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胡濱歷史學

胡濱歷史學

發布時間:2021-02-18 21:30:32

『壹』 歷史類專業的推薦的必讀書目

1.翦伯贊、鄭天挺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八冊),中華書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
2.錢穆:《國學概論》,商務印書館1997年。
3.馮天瑜等:《中華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1卷),中華書局1992年。
5.徐旭生:《中國古代的傳說時代》,科學出版社1961年。
6.劉起釪:《古史續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7.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
8. 謝維揚:《中國早期國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9.田余慶:《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1993年。
10.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11.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三聯書店2001年。
12.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13.鄧廣銘:《鄧廣銘治史叢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14.韓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孟森:《明清史講義》(上下),中華書局1981年。
16.傅衣凌:《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論》,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戴逸主編:《簡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
18.[美]余英時:《戴震與章學誠》,三聯書店2000年。
**********************************************************************
19.翦伯贊、鄭天挺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修訂本、上下),中華書局1980年。
20.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
21.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三聯書店1995年。
23.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四卷),中華書局1991年。
24.李時岳、胡濱:《從閉關到開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
25.戚其章:《國際法視角下的甲午戰爭》,人民出版社2001年。
26.湯志鈞:《戊戌變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27.章開沅、林增平主編:《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
28.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下),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
29.彭明:《五四運動史》(修訂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
30.黃修榮:《國民革命史》,重慶出版社1992年。
31.軍事科學院:《抗日戰爭史》(三卷),解放軍出版社1981--1984年。
32.錢實甫:《北洋軍閥時期的政治制度》(上下),中華書局1984年。
33.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1993年。
34.龔書鐸主編:《中國近代文化概論》,中華書局1997年。
35.喬志強主編:《中國近代社會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
36. [美]費正清著,張理京譯:《美國與中國》,商務印書館1988年。
37.[美]吉爾伯特·羅茲曼主編,陶驊等譯:《中國的現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38.[美]柯文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史》,中華書局1989年。
**********************************************************************
39. [古希臘]希羅多德著,王以鑄譯:《歷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
40.[古希臘]修昔底德著,謝德鳳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商務印書館1960年。
41.[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吳象嬰、梁赤民譯:《全球通史》(上下),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
42.[英]吉本著,黃宜思、黃雨石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商務印書館1997年。
43.[法]布羅代爾著,唐家龍、曾培耿譯:《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商務印書館1996年。
44.[美]湯普遜著,徐家玲等譯:《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商務印書館1996年。
45.劉家和:《古代中國與世界》,武漢出版社1995年。
46.馬克垚:《西歐封建社會經濟形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47.[比]皮雷納著,陳國毝譯:《中世紀的城市》,商務印書館1985年。
48.[美]薩義德著,王宇根譯:《東方學》,三聯書店1998年。
49.[美]薩拜因著,劉山譯:《政治學說史》,商務印書館1986年。
50.[瑞士]布克哈特著,何新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1979年。
51. [德]韋伯著,於曉、陳維綱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三聯書店1987年。
**********************************************************************
52.[美]帕爾默、科爾頓著,孫福生等譯:《近現代世界史》(三卷),商務印書館1988年。
53.[美]沃勒斯坦著,尤來寅等譯:《現代世界體系》(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54.[美]菲利普·李·拉爾夫等,趙豐等譯:《世界文明史》(上下),商務印書館1999年。
55. [法]米歇爾·博德,吳艾美等譯:《資本主義史1500-1980》,東方出版社1986年。
56.羅榮渠:《現代化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57.[美]塞繆爾·亨廷頓著、周琪等譯:《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1998年。
58.李植枬主編:《宏觀世界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
59. [美]莫里森、康馬傑、洛伊希滕堡等著,南開大學歷史系美國史研究室譯:《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60. [日]遠山茂樹等著,鄒有恆譯:《日本近現代史》(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83年。
61.[東德]維納·洛赫著,北京大學世界近現代史教研室譯:《德國史》(三卷),三聯書店1976年。
62.王覺非主編:《近代英國史》,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63.[英]溫斯頓·丘吉爾著,薛力敏、林林譯:《英語國家史略》,新華出版社1985年。
64.張芝聯主編:《法國通史》,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
65.孫成木等主編:《俄國通史簡編》(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
66.黎澍、蔣大椿主編:《馬克思恩格斯論歷史科學》,人民出版社1988年。
67.[德]黑格爾著,王造時譯:《歷史哲學》,上海書店1999年版
68.[德]克羅齊著,傅任敢譯:《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商務印書館1982年。
69.[德]斯賓格勒著,齊世榮等譯:《西方的沒落》(上下),商務印書館1962年。
70. [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張文傑譯:《歷史的觀念》,商務印書館1997年。
71.[英]湯因比著,曹未風譯:《歷史研究》(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72.[法]勒高夫等著主編,姚蒙編譯:《新史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
73.[美]羅賓遜著,齊思和等譯:《新史學》,商務印書館1989年。
74.[法]馬克·布洛赫著、張和聲、程郁譯:《歷史學家的技藝》,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
75.[英]巴勒克拉夫著,楊豫譯:《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
76.劉知幾著,張振佩箋註:《史通箋注》,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77.章學誠著,葉瑛校註:《文史通義校注》(上下),中華書局1985年。
78.趙翼:《廿二史札記》,中國書店1987年。
79.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80.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北京出版社1999年。
81.何兆武、陳啟能主編:《當代西方史學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82.羅志田主編:《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上下),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
83.張舜徽:《中國文獻學》,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
84.洪湛侯:《中國文獻學新編》,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
85.蔣元卿:《校讎學史》,黃山書社1985年重印本。
86.陳垣:《史諱舉例》,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
87.中國科學院:《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科學出版社1984年。
88.鄒逸麟主編:《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科學出版社2000年。
*********************************************************************
89.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三聯書店1999年。
90.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三聯書店1999年。

『貳』 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主要人,主要表現,目的,結果。

產生原因
1)太平天國運動和外國侵略沖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2)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維護清王朝統治
3)頑固派因循守舊,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總理衙門設立後,以慈喜為首的滿清統治者.暫時支持了後實力且受外國侵略者賞識的洋務派
5)工業革命的擴張,「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為洋務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能
持續時間
1861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
產生過程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摺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製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捻(捻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一要務(《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頁)。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後,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於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寙(yǔ)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餘,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後可達自主 (《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摺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
奕䜣等人認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進一些西洋先進技術,可以鎮壓人民,可以自主自強,封建統治便可長治久安,並認為籌辦洋務,必定能得到列強的支持。
以大學士倭仁為首的頑固派,高唱「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主張「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抵禦外侮。他們攻擊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是「陳甚高,持論甚正」,然而「以禮義為干櫓,以忠信為甲胄,無益於自強實際。二三十年來,中外臣僚正由於未得制敵之要,徒以空言塞責,以致釀成庚申之變」。洋務派與頑固派互相攻擊,斗爭十分激烈。總理衙門是推動洋務運動的中央機構。但洋務派勢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實權的總督和巡撫。慈禧明白,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要保持清朝的統治地位,必須依靠擁有實力並得到外國侵略者賞識的洋務派。所以她暫採取了支持洋務派的策略。
中央及地方代表勢力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總理衙門辦事大臣,恭親王奕䜣成為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勢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數與曾國藩有關:
奕䜣(1832-1898年),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1851年(咸豐元年)封為恭親王。1860年9月,咸豐帝於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八里橋後逃往熱河,令奕䜣留守北京,「督辦和局」。10月24日、25日,奕䜣先後與英、法代表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北京條約》。1861年1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奕䜣、桂良、文祥受命為總署大臣。8月,咸豐帝在熱河病死。11月,奕䜣聯合慈禧,利用領有重兵駐扎北京一帶的勝保,發動政變,摘掉了當權的以肅順為核心的贊襄政務八大臣。從此,慈禧垂簾聽政,奕䜣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及總理衙門。奕䜣力主「借洋兵助剿」,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支持地方實力派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舉辦近代軍事工業,開展洋務活動,成為清廷中樞主持洋務的首腦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罷去議政王職務。1884年中法戰爭中,被免去一切職務。1894年,重新起用為總理衙門大臣,後又受命督辦軍務。1898年戊戌變法之初病死。
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湘鄉人,出身於地主家庭。1838年中進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學。1853年,咸豐帝任命他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督辦地主武裝團練。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裝,兵勇及其將領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稱為「湘軍」或「湘勇」。湘軍以地域的、封建的關系為紐帶來鞏固內部;以程朱理學作為思想武裝;以搶劫擄掠和官爵鼓舞士氣;將領大多數選自所謂「宿儒」、「生員」等地主知識分子。1854年2月,湘軍練成水陸兩軍約一萬七千人。
江南大營潰散以後,清政府升任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節制浙、蘇、皖、贛四省軍務。曾國藩提倡「捕人要多,殺人要快」。這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被稱為「曾剃頭」。他舉辦洋務,建立新式軍火工業,製造武器,武裝湘軍。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曾國藩為首的湘系成為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實力派。不久,他就病死了。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1853年,在籍辦團練,協助鎮壓太平軍,屢遭失敗,投靠曾國藩當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軍編制,組織淮軍。1862年4月,李鴻章和他的淮軍調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代理江蘇巡撫。在上海,李鴻章僱用外國侵略軍頭目訓練淮軍,招募外國工匠製造軍火,加強了淮軍的反動力量。1862年,淮軍配合「常勝軍」在江浙地區屠殺太平軍。186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任兩江總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去鎮壓捻軍。鎮壓捻軍起義以後,淮軍勢力越來越大,大批淮軍盤踞在長江中游,另一部分淮軍駐扎在直隸、山東等地。李鴻章的勢力遍及了長江和黃河一帶。1870年,在曾國藩推薦下,李鴻章代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管軍事、經濟、外交等大權,成為反動統治階級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從70年代開始,他陸續開辦軍火工廠和籌建北洋海軍,同時,又開辦一些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織布局等。對於外國侵略,他一貫妥協退讓,投降賣國。從19世紀70年代起到他臨死前,清政府同外國侵略者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賣國條約,大多是他直接參與或親手簽訂的。
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陰人。1860年為曾國藩推薦,統領部分湘軍,曾自募約五千人,組成「楚軍」,左系湘軍形成。1862年初,經曾國藩舉薦,升任浙江巡撫,與法國組織「常捷軍」,陷寧波、紹興等地。1866年以閩浙總督身份創辦福州船政局。次年調任陝甘總督,「身雖西去,心猶東注」。督陝甘期間,曾辦蘭州製造局,因西北盛產羊毛,又辦蘭州織呢局。1875年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率軍入疆,進攻阿古柏反動政權。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議設立新疆行省,開發新疆。1881年升軍機大臣,調兩江總督。1884年中法戰爭中是主戰派,督福建軍務。次年因病退職死。他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後裁撤洋員,與李鴻章的江南製造總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 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辦洋務的思想特點。張之洞像
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進士,先後任湖北學政,四川學政,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1882年任山西巡撫。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力主與法決戰,清廷授以兩廣總督之職,張捐銀三千兩獎給抗法將領劉永福,並奏請起用前廣西提督馮子材督師。馮子材在鎮南關、諒山大敗法軍,張之洞名聲大增。他於1889年任湖廣總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織布局,漢陽煉鐵廠,漢陽兵工廠等,成為與李鴻章齊名的洋務要人。在維新運動中,張之洞加入「強學會」,當獲知慈禧太後反對變法時,張之洞便退出「強學會」。並下令禁查上海《強學報》壓制湖南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興起後,張之洞力主痛剿。清庭發布宣戰諭旨後,張之洞與兩江總督劉坤一等人同英國等訂立所謂「東南互保」的章程。1908年,張之洞受命督辦粵漢鐵路和湖北境內的川漢鐵路,次年10月病死。謚號「文襄」,其文稿輯為《張文襄公全集》。
實踐過程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任用中國工匠,仿製西式槍炮,是中國最早的近代軍事工業。從1862年起,用三年時間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下面的這份時間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洋務運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內容:
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是清政府新設立的外交機構。
1862年,在北京設立專門培養翻譯翻譯人員的「同文館」,這是清代最早的「洋務學堂」(1902年並入京師大學堂)。
1863年,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第二年又在廣州設立一個「廣方言館」。「廣方言館」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於培養通曉外語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內設翻譯館;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機器製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為北洋機器製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輪船招商局;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出洋,由容閎指導選派。
1875年,建議在各省設立洋學堂;創立科舉考試中「洋務進取」一項。
1878年,在蘭州建立蘭州織呢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機器毛紡織廠。
1880年,在上海建立機器織布局,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同年,在天津設立京師學堂,購置軍艦;設立南北電報局。
1881年,設立開平礦務局。
1882年,建立旅順軍港。
1885年,清政府新設立了海軍衙門;在天津設陸軍武備學堂。
1890年,在漢陽建立湖北槍炮廠;在湖北,江西設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以上這些當然不是完整的洋務運動內容,而僅是列舉了一些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內容,實際上當時小一點的廠礦企業還有不少。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設的製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也是洋務派創辦的仿製西式武器的第一個軍事工業。主要製造子彈、火葯、炸炮等。「內」,表示這個軍械所屬於安慶軍內的設置。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後,該廠由安慶遷到南京,改名為金陵機械製造局。
江南製造總局
又稱江南製造局,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1867年,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製造槍炮彈葯外,也製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製造局。後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經營的設備最齊全的新式造船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聘用外國人擔任技師。主要由鐵場、船場和學堂三部分組成,1884年馬尾海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後雖經恢復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後,改稱海軍造船所。
漢陽鐵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煉鐵爐兩座。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共用經費五百八十餘萬兩。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辛亥革命前夕,漢陽鐵廠工人約三千人,每年出鋼七萬噸。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鐵廠部分設備被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成立大渡口鋼鐵廠。解放後收歸人民所有。
輪船招商局
簡稱「招商局」。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台、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以及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緒十一年)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轄。1912年改為商辦,更名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改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32年國民黨政府收歸國營,更名國營招商局,歸屬交通部。抗日戰爭期間,總局先遷香港,後移重慶。戰後遷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萬余噸。1948年成立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仍沿舊稱。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機器製造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中國海軍新式軍艦「南琛」號
北洋海軍實力最為雄厚。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組成,擁有軍艦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軍將領丁汝昌任海軍提督。與此同時,旅順口和威海衛兩個海軍基地竣工,整個北洋海防體系的建設宣告完成。李鴻章得意地說:北洋海軍「聲勢已壯……入可以駐守遼渤,出可以援應他處,輔以各炮台陸軍駐守,良足拱衛京畿。」
為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還舉辦了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些新式學堂,培養翻譯人材、軍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幾批留學生出國深造。
同文館的建立
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人從事翻譯工作,但正式設立外語學校卻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同文館。在清政府與外國訂立《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時,竟連一個懂得外文的中國人都找不到,任憑侵略者的蒙騙。
1861年奕䜣奏請設立外語學校,培養外語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師同文館」。學員學習漢文外,主要學習外文。聘有外籍教師英國人包爾騰,法國人司默靈、畢利干,俄人柏林,美國人丁韙良、傅蘭雅、海靈敦等先後任教。丁韙良從1869年任總教習,總管教務達30年。總稅務司赫德兼任監察官,實際控制了經費和人事大權。
同文館完全按正規學校來辦,陸續開設英文館、俄文館、德文館和東文(日文)館。只招收13、14歲以下八旗子弟,後又招收15—25歲的滿漢學員,也招收不限年齡的滿漢學員。學習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為兩種: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學、測地等科的學生學制8年;一是年齡稍大、僅借中文譯本學習天文、化學、測地等科的學生,學制5年。1867年時增設算學、化學、萬國公法、醫學生理、天文、物理、外國史地等。學生最多時達120人。畢業生大多任清政府譯員、外交官員和其他洋務機構官員。設有印刷所,翻譯印《萬國公法》及數理化和文史等方面書籍。1902年同文館並入京師大學堂。
失敗原因及結果、性質
失敗原因:
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洋務派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希望利用先進的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改革不觸動封建制度。 因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進技術,但沒有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技術,必定會走上失敗。
結果:
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但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未能挽救在對外戰爭中失敗的命運和阻止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工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性質:
洋務運動的性質是:自上而下的統治階級自救運動。
洋務運動的評價
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初時是把「平中國」 和「敵外國」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國內階級矛盾,後者反映了清朝統治者同外國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統治者處在「內憂」 與「外患」頻仍之時,洋務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人民,才能維持其搖搖欲墜的政權。所以洋務運動實踐的結果必然否定了「敵外國」。如果說洋務運動是一場改革,那麼它只能是沿著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這一點在所有列強都願意支持辦洋務的事實上得到證明。李鴻章說淮軍遇到「內地賊匪」,自信能取勝,遇到外國進攻,「勝負即不可知」。洋務大員丁日昌說,他的船炮「可以靖內匪,不能御外侮」。洋務運動進行了30年,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卻在「自強」「求富」 的口號下,養肥了我國第一代軍閥集團。
洋務派主觀上並不希望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甚至在其創辦民用工業之時,一再表示不允許私人創辦同類企業,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但由於洋務派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同封建生產關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產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從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洋務派辦民用工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70年代開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於近代民用工業,終於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實際上,洋務運動是一次徹底失敗的運動,他沒有能讓中國走向資本主義,僅僅是為了維護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的腐敗統治,正因為這種階級局限性,而讓洋務運動最終成為了一次徹底失敗的運動。
此外,洋務派同頑固派的論爭及其對頑固派的不徹底的批判,多少動搖了恪守祖訓的傳統及綱常名教的絕對權威地位,對於學習西方,開了好的風氣。又由於洋務派組織翻譯了不少外國科技書籍,派遣不同年齡和資歷的留學生,因而培養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紹西方社會科學知識,對於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也起到開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礎上,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從洋務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
最後,洋務民用工業的興辦,部分地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如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井。湖北官織布局開織後,江漢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十萬多匹。中國資本能挫敗洋商,這在當時曾被視為「創見之事」。
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爭論的焦點是,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是起促進作用還是起延緩作用,由此,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
1.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持此論者有祁龍威(當時署名「漢聲」)、牟安世等人。
祁龍威認為:洋務運動「促進中國社會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依據有二:首先,「洋務運動所練的軍隊及所舉辦的軍事工業,都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徵。第一,受外國侵略者所控制,成為西方資產階級銷售過剩軍用器材,吮吸中國人民脂膏的『好場所』;第二,只能夠用以鎮壓國內人民革命,而不能夠用以抵抗外國侵略」。其次,「洋務派發展的經濟企業,先是『官辦』,後有『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經營管理之權,操之於『官』,直接與封建政權相聯系,為封建統治服務。這些企業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都對外國資本有緊密的依附關系,為西方資產階級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增開了『方便之門』。這就決定了它們的性質,乃是具有封建性、買辦性的官僚資本主義」。
牟安世認為:洋務運動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過程。首先,「在洋務運動時期,商埠由五口通商發展到三十六口通商。他們遍布中國沿海和邊疆,並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到中國內地」。這「實際上說明了不平等條約的網羅的擴大和中國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其次,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這期間加強了他控制中國財政大權,洋務派在這個時期的外交活動也處處依賴洋人,執行賣國投降政策」。再次,「進出口貿易在不等價交換條件下逆差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國計民生。總之,「洋務運動時期乃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洋務運動並沒有延緩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而是加速了它」。
2.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此說以孔令仁、李時岳、胡濱為代表。
孔令仁認為:洋務運動對中國半殖民地化起了延緩的作用。因為:中國之所以會淪為半殖民地,「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打進中國的外來侵略者勢力太強了,另一是中國太落後」。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認為淪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在這種厄運面前,各階級都有自己的態度」。「洋務派在抵抗態度上沒有廣大人民堅決,但他們搞洋務,發展資本主義,講求富強之術,改良軍備,從長遠觀點來看,實在是抵抗外國侵略的有效方法,根本方法」,雖然由於各方面原因「大大削弱了它的成績。但通過洋務運動,中國畢竟建立了一支新式軍隊,出現了一批近代企業,這支軍隊在抵抗外國軍事侵略上是出過一些力的,這些近代企業在抵抗外國經濟侵略上也起過一些積極作用。所以,我認為洋務派對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作用,不是像清政府及頑固派那樣起了推進作用,而是像廣大人民那樣起了延緩的作用」。
洋務運動人物
中心
愛新覺羅·奕?
地方
李鴻章:江南製造總局 輪船招商局 (江南製造總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曾國藩:安慶內機械所 江南製造總局
張之洞:漢陽鐵廠 湖北織布局
……
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建輪船招商局、安慶內機械所、江南製造總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福州船政局,建新式海軍(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是不觸動封建根基的維護清統治的自強運動
失敗標志:1895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日甲午戰爭戰敗
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的異同點
(1)從性質來看: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地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戊戌變法既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從目的來看:洋務派創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維新派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
(3)從主張來看:都主張學習西方,但前者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後者還學習政治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4)從活動方面來看: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維新派掀起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望及時採納!

『叄』 歐陽躍峰的個人簡歷

歐陽躍峰,男,1955年6月出生,安徽來安人。
1972年高中畢業後在安徽省來安縣新版河中權學任民辦教師,1978年大學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198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分回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工作。1987年定為講師,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教授。現為安徽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李鴻章研究會理事、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理事、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擔任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安徽省高考考試命題文科綜合命題組長職務。
高等教育:
研究生(歷史學碩士,1982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師從著名學者胡濱教授)
職稱職位:
現任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歷史與社會學院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教育碩士、歷史教學論五個碩士點導師。

『肆』 我在歷史方面的知識極度匱乏,如何提高呢

不建議你 你看各位網友 推薦的書 因為他們推薦的書太專業了 讀完那些書你可以 讀歷史系 研究生內了容
其事 我感覺你想要的 不是精通 而是了解 建議你看看 《上下5000年》 中國的和世界的 在書裡面 肯定可以找到你喜歡的 歷史人物 然後再搜索一下他們的事跡 有興趣聽一下 《易中天品三國》 《王立群讀史記》 這樣和寢室朋友 聊歷史或者 老師提到的一些帶歷史的問題都能 有所了解

『伍』 研究近代史的歷史學家有哪些,都屬於什麼工作單位

範文制瀾 中國社會科學院
劉大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
黎澍 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
余繩武 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宗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
王慶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
張海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
楊天石 中國社會科學院
步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
張友坤 中國社會科學院
羅志田 北京大學
茅海建 北京大學
楊奎松 北京大學
金沖及 北京大學
張憲文 南京大學
茅家琦 南京大學
崔之清 南京大學
龔書鐸 北京師范大學
鄭師渠 北京師范大學
陳旭麓 華東師范大學
章開沅 華中師范大學
林增平 湖南師范大學
趙矢元 東北師范大學
胡思庸 河南大學
李德征 山東大學
胡濱 山東師范大學
楊策 中央民族大學
魏建猷 上海師范大學
桑兵 中山大學
苑書義 河北師范大學
李侃 中華書局
……

『陸』 論述題:師夷長技、維新變法、民主革命之思想演化歷程及其歷史作用。

師夷長技:洋務運動歷史作用:1.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持此論者有祁龍威(當時署名「漢聲」)、牟安世等人。2.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此說以孔令仁、李時岳、胡濱為代表。
洋務運動貢獻
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地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戊戌變法既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從目的來看:洋務派創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維新派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
(3)從主張來看:都主張學習西方,但前者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後者還學習政治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4)從活動方面來看: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維新派掀起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維新變法意義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思想解放運動。它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擴大資產階級政治權力,符合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趨勢,因此也是一次進步的政治改良運動。它傳播了資產階級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義舊文化、舊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它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他對資本主義參與政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傳播資本主義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民主革命:
簡單來說辛亥革命
1.是中國近代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
3.結束帝制
4.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5.人民獲得一些民主和權利
6.客觀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7.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准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不過,新文化運動中的先進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緒,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著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這種看法一直影響到後來。其實無論是東方或西方,都應該互相地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共同進步.。

『柒』 求有關洋務運動的近現代史學著作

專業研讀:學界清末洋務運動研究回顧作者:姜鐸 文章來源:《歷史研究》1997年第2期 點擊數: 3142 更新時間:2006-1-25​
最後說新成果。據粗略估算,這16年中發表的有關洋務運動研究的論文在1000篇以上,專著和資料近50部,堪稱碩果累累。這里只能簡略地敘述一下專著和資料的出版情況。綜合性的洋務運動專著共有3部。第一部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張國輝著《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企業》,因成書較早,該書的指導思想仍然沿襲了全面否定論。第二種是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李時岳、胡濱著《從閉關到開放》,該書的指導思想,已基本上立足於肯定論。第三部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夏東元著《洋務運動史》,該書的指導思想是作者自稱的「發展論」。三部綜合性專著的共同特點是以洋務派興辦的近代軍民用工礦交通運輸企業為中心,加以系統詳盡的論述,張著只限於這一范圍,後二者則兼及國防、教育等洋務運動的全面措施。這三部專著比起解放初期出版的牟安世《洋務運動》,都有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另外,杜為德、林慶元、郭金彬合著的《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科技》(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是介乎專著與專題之間的著作。關於洋務企業的專著也出了不少,主要有:姜鐸主編的《江南造船廠廠史1865—1949》(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張後銓主編《招商局史》近代部分(交通出版社1986年版);林慶元《福州船政局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沈傳經的《福州船政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這些有關企業史的專著,大都匯集了豐富的檔案史料,為進一步研究洋務企業打下了基礎。關於洋務派主要人物的研究專著,更是五彩繽紛,主要有:夏東元《鄭觀應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羅正鈞《左宗棠年譜》(嶽麓書社1982年版);董蔡時的《左宗棠評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杜經國的《左宗棠西征記》(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湖南人民出版社編《左宗棠研究論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汪敬虞《唐廷樞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夏東元《盛宣懷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張磊主編的《丁日昌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苑書義《李鴻章傳》(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安徽省社會科學院主編的《李鴻章與中國近代化》論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蘆漢超的《赫德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汪敬虞的《赫德與中西關系》(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董守義的《恭親王奕欣大傳》(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曾永玲的《郭嵩燾大傳》(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寶成關的《奕欣慈禧政爭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陳鈞的《儒家心態與近代追求——張之洞經濟思想論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陳鈞、任放的《世紀末的興衰——張之洞與晚清湖北經濟》(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徐徹的《慈禧大傳》(遼沈書社1994年版);易孟醇的《曾國藩傳》(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等等。在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的研究過程中,也出版了不少新成果。僅就甲午戰爭而言,戚其章陸續出版了《甲午戰爭史》、《甲午戰爭國際關系史》、《甲午戰爭與近代中國和世界——甲午戰爭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此外,還有幾部翻譯出版的外國學者研究洋務運動的著作,例如陳絳譯校,美國劉廣京、朱昌峻合編的《李鴻章評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在有關洋務運動史料的發掘、整理和出版方面,也是成果累累,規模空前。如夏東元整理的《鄭觀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上下兩冊,近200萬言。上海圖書館珍藏的盛宣懷檔案的整理出版工作,成績十分顯著,已出版辛亥革命,中日戰爭,漢冶萍、湖北荊門煤礦等史料集多種,不下1000萬言;尚有已整理待出版的有關招商局、上海織布局、通商銀行和義和團等幾部史料,不下500萬言。湖南學術界對曾國藩、左宗棠的檔案整理出版工作,投入了很大力量,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在原有《曾文正公全集》基礎上,根據曾氏後裔保存的大量檔案材料,重新整理補充編纂而成的《曾國藩全集》(嶽麓書社),共30冊,約1500萬言,業已問世;《左宗棠全集》已完成初稿,正待出版。安徽學術界對《李鴻章全集》的整理、補充和編纂工作,同樣投入了很大力量,2000萬言的皇皇巨著不久即將與世人見面。河北學術界,也正在著手重新編纂《張之洞全集》,計劃在今年5月於石家莊召開張之洞學術研討會時與學者見面。以上這些重大成果,都為進一步研究洋務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參與這一工作的大批學術界同仁,是功不可沒的。

『捌』 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有幾個劉老師

吳忠民,男,1959年10月出生於青島市,漢族。1985年碩士生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師從胡濱教授)。1985年9月至2000年4月在山東大學社會學系任教。1988年被破格聘為副教授;1992年又被破格聘為教授。在山東大學工作期間,自1995年起,歷任山東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社會發展學院院長等職。2000年5月調至中共中央黨校工作。現為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教授、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者,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公正研究;社會發展與現代化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社會學研究》、《科技導報》、《馬克思主義研究》、《社會保障研究》、《人口研究》、《學術界》、《江海學刊》、《天津社會科學》、《江蘇社會科學》、《文史哲》、《社會科學》、《東岳論叢》、《社會科學研究》、《江漢論壇》、《社會科學戰線》、《孔子研究》、《孔孟月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理論動態》、《中國黨政幹部論壇》、《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理論前沿》等中文核心學術期刊與海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 余篇;在《南方周末》、《中國經濟時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文匯報》、《解放日報》等報紙發表數十篇文章;獨立撰寫《歷史原脈與現實走向――歷史社會學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國社會發展論》(湖南出版社1995年出版)、《漸進模式與有效發展――中國現代化研究》(東方出版社1999年出版)、《社會公正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主編《發展社會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等教材,還合作撰寫了多部專著及教材。

其研究成果有著較為廣泛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學術年鑒》、《中國出版》、《中國圖書評論》、《社會學研究》、《博覽群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中國經濟時報》等重要媒體曾專文介紹、評論其專著。其論文也多次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中國社會學年鑒》、《中國哲學年鑒》、《中國歷史學年鑒》、《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歷史研究》、《讀書》、《書摘》、《中外書摘》、《文摘報》、《報刊文摘》、《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光明日報》、《文匯報》、《解放日報》等轉載、轉摘或介紹。主持承擔了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及其他類別的研究項目。 2中共青島市委常委、市委農工委書記王偉,王偉書記1982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被評為高級經濟師。2004年1月中共中央黨校法學理論研究生畢業。曾擔任《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卷主編並撰寫部分章節。 3楊傳堂,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1954年5月生, 山東禹城人,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6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1981年2月-1983年1月,在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干修科當學員。 作者: 60.208.106.* 2006-9-29 09:32 回復此發言 4鄭洪剛,男,教授、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原西安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兵器工業總公司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陝西省先進工作者等。近年來先後發表論文30多篇,並有多篇論文獲獎,兼任中國兵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陝西省黨建研究會理事等。 5程漢大
男,1948年出生,山東昌樂人。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975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政史系,後留校任教。曾任山東師大歷史系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世界史學科點(省重點學科)負責人,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並為全國英國史研究會理事,山東省史學常務理事。近年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任教。長期從事世界史和英國政治法律制度史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出版《英國政治制度史》、《英國議會制度》、《英國法制史》等專著,並在《世界歷史》、《史學月刊》、《政法論叢》等刊物上發表關於英國法制史的學術論文數十篇。著作成果多次獲獎,1997、2001年獲山東省政府社科二等獎各一項,1996、2001年獲山東省教委社科成果二等獎各一項,曾主持多項省部級課題研究。 6岳 慶 平

1953年生。1982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1985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生畢業,留校任教,歷史系副教授。著有《中國的家與國》、《家庭變遷與社會變革》、《中國秦漢習俗史》等。主編辭典和叢書多部。發表論文50餘篇。

『玖』 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的系所設置

根據「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官網資料 ,學院下設兩系一所:歷史系、社會工作和山東地方史研究所,擁有世界史博士點1個,另設有山東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一個山東省強化重點學科一個。歷史學為碩士一級學科授權單位、山東省品牌專業。有歷史學、社會工作學、世界歷史3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87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01人。 歷史系的前身史地系成立於1952年。1971年~1978年,歷史系曾與政治系合並為政史系。1978政史系分開,恢復歷史系的建制。
歷史系設有歷史學、世界歷史兩個專業。根據「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官網資料 ,任課教師中,正教授1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歷史學為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世界史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為省級強化重點學科。歷史系現有世界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和專門史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中國史資料室和世界史資料室,藏書豐富。
歷史系在辦學過程中,突出師范性和歷史學、世界歷史專業特色,強調經世致用,知行統一,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拓寬專業口徑,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對國家和社會有強烈責任感、素質優良、一專多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歷史系教師重德樂教,治學勤奮嚴謹,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根據「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官網資料 ,該院先後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科研和教改項目8項,省社科重點項目9項,省教育廳科研課題20餘項。獲國家人文社科一等獎1項,省社科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15項,獲省教育廳科研獎數十項。擁有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1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山東省優秀教學獎一等獎3項。出版專著、教材2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在歷史系教師主編的教材中,《世界史·近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中國史簡編》、《簡明世界史》被國家教委列為全國普通高校文科通用教材;《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中國通史教程·近代卷》被省教委列為全省通用教材。安作璋教授被選為中共十三大代表,劉祚昌教授被選為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胡濱教授被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王春良教授、李宏生教授均榮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 該系設有社會工作專業,為非師范專業,根據「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官網資料 ,有任課教師16人。其中正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3人。為提高教學質量,該專業教師大部分都到相關院校進行過專業進修,並多次參加國內外的研討會。兩專業教師非常重視教學質量,其中有5名教師被評為「山東師范大學優秀教師」。
據不完全統計,該院三年裡出版了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並多次獲獎。該專業教師先後承擔了部、省、校的多項科研項目,為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在理論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為促進教學和科研的發展,已建立了專業資料室,有專業圖書萬余冊,其中部分為港台和外文圖書。教研室和任課老師均配備了計算機,並能通過互聯網了解專業的發展狀況和收集相關資料。
該專業非常重視與國內外的高校進行學術交流,任課教師曾到北京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院校進行學術考察,並聘請了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台灣暨南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前來進行學術交流。
在系領導和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刻苦努力,學風嚴謹,積極開展各種學術活動。由學生自主創辦的《社工論壇》雜志,在高校中產生了一定的反響。部分同學還多在相關的報刊發表過文章。為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同學們積極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次進行社會問題的調查研究,部分同學被社區聘為協理員。為宣傳社工理論,擴大社工影響,由社會工作專業同學自行創建的「社工在線」網站已經開通。由於具備良好的素質,同學們不僅學習成績突出,而且在學校舉辦的演講、文藝演出、辯論賽、體育比賽等活動中多次獲獎。 該專業培養具有社會工作基礎理論和知識,能熟練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技能與方法,能夠從事民政、勞動、衛生、工會、青年、婦女及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發展、評估與操作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廣闊,並面向社會招收全日制專升本學生。

『拾』 歷史書籍

極力推薦<中國人史綱>,比任何歷史書都好看,絕對不無聊,也不是很深,但是很全面很有意思,我看過了電子書還特地買了書,收起來,

閱讀全文

與胡濱歷史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