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市有哪些博物館
1.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版物館。上海地權志類博物館籌建工作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1983年建成「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7月改現名。
㈡ 中國的博物館有哪些
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
北京藝術博物館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
北京藝術博物館
坐落於明清古剎萬壽寺內。萬壽寺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7年),原為貯存漢文佛教經典之地。由明至清,歷經帝王幾次大規模翻建,最終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為一體,東中西三路建築毗鄰,佔地50畝的皇家重寺,並成為皇室出遊的行宮和祝壽慶典場所。
北京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985年,現收藏各 類古代藝術品近五萬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
主要包括歷代書法和繪畫、碑帖及名人書札、宮廷織綉、官窯瓷器、古代傢具、歷代錢幣及璽印等。其它如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 煙壺等,不勝枚舉。
除中國古代藝術品外,館內還保存了部分外國藝術品,更收藏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現代大師的傳世之作。 藝術博物館現有七項固定展覽,分別是萬壽寺歷史沿革展、篆刻藝術展、佛教藝術展、明清工藝品展、北京文物精華展、繪畫藝術展、明清傢具展。
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
位於中國工藝美術館的五層,面積1800平方米,是收藏、陳列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的博物館。館內目前陳列有藝術陶瓷、織錦、抽紗刺綉、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景泰藍、金、銀、銅擺件、泥人、內畫壺、漆藝以及民族工藝和民間工藝品。
其中包括老一輩工藝美術家、教授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傳世佳作以及歷年獲國家金獎或國際金獎的優秀作品等一批國寶級珍品,如翡翠珍品山子「岱嶽奇觀」、花熏「含香聚瑞」、花籃「群芳攬勝」、插屏「四海騰歡」則為古今罕見的稀世國寶。
最重的翡翠珍品山子有368kg、質地上乘,實屬罕見。藝術家以概括的手法表現泰山雄偉壯觀、春意盎然,日出東方的景色。象徵中華民族勇攀高峰的精神。正面山巒挺拔,樹木青翠,背面山巒樹木灰暗,黃昏景象,兩面對比。扣唐詩詩意「陰陽割昏曉」,實為歷史上難得的珍品。
㈢ 歷史博物館里有什麼
館藏文物:
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陝西歷史博物館建成後,集中珍藏陝西地區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余件 五祀衛鼎
。比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類:青銅器[/titl已登錄0品時代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典型的商多ur/urrl]師l]史料價值很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受、西周牛尊、它較、戰國鳥蓋部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唐代墓葬壁畫
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地區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是反映唐代社會的重要形象資料。 與陝西省地圖輪廓暗合的秦跪射俑
歷代陶俑
已注冊的有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甲士侍衛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駝等t]歷代itle2] 已000[u文化原始url]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文等。[2]title2] 已注冊的有10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築構件。 竹節熏爐
漢唐銅鏡
已注冊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樣,圖案精美。有些祥語句。[t金title2] 銀的銅器。已注冊0多件。其中如、春秋土的金啄木鳥、漢/url]、金爐和1[家村唐代l]出土的塞金獸首瑪瑙杯、八棱樂位金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赤金走龍等,均屬舉世罕見的精品。
歷代貨幣
已注冊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冊(即不包括在總藏品數之內)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除上述八大類外,還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國寶級文物:
1、西周早期【(方輿)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徑56.5厘米。1972年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 目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2、西周中期【五祀衛鼎】通高36.3,口徑34.3厘米。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1980年陝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4、西漢【皇後玉璽】高2,邊長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5、西漢【鎏金竹節熏香爐】通高58,口徑9,底徑13.3厘米。1981年陝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6、唐【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7、唐【闕樓.儀仗圖】高28O,寬28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宮女圖】高176,寬196.5厘米。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馬球圖】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獵出行圖】高100-200,全長89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11。唐【禮賓圖】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組18幅壁畫均保存密封庫房中,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內均有其復製品供遊客欣賞。 12、1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 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4、唐【鑲金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16、唐【三彩載樂駝】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庫房,其仿製品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徑30,底徑10.6厘米。陝西渭南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後段。
㈣ 中國的博物館有哪些
1.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市城區中心,正式成立於1925年,是我國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館內所藏中國歷代藝術瑰寶和明清宮廷歷史文物共有90餘萬件,其中珍品即達8000多件,如清代典章文物展覽室展出的有從重達5330公斤、用整塊玉石雕成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到一件小小的頭飾。又如歷史藝術館展出了從春秋戰國時期起直到清代的各種藝術品和歷史文物,比較系統地展現了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發展歷程及其成就。
2.陝西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三學街文廟舊址。文廟始建於宋徽宗宣和年間,距今已有870多年,歷經元、明、清各代,屢經修葺。該館建於1952年,共有10個陳列室,陳列面積為4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古典建築形式和園林化的博物館。所藏珍品有87000餘件,全部是當地出土的舉世矚目的瑰寶,有青銅器、壁畫、瓦當、石刻、碑石墓誌、銅鏡、唐三彩、陶俑、金銀器等。陳列內容分為歷史陳列、石刻藝術和碑林三大部分。其中碑林部分收藏有各代碑碣2300餘件,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座書法藝術的寶庫。
3.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門中山東路321號,始建於1933年,面積約9萬平方米。它的前身即「中央博物院」,為中國著名文物薈萃地,收藏有歷代藝術瑰寶、明清宮廷文物、少數民族珍品等數十萬件,是一所全代史博物館,又是一所藝術博物館。展出以江蘇發掘的歷史文物為主,再現了自遠古時代至1919年人類的發展史。
4.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位於上海市延安東路河南路口,是中國大型博物館之一。該館建於1952年,現有藏品逾11萬件,以收藏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和古代書畫之精善而蜚聲海內外。其中西周大克鼎、春秋晚期的牲尊等青銅器、唐越窖海棠式大碗等陶瓷器和晉王獻之《鴨頭丸帖》、唐孫位《高逸圖》等書畫,都是舉世矚目的稀世珍品,而宋王安石之手書《楞嚴經旨要卷》更屬首次披露的存世孤墨
㈤ 北京的歷史博物館有哪些
很多啊,想北京博物館,故宮,等等
㈥ 廣州有哪些博物館
1、共和社區鐵路文化博物館
廣州市聞名的鐵路系統工作生活區,始建於1953年,取四面八方鐵路職工共處和睦,共同發展國家鐵路事業之意而得名。
共和村內「共和社區中心」設立了鐵路文化微型博物館,通過圖片和實物,展示出鐵路的建設和發展歷程。據了解,共和村社區中心面積約1200平方米,共展出了鐵路建設和發展相關的老照片20多張,各時期中外機車圖片40多張,鐵路實物28件。
2、廣府本草博物館
據考證,大沙頭東一帶不僅是水上居民聚集地,也是水上貨運集散地,貨物包括廣東人經常使用的生草葯和中成葯,並以此衍生了多家民間中葯房和中醫館及涼茶鋪,據聞魯迅1927年居住在白雲樓時也曾到此地抓葯品茗。
街坊可以在博物館用金睛火眼辨別煲湯料,數百種中草葯標本大開眼界。三樓的廣府本草學堂,完美復制了傳統葯房場景,教你搗鼓嶺南粵味中草葯,另外還有定期的養生講座。
3、中國(廣州)民間金融博物館
中國(廣州)民間金融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以民間金融為主題的博物館,其前身為民國金城銀行舊址,位於廣州昔日的金融商貿中心。
館內利用實物、歷史圖片、場景再現、互動游戲、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展示從西周時期到近現代,以民間信貸為主要形式的民間金融發展歷史,包括舊式的當鋪、票號、錢庄、銀號,以及新式的銀行、保險等等。
4、東平典當博物館
東平典當博物館是廣州市內第一家以典當行業為題材的行業博物館,它是越秀區第一個由政府和民間共同合作建成的公益性行業博物館。東平典當博物館依託民國建築東平大押而成立,該樓曾是清末民初的典當樓,俗稱為「大東門當鋪」。
5、眼鏡博物館
錦泉眼鏡博物館館內收藏了中國和世界各地稀有的古董眼鏡和眼鏡設備,藏品豐富。錦泉眼鏡始創人郭炳老師傅和徒弟何錦泉先生對眼鏡具有特殊的感情,一生鍾愛,特別喜歡收藏古董舊眼鏡和眼鏡設備,
位於越秀區老字型大小一條街,何錦泉先生在店內專設了一個「眼鏡博物館」,把收藏的所有古董眼鏡珍品和眼鏡設備供廣大市民鑒賞,這個的博物館裝飾極具特色,展示了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許多極其珍貴和罕見的古董眼鏡、驗光工具、測量儀器、孫真人手寫的眼科書籍等珍品。
在館內還可以了解眼鏡的起源和發展歷史,館內古董眼鏡的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至中國明代和西方17世紀前,雖然古老但是不失典雅,非常具有韻味,通過每個時代眼鏡業的發展,也體現了人們的智慧是代代更新,科技一日千里,這個「博物館」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為整個廣州的眼鏡行業添上了華麗的一筆。
6、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
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漢代陶瓷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館內展出的藏品豐富,陶瓷文化時間跨度長達五千多年,分為漢代陶器展廳、中國陶瓷發展展廳、漢兩彩展廳、原始瓷器展廳4個展覽分類展出。
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通過漢代無釉陶、釉陶、漢兩彩陶、漢代青瓷、漢代陶瓷雕塑等展覽,從珍藏史料豐富的漢代陶瓷中挖掘漢代文化內涵,讓人們了解漢代社會、經濟、科技以及人文的發展概況,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館內以月神嫦娥為藍本的灰陶女舞俑是國家一級文物,舞俑面帶微笑、形貌素美,有「東方維納斯」的美譽。除此之外,博物館還藏有目前最大的漢代原始青瓷大瓮、漢代灰陶馬槽等一系列珍貴的「孤品」。
7、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
中國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是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中國首座美容化妝品博物館。
該館始建於2007年12月18日。館內展示了中國各朝代、各時期的文物、展品千餘件,圖片千餘幅,文字精確,內涵通俗,個性鮮明;背景環境及色素設計視覺效果極佳;場景、藝術品、影視等強化了視覺語言的傳播力;動畫、電子顯示等多媒體,可讓觀眾參與、互動。
㈦ 中國有哪些歷史紀念館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北京豐台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距市中心約15公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各種歷史文獻和相關實物為主。
同時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來侵略和佔領台灣的各類文物,內容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歷史側面。截至2014年,館藏各類文物達兩萬余件,其中一級文物達百餘件。
2、抗美援朝紀念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桃源街附近,坐落在市中心北部風景秀麗的英華山上,是一座塔樓式建築群。該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館落成並正式開館。
抗美朝援紀念館共收藏文物19500餘件,分為兩大系列,即抗美援朝文物和歷史文物。現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1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7件,如原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同志的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平壤以北道路調查材料和朝鮮交通調查圖。
3、平津戰役紀念館
平津戰役紀念館,位於天津市紅橋區,是一座全面介紹平津戰役的現代化展館。紀念館於1997年建成,佔地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由勝利廣場、主展館、多維演示館和軍威園四部分組成。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平津戰役紀念館採用多維演示館運用現代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結合全景式超大屏幕環球電影、背景畫、戰場微縮景觀和音響,生動逼真地再現了平津戰役的宏大場面陳列內容比較豐富,有戰役決策、戰役實施、人民支前、偉大勝利、英烈業績等五個部分組成。
4、淞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坐落於昔日上海軍民浴血抗戰的主戰場--寶山境內。是一座反映兩次淞滬抗戰的主題紀念館,採用塔館合一的建築風格,建築面積3490㎡,展廳面積1500㎡,室外展示區域近8000㎡,與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形成「館園合一」、「文綠結合」的模式。
紀念館共11層, 1—2層為陳列區,專題陳列「血沃淞滬」 八一三淞滬會戰史料,由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八一三淞滬會戰、上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日軍在上海的暴行、正義的聲援、歷史的審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等七個部分組成。
5、淮海戰役紀念館
淮海戰役紀念館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東南郊的鳳凰山東麓,建在淮海戰役紀念塔的東南,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館頂是琉璃瓦,中間是廡殿重檐門廊,建築面積2800多平方米。2007年7月17日,坐落在江蘇省徐州市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新館經過三年建設,全部完工並免費對外開放。
該館藏品1.5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展出文物、照片、圖表、美術作品等2000多件。其中有淮海戰役總前委用的電台、隨軍民工之前使用的小竹桿、烈士生前的筆記本等。館內另設放映廳,放映有關淮海戰役的歷史影片。陳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題詞15幅,照片約500幅,實物近40件。
㈧ 深圳歷史博物館有什麼
走進深圳歷史博物館
一直以為,深圳是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沒有多少可以追溯的歷史。然而,當我今天走進深圳歷史博物館,參觀了古代深圳展廳、近代深圳展廳、深圳民俗文化展廳以及深圳改革開放史展廳以後,改變了原先的想法。
大量的文物和史料告訴我們,深圳有著7000年的人類發展史、1700年的城市史和600年的海防史。其前身是新安縣,順治年間,清政府為防止沿海平民支援收復台灣的鄭成功反清復明,曾讓沿海居民內遷50里,新安縣一度並入東莞縣,三年後才得以恢復建制;民國三年更名為寶安。1979年被中央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1980年全國人大批准建立深圳經濟特區,1981年深圳升格為副省級市。
近代中國,深圳和內地省份一樣,飽受英帝國主義的欺凌,面臨被割讓的危險;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也曾踐踏過這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深圳人民組織起來,奮力反抗侵略,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1941年,日本即將佔領香港,中國共產黨在進步人士的幫助下,對陷在香港的包括矛盾、何香凝在內的300多名知名人士展開大營救,最終通過秘密通道,將這批人成功營救出來,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勝利及新中國的建設奠定了人文基礎。我們還有所不知的是,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是在深圳升起的,那是在1949年10月1日早上6點,比天安門廣場升旗時間早了整整9個小時。15天後,當時的寶安才得以解放。
深圳的民俗文化,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共性,同時也頗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從展出的許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可見一斑。我繞有興趣地看了一段錄像資料,這是一個黃姓大家族祭祖的場面,清明重陽,一年兩次,一個程序,一絲不苟,一傳幾十代,成為傳承歷史文化,凝聚海內外子孫的典範。客家習俗、客家方言,客家的世家圍屋,在展廳里通過模型、影像資料向我們一一呈現,讓我們感受濃郁的風土人情。
深圳改革開放歷史,是深圳人最引以自豪的歷史。在中央政府的親切關懷,特別是鄧小平總設計師的親手描繪中,深圳人發揚墾荒牛的精神,秉承「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敢為人先,大膽實踐,經過30年的奮斗,把特區建設成美麗富饒文明的城市。深圳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很好的窗口和實驗田的作用,用驕人的業績回答了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深圳在高新技術、金融、旅遊、港口運輸等行業位居全國領先的地位,城市綜合實力也名列前茅。展出的一組數據告訴人們,1979年深圳的人均GDP僅為606元人民幣,而2007年已達10628美元;上繳國家的財政收入也從當初的幾十億增加到現在的上千億。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鄧小平的著名論斷:「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近幾年來,深圳加強同香港的合作,加強珠三角地區城市之間的聯系和交流,相互輻射,相互協作。溫總理的「用創新贏得尊嚴」題詞,激勵深圳人不斷開拓創新,為建立和諧深圳、效益深圳的發展目標而奮進。
深圳博物館新館於2008年12月剛剛落成開放。目前,它的一個極好的看點是國家寶藏巡迴展。在這里我有幸看到了許多國寶。有遠古時代的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形狀各異的寶鼎;有被張藝謀搬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戰國時代的缶的原形;還有著名的金縷玉衣,大型編鍾。甚至還有1958年在我們南京北京路出土的三國時期吳國的「青瓷羊燭台」。一把白瓷龍柄雞首壺,其逼真的造型,精細的瓷藝術,使我們嘆為觀止。一件件珍貴的寶藏,不僅使我們大飽眼福,更猶如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地理課,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激起了作為華夏子孫的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