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
第五單元走進社會
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是我們的第二個家,還是我們第一個接觸的小社會;社區是我們的第三個家,每個社區都是一個小社會;
2、學校生活不僅能提高我們的知識水平和社會生活能力,還能培養我們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教育我們樹立高尚的愛國情操和遠大的志向。
3、網路社區是高科技的產物,也是一種新的生活空間,人們把它叫作「虛擬社區」,與真實的社區一樣,虛擬社區同樣需要健康的生活;
第二課社會舞台中的角色
1、與生俱來的角色:性別、人種、民族、兒女,膚色;
社會規定的角色:觀眾、學生、遊客、乘客、顧客、參觀者、居民、消費者;
自己期望的角色:警察、老師、科學家、歌星、董事長。
2、感覺社會角色的變化途徑:通過體會同一個角色的成長過程,感受角色的變化;也可以通過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感受角色的轉換。
3、不同的角色之間的價值觀存在差異,表現在對待同一個事物,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4、如何消除隔膜更好的相處:
①對不同於自己的觀念懷有尊重、包容乃至悅納的心態。②不同角色之間需要相互溝通、協調,才會促進社會的和諧;③所有的角色互相配合,才能組成和諧的整體;
5、合格的社會角色的養成:①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訓練,從學生角色做起。②從小立下志向,並不懈努力③就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做好我們的每個角色;
綜合探究五我是社會小主人
1、無論哪類問題,我們都有權利對問題的解決提出自己的建議,這就是行駛批評、建議的權利,即行使監督權。
2、怎麼樣按步驟實施計劃?
1,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問題 2,根據問題,提出建議 3,形成報告,向上級部門反應,
3、怎樣反映合理化的建議?
可以通過向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打電話或寫信,
打人民代表面談和打電話
給新聞媒體寫信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六單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第一課永遠面對的選擇
1、現代生活中人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也是消費者,這也是我們進入經濟生活的最初身份。
2、消費,是一種為滿足我們的生活需要而享用物品和服務的過程。沒有生產就無從消費,生產決定消費,先有生產,再有消費。
3、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消費行為是在市場上購物。
4、商品就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5、市場在幾千年前就存在了;現在最新的市場叫電子商務,是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商品買賣。
6、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有:季節變化、投放市場時間、地點不同、生活熱點變化、品牌的變化等。
7、影響我們購物的因素有:商品的質量、價格、產地、品牌和售後服務,購買者的需求和喜好、廣告影響和購物環境等。
8、合理的購物方式:①量入為出,根據收入安排支出 ②提倡節儉③從實際需求出發,不要盲從
9、過去的消費方式:現在的消費方式;未來的消費方式;(p36、p38)
10、寅吃卯糧指利用貸款的方式提前享受生活。
11、在家庭消費中,首先要滿足自身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次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
12、注重環境保護的消費,已經日益成為人們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成為現代文明生活的標志。
13、食品支出佔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系數。表明人們生活的富裕程度。
恩格爾系數越大,說明這個家庭或國家越窮,反之,越富裕。
第二課創業的「學問」
1、投資就是用錢來生錢的方式
2、創業十六字秘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
3、創業過程必須考慮四個因素:市場需要(企業生存的前提條件)產品價格(有效的競爭手段)技術改造(企業生命力的源泉)新的產品(保證企業能處於領跑的位置)
4、創業投資可以增加收入,但也有很大風險。一般來說,投資的獲利越大,風險越大,創業者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
5、規避風險策略:別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滿足這一策略的條件:將有限的錢合理分配,投資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業,其中一個行業產生的因素恰好是另一行業獲效力的因素。
6、創業之道,重在把握機會,而把握機會的要領是: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7、成功的創業者把信用視為企業立業之本,不守信用、不講道德,就會推動所有的合作夥伴,就會失去所有的未來機會。
8、誠信對社會的作用:在我們的社會中,信用對每個人都重要。如果推動信用,人們就沒有安全感,社會中就會充滿爾虞我詐;如果每個人都以講信用來要求自己,社會就會成為一個誠信的社會。
第三課做好「當家人」
1、家庭收入與家庭支出相比較:收入大於支出,叫「盈餘」;支出大於收入,叫「赤字」。
2、儲蓄是每個家庭持家理財都可以採用的辦法,但人們儲蓄的目的不盡相同。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儲蓄的目的是增加收入。人們把錢存入銀行而不放在家裡,主要是能得到比存入數額更多的錢,多出來的部分,叫利息。
3、政府發行的債券叫做國債。國債有國家的信譽和財力做擔保,由國家承擔還本付息的責任,是風險最小的債券。
4、有計劃地安排家庭收入與支出,叫家庭預算。家庭預算是家庭理財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現在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開源就是增加收入,節流就是節省支出。
5、國家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向納稅人徵收稅款,叫做稅收。它是國家財政最重要、最穩定的收入。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6、個人所得稅的顯著特點是「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
第七單元精神生活的追求
第一課知識就是力量
1、知識改變生活,學習改變命運——培根
2、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早在唐代,中國就有了印刷術,並在宋代得到發展,成為農耕時代的科技發明典範。15世紀中期,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印刷機,
3、我國印刷術的最早形式——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卷子
4、印刷術的發明的意義:書籍的出版更加快捷,知識的傳播更加容易,促進人類文化事業的發展。
5、貝爾發明了電話,(出現在美國費城的博覽會上)從此,人們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方便和快捷。
6、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的問世標志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
7、袁隆平發明的水稻雜交技術,將成為21世紀解決全人類吃飯問題的法寶;
8、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只人的視野和思想,而且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類的宇宙夢想不斷實現,人類正進入太空時代(時代);
9、學習不僅是每個人開啟富裕之門的鑰匙,還關繫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人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飛速前進的步伐。
13、學習化社會:「每一個公民享有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取得學習、訓練的培養自己的各種手段。……每個人必須終身持續不斷地學習。」如今在世界各地,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新世紀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14、終身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主張教育應該貫穿在人的一生中進行,是學習化社會的具體體現。
第二課大眾傳媒
1、大眾傳媒是傳遞信息的大眾傳播媒體。大眾傳媒的種類:書籍、報紙、雜志、電話、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各有哪些優點和不足?書P67
2、互聯網作為一種綜合煤體,他可以兼收並蓄各種已有的大眾傳媒。互聯網的獨特優勢就是虛擬的人際交往平台和信息傳播平台,也具有隱匿性;
3、「博客」一詞源於英文單詞BLOG,也簡稱「網路日誌」。
4、為什麼互聯網不能取代一切:各種媒體各有自己的受眾,共同築起影響巨大的傳媒世界。
10、如何正確對待大眾傳媒?(P71)
12、現代傳媒對青少年的影響:(學習、身心上說)
(參考)有利:,增長知識,豐富文化生活、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網路可以是娛樂工具,娛樂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青少年學習社會。
不利:大眾傳媒中的信息來源復雜,虛假的不良的廣告信息也會對青少年造成不利影響;會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可能會影響青少年的思想等。會影響他們的休息和身體健康,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
第三課追尋真善美
1、①科學家們正是因為勤於思考,忘我地探索,才常常在細微之處有重大的發現。
②科學探索的道路是艱辛、漫長的,需要克服各種困難,付出艱苦的努力(艱苦努力,不怕困難),甚至以生命為代價。(謙虛謹慎、健康樂觀)。
3、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面對茫茫宇宙,發出《天問》,試圖找到打開自然界奧秘之門的鑰匙,表現了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4、古希臘思想家泰勒斯喜歡對身邊的萬事萬物進行思考,認為水與一切事物有著密不可分割的聯系,水是世界的本原;
5、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賣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6、居里夫婦發現了鐳,居里夫人付出艱苦的努力,終於提取出了純鐳,先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
7、列舉人類歷史上思想追求的三個重要方面。
(1)探索自然界的奧秘;(2)認識人生的意義;(3)追求理想的生活。
12、蘇格拉底:良心——言論自由與真理,更甚於生命。
13、林覺民懂得,個人的幸福固然珍貴,天下人的幸福卻更加重要,為天下人的幸福而犧牲個人的幸福是高尚的。
14、馬永順:從「多砍樹」到「多種樹」說明:時代在發展,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也在變,但人們對於自身和生命價值的認識和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人類必將在不斷的探索中充實、完善自我。
1、中學生應該怎樣正確對待流行?
我們應用全面的觀點來看問題,不能盲目崇拜,而應有選擇的追求、擇善而從。
第八單元 社會生活的變遷
1、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寬袍大袖→窄衣小袖(適應戰爭需要 胡服騎射)
唐朝寬袍大袖的華服(社會風氣自由開放,交流頻繁,國力強盛)→
清朝滿族人的傳統民族服飾:馬褂和旗袍→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山裝
4、中國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化字
5、在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現了文字。中國至今發現最早的成熟文字,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的甲骨文
6、中國書籍的演變:竹木簡書最古老的書(笨重)→帛書(輕便 利於攜帶,但難以修改 昂貴)→植物纖維紙→紙制圖書→電子書籍
7、世界各地的早期書籍:古埃及紙草書卷;巴比倫人泥版文書;中亞和歐洲羊皮書和牛皮書;
第二課我的成長歷程
1、個人的成長歷程,能見證我們祖國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
2、敘寫歷史應該注意什麼?
(1)力求准確記述每個事件(2)力求寫出你的真實感受
(3)力求記錄下當時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第三課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1、表示歷史時段的常用詞彙和習慣用法
①公元紀年法: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灰採用的紀年法。把基督教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為界劃分為公元前後。
②世紀:每100年稱為一個世紀,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為一世紀。例1949年,20世紀40年代。
③年代:每10年稱為一個年代,如1940年到1949年為四十年代。
④時代:一個較長的時段,人們以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徵為劃分標准。例:青銅時代、春秋戰國時代、⑤中國王朝紀年 皇帝年號紀年法:西漢的漢武帝首創以年號紀年,
明朝以前,一個皇帝可以使用一個以上年號;到明清時期,一個皇帝一般只用一個年號;
2、計算時間的長度:
不跨越公元前、公元後,只需要兩個數字相減 ;跨越公元前、公元後,則是兩個數字相加再減1。
3、歷史資料(1)按照資料的表現形式可分為
A、文獻資料
①甲骨文(刻在烏龜殼、獸骨上的文字)中國相當古老的文獻資料
②竹木簡如:居延漢簡
③史書了解歷史的最重要文獻(如:《史記》等)。
④檔案、日記、報刊、圖片等其他文件和音像資料
B、實物資料(文物)
文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文字產生之前的歷史,還能幫助我們破譯古老的文字,再現歷史。
文物的發現離不開考古學家的幫助。文物並不都是古老的。
C、口述資料(作用:不等於歷史,能告訴我們怎樣看待歷史;是對歷史文獻的一種補充;使人們能更全面地了解歷史)
①口頭傳說(大多是人們長時間口耳相傳的產物)
②口述歷史(把人們講述的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記下來)可以彌補歷史文獻的不足
(2)按照資料價值的不同分為
①第一手資料 原始資料(文字、實物和口述資料中比較直接的證據。)由當事人根據親身經歷寫成或由距離較近的人記錄的資料,是直接的證據;
如:原始文件、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照片、文物古跡和其他實物等。
②第二手資料 後人的說法或記錄,是間接的證據.
綜合探究八探尋身邊的歷史
烽火戲諸侯故事告訴我們聲光是可以用來傳遞信息的。
公元前500年左右,我國有了郵驛制度,它主要負責公文書信的傳遞任務,步行傳遞叫做郵,騎馬傳送叫做驛,置郵傳命的體制在我國古代存在了兩千多年,這種方式快速、安全、准確,這反應我們信息傳遞的制度化非常重要。
世界郵政事業的起源: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黑便士」郵票,圖案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頭像,面值一便士。此郵票由郵票之父:羅蘭。希爾設計。
中國近代郵政事業的起源是中國清光緒(1878年7月)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B. 初一歷史下學期知識點
初一下期歷史復習資料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作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訪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亞
●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次。
●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宋朝的海外貿易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僑胞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1206年,蒙古貴族如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支五代的歷史。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 (fU)、蔡襄。
●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對國的統治。
●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
●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被迫投降。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眾,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
●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房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用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用與被僱用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和《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 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有顧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鄭板橋《蘭竹圖》、東洪綬《西廂記》畫的插圖。
C. 初一歷史下的重要知識點
下冊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29、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建立金,後遷都燕京,改為中都。 38、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9、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遼宋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3、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4、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5、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7、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2、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3、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4、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6、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7、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8、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9、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60、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62、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3、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70、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71、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72、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73、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發展台灣的經濟。 74、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75、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 76、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7、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78、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爾扈特部,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2、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3、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4、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86、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88、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9、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90、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91、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鄭板橋《蘭竹圖》、東洪綬《西廂記》畫的插圖
D.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思考:聯系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麼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後,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
2、開鑿的目的:①遊玩江都; ②加強南北交通; ③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為什麼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於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雲集,商業繁盛。
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人物
貢獻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誕生階段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
完善階段
武則天
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
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
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麼意義?
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
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
民族
活動地區
與唐朝的關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為一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紇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維吾爾族
靺鞨
東北
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車書本一家」。
滿族
南詔
西南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一、對外友好往來
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
二、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1、遣唐使
2、鑒真東渡
3、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築、錢幣、習俗等。
二、唐朝與新羅的友好往來
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三、玄奘西遊
為什麼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
1、唐朝的強盛、繁榮、先進,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較開放的政策和比過去發達的對外交通,給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
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長安城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李白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
詩仙
杜甫
「三吏」「三別」
反映社會現實。
詩聖
白居易
《秦中吟》《新樂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書體
書法家
代表作
顏體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柳體
柳宗元
《玄秘塔碑》
2、繪畫
閻立本
《步輦圖》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畫聖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
著名的歌舞大麴有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太宗參與編創的《霓裳羽衣曲》。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一、遼宋西夏的並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
(2)契丹國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
(1)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採取防禦政策
(2)宋真宗時,遼宋澶淵之盟: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金的建立
2、金滅遼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飛抗金
5、紹興和議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政權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遼
契丹
10世紀初
遼太祖阿保機
上京
北宋
漢族
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
李元昊
興慶
金
女真
12世紀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後遷到中都
南宋
漢族
1127年
宋高宗趙構
臨安(今杭州)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絲織業「號為冠天下」)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朝的造船業成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
(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2)市舶司的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衣:宋初崇尚節儉;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
食: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吃魚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車,驢車;乘轎,騎驢騾。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1、瓦子: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
2、節日:春節、元宵、端午節、中秋節。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統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時間:1271年 都城:大都 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與經濟
1、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
(1)漕運
(2)海運
3、繁華的大都
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成為繁榮的大都市,以大都為中心,元朝的對外往來十分頻繁。
4、頻繁的中外往來
元朝時對外往來的一個著名使者就是馬可波羅。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了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書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轄地
地方:行中書省 台灣和澎湖列島地區——澎湖巡檢司。
廣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嶺北行省。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發展
1、漢族外遷邊疆
2、邊疆各族遷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漢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第13、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葯的應用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2)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3)15世紀,歐洲出現活字印刷術,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2、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時期,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事業;
(4)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3、火葯的應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葯配方的記載,
(2)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
(3)宋元,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
(4)13、14世紀,火葯及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二、史學成就
《資治通鑒》——「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史學上的「兩司馬」
史學家
年代
著作
體例
敘事范圍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司馬光
北宋
《資治通鑒》
編年體通史
戰國到五代
三、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
詞人
代表作品
風格
婉約派
李清照
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慷慨激昂,氣勢豪邁。
辛棄疾
4、元曲
(1)由雜劇和散曲組成。
(2)最優秀的劇作家: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5、繪畫
(1)宋代繪畫,突出表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的創作中。
(2)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
(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
(4)趙孟頫的畫,人稱「神品」
6、書法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明朝的建立
時間:1368年 都城:應天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軍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二、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1、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
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獄
都指揮使司(都司)——掌軍政
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2、特務統治
錦衣衛成立於洪武年間,由皇帝親自主持,負責保衛皇帝安全,偵緝官員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約束,可直接實行緝捕。
3、八股取士
命題范圍:四書五經。
答題要求: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能有個人見解。
文體:「八股文」。
三、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難之役
4、明成祖強化君權
(1)1421年,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設特務機構——東廠。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一、鄭和下西洋
1、 鄭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鄭和
時間
1405—1433
次數
7次
人數
27000多人
船數
200多艘
到達范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設備
羅盤針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1)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
(2)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3)鄭和個人氣概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術的發達。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強與海外的聯系。
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
二、戚繼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
1、倭寇騷擾中國沿海
2、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抗倭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1)戚繼光進行的抗倭斗爭是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事業,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2)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作戰勇敢,紀律嚴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活動;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1557年後,長期居住,但澳門主權屬中國;
4、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了對澳門行使主權。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一、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滿洲的興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屬奴兒干都司管轄
(2)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1636年 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都城:盛京
2、 山海關大戰和清軍入關
附表:滿洲發展的歷史
時間
族名
政權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1115年
女真
金
完顏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後金
努爾哈赤
1636年
滿洲
清
皇太極
二、君主集權的強化
1、設立軍機處
(1)雍正帝時設立
2、文字獄
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製造了大批冤獄。
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危害:(1)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
(2)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一、鄭成功收復台灣
1、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台灣(1624年)
2、鄭成功收復台灣(1662年)
3、清朝設置台灣府(1684年)
二、雅克薩之戰
1、沙俄侵佔雅克薩和尼布楚
2、雅克薩之戰
3、中俄《尼布楚條約》(1689年)
(1)《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
(2)意義: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一、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
(1)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
(2)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3)以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雍正時)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亂
1、粉碎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乾隆時期)
2、設置伊犁將軍(乾隆時期)
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三、土爾扈特重返祖國
1、土爾扈特西遷伏爾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錫領導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爾喀什湖
西伯利亞
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蔥嶺
太平洋
南海諸島
台灣及其附屬島嶼
喜馬拉雅山
清政府鞏固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設置伊犁將軍
土爾扈特回歸祖國
雅克薩之戰
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清朝中央政府
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
設置駐藏大臣
鄭成功收復台灣
清朝設置台灣府
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台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後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第21、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
1、明北京城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餘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
作者
著作
價值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宋應星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徐光啟
《農政全書》
農業網路全書,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三、古典小說的高峰
年代
著作
作者
題材
價值
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元末明初
《水滸傳》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明朝中期
《西遊記》
吳承恩
唐僧取經的故事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清朝
《紅樓夢》
曹雪芹
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四、戲劇的繁榮
1、明朝後期最負成名的戲劇家:湯顯祖,其代表作為《牡丹亭》。
2、京劇的形成:在徽劇、漢調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
五、書畫的成就
1、書法:
董其昌: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繪畫
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
徐渭:善於潑墨
「揚州八怪」
E. 七年級下冊 歷史 清朝時期知識點
1、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2、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對全國的統治。
3、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 「文字獄」最為嚴重。
4、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5、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6、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被迫投降。
7、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8、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9、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10、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11、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眾,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
12、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13、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14、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15、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16、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用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用與被僱用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17、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18、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19、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20、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21、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有顧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22、清朝的「揚州八怪」,其中鄭板橋《蘭竹圖》最為有名。
F. 初一下學期的歷史知識要點歸納!麻煩各位
1、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遺址在雲南元謀。是我國境內現存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距今70至20萬年。使用天然火;直立行走;製造舊石器;群居生活。
3、甲骨文:今天的漢字是從商代的「甲骨文」發展而來的。甲骨文是指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5、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言論保存在其學生編訂的《論語》一書中;孔子的貢獻包括:
(1)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注重個人品德修養;要求君主愛惜民力。
(2)對文化教育的貢獻:
①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
②重視因材施教,善於用啟發誘導的方法,教學生學習態度要端正。(「學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③他還編訂了《詩經》《周易》《尚書》《春秋》等書。
二.封建社會
(一)戰國,秦,西漢,東漢
1、百家爭鳴:各派的代表和主張:
① 儒家學派代表:孟子—著有《孟子》,提倡「仁政」提出「民為貴,君為輕」「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荀子—著有《荀子》,提出了人定勝天,是唯物主義思想家。
② 道家代表人物:莊子—著有《莊子》,認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是人力無法改變的,主張退回原始社會。
③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著有《墨子》主張「兼愛(所有人都要互愛互利)非攻(反對不正義戰爭)」、「尚賢」、「節用」。
④ 法家代表:韓非—著有《韓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中央專制集權、主張法治。
2、屈原:創立「楚辭」,代表作是《離騷》。
3、秦國的商鞅變法(前356年):
①內容:A、廢井田,開阡陌;B、重農抑商,獎勵軍功;C、建立縣制,全國設31個縣;D、實行連坐制。
②性質: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
③作用:使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確立新的封建制度。
4、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意義:結束了割據混戰的局面,有利於經濟文化的發展,為我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2)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政治措施:建立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A、自稱「始皇帝」獨攬大權;
B、設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以及諸卿組成中央政府; C、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影 響:被以後的封建王朝沿用。
②經濟上文化上: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貨幣統一為圓形方孔錢和黃金;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後推廣了隸書。作用: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鞏固了國家統一。)
③思想上:焚書坑儒;壓制了思想文化的發展。
④軍事上:修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目的;防匈奴。
攻閩越,設閩中郡;攻南越,設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個郡。
(3)開發南越地區:A、設立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
B、派史祿開鑿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
C、徵集中原居民到嶺南定居。
5、秦王朝與越族(閩越、南越)的關系:(1)、設四郡:閩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派史祿開鑿靈渠。
6、兩漢的經濟:
(1)農業的發展:
①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農業生產的發展:西漢時推廣「耦梨」,發明了播種的「耬車」;興修水利方面西漢時開鑿了「漕渠」和「白渠」;東漢時期王景治理黃河。
(2)手工業的發展:
冶鐵煉鋼方面:
①開始用煤作燃料;西漢時發明了「炒鋼法」;
②東漢的杜詩發明了冶鐵的鼓風工具「水排」;比歐洲早1200年。
紡織業方面:長安和臨淄是絲織中心。
(3)西漢的長安和東漢的雒陽分別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太學是全國最高學府。
(4)東漢豪強地主的田莊的特點:
①多種經營,自給自足; ③擁有私人武裝「家兵」;
②主要勞動者是依附農民; ④田莊規模大佔地多。
(5)西漢初期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後有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
①文景之治,時間:西漢文帝、景帝時,措施:A、重視農業生產;B、提倡節儉;C、減輕刑罰。
②光武中興,時間: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措施:A、釋放奴婢,禁止殘害奴婢;B、恢復三十稅一;C、整頓吏治
7、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1)西域:指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天山南北等地區,大體相當於現在的新疆及以西地區。
(2)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前138年和前119年)出使西域促進了漢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3)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從此西域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的疆域。
(4)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通往西方的商路兩條:
一條是:長安――昆侖山――蔥嶺――安息――大秦
另一條:長安――玉門關――天山――蔥嶺――西亞
(5)中國與歐洲交往的開始: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來漢(東漢)
8、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
(1)造紙術的發明:西漢時發明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2)天文方面:張衡的發明
①渾天儀—是演示天體運行的儀器。
②地動儀—是世界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年。
(3)數學方面:
①《算術書》是至今發現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
②《周髀算經》提出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③《九章算術》記載了不少世界最早的數學知識,在世界數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被譯成多國文字。
(4)醫學方面,東漢晚期:
①張仲景被稱為「醫聖」,著有《傷寒雜病論》。
②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創作了「五禽戲」。
9、兩漢史學:
(1)西漢司馬遷著《史記》,這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既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巨著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作品,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東漢班固著《漢書》,這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二)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
1、三次以少勝多的戰役:
①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②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③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東晉打敗前秦,使北方又陷於分裂的狀態。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北魏統一北方;②、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趨勢不斷發展;③、階級斗爭的推動。
內容:①、整頓吏治;②、頒布均田令,推行租調制;③、遷都洛陽,接受漢族文化。
作用:①、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②、促進北方民族大融合;③、為隋統一打下基礎。
3、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學技術:
(1)數學:
①三國時劉徽計算出圓周率為3.1416;
②南朝祖沖之是世界第一個推算至小數點後七位,比歐洲早1100多年。
(2)農學:
《齊民要術》,作者賈思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農書,也是世界最早的農業著作。
(3)地理學:酈道元注有《水經注》;
(4)灌溉工具:三國時馬鈞發明「翻車」。
4、科舉制度:
(1)創立:隋朝隋文帝時開始,
(2)措施: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官。
(3)作用:是選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於人才的選撥和中央集權的鞏固,為以後各朝沿用。
5、大運河(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
(1)連接的城市:北到涿郡,中心是洛陽,南到餘杭;
(2)由北到南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3)意義: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6、唐朝的農業生產工具:耕種工具——「曲轅犁」;灌溉工具——「筒車」
7、唐朝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1)對外交往盛況空前的原因:
①國力強盛;②交通發達(陸上交通中心長安);③政府對外實行開放的政策。
(2)與日本的交往:
①日本十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
②日本的阿倍仲麻呂到唐朝學習;
③鑒真東渡日本
④唐文化對日本影響:
A、日本仿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改革;
B、仿漢字創造了日本文字。
C、建築風格仿唐朝
D、風俗習慣保留唐朝風尚。
(3)與印度交往:①唐稱印度為「天竺」,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學習「熬糖法」;②玄奘西遊
(4)與中亞和西亞的交往:主要的國家有波斯(即伊朗)和大食(古代阿拉伯帝國);
(5)與非洲、歐洲的交往:通過大食與非洲、歐洲發生經濟文化聯系。
8、隋唐的科學技術:
(1)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現存標有年代最早的印刷品是《金剛經》
(2)火葯是古代道士在煉丹中發明。在唐末開始應用於軍事。
(3)醫學:
①「葯王」孫思邈——著有《千金方》;
② 唐高宗時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葯典,比歐洲最早的葯典早800多年;
③唐太宗時出現分科醫校,比西方早200多年。
(4)建築:趙州橋---李春設計,是現存世界最早的單孔石拱橋。
(5)天文:A、一行和尚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實測子午線長度;B、一行和尚還修訂了《大衍歷》。
9、文學和藝術:
(1)詩歌:盛唐時「詩仙」是李白;唐朝由盛轉衰時「詩聖」是杜甫。
(2)石窟藝術: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三)五代、遼、宋、夏、金、元
1、王安石變法:
(1)背景:①、北宋中期社會危機嚴重,政府財政開支巨大;
②、階級矛盾尖銳;
③、遼及西夏的威脅。
(2)目的:富國強兵、改變貧弱局面。
(3) 內容: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方田均稅法
④農田水利法 ⑤將兵法 ⑥保甲法
(4)作用:使生產發展,國庫充實,軍力增強。起了一定程度的富國強兵作用。
(5)失敗原因:①、觸動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反對(根本原因);
②、宋神宗的動搖;
③、變法派內部的分裂。
2、行省制度:
(1)行政機構:
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
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
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台灣(當時稱流求);
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
(2)作用:
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
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③為後來明清所沿用。
3、科技成就:
(1)印刷術: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2)指南針:①戰國時出現「司南;」②北宋時制出指南針並用於航海。
(3)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對世界的影響
① 造紙術印刷術傳入歐洲,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② 火葯傳入歐洲後,對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取得革命的勝利,起了積極的作用;
③ 指南針的應用促進了歐洲航海技術的進步,成為新航路開辟和新大陸發現的重要條件。
4、史學:宋朝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四)明清時期(鴉片戰爭前)
1、對外交往—明朝鄭和下西洋:
(1)從劉家港出發,最遠至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2)影響:
①、共七次下西洋,次數多、時間長、規模大,比哥倫布和麥哲倫早半個世紀以上;
②、提高了明朝的聲望,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刺激了國內手工業和商業發展;
③、給亞非各國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資本主義萌芽:
(1)出現時間:出現在明朝中後期;
(2)萌芽地區:在江南和東南沿海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3)典形表現:「機戶(手工工場主)出資,機工(僱傭勞動者)出力」,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他們是僱傭關系。
(4)影響:標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
3、台灣問題:
(1)清初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
(2)1684年,清政府設立「台灣府」治理台灣。
4、明清時期的文化:
(1)四大總結性科學著作:
醫 學:明朝李時珍著葯物學著作《本草綱目》,把我國葯物學的研究提高到新的階段;
農 學:明朝徐光啟著有《農政全書》;
宋應星著有《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網路全書,是一部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的科學著作;
地理學:明朝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記》,書中對石灰岩地貌的記述比歐洲早100多年。
(2)四大進步思想家:
思想家 主張
李贄 反對封建禮教
黃宗羲 批判君主專制
顧炎武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王夫之 唯物主義思想家
(3)兩大典籍:
A.明成祖時的《永樂大典》由解縉等編撰,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類書。
B.清朝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由紀昀等人編撰,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
(4)明清時的小說:
作者 作品
羅貫中 《三國演義》
施耐庵 《水滸傳》
吳承恩 《西遊記》
曹雪芹、高鶚 《紅樓夢》古代小說的最高峰
(1) 戲劇:明朝湯顯祖的《牡丹亭》很有名。
G.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第1課 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⒈隋朝的建立:581
年,楊堅(隋文帝),年號開皇。隋文帝的繼任者是隋煬帝(楊廣) ⒉589
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這是繼秦朝之後,中國又一次完成了統一。 3.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4.大運河:3+4+5=1。3點
即是:中心洛陽、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4段
即是:永
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5大水系
即是: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
錢塘江五大水系。1
即是:大運河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動脈,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⒈隋煬帝不惜民力,酷虐殘暴,導致農民起義。隋朝二世而亡。 2
.李淵於
618
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 3
.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大臣是魏
征。 4
.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
之治」。 5
.唐太宗認真吸取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
新措施。我們把這些措施總稱為「貞觀新政」。 (1
)、經濟上: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並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縛逐漸鬆弛。) (2)、政治上:虛心納諫,選賢任能,
完善制度(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舉制度。)(「三省」指的是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下設六部。) (3
)、法律上:修改法令,編纂《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4)、民族關繫上:
密切與少數民族的聯系。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⒈武則天登上帝位後,改國號為「周」,她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H. 初一下歷史知識框架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考綱知識點
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2、開鑿時間:605-610年。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三、「開元盛世」(七下p10)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
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製的《金剛經》
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彩色塑像,如飛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十、鐵木真統一蒙古:(七下p61)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2、內容: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台灣(當時稱琉球);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3、作用: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③為後來明清所沿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術:(七下p67)北宋的畢升發明的陶活字,進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後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有,比我國晚約400年。
十三、指南針:(七下p68)1、戰國時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2、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3、南宋時,廣泛用於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4、作用: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十四、火葯:(七下p68-69)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十五、《清明上河圖》:(七下p74)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
十六、司馬光與《資治通鑒》:(七下p7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I. 初一下歷史知識點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主要知識點歸納
1.主要朝代建立情況
朝代
建立者
稱號
都城
隋
楊堅
隋文帝
長安
唐
李淵
唐高祖
長安(今西安)
元
忽必烈
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明
朱元璋
明太祖
應天、北京
清
皇太極
北京
2.主要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時期創設,包括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下設有六部。
科舉制:隋朝創設,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時科舉考試主要科目有明經科和進士科。
行省制度:元朝創設,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
廠衛特務機構:明朝設立,主要有明太祖設的「錦衣衛」和明成祖設的「東廠」。
八股取士:明朝的科舉制度,考試范圍在「四書五經」,文章稱「八股文」,對讀書人危害甚巨。
軍機處:清朝雍正皇帝設立,主要是為了加強皇權。
3.著名盛世及皇帝貞觀之治:唐太宗貞觀遺風:武則天
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4.宋代三大詞人及代表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聲聲慢.尋尋覓覓》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5.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6.四大名著及作者《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遊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
7.人物與成就
李春:趙州橋
畢升:活字印刷術
孫思邈:記載火葯配方
司馬光:《資治通鑒》
關漢卿:《竇娥冤》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鄭和:七次下西洋
8.中國之最
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則天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單孔大石橋是趙州橋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剛經》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開始於隋朝
火葯最早應用於軍事在唐末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是《唐律疏議》
第一次把火葯配方記錄下來的人是孫思邈
指南針開始應用於航海是在宋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的交子。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司馬光編的《資治通鑒》
最早的指南儀器是戰國的司南
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是畢升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少數民族回族開始形成於元朝
我國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省級行政區劃開始於元朝
世界上最早進行的遠洋航行是鄭和下西洋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有中國古典小說顛峰之稱的小說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修建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長城是明長城
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是故宮
中國近代化萌芽最早開始於明朝中後期
J.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下冊知識點
初一歷史(上冊)復習題
第一單元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
2、距今約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
3、 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4、 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 ,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6、北京人已經使用 。 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7、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 ,過著群居的生活。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 和長江流域的 。
2、距今約 年的半坡聚落位於 ,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 、 、 ,飼養 、 ,還經常去 、 。他們開墾耕地用 、 ,收割莊稼用 、 ,加工穀物用 、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 和 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 ,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 ,飼養 、 、 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 , ,這是工具製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式的。幾千年來, 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 。他還發明 ,開辟 ,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 發明了 。
3、距今約 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
4、 和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黃帝之後過了很久, 、 、 先後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6、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 」。
7、 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他採用 的方法,把洶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領導人民 , ,化水害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公元前21世紀,王位世襲制的實行及國家機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出現。
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以 、 和
為代表。
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階段。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也開始確立了封建生產關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國的有 、 、 和 。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1、約 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定都 。並組建 ,制定 ,設置 ,建立起 。
2、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施行暴政;商部落日益強大。
3、約 年,商部落首領 ,聯合周邊各部落起兵打敗了桀,建立 ,建都在 。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4、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遷到 ,此後商朝的統治穩定下來。因此,後代又把商朝稱為 。
5、商代, 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文字。
6、公元前1046年, 擊敗商朝軍隊,建立 ,定都 ,史稱西周。
7、西周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各級貴族和平民可以從周王那裡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權,但不能轉讓和買賣。農業上已有人工灌溉。手工業分工較細,原始瓷器製作比較普遍,建築物上開始使用瓦。
8、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公元前770年, 遷都 ,歷史上稱為東周。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 ,稱為「授民授疆土」, 。
2、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 , ,
。
3、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意義在於:(1)諸侯國是周設在各地的據點,起著 的作用。(2)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3)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4、夏商西周社會以 區分尊卑等級。
5、夏商西周時期, 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王和大小貴族擁有很多奴隸,奴隸主要來源於
和 。
6、為了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反抗,夏商西周國家都建立了強大的 ,制定了嚴酷的 。
7、 配合暴力鎮壓,是統治人民的另一種手段,起著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治階級通過
的禮儀活動,教育感化民眾,起到維護等級制度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 時期。當時出現了 、 、 、 、 等五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稱霸的是 。
2、 穩定內政以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公元前651年,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上,周天子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 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軍在 打敗晉國,楚莊王跌升為霸主。
4、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歷史上的 時期。晉國分裂成 、 、 三個國家,與原有的 、 、 、 並稱「戰國七雄」。
5、 稱為「合縱」; 稱為「連橫」。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1、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古書中把這種大規模的集體耕作描寫為「 」。
2、鐵器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 的發展。鐵梨鏵的出現,是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
3、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全生產成為可能。
4、「 」、「 」,反映個體生產取代大規模強制性集體耕作,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
5、公元前356年, 開始變法。
簡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以及意義。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1、甲骨文是指 。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 開始的。
3、 是銅、錫、鉛的合金。
4、 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1、 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 」兩部分。
2、「 」就是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應強加於人。
3、「 」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4、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主張以「 」教化人民,以「 」治國。
5、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教得到發展的是 ,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 論整理成《 》一書。
6、請簡述「百家爭鳴」。
7、儒家主張教化百姓,以「 」治國;法家強調用「 」加強統治;道家既反對「 」治,也反對「 」治,他們提出「 」。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1、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兩千年前的都江堰的作用在於灌溉、分洪,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他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3、 稱為編鍾。
4、編鍾的出現表明 。
請簡述為什麼都江堰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1、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世界范圍內,與秦漢帝國先後並存的主要有歐洲的 、西亞的 等古代國家。 與 的文明最為輝煌。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秦國能兼並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是:(1)統一成為大勢所趨;(2)人們苦於戰爭,渴望和平;(3)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4)秦採取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後,六國皆無力御秦。
公元前260年,秦在 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國家,定都 ,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
請簡述秦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公元前209年夏, 、 率先發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 。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
請簡述秦始皇做一些什麼來發展經濟?
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請簡述統一文字的意義。
4、秦國以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樣式。
5、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是加強思想統治。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1、公元前 年, 稱帝,建立漢朝,定都 ,歷史上稱為西漢。 就是漢高祖。
2、漢武帝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他建議漢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
請簡述什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漢武帝通過頒布「 」的方法削弱封國勢力,其巧妙之處在於漢武帝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削弱了諸侯王封國的勢力。
6、漢武帝大力加強監察制度的措施是,在中央設立 ;在地方將全國分為 ,稱為「十三州部」。
7、 時期,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1、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再次派其出使西域。
2、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是以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為開始的。
3、「絲綢之路」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至歐洲的交通線,因
而得名。
4、請簡述「絲綢之路」的開辟有什麼意義。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1、西漢前期,人們從「 」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2、東漢時期, 在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後人將他改進的紙稱為「 紙」。
4、公元 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5、 是東漢時期傑出的醫學家,他著有《 》一書,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世尊稱他為「 」。
6、 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並研製成全身麻醉葯劑「 」,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後人尊稱其為「 」。
7、《 》成書於東漢時期,它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其中 等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其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1、佛教起源於 ,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佛教教義有利於 ,對「來世天國」的期待,也在貧苦民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引力。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道教產生於 ,他是 與
的結合。道教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3、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 為主, 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4、 撰寫的《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5、秦漢時期, 是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6、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出 ,生動展現出 。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東漢末年,政局混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實行屯田。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後曹操率軍北渡黃河,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2、 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 。
3、填表題
戰役名稱 時間 交 戰 雙 方 結 果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4、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第21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1、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南遷; ,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浪潮。
2、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不但 ,而且 ,使本來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的江南地區迅速發展起來。
3、請簡述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哪些進步。(你認為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為什麼會得到發展?)
第22課 北方的民族匯聚
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你怎樣看待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第23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填表題
項目 人 物 成 就 意 義
祖沖之
賈思勰
酈道元
第24課 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1、請簡述王羲之的書法成就與藝術特點。
2、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作品是 。為什麼王羲之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4、東晉時期繪畫藝術成就最高的是 。其代表作是 。
5、請說一說顧愷之的繪畫風格。
6、石窟藝術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了
;是 而發展起來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陽的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