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聖彼得堡發生過那些重大事件
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里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聖彼得 聖彼得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俄羅斯同德國是敵對國,因為聖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里獲得成功,從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蘇聯時代,1918年3月,首都從這里又遷回莫斯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彼得堡當時叫做列寧格勒。這里曾上演了一段悲壯的歷史,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戰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困於反圍困作戰。希特勒揚言:「讓彼得堡這座城市在地球表面上消失。」俄羅斯人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城市的人們每天只能得到25克麵包,許多人被餓死,凍死。但蘇聯紅軍不屈不饒,拚死反抗,沒有讓敵人再前進一步。列寧格勒保衛戰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於飢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跡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B. 關於俄國聖彼得堡的有趣傳說
玫瑰的傳說
俄國皇帝尼古拉一世於1825年繼位後,派了一名將軍護送母後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回皇家離宮皇村(即今普希金城)。事畢,將軍在附近散步,見一名持槍哨兵肅立路旁,可是在他守衛的地方卻空無一物,將軍甚感詫異.他問遍了所有的官員,但誰也說不清楚,只是說,那是宮廷禮儀的規定.後來他在聖彼得堡得知,皇家花園這個崗哨設立已經有50年歷史。設崗的根據是一紙命令「距東廂500步處設一崗哨」。
由於將軍每次來皇村都要去看一下這個神秘的崗哨,這樣就使廷臣甚至於母後本人也感興趣了。設崗的秘密終於是水落石出。原來最早命令設崗的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當年女皇經常在花園里散步,一天,她發現一株盛開的玫瑰,美艷動人,就想留給自己的一個孫子,因此她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設崗看守,以免給被別人摘去,可是翌日,她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凈,而崗哨從此就年復一年地保留下來。女皇死後,玫瑰花叢當然早就枯萎無存,但哨兵卻在原地不斷的輪換著。
犯罪之都——聖彼得堡
俄羅斯總統普京花了15億美元慶祝「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44國元首也前來捧場。但在當地人眼裡,這是一座「犯罪之都」。
2000年爆發的新一輪沖突中,波羅的海石油公司總裁卡盧什於光天化日下被打死在市中心,而俄羅斯最大的啤酒製造廠的二號人物、35歲的沃爾斯曼也被神秘的職業槍手在家門口乾掉。2002年,聖彼得堡警方繳獲2000多件武器,包括100多枚手榴彈和21挺機槍。而當地媒體認為,警方所繳獲的與黑幫持有的相比,「連冰山的一角都算不上」。
在這座犯罪之都,官員似乎很難一塵不染。謠傳說聖彼得堡市長弗拉基米爾·雅科夫列夫是在黑幫的支持下贏得兩次連任。就連普京這位以清白無瑕著稱的總統,也似乎脫不了關系。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美國和歐洲情報官員懷疑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德國房地產開發公司參與黑社會洗錢,而普京在聖彼得堡當副市長期間曾在該公司的顧問委員會中任職。盡管沒有證據表明普京從這家公司得到過好處,但在這些蛛絲馬跡里依然可以嗅到無孔不入的黑幫氣味。
從冷戰結束中受益:俄羅斯黑幫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黑幫終於能自由地與國外同行切磋技藝。雙方惺惺相惜,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俄羅斯黑幫向奈及利亞提供武器,從哥倫比亞購買毒品,與義大利黑手黨合作洗錢,跟日本雅庫扎攜手開拓色情市場,他們販賣核材料的企圖一直是美國政府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認為,俄羅斯黑幫已經取代了前蘇聯軍隊,成為歐美安全體系的新威脅。
在俄羅斯國內,黑幫則控制了一切。「體壇教父」托克塔霍諾夫,不僅在鹽湖城冬奧會操縱裁判令旗下選手獲得雙人滑冠軍,還把手伸向網球界。卡費爾尼科夫、薩芬、庫爾尼科娃公開承認和這位「體壇教父」是朋友,但都拒絕深談細節。庫「辣妹」解釋說:「我是一個俄羅斯人,我還要回到那去。」 活著的人只能保持沉默,敢談論細節的體育人都死了。1996年,斯巴達克職業冰球俱樂部總經理被槍殺。不到一年,俄羅斯冰球協會負責人下了地獄。2個月後,莫斯科斯巴達克足球俱樂部總經理也見了閻王。
網路賣淫是俄羅斯黑幫步入信息時代的標志。在國際徵婚網站里,雖然肯定有良家婦女,但如果徵婚者過於美艷動人的話,很可能就另有玄機了。俄羅斯《真理報》說70%的跨國徵婚都由俄羅斯黑幫控制,一個嫁到美國的新娘熟悉當地環境後,就會把她的姐妹們弄過去,共同開拓當地市場。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在俄羅斯最大的國際徵婚網站上,確有很多明眸皓齒的少女。如果你願出2000美金,網站可以為你安排一次「特殊」的相親之旅。
犯罪之都——聖彼得堡
俄羅斯總統普京花了15億美元慶祝「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44國元首也前來捧場。但在當地人眼裡,這是一座「犯罪之都」。
2000年爆發的新一輪沖突中,波羅的海石油公司總裁卡盧什於光天化日下被打死在市中心,而俄羅斯最大的啤酒製造廠的二號人物、35歲的沃爾斯曼也被神秘的職業槍手在家門口乾掉。2002年,聖彼得堡警方繳獲2000多件武器,包括100多枚手榴彈和21挺機槍。而當地媒體認為,警方所繳獲的與黑幫持有的相比,「連冰山的一角都算不上」。
在這座犯罪之都,官員似乎很難一塵不染。謠傳說聖彼得堡市長弗拉基米爾·雅科夫列夫是在黑幫的支持下贏得兩次連任。就連普京這位以清白無瑕著稱的總統,也似乎脫不了關系。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美國和歐洲情報官員懷疑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德國房地產開發公司參與黑社會洗錢,而普京在聖彼得堡當副市長期間曾在該公司的顧問委員會中任職。盡管沒有證據表明普京從這家公司得到過好處,但在這些蛛絲馬跡里依然可以嗅到無孔不入的黑幫氣味。
臭名昭著的華裔黑幫:大圈幫
最早的華裔黑幫被稱為「中華英雄」,他們有資格驕傲,面對警察的漠視,除了團結起來對付當地黑勢力外,他們別無選擇。
在警方檔案中最早出現的華裔黑幫,是20世紀70年代紐約唐人街的ABC(American-born Chinese,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組織。ABC與黑手黨進行了3年戰爭,令甘必諾家族失去了37名得力干將。據聯邦調查局對保羅·甘必諾的竊聽錄音顯示,這位教父認為黑手黨已無法繼續控制唐人街,不如放棄。就這樣,ABC「解放」了唐人街,並在地下社會贏得了聲譽。
失去共同的敵人後,ABC內部開始火並,內戰長達10年,直到1985年美國警方成功卧底,一舉將所有老大全部投入監獄,唐人街才恢復了寧靜。但和平是短暫的,沖突才是永恆主題。ABC的失敗,給另一個華裔黑幫大圈幫提供了迅速崛起的機會,偷渡和高科技犯罪成為唐人街的新油水。
大圈幫只是初級階段的黑幫,沒有嚴密的組織結構,核心成員多有行伍背景。大圈幫最早成名於香港,然後隨著內地移民潮轉戰北美和澳大利亞。
80年代初期,大圈幫的標准配備是「黑星」(五四手槍)。盡管黑星的指向性差(25米的距離能跑偏20公分)、握把角度不好(正常握持時槍口向下,所以手腕要向上挺),但是它的穿透力極強,極其適合黑幫的近距離作戰。當時香港警察的防彈衣,遇到「黑星」絕對是一槍一個洞。因此有經驗的香港警察,見到「黑星」掉頭就跑。
加拿大也是大圈幫的勢力范圍。在當地有組織犯罪調查局的名單上,大圈幫已經超越港台的蓮花幫和越南幫,成為亞裔黑幫中的老大。它與當地的地獄天使幫攜手,控制了毒品批發市場的半壁江山。
大圈幫在澳大利亞也赫赫威名。2002年,澳大利亞警方查獲一起上億美元的販毒案,結果發現有10名大圈幫成員涉嫌其中。他們不僅把越南裔的「5T黨」趕出澳大利亞唐人街,也向當地白人發動了新一輪的鴉片戰爭。
黑社會的智囊:美國猶太幫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猶太智囊。小布希的智囊是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而盧西安諾的猶太智囊是邁耶·蘭斯基,他是唯一能參加黑手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外國人。雖然沒有投票權,但義大利教父們異常尊敬他,因為蘭斯基不僅有頭腦,還掌控著黑手黨的財務收支。
蘭斯基和盧西安諾的友誼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當盧西安諾向這個猶太小孩收保護費時,得到的回答是:「把你的保護費塞進你的屁眼裡吧,我不需要。」他們從此成為朋友,除了相同的野心和暴力外,他們都是冷靜的職業罪犯。20世紀20年代,盧西安諾和蘭斯基開辦了「七家集團」,壟斷了紐約的私酒市場。為了保持與蘭斯基的友誼,盧西安諾甚至不惜幹掉自己的教父——馬塞利亞。
在蘭斯基的策劃下,盧西安諾一步步地把充滿暴徒氣息的黑手黨改造為組織嚴密的現代化社團。當盧西安諾入獄時,蘭斯基設法營救了他;當盧西安諾被流放西西里時,蘭斯基成為他在美國的代表。
但是,教父之間的友誼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盡管遠在西西里的盧西安諾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但遙控指揮總不如身臨其境,蘭斯基開始悄悄發展自己的勢力,一個重要的舉措是投資建立賭城拉斯維加斯。
提出建議的是本傑明·西格爾,蘭斯基童年時期的戰友;促使黑手黨全國委員會通過建議的,是習慣於幕後操縱的蘭斯基。1943年,西格爾開始在荒涼小鎮拉斯維加斯建設第一座賭場——「火烈鳥」旅館。但是,1946年旅館的開業徹底失敗,600萬美元打了水漂。更致命的是,西格爾的女友弗吉尼亞·希爾在瑞士的賬戶卻多了50萬美元。這令蘭斯基和黑手黨感到憤怒。他一邊以5萬美元盤下破產的旅館,打發掉債權人;一邊促使委員會通過了對西格爾的死刑判決。
兩年後,旅館重新營業。經過前一次的失敗,這次開業大獲成功,第一年就賺了100萬美元。在上個世紀40年代,這相當於紐約黑手黨一年的保護費收入。會下金蛋的旅館越蓋越多,到了60年代,蘭斯基和他的猶太幫在拉斯維加斯有了17家賭場,而黑手黨只有11家。
蘭斯基的過人之處還在於他始終躲在黑手黨的背後。黑手黨的所有收入,他都有一份;而來自政府和警方的打擊,卻全落在黑手黨的背上。
囂張加拿大的黑幫:地獄天使
60年代,一群騎著大功率摩托車四處亂逛的美國嬉皮士創造了這個名詞。這些穿著黑色皮衣、蓄著落腮鬍子,肥胖粗魯、決不洗澡的傢伙沿著高速公路穿行北美,嚇壞了許多寧靜的村鎮,也吸引了不少崇拜者加入。到了80年代,厭倦了流浪的「天使」們在加拿大成立了地獄天使黑幫,目前已茁壯成長為加拿大的第一黑幫。總部設在蒙特利爾,成員約4萬人,以販毒為主業。
1995年,地獄天使和另一大黑幫滾石機器在魁北克省爆發了地盤爭奪戰。沖突持續了7年,在你來我往的謀殺和報復中,雙方共有160人下了地獄。迫於平民不滿情緒日趨強烈,加拿大警方發動了「2001春季行動」。2000多名警察在一夜之間逮捕了100多名「天使」。警方暗示,如果雙方繼續廝殺下去,他們還會採取更嚴厲的鎮壓措施。和平的呼聲產生了效果,2001年9月26日下午,雙方舉行了閉門會議,地點選在魁北克省的一家法院里。那裡既安靜又安全,沒人能把槍帶進法院,而警方掃黑組也不會光顧法院。地獄天使的教父茅利斯·布徹與滾石機器的老大弗萊德·特莫各帶了3名助手,在庄嚴的法院里達成了歷史性和解。魁北克安全部的發言人事後證實了這一消息,但他強調,雙方的和解不會影響警方對暴力事件的打擊。不過在那以後,加拿大警方再也沒有進行大規模掃黑行動.
三合會犯罪活動威脅全世界
香港黑幫三合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最令人懼怕的有組織犯罪團伙。這個活動詭秘、組織嚴密、觸角遍布全球的黑幫從事的非法活動包括販毒、勒索、色情、綁架、組織偷渡、各種造假和欺詐、盜版錄象、放高利貸和賭博等。據一名西方專家和作家的估計,三合會經手了世界上90%的海洛因交易。由於該團伙行事高度隱秘,在考證其活動范圍和程度時,很難區分傳聞和事實。但《龍記辛迪加》(The Dragon Syndicate)一書的作者布斯(Martin Booth)試圖對三合會的幫派文化作較深入的探索。他援引聯合國消息來源說,三合會是人們所知道的對世界構成最大潛在威脅的黑幫。
古已有之
三合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民間幫會勢力。布斯在書中考證說,第一個「正式」的三合會組織是在公元九世紀時出現。當時,這種秘密幫會主要是為富有家庭提供保護。「三合會」這個名稱據信代表了天、地、人三者和諧的意思。
早期秘密幫會發展成員的基礎主要是宗族聯盟、互相保護和償還私人債務或報恩。三合會就在這種幫會基礎上不斷發展,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里作為一種亞文化組織存在和延續。但到了十九世紀,中國朝廷開始對民間秘密幫會社黨採取格殺勿論的政策。
遍布全球
隨著華人不斷移居到全世界各地,三合會的勢力也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壯大。三合會在荷蘭、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美國等許多國家都已經紮下了根,而僅僅在香港,就有50個屬於三合會的團伙。目前據說有4個三合會團伙在英國活動,其中人數最多的一個叫14K。
而在中國,三合會的勢力近年來也在增強。2004年初,中國政府開展了一次打擊有組織犯罪團伙的運動,據稱逮捕了數千名被認為是三合會成員的人。
在世界其他國家,當地警方在對付滲透到當地社會中的三合會勢力時也感到棘手,因為這個組織通常只在華人社區內活動。三合會的受害人往往因為害怕而不敢向當地警察報案,事件的證人即使向當局提供了證詞,在臨近法庭開庭審理時往往也會撤回證詞。
C. 90年前的聖彼得堡發生了哪兩次重大革命這兩次革命結果如何
90年前的聖彼得堡發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兩次重大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內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容臨時政府,為俄國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D. 聖彼得堡事件是否改變了你對這個地方的看法
我認為會的,如果連安全都無法保障,會讓我改變對這個地方的看法。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E. 介紹一下聖彼得堡的歷史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 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
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聖彼得堡市在俄羅斯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工業城市。 聖彼得堡經常被稱為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
許多外國領事館、跨國公司、銀行和其他業務據點均位於聖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學技術和工業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城市。
聖彼得堡位於北緯59°~60°、東經29°~30°之間,處於俄羅斯西北部,是芬蘭灣的最內處,面積1439平方公里,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25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匯聚的三角洲地帶。在18世紀初,這里還是一片沼澤。隨著聖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運河在市內縱橫交錯。
這些運河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開鑿,以舒緩因芬蘭灣水淺而倒灌進入聖彼得堡的海水。聖彼得堡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梁連接。
(5)聖彼得堡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聖彼得堡的名字意思即為彼得之城,開創者是彼得大帝。就到了一戰時期了,當時的俄羅斯輸給了德國,德國尼古拉二世掌權,佔領了聖彼得堡,更名為「彼得格勒」,帶著濃濃的斯拉夫色彩。
1703年5月27日,聖彼得堡奠基儀式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隆重舉行。彼得大帝首先在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
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納入了俄羅斯版圖,彼得大帝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而彼得大帝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俄羅斯的海軍之父。
1703年即為聖彼得堡的奠基年,自此,城市漸漸地從要塞開始發展起來。建造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約10萬名工匠被派駐到工地上勞作。由於彼得堡是一片沼澤地。
所以彼得大帝還下令,把全國所有的石頭運到這里充當地基,其他地方禁止用石頭蓋房子。此外,從外地來這里的船隻也要交稅,而所謂的稅並不是錢幣,而是隨船運來的石頭。
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這里爆發。炮轟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還停靠在涅瓦河邊,發出十月革命第一聲炮響的大炮還昂首指著冬宮。
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飢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英雄的聖彼得堡人民依靠勇氣、意志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反圍困的勝利。
衛國戰爭後,蘇聯政府授予聖彼得堡「英雄城」的榮譽稱號,聖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如今的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
這里擁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個科研機構,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時代建立起來的科學院。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城市、工業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及造船基地。
F. 聖彼得堡1914年更名為彼得格勒1924改為列寧格勒請你分別說出1924年和1991年兩次更名的主要原因
1924更名原因:1924年列寧逝世後,為紀念列寧,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
1991年更名原因:蘇聯解體後,經市民投票,恢復聖彼得堡的舊名。
1924和1991分別為第二、三次更名,第一次和第四次更名原因:
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俄羅斯同德國是敵對國,因為聖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2、1992年1月,為了給城市重新命名,聖彼得堡市又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贊同改回聖彼得堡老名。這樣做,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志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6)聖彼得堡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聖彼得堡的歷史沿革
1703年5月27日,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聖彼得堡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後擴建為城;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版圖,彼得大帝在聖彼得堡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
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聖彼得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彼得堡當時叫做列寧格勒,這里曾上演了一段悲壯的歷史。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戰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困與反圍困作戰。蘇聯軍民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列寧格勒保衛戰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於飢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跡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截至2013年,聖彼得堡共分為20個行政區。其中市中心區12個,郊區8個。
G. 聖彼得堡的歷史掌故的解說詞
聖彼得堡地區原來是波羅的海芬蘭灣的出海口的一片沼澤地,其周圍地區,包括現時芬蘭灣一帶的土地,稱「英約爾曼蘭」(瑞典語:Ingermanland),為瑞典王國所擁有。沙皇彼得一世為了爭奪面向西歐的出海口,與瑞典在18世紀初1700年開始對瑞典的21年北方戰爭,彼得一世從瑞典奪取英約爾曼蘭,並在這里修建城市,起名為聖彼得堡。1713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從莫斯科搬到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成為沙俄帝國首都,經過凱薩琳大帝、亞歷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斷建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將其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亞歷山大二世廢除俄羅斯的農奴制度後,聖彼得堡的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建立了機械、造船、電力、食品等工業,並形成了產業工人階級。
1825年,一批俄羅斯貴族曾在聖彼得堡發動十二月黨人起義。1905年俄國第二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海峽海戰中戰敗後,聖彼得堡爆發「流血星期日」事件。1917年該城先後爆發二月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和十月革命無產階級起義。十月革命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接近聖彼得堡,首都即將淪陷。蘇聯於1918年將首都遷至莫斯科。1924年聖彼德堡改名列寧格勒。
1934年基洛夫在列寧格勒遇刺,由此掀開蘇聯大清洗的序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格勒曾經歷德國軍隊900餘天的封鎖,戰後成為蘇聯首批「英雄城市」之一。由於列寧格勒一直是蘇聯知識分子和學者的聚集地,因此斯大林在基洛夫遇刺之前就對列寧格勒採取敵視的態度,一些俄羅斯歷史學家稱斯大林故意拖延了為列寧格勒解圍的時間,以便餓死更多的知識分子。戰爭期間從該城撤出的人口在戰後沒有得到返回家鄉的允許。在戰後,斯大林還製造了針對列寧格勒地方領導人庫茲涅佐夫和沃茲涅先斯基的「日丹諾夫案件」。
列寧格勒在二戰後進行了重建,並且再度成為蘇聯的工業中心區之一。盡管工人階級在戰後大量湧入,但該城還是保持了文化和藝術中心的地位。同時由於接近芬蘭,該城成為蘇聯時代為數不多的可以直接收看到西方電視節目的城市之一,每年有35萬蘇聯遊客經列寧格勒前往芬蘭旅遊。
1980年代末的列寧格勒市長索布恰克追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改革政策,該城在蘇聯8·19政變時持反對政變的立場。1991年9月6日,該城市民以54%的多數通過了恢復「聖彼得堡」舊名的決議。
聖彼得堡地區原來是波羅的海芬蘭灣的出海口的一片沼澤地,其周圍地區,包括現時芬蘭灣一帶的土地,稱「英約爾曼蘭」(瑞典語:Ingermanland),為瑞典王國所擁有。沙皇彼得一世為了爭奪面向西歐的出海口,與瑞典在18世紀初1700年開始對瑞典的21年北方戰爭,彼得一世從瑞典奪取英約爾曼蘭,並在這里修建城市,起名為聖彼得堡。1713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從莫斯科搬到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成為沙俄帝國首都,經過凱薩琳大帝、亞歷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斷建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將其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亞歷山大二世廢除俄羅斯的農奴制度後,聖彼得堡的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建立了機械、造船、電力、食品等工業,並形成了產業工人階級。
1825年,一批俄羅斯貴族曾在聖彼得堡發動十二月黨人起義。1905年俄國第二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海峽海戰中戰敗後,聖彼得堡爆發「流血星期日」事件。1917年該城先後爆發二月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和十月革命無產階級起義。十月革命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接近聖彼得堡,首都即將淪陷。蘇聯於1918年將首都遷至莫斯科。1924年聖彼德堡改名列寧格勒。
1934年基洛夫在列寧格勒遇刺,由此掀開蘇聯大清洗的序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格勒曾經歷德國軍隊900餘天的封鎖,戰後成為蘇聯首批「英雄城市」之一。由於列寧格勒一直是蘇聯知識分子和學者的聚集地,因此斯大林在基洛夫遇刺之前就對列寧格勒採取敵視的態度,一些俄羅斯歷史學家稱斯大林故意拖延了為列寧格勒解圍的時間,以便餓死更多的知識分子。戰爭期間從該城撤出的人口在戰後沒有得到返回家鄉的允許。在戰後,斯大林還製造了針對列寧格勒地方領導人庫茲涅佐夫和沃茲涅先斯基的「日丹諾夫案件」。
列寧格勒在二戰後進行了重建,並且再度成為蘇聯的工業中心區之一。盡管工人階級在戰後大量湧入,但該城還是保持了文化和藝術中心的地位。同時由於接近芬蘭,該城成為蘇聯時代為數不多的可以直接收看到西方電視節目的城市之一,每年有35萬蘇聯遊客經列寧格勒前往芬蘭旅遊。
1980年代末的列寧格勒市長索布恰克追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改革政策,該城在蘇聯8·19政變時持反對政變的立場。1991年9月6日,該城市民以54%的多數通過了恢復「聖彼得堡」舊名的決議。
H. 俄羅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檢舉|2009-12-29 21:26 提問者採納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國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1917年2月,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專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大、演變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1991年8月,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除波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現代一般認為俄羅斯的歷史應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國的建立為始。但是在俄羅斯境內,自遠古就有人類居住。
6世紀,東斯拉夫人逐漸向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等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蒙古軍隊入侵,建立欽察汗國。
莫斯科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俄羅斯1000多年的歷史上,除了240年的韃靼統治以外,只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於公元9世紀。上述基輔羅斯時期,就是留利克王朝開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兒子費多爾去世後,留利克王朝絕嗣,統治俄國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從此覆滅。
羅曼諾夫王朝
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羅斯帝國
彼得大帝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
俄國臨時政府
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後,由克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會革命黨、立憲民主黨人控制,組成了俄羅斯臨時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黨和支持列寧、里昂·托洛茨基的共產黨的兩面攻擊,政府對兩種反對勢力均採取嚴厲鎮壓政策。該政府統治期間行政腐敗,經濟崩潰,仍參加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不得人心,最後在1917年俄歷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倫斯基出走國外,一些領導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為反蘇維埃武裝叛亂的領袖。俄國內戰之後,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
蘇聯時期
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聯共產黨取得了政權,實行共產主義政策,吸收其他小國家成為加盟國,定國名為蘇聯。建政初期發生了紅軍與白軍之間的內戰,紅軍勝利。列寧逝世後,斯大林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蘇聯在1940年成為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社會主義強大工農業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1941至1945年蘇聯人民打敗了兇殘的法西斯德國。蘇聯的歷屆領導人還有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卡年科、戈爾巴喬夫等。蘇聯在50-70年代與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全面的對峙史稱「冷戰」。90年代,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蘇聯政權於1991年解體。
現代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同為國名,實行資本主義和總統制。葉利欽為首任總統,普京為第二任(也是現任)總統。
沙皇:最傑出--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或稱彼得大帝,是俄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富傳奇色彩的沙皇之一。他曾化名為一個高個子士兵,到西歐學習先進的思想文化技術。在回國後,通過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俄國走上富過強兵之路,並遷都聖彼得堡。
伊凡四世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也是最著名的沙皇之一。不同於彼得大帝的英明,伊凡大地可是因為其殘暴血腥的統治而文明於世的。其實伊凡大帝也是很有作為的一代明君,戰功赫赫。這就是矛盾的伊凡。
作為與彼得大帝齊名的一位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同樣是俄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非同一般的鐵腕,出眾的美貌,輝煌的戰功,復雜漫長的情史......她的一生是俄羅斯人爭議的。
最正本--亞歷山大二世
載入初中世界史課本正文的唯一一位俄國沙皇,不是彼得一世,不是伊凡四世,也不是......而是你可能不是很熟的--亞歷山大二世。可是他在俄國歷史上的作用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他實施的"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最後的--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也是俄國歷史上的著名沙皇,卻也是最後一位沙皇,他的退位標志著俄國沙皇時代的結束。一直覺得尼古拉二世多少和溥儀有點相似,他們都不再擁有皇帝應有的榮耀,有的只是無盡的凄苦和恥辱......
I. 聖彼得堡的歷史是什麼呀什麼時候建成的琥珀屋和它有什麼關聯
該市於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 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內守涅瓦河河口容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譯自德文「Sankt Peter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出現反日耳曼情緒,沙皇政府遂將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其後蘇聯成立,為紀念領導者列寧於十月革命時曾於該市發動革命,於1924年列寧逝世後,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經市民投票,恢復聖彼得堡的舊名。
(註:「格勒」是俄語中「城市」的意思。)
聖彼得堡與歐洲其他城市最大差別在於,所有歐洲首都名稱均為一個字 ,並且僅擁有一個含義;然而聖彼得堡的名稱卻來自於三個不同的起源:「聖」— 源自於拉丁文,意味「神聖的」,「彼得」— 使徒之名,在希臘語上解釋為「石頭」,「堡」— 在德語或者荷蘭語中稱為「城市」;如此一來,聖彼得堡的名稱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並且同時說明者,這個年輕的城市蘊含著不凡的文化背景來源。它不但沿襲了德國及荷蘭的文化傳統,並且城市的象徵意義和以聖徒彼得為守護神的古羅馬緊緊相關。有趣的是,甚至聖彼得堡市徽——一個左右交叉的海錨,也類似羅馬梵蒂岡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