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咸陽歷史博物館的簡介
咸陽市博物館館址在咸陽市中山街中段明代孔廟內。該館是以收藏和展覽秦漢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歷史博物館。1960年籌建,1962年建成開放。初名咸陽市博物館,1984年改屬地級市後,更名咸陽博物館。
館藏文物藏品1.2萬余件。展室面積約1600平方米。基本陳列是「秦漢歷史文物陳列」。共分五個展室。第一、二、三展室主要展出秦孝公至秦始皇時期的各種文具,秦進行統一戰爭的戈、矛、劍、戟等銅兵器,秦統一度量衡的銅詔版、銅權、銅量和帶有計量銘文的安邑下官鍾、私官鼎、三斗鍾等物證,還有各種陶器、絲織品和錯金銀燈座、夔龍紋鏡及提梁壺等銅器,其中修武府溫杯反映了秦統一文字為小篆的事實。這三個展室集中展出的秦咸陽宮殿建築遣址出土的建築材料和其他遺物,反映了秦都咸陽宮殿建築的宏大規模和繁榮盛況。第四展室主要是西漢文物,展品有鐵鏵、鐵鋤、鐵鐮等生產工具,陶糧倉及各種陶動物模型等隨葬器,瓦當、陶水管道及空心磚等建築材料,金銀玉器及漢「半兩」錢石范、銅范與漢「半兩」錢、「五銖」錢等。這些不可多得的珍品多出土於西漢帝陵附近,充分反映了西漢時期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第五展室是楊家灣漢墓兵馬俑陳列專室,按10個俑坑的出土順序,展出彩繪陶俑、陶騎馬俑近3000個,為研究中國西漢初期軍事編制、陶塑藝術、埋葬制度及人物服飾等,提供了重要文物資料。
Ⅱ 咸陽的文化遺產都有什麼
咸陽是我國著名古都之一,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時,周人曾在咸陽一帶長期活動,修築城邑,發展經濟,留下了許多遺跡。公元前250年秦孝公將國都遷到咸陽,秦王嬴政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多民族政權—封建帝國秦王朝。周、漢、唐等十一個朝代也都曾把咸陽做為都城或京畿之地,成為我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咸陽閃爍過燦爛的光輝。
構成咸陽物質文化資源的內容,主要是指文物資源。咸陽作為我國文物資源大市,其文物品類之豐富,文物典藏之獨特,可謂舉世無雙。其主要特徵:一是數量大,種類多,等級高。據文物部門統計,全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2106處,其中古遺址825處,古墓葬783處,古建築93處,石窟寺19處,石刻25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42處,其它文物點92處。定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8處30個文物點,省重點保護單位95處,縣區重點單位400多處。全市各級文博單位共收藏陶瓷器、玉器、青銅器、金銀器、石器、壁畫等可移動文物點5.5萬余件。諸如淳化縣史家原出土的西周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圓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漢鎏金馬和北周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後金璽,堪稱國之瑰寶。二是帝陵多,等級高。境內現有歷代帝陵27座,埋葬著28位皇帝,全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以西漢帝陵和唐代帝陵最為集中和壯觀。西漢11位皇帝,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外,其餘9位皇帝均埋葬於咸陽原上。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順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其間還有王侯將相、皇親國戚墓葬500餘座。唐代18座帝王陵有一半在咸陽境內,橫跨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四縣,大多依山為陵,氣勢宏大,而且陪葬墓眾多。自東向西依次為唐高祖獻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陵、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貞陵、唐太宗昭陵、唐肅宗建陵、唐僖宗靖陵、唐高宗李治和周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其中昭陵佔地30多萬畝,陪葬墓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三是古遺址、古建築較多,內涵豐富,保存完整。位於秦都區西南的尹家村遺址,是陝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原始村落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而位於長武縣城的昭仁寺大雄寶殿,被認定為中國目前僅有的三座唐代大殿之一。其他著名塔剎、樓閣等建築物,諸如中國最高的崇文塔、北杜鐵塔、文峰木塔等,也是明清建築的代表作,值得重視。四是時代和地域特徵鮮明,序列性強。西周的青銅器、秦代的磚雕、西漢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彩俑和墓室壁畫,構成了完整的時代特點;而以秦咸陽城遺址為代表的秦文化區、以長陵、茂陵為代表的漢文化區、以昭陵、乾陵為代表的唐文化區,構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五是石質文物數量大,品位高。漢武帝茂陵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分布著16件大型漢代石雕群像,其中有12件是國寶級文物,「馬踏匈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始憑證,被載入我國歷史教科書;唐太宗昭陵石刻的傑出代表——「昭陵六駿」馳名海內外,「昭陵碑林」作為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其氣度之恢弘、撰書之大氣,均為世所罕見。乾陵地面現有124件石刻文物,其中的無字碑、述聖紀碑和「六十一王賓像」,可謂聞名遐邇。陝西省境內最大的石窟寺——彬縣大佛寺,其體量之高大,氣勢之磅礴,也是石刻藝術中的絕代精品。茂陵石刻中的「馬踏匈奴」等被定為國寶;乾陵司馬道旁的石人、朱雀、翼馬、六十一王賓像等堪稱一絕;順陵的走獅、獨角獸觀後,令人嘆絕;「昭陵六駿」更是聞名天下。
咸陽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服飾、飲食、歌謠、居住和禮儀等方面的文化傳統。其中最具有魅力的,是有關民間禮儀活動的內容。諸如弦板腔藝術、勸善說唱藝術、民間剪紙藝術、蛟龍轉鼓藝術、民間飲食傳統,民俗歌謠傳統、小字挽幛習俗、嗩吶音樂習俗、道教打醮習俗等等。目前僅有弦板腔藝術一種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其他口頭的和非物質文化種類仍然亟待挖掘。
館藏文物舉世罕見。秦宮遺址出土的壁畫是中國出土時代較早的壁畫;唐昭陵、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反映唐代宮廷生活的壁畫可謂壁畫中的珍品;彬縣五代馮暈墓出土的磚雕舉世罕見;咸陽博物館收藏的馬蹄金,陳愛金幣、漢代玉馬、玉熊、安邑下官鍾、秦昭版、龍須空心磚、唐代金壺等皆為文物珍品;楊家灣漢墓出土的西漢三千兵馬俑氣勢磅簿;茂陵出土的百餘鎏金馬、竹節熏爐、銅犀牛、玉鋪首等都是稀世珍寶。
革命文物俯拾皆是。三原縣有辛亥革命時的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舊址、大革命時期的渭北農民協會舊址、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駐陝辦事處等;涇陽縣有雲陽農民協會舊址、抗戰時期的安吳青訓班舊址、「西北游擊隊」舊址、中共陝西省委機關舊址、紅軍改編舊址、八路軍總政治部舊址等;旬邑縣有「二·八」暴動紀念館,馬欄關中分區機關舊址等。此外,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府戰役、扶眉戰役、爺台山戰役、畢原血戰舊址等都給咸陽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跡。
Ⅲ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是什麼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
1、金樽獸首瑪瑙杯。
2、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3、鴛鴦蓮瓣紋金碗 。
4、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陝西「勸工陳列所」,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里程。
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館區佔地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717950件(組)。
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 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3)咸陽歷史博物館文物介紹擴展閱讀:
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大館藏:
1、神秘瑰麗的青銅器。
雄偉的造型、古樸的紋飾、豐富的銘文,形成中國古代青銅器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徵。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不同時代的青銅器約6千件,僅西周青銅器就近2千件。樂器、食器、水器和酒器,樣式多樣。
2、多姿多彩的歷代陶俑。
從秦朝到明朝的歷代陶俑藏品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重頭戲。這里有氣勢磅礴秦朝兵馬俑、再到漢代跽(ji)坐俑、色彩絢麗造型妖嬈的唐俑等等,每個時代的陶俑都是風格鮮明,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審美觀。
3、精美絕倫的金銀器。
在古代,金銀器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目前唐代金銀器在我國出土的數量不多,在這里可以看到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近千件製作精美、做工精細的金銀器。舞馬壺、鴛鴦蓮瓣紋金碗,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4、獨具魅力的唐墓壁畫。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這些壁畫都是從唐代墓葬當中原件揭取下來的,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築風格。
Ⅳ 咸陽有哪些文物
一)西安古都旅遊區
西安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同北京、南京、洛陽、開封、杭州共為我國六大古都。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餘個王朝在此建都,是六大古都中最古老、建都時間最長的一個。文化遺存豐富、文物古跡薈萃,帝都風韻猶存。遊人可以看到:豐京、鎬京、阿房宮、漢長安城、未央宮、唐大明宮等周、秦、漢、唐四大古都遺址,古色古香,與高樓大廈相映成趣的居室庭院;清雅恬靜,與寬闊大街並存的僻巷小徑;巍峨壯麗,聳入雲端的古建高塔;松柏掩影,庄嚴肅穆的名剎古寺;從宋代開始建置的中國古代碑石精華薈萃之處碑林;明代的鍾鼓樓;明代古城牆等眾多的風景名勝構成了西安古都旅遊區以及文化古跡的旅遊特色。
(二)驪山風景名勝旅遊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市東30公里的臨潼縣,由驪山、華清池、秦始皇陵、秦兵馬桶博物館一、二、三號坑、秦陵地宮模擬 館、臨潼博物館、鴻門宴遺址等游覽點組成。旅遊區內的秦始皇兵馬俑製作於2000多年前的秦代。以體型高、製作精細、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年代久遠、雄偉壯觀而聞名國內外。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成為中國十大名勝之一,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內還開展了文物考古旅遊、溫泉療養旅遊和休閑度假游。
(三)長安古寺廟旅遊區
位於西安市長安縣境內,以名剎古寺眾多而聞名。佛教八大宗派中的法相、凈土、律宗、華嚴四大宗派的開山祖師和發展地都在長安。區內有佛教寺院40多座,著名的有唐玄奘墓地興教寺,中國佛較凈土宗發源地香積寺,中國佛教密宗發源地大興善寺和對日本佛教頗有影響的青龍寺等寺院。
(四)華山旅遊區
西嶽華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東120公里的華陰市南。北瀕黃河、南依秦嶺,奇峰突兀、巍峨壯麗,以"險、奇、峻、絕、幽"而名冠天下。旅遊區內著名的景觀點有玉泉院、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長空棧道和東、西、南、北峰。東峰觀日出已成為旅遊者所喜愛的觀光游覽活動。
(五)咸陽帝王陵墓旅遊區
咸陽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市北10公里的渭北東西 百餘公里的高原上.分布著漢高祖長陵、漢武帝茂陵、漢景帝陽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墓乾陵等27個帝王的陵墓和256個陪葬墓。舉目陵冢累累,一字排列,形成了極其壯觀的陵墓群。茂陵、昭陵、乾陵和已發掘的唐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大號墓均已對外開放、漢陽陵出上大量漢代兵佣,正在發掘修復,將對外開放。
(六)寶雞法門寺旅遊區
位於寶雞市以東,沿西寶公路北線"一"字排列,主要景點有反映新石器文化的北首嶺遺址、先秦雍城遺址、隋唐帝王避暑行宮--九成宮遺址、酉府園林勝景鳳翔東湖以及歧山周公廟、寶雞縣釣魚台等。享有"關中塔廟之祖"稱譽的扶風法門寺,始建於東漢,後成為唐代皇家寺院,因珍藏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和大量珍貴文物而舉世聞名。法門寺現已成為西線的旅遊熱點。
(七)延安三黃一聖旅遊區
三黃是指黃河壺口瀑布、黃帝陵、黃土風情,一聖是指延安革命聖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黃河壺口瀑布能體現黃河的雄偉壯觀氣勢,黃帝陵是中華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
(八)榆林塞上風光旅遊區
榆林地處陝西北部毛烏素沙漠南緣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塞上風光別具特色。以歷史文化名城、塞北重鎮榆林為中心。主要參觀游覽景點有秦、隋、明三代古長城,明代所建邊防要塞鎮北台,靖邊縣大夏統萬城遺址,米脂縣李自成行宮,綏德縣扶蘇祠、蒙恬墓等文物古跡,紅石峽、紅鹼淖、佳縣白雲山和神木縣二郎山等景觀。
(九)黃河旅遊區
位於韓城市境內,包括黃河龍門、司馬遷祠墓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韓城市,以及中國歷史文化村落黨家村等景觀組成。黃河龍門為黃河之咽喉,兩山聳峙,黃河川流其間,濤聲滾滾,出龍門一瀉千里。韓城市為黃河岸上的一顆明珠,古老而文明、市內保存大量的文物古跡,韓城文廟是陝西現存的大型古建築群之一。
(十)柞水溶洞旅遊區
位於柞水縣城東17公里的石瓮鎮,旅遊區內有佛爺洞、風洞、天洞、百神洞、雲霧洞等近百個溶洞;有對峰台、雲台山、馬鞍嶺三 座奇山異峰;有明代建造的祖師廟以及乾佑河、馬乳泉、玉皇瀑布 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陝西乃至西北地區以溶洞和自然景觀為主的旅遊區。
查看博客相關的中國最好的地區詳細介紹:陝西 西參考文獻:雅虎知識堂
Ⅳ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18件文物是什麼
1、西周早期【(方輿)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徑56.5厘米。1972年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 目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2、西周中期【五祀衛鼎】通高36.3,口徑34.3厘米。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1980年陝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4、西漢【皇後玉璽】高2,邊長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5、西漢【鎏金竹節熏香爐】通高58,口徑9,底徑13.3厘米。1981年陝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6、唐【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7、唐【闕樓.儀仗圖】高28O,寬28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宮女圖】高176,寬196.5厘米。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馬球圖】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獵出行圖】高100-200,全長89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11。唐【禮賓圖】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組18幅壁畫均保存密封庫房中,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內均有其復製品供遊客欣賞。 12、1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4、唐【鑲金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5、唐【鸚鵡紋提梁銀罐】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6、唐【三彩載樂駝】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庫房,其仿製品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徑30,底徑10.6厘米。陝西渭南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後段。
Ⅵ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18件國寶都有哪些
分別是:鑲金獸首瑪瑙杯、旟鼎、五祀衛鼎、多友鼎、皇後之璽、鎏金銀竹節熏爐、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客使圖、闕樓儀仗圖。
馬球圖、宮女圖、鴛鴦蓮瓣紋金碗、鎏金鸚鵡紋提梁壺、三彩載樂駝、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黑釉油滴碗、狩獵出行圖、鴛鴦蓮瓣紋金碗有兩件,所以共計18件。
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質灰白,通體施黑釉。油層表面布滿了大小不一,稱金屬光澤的小圓點,這些圓點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樣,因此被成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個特殊的種類,屬於結晶釉。這件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
古籍記載黑釉油滴碗「盛茶閃金光,盛水閃迄今所見銀光。映日透視,光彩奪目。
2、青釉提梁倒注提壺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這件造型獨特、構思巧妙的倒灌壺,壺身呈圓形,蓋、梁、身連為一體。
象徵性的壺蓋為柿蒂形,提梁是一隻伏卧著、圓眼短嘴的鳳凰。壺嘴為一張口側卧的母獅,一隻幼獅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動,活潑可愛。
壺身一周飾有凸雕的纏枝牡丹花,下飾一周仰蓮瓣,紋飾簡潔明快。因為鳳凰、獅子和牡丹分別為百鳥之王,百獸之王和百花之王,這件壺也被稱作「三王壺」。
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
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共出土兩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徑13.5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1克。
兩碗造型、紋飾均相同。純金質,錘碟成形,鏨刻為紋,造型飽滿莊重。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兩層向外凸鼓的蓮花瓣紋,每層十片,上下輪廓相合。每一個蓮瓣單元里都鏨刻有裝飾圖案,上層主題是動物紋,有鴛鴦、野鴨、鸚鵡、狐狸等。
下層是單一的忍冬花裝飾圖案。蓮瓣上空白處裝飾飛禽和雲紋。魚子紋底。兩碗內壁分別墨書「九兩半」、「九兩三」,應是碗的重量。墨書標重顯示兩碗重量略有差異,但天平實測重量相同。
4、唐舞馬銜杯紋銀壺
壺的造型採用的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狀,壺身為扁圓形,一端開有豎筒狀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蓮瓣式的壺蓋,壺頂有銀鏈和弓形的壺柄相連,這種形制,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表現了唐代工匠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銀壺的兩側採用凸紋工藝各塑造出一匹奮首鼓尾、躍然起舞的駿馬。壺上的駿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馬形象,《明皇雜錄》記載,玄宗曾在宮中馴養舞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時,則給這些舞馬披上錦綉衣服。
按著「傾杯樂」的節拍,跳舞祝壽,高潮時,舞馬躍上三層高的板床旋轉如飛,有時還讓壯士把床舉起,讓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樂工則站在周圍為馬伴奏。
亦有詩描寫舞馬完成表演後的神態:「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棹尾醉如泥。」此壺的舞馬形象正好與書中記載相互印證,是十分難得的文物珍品。
5、唐獸首瑪瑙杯
唐獸首瑪瑙杯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畫細微精確,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唐獸首瑪瑙杯上口近圓形,下部為獸首形,獸頭圓瞪著大眼,目視前方,似乎在尋找和窺探著什麼,獸頭上有兩只彎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卻似牛,所以不能認為造型完全出自寫實的手法。
但看上去安詳典雅,並無造作感。獸首的口鼻部有類似籠嘴狀的金冒,能夠卸下,突出了獸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Ⅶ 陝西歷史博物館60件文物,你知道多少呢
西周旟(yú)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前10世紀中葉)文物,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周旟鼎通高77厘米,口徑56.5厘米,重78.5公斤。旟鼎鑄於西周康王時期,承襲商代圓鼎風格,造型敦厚雄偉,厚重庄嚴,紋飾莊重神奇,華麗精美,是一件傑出的青銅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壺體為白銀質地,壺身為扁圓形,上方一端開有豎簡狀小口,壺蓋帽為捶揲成型的覆式蓮瓣,頂中心鉚有一個銀環,環內套接了一條長14厘米的銀鏈與提粱相連,壺肩部焊接著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弓狀提梁。這種形制,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這種巧妙設計獨具匠心,唐代工匠的設計藝術讓我們現代人敬佩不已。
Ⅷ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18件國寶級文物,分別是哪些,分別位於哪些展廳
1、西周早期【(方輿)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徑56.5厘米。1972年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
目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2、西周中期【五祀衛鼎】通高36.3,口徑34.3厘米。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1980年陝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4、西漢【皇後玉璽】高2,邊長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5、西漢【鎏金竹節熏香爐】通高58,口徑9,底徑13.3厘米。1981年陝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6、唐【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7、唐【闕樓.儀仗圖】高28O,寬28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宮女圖】高176,寬196.5厘米。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馬球圖】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獵出行圖】高100-200,全長89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11。唐【禮賓圖】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組18幅壁畫均保存密封庫房中,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內均有其復製品供遊客欣賞。
12、1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
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4、唐【鑲金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5、唐【鸚鵡紋提梁銀罐】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6、唐【三彩載樂駝】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庫房,其仿製品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徑30,底徑10.6厘米。陝西渭南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後段。
Ⅸ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什麼鎮館之寶
1、彩陶人面紋細頸瓶
新石器時代中期文物,高13.5厘米,口徑5.8厘米,腹徑10.5厘米,底徑3.5厘米,1977年陝西省臨潼縣姜寨遺址出土。
泥質紅陶,飾以黑色彩繪。小口,大平沿,瓶首形似花苞;束頸,溜肩,垂腹,小平底。口部繪制八道粗輻射紋,頸的上部飾黑彩,肩至中腹繪由三角、橢圓及圓點所組成的變形人面紋。
人面紋是這件細頸瓶的主題紋飾,突出兩只大大的眼睛,也有人稱之為「獸面紋」。人面紋可能是神話化了的圖像,反映了原始人的圖騰崇拜。
這種正面雙眼的人面或獸面紋的圖像一直影響到了後代,尤其是在商代的青銅器上常能見到類似的紋飾,表明這種紋飾的傳承具有一定的連續性。
2、龍泉窯刻花三足爐
明代文物,通高25.1厘米,口徑25厘米,腹徑27.5厘米。1956年西安市郊區出土。
寬沿上卷,束頸,鼓腹,三柱足,口沿上設兩只對稱的編索狀豎耳。頸部一周刻劃回紋,腹上刻劃折枝花卉三處,用凹寬頻區分。通體青釉晶瑩肥厚,有勻稱密集的氣泡。外底無釉,為紅色肚臍狀。胎質灰白細密。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市境內,現已發現古窯址三百餘處。據調查,其創燒於北宋早期,興盛於南宋,衰落於明中期,有七八百年的燒造歷史。
3、「廿六年詔」陶權
秦朝文物,高12.4厘米,底徑15.3厘米,重2.85千克,1956年陝西省博物館徵集。
灰陶製成,陶質細膩。整體為覆缽形,上有橋形提鈕,鈕下穿圓孔。腹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為統一度量衡而頒發的詔令八行四十字:「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權是古代天平的砝碼。有皇帝詔文的秦權,其質地多為銅和鐵,這在陝西、甘肅、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山東、江蘇等省和自治區都有發現。作為陶質的秦權,出土較少,有詔文的更是罕見,因而這件「廿六年詔」陶權,極顯珍貴。
4、彩繪胡人牽駝俑
唐代文物,高45厘米,1974年陝西省咸陽市契苾明墓出土。
該俑頭扎襆頭,凸目圓睜,闊鼻大口,留有蓬鬆的絡腮胡須,身著翻領袍服,袍服下擺撩起纏於腰間,外套毛皮坎肩,下穿紅色窄腿褲及皮靴;雙臂屈抬腰間,右手半握拳呈牽駝姿勢。
5、捧食盒侍女俑
宋代文物,高41厘米,陝西省漢中市出土。
女子頭發向後平梳,挽髻,上身穿襦襖,外罩宋代非常流行的一款服裝背子」,下著長裙,腳穿平底翹頭鞋,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用織物襯、蓋的多層食盒,似乎是為了保持盒中食物的溫度,正在靜靜地耐心侍奉主人。
參考資料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
Ⅹ 陝西歷史博物館各展廳特色
1、第一展廳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2、第二展館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後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鍾、漢醬釉綠彩雲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如漢金怪獸、晉「晉歸義羌王」金印、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十六國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北魏彩繪騎馬吹號角俑、南北朝彩繪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薩三尊銅像等,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3、第三展館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4、唐代壁畫珍品館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
5、大唐遺寶展
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餘件組,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
6、馬文化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每年還推出6—7個大型臨時展覽,如《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展覽由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新疆博物館和甘肅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全國14家文博單位共同協辦,挑選了最具各地特色關於馬的文物精品。
7、文保修復展
《巧手良醫——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是以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為主題的專題性展覽,主要展示多年來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方面的舉措,展示文物保護修復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10)咸陽歷史博物館文物介紹擴展閱讀:
部分館藏文物:
1、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2、唐代壁畫
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3、歷代陶俑
已注冊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僕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陝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量大、等級高,而且產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