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火燒圓明園的故事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台、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在文學作品中似乎把火燒圓明園的罪過,歸咎於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之無能。聽起來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並不確切。歷史上的無數事實表明,一個貧窮落後、弱小的國家和民族,只能處於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後、軟弱就要挨打。
現在,圓明園已辟為遺址公園,並正對遺址進行保護性維修,恢復山形水系、園林植被、橋涵閘路,部分古建築也將重修。
⑵ 圓明園歷史事件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台、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⑶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一件什麼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有兩次火燒圓明園
第一次
1860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
第二次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
你說版英法聯軍是第一次
火燒權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圓明園,廣義概念焚燒范圍不僅只是圓明園一處,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園等,即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其焚毀的范圍及程度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對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火燒圓明園的暴行進行強烈地譴責,正如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⑷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一件什麼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有兩次火復燒圓明園
第一制次
1860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
第二次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
你說英法聯軍是第一次
火燒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圓明園,廣義概念焚燒范圍不僅只是圓明園一處,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園等,即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其焚毀的范圍及程度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對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火燒圓明園的暴行進行強烈地譴責,正如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⑸ 一個歷史事件關於火燒圓明園
清咸豐十年,即1860年,英法聯軍聯合出兵,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 戰爭,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也被毀於一旦,成為我國近代歷史上一頁難忘的痛史。 簡言之,火燒 圓明園是英法聯軍乾的.
⑹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
1857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聯合出兵侵略中國,在侵佔廣州後,繼續進犯北京,咸豐皇帝嚇破了膽,派他六弟恭親王奕?為欽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議,自己帶著後妃、皇子、親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
火燒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圓明園,廣義概念焚燒范圍不僅只是圓明園一處,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園等,即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長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其焚毀的范圍及程度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對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火燒圓明園的暴行進行強烈地譴責,正如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⑺ 火燒圓明園是發生在哪一年的事件
燒圓明園時間發生於1860年,是英法聯軍燒的。10月6日,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接著,聯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1萬多名英法官兵於是你來我往,爭相入園,個個滿載而歸。
10月18日,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300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真可謂「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
⑻ 火燒圓明園的事件經過
1、佔領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直撲圓明園。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
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在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
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2、掠奪
士兵們在園內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並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紮馬匹;他們裹上皇後的鳳袍,口袋裡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
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
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
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
3、焚毀
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額爾金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在其後的兩天時間里,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
尤為慘重的損失是帝國的圖書及檔案館,約一萬零五百卷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8)火燒圓明園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火燒圓明園的時代背景:
1、修約要求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便以修約為名,企圖壓迫清政府給其新的侵略權益。1854年,英國首先向中國提出要求修改已訂的《南京條約》的有關條款。
美國和法國也接踵而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絕。英、美、法等殖民主義者掀起的「修約」交涉未能得逞,就惱羞成怒,決定用發動新的侵華戰爭來實現其無理要求。1856年,再一次提出,仍被拒絕。
2、無理借口
中國水師搜查走私船,捕走中國水手,純屬中國內政,與英國互不相干。但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卻借口該船曾在香港注冊,領有執照,硬說是英國船。
他還無中生有的捏造說,中國水師上船後曾扯下船上的英國旗,侮辱了英國。因此,他向兩廣總督葉名琛發出強硬照會,無理要求立即送回被扣的全部人犯,還要向英國道歉和賠償。
3、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1857年春,「亞羅」號事件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大資產階級掀起戰爭叫囂,英國議會通過了擴大侵華戰爭的提案。
4、咸豐皇帝虐待英法使節
僧格林沁讓巴夏禮跪著,摁著他的頭往地上磕,讓他同意撤兵,巴夏禮說自己是個談判代表,做不了主,僧格林沁就繼續讓巴夏禮的頭一次次地磕到了地上。
最後把參加談判的39名代表全部扣留,押解回京,這些人里,巴夏禮和英國對華全權專使額爾金的秘書被關押在刑部大牢,其餘人的關押地點就是圓明園。
圓明園被劫掠,英法聯軍固是罪魁禍首,但「奸民」罪責難逃。等到英法聯軍正式開搶以後,北京的暴民們便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搶劫。據說,河裡、溝里都是壇壇罐罐,是搬不動扔下的。
此後的時間里,圓明園里,無有寧日。北京的老百姓,每逢動亂,或平時官兵有所疏忽,就拖著板車奔海淀。從楠木、金磚,到石塊、瓦片,皇上的東西,什麼都往家裡搬。
運氣好的,在廢墟里還能找到拼得起採的瓷器、玉器。因此,外界看來,是中國人先搶燒的圓明園。英法聯軍當然不是善類。
他們早已在園內有組織有紀律地分贓、搬運、拍賣圓明園財物。等到英國公使額爾金為報復清政府殺害人質而決定火燒圓明園時,悲劇早就預定了。
⑼ 圓明園被燒毀時的歷史背景
火燒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圓明園,廣義概念焚燒范圍不僅只是圓明園一處,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園等,其焚毀的范圍及程度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那麼火燒圓明園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呢?本文我就來簡單分享一下: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⑽ 從火燒圓明園這一歷史事件中,你明白了什麼
火燒圓明園無疑是歷史上最為惡劣的文化毀滅行動之一,直可與焚燒亞歷山大大帝圖內書館及哥特部落踐踏羅容馬相比肩。法國人當時就已指出,這就如同盧浮宮和法國國立圖書館同時被毀。而且,這一暴行是兩個國家所謂「教化」非歐洲世界的代表性行為。火燒圓明園充分說明了這一行動的偽善及其種族主義根基。在歐洲文明國家間,此類文化毀滅行為甚至在戰爭期間都是不可想像的,但中國顯然未被包括在這一道義原則之內。中國人沒有忘記這個教訓,它在今天仍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