勝。
正當隋軍分道進發的時候,消息傳到陳朝,施文慶、沈客卿用事,「並
抑而不言,故無備御」③。及聞隋軍臨江,陳後主還說:「王氣在此,齊兵三
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虜今來者必自敗。」①孔范也說隋軍決無渡江
之理。這個腐朽的統治集團,在末日已經降臨的頃刻之暇,還「奏伎縱酒,
作詩不輟」②。
開皇九年(589)正月,賀若弼自廣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蘇鎮江)。
韓擒虎自橫江渡採石,進拔姑孰(今安徽當塗)。賀、韓兩軍東西夾攻建康。
陳將蕭摩訶被俘,任忠出降。隋軍直入朱雀門,城內文武百官紛紛逃散,陳
後主與張貴妃、孔貴嬪躲到景陽宮內枯井中,為隋軍所獲。
楊素與劉仁恩率水軍下三峽,大破陳將呂忠肅,乘勝至漢口,與楊俊相
會。時建康已破,楊廣使陳後主以手書招降上江諸將及嶺南女首領洗氏,於
是南方全部平定。
隋文帝的這一巨大勝利,使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重
新獲得了統一。不久,又鎮壓了婺州汪文進、越州高智慧、蘇州沈玄■等豪
強地主的叛亂,並下令銷毀「人間甲仗」,對於江南諸州私造的大船,也「悉
括入官」③,進一步鞏固了全國的統一。

第五節 發展經濟
隋文帝在發展經濟方面也採取了許多措施。首先是繼續推行魏、周以來
的均田制。除授予貴族官僚大量土地外,農民一夫一婦規定授田一百四十畝。
開皇十二年(592),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全國各地推行均田法,寬鄉農民可以
得到足數的土地,狹鄉每丁才得二十畝,老幼所得更少。但無地少地的農民
終究得到了一些土地。隋文帝又把北周歲役一月的十二番法,減為歲役二十
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規定的十八歲至五十九歲,改為二十一歲至五
十歲。裁減了服役年限,並縮短了每年的役期。隋文帝還加意農田水利的興
修。①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針對北齊以來,「豪黨兼並,戶口租調,十亡六七」②的情況,隋文帝進
行了戶籍整理,以擴大租調收入。他首先制定了保閭制度,畿內以五家為保,
設保長;五保為閭,設閭正;四閭為族,設族正。畿外保上為里,設里正;
里上為黨,設黨長。由保長、閭正、族正、里正、黨長等辦理均田、征稅與
戶籍。開皇五年(585),「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③。
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戶口檢查。在檢查中,獎勵人民互相舉發,凡親屬自
「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④。這次檢查的結果,得到
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為了進一步防止戶口隱漏,
高熲又建「輸(租賦)籍(戶籍)之法」,由朝廷製作「輸籍定樣」,下令
各州縣依樣確定戶等上下,減輕稅額。「使人知為浮客,被強家收太半之賦;
為編甿,奉公上蒙輕減之徵」,自此「奸無所容」⑤。這樣就使隋廷獲得了大
量的勞動力,戶口也迅速地增加起來。
開皇二年(582),隋文帝以長安城「凋殘日久」,在城東南龍首山創建
了一座新的都城,名叫大興城。城內有東西二市,東市名都會,西市名利人。
因系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華戎雜錯。去農從商,爭朝夕之利,
游手為事,競錐刀之末」①,成為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隋文帝鑒於前此幣制
的混亂,鑄造標準的五銖錢,禁用古錢和雜錢。五銖錢「所在流布,百姓便
之」②,使貨幣得到統一。開皇時,又規定以古尺一尺二寸為一尺,以古斗三
升為一升,以古秤三斤為一斤,采冀州刺史趙煛所定的「銅斗鐵尺」③,頒行
全國,度量衡也統一起來了。至於「除入市之稅」,「罷酒坊,通鹽池鹽井,
與百姓共之」④,這都有利於商業的發展。
由於隋初以來政治安定,經濟發展,社會上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隋
書》稱:「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眾
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⑤這雖不免有溢美之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所謂「開皇之治」的實際情況。

第六節 隋文帝與獨孤後
隋文帝在歷代的封建統治者中,是一個比較重視節儉的皇帝。他即位之
初,就宣布「犬馬服玩,不得獻上」⑥。對於以布袋進乾薑,以氈袋獻香料的
官吏,都認為是浪費,「大加譴責」⑦。史稱:「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
御物,故弊者隨宜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①
生活特別儉約。
隋文帝的皇後獨孤氏(553—602),是北周功臣獨孤信的女兒。十四歲
嫁給隋文帝,兩人感情很好。有一次幽州總管陰壽報告一個情況,在與突厥
的互市中,有一篋價值八百萬的明珠,勸她買了。獨孤後說:「非我所須也。
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②可見她的識見非同
一般,文帝因此也很敬畏她,許多事情都聽取她的意見。文帝臨朝時,獨孤
後一同前去,坐在閣內,派宦官打聽情況,「政有所失,隨則匡諫」③。因此
宮中稱為「二聖」。
開皇十三年(593),下詔建仁壽宮於岐州之北,使楊素監造。平山填谷,
以建宮殿,規模很大。因督役嚴急,丁夫死者以萬數。開皇十五年,仁壽宮
修成。文帝到了那裡,看到宮殿十分壯麗,大怒道:「楊素殫民力為離宮,
為吾結怨天下。」④楊素聽了,很怕受處分。但獨孤後對這所離宮感到很滿意,
文帝的態度也就變了。第二天召見楊素,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獨孤後生性嫉妒,後宮不敢進御。尉遲迥的孫女有美色,文帝很喜愛她,
在仁壽宮得幸。獨孤後伺帝上朝,暗地把她殺死。文帝得知後,大為憤怒,
從苑中單騎出走,入山谷二十多里。高熲、楊素慌忙追去,扣馬苦諫。文帝
嘆息道:「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說:「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
下?』⑤好容易把文帝勸回宮中。後來皇後聽到高熲說她是一婦人,心懷愧恨,
便常在文帝面前短毀他,高熲終於被陷害而除名為民。
太子楊勇性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他曾經把蜀人所做的精美的
鎧甲,再加裝飾,文帝看了很不高興,告誡他「當以儉約為先,乃能奉承宗
廟」①。後來遇到冬至節日,百官都到太子宮,太子張燈奏樂來慶賀。文帝大
不以為然,下詔責難太子,從此父子便生猜忌。獨孤後又因太子妃元氏無寵,
遇心疾而死,疑有他故,頗為不平,乃派人伺察太子過惡。而晉王楊廣則矯
情飾詐,內諂母後,外結朝士,特別是拉攏權臣楊素,積極進行奪取太子地
位的活動。開皇二十年,隋文帝在眾口鑠金的情況下,廢黜了「撫軍監國幾
二十年」的太子楊勇②,立楊廣為太子。
仁壽四年(604),隋文帝卧病在床,一次看到寵姬宣華夫人倉促從外面
進來,神色有異,問她出了什麼事。陳氏不覺流淚說:「太子無禮!」文帝
大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③便叫柳述、元岩,讓他們草詔
召回楊勇。楊素得知,立刻告訴太子,矯詔逮捕了柳、元二人,派親信右庶
子張衡入寢殿侍疾,把宮人全部趕走。隔不多久,隋文帝就死了,時年六十
四。《隋書》作者在列舉了隋文帝的主要政績以後,稱贊他為「近代之良主」。
並且指出他素無學術,誅廢功臣,聽信讒言,用法嚴峻等缺點④,雖不失為持
平之論,但未說明隋文帝在中國歷史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範文瀾則有一
個很恰當的評價:「隋文帝主要的功績,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
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事得以停止,全國安寧,南北民眾獲得休息,
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
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
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

『柒』 隋唐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楊堅篡周奪取政權,建立隋王朝,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在黃河流域,自十六國以來,各族與漢族進行劇烈的痛苦的融合運動,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長江流域,自東晉以來,為抵禦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來的漢族政權,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隋文帝(楊堅)在這種形勢下,順利地建立起統一南北的隋朝。

隋文帝統一兩大流域,憑借兩大經濟基地,建立起繁榮程度超過兩漢的隋朝。民眾得以安居從事生產,戶口與財產都有巨大增進。隋朝雖然是個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國歷史上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它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軍閥混戰、南北分裂的狀態,創建了繼秦漢以後的第三次大統一局面。對後世影響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在這一時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開皇律》,繼續推行均田制等發展措施,使社會經濟和文化出現短暫的繁榮,隋王朝和琉球等周圍各族的聯系加強,並和日本、朝鮮等國家開展友好往來,然而,隋後期政治昏朽,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搜刮民財、大興土木、遊山玩水、並多次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使社會矛盾尖銳化。618年,隋王朝在農民紛起抗隋的反對浪潮中垮台。

公元617年,乘隋末大亂之機,李淵起兵入長安,618年自稱皇帝,創建唐王朝。628年由其子李世民削平群雄完成統一大業。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以隋亡為鑒,重用賢能、虛心納諫、輕徭薄賦,並進一步推行均田制、府兵制和科舉制等,使唐朝社會走向安定,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出現了「貞觀之治」的興旺局面。

唐太宗以後,唐朝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進一步發展,詩歌、繪畫以及醫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偉大的創造和卓越的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發展。到唐玄宗開元時,國內一片繁榮發達景象,被譽為「開元盛世」。

『捌』 列舉隋朝重大事件

1、隋滅陳之戰

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權臣楊堅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並吞西梁後,隋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

在隋統一戰爭中,隋文帝楊堅命令晉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此役逼降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並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2、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政治穩固、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世局面。隋朝開皇時期,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恢復漢姓。

另外,隋朝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採用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並且勵精圖治,崇尚節儉,發展生產,對社會各個領域的一系列改革。

對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社會富足,全國安寧,編戶大增,倉儲豐實,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繁榮景象,史學家稱之為「開皇之治」。

5、江都之變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煬帝從東都第三次乘龍舟南下江都。這時農民起義的烽火已蔓延全國。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逼近東都,公布煬帝十大罪狀。李淵亦攻進長安,擁立代王侑,自封唐王。

江南起事隊伍逼近江都,煬帝自感末日將臨,引鏡自照說:「好頭顱,誰來砍它呢!」江都宮中人人自危。這時宮中由司馬德戡率領的驍果軍都是關中人,他們長期在外,思念故鄉。司馬德戡和虎賁郎將元禮、直合裴虔通密謀推左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為主,發動兵變,率眾西歸。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也有說是十一日的)夜間,司馬德戡引驍果自玄武門入,裴虔通與元禮直入宮中搜捕,煬帝聞變,匿於永巷,被叛軍驅出。至天明乃押至寢殿。之後宇文化及使校尉令狐行達縊殺煬帝。

並將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宮中者皆殺之,惟煬帝侄秦王浩因素與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不死,並被立為帝。後宇文化及自為大丞相,宇文智及為左僕射,准備率隋官兵十餘萬眾西歸。

『玖』 隋唐時期重大歷史事件

修京杭大運河 北征高麗 玄武門事變 女皇登基 藩鎮割據

『拾』 隋朝的歷史故事

「如掛角」的典故,說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過瓦岡山反隋義軍的首領。李密,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代,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職。李密並不懊喪,回家後發憤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有一次,李密聽說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贊揚他:「這么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李密一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為此《新唐書??李密傳》記載:「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李密談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楊素。回家以後,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識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將來你們有事可以與他商量。」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楊玄感兵敗被殺,李密逃亡,後加入瓦崗軍,人稱魏王。李密發布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數說楊廣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為後世留下了「罄竹難書」的成語。

閱讀全文

與隋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