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學技術史上的重大發現發明和科學技術史上的重大事件
新華字典我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看樣子得花銀子買!
聰明的人類不斷創造和發明版越來越先進的 現代探測工具權,靠這些探測的"手"使全面
研究與開發海洋成為可能. 海洋是個環境...1939年,人類完成了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
重大發現:用人工方法轟擊鈾 原子核,使它發生分裂,放出驚人的巨大能量.
提起中國的科學技術發明,人們通常首先想到的是造紙、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
葯這四大發明,這是以對西方近代文明的推動和影響!1
『貳』 關於科技類歷史人物故事
《數星星的孩子》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樣閃亮。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起頭,對著夜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奶奶笑著說:「傻孩子,又在數星星了。那麼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你能數得清嗎?」
孩子說:「奶奶,我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您看,這顆星星和那顆星星,總是離那麼遠。」
爺爺走過來,說:「孩子,你看得很仔細。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它們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我們的祖先把它們分成一組一組的,還給
它們起了名字。」爺爺停了停,指著北邊的天空,說:「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勺口對著的一顆亮星,就是北極星。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
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叫張衡,是東漢人。他長大後刻苦鑽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祖沖之小時候的故事》
祖沖之(429—500)是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科學家。他推算的圓周率比歐洲早一千多年。他編制的《大明歷》首先考慮到歲差問題的計算,對於日月運行周期的數據比當時的其他歷法更為准確。然而,有誰能相信,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經常挨打,曾被斥責為「笨蛋」「蠢牛」呢!
祖沖之的父親祖朔之,是位小官員。他望子成龍心切。祖沖之不到九歲,父親就逼迫沖之去背誦深奧難懂的《論語》,讀一段,就叫他背一段。兩個月過去了,祖沖之只能背誦十多行,氣得父親把書摔在地上不教了,並且怒氣沖沖地罵道:「你真是一個大笨蛋啊!」
過了幾天,父親又把沖之叫來,教訓他說:「你要用心讀經書,將來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沒有出息。現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就決不饒你。」
可是父親越教越生氣。祖沖之也是越讀越厭煩。他皺著眉頭,憤憤地說:「這經書我是說什麼也不讀了。」氣得父親額頭上的青筋都迸出來了,忍不住伸手打了祖沖之幾巴掌,打得兒子號啕大哭起來。父親口裡還不斷罵「笨蛋」「蠢牛」「沒出息」。
正在這時,沖之的祖父來了。問明原因,就對祖朔之說:「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頓,就會變聰明嗎?孩子是打不聰明的,只會越打越笨。」沖之的祖父對朔之還嚴厲地批評說:「經常打孩子,不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且還會使孩子變得粗野無禮。」
祖朔之說:「我也是為他好啊!他不讀經書,這樣下去,有什麼出息。」
「經書讀得多就有出息,讀得少就沒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滿肚子經書,只會之乎者也,卻什麼事也不會做!」沖之的祖父批評說。
「他不讀經書怎麼辦?」
「不能硬趕鴨子上架。他讀經書笨,說不定干別的事靈巧呢。做大人的,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加以誘導。」
祖朔之覺得父親的話有道理,同意不把孩子硬關在書房裡念書,就建議父親領沖之到他負責的建築工地上去開開眼界,長長見識。
祖沖之隨爺爺到了工地上,處處感到新鮮,問這問那。有一次,祖沖之問爺爺:「為什麼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會圓呢?」爺爺解釋說:「月亮運行有它自己的規律,所以有缺有圓!」
祖沖之越聽越有趣,從此,經常纏住爺爺問個不停。爺爺便對沖之說:「孩子,看來你對經書不感興趣,對天文卻是用心鑽研,正好,咱們家裡的天文歷書多得很,我找幾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問我。」
祖朔之這時也改變了對兒子的看法。每天,教孩子讀天文方面的書,有時祖孫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識。這樣,祖沖之對天文歷法的興趣越來越濃了。
一天,爺爺帶沖之去拜見一個鑽研天文很有成就的官員叫何承天。何承天問沖之:「小兄弟,天文這東西研究起來很辛苦,既不能靠它發財,更不會靠它陞官,你為什麼要鑽研它?」
祖沖之說:「我不求陞官發財,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何承天笑道:「小兄弟,有出息」。
從此,十多歲的祖沖之經常找何承天去研究天文歷法。後來,祖沖之終於成為了一名傑出的科學家。
《稱量皇冠的難題 》
在一般人看來,阿基米德是個「怪人」。用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話說:「他象是一個中了邪術的人,對於飯食和自己的身體全不關心。」有時候,飯擺在桌子上叫他吃飯,他好象沒聽見,仍舊在火盆的灰里畫他的幾何圖形。他的妻子,要時時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時候,便呆坐著用油在自己身上畫圖案,而忘記原來是作什麼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這個笑話是因為國王的一個新冠冕而引起的。
國王在前不久,叫一個工匠替他打造一頂金皇冠。國王給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數量的黃金。工匠的手藝非常高明,製做的皇冠精巧別致,而且重量跟當初國王所給的黃金一樣重。可是,有人向國王報告說:「工匠製造皇冠時,私下吞沒了一部分黃金,把同樣重的銀子摻了進去。」國王聽後,也懷疑起來,就把阿基米德找來,要他想法測定,金皇冠里摻沒摻銀子,工匠是否私吞黃金了。這次,可把阿基米德難住了。他回到家裡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出辦法,每天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也不洗澡,象著了魔一樣。
有一天,國王派人來催他進宮匯報。他妻子看他太臟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時候,腦子里還想著稱量皇冠的難題。突然,他注意到,當他的身體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同時,他覺得入水愈深,則他的體量愈輕。於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邊跑,一邊叫:「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解決皇冠的辦法找到啦!」
他進皇宮後,對國王說:「請允許我先做一個實驗,才能把結果報告給你。」國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將與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一塊銀子和皇冠,分別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皇冠摻了銀子!」國王看了實驗,沒有弄明白,讓阿基米德給解釋一下。阿基米德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比較,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我把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而銀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樣重的金子和銀子,必然是銀子的體積大於金子的體積。所 以同樣重的金塊和銀塊放入水中,那麼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的水量少。剛才的實驗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多,說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塊的密度小,這就證明皇冠不是用純金製造的。」阿基米德有條理的講述,使國王信服了。實驗結果證明,那個工匠私吞了黃金。
滿意請採納!
『叄』 中國近代史.1.「科技現代化運動」指什麼歷史事件
答:1.「科技現代化運動」指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一次地主階級洋務派為維專護清朝統治而進行的屬運動。主要內容有開辦一批洋務軍事企業,以牟取自強,開辦一批洋務民用企業,以求富。還主張創辦北洋,南洋,福建三隻水師。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
『肆』 誰有關於科技的歷史故事500字左右。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古代石器
石器是指以岩石為原料製作的工具,它是人類最初學者主要生產工具盛行於人類歷史的初期階段。從人類出現直到青銅器出現前,共經歷了二三百萬年,屬於原始社會時期。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也有人將新、舊石器時代之間列出一個過渡的中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這種石器利用石塊打擊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一定開頭的石器。種類有砍砸器、刮削器等。新石器時代盛行磨製石器,這種石器先用石材打成或琢成適當開頭然後在礪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斧、鑿、刀、鐮、犁、矛、鏃等。精磨的石器有的可呈鏡面狀。
古代弓箭
古代以弓發射的具有鋒刃的一種遠射兵器。弓由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弓弦構成;箭包括箭頭、箭桿和箭羽。箭頭為銅或鐵制,桿為竹或木質,羽為雕或鷹的羽毛。是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弓箭的發明是人類技術的一大進步,說明了人們已經懂得利用機構存儲起來的能量,當人們用力拉弦迫使弓體變形時,就把自身的能量儲存進去了,鬆手放,弓體迅速恢復原狀,同時把存進的能量猛烈地釋放出來,遂將搭在弦上的箭有力地彈射出去。
古代造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 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古代指南針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古代印刷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
古代冶金
中國冶金是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採石和燒陶發展起來的。由於人們已經能利用近千度高溫的陶窯燒制陶器,同時也對木炭的性能逐漸熟悉,因此具備了鎔鑄、鍛打和冶金的基本條件。採石時不斷發現各種金屬礦石﹐燒陶窯為金屬的冶鑄准備了高溫爐和在爐內還原條件下冶煉礦石的技術。在甘肅東鄉縣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距今約五千年的青銅刀﹐以及在其他一些新石器晚期遺址中相繼發現的早期銅器和銅渣等﹐標志著中國冶金業的誕生。
古代陶瓷
我們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國家及地區,如埃及、印度、希臘、波斯、西南亞的先民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陶器。陶器的製作也有近萬年的歷史,人類自從開始懂得製作陶器,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野蠻時代的最低級階段——是由制陶術的應用開始的」。在制陶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中國人發明了瓷器。陶瓷器的發明不僅解決了人們生活問題,如生活用具、建築材料等,還提供藝術的享受。
古代青銅
遠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能鑄造青銅器。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在公元前十二世紀曾製造出832.84公斤重的司母戊鼎。在湖北銅綠山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八世紀至前三世紀)的古礦遺址,至今仍堆積著40多萬噸古代青銅煉渣,地面下古礦井分布密集。在長期 的生產實踐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采礦、冶煉、制范、鑄造技術;認識了青銅合金的性能;能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原料配比製成各類青銅器,包括禮器、兵器、樂器、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青銅文化,為古代生產力的發展、文化藝術的提高和進入鐵器時代鋪平了道路。
古代紡織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服、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宋末元初知名棉紡織家黃道婆,因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古代醫學
中國醫學是一個豐富的寶庫,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公元前221年前)就出現了內容系統的醫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寫成《傷寒論》;明代的醫學家李
『伍』 中國科學發展史上有哪些事件
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國家計劃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由於其是1986年3月由中國的4位著名科學家提出的,所以又稱「863」計劃。
「863」計劃從世界高技術發展趨勢和中國的需求及能力出發,選擇生物技術、航太技術、資訊技術、鐳射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7個領域15個主題作為研究與開
最初開始的高新技術科技發展研究計劃:
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國家計劃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由於其是1986年3月由中國的4位著名科學家提出的,所以又稱「863」計劃。
「863」計劃從世界高技術發展趨勢和中國的需求及能力出發,選擇生物技術、航太技術、資訊技術、鐳射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7個領域15個主題作為研究與開發的重點。
目前高新科技發展成果推廣計劃和執行
中國的高新技術成果推廣計劃叫:「火炬計劃」。火炬計劃是一項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指導性計劃;其宗旨是:發揮中國科技力量的優勢和潛力,以市場為導向,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高新技術商品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該計劃於1988年開始實施。其重點發展領域是:電子與資訊、生物技術、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高效節能與環保等。
『陸』 新中國成立後各年份科技大事件
先說明,這是復制的。
·1949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製成功·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2年 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台前」·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並開始發掘·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並推廣雜交水稻·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1983年 中央台首屆春節晚會舉辦·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1991年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1992年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1993年 「汪辜會談」·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1997年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2003年 眾志成城抗擊非典·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台·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柒』 新中國科技成就大事年表
1、兩彈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神州五號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神舟七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
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4、量子通訊衛星
2016年8月,中國科學家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這有朝一日或許有助於建立一個極其安全的全球通信網路。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
2016年8月16日,中國造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導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墨子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中首批確定立項研製的4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它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不僅將助力於我國廣域量子通信網路的構建,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還將開展對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空間尺度實驗檢驗,加深人類對量子力學自身的理解。
5、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017年11月5日,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它標志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2018年8月25日7時52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
北京時間19日晚22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37、38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中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第13、14顆組網衛星。
在這兩顆北斗導航衛星上,還首次裝載了國際搜救組織標准設備,將為全球用戶提供遇險報警及定位服務。
2019年5月17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四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彈一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量子通訊衛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舟五號飛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舟七號
『捌』 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大的科技事情或者名人信息,5月13日~5月17日之間挑一天收集
5月13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天(閏年第134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32天。發起於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戰役,創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敵重兵集團密集並進的態勢下,從敵人戰線中央割殲其進攻主力的範例,打擊了蔣介石最強大的進攻方向和最精銳的部隊,而且這一打擊是出現在解放區舉行全面反攻的前夕,因而具有特殊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5月13日歷史事件:
1779年——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在俄國與法國的調停下結束。
1830年——厄瓜多脫離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獨立。
1846年——美國向墨西哥宣戰,美墨戰爭正式開始。
1848年——芬蘭作曲家帕修斯作曲的《我們的國家》首次被公開演奏,後來成為芬蘭的國歌。
1888年——巴西廢除農奴制。
1912年——英國成立空軍。
1913年——埃格·西科斯基首次試飛了其設計的全世界第一架四引擎飛機。
1943年——1943年,在北非的25萬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向盟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戰事結束。
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山東戰場發起孟良崮戰役。
1969年——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華人和馬來人爆發「種族沖突」,導致至少196人死亡,史稱五一三事件。
1981年——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在教廷(梵蒂岡)聖彼得廣場遭到土耳其穆斯林阿加的刺殺,經手術後脫離危險。
1998年——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的穆斯林發動大規模「針對華人的暴亂」,至少1250名華人在暴亂中身亡,史稱黑色五月暴動。
5月20日歷史事件:
325年——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舉行,確立復活節的日期。
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抵達印度卡利庫特。
1506年——哥倫布逝世
1631年——天主教軍隊發動馬格德堡戰役
1799年——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誕辰
1900年——第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
1902年——古巴共和國成立。
蔣中正
1912年——戴季陶身陷文字獄。
1927年——美國飛行員查爾斯·奧古斯塔斯·林德伯格駕駛「聖路易斯精神」號飛機,從紐約起飛。開始人類第一次單人駕機飛越大西洋的飛行。
1932年——陶爾斐斯當選奧地利總理。
1940年——日軍血腥殘殺昔陽百姓。
1947年——(民國36年)南京發生鎮壓「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的「五·二〇」血案。因其具有光榮的革命意義,解放後南京大學將此日定為校慶日。
1947年——5·20血案
1948年——蔣中正、李宗仁就任行憲後的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
魁北克
1951年——毛澤東開展批判電影《武訓傳》運動。
1978年——日本東京成田機場正式開放。
1980年——魁北克省公民投票反對脫離加拿大。
1984年——薩哈羅夫為其妻尋求政治避難。
1985年——鄧小平提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1988年——台灣發生520事件。
1990年——伊利埃斯庫當選羅馬尼亞總統。
1991年——安理會通過伊拉克賠償科威特損失的決議。
陳百強
1992年——陳百強因吸過量葯物昏迷不醒。
1997年——楊曉霞捐獻治療餘款。
1997年——亞洲電影稱雄第五十屆戛納電影節。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5月20日零時,θ角12.6度。此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冥王星,這七大行星排列在12.6度的范圍內,上一次「七星連珠」發生在1965年3月6日9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排列在9.3度的范圍內。2149年12月6日4時發生的將是「八星連珠」,其餘16次都是「七星連珠」。2000年5月20日這樣的「行星連珠」為30年一遇,就人的一生來說是少見的,但從時間的大尺度來看是頻繁發生的,並不罕見。
2002年——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成立。
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端午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英九
2006年——中國三峽水電站的大壩主體工程竣工
2008年——5月19日-5月21日為全國哀悼日,以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
2010年——支持泰國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領導人宣布停止為期兩個多月的集會,並向警方自首。
2011年——5月20日網路大更新,在這次事件中可謂讓站長的心士五味俱全,有人歡喜,有人憂。憂傷中參雜著痛苦。深圳市五色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這次更新中受到了排擠。
2012年——切爾西在安聯球場捧得俱樂部隊史上第一座歐洲冠軍聯賽冠軍獎杯。
『玖』 世界科技史的重要事件
http://www.kepu.gov.cn/kjsh/sjkjs/kjsh5.html
包含數學 天文學 物理學
化學 生物學 地 學 載人航天
按年代分
『拾』 中國航天的重大科技成果和進步的歷史事件時間表
1956年月8日,中國組建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簡稱老五院),代號0038部隊。該研究院由錢學森擔任院長,其職責是攻克遠程導彈的技術難關。
1960年11月5日,中國自製的第一枚導彈「P-2」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3年9月1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用風暴1號運載火箭發射長空1號衛星失敗。這是中國第一次衛星發射失敗。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FSW-0返回式地球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2年10月12日,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回收艙准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國利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的成功。
1992年,中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
1996年2月15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3號B火箭發射「國際星7A」失敗。中國第一次發射外國衛星失敗。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發射成功,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國前後發射成功了三顆導航試驗衛星——北斗導航試驗衛星1a、1b及1c。該系統所屬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北斗導航系統已經於2001年底開通運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時整「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船在太空繞地球飛行14圈後,返回艙於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時整「神舟六號」飛船載著兩位中國宇航員費俊龍和聶海勝發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時間18時0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秒,神舟七號載著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由翟志剛實現了中國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秒,中國首個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11年11月1日05時58分10秒,神舟八號無人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神舟九號於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由長征2F遙九火箭送入太空,飛船搭載兩名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以及一名女航天員劉洋,將於天宮一號進行兩次對接,其中一次為手動對接。
神舟十號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由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發射,搭載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