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管理學的發展歷史
1、工廠管理--古典管理階段
工廠管理理論基於科學管理, 以生產管理為主, 旨在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科學管理以經濟人為對象, 遵循效率至上的原則, 強調工廠應該以制度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管理, 而工人則應當以科學的方法取代過去已經習慣了的工作方式。
2、組織管理--當代管理階段
梅奧的霍桑實驗可以說是管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梅奧在社會人假設的基礎上認為, 對金錢的需要只是工人想要滿足的需要的一部分, 工人的大部分需要是情感慰藉、安全、和諧、歸屬 。
3、組織間管理--現代管理階段
在組織管理理論日趨成熟之時, 學者們注意到: 雖然管理學已經建立在社會人的人性假設之上, 但員工卻被局限在單個組織中, 並被作為組織人來看待。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已成為知識的載體, 知識管理變得尤為重要, 知識和技能成了管理的核心問題。
(1)從歷史學管理擴展閱讀
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管理科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使管理在功能、組織、方法和理念上產生根本性變化,從而使管理學研究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第一,管理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因為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管理不僅是決定一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現代生產力的首要構成要素。管理學的教育將會更加普遍,管理學的重要作用將會體現得更加充分。
第二,管理學發展的理論化、哲學化趨勢。縱觀管理的發展史,由管理活動而管理學,由管理學而管理學原理,由管理學原理而管理哲學,這表明了人類對管理認識深化的歷程,也正是管理理論發展的總趨勢。
『貳』 歷史學和公共事業管理這兩個專業哪個稍微好點,從就業方面來說
管理是綜合性學科,學管理必須要懂點歷史,特別是西方管理學的發展史和西方資本主義回發展史。因為在國內工作,答所以也必須了解中國的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
如果特別喜歡歷史,喜歡研究歷史就去學歷史專業。很多歷史的真相有待具有客觀觀念的人去破解。
再一歷史專業研究生比較好考。許多二三流院校的歷史本科專業入學分數比本校的熱門專業高,因為多是報考名校沒考上撞進去的。
就找工作而言,公共事業管理好找工作一些。因為管理學科下公共管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有相同之處,就業面稍微廣一些。
『叄』 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 專業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以經濟學、管理學還有傳播學為學科基礎的一個交回叉性很強的答綜合專業。由於它新興,亦如剛剛產下的嬰兒,充滿著朝氣和希望。
文化產業管理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它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文化企業管理能力;掌握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了解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具備現代管理、現代經濟和法律知識,為文化企事業、政府管理部門和教育培訓部門培養能夠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文化企業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咨詢和傳播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它的專業課程覆蓋了文化學、產業經濟學和管理學三大門類。因此,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更是一個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專業。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產生是社會化大生產日益綜合化下的必然產物,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業界工作對基本技能要求很高。企業用人要的是使用,不是專業也不是學歷,而是對專業的敏感度和認知度,以及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中。
『肆』 知識分享:管理學的歷史演變經歷了什麼過程
◎管理學的歷史演變
管理學發展演變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早期管理理論
1.科學管理理論
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管理逐步成為一門科學,並形成了科學管理學派。這一學派注重工作任務的分析與設計,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直接的管理目標,以便增強組織效能,即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取得高額利潤和長遠發展。科學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通過在伯利恆鋼鐵公司進行的著名的「搬鐵塊」實驗和「時間—動作分析」,以及相繼完成的「鐵鍬實驗」、「金屬切削實驗」等多項實驗,提出了「勞動定額」、「工時定額」、「工作流程圖」、「計件工資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制度和方法。他於1911年所發表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成為科學管理學派的代表作。泰勒提出了以下科學管理原則:
把工作組織的所有責任分配給經理而不是工人。由管理人員負責工作的計劃和設計,而讓工人執行工作任務。
運用科學方法決定每一工作任務的最好方式。由經理設計每位工人的工作,確定完成任務的標准和方法。
對每一種工作選擇最適合的人。經理應該使每位工人的能力與各自工作的需要相匹配;
對工人進行培訓,以便正確從事其工作。經理應該訓練工人在工作中運用標準的方法。
對工作作業進行監控,以保證正確執行具體工作程序,並取得適當成果。經理應該實施規范的控制,確保所管轄的工人總是以最佳的方式開展工作。
通過計劃工作任務分配和消除中斷動作來提供進一步支持。經理能夠幫助工人繼續完成高水平工作任務。
科學管理的焦點仍然是人。其他一些管理科學家也在科學管理的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亨利·L.甘特(Henry_L.Gantt,1861~1919)建立的「任務獎金工資計劃」,把員工任務成效與管理人員的獎金聯系在一起。他所發明的「計劃比較圖表」,以甘特的名字命名,稱為「甘特圖表」。現代管理中流行的「方案評價與回顧技術」(PERT)就是以甘特圖表為基礎的。弗蘭克·吉爾布雷斯(Frank_Gilbreth,1868~1924)和麗蓮·吉爾布雷斯(Lillian_Gilbreth,1878~1972)夫婦發明的一種快速測量儀,進行了動作研究,對工人操作時的手部動作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確定了每一動作所需的時間。我國企業現行的「勞動定額」、「工時定額」、「計件工資」等管理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泰勒制」。這些制度與系統的管理目標聯系在一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當時工業心理學的主流以曾經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胡戈·明茨伯格(Hugo_Münsterberg)為代表。他的《心理學與工業效率》一書系統地總結了早期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論述了採用心理測驗方法選拔合格員工的心理技術學問題,主要研究職業選拔和職業培訓、工作疲勞、勞動合理化等方面的問題。胡戈·明茨伯格成為把心理學應用於商務與工業的先驅,尤其在工作安全和把能力傾向與工作樣本測驗用於員工選拔方面著稱,並且,第一個把效度驗證作為正式標准程序引入人員選拔實踐。正如胡戈·明茨伯格的經典論著題目所表明的,早期工業心理學主要關注的是通過更好的員工選拔、培訓方法、工作設計和工作場所布局等關鍵途徑,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其思路與科學管理理論相一致。他所創立的心理技術學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挑選和培養合格的人員去適應他們所要掌握的機器和承擔的工作任務,即解決人適應崗位的問題。這些研究為管理心理學體系的形成做了准備。
2.行政管理理論和組織理論
幾乎在科學管理發展的同時,行政管理學派也日益引人注目。與科學管理學派注重降低生產活動成本的思路不同的是,行政管理學派強調提高行政管理程序的效益。行政管理學派以亨利·法約爾為代表,他在擔任法國礦業及冶金公司的總經理期間,提出了一系列行政管理原則,首先確定了五大管理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到了20世紀70年代,哈羅德·孔茨等管理學家以法約爾的管理職能為框架確定了現代管理學的基本輪廓,之後,更多的管理學家又將管理學的五大職能進一步確定為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大職能)。法約爾具體論述了14條管理原則:工作分工;②權威與責任;③紀律;④指令單元;⑤指導單元;⑥個體與整體利益;⑦人事報酬;⑧集中化;⑨層次鏈;⑩命令;平等;工齡穩定性;首創精神;團隊協調。
法約爾的理論對於組織管理理論與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馬克斯·韋伯(Max_Weber,1864~1920)的層峰組織模型描述了管理的分化與整合特徵。他提出層峰組織的六大特點:選拔與晉升標准、權威層次、規則與規章、勞動分工、書面文件和所有制分離。上述理論為提高行政管理規范化和組織效能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論基礎。
『伍』 請問哪裡有賣《從歷史學管理》這本書
從歷史學管理
【作 者】陳正俠,許燕編著
【形態項】 283 ; 23cm
【出版版項】 企業管理出版社 , 2005.01
【ISBN號】 7-80197-177-9 / F270
【原書定權價】 38.00
【主題詞】企業管理
【參考文獻格式】陳正俠,許燕編著. 從歷史學管理. 企業管理出版社, 2005.01.
網上書店購買 當當網(¥30.8) 蔚藍網路書店(¥11.4) 第二書店(¥34.2)
『陸』 《從歷史學管理》中的一個案例:諸葛亮運籌退敵
你的問題很有挑戰性,不是那種復制什麼資料就可以解決的。當然也值得你出這么多的分數,因為你的問題不好回答。
我以為,在管理學的思想上,首先諸葛亮體現的就是人本問題,在管理學上叫做「人本原理」。可以看到,根據你的資料,第一:羌人認為馬超是神兵天將一樣的人,所以羌人必不敢向前。這一點上可以說算計的就是人。我們知道蜀國有良將甚多,為什麼單單只派了馬超去守呢?就是因為算好了羌人怕馬超這一點;第二算的是孟獲多疑。魏延雖說是良將,但是若真的打起來不見得是孟獲的對手。但是為什麼諸葛亮指派魏延就可以呢?實際上諸葛亮派的不是魏延,派的是疑兵。問題就在於諸葛亮算好了蠻族多疑這一點;第三就是孟達,諸葛亮算的就是他,知道他和李嚴是生死之交,李嚴若說孟達你不要進攻,孟達雖然降了魏也會找個理由不來進攻的;第四就是算自己了。為什麼這么說呢,這也是諸葛亮發愁的地方。要說和東吳就得派一個能說善辯之人。以上四點可是說是「人本原理」的體現。因為人本原理就是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資源,建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制定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戰略,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一種原理。
另外我認為諸葛亮的策略還符合「能級原理」,也就是將不同的個人,根據其能力大小,分別安排在適當層次的組織機構中,做到人盡其才。比如以上的第一點,羌人獨怕馬超,孟達獨敬李嚴之交。若是派趙雲去抵擋羌人不是不行,卻難免大戰一場;若不用李嚴的信也可以,孟達作為原蜀將領諸葛亮也不會打不過他,但是這些都難免不打起來。孫子有言:上者伐謀,下者攻城,能不打就不打。
同時我認為諸葛亮最符合的應該是系統原理。系統原理就是為了達到最佳管理的效果進行系統分析,抓住系統的三個環節:目的性、全局性、層次性。從目的性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所作所為第一層面都是為了保全蜀國而做,沒有蜀國就沒有了諸葛亮;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為了節省自己的力量。從全局性來思考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懿這招兒用心甚為險惡。五路大軍群起而攻之總人數就有五十萬之巨。相信司馬懿可以知道,以諸葛亮之才,區區五十萬是不會滅亡蜀國的。可是五十萬人進攻,抵擋的話沒有三十幾萬甚至四十萬是根本不可能做到。蜀國發動了幾十萬人抵抗五路大軍,等到司馬懿來攻蜀國必然元氣大傷。所以諸葛亮必須最大程度上的節省自己的力量,因為他知道最終的目標是背後的司馬懿而不是五路大軍。這也是從全局性來思考的。從層次上思考更是如此。因為五路大軍不是真正主要的目標,真正主要的目標是在背後操縱的司馬懿。所以按照層次上的理解,可以說諸葛亮真正是從大局上來思考,並沒有太過於把所謂五路大軍放在真正處理的位置上,而是從目的性來講把五路大軍和司馬懿放在一起思考,從全局性來講最大程度上保存自己,從層次性上來講主要考慮司馬懿次要考慮五路大軍的思維方式。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的意思大致就是:善於管理者不會去動用武力;善於動用武力的也不會隨便的去備戰;善於備戰的不會真正的去戰斗;善於戰斗的不會打敗仗;知道怎麼樣敗的好的不會滅亡。這句話我認為真正是從層次上來理解戰爭的。作為「獨觀大略」的人,比如諸葛亮,就要做到從戰略上而不是從戰術上去理解戰爭。能夠從戰略上作出調整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所以孫子才說,百戰百勝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總體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你說的話就是從層次上理解戰爭罷了。當然這個層次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認識,比如你舉出的這句話就分為了理、師、陳、戰、敗、亡六個層次。像孫子就說: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分成了謀、交、罰兵、攻城四個層次。
假如不是針對背後的理論,我認為這個案例在管理學上可以給人以用人的啟示,也就是人本原理。總體上來講就是,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發揮個人最大的能力和最能發揮能力的一面來處理事情。在人力資源管理上趨利避害,針對不同的人使用不能的方法來處理事情。這也是涉及到上文的「能級原理」的問題。從背後的理論來思考就是說在管理方面要做到從大局和總體上對問題產生一個戰略上的思考,而不能糾結於一時一處的得失,從大局上戰勝思考和戰勝敵人,把問題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分離的部分。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 同時鄙視樓下抄襲我的答案。
『柒』 管理學形成與發展的歷史
一、中國古代管理的發展、內容和策略。
1、中國古代管理的內容主要是國家管理。
綜觀中國古代管理實踐可以看出,管理與行政基本融為一體。由於古代中國是典型的農業經濟,行政管理是社會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項工程,任何一項管理活動,無不以國家或官府的名義展開,管理實踐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過程中才有表現的機會。實際上,我們所了解的中國古代管理實踐,無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實踐。
2、中國古代管理高度重視管理活動過程中人的因素。
管理過程中的人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管理著。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對這兩方面都有很多精到的見解並且有許多實例可考。中國古人十分強調管理者強調管理者自身的修養,《孫子兵法》認為為將要具備的品質包括智、信、仁、勇、嚴等各個方面。戰國時期的士人就是管理者的人才儲備群體,後來的秀才舉人乃至整個的學校和科舉制度,所有的學習和修養都是為未來的帝國培養合格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准備的。另外,在選材方面,許多先賢更是有大篇幅的精彩論述。墨子提出要「察其所能而慎予官」。荀子告誡執政者「無私人以官職事業」,切不可任人唯親,而主張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晏子則進一步指出:人的才能也是不同的,應當讓人專司一事,不能要求他無所不能。用人的優點,不用他的短處;用人所擅長的,不用他所不擅長的。這就是任用人才的要略。北宋王安石對以上的幾個方面的思想進行了更加系統化、理論化的論述。他的用人思想可概括為「教之、養之、取之、任之」。其中,教學之道,即堅持學用一致,造就人才;養才之道,即維持政府官員生活的俸祿報酬應採取的方針—— 「饒之以財」、「約之以禮」、「裁之以法」;取才之道,即選拔官吏的途徑;任才之道,即根據專長任用人才。這樣完備的論述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很有其借鑒意義的。
3、中國古代的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往往會有十分高超的管理策略。
通過與西方的封建社會時期進行比較,我們會很容易的看到,中國的封建社會出奇的穩定和統一。這也從一個方面顯示了中國古代管理者高超的管理水平。中國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中央集權的國家管理制度,財政賦稅的管理、官吏的選拔與管理、人口田畝管理、市場與工商業管理、漕運驛遞管理、文書與檔案管理等方面,歷朝歷代都有新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傑出的管理人才,在軍事、政治、財政、文化教育與外交等領域,顯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戰國時期著名的「商鞅變法」是通過變法提高國家管理水平的一個範例;「文景之治」使國家出現了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萬里長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當時測量、規劃設計、建築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體現了工程指揮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將防洪、排灌、航運綜合規劃,顯示了我國古代工程建設與組織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謂主持的「一舉三得」皇宮修建工程堪稱運用系統管理、統籌規劃的範例。諸如此類的管理實踐不勝枚舉,都體現了中國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捌』 請各位介紹幾本關於管理學歷史的書籍!謝謝!
管理學在國外的產生與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管理學的歷史 (1)形成階段:從18世紀到20世紀初是管理學的形成時期。與18世紀60的年代工業革命的發展相適應,管理思想處於萌芽階段;19世紀近代末管理思想初步形成。(2)應用階段:從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管理學的應用階段。在這一階段,管理學走出了大學的講壇,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變革階段:從20世紀40年代到現在,管理原理、方法發生了許多重大變革。新的管理概念強調了人本管理、決策管理、權變管理理論、管理科學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管理思想又有了新的發展,戰略管理、組織文化、公司再造、學習型組織等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極大地推動管理學的發展。在整個管理學發展過程中,主要的論著有:亞當.斯密《國富論》、泰勒《科學管理》、法約爾的一般行政管理、孔茨《管理;理論的叢林》等等。你可以參考 http://zonghe.17xie.com/book/10000615/10800.html
『玖』 管理學歷史與現狀
利益相關: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專業
前者的時候只學管理學,後者的時候管理學經濟學都學。
以下是個人看法:①管理學發展很快,但您學的管理學和我學的管理學不是一類管理學。
任何學術理論有一個學術過程和實用過程。
我在學校里研究學習的是管理學前沿,是建立在理論模型基礎上的,目前根本無法證實或者證偽,它的學術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也許著名學者研究的理論放在實際的企業運行里根本行不通。所以在社會里,您不會接觸到這類理論前沿。
社會里需要的是實用管理學。任何培訓機構也好,任何企業也好,宣傳的還是一百年前泰勒,法約爾那一套,因為它實用,為什麼他們實用呢?因為古典管理學不是建立在理論模型基礎上的,而是建立在實際觀察和實踐基礎上的,能實際帶來經濟效益。
②那麼管理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展得不實用了呢?從二戰後開始的。
二戰後,各個管理學流派得到建立,有引用人事管理理論為基礎的行為學派,有用數理計算為基礎的管理科學學派,有引用心理學為基礎的組織行為學派等等數不勝數。
因為這些學派的理論都是建立在空洞的理論基礎上的,他們的理論基礎就得不到證實和證偽。是純粹從理論到理論的過程。比如組織行為學派,理論基礎是心理學,但是心理學卻本身就是一個空洞的學科,不能大規模量化和普遍適應的理論。因此他們都太過於空洞,高端和不能普遍適用了。
也許行為學派在日本非常有用,管理科學在美國很有用,還可能組織行為學派在德國很有用等等,這些還和每個國家的具體國情和民族文化有關。實用性不會太大。
但是科學管理,卻本身就起源於社會實踐,不是建立在空洞理論之上的,具有很大都實用性,所以一百年來得到了最大規模的推廣和適用。
因此您會覺得好像在哪裡都是學習和接觸到這些東西,根本原因是您不需要做學術意義的研究,您需要的是如何直接給企業帶來利益。
我最早只學管理學的時候,也有過這種疑問,後來由於學習了經濟學就覺得茅塞頓開了,因為經濟學更加的空洞不實用,純粹的天馬行空。
『拾』 如何從歷史中學管理智慧推薦一些好的書和課程。
1、企業應該有意識去選擇具備基本的技能、能力和知識基礎的符合高管職位的人才。這些能力包括智力以及外向和嚴謹的性格特質,此外還有語言表達能力、流暢的英語以及晉升至領導層的意願或動力。因為這樣的人才更加容易掌握並勝任高管職位所需的能力體系要求,這對進入公司管理的員工個人的未來發展也極為重要。
2、企業提前留心選拔具有高管潛質的人才。提前留意觀察准備有利於更加准確的找到我們的理想高管人才。辨識人才資質的方法也是數不勝數,而根據當前的表現以及過往的職位經歷進行判斷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另外,採用自我評估工具考察這些潛在人才在各項基本資質中的優勢與不足也是企業常用的方法。
3、企業應該重視正規教育。企業必須為員工提供基礎的商業教育,好讓員工全面系統地了解企業是如何運作。目前針對領導力開發課程和教育的方案越來越多,比如一些針對高層管理者的新生代企業家課程,這些課程的目的在於促進領導力的發展,企業應鼓勵員工多多學習此類教育課程來提升他們的個人能力。
4、企業應提供各種機會來引導和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激勵員工完成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來拓展能力是一種相當有效的途徑,即便他們可能遭遇失敗,他們獲得的成長也是非常大的。企業也可以鼓勵員工擔任或被調配至其他崗位,以便讓他們更加了解公司及公司的運營方式。
企業對於培養高層幹部的領導能力,還有一個途徑就是報班學習,比如總裁班、MBA等等
我知道武漢大學10月30日有個精講《資治通鑒》的課程,叫《資治通鑒》與領袖智慧的高級研修班,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