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高中歷史知識框架體系

高中歷史知識框架體系

發布時間:2021-02-18 22:16:36

Ⅰ 高中歷史框架結構圖

學好高中歷史的竅門
有目的的閱讀
閱讀教材目錄以把握整體知識框架,這是在宏觀上把握歷史的前提;閱讀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典章制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等,這是在微觀上把握歷史;閱讀正文中的小字、注釋和圖表,有助於對主體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最後這一點最容易被忽視。綜觀近年高考題,教材小字名義上是閱讀教材,不做考試要求,而實際高考大綱中卻強調把握知識體系,意即在知識系統中的內容都在考查之列,所以在多年的高考題中總不斷出現小字部分內容。因此在閱讀教材中要把小字、注釋和圖表內容都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去,才能做到全面復習,完整把握歷史知識。
興趣至上——對歷史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覺得歷史很難,學習很苦,從而把學習歷史看作一件苦役,那麼他只會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學習。其實,歷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東西,試想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燦爛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傳說、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這本身都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去看百家講壇的歷史系列,裡面的東西講得很好,上課絕對用得到,看上5次,就會愛上歷史,你自然而然就會自己到書店裡去查詢歷史書籍。學好歷史,最重要的是興趣。至於那些需要背的東西,你就要找竅門,像什麼背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你就可以去把她變成口訣:
堯舜禪讓夏商周,春秋戰國爭不休,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Ⅱ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框架圖

書後面那個綠綠的只是年代表吧。因為新課標,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所以必修1歷史又分了內人教版、人民版等容,不知道你要哪一本的。你可以找本同步類的教輔,像什麼《教材完全解讀》之類的,最前面一個版塊就是知識結構圖(點擊可以看大圖的)先給你看看人教版的吧,這個用得范圍比較大一點,如果是其他版本的,因為網路知道里不能貼鏈接說網址,不能給你看電子書,你只能自己搜一下或去書店看一下了,封面是這樣的:

Ⅲ 高中歷史知識點框架結構


高中歷史知識點框架結回構:答http://wenku..com/link?url=sHJqwulm3Uc6kIO6e0KIpAX6p__lfdZkPEkGCQlxsuLhcQ9O

Ⅳ 如何構建高中歷史知識體系

我有第一輪復習的體系講義,告訴我你的郵箱,我給你發過去。

Ⅳ 高中歷史的知識框架(每一冊的)

是新課標的高中歷史書(也就是分必修1、必修2...的)嗎?如果是的,你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啊,比如在網上下一些教學課件、教學設計之類的,肯定能對你的教學有所幫助的。

Ⅵ 高中政史地知識結構(框架)怎麼寫

文科的開始真正是在高二啊。我和你說,我們班一個女同學,高一時在多人的班裡排在倒數七八名上,高二學文,非常努力排在班裡二十幾名,高三穩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級第一,達到了廈大的分數。兩年的時間上一本都夠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於量的積累,法方決定效率的高低。
對文科的六學科來說,文綜是最好提高成績的,我的經驗是這樣的:
歷史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
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優勢在於1、有興趣2、記憶力強3、才是理解。
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周末時間可酌情復習。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給你們發很多復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政治學科相對簡單 需要背誦的少 記住不難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題 掌握答題技巧就行

地理學科很活 但首先還是得背 只不過地理更注重歸納和實用。而且腦子里一定要有一個「地球儀」。

重點:結合書本看地圖冊啊
1、中國區域地理、世界區域地理。
各個區域的特點,經緯度,海洋,洋流,島嶼,山脈,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資源,地貌,氣候,植被等等要素。
2、課本理論,比如地方時,公轉自轉,地轉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氣環流,洋流分布,氣旋反氣旋,鋒面,等高線,等壓線等等基礎知識。
3、各種氣候、地貌、自然環境問題形成原因。
建議:
1、按章節進行知識歸納整理並記憶,可參考歷史建議1;
2、充分利用地圖冊,對應章節進行區域地理經緯位置、地形、氣候、城市交通、資源等等要素的觀察和記憶;
3、多做區域分析題。
4、家裡掛個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有時間就看看。

對於數學,我的方法是堅持每天做一張卷子,半張也行,以基礎題為主,特別有難度的可以放過,做一個類型就保證一個類型,高考基礎題很多,個別幾個難度大的不會也能120左右。

語文和英語怎麼說呢 同樣需要背 語文的基礎知識點 英語的片語固定搭配等。
英語語法最好有一個系統的整理,可以讓老師給找本書或者,做好筆記,或者復印同學筆記。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進退,只檢討自己腦子里記住的是否越來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試都作為查缺補漏的機會,成績短期不提高也要堅持,不要急於求成或自暴自棄。

Ⅶ 如何製作高中歷史的知識框架

個人意見:將知識分為幾個板塊,比如科技方面的就把所有的關於科技的總結在一起,文學成就方面的總結起來;軍事方面也可以說是外交方面;還有於少數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方面。等等總結起來,可以按時間順序 等等。

Ⅷ 高中歷史中國古代史知識體系怎麼弄

中國古代經濟史 一、民族融合的概況
1、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初步發展時期.兼並戰爭加強了華夏族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促進民族融合.
2、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確立、發展時期.在統一的國家范圍內,各民族之間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漢族形成.秦北與匈奴、南與越族、西與西域各族的關系及開發西南,加強了中原與少數民族政治、經濟上的聯系.
3、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時期.
特點:
①處於封建經濟發展時期,民族融合的過程主要是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
②五族內遷,出現民族大融合局面.
③少數民族無長期的、穩定的政權,說明這時少數民族的發展程度較為落後;
④孝文帝改革,縮小南北差距,出現統一趨勢.
4、隋唐時期的民族融合(統一時期的民族融合 )
特點:
①各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關系密切、友好,戰爭較少.
②唐中央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建立都護府、都督府直接統治邊疆地區,加強各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
5、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時期.
特點:①多個民族政權先後並立;
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深入擴展,如設太學、創造文字、仿漢制建立官制、兵制等典章制度;
③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元統一後北方的「漢人」包括契丹、女真等族人;
④出現了新的民族——回族. 二、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政策
評價:
①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農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把商、農發展對立起來就違反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
六、江南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1、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有三個明顯的特徵:
⑴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及勞動力),體現了當時勞動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趨勢在國家處於分裂或割據、戰亂時期最為突出.
⑶政治中心南移對經濟中心南移有一定影響.
2、歷史的啟示
⑴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
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來勞動力、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⑶經濟發展必須得到領導者的重視.
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
一、民族關系的基本特點
1、漢族與少數民族交錯雜居,呈現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2、由於各民族經濟發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農業民族與周邊游牧民族之間存在矛盾,有時發生戰爭.
二、民族關系的主要類型
1、同一國家內部的民族之間的關系
2、不同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
三、民族關系的表現形態
1、和平
和親——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見,促進經濟文化交流.
互市——由官方控制的民族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互市場所一般在邊境地區.
會盟——兩個民族政權以締結「和約」或「和議」的辦法來約束雙方的行動.
2、民族關系的主流、總趨勢是友好交往、和平共處.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的文化,共同開發祖國.各民族人民在互相學習和交流中,在共同的勞動中,共同反抗斗爭中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四、重要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
1、重要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
⑴征稅依據的變化:
人頭稅→土地財產稅→田畝為主
(漢) (唐) (清)
說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放鬆,封建制度逐漸衰落.
⑵徵收物的變化:實物+勞役→貨幣地租.用銀兩收稅,說明商品經濟發展.
⑶稅種的變化:稅種繁多→逐漸減少.征稅手續簡便.
⑷農民由必須服一定時間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以庸為標志.
⑸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商品徵收重稅.
2、與政治聯系
歷代經濟政策,都是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當這種調整適應當時生產力水平時,就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反之就會阻礙經濟發展,阻礙社會進步. 五、中國古代經濟發展階段特徵
1、奴隸社會——匹馬束絲.
2、封建社會
⑴戰國、秦漢時期的階段特點
①商品種類繁多;②中原市場形成;③封建城市興起.
⑵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城市繁榮,唐中期後商業日益發達;
②政府對商業市場在時間、地點上有嚴格限制;
③對外貿易發達,政府設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北,南宋商品經濟發展及特點;
②城市經濟繁榮,打破時、空限制;
③出現新型貨幣——紙幣;
④設置邊貿易市場——榷場;
⑤糧食、農副產品(茶等)和手工業原料(絲等)大量進入市場;
⑥海外貿易發達.
⑦元大都、漕運、海運和海外貿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出現專業性的城市
②明初對外貿易發達——鄭和下西洋;
③互市;
④資本主義萌芽.
⑤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六、農業
農業發展一般表現為:生產工具的改進、耕作技術的提高、水利工程的興修、治河工程、農作物的引種、開墾土地的畝數(增加多少)、產量數(增加)、人口數(增加).
2、手工業
手工業發展表現為:⑴手工業部門的多少:紡織、冶鐵、制瓷、造紙等.⑵分工擴大、花色品種的增加.⑶產量的提高,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高.
書上講到的手工業的發展包括:西漢開始用煤冶鐵;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鐵中心;明朝用焦炭煉鐵(佛山).
3、商業
商業發展的表現為:商品種類的增加、商品質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現和擴大、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貨幣的變化.
4、重大水利工程
⑴秦朝靈渠.⑵漢武帝治河.⑶隋朝大運河.⑷唐朝大面積治河.
⑸五代錢塘江海塘.⑹元朝漕運修建運河. 七、經濟發展的原因
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鼓勵發展生產.
3、大規模農民戰爭的推動.
4、中原人民的遷移,使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傳播,使所到之處經濟發展.
5、各地區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
6、科學技術的發展.
7、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Ⅸ 高中歷史必修二各單元知識框架圖(詳細點的)

Ⅹ 有木有整個高中的歷史知識框架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歷史知識框架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