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從人民廣場到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開放時間是什麼時候
公交線來路:地鐵1號線自,全程約1.9公里
1、從人民廣場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1站, 到達新閘路站
2、步行約930米,到達上海自然博物館
公交37路、64路也可以。
開放時間:9:00 ~ 17:15 周二至周日 周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㈡ 上海自然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科技館等等的門票價格
海自然博物館5元,
科技館60元,
水族館110元,
以上是成人票,估計六一會有活動,可以打114查號再轉。
還有近期有科普參觀護照、市民旅遊優惠券要發,有路子的話,到手可以免費或者折價參觀!
㈢ 新上海自然博物館地鐵幾號線能到達
地鐵1號線新閘路站
地鐵2號線南京西路站(2號口出站)
地鐵13號線自然博物館站(1號口出站)
拓展資料回
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自然分館)是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位於上海市中心,(舊館)地答址:黃浦區延安東路260號。該館大樓建築帶有英國古典風格,建築面積為12880平方米。
上海自然博物館籌建於1956年,上海市人民委員會1956年11月1日批准由金仲華等12人組成上海自然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同年12月27日,第一次籌委會會議確定:館的性質為「自然歷史」,定名為「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院」;任務是籌建動物、植物、人類、天文、地質5個專業館;推選金仲華為主任委員,陳虞孫、盧於道、任鴻雋為副主任委員。
㈣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發展歷史
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團主承建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工程順利完成竣回工驗收,全面布展工作答正緊序展開。
被業界譽為「城市綠螺」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位於本市靜安雕塑公園地塊內,總建築面積4.51萬平方米,地上3層、地下2層,地上總高度18米。其建築形態的設計靈感於綠螺的殼體形式,秉承「以人為本,師法自然」的設計理念,整座場館展現出傳統建築文化精粹與整體環境相融合,優美建築形態與良好節能效果相融合、空間布局實用性與永續發展的前瞻性相融合的建築風格。由於在場館建設中充分融合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精神,集成了與場館建築特點相適應的建築節能幕牆、地源熱泵技術、太陽能綜合利用、自然光導光技術等12項生態節能技術,該館已成為綠色、生態、節能、智能建築的典範,從而成為目前國內領先世界水平的現代化綜合性自然博物館,其在建設規模、展品存量、展示手段三個方面,將在國內三大自然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每年將有超過120萬的參觀者造訪。
㈤ 上海有哪些年代比較老的博物館,自然,人文景點
11001 上海自然博物館 上海市延安東路260號 200002
11002 上海博物館 上海市人民大道201號 200003
11003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虹橋路1286號 200335
11004 上海動物園 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2381號 200335
11005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史陳列室 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號 200051
11006 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 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1376弄34號 200050
11007 宋慶齡生平事跡陳列室 上海市長寧區陵園路21號 200335
11008 豫園 上海市安仁街132號 200010
11009 閘北革命史料陳列館 上海市閘北區共和新路1555號 200072
11010 上海孫中心故居 上海市香山路7號 200020
11011 上海韜奮紀念館 上海市重慶南路205弄53號 200025
11012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 上海市盧灣區思南路73號 200025
11013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上海市黃陂南路374弄 200021
11014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 上海市靜安區成都北路897號 200041
11015 上海市陶行知紀念館 上海市滬太路汶水路西 200436
11016 陳化成紀念館 上海市友誼路1號 201900
11017 復旦大學博物館 上海市楊浦區邯鄲路復旦大學內 200433
11018 上海中醫學院醫史博物館 上海市徐匯區零陵路530號 200032
11019 上海宋慶齡故居 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號 200030
11020 上海烈士史料陳列館 上海市漕溪路200號 200233
11021 上海植物園 上海市龍吳路1100號 200232
11022 龍華烈士紀念館 上海市徐家匯龍華鎮龍華路2887號 200232
11023 黃母祠——黃道婆紀念堂 上海市徐匯區龍吳路1100號 200232
11024 上海魯迅紀念館 上海市虹口區東江灣路146號 200081
11025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 上海市多倫路145號 200081
11026 沈尹默故居 上海市虹口區海倫路504號 200080
11027 李白烈士故居 上海市虹口區黃渡路107弄15號 200081
11028 張聞天故居 上海市浦東新西施灣鄉鄧三村張家宅 201202
11029 黃炎培故居 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南市街新川路口蘭芬堂 201200
11030 嘉定博物館 上海市嘉定鎮南大街183號嘉定孔廟內 201800
11031 小蒸農民武裝暴動陳列館 上海市青浦縣小蒸鎮 201716
11032 青浦縣博物館 上海市青浦鎮公園路30號 201700
11033 青浦革命歷史陳列館 上海市練塘鎮下塘街38號 201715
11034 崇明縣博物館 上海市崇明縣城橋鎮鰲山路696號 202150
11035 松江縣博物館 上海市松江鎮中山東路233號 201600
11036 金山縣博物館 上海市金山縣朱涇鎮羅星路200號 201500
㈥ 請問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開放時間
上海自然博物館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質學、天文學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博物館。主要任務是在收集自然標本及圖書資料的基礎上,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1960年1月27日動物學分館在館本部開館;1984年植物學分館在龍吳路1102號建成,佔地面積1800餘平方米,共六層,建築面積3065平方米。
館本部陳列面積4100多平方米,內容包括"古動物史"、"古人類史"、"中國歷代古屍"3個陳列廳,以及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6個基本陳列廳。植物學分館陳列面積2200多平方米,內容為植物的進化。
在古動物史陳列廳展出的180件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廳中央的合川馬門溪龍和黃河古象:前者身長22米,肩高3.5米,體重幾十噸,發掘於四川合川縣,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後者體長8米,身高4米,一對門牙就有3米長,發掘於甘肅東部黃土高原, 也是古獸中的龐然大物。此外,還有許氏祿豐龍、多棘沱江龍、魏氏准噶爾翼龍、恐龍蛋、恐龍腳印、玄武蛙、魚龍、雷獸、巨犀等古動物化石。
古人類史陳列展品370件,展示了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人類社會是由猿群發展而來,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膚色的區別,形成了人類的原始社會,以及貧富兩極分化,階級產生,原始社會瓦解的進程,從最原始人到現代人的3000多萬年歷史。
在中國歷代古屍陳列廳里,展出有新疆的出士距今3000多年前的哈密古屍,以及唐、 宋、明三朝古屍。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260號 門票:35元
電話:(86-21) 63213548
開放時間:9:00--16:00
㈦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門票多少
參觀票價目表
(7)自然歷史博物館上海擴展閱讀:
一、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為上午8:50至下午5:15,遇周一閉館(假日黃金周期間除外)
售票時間為上午8:40至下午4:30。
如有調整或其他安排,我館將另行公告。
二、參觀須知
1、觀眾入館請出示參觀票或相關證件,並配合接受安檢及驗票。
2、入館時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及寵物等。
3、拍照留念時請注意自身、他人及展品、標本安全,勿在館內使用自拍桿、攝像三腳架拍照。
4、身高1米3以下兒童、高齡老人及行動不便者請在親友的陪同下入館參觀。
5、有意觀看宇宙大爆炸劇場、逃出白堊紀劇場和參加探索中心活動的觀眾,請通過官方網站或在現場提前預約。
6、本館為禁煙場所,請關愛自身與他人的健康。
7、請自覺保持館內清潔衛生,勿將開啟的飲料和食品帶入展區和影院。
8、參觀時請盡量保持安靜,不在館內奔跑、嬉戲或大聲喧嘩。
9、請愛護公共設施,避免與標本、模型的親密接觸,操作展品時請按照提示或咨詢工作人員。
10、如遇各類突發事件,請服從現場工作人員的引導,按指定線路撤離。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
三、新老館
新館
新館位於靜安雕塑公園內,外形似一隻巨型鸚鵡螺,故被稱為「綠螺」。新館建築面積45257平方米,總投資13億元,由美國帕金斯威爾設計師事務所與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建築東側外立面以綠化鋪築與地鐵13號線自然博物館站的出入口相連接。
老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於1958年開始在老館址籌建,位於延安東路260號原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大樓內。動物學、植物學分館分別於1960年、1984年建成植物學、動物學分館。開辦初期接受了英國亞洲文化協會上海博物館以及震旦博物館的一些自然標本。老館自2014年5月12日起閉館。
博物館主館展廳面積5700餘平方米,曾是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超過26萬件。陳列內容分古動物史、古人類史、現代動物三個部分,共九個陳列室。館內陳列有馬門溪龍模型、黃河古象模型等。動物學分館內設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個陳列廳,陳列各種保護動物、野外絕滅動物的模型。由於多年受到忽視,20世紀中葉布置的標本和展廳嚴重老化,科研工作基本停止。
㈧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上海自然博物館籌建於1956年,上海市人民委員會1956年11月1日批准由金仲華等12人組成上海自然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同年12月27日,第一次籌委會會議確定:館的性質為「自然歷史」,定名為「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院」;任務是籌建動物、植物、人類、天文、地質5個專業館;推選金仲華為主任委員,陳虞孫、盧於道、任鴻雋為副主任委員。
籌委會初建時,隸屬上海市文化局和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協會;1962年9月12日,改屬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1988年6月劃歸上海科學院分管。
上海自然博物館籌備處先後設在南昌路銘德里2號、虎丘路20號、重慶南路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內;1958年8月遷入延安東路260號(原華商紗布交易所,上海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是坐北朝南6層英國古典風格建築,佔地面積26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多平方米。1960年2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書寫館名「上海自然博物館」。現大多展品已搬至靜安區的自然博物館,此地名為自然博物分館。
成立於1956年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其前身為1868年創建的震旦博物院和建於1874年的亞洲文會。一直以來,上海自然博物館因其擁有百年以上的收藏歷史而顯得彌足珍貴。上海自然博物館現有標本收藏量近27萬件,其中黃河古象和馬門溪龍化石被稱作「鎮館之寶」。
2001年,上海自然博物館正式並入上海科技館,因其空間狹小、陳列方式落後,遂決定遷建新館。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介紹說,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靜安雕塑公園地塊內,總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2009年6月破土動工,計劃2012年底建設完工。
新館為了滿足展示需求、擴大展品數量、提升藏品質量,將以「保護自然、展現變化歷程」為目的,向國內外徵集涉及礦物、古生物、現生生物等標本1430種共6204件。
目前已完工,已向廣大市民朋友開放。
㈨ 上海自然博物館 新址在哪裡現在已經建造好了嗎
141歲上海自然博物館遷建新址
2009-06-27 10:06:00 來源: 文匯報(上海)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本報訊(記者任荃)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昨天在靜安雕塑公園內啟建新館。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市委副書記殷一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煒,副市長沈曉明,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等領導與社會各界代表共同為新館開工奠基培土。
141歲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最早可追溯至1868年法國天主教神父韓德創立的徐家匯博物院(1933年更名震旦博物院)和英國人創辦的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幾度輾轉、合並、重建、更新,館名不斷更迭,至解放後整合成上海自然博物館,成為我國最有影響力的自然博物館之一。2001年,根據市政府統一規劃,上海自然博物館歸並入上海科技館,繼續對外開放。由於基礎設施老化、展廳面積狹小、發展餘地有限,位於延安東路的上海自然博物館迫切需要遷建。
由美國帕金斯威爾設計師事務所與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外形酷似鸚鵡螺,總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層,高18米;地下兩層,深15米,預計2012年建成。不會說話的建築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代言人」——太陽能光伏發電、地源熱泵、自然導光、雨水回收等節能生態技術,將使博物館達到可持續環境設計和綠色建築的一流標准。在巨大的「鸚鵡螺」內部,一項項展品將不再是簡單陳列,而是圍繞「自然·和諧·未來」的主題,巧妙融合於九大展區,用一個個小故事揭示生命的起源、演化及生態多樣性等自然奧秘。
開工典禮上,市領導與科學家代表共築「城市記憶牆」。記憶牆由6塊寓意深遠的雕塑磚組成,每塊磚上都記錄著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展歷程中的一段故事,其中包括:博物館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標本代表——1870年採集的褐翅鴉鵑;作為館內核心展品之一的長須鯨骨架;記錄上海城市發展和環境變遷的大杜鵑和松江鱸魚;博物館兩代植物專家發現的新物種——小葉藍丁香;首次走出國門巡展的主要展品——馬門溪龍化石骨架;見證5億年進化史、觸發新館設計靈感的鸚鵡螺化石。據悉,待新館建成後,這些承載著自然歷史記憶的鎮館之寶,將隨大批珍貴標本一同遷入「新居」。
㈩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建築布局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總建築面積45086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層,高18米;地下三層,深15米。據介紹,建築的整體靈感來源於鸚鵡螺的殼體形式,這一簡單而又經典的生物形式在地球上已持續存在幾百萬年,寓意著博物館人「管理自然遺產、守護地球家園」的神聖使命。螺旋上升的綠色屋面「冉冉升起」,而博物館的功能區便置身於這一綠色長帶下。一座巧妙圍合的橢圓形水池,成為整個建築的參觀流線的中心焦點,象徵著71%的地球表面以水覆蓋,水面帶來了水波的波紋、質感、動感、聲音和反射,則成為博物館體驗的一部分。博物館的鋪地和外牆表面由多方向的石頭圖案組成,使人聯想到地球的地質構造層。島狀植物組群起伏地分散其間,被喻為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原始森林」。入夜後,「森林」被燈光照亮,也反射燈光,減少了室外燈柱的需要。上海自然博物館建築不僅要符合《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准》,還將成為上海市節能建築示範項目,爭取達到國家綠色建築評價標識三星級標准。
開工共築「記憶牆」開工典禮簡潔、別致——市領導與科學家代表共築「城市記憶牆」。「城市記憶牆」寓意了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6塊意義深遠的雕塑磚組成。每塊磚上都記錄著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展歷程中的一段故事,它們分別是:上海自然博物館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標本代表——1870年採集的褐翅鴉鵑;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核心展品之一——長須鯨骨架;記錄了上海城市發展和環境的變化的大杜鵑和松江鱸魚;上海自然博物館2代植物專家發現的新物種——小葉藍丁香;上海自然博物館首次走出國門巡展的主要展品之一——馬門溪龍;5億年進化歷史的見證、新館外形的靈感源泉——鸚鵡螺活化石。當最後一塊磚鑲嵌完畢,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建築模型登場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