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發一份歷史學業水平考試復習提綱給我
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第一冊.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開展殖民掠奪,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和新生貴族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掌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來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總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產關系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意義:a.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1689年,為限制國王權利,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b.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2.<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為限制國王的權利,確定議會的大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後的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這就使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3.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英國採用海盜方式,在海上進行搶劫活動.16世紀晚期,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了海上霸權,開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動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擴張過程中,英法荷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後,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4.來剋星頓的槍聲和美國獨立
a. 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b. 1775年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整編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c. 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
d. 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e.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f. 意義:
1.獨立戰爭使美國贏得了獨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實行總統制,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它同時又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5.攻佔巴士底獄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6.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和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791年6月,奧地利和普魯士採取軍事行動,幫助路易十六鎮壓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統治,,9月,法國軍隊也把外國軍隊趕出國境,並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資產階級革命高潮過後,法國政局動盪,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頒布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對外打擊反法聯盟,擴張法國勢力.對外戰爭損害了被侵略地區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遠征俄國失敗,敲響了帝國的喪鍾;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1814年反法盟軍開進巴黎,帝國滅亡.
7.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場發展到機器大生產的一次革命,,它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
條件:雄厚的資本;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原料;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出現於棉紡織業.
進程:a.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利紡紗等機器相繼問世;80年代,水利織布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b.機械師瓦特製成了改良蒸氣機,1785年,這種蒸氣機被用來帶動紡織機器,從而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c.蒸氣機的使用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誕生.d.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
8.工業革命的影響
影響:a.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b.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c.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離的整體.
9.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論研究同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聯系在一起,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意義:使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強大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0.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及意義
原因: 北部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南部實行大種植園經濟,以黑人奴隸為主要勞動力.雙方在關稅和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的矛盾不可調和.
意義: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為擺脫落後狀態使俄國成為近代強國,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內容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行學校教育.它實際上是一場封建農奴主推行的富國強兵改革.作用: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擴張准備了條件.
1861年改革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所發展,但由於農奴制的阻礙,發展極其緩慢.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維護貴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農奴可以出錢贖買一塊份地.它實際上是一場沙皇自上而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作用: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12.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主要內容: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意義: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世界歷史>第二冊
1.科學成就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學成就:a.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 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石油的開采和提煉,石油,電力和煤炭構成了三大能源.
b.新機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德國的西門子創制了第一輛有軌電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導致了汽車和飛機的試製成功.
c.新的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 19世紀中期,發明了有線電報;19世紀晚期,有線電話和無限電報也研製成功.
影響:大大促進了生產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途徑.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19世紀晚期,隨著生產力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其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國和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別成為世界頭號,二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
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裝備落後和過分依賴殖民地,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生產被美國,德國趕上和超過.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竭力進行武裝擴張,促進了經濟發展;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較快的發展,但由於大量封建殘余的存在,仍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和主要成員
同盟國集團: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後來參加到協約國一方)
協約國集團:英國,法國,俄國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西線三大戰役
1914年6月底,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事件.
西線三大戰役:交戰雙方是英法和德國,分別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5.美國參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大戰爆發時,美國利用中立的地位與交戰國做生意,通過出售軍火,提供貸款,大發橫財,國力大增.1917年,在交戰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時候,美國加入協約國,終於參戰了.美國的參戰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財力方面,使協約國受益極大.
一戰性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6.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經濟陷於全面崩潰,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並用武力鎮壓革命群眾.1917年11月7日,在列寧親自領導下,十月革命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推出」一戰」,頒布了沒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法令>.
蘇聯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28年和1933年的兩國五年計劃,其重點都是重工業,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1937年蘇聯基本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同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確立.
7.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1919年1-6月,參加國有27個,英國,法國,美國三國成為和會的主宰.其主要內容有:同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分別和德國盟國簽訂一系列和約,它們和對德和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決定成立制裁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1920年成立,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維護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確定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和約內容見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35頁)
8.華盛頓會議
在美國倡議下召開,共有九國國家參加,美,英,日三國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屬地的權益.美,英,日,法,意五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規定了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實際上成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9.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開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其內容有:金融方面,首先從金融業開始,使私人現款重新流通;農業方面,政府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撥款補償;工業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社會賑濟方面,新建許多公共工程,以減少失業隊伍,刺激消費和生產.
評價: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
b.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改變,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
希特勒的上台執政,標志著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成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1.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a.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意日建立和強化了法西斯專政,瘋狂對外侵略;
b.英法美的縱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聯軍民英勇捍衛國土,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初,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3年9月義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開開羅會議,發表了<開羅宣言>,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依據;美,英,蘇在伊朗德黑蘭舉行了會議,確定了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達成重大協議:德國由美蘇英分區佔領;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成立聯合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12.二戰後蘇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措施和影響
從1946年起開始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在斯大林領導下,集中精力恢復並發展經濟,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是蘇聯工業的發展重點.蘇聯人民取得了經濟振興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業有較大發展,加強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
13.」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967年,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強互相間的合作,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六國發起建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歐共體」建立後,成員國數目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促進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
美國通過提供經濟援助,抵擋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的沖擊,控制西歐各國.
為了進一步控制西歐,對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包圍,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世紀50.60年代,發動了侵略朝鮮和越南戰爭.
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國立的增強,蘇聯也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70年代末,蘇聯出兵佔領了阿富汗,企圖建立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也給兩國本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蘇聯力不從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變稱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興起
二戰後亞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
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❷ 歷史學基礎考試大綱
Ⅰ、考試性質
歷史學基礎考試是為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歷史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所掌握的歷史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評價的標準是高等院校歷史學學科優秀本科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博仁教育參考建議:
Ⅱ、考查目標
1.掌握基本史實,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主要過程、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徵;
2.掌握基本理論,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比較和評價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史料並能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解讀。能辨析史料的價值、偏頗或局限,獲取有效信息;
4.論據確鑿,論證嚴謹,邏輯合理,文字准確。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中國古代史 約30%
中國近現代史 約20%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約20%
世界近現代史 約30%
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試卷題型結構
選擇題 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名詞解釋 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題 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論述題 3小題,每小題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內容
全部內容分為中國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兩大范圍。
-、中國古代史
1.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
2.夏商西周
3.春秋戰國
4.秦漢
5.魏晉南北朝
6.隋唐五代
7.宋、遼、西夏、金、元
8.明清(前期)
二、中國近現代史
1.列強的對華侵略
2.清統治的衰落
3.近代化的啟動
4.清末 改革與社會變遷
5.辛亥革命
6.民初政局
7.五四運動與國民革命
8.南京國民政府建立與蘇維埃革命
9.抗日戰爭
10.國共內戰
1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1949-1956年)
12.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4.撥亂反正(1976—1978年)
15.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1992年)
16.共和國時期的民族關系與區域發展
17.共和國時期的文化、教育與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1.史前人類
2.古代西亞諸文明
3.古代埃及文明
4.古代印度文明
5.古代希臘文明
6.古代羅馬文明
7.中世紀的西歐
8.伊斯蘭文明的興起與擴張
9.中世紀的東歐
10.中世紀東亞與南亞
11.古代美洲文明
四、世界近現代史
1.近代初期的歐洲
2.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轉型
3.近代的亞非拉
4.近代歐洲國際關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5.俄國革命與共產國際
6.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7.兩戰之間的世界
8.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9.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
1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國家
1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蘇聯與東歐
以上是博仁教育提供信息
❸ 歷史提綱是什麼
七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
一、知識要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9、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建立金,後遷都燕京,改為中都。
38、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9、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遼宋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3、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
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4、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5、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
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7、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2、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3、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4、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
華景象。
56、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
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7、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8、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
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9、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
炮等。
60、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
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62、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 的作品《
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3、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
,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
偉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70、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
71、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72、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
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
73、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
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發展台灣的經濟。
74、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
海防。
75、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
布津。
76、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
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7、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78、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
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
西北地區的管轄。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爾扈特部,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
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
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2、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3、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4、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
「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
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86、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
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
,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88、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
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
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9、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
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
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90、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
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91、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鄭板橋《蘭竹圖》、東洪綬《西廂記》畫
的插圖。
二、問答題
1、簡述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1)、北宋時遼宋議和,訂立澶淵之盟。
(2) 宋與西夏連年交戰後議和,西夏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3)、南宋時,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
2、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南方農業有較大發展。水稻躍居宋朝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地推廣到長江流域。茶樹栽培也有很大發展。
(2)、南方手工業興旺。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在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宋朝造船業
居當時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業繁榮,有開封、杭州等商業都市,有廣州、泉州等外貿商港,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
(1)宋太祖即位後,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
(2)宋太祖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收歸中央,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4、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
(2)、意義(作用):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
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5、簡述《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的歷史意義。
《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6、隋唐時期,我國取得的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都長安規
劃整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
(4)、唐朝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對外實行什麼政策?清政府為什麼要實行這種政策?實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麼?
(1)、清朝前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
(2)、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統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第二:自給自足的
封建經濟佔主要地位,統治者認為天朝的物產豐盈,無須同外國互通無關。第三: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
害怕外國商人和沿海人民往來會滋擾生事,威脅其統治。
(3)、閉關鎖國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國界形勢發展變化,
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交流,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簡要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
(2)、加上自然條件的優越性,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權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
,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採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
四、列舉題:
1、列舉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難》 杜甫 「三吏」「三別」 白居易《新樂府》
2、列舉北宋時少數民族政權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黨項,都城興慶 金,都城會寧
3、列舉17世紀我國進行反侵略的歷史事件:
鄭成功收復台灣、戚繼光抗擊倭寇、第一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第二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4、列舉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著作: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徐光啟《農政全書》
五、材料分析題: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說的? (2)、唐太宗對君與民的關系做何比喻?兩者關系怎麼樣?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
也能夠把船掀翻。
(3)、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
(4)、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系的措施?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2、「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1)、「機戶」指什麼人?「機工」指什麼人?早期的資本家 早期的雇傭工人
(2)、「機戶」和「機工」之間是一種 什麼關系?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資產階級生產關系性質。
(3)、材料中的現象出現在何時何地? 出現在明朝中期蘇州和松江一帶地區。
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產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別指什麼?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國
(2)、這句話是誰說的? 是乾隆帝說的
(3)、這段話反映了清朝統治者什麼思想? (4)、據此清朝採取了什麼對外政策?
重本抑末,壓制打擊工商業發展的保守思想。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三、補充材料
1.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
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
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3.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4.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什麼是「貞觀之治」怎麼評價唐太宗。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
納諫(魏徵);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5.唐太宗貞觀新政實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麼?
⑴改革賦役制度⑵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訂法令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⑷完善科舉制。
6.怎麼評價武則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史錄》;大力發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人才,如姚
崇、宋璟、狄仁傑;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統治期間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省時期的到
來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她「政啟貞觀,治宏開元。」
7.什麼是「開元盛世」?
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統治的基礎⑵玄宗個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
、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8.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定義即特點: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內容:科舉中常設
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P.20
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讀書人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
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
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
,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尺帶珠丹,
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口述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p.34-36
11.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12.趙州橋(平拱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設計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的風格: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
「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代主義精神。詩的內容多
位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趙構(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後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飛等。
1141年,宋金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P.61
15.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時,南方
經濟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經濟重心正式轉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績:完成蒙古統一大業,建立蒙古政權,創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
元代黃道婆在制棉工具和製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術革新。她的故鄉松江地區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棉布逐漸取代絲麻成
為民眾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馬光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元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元雜劇作家重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代表
作《竇娥冤》。
第三單元 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18.明清時期的專制統治延續了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使皇權達到空前強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
度,設廠衛特務機構,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雍正),並通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的推行,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嚴重阻礙了
中國文化的發展。
19.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有:明朝戚繼光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康熙率清軍
兩次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保衛了東北邊境。這些斗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而且為經濟
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的主權。
20.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準噶爾部;18世紀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在伊犁等地設
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進行冊封;
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21.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
北京城的構造:有三重,由外往裡,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叫故宮)。
23.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犯,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現在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時
修築的。長城時促進北疆經濟開發的生命線和聯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24.明代著名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此書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宋應星著《天工開物》,此書被譽為「17
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
25在明朝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
明)、吳承恩的《西遊記》(明)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步長篇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
小說的顛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後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
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P.128
24.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限制上。
❹ 歷史提綱
歷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地理:
地理方位記憶歌
上北下南左為西, 右東兩手來區分;
北東西南出新聞, 四方符號NEWS論
(即:北緯-N;東經-E;西經-W;南緯-S。)
其他:
1)
秦嶺淮河線,南北農特點:
以北為旱地,多用水澆灌;
東北春小麥,作物一熟年;
華北冬小麥,兩年能熟三。
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兩或三,水稻為重點。
水文特徵變,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變顯。
南河流量大,水位變不顯;
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
氣候分界線,五個大方面:
無霜生長期,長短南北反;
濕潤半濕潤,八百等降線;
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
植被界以南,綠色為常年;
亞熱闊葉林,熱帶雨林南。
以北溫草原,落闊葉廣泛;
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北邊。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2)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4)
東北三省黑吉遼 北部邊疆內蒙古
兩河兩山連京津 兩湖三江接皖滬
南部瓊台閩粵桂 川黔雲藏加重慶
西北陝甘寧青新 港澳特別行政區
生物:
植物有絲分裂
記法一
仁膜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一分為二向兩極,兩消兩現建新壁。(膜仁重現失兩體)
記法二
膜仁消,兩體現 點排中央赤道板 點裂體分去兩極 兩消兩現新壁建
記法三
膜仁消失顯兩體,形數清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三現重開始。
記法四
有絲分裂分五段,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作準備,染體復制在其間,
膜仁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
均分牽引到兩極,兩消兩現新壁建。
記法五
細胞周期分五段 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做准備 兩消兩現貌巨變
著絲點聚赤道面 紡牽染體分兩組 兩現兩消新壁現
記法六
前兩失兩現一散亂,
中著絲點一平面,數目形態清晰見,
後著絲點一分二,數目加倍兩移開,
末兩現兩失一重建。
記法七
間期復制看不見 貌似靜止實多變。
前期兩現兩不見 染色分布很零亂
中期之時著絲點 整齊排列赤道板
後期絲點分兩半 錘絲牽引到兩端
末期三現兩不見 新壁始於細胞板
=========減數分裂口訣=========
性原細胞作準備 初母細胞先聯會 排板以後同源分 從此染色不成對
次母似與有絲同 排板接著點裂匆 姐妹道別分極去 再次質縊各西東
染色一復胞二裂 數目減半同源別 精質平分卵相異 往後把題迎刃解
減數分裂記法二:
有絲同源不配對。
減二無源難成對,
聯會出現四分體,
同源分離是減一。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原核生物的種類:藍色細線支毛衣(藍藻、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的口訣
澱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腸胰葡萄糖;蛋白消化從胃始,胃胰腸液變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腸,膽汁乳化先幫忙,顆粒混進胰和腸,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腸吸收六營養,水無維生進大腸。
伴X隱性遺傳病:母患子比患,子常母必常;父常女必常,女患父必患。
其他的遺傳都可以據此總結。
關於遺傳系譜圖的判斷
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伴性看女病。
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伴性看男病。
DNA結構特點口訣:
雙鏈螺旋結構
極性反向平行
鹼基互補配對
排列順序無窮
❺ 江蘇2010歷史學業水平測試歷史提綱
2010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歷史測試(選修科目)說明
一、命題指導思想
2010年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歷史科(江蘇卷)的命題將以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和考試大綱為指導,以考試說明為依據,實現對學科主幹知識、學科能力和思想素養相統一的考核目標,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查內容的選擇,以課程標準的模塊「學習要點」為依據,結合教學實際和學術標准,實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考查內容的呈現,不拘泥於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具體表述,重視「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鼓勵考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符合考試目標,使考試保持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並在命題方式上體現出穩中求變、穩中出新的原則。
二、考試內容及要求
參照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歷史科)考試大綱》(課程標准實驗版)以及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標准教學要求》,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確定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獲取和解讀信息
•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
•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准確、合理的解讀。
2.調動和運用知識
•辨別歷史事物和歷史解釋。
•理解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 .
•說明和證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
3.描述和闡釋事物
•客觀敘述歷史事物。
•准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徵。
•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做出正確闡釋。
4.論證和探討問題
•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
•使用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
•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試范圍
考試范圍涉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所規定的必修和選修內容。其中,歷史(I)、歷史(Ⅱ)和歷史(Ⅲ)三個必修模塊為必考內容;「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探索歷史的奧秘」以及「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四個選修模塊為選考內容。為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必考內容」與「選考內容」在「考試大綱」以及本省「教學要求」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必考內容
古代部分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政權的建立與滅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
(2)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
秦朝的統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機構與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3)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初郡國並行制;漢朝至唐朝的選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朝宰相制度的廢除與內閣的出現;清朝軍機處的設置。
(5)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特點
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與歷史特點;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作用與社會影響。
2.古代中國的經濟
(1)農業
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確立;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手工業
官營手工業與民間手工業;紡織、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業生產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3)商業
「市」的形成與發展;主要的商業城市與著名的商幫,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4)主要經濟政策
重農抑商;「海禁」與「閉關守國」。
3.百家爭鳴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1)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
孔子與老子的思想;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儒家思想的形成。
(2)漢代儒學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興辦太學和其他確立儒學獨尊地位的措施。
(3)宋明理學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
(4)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李贄、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張;明清時期儒家思想的發展。
4.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1)科技成就
四大發明及其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漢字與書畫
漢字、繪畫的起源和演變;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徵。
(3)文學成就
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的成就;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4)戲曲藝術京劇等劇種的產生與發展。
5.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臘的民主政治
希臘自然地理環境與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梭倫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時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義與局限。
(2)羅馬法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關於人的價值的闡述。
近代部分
6.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
(1)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2)啟蒙運動
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啟蒙運動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7.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1)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的開辟及其歷史背景和意義。
(2)西歐列強的殖民擴張
荷蘭、英國等西歐國家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
(3)兩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兩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的形成。
8.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688年「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的頒布;責任制內閣的形成;1832年議會改革;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2)美國共和制的確立
美國獨立之初的嚴峻形勢;1787年憲法的頒布;美國的聯邦制以及共和政體的確立。
(3)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與共和政體的確立;德國的統一與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9.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0.近代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
(1)經典力學
伽利略、牛頓對經典力學建立所作的貢獻;經典力學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發展中的歷史地位。
(2)生物進化論
拉馬克和早期的生物進化思想;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的分歧及其根源。
(3)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
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11.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斗爭
(1)兩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與中英《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
(2)太平天國運動
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3)甲午中日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
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黃海海戰;台灣人民反割台斗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
(4)辛亥革命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6)國共政權的對峙
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
(7)抗日戰爭
九--JL事變與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侵華日軍的罪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正面戰場的抗戰與敵後抗Ft斗爭;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原因和歷史地位。
(8)解放戰爭
戰略反攻與三大戰役;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及其歷史意義。
1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
鴉片戰爭後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洋務派近代工業的創辦及其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民國初期和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的發展;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民族工業;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的萌發
林則徐與魏源的主張與實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2)維新思想
嚴復、康有為和梁啟超的維新思想;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歷史作用。
(3)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內容;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4)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現代部分
14.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1)俄國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綱》;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2)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
(3)二戰後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革
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15.羅斯福新政和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2)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內容和特點;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戰後美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新變化和經濟發展的表現;福利國家的出現;美國的「新經濟」。
16.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1)兩極格局的形成
「冷戰」局面的形成;德國、朝鮮的分裂和古巴導彈危機。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從歐洲共同體到歐洲聯盟;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以及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表現;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
(3)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及其影響。
1 7.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布雷頓森林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2)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趨勢
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3)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問題。
18.現代科學技術
(1)相對論與量子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論的誕生與發展。
(2)現代信息技術
電子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的發明和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19.19世紀末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1)19世紀以來的文學
19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20世紀的西方文學與蘇聯文學。
(2)19世紀以來的美術
19世紀以來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的代表性作品。
(3)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電影的出現;電視的發明與發展;影視藝術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0.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民主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及其意義。
(3)「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
「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的回歸;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
21.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新中國初期的對外關系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和政策;新中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
(2)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成就-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對國際關系產生的影響。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要的外交活動
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中國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大外交活動。
2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
「一五」計劃、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經濟體制改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改革;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3)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經濟特區的創辦;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興辦;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
23.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動盪中變化的近代社會生活;新中國社會生活的新風尚。
(2)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近代以來鐵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發展;通訊工具的變革。
(3)大眾傳媒的發展
近代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報刊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影視事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互聯網的興起。
24.20世紀以來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1)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作用。
(2)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在工農武裝割據、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等方面的重要論著及其主張;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3)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指導意義。
25.現代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袁隆平的雜交水稻。
選考內容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梭倫改革
2.商鞅變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變法
5.俄國農奴制改革
6.明治維新
7.戊戌變法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1.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東西方的先哲
(1)孔子(2)亞里士多德
3.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
(1)克倫威爾(2)華盛頓(3)拿破崙
4.「亞洲覺醒」的先驅
(1)孫中山(2)甘地
5.無產階級革命家
(1)馬克思、列寧(2)毛澤東、鄧小平
探索歷史的奧秘
1.歷史與歷史的重現
2.人類起源之謎
3.二里頭文化
4.三星堆遺址
5.瑪雅文明
6.大辛巴威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1.世界文化遺產的由來
(1)「世界遺產公約」(2)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2.金字塔
3.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遺產
(1)希臘雅典衛城的巴特農神廟(2)奧林匹克遺址群(3)羅馬的古建築遺址群
4.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
(1)佛羅倫薩(2)聖彼得大教堂
5.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
(1)秦始皇陵兵馬俑(2)萬里長城
(3)北京明清故宮、頤和園和皇家陵寢
(4)山西平遙古城與安徽古村落
(5)崑曲
三、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00分鍾。試卷滿分為120分。
(二)試卷結構
由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組成。必做題約佔85%,選做題約佔15%。
1.必做題
以必考內容為命題范圍。包括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種題型。選擇題每題3分,20題,共60分。非選擇題3~4題,約40分。
2.選做題
以選考內容為命題范圍。由4題組成,一題對應於一個選考內容,要求考生選擇其中兩題作答。每題約10分,合計20分。
(三)試卷難度
試卷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三種,以中等難度題為主。
`
❻ 歷史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提綱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3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7000年前 河姆渡
約五六年前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四五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滅亡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變法*(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獎勵軍功;推行縣制)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前119年為情霍去病抗擊匈奴
東漢(25年到220年)班超出使西域
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西晉(266~ 316年)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420年)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 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革*( 1、遷都洛陽2、移風易俗:易服裝、說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行漢制、崇儒學)
隋(581~ 618)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溝通南北交通,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中央集權穩定)
唐(618~907年) 貞觀之治;武則天創設武舉殿試;開元盛世;安史之亂,科舉制不斷完善*
10世紀初,契丹族阿保機建立遼
北宋(960~1127年) 宋、遼澶淵之盟(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約400年;景德鎮興起
11世紀,黨項族元昊建立西夏
12世紀,女真族阿骨打建立金,先滅遼,1127年滅北宋
南宋(1127~1276年)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滅南宋
明(1368~1644年)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清(1636~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61~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1772年設駐藏大臣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中國海關關稅應與英國商定。)
1851年 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1853年定都天京
1856 -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世紀五六十年代,中俄《愛琿條約》《北京條約》
19世紀60~ 90年代 洋務運動*(主要內容: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創辦近代海軍;創力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評價: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但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是中國從傳統手工生產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轉折點,發展了中國近代的軍事和教育,在整體上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進程。)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 *簽訂
(可概括為割領土、賠巨款、開四埠、設工廠四個方面。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等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辦工廠。影響:不僅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而且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經濟危機。四個通商口岸的開辟,等於把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和江浙兩省,向日本同時也向其他帝國主義開放,便於他們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這就直接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
1895年公車上書,1898年 戊戌變法創辦《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主要內容:
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
影響:這個條約的訂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
1894年興中會在美國檀香山成立
1905年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1915年 新文化運動*(意義: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代表: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
前期思想:民權、平等思想和達爾文進化論。
主要陣地:《新青年》。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成就:釋放被捕學生;撤銷曹、陸、章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各階層作用:青年學生為先鋒,工人階級為主力,李大釗、陳獨秀等是領袖。
1921年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1924年黃埔軍校在廣州黃埔建立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8月1日南昌起義秋收起義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紅軍長征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
1937年12月,日軍南京大屠殺
1938年 台兒庄戰役;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8月雙十協定
1946年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進攻陝甘寧解放區
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地區戰略反攻開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的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
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1953~1957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4年 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1971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內容:確立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方針,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完成了黨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思想開始形成,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形成。),改革開放
1979 中美建交
1992年 鄧小平南方講話,十四大*召開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和進步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
大約三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人類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埃及出現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25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國家種姓制
公元前18世紀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漢莫拉比法典》(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法典)
公元前世紀喬達摩 悉達多創建佛教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東征
公元前二三世紀羅馬同迦太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
公元前8世紀雅典是當時最重要的城邦,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里時代
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
公元一世紀 基督教產生
公元三世紀 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
六世紀初 法蘭克王國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八世紀中葉 阿拉伯帝國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
九世紀早期 英吉利王國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
九世紀 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88年 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十八世紀中期 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9月 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07年 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8年5月5日 卡兒•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7-1852年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義
1858年 「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國際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1年3月21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逝世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新經濟政策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10 聯合國建立
1948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50--1953 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9 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20世紀60年代初--1973 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1967 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 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91 蘇聯解體
1992 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 歐洲聯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