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故事的課本劇劇本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㈡ 求歷史短篇話劇劇本
劇本——完璧歸趙
時間:春秋戰國時期
地點:1.在趙國宮里 2.在秦國皇宮里 3.在賓館。
主要人物:
??藺相如??秦王??趙王??廉頗??大臣1??大臣2??大臣3??大臣4??趙國僕人??秦國使者
第一幕:
大臣3 大王,秦國使者到,可否召其晉見。
趙王 快快有請。
大臣3 傳秦國使者晉見。
秦使 (沒有行禮)這兒有一封信,大王叫我交給你。(說完就一聲不吭地走了) [大臣們都十分生氣,都在罵秦國使者的無禮。]
趙王 (看完信後)秦王說他願意以十五座城,來換我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可否交換呢?
大臣1 萬萬不可,大王,臣以為秦王換璧是假,騙璧是真呀!
大臣2 大王,臣以為如果秦王以此為借口來攻打我們怎麼辦?
廉頗 大王,如秦王來犯,定叫他有來無回,我願領軍抵擋,萬萬不能把寶物白白送給秦王呀!
大臣2 大將軍萬萬不可,雖然你十分勇猛,但是秦軍實力強大,光士兵就是我國的十幾倍,所以現在我們不能硬拼。
廉頗 那怎麼辦?難道還要把這和氏璧送他不成?
大臣2 現在唯一的辦法只有智取。
[大臣們紛紛議論。但商量不出一點頭緒。]
趙王 誰有良策?本王重重有賞。
大臣4 小臣有一主意,推薦一個人選,此人勇敢機智,我料想此事肯定難不倒他。
趙王 誰?
大臣4 此人乃是藺相如也。
趙王 此人本王早有耳聞,確實是個人才,快傳藺相如晉見!
[大臣3火速去請藺相如來宮,一個時辰後,藺相如到達宮里,大臣們都在紛紛議論藺相如。]
藺相如 草民藺相如參見大王。
趙王 快快請起,本王有一個重要事情與你商量,(趙王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藺相如)你對此事可有什麼看法?
藺相如 (藺相如想了片刻)草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完璧歸趙。那時侯秦國理屈,不能持強凌弱,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趙王 眾愛卿,還有異議嗎?
大臣們 大王英明,我等擁護大王決策。
趙王 如無異議,那就這么辦吧!來人,把和氏璧交給藺先生。
大臣4 臣在。
趙王 你化裝成僕人陪同前往,沿途要絕對保證和氏璧和藺相如的安全。
大臣4 臣遵旨。
第二幕:
[過了幾天後,經過充分的准備,藺相如和大臣4就帶著和氏璧去秦國,直接進入了秦國宮殿。]
藺相如 小臣參見秦王。
秦王 請起。
藺相如 小臣已把寶物帶來,(藺相如雙手奉上和氏璧)
秦王 (接到和氏璧)這真不愧是和氏璧,雪白無暇,真是絕世無雙的寶物!(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藺相如 (看到這種情形)大王,在這塊璧上有點小毛病,是否要我指給您看。
秦王 果真有此等事?快指給本王看看。(說完就叫宦官把璧遞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 (剛接到和氏璧就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以十五城換取和氏璧,現在璧可是在我的手上,您要是強迫我,您就看不見這塊璧了,我的腦袋將和這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秦王很著急)一切都好商量,不要急。來人把我國地圖拿上來。本王一定把這十五座城劃歸趙國。(說著把手指的十五座城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 好,秦王果然守信用,但是和氏璧乃是無價之寶,豈能隨隨便便交付與他人,必須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
秦王 好,五日後,本王就為和氏璧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
第三幕:
(藺相如進入了賓館後。)
藺相如 大臣4,你連夜帶著和氏璧速速返回我國,把璧親自交給大王。沿途晝伏夜行,絕對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大臣4 是,但您也要注意自己安全,因為您和和氏璧一樣重要,沒有您就沒有和氏璧。(說完大臣4含淚要走)。
藺相如 (默默地點了點頭)慢著。
大臣4 請問先生還有什麼吩咐?
藺相如 你這身打扮會引起秦王和秦臣們的注意,你去打扮成秦國的平民百姓,然後抄小路走。
大臣4 多謝先生指點。
第四幕:
[五日後,藺相如再次走進秦王的宮殿。]
秦王 本王已如期行事,應該把和氏璧交給本王了吧!
藺相如 和氏璧早已送回我國,您要是有誠意,就把十五座城交付於我國,我國一定把璧送回來。
秦王 大膽,你知道欺君之罪是要斬首的嗎?
藺相如 您殺了小臣也沒有用,天下人都會知道秦國是最不講信用的。你以後何以誠信服天下。
[秦王氣得雙眼冒煙,但也沒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㈢ 短篇歷史劇本
商鞅變法的歷史劇本
時間:公元前356年
地點:秦國都城咸陽
人物:商鞅 士兵 農民甲,農民乙,農民丙,阿獃,母親
旁白: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商鞅為獲取民心,在咸陽南門口立了一根木頭,凡將此木移至北門口者,賞金10兩
第一幕 咸陽左庶長府內,商鞅低頭踱步
士兵:報告大人!南門之木已立三天,尚未有人將其搬至北門口!
商鞅:什麼?都三天了,還沒有人搬它嗎?
士兵:是的,大人。
商鞅:(若有所悟)可能是賞金太低了。傳令下去,凡將此木移至北門口者,賞金50兩!
士兵:是,大人。(士兵退下)
商鞅:這回應該有人搬了吧!
第二幕 咸陽南門,人們議論紛紛
農民甲:聽說有個叫公孫鞅(商鞅)的當了左庶長。
農民乙:是啊,你看,還在這兒放了根木頭,說是誰把它搬到北門賞金50兩,這誰信啊?
農民丙:城裡面的人這幾天都在說他,說他好像要變法。
農民乙:那他豎著根木頭干什麼?
農民甲:不知道。
農民乙:而且這木頭似乎我們都扛得動啊!
農民丙:看看再說吧!
旁白:這時,人群里走出了一個結實的小夥子(阿獃),肌肉倒是挺發達,不過呆頭呆腦的。
阿獃:娘——娘——!阿獃去把它搬到北門,我想我行的!
母親:阿獃啊,好好想想,就扛這根木頭走段路,會給你50兩黃金?
阿獃:啊?這個……那也要去試試嘛!好不好啊?娘——!
母親:好吧好吧,小心點啊!
(阿獃上前,摩拳,擦掌,彎腰,踢腿)
阿獃:呀!哈!我來了!(說完他扛起圓木,一直扛到北門口,人群中一片歡呼)
第三幕 左庶長府內,士兵來報
士兵:報告大人,有一人將圓木搬至北門口!
商鞅:哦?快快請來!
士兵:帶阿獃——!
(士兵下,阿獃上)
阿獃:拜見大人!
商鞅:呵呵,你就是那位勇士?不錯,不錯!來人啊,賞黃金50兩!
旁白:阿獃這回真呆了,眼睛盯著那金燦燦的黃金不放。
阿獃:謝謝大人,謝謝……謝謝……
商鞅:哈哈哈哈!
旁白:商鞅立木賞金的這件事很快就在咸陽城裡傳開了,老百姓們議論紛紛,大家都說:「咱們左庶長可真講信用,以後,他讓我們干什麼,准沒錯!」就這樣,商鞅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變法也得以開展起來。
全劇終
㈣ 求適合編話劇的歷史故事
廉頗藺相如的負荊請罪。
晏子使楚
三顧茅廬之卧龍談天下
㈤ 中國古代故事大全 話劇
歷史故事成語: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二、寓言故事成語:
坐井觀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 南轅北轍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亡羊補牢 杯弓蛇影 買櫝還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驢技窮 杞人憂天
三、動物成語大全
〖鼠〗鼠目寸光 鼠肚雞腸 鼠竊狗盜 投鼠忌器 獐頭鼠目 膽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刀小試 牛鼎烹雞 汗牛充棟 對牛彈琴 九牛一毛
〖虎〗虎視眈眈 虎口餘生 虎頭虎腦 虎背熊腰 虎頭蛇尾 虎落平陽 虎穴龍潭 放虎歸山 談虎色變 如虎添翼 騎虎難下 為虎作倀與虎謀皮 藏龍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龍行虎步 龍吟虎嘯 龍爭虎鬥 龍盤虎踞 龍騰虎躍 生龍活虎 降龍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鳥飛兔走 守株待兔
〖龍〗龍騰虎躍 龍飛鳳舞 龍馬精神 龍鳳呈祥 畫龍點睛 來龍去脈 攀龍附鳳 群龍無首 降龍伏虎 一龍一豬 老態龍鍾 筆走龍蛇龍潭虎穴 葉公好龍 望子成龍 車水馬龍 人中之龍
〖蛇〗蛇蠍心腸 畫蛇添足 驚蛇入草 龍蛇混雜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驚蛇 虛與委蛇 筆走龍蛇 春蚓秋蛇
〖馬〗馬到成功 馬不停蹄 馬革裹屍 一馬當先 老馬識途 汗馬功勞 萬馬奔騰 犬馬之勞 萬馬齊喑 一馬平川 天馬行空 快馬加鞭走馬看花 信馬由韁 蛛絲馬跡 兵荒馬亂 人仰馬翻 人困馬乏 鞍前馬後 人強馬壯 猴年馬月 青梅竹馬 單槍匹馬 招兵買馬 心猿意馬 懸崖勒馬 千軍萬馬 香車寶馬指鹿為馬 害群之馬 厲兵秣馬 塞翁失馬 盲人瞎馬 脫僵之馬 金戈鐵馬
〖羊〗羊質虎皮 羊腸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補牢 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順手牽羊
〖猴〗猴年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殺雞嚇猴 殺雞儆猴
〖雞〗雞毛蒜皮 雞鳴狗盜 雞飛蛋打 雞犬不寧 雞犬不留 雞犬升天 聞雞起舞 殺雞嚇猴 殺雞取卵 偷雞摸狗 鶴立雞群 小肚雞腸鼠肚雞腸 呆若木雞
〖狗〗狗急跳牆 狗尾續貂 狗仗人勢 狗血噴頭 犬馬之勞 豬狗不如 雞犬不驚 兔死狗烹 鼠竊狗盜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偷雞摸狗畫虎類狗 關門打狗
〖豬〗豬突豨勇 豬狗不如 殺豬宰羊 封豕長蛇 鳳頭豬肚 一龍一豬
〖鳥〗鳥盡弓藏 笨鳥先飛 如鳥獸散 小鳥依人 驚弓鳥 飛禽走獸 珍禽異獸 衣冠禽獸 鳳毛麟角 鴉雀無聲 燕雀安知 鶴立雞群鶴發童顏 風聲鶴唳 鶯歌燕舞 草長鶯飛 燕語鶯聲 鵲巢鳩占 鸚鵡學舌 蜻蜓點水
〖獸〗困獸猶斗 如鳥獸散 人面獸心 飛禽走獸 珍禽異獸 衣冠禽獸 洪水猛獸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煙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狽不堪狼狽為奸 豺狼成性 豺狼當道 引狼入室 聲名狼藉 杯盤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決 鹿死誰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貓鼠同眠 黔驢技窮 一丘之貉 管中窺豹
〖魚蟲〗金蠶脫殼 蠅頭微利 花飛蝶舞 螳臂擋車 魚躍鳥飛 如魚得水 獨占鰲頭 井底之蛙 瓮中捉鱉 蝦兵蟹將 鷸蚌相爭 如魚得水沉魚落雁 緣木求魚
四、數字成語:
一:一言九鼎 一心一意 一馬當先 一目十行 一落千丈 一舉兩得 一如既往
二:獨一無二 三心二意 三言兩語 二三其德 一分為二 一清二白 二三其德
三:三顧茅廬 三生有幸 三長兩短 三從四德 三言兩語 三令五申 三長兩短
四:四面楚歌 四平八穩 四面八方 四分五裂 四通八達 四海為家 低三下四
五:五穀豐登 五臟六腑 五湖四海 五彩繽紛 五花八門 五光十色 五體投地
六:六親不認 六神無主 五顏六色 六親無靠 六尺之孤 三頭六臂 三姑六婆
七:七竅生煙 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七手八腳 七情六慾 七拼八湊 七零八落
八:八面威風 八面玲瓏 橫七豎八 八方呼應 八斗之才 半斤八兩 耳聽八方
九: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一言九鼎 九霄雲外 九牛二虎 三教九流 三六九等
十:十全十美 十拿九穩 五光十色 十惡不赦 十萬火急以 一當十 十室九空
百:百發百中 百戰百勝 百步穿楊 破綻百出 百折不撓 百里挑一 百無禁忌
千:千載難逢 千里迢迢 千篇一律 千鈞一發 千方百計 千變萬化 千錘百煉
萬:萬水千山 千變萬化 萬無一失 萬眾一心 千門萬戶 氣象萬千 萬紫千紅
1.神話傳說中的成語,如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海市蜃樓,天衣無縫,牛郎織女等
2.來源於宗教的成語:(佛)立地成佛,借花獻佛,降龍伏虎,當頭棒喝,(道)雞犬升天點石成金,靈丹妙葯,脫胎換骨,長生不老
3重疊成語,
(1)AABB式 大都是形容詞和動詞的重疊:鬱郁蔥蔥戰戰兢兢吞吞吐吐
(2) ABAC式 間隔式的重疊成語 1、3 字重疊 2、4 同義 近義或反義相關的詞 善始善終 戒驕戒燥
(3 )AABC 式 首字重疊對後面的詞語起修飾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 欣欣向榮 滔滔不絕 搖搖欲墜
(4)ABCC式 後面兩字重疊對前面的陳述與說明,如文質彬彬 得意洋洋 威風凜凜 生氣勃勃
(5)其他重疊成語數量不多僅列舉 ABCB心服口服以牙還牙 倚老賣老 微乎其微 ABBC不了了之
4成語中的近義詞 與反義詞
反義詞 深入淺出 前俯後仰 舍近求遠、前仰後合、前俯後仰、大同小異
近義詞 甜言蜜語 想方設法 胡思亂想、爭分奪秒、翻山越嶺、奇形怪狀
5成語中的修辭
(1) 比喻 如魚得水 如膠似漆 穩如泰山 似水流年 固若金湯
(2)誇張 度日如年 歸心似箭 一日千里 日里萬機 聞風喪膽 天崩地裂雲消霧散 霧里看花 冰清玉潔 (3)借代 汗馬功勞 巾幗須眉 (了解)
三個字的成語
鴻門宴 安樂窩 鐵公雞 冷不丁
㈥ 適合演話劇的歷史事件
《王昭君》《蔡文姬》《一代天驕》《屈原》《虎符》等等~
你多看看郭沫若老先生的作品~歷史劇很多~
㈦ 哪些真實歷史適合改編成歷史話劇
只要是歷史事件,都可以改編。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事件只是提供一個框架,版其中的細節和台詞都權需要創作者根據自己所選擇的主題添加。而且歷史劇不等同於歷史,歷史劇可以有虛構的成份,比如黃維若先生的《秦王政》就把嬴政從繼位到鏟除呂不韋直到登機的十數年時間濃縮在三年之內。
㈧ 中國近現代歷史劇劇本
論洋務運動
中國近代處於過渡時代。從獨立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半獨立)並向殖民地演化,這是個向下沉淪的過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並向資本主義演化,這是個向上發展的過程。兩個過程相互矛盾,又相互連結、相互制約,沒有國家的獨立,就不能保證社會的真正進步,而沒有社會的進步,則無法贏得國家的真正獨立。
阻止帝國主義滅亡中國和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力量在於人民,在於人民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反侵略反壓迫的英勇斗爭。反抗英國鴉片侵略和反抗英法聯軍侵略的兩次民族戰爭,反抗清朝統治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就是這種人民的偉大斗爭。洋務運動不屬於人民的反抗運動。它的歷史地位、歷史作用決不能和人民的偉大斗爭相提並論。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在洋務運動和人民斗爭之間,又存在著曲折的聯系,洋務運動可以說是民族戰爭和農民戰爭的副產品。封建統治階級中一部分有識之士,被民族戰爭的炮火所驚醒,探索戰爭勝敗的因由,利用農民戰爭所造成的新局勢,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緩慢地逐步朝資本主義方向挪動,在暗地裡或客觀上為中國的獨立和進步積累著物質力量,因此,不能以其不屬於人民的反抗運動而完全抹煞。
從林則徐、魏源的引進洋炮、仿造戰船、「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到馮桂芬、李鴻章的「采西學」、"制洋器」、「師其所長,奪其所恃」,一脈相承,明顯地表現出他們在民族戰爭炮火的洗禮下,為抵禦外侮而不惜「以夷變夏」的清醒的認識。向當時先進的西方資本主義學習,是近代中國爭取獨立和謀求進步的根本道路。
在19世紀60年代,曾經一度出現過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另一種可能的前景,那就是經過農民戰爭摧毀清朝統治。太平天國取得全國性勝利後,推行由洪仁牙設計的、全面向西方學習的《資政新篇》的方案。這種前景也許比日本的明治維新更加光輝奪目。但是,太平天國畢竟是失敗了,可能沒有成為現實,燦爛的前景只不過是某些歷史學家們一廂情願的假設.嚴峻的歷史事實卻是:農民戰爭打亂了封建統治秩序,打翻了一批腐朽的舊權貴,打破了清朝「太阿從不下移」的祖宗「家法」,但沒有把清朝推翻,只是造成一種局勢,使李鴻章等人能夠依靠鎮壓農民戰爭而嶄露頭角,成為新權貴;這些新權貴憑藉手中所掌握的有限權柄,在太平天國的廢墟上,把林則徐、魏源等人開其端緒的學習西方的主張著手付諸實施,並擴展開來,持續達數十年之久,形成了一個「圖富強」的洋務運動。對於李鴻章等人來說,鎮壓太平天國農民戰爭,自然是罪惡滔天;但鎮壓之後,他們不是全面倒退,而是有所進取,為國家富強而向西方學習,為學習西方而對當時的封建頑固勢力進行斗爭,他們的所作所為,至少在客觀上導致了資本主義幼芽的出土。因此,洋務運動表現了中國社會進步的不可逆轉的趨勢,曲折地反映了農民戰爭的偉大歷史作用。
清朝二百年極端專制主義的封建統治和閉關鎖國的反動政策,嚴重地阻得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戕害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以至歷史進入了近代卻還沒有誕生資產階級。向西方學習的任務,在始初階段便不得不由地主階級的開明派來承擔。洋務運動既然是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的運動,也就不能不具有封建保守的性質。後來被概括為』中學為體,酉學為用」的口號,恰當地體現了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封建主義是地主階級安身立命的根基。洋務派並沒有破毀這個根基的意願,而只是想在這個根基上嫁接點資本主義,本意甚至還在於強化這個根基。要求地主階級不去維護封建制度乃至具有反封建思想,那是根本不切情理的。作為地主階級,企圖在封建根基上嫁接點資本主義,還應該說是一種進步的傾向,開明的表現。因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在向西方學習的始初階段仍有其積極意義。「中學為體」,歷來如此,沒有人反對,也沒有人提出異議,並不需要特別強調或者著力捍衛,洋務派揭櫫「中學為體」,無非企圖表明他們不是離經叛道。「西學為用』則是具有實踐意義的新思想,它針對封建頑固派妄自尊大、拒絕一切外來新知識的昏庸和愚昧,因而強調必須向西方學習。如果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便不難看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開始時的著眼點在於提倡和保護引進西學,只是到了後來,當資產階級維新派要求改變封建專制主義、實行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的時候,這個口號才具有抵制維新的反動性。
洋務運動從發生、發展到政治上破產的過程,大體上反映了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認識由淺入深的過程。堂堂天朝「受制於小夷」,是對外戰爭失敗的結果,因此,首先引起人們注意並提到日程上來的,是學習西方的堅船利炮以及與軍事相聯系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大辦造船、制炮等新式軍事工業,開始改變了中國軍隊專恃刀矛舟楫等原始武器的落後狀況,井培育了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和科技人材。隨後,洋務派進一步認識到經濟力量是軍事力量的基礎,「必先富而後能強」,於是學習西方的經濟設施被提上了日程。開礦藏、辦工廠、架電線、修鐵路,古老的中國出現了第一批大型的新式工礦交通企業,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也開始逐漸成長起來。再後,當人們認識到西方的經濟設施必須有相應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獲得成效的時候,也就是資產階級在政治上逐漸成熟的時候,洋務運動也就瀕臨政治上破產之日了。洋務派的實踐證明,資本主義之苗是不能在封建主義根基之上茁壯成長的,不是苗的枯萎便是根基的破裂,而這一點,卻是封建性十分濃厚的洋務派所始終無法理解的。事與願違,恰好說明洋務運動在這方面的客觀進步作用。
洋務派不僅封建性十分濃厚,而且對外往往具有很大的妥協性,這是他們的階級屬性所決定的。他們作為地主階級開明派的代表,力量非常軟弱。和廣大人民處於對立地位,是他們本身軟弱無力的根源。上有深恐大權旁落的專制朝廷的壓力,下有盤根錯節的封建頑固勢力的牽制,洋務運動聲勢不小,成效甚微。李鴻章對比明治維新說;「日本蓋自其君主持,而臣民一心並力,則財與才日生而不窮。中土則一、二外臣持之,朝議夕遷,早作晚輾,固不敢量其所終極也。』所以中國「有貝之財,無貝之才,不獨遠遜西洋,抑實不如日本」1。在中外力量對比日益懸殊的嚴峻形勢下,李鴻章雖然企圖勉力支撐,挽回頹勢,但他鑒於朝廷內外阻力重重,所以缺乏信心,甚至感到前途茫茫,危機四伏,把當時的中國描述為「敝絮塞滑舟,腐木支大廈,稍一傾覆,遂不可知』的慘象,發出了「東西各國日益強盛,中土一無足恃」的悲鳴。軟弱必然產生妥協.每當帝國主義肆意欺凌的時候,千方百計地避免和外國兵戎相見,成為李鴻章外交政策的特色,並因此招來「賣國賊」的惡謚。但是,妥協避戰和圖強禦侮並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避戰屬於外交,圖強屬於內政,兩者並不完全是一碼事。洋務運動屬於內政范圍,積極加強國防建設,增強軍事實力,努力從事經濟建設,謀求保護利權,都很明顯地具有圖強禦侮的意義。至於成效大小,則受著主客觀各種條件的制約,不能單純以成敗評論是非功過。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的失敗,豈可歸咎於洋務運動的興辦?從洋務派到資產階級維新派以至資產階級革命派,都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即所謂「患之有無,不在外而在內」,以為只要國家富強了,外患就自然可以消除,並因自身的軟弱而不敢正面反對帝國主義。同盟會的〈對外宣言〉公開聲明:「所有中國前此與各國締結之條約,皆繼續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權利,一體保護」(《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一二,第3頁)。這不正是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承認列強在華侵略特權嗎?明白這一點,對李鴻章所說的「各國條約已定,斷難更改」、「居今日而日攘夷,日驅逐出境」,純屬「虛妄之論」,也就可以理解了。怎麼能用資產階級革命派尚且不能達到的高度去要求洋務派呢?
洋務運動時期尚處於世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歐美列強還沒有完全操縱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和軍事政治力量,中國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也還沒有形成.因此,把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定性為「買辦官僚」,把洋務運動期間興辦的「官督商辦」企業定性為「官僚資本」,都是需要重新進行深入研究的。至於引用甲午戰爭以後的某些材料來證明洋務運動的買辦性,井由此肯定它是一個反動的、賣國的運動,那就更加難以令人首肯了。甲午戰爭以前,幾乎所有進步人士都支持和擁護洋務運動,即使有所批評,也屬於條陳和建議的性質,其目的是希望洋務運動搞得更好一些,而反對洋務運動的大都是封建頑固派.甲午戰爭期間,系軍事、外交大權於一身的李鴻章怯戰求和,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從而聲名狼藉.但甲午戰爭以後,維新派首領康有為等雖然反對李鴻章,卻不反對張之洞,革命振首領孫中山等則直到1900年還對李鴻章抱著某種幻想。此中消息,是值得參酌的。
清朝初年,封建士大夫中有所謂「經世派」,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為代表,他們有鑒於明末農民戰爭,總結明朝亡國的教訓,批判理學家的空談誤國,主張經世致用,改革時弊,講求富國強兵之道.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清朝皇帝唯恐這個學振不利於愛新覺羅一姓的統治,採用提倡理學、獎勵考據,編纂群書以及文字獄等種種手段,斬斷了這個學振的流傳。但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知識分子是具有關心國家命運的優良傳統的.鴉片戰爭前後,面臨歷史的大變局,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又拾起顧、黃、王的余緒,並把富國強兵之道引為向西方學習。經過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遠承顧、黃、王,近繼林、龔、魏,興起洋務運動,把向西方學習的富國強兵之道付諸實踐。他們盡管具有這樣那樣的嚴重弱點和局限性,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乃至罪行,但比起那些不辦實事、空談禮義而且對辦事者多方掣肘、挑剔細故的封建頑固派,實在是更值得同情和肯定的。評價歷史人物,只能把他們和前人及同時代的人相比較,否則便不是科學的歷史的態度,難免流於苛求。
洋務運動當然不是成功的運動,歷史已經宣判了它的失敗。首先,外國資本主義並不願意中國富強起來,不斷地採取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乃至軍事的手段進行干擾,而洋務振對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壓力,往往是妥協退讓的。其次,封建頑固勢力害怕他們的根基和權勢遭到破壞,在政治上、經濟上、輿論上進行多方面的鉗制和阻難,而洋務派對於這種壓迫,往往是斗爭不力的。第三,洋務振本身的封建性窒息著洋務運動的生機,諸如企業衙門化、貪污中飽、揮霍浪費、任用私人、侵吞商股,等等,在這個意義上,可說洋務攝既是新式企業的創建者,又是這些企業的摧殘者。洋務運動失敗的經驗教訓,是很值得認真總結並引為鑒戒的。
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為了阻止中國向半殖民地、殖民地沉淪,不同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從事過不同形式的探索和斗爭。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是這些探索和斗爭的幾個主要表現。這些探索和斗爭統統失敗了,但也都對中國社會的進步起了不同程度的有利影響。向西方學習是近代中國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主張學習西方還是反對學習西方,成為評價近代中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重要試金石之一。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必經階段,不能因為它是地主階級學習西方的運動而抹煞它的歷史意義。
㈨ 歷史故事小話劇(要兩幕的)
時間 戰國時代。
地點 藺相如的府邸。
人物 藺相如:趙國的上卿。
廉 頗:趙國的大將軍。
韓 勃:藺相如的步將。
李 廷:藺相如的門客。
第一幕
(幕起。藺相如正在聚精會神地讀書,旁邊站著李廷。韓勃氣呼呼地走進來,好像受了許多委屈。)
韓 勃 (氣憤地)大人,別怪我多事,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廉將軍一再擋我們的道,真是欺人太甚!
藺相如 (全書微笑)韓勃,你不要生氣。
韓 勃 大人,您是趙國的上卿,職位比廉將軍高,為什麼那麼怕他呢?
李 廷 (對韓勃)藺丞相並不是怕他……
韓 勃 剛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讓廉將軍的車子嗎?要是我呀,才不讓他呢!
藺相如 讓廉將軍的車子先走幾步,有什麼不可呢?
韓 勃 (不滿地)我真不明白,大人您為什麼變得這樣怕事。想當年,秦王那麼厲害,您毫不懼怕,針鋒相對地跟他斗,唇槍舌劍,寸步不讓,多解氣!
藺相如 既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所廉將軍嗎?
韓 勃 (不解地)那麼大人好幾天不敢上朝?分明就是怕見到廉將軍嘛!
李 廷 韓勃,你錯了!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藺丞相跟廉將軍鬧翻了,後果將會怎麼樣?這一點你想過沒有?
韓 勃 (將信將疑)什麼?是這樣嗎?
——幕落
第二幕
(幕起。幾天以後,藺相如坐著讀書,掩卷沉思,又站起來,在客廳踱步。韓勃站在一旁。一會兒,李廷匆匆走上。)
李 廷 (緊張地)大人!大人!
藺相如 什麼事?
李 廷 廉將軍來了!
藺相如 (奇怪地)什麼,廉將軍來找我?
李 廷 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背著荊條呢。
韓 勃 (大怒)這成何體統?他竟敢背荊條打上門來,看我不當著丞相的面教訓他一下!(說著抽出腰間挎著的寶劍)
藺相如 (威嚴地)韓勃不可造次,李廷快請廉將軍進來!
李 廷 是!
藺相如 (忙迎上去)廉將軍!
(廉頗趕忙跪下來。)
藺相如 (吃驚地)哎呀,廉將軍,您這是——
廉 頗 藺大人,請你用這根荊條狠狠地抽我一頓吧。
(韓勃大吃一驚,慢慢地把劍收回劍鞘。)
藺相如 (連忙取下荊條扔在一邊,伸手去扶廉頗)廉將軍,別這樣,快請起,快請起。
廉 頗 (不肯起來)藺大人,我實在對不住你。
李 廷 (雙手扶起廉頗)請起來,廉將軍,請起來吧。
廉 頗 藺大人,請你寬恕我這個老邁昏庸的人吧!我自以為功比天高,常常在別人面前侮辱你。可是每次你都不與我計較,現在想起來,我真是無地自容啊!
藺相如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
廉 頗 藺大人,原來我以為你介生,才疏學淺,懼怕於我。後來經人提醒,才明白你這樣做完全是為我們趙國著想。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哪!
藺相如 哈哈哈,廉將軍,和為貴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實在太高興了!韓勃,快叫人准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快地飲幾杯!
(韓勃應聲向藺相如、廉頗抱拳施禮下。李廷拿了一件衣服,藺相如替廉頗披上,兩人緊緊地拉著手,坐下來親密地交談著。)
——幕落
㈩ 小型歷史故事話劇,8~10分鍾 不需太長,只求有趣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