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下歷史知識點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開國大典的史實,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的原因,志願軍戰士黃繼光、邱少雲的英雄事跡、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土地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工業化的起步
「一五」計劃的背景、基本任務、建設成就,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三大改造
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望,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艱苦奮斗的精神
第三單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戰略決策、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圳經濟特區,對外開放格局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意義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民族團結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意義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一國兩制」,港澳的回歸及意義
海峽兩岸的交往
祖國大陸與台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鋼鐵長城
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事業的發展
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亞太經合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第六單元 科技教育與文化
科學技術的成就
「兩彈一星」,「秈型雜交水稻」
第七單元 社會生活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衣、食、住、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❷ 人教版歷史八下 重點
除了編者姓名之外都是重點。(中考會給你考試范圍) 謝謝。
❸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我保證你從網路網上找到的比網路知道里問的多
❹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_網路文庫
鏈接里是你所需要的,希望有幫助,請採納(‾◡◝)
❺ 八年級下冊歷史全書的知識點,要全的,網上的都不全,急用
請你留個郵箱,我把《八年級下冊歷史全部知識點總結》發給你!
❻ 八年級下冊歷史重點歸納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一、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一 鴉片戰爭(1840.6—1842.8)
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⑵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
⑶鴉片戰爭爆發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⑷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⑸1842年8月,中國簽訂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使中國喪失領土主權);賠款2 100萬元(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同時也使中國喪失關稅主權)。
⑹影響(危害):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
⑻「落後就要挨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深刻歷史教訓。
⑼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主觀上:①清政府政治腐敗;②中國封建經濟落後;
③中國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後;④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
客觀上: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力量雄厚,科技先進。
根本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
⑴發動者: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⑵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燒。
⑶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共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⑹19世紀80年代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共割佔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
⑺影響(危害):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帝國主義勢力從沿海深入到我國長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復新疆
⑴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和俄國虎視眈眈地想爭奪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1871年,俄國還直接出兵侵佔了新疆的伊犁地區。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率軍分三路進入新疆。他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於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後來,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
⑶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在新疆設立行省,有利於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利於西北邊防的鞏固。
(四)甲午中日戰爭 (1894.7—1895.4)
⑴日本發動戰爭目的(原因):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⑵黃海大戰: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艦隊襲擊。
⑶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⑷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進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和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進一步掠奪了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增闢通商口岸(蘇州、杭州、沙市、重慶,使帝國主義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等。
影響: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更有利於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反映了列強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⑹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不足,裝備落後。
(五)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
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指奧匈帝國)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凶惡本質。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嚴重危害):《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⑶《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的條約。
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說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從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得到啟示:
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維護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獨立;清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本質是侵略;中國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爭史。
二、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⑴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⑵鴉片輸入的危害:①白銀外流;②銀價上漲;③腐蝕封建統治機構;④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對毒品應持態度:珍愛生命,拒絕毒品,遠離毒品,進行力所能及的宣傳活動;依法律己,決不吸食、注射毒品;積極同各類毒品犯罪行為作斗爭。
⑷林則徐的主要活動:上書道光帝,要求嚴禁鴉片;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銷煙;加強海防,積極防禦。
⑸虎門銷煙史實及意義: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6月25日才銷毀完畢。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⑹評價林則徐: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⑴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⑵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⑶為推翻清朝統治,太平天國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⑹1864年,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
四 民族英雄鄧世昌
⑴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沖鋒向前,壯烈殉國。
⑵「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副輓聯是為了悼念民族英雄鄧世昌。
五 義和團運動
⑴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⑵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奮勇抵抗,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的歷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自身的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救國道路,都沒有使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當然也沒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這也說明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對四次近代化探索聯系和區別的理解
1.聯系:都是先進的中國人探索中國近代化的努力。
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戊戌變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而新文化運動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制度以後又一個層次的學習,即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2.區別:洋務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對封建主義,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但戊戌變法採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辛亥革命是採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探索的經歷:從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課 洋務運動
1.運動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
2.階級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運動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
5.運動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6.運動口號:「自強」(前期) 「求富」(後期) 主張:師夷長技
7.內容:⑴前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曾國藩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工業,中國近代第一個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創辦,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創辦,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
⑵後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1872年李鴻章創辦),漢陽鐵廠(1890年張之洞創辦,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企業),湖北織布局(1889年張之洞創辦)。
⑶籌劃海防,創辦海軍: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時間:19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創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京師同文館(1862年奕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
目的:為適應中外交涉,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
8.失敗根本原因: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布新而沒有除舊。
9.失敗標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
10.運動性質: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11.評價: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開端。
第七課 戊戌變法
1.運動時間:1895年~1898年(維新變法)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領導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
4.政治主張:興民權,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權;救亡圖存。
5.活動:⑴拉開序幕:1895年公車上書。
⑵創辦刊物:《萬國公報》後改為《中外紀聞》。
⑶政治團體:強學會。 形成標志:把《萬國公報》改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機關報發行。
⑷實施變法。
6. 百日維新(又稱「戊戌變法」,1898年6月-9月)──維新變法高潮
內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思想文化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7.性質: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8.結果:被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鎮壓而失敗。
9.失敗原因:由於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脫離人民群眾,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頑固派的破壞。
10.意義: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11.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❼ 求各類人教版八下歷史輔導書上的知識梳理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匯總第一單元——第三單元(期中)第一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時間:19
❽ 初中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一、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一 鴉片戰爭(.6—1842.8)
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⑵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
⑶鴉片戰爭爆發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⑷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⑸1842年8月,中國簽訂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使中國喪失領土主權);賠款2 100萬元(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同時也使中國喪失關稅主權)。
⑹影響(危害):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
⑻「落後就要挨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深刻歷史教訓。
⑼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主觀上:①清政府政治腐敗;②中國封建經濟落後;
③中國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後;④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
客觀上: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力量雄厚,科技先進。
根本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
⑴發動者: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⑵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燒。
⑶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共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⑹19世紀80年代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共割佔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
⑺影響(危害):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帝國主義勢力從沿海深入到我國長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復新疆
⑴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和俄國虎視眈眈地想爭奪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1871年,俄國還直接出兵侵佔了新疆的伊犁地區。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率軍分三路進入新疆。他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於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後來,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
⑶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在新疆設立行省,有利於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利於西北邊防的鞏固。
(四)甲午中日戰爭 (1894.7—1895.4)
⑴日本發動戰爭目的(原因):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⑵黃海大戰: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艦隊襲擊。
⑶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⑷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進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和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進一步掠奪了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增闢通商口岸(蘇州、杭州、沙市、重慶,使帝國主義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等。
影響: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更有利於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反映了列強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⑹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不足,裝備落後。
(五)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
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指奧匈帝國)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凶惡本質。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嚴重危害):《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⑶《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的條約。
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說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從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得到啟示:
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維護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獨立;清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本質是侵略;中國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爭史。
二、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⑴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⑵鴉片輸入的危害:①白銀外流;②銀價上漲;③腐蝕封建統治機構;④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對毒品應持態度:珍愛生命,拒絕毒品,遠離毒品,進行力所能及的宣傳活動;依法律己,決不吸食、注射毒品;積極同各類毒品犯罪行為作斗爭。
⑷林則徐的主要活動:上書道光帝,要求嚴禁鴉片;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銷煙;加強海防,積極防禦。
⑸虎門銷煙史實及意義: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6月25日才銷毀完畢。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⑹評價林則徐: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⑴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⑵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⑶為推翻清朝統治,太平天國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⑹1864年,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
四 民族英雄鄧世昌
⑴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沖鋒向前,壯烈殉國。
⑵「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副輓聯是為了悼念民族英雄鄧世昌。
五 義和團運動
⑴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⑵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奮勇抵抗,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的歷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自身的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救國道路,都沒有使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當然也沒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這也說明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對四次近代化探索聯系和區別的理解
1.聯系:都是先進的中國人探索中國近代化的努力。
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戊戌變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而新文化運動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制度以後又一個層次的學習,即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2.區別:洋務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對封建主義,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但戊戌變法採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辛亥革命是採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探索的經歷:從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課 洋務運動
1.運動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
2.階級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運動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
5.運動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6.運動口號:「自強」(前期) 「求富」(後期) 主張:師夷長技
7.內容:⑴前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曾國藩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工業,中國近代第一個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創辦,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創辦,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
⑵後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1872年李鴻章創辦),漢陽鐵廠(1890年張之洞創辦,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企業),湖北織布局(1889年張之洞創辦)。
⑶籌劃海防,創辦海軍: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時間:19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創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京師同文館(1862年奕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
目的:為適應中外交涉,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
8.失敗根本原因: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布新而沒有除舊。
9.失敗標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
10.運動性質: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11.評價: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開端。
第七課 戊戌變法
1.運動時間:1895年~1898年(維新變法)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領導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
4.政治主張:興民權,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權;救亡圖存。
5.活動:⑴拉開序幕:1895年公車上書。
⑵創辦刊物:《萬國公報》後改為《中外紀聞》。
⑶政治團體:強學會。 形成標志:把《萬國公報》改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機關報發行。
⑷實施變法。
6. 百日維新(又稱「戊戌變法」,1898年6月-9月)──維新變法高潮
內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思想文化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7.性質: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8.結果:被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鎮壓而失敗。
9.失敗原因:由於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脫離人民群眾,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頑固派的破壞。
10.意義: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11.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