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八年級下冊歷史1至六課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歷史1至六課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18 04:33:51

⑴ 歷史八年級下冊五六課提綱

第五課 三大改造
1、第一個五年計劃
(1)背景:新中國建立後,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但我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工業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2)時間:1953年-1957年
(3)基本任務: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4)主要成就:a、工業:鞍鋼、沈陽機械、長春汽車、東北工業基地形成;b、交通運輸:武漢長江大橋、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5)意義: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時間:1953—1956年
(2)三大改造的內容: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效果:促進了農業產生的發展,使農業產量年年增高。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公私合營。「公」指國家,「私」指資本家。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3)三大改造完成的時間──1956年底。
(4)三大改造的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5)改造的意義: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六課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4、中共八大:
(1)內容: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意義: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時間:1958年發動。
(2)原因:黨和人民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於求成,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表現: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標志的「左傾」錯誤泛濫。
(4)影響: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再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使我國人民遇到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困難。
(5)教訓:①搞經濟建設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不能急於求成。②要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
6、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模範人物:
焦裕祿:蘭考縣委書記。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水澇。被稱為「黨的好乾部」。
王進喜:大慶石油工人。他帶領工人艱苦奮斗,打出了大慶油田的第一桶油。贏得了「鐵人」的稱號。 鄧稼先:兩彈元勛。
他們的精神品質:熱愛祖國、艱苦創業、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⑵ 初中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一、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一 鴉片戰爭(.6—1842.8)
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⑵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
⑶鴉片戰爭爆發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⑷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⑸1842年8月,中國簽訂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使中國喪失領土主權);賠款2 100萬元(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同時也使中國喪失關稅主權)。
⑹影響(危害):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
⑻「落後就要挨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深刻歷史教訓。
⑼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主觀上:①清政府政治腐敗;②中國封建經濟落後;
③中國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後;④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
客觀上: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力量雄厚,科技先進。
根本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
⑴發動者: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⑵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燒。
⑶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共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⑹19世紀80年代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共割佔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
⑺影響(危害):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帝國主義勢力從沿海深入到我國長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復新疆
⑴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和俄國虎視眈眈地想爭奪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1871年,俄國還直接出兵侵佔了新疆的伊犁地區。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率軍分三路進入新疆。他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於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後來,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
⑶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在新疆設立行省,有利於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利於西北邊防的鞏固。
(四)甲午中日戰爭 (1894.7—1895.4)
⑴日本發動戰爭目的(原因):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⑵黃海大戰: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艦隊襲擊。
⑶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⑷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進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和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進一步掠奪了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增闢通商口岸(蘇州、杭州、沙市、重慶,使帝國主義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等。
影響: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更有利於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反映了列強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⑹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不足,裝備落後。
(五)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
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指奧匈帝國)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凶惡本質。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嚴重危害):《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⑶《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的條約。
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說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從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得到啟示:
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維護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獨立;清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本質是侵略;中國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爭史。
二、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⑴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⑵鴉片輸入的危害:①白銀外流;②銀價上漲;③腐蝕封建統治機構;④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對毒品應持態度:珍愛生命,拒絕毒品,遠離毒品,進行力所能及的宣傳活動;依法律己,決不吸食、注射毒品;積極同各類毒品犯罪行為作斗爭。
⑷林則徐的主要活動:上書道光帝,要求嚴禁鴉片;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銷煙;加強海防,積極防禦。
⑸虎門銷煙史實及意義: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6月25日才銷毀完畢。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⑹評價林則徐: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⑴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⑵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⑶為推翻清朝統治,太平天國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⑹1864年,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
四 民族英雄鄧世昌
⑴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沖鋒向前,壯烈殉國。
⑵「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副輓聯是為了悼念民族英雄鄧世昌。
五 義和團運動
⑴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⑵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奮勇抵抗,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的歷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自身的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救國道路,都沒有使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當然也沒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這也說明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對四次近代化探索聯系和區別的理解
1.聯系:都是先進的中國人探索中國近代化的努力。
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戊戌變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而新文化運動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制度以後又一個層次的學習,即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2.區別:洋務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對封建主義,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但戊戌變法採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辛亥革命是採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探索的經歷:從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課 洋務運動
1.運動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
2.階級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運動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
5.運動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6.運動口號:「自強」(前期) 「求富」(後期) 主張:師夷長技
7.內容:⑴前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曾國藩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工業,中國近代第一個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創辦,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創辦,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
⑵後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1872年李鴻章創辦),漢陽鐵廠(1890年張之洞創辦,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企業),湖北織布局(1889年張之洞創辦)。
⑶籌劃海防,創辦海軍: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時間:19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創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京師同文館(1862年奕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
目的:為適應中外交涉,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
8.失敗根本原因: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布新而沒有除舊。
9.失敗標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
10.運動性質: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11.評價: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開端。
第七課 戊戌變法
1.運動時間:1895年~1898年(維新變法)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領導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
4.政治主張:興民權,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權;救亡圖存。
5.活動:⑴拉開序幕:1895年公車上書。
⑵創辦刊物:《萬國公報》後改為《中外紀聞》。
⑶政治團體:強學會。 形成標志:把《萬國公報》改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機關報發行。
⑷實施變法。
6. 百日維新(又稱「戊戌變法」,1898年6月-9月)──維新變法高潮
內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思想文化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7.性質: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8.結果:被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鎮壓而失敗。
9.失敗原因:由於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脫離人民群眾,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頑固派的破壞。
10.意義: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11.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⑶ 八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1到6課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8圖)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歷史該如何復習?

1.心理狀態穩定是正常發揮的關鍵
其實這個不僅對於歷史有用,其他也是如此了.但是歷史考試中一定么心裡保持號哦.因為我高考那次好像真的比較緊張的說啦..有的地方真的是一下子想不起來,短路.所以如果真的心理狀態不穩定,其結果則必發揮失常。
所以要學會自我調節,注意幾點
①通過考前練兵,(摸擬考試)了解並盡快適應准高考型的試題,緩解考試緊張症。
②查缺補漏,完善知識點的不足,增強應考自信心。
③吃好,睡好,身體好是健康心理二大前提,切忌打"消耗戰",同時不斷告誡自己"往前看,(高考過後)實現目標需努力,往回看(中考會考)難關能過要自信"。
2.爭取全面拿分,切忌輕易放棄任何部分。
3.抓總體櫃架結構,切忌撿芝麻丟西瓜。
最後一個月鞏固提高,應該從櫃架結構入手,准確抓住主要線索及階段特徵,再對應基礎史實,如重要事件、人物及評價問題。這樣由大及小,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如中國古代史,從縱向(按時間)抓住六大階段--先秦、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橫向抓住四個方面--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這樣構成網路體系,並准確掌握基本史實,總之,抓線索,突出重點,帶動整體。
4.應考時抓審題,站史實,注意史論結合。
審題是做題的前題和關鍵,歷史知識內容厭雜,但題目設計都有針對性:時間、空間、程度不同,相應內容也會有所變化,審題時要仔細抓住每個關鍵詞,再確定落筆的角度,材料題要有針對性地審查是否將有效信息,抓信了,抓全了。問答題則要按設問結構分層解答,切忌從頭到尾"一段論",否則會失"踩分點"。
最後注意:回讀考綱、回讀課本、回讀歷史地圖、回讀錯題,記信,只要穩定心理正常發揮就不會出現成績滑坡,所以以穩為准,爭取穩中提高。
自始至終抓好「三個著力點」
著力點一:狠抓歷史基礎知識,准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內在聯系,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幹系統和知識網路:
1.准確記憶基本史實,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使知識網路化。
2.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和結論,這是形成歷史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
3.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發展過程,從宏觀角度去認識歷史。
4.強化專題史復習,融會貫通,形成知識主幹。
呵呵,其實歷史真的比較容易復習,但是問題在於很多時候不容易拿高分,但是很多時候也拿不了低分.所以看大家平時復習的功力咯...

中國歷史(八年級 上)
速 記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一課 鴉片戰爭
英國為開辟市場,走私鴉片危害廣。
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國強。
一八四零鴉戰起,《南京條約》喪權益。
賠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史。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戰爭
英法起禍端,火燒圓明園。
沙俄割領土,一百五十萬。
南有太平軍,反清抗洋兵。
奇兵殺華爾,千古留美名。
第三課 收復新疆
俄英垂延爭新疆,入侵稱汗阿古柏。
海塞並重左宗棠,先北後南好策略。
新疆收復回祖國,治理西北行省設。
第四課 甲午中日戰爭
一八九四甲午戰,割地賠款喪主權。
世昌殉國黃海間,開設工廠增口岸。
北洋艦隊全軍沒,大大加深殖民地。
《馬關條約》被迫簽,民族危機險空前。
第五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滿清,北京二度被佔領。
賠巨款,派駐兵,辛丑年裡淚盈盈。
嚴禁人民反列強,清朝變成洋人庭。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課 洋務運動
內憂外患陷困境,地主階級忙自救。
19世紀60至90,師夷長技辦洋務。
自強求富為口號,奕忻曾李又左張。
軍事民用和學堂,富國強兵未達到。
資本主義得發展,啟動中國近代化。

使這個東西嗎
我只是占個地方

⑷ 八年級下冊歷史重點歸納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一、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一 鴉片戰爭(1840.6—1842.8)
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⑵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
⑶鴉片戰爭爆發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⑷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⑸1842年8月,中國簽訂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使中國喪失領土主權);賠款2 100萬元(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同時也使中國喪失關稅主權)。
⑹影響(危害):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
⑻「落後就要挨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深刻歷史教訓。
⑼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主觀上:①清政府政治腐敗;②中國封建經濟落後;
③中國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後;④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
客觀上: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力量雄厚,科技先進。
根本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
⑴發動者: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⑵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燒。
⑶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共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⑹19世紀80年代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共割佔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
⑺影響(危害):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帝國主義勢力從沿海深入到我國長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復新疆
⑴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和俄國虎視眈眈地想爭奪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1871年,俄國還直接出兵侵佔了新疆的伊犁地區。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率軍分三路進入新疆。他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於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後來,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
⑶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在新疆設立行省,有利於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利於西北邊防的鞏固。
(四)甲午中日戰爭 (1894.7—1895.4)
⑴日本發動戰爭目的(原因):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⑵黃海大戰: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艦隊襲擊。
⑶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⑷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進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和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進一步掠奪了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增闢通商口岸(蘇州、杭州、沙市、重慶,使帝國主義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等。
影響: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更有利於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反映了列強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⑹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不足,裝備落後。
(五)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
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指奧匈帝國)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凶惡本質。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嚴重危害):《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⑶《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的條約。
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說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從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得到啟示:
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維護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獨立;清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本質是侵略;中國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爭史。
二、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⑴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⑵鴉片輸入的危害:①白銀外流;②銀價上漲;③腐蝕封建統治機構;④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對毒品應持態度:珍愛生命,拒絕毒品,遠離毒品,進行力所能及的宣傳活動;依法律己,決不吸食、注射毒品;積極同各類毒品犯罪行為作斗爭。
⑷林則徐的主要活動:上書道光帝,要求嚴禁鴉片;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銷煙;加強海防,積極防禦。
⑸虎門銷煙史實及意義: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6月25日才銷毀完畢。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⑹評價林則徐: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⑴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⑵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⑶為推翻清朝統治,太平天國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⑹1864年,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
四 民族英雄鄧世昌
⑴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沖鋒向前,壯烈殉國。
⑵「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副輓聯是為了悼念民族英雄鄧世昌。
五 義和團運動
⑴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⑵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奮勇抵抗,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的歷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自身的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救國道路,都沒有使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當然也沒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這也說明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對四次近代化探索聯系和區別的理解
1.聯系:都是先進的中國人探索中國近代化的努力。
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戊戌變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而新文化運動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制度以後又一個層次的學習,即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2.區別:洋務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對封建主義,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但戊戌變法採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辛亥革命是採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探索的經歷:從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課 洋務運動
1.運動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
2.階級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運動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
5.運動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6.運動口號:「自強」(前期) 「求富」(後期) 主張:師夷長技
7.內容:⑴前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曾國藩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工業,中國近代第一個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創辦,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創辦,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
⑵後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1872年李鴻章創辦),漢陽鐵廠(1890年張之洞創辦,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企業),湖北織布局(1889年張之洞創辦)。
⑶籌劃海防,創辦海軍: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時間:19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創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京師同文館(1862年奕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
目的:為適應中外交涉,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
8.失敗根本原因: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布新而沒有除舊。
9.失敗標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
10.運動性質: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11.評價: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開端。
第七課 戊戌變法
1.運動時間:1895年~1898年(維新變法)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領導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
4.政治主張:興民權,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權;救亡圖存。
5.活動:⑴拉開序幕:1895年公車上書。
⑵創辦刊物:《萬國公報》後改為《中外紀聞》。
⑶政治團體:強學會。 形成標志:把《萬國公報》改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機關報發行。
⑷實施變法。
6. 百日維新(又稱「戊戌變法」,1898年6月-9月)──維新變法高潮
內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思想文化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7.性質: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8.結果:被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鎮壓而失敗。
9.失敗原因:由於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脫離人民群眾,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頑固派的破壞。
10.意義: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11.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⑸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_網路文庫


鏈接里是你所需要的,希望有幫助,請採納(‾◡◝)

⑹ 初二歷史下冊一至六課知識點 速用

樓主您好,只是點具體如下:
1.1949 年9月,在北平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 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 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決定了新中國的國家象徵有: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 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北京,採用公元紀年為紀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門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2、國旗的象徵意義是:紅色象徵革命,大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小五角星象徵各行各業革命人民,小星圍著大星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3、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重要文件簡稱《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4.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決定以「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國內意義) (2)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國際意義)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大陸獲得統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是:使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實現了各族人民大團結。 8.1950年,中國出兵朝鮮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中國軍隊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員是彭德懷。 9.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所以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10、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11. 「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地主、富農憑借佔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12.「土改」過程:①1950—1952年底,我國進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3.土地改革的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點:注意保存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5. 「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1957年,「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 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的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的培養建設人才。 16.通過「一五計劃」,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17.1954年9月一屆人大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於人民。這部憲法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8.三大改造的實施辦法:①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化(即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②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由國家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按當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實現了和平過渡,這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創造性政策)。 19.三大改造的時間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0.三大改造的意義: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下冊歷史1至六課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