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習與評價課課練歷史八下答案 有的請給我,謝謝咯
我們在這種活動應該唱什麼?從前我們唱山谷之歌,
「在貝塔阿爾法呼呼和拿哈拉之間,
是誰燃起篝火是誰在這里犧牲。」
現在我知道是誰燃起的篝火
我知道是誰犧牲在這里。
② 歷史資源與評價答案(八年級下)
參考答案和提示
第一單元 走向社會主義之路
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B 2.C 3.D 4.D 5.C 6.B 7.B 8.A 9.B 10.C 11.C 12.D 13.C 14.D 15.A
16.(1)C (2)和平解放
17.(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2)紀念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犧牲的英雄們。
(3)語句通順,表達准確合理即可。
18.(1)1949.10.1
(2)開國大典
(3)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中國新社會的主人。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19.(1)1949年,北平
(2)籌建新中國
(3)A.制定《共同綱領》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
B.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C.確定了國旗、國徽、國歌、首都,決定採用公元紀年。
20.(1)1946——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 (2)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3)鴉片戰爭
21.能體現「居安思危」的理念即可。
22.能體現舉國歡慶的特點和人民獲得解放後的喜悅心情即可。
第2課 為鞏固新中國而斗爭
1.B 2.C 3.C 4.D 5.A 6.C 7.D 8.B 9.D 10.C 11.A 12.A 13.C 14.A 15.C
16.(1)1950,1952
(2)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
17.(1)圖一反映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圖二反映的是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2)變化從朝鮮軍隊在美軍的打擊下不斷後退,並請求中國政府支援,到中朝兩國軍隊共同作戰打敗美軍,迫使美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有利於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或侵略者必將失敗等言之有理即可。
(3)國際社會應該本著「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平等、協商地加以解決,堅決避免戰爭,反對霸權主義和大國強權政治介入朝鮮「核問題」。
18.(1)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
(2)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19.(1)A.美國假借聯合國的名義介入朝鮮戰爭後,打到了中朝邊界鴨綠江邊,侵略我國東北邊境;派遣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干涉中國內政,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
B.國內反動殘余勢力乘機加緊破壞、反抗,台灣的國民黨殘余勢力也在叫囂反攻大陸,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受到了嚴重影響。
C.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請求中國出兵。
(2)保家衛國,抗美援朝
(3)任務是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結果打敗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20.回味一是:D ; 回味二是:黃繼光 ,邱少雲。
21.回味一是:主人;回味二是:土地。
22.能將自己的觀點說清楚即可。
第3課 新中國的內政與外交
1.D 2.B 3.D 4.B 5.B 6.B 7.B 8.C 9.D 10.C 11.B 12.B 13.B 14.B
15.(1)1954年9月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
(2)社會主義
16.(1)亞洲,非洲
(2)求同存異
17.(1)在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制定的
(2)《共同綱領》
(3)它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於人民,人民行使權利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從而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說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8.(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中國,印度,緬甸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9.可以利用材料中所給的語言,也可以自編,能夠體現出周總理深受印度尼西亞人民歡迎的偉人風范即可。
20.有理有據即可
第4課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D 2.D 3.B 4.B 5.D 6.C 7.D 8.B 9.B 10.D 11.C 12.B 13.B 14.B 15.D
16.(1)農業生產合作社
(2)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3)1953---1956 社會主義改造
(4)1956
17.(1)第一個五年計劃
(2)有利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3)發展我國的重工業
18.(1)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2)農業、手工業:建立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
(3)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19.(1)變化:先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後又變為集體土地所有制。
(2)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提供了基本保障。
20.略
第5課 「萬方樂奏有於闐」——「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演講擂台賽——學習與探究之二
1.B 2.C 3.A 4.A 5.D 6.B
7.(1)A.藏族 B.達斡爾族 C.維吾爾族 D.朝鮮族
(2)特點是能歌善舞。
8.略
9.略
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
(每小題1分,共計30分)
1.B 2.A 3.D 4.C 5.D 6.C 7.A 8.C 9.B 10.C 11.C 12.A 13.C 14.A 15.C 16.B 17.A 18.B 19.D 20.B 21.B 22.C 23.B 24.B 25.B 26.A 27.B 28.D 29.B 30.D
31.(1)在長江上修建武漢長江大橋。(2分)
(2)使天塹變通途,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2分)
(3)變成了,在湖北宜昌地區修建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以及三峽水利工程。(2分)
(4)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共的正確領導,能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4分)
32.(1)變化:先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後又變為集體土地所有制。(3分)
(2)出發點:土地改革把土地由地主所有,變為農民所有,是基於農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的願望;三大改造時,把農民土地所有制又變為國家、集體所有,是因為這種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狀態,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民要求走集體化的道路。所以土地所有權的變化,表明了黨和政府是以農民的利益為出發點。(3分)
(3)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提供了基本保障。(2分)
33.(1)開展土地改革;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4分)
(2)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仍然落後(或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落後於城市)。意義:有利於我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利於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繁榮發展的成果;有利於社會的穩定。(5分)
34.(1)美國侵略朝鮮戰爭。原因:美帝國主義對中朝人民的力量估計過低,因而遭到了失敗。(4分)
(2)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超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台灣海峽,阻止我國解放台灣。(2分)
(3)國際社會應該本著「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平等協商地加以解決,堅決避免戰爭,反對霸權主義和大國強權政治介入朝鮮「核問題」。(3分)
35.合理即可。(6分)
36.錯誤:朱德 改正:彭德懷(2分)
錯誤:中國人民解放軍 改正:中國人民志願軍(2分)
錯誤:邱少雲 改正:黃繼光(2分)
錯誤:最偉大的人 改正:最可愛的人(2分)
37.(1)有必要。原因:隨著「一五」計劃中工業化的開展,必然要求分散的個體農業走向聯合與社會化;新中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必然要求農業中的生產資料要實現公有制。(3分)
(2)把土地交給各個農戶經營,打破了原來集體大鍋飯的體制,多勞多得,不勞不得,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村生產力發展較快,等等。(3分)
(3)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要與實際情況相適應;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等等。(4分)
38.反動勢力:國民黨上百萬軍隊在華南、西南一帶負隅頑抗;國民黨大批特務、土匪到處進行破壞活動;美國的侵略也威脅著新中國的安全。
斗爭:(1)解放全國:人民解放軍繼續追殲國民黨殘敵;1951年西藏獲得和平解放;(2)1950—1953年,進行抗美援朝運動,挫敗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企圖,維護了國家安全。(10分)
第二單元 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6課 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
1.D 2.B 3.A 4.C 5.C 6.A 7.D 8.B 9.C
10.(1)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飛機製造廠,鞍山鋼鐵公司。 (2)略,重工業。
11.(1)大躍進時期。 (2)中國共產黨缺乏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經驗。
(3)大躍進運動違背了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等錯誤泛濫,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國後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
12.(1)人民公社 (2)大躍進;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
(3)大躍進運動違背了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等錯誤泛濫,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國後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
13.(1)大躍進運動。
特點: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
結果:大躍進運動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等錯誤泛濫,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國後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教訓:必須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2)問題:三年困難時期。 原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
(3)針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劉少奇認識到大躍進以來經濟建設中的缺點、錯誤和教訓。
14.B
第7課 「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
1.A 2.A 3.A 4.B 5.D 6.C 7.C 8.A 9.C 10.B
11.(1)文化大革命時期。 標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採取果斷措施,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
(2)冤案:劉少奇被開除出黨,含冤病逝。
(3)略
12.(1)文化大革命時期,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
(2)文化大革命時期,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
(3)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13.(1)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沒有提高;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受到嚴重摧殘。
(2)略
(3)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錯誤地認為一大批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已經混進黨里、政府里、軍隊里和文化界里,他們在中央形成了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要奪取政權,把無產階級專政變為資產階級專政。只有公開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發動群眾進行斗爭,才能把走資派篡奪的權力重新奪回來。
14.略
15.略
第8課 鑄起共和國鋼鐵長城
1.C 2.B 3.B 4.A 5.D 6.A 7.A 8.A 9.C
10.(1)東方紅一號 (2)《東方紅》 (3)它標志中國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衛星的空間技術。
11.略
12.略
第9課 新中國走向世界舞台
1.A 2.B 3.C 4.C 5.B 6.D 7.D 8.D 9.A 10.B
11.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2.時間:1972年2月 主題:中美關系走向緩和;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尼克松等。
13.標志著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4. (1)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
(2)1978年12月,中美雙方發表《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5.略
第10課 「走近創業年代的英雄」討論會-----學習與探究之二
1.A 2.A 3.D 4.B 5.A 6.A 7.D 8.B
9.(1)在美國已經得到的榮譽、地位和物質生活。
(2)對中國火箭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10.(1)「為科學服務,科學為人民服務」。
(2)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完全是自己設計、自己創造、獨立完成的。
(3)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從青少年時代起就要立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全面發展、博學創新,積累科技知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青春。
11.王稼祥、雷鋒、王進喜等;艱苦創業、奉獻為民、科學求真的高尚品質,為振興中華刻苦鑽研、奮發圖強的頑強精神。(可自由答題,言之有理即可)
12.1964年,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6年10月導彈試驗成功;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我國還是世界上第四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第二單元 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A A B B C D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B C A B C A D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C D A C B
(每小題2分,共計52分)
27.(1)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探索。(3分)
(2)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成為黨內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由於全黨缺乏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經驗,在探索過程中出現嚴重失誤。(4分)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4分)
(3)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3分)
28.(1)王進喜-----「鐵人」;鄧稼先-----「兩彈元勛」;焦裕錄-----「人民的好乾部」或「縣委書記的好榜樣」(9分)
(2)拼搏、奉獻、科學的精神(答到任何要點均可得2分。)
29.(1)人民公社(3分)
(2)大躍進(3分)、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4分)
(3)大躍進運動違背了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等錯誤泛濫,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國後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4分)
30.(1)在「大躍進」應該改為「文化大革命」(3分)
(2)1959年開國慶典應改為1949年開國慶典。(3分)
(3)有,「『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東方紅1號』順利送入太空軌道」應排在最後(3分)
第三單元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11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1.C 2.D 3.C 4.B 5.D 6.A 7.B 8.C 9.A 10.A
11.(1)四個經濟特區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省份是:廣東、福建。
(2)集中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3)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積累了經驗,有利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12.(1)外出務工一定要有法律意識,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 (2)略
13.正確順序:(2) (3) (1) (4)
14.老人:鄧小平,春天:改革開放,圈:對外開放地區。
第12課 欣欣向榮的科教文體事業
1.D 2.C 3.A 4.C 5.D 6.D 7.D 8.A 9.C 10.B
11. (1)袁隆平院士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漢族,祖籍江西德安。1949年---1953年就讀重慶相輝學院(今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1971年調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1980年至今,多次赴美國、印度、越南、緬甸等國作技術指導。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國家「863」計劃「863-101-01」專題責任專家。
(2)容國團,1959年容國團帶著世錦賽冠軍的獎杯回國。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比賽中,容國團先後戰勝了美國、匈牙利等國世界乒壇名將奪得冠軍,這也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
(3)鄧小平(1904~1997),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12.略
13.許海峰
14.《狂人日記》
15.《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
第13課 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1.B 2.A 3.B 4.C 5.C 6.D 7.B 8.A 9.C 10.D 11.A
12.略
13.(1)1624年荷蘭佔領台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1684年清朝設台灣府;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佔台灣,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2)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台灣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已經歸還中國。台灣問題的出現,是國民黨發動反人民內戰的結果,其本質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台灣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且迄今尚未解決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插手台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阻礙中國統一。台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雖然台灣問題尚未最終解決,海峽兩岸尚未統一,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不容分割。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14.(1)香港地區
(2)圖一:晚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國力大大落後於西方,西方列強侵略瓜分中國,英國割佔香港。圖二: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力增強,中國收回香港。
(3)落後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後,使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
第14課 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1.B 2.A 3.C 4.D 5.A 6.A 7.B 8.D 9.D 10.A 11.A 12.B
13.(1)時間:1989年 宗旨:是通過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
(2)我國領導人出席了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且為其發展提出了「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彼此開放、共同繁榮」的區域經濟合作原則。
(3)略
14.(1)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民主政治制度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初步建立起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
15.略
第15課 展示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學習與探究之三
略
第三單元 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
(每小題2分,共計46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D D B A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B B C B A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24.(1)香港(2分)
(2)圖A:晚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國力大大落後於西方,西方列強侵略瓜分中國,英國割佔香港。圖B: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力增強,中國收回香港。
(3)落後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後,使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
(2分)
25.(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展開。(2分)
(2)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分)
(3)我國農業終於擺脫了長期停頓的困境,推動了中國農業的大發展。(2分)
26.(1)土地改革時期(2分)
(2)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2分)
(3)略(2分)
27.(1)鄧稼先 (2)袁隆平 (3)王進喜 (4)焦裕祿 (5)略。(每小題2分,共計10分)
28.(1)A 香港 B 澳門(4分)
(2)「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2分)
(3)台灣(2分)
(4)略(2分)
29.(1)材料一:毛澤東(2分)
(2)材料二:鄧小平。經濟:對外開放,農村、城市、國有企業經濟體制改革。政治:主持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決策;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實踐中同中國建設的實際結合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旗幟。文化和科學:十一屆三中全會迎來了「科學的春天」,「863計劃」實施,《義務教育法》頒布,茅盾文學獎的設立和「五個一」工程的實施,都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精品的創作和科學事業的發展。體育: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獲金牌總數世界第三的好成績。(10分)
(3)1979年7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和優惠措施。(2分)
(4)略。(2分)
③ 學好八下歷史看什麼節目
CCTV9,CCTV10
④ 八年級《中國歷史》上冊 怎樣開展學生自評互評
拍等學生的自評互評的話就聽取一下同學的建議,對你的評價。
⑤ 初二下學期歷史學什麼
這是考試的提綱應該對你有所幫助
下)復習提綱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決定了新中國的國家象徵有: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北京,採用公元紀年為紀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門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2、國旗的象徵意義是:紅色象徵革命,大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小五角星象徵各行各業革命人民,小星圍著大星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3、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重要文件簡稱《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4.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決定以「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國內意義)
(2)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國際意義)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大陸獲得統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是:使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實現了各族人民大團結。
8.1950年,中國出兵朝鮮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中國軍隊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員是彭德懷。
9.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所以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10、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11. 「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地主、富農憑借佔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12.「土改」過程:①1950—1952年底,我國進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3.土地改革的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點:注意保存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5. 「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1957年,「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的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的培養建設人才。
16.通過「一五計劃」,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17.1954年9月一屆人大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於人民。這部憲法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8.三大改造的實施辦法:①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化(即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②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由國家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按當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實現了和平過渡,這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創造性政策)。
19.三大改造的時間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0.三大改造的意義: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1.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這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大會指出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2、1958年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主要內容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23.「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的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左」錯誤的做法(或現象)有:「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4.「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的認為,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於是他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目的是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25、文化大革命的領導機構是:「中央文革小組」
26.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兩個反革命集團:林彪反革命集團和江青反革命集團。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的標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1976年),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27.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思想界展開了一場大討論。它的起因是: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即「兩個凡是」的方針。②它的結果是得出: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③它的意義是: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以後的撥亂反正工作掃清了障礙,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打開改革開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備。
28.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的內容有:①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29.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卡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0.1982年,我國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時期一部比較完善的憲法。
3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在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32.國企改革內容有:①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
33.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對小型企業採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
3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對外開放也開始起步,逐步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大致過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後增設海南經濟特區)第二步,建立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後增設上海浦東開發區)第四部,內地。
35、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進行的,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後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36.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的過程: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鄧小平理論寫入了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37、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四項基本原則」的原因: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四項基本原則」的四個「必須堅持」是: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民主專政、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四項基本原則」不僅是我們的立國之本,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基本前提。
38、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間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並逐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後又實施西部大開發。
39、在國家的統一問題上,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成功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1984年,中英兩國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87年,中葡兩國政府也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40、「一國兩制」的含義: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指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主權的國家裡,以祖國統一為前提,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台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41、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歷史意義: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42、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為了解決台灣問題提出的方針:A. 建國初期:明確提出要解放台灣; B. 20世紀50 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灣的思想; C. 改革開放以後: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並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1992年,台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993年,兩會舉行「汪辜會談」,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4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是——華東軍區海軍,目前,我國海軍部隊有: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57年,中國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戰略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核反擊。
44、新中國建立後,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蘇聯是第一個與我國建交的國家。
45、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是: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46、1955年,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這是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萬隆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
47、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48、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49、1972年,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50、2001年,我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中國迄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即APEC會議)。
51、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取得的科學技術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1966年,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1973年,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稱為「東方魔稻」的秈型雜交水稻,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52、為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我國提出了「863計劃」,在《863計劃綱要》里,選擇發展的高科技領域有: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海洋技術共八個領域。
53、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黨和政府尤其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1986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到2000年,全國基本上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並要求實施素質教育。
54、1956年,中國在文學藝術方面提出了「百花開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文學藝術有了巨大發展。在體育事業上,從乒乓球隊開始,中國的運動員走出國門,贏得了世界的瞻目;從射擊運動起,中國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不斷奪得金牌,連連刷新世界紀錄。1990年,中國首次成功地舉辦了亞洲運動會,2008年,中國將舉辦世界奧林匹克運動。
⑥ 八年級下冊歷史學習與評價(廣州)
好好自己做吧,,抄答案對自己沒好處的哦,初中的基礎很重要,呵呵。加油~~
⑦ 學習了八年級下冊歷史後的感想是什麼
中國的成立過程是艱苦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有一種愛國精神,為了中國的明天而好好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⑧ 八年級下冊歷史讀後感 八百字作文
歷史記錄著每個人、每個國家甚至世界的過去,標志著我們走過的歷程,回是光明與黑暗的答見證。任何事都有歷史,歷史詮釋了發展的點點滴滴,至關重要。我們只有通過歷史才能了解過去的一切,才能對過去進行勘測與評價。
中國的成立過程是艱苦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有一種愛國精神,為了中國的明天而好好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⑨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單元教學質量評估之三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配套練習
期中練習卷
班級____ 學號_____ 姓名______ 成績_____
一、基礎達標(本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14世紀歐洲工商業的興起,改變了農業社會的面貌,這里所指的「工商業」中的「工」主要是 ( )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場 C.工廠 D.工業
2.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小巧而又成本低的家用機械鍾表最早開始生產是 ( )
A.13世紀 B.17世紀 C.19世紀 D.20世紀
3. 16世紀西歐各國大力發展工商業,推行重商政策,這說明了 ( )
①商人地位的提高 ②西歐已經發展成為商業社會
③工商業成為當時最主要的產業
④西歐各國君主認識到工商業對國家發展的巨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4到16世紀,歐洲手工工場的產生和工商業的發展,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們有 ( )
①誕生了商人、手工工場主、工人三個階層 ②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③大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狀況 ④引起了人們思想文化的變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是 ( )
A.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興起 B.封建貴族文化的興起
C.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D.現代文化的興起
6.工業革命來臨時期,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天賦人權」思想的提出在( )
A.文藝復興時期B.宗教改革時期C.啟蒙運動時期D.資產階級革命時期
7.上述思想成為歐美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革命成功後在許多法律文件中都得到了體現,其中體現的最集中明確的文件是 ( )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 C.《獨立宣言》 D.《拿破崙法典》
8.當西方各國陸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並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國的封建社會也步入了盛世的繁華,下列屬於繁華表現的有 ( )
①中國人口接近三億 ②商品經濟發展迅速,商業市鎮增多
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 ④各種服務性行業興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明清時期出現的盛世繁華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這些危機包括 ( )
①皇權高度強化 ②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聯系密切
③國家日漸閉關自守 ④西方人開始將尋求財富的目光投向中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工廠的生產與手工工場的生產比 ( )
①對環境破壞更大 ②勞動紀律更嚴 ③分工合作的程度更細 ④工作效率更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下列哪些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果的具體表現: ( )
①歐洲掀起非洲內陸探險熱
②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奴隸販子
③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
④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實際上,嚴格的全球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直到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進行遠航探險時才開始。」這主要是由於 ( )
A.在此以前未出現著述世界歷史的史學家
B.他們在探險過程中都曾記述了所到地區的歷史
C.其探險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生活狀況,促進了世界各族歷史的融合、統一
D.其探險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13.時代賦予太平天國運動新的內容和意義,表現在: ( )
①創立拜上帝會,發動群眾,舉起反清義旗
②在反封建的同時,又擔負起反侵略的任務
③主張學習西方,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④頒布了革命綱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4.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是在 ( )
A.《南京條約》簽訂後 B.《iC京條約》簽訂後
C.《馬關條約》簽訂後 D.《辛丑條約》簽訂後
15.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自強」
C.「求富」 D.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16.中國最早正式改用公歷是在 ( )
A.190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27年
二、嘗試應用(本題有4小題,共36分)
1.判斷下面的表述是一個事實,還是一個觀點,請在相應的位置打「√」。(8分)
事實 觀點 表 述
( ) ( )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起來,但農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
( ) ( ) 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我國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爾部落在沙俄的
支持下屢次向清朝廷挑釁。
( ) ( ) 19世紀初,中國人口超過3億。
( ) ( ) 康熙、乾隆皇帝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2.有人認為:「明治維新唯系天皇聖明,銳意革新,遂振日本國威,摒除內憂外患,立日本國典型和平、民主、富強之形象,實乃東方之大幸,世界之大幸。」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10分)
3.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請列舉四個發生在19世紀涉及這一內容的中外重大事件。(8分)
4.填圖,並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在下面這幅地圖上依次用紅、綠、黃三種顏色標出在《南京條約》《馬關條約》中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的地點;(4分)
(2)觀察你描繪的地圖,歸納一下這些通商口岸在地理上的分布,有什麼特點?這可以說明什麼?(6分)
三、探究樂園(本題有1小題,共14分)
1.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結合工業革命兩個階段的有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1)、工業革命兩個階段中分別出現了哪些新興的工業部門?(4分)
(2)、工業革命兩個階段對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社會生產、社會關系、國際關系、人們生活等方面去考慮)(6分)
(3)、工業革命的兩個階段分別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4分)
參考答案:
期中測試
一、基礎訓練
1、B 2、B 3、D 4、B 5、C 6、C 7、B 8、A 9、A 10、A 11、B 12、C
13、B 14、D 15、D 16、C
二、嘗試應用
1、(8分)事實、事實、事實、觀點(每一判斷為2分)
2、(10分)上述觀點不正確。(2分)明治維新的確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強國。但明治維新並非由於天皇聖明而成功,根本原因是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在新舊勢力斗爭中,人民群眾是斗爭的主力。(4分)明治維新之後仍然保留有封建殘余,並非「民主、和平之典型」。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迅速走上擴張道路,侵略朝鮮、中國,是亞洲之大不幸,世界之大不幸。(4分)
3、(8分)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維新變法、辛亥革命(4分);美國南北戰爭、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德意志統一(4分)
4、(16分)(1)略(4分)(2)《南京條約》中開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馬關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在長江上中下游地區。(4分)這說明了外國列強侵略由沿海地區伸入到內陸地區,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分)
三、探究樂園
1、(14分)①工業革命第一階段:機器製造業。(2分)②工業革命第二階段:電力工業或化學工業(2分)(2)①生產力方面;工業革命第一階段,大機器生產出現,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工業革命第二階段,帶來生產力的高速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分)②社會關系方面:工業革命第一階段,近代兩大直接對立階級形成,英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確立;工業革命第二階段,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壟斷組織,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2分)③國際格局方面:工業革命第一階段,造成先進的西方和落後的東方的格局;工業革命第二階段,東西方經濟聯系進一步密切,但差距也進一步拉大。(2分)(3)對中國的影響;①工業革命第一階段:A歐美列強工業革命完成後,發動了兩次侵華戰爭——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近代工業產生;C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等。(2分)②工業革命第二階段:A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C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