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聯歷史
1917年11月7日,晚9點40分,伴隨著這門大炮發出的一聲怒吼,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了!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人在俄羅斯取得了政權,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隨後的幾年裡,由托洛茨基指揮的紅軍通過殘酷的內戰擊敗了白軍和協約國的干涉。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並且首先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變余糧無償徵集為市場買賣。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1924年1月21日,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逝世。約瑟夫• 斯大林獲得政權。他通過殘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對手,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同時以肅反的方式對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展開了大清洗。1927年,英國宣布斷絕英蘇關系,並廢止1921年簽訂的英蘇貿易協定。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發起六國外長會議,提出要「和共產國際做斗爭」。
雖然斯大林被西方國家和一部分蘇聯人視為一個屠殺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蘇聯改成了一個工業和軍事強國。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共產黨對蘇聯的的經濟生產方式進行了大改造,蘇聯軍事也比以前強出好幾倍。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的瘋狂下跌開始,大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全球,襲擊了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就在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一個規模宏大的拖拉機廠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動工了。十個月後,工廠建成投產。
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結成貌合神離的同盟,同時秘密劃分了雙方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軍隊突襲蘇聯。一星期內,蘇軍損失兵力100萬人以上,西部工業區全部淪陷。
阿道夫·希特勒對蘇聯發動了突然進攻。蘇聯紅軍和盟軍在1945年攻佔了納粹德國全境,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1日,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的頂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000萬,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捍衛了正義,捍衛了和平。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僅此一點,蘇聯就無愧於一個大國的稱謂!
二戰後,赫魯曉夫與其他社會主義盟國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同美國和北約相抗衡。在20世紀中葉的萬里晴空之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隔洋相望,共同主導了世界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著「蘇聯」的字樣。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
1953年斯大林逝世。蘇聯共產黨高層領導人之間進行了幾年的政治斗爭。隨後赫魯曉夫掌握了政權。他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個人崇拜的嚴重後果,蘇聯的政治斗爭從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轉變。由於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從1959年開始,蘇共與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一系列的辯論和爭吵。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獲得政權。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蘇關系處於低谷,只存在名義上的外交關系,並發生過諸如珍寶島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的邊境沖突。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與中國就珍寶島問題發生武裝沖突。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這兩次行動都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在戈爾巴喬夫的政策影響下,發生了東歐劇變,1991年8月19日,發生了8.19事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解體的形勢已無法逆轉,1991年12月25日晚19時25分,戈爾巴喬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19時32分,在克林姆林宮上空飄揚了70餘年的蘇聯國旗落下了,此時,世界都意識到:一個普日超強大國——蘇聯已成為歷史。
Ⅱ 高中歷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重點知識框架
一、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1. 客觀條件:①俄國已經具有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徵,但落後於其它資本主義國家。②帝國主義的各種矛盾在俄國表現得特別突出,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
2. 主觀條件:①無產階級受雙重壓迫,革命性較強;②有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
③廣大貧苦農民成為革命的同盟軍。
二、十月革命的過程:
⑴爆發:1917年3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
⑵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⑶結果:俄國出現了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1.二月革命——兩個政權並存局面出現
2.《四月提綱》發表——指明俄國革命的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標志著兩個政權並存局面結束,政權完全落入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手中,革命和平發展已經不可能。
4.十月革命的勝利,1917年11月7日,革命爆發,推翻了克倫斯基為首的臨時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①彼得格勒武裝起義②工人、士兵向冬宮進攻,工人、士兵向冬宮進攻「阿芙樂爾」號為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21時45分,投入革命陣營的該艦官兵按照列寧的起義計劃,用炮聲發出進攻冬宮的信號。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作為革命紀念物,現停在聖彼得堡市內的涅瓦河畔。
5.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鞏固
①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代表大會開幕
三、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
1.對俄國歷史的影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為俄國社會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2.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成功地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繫上打開了一個缺口,沉重地打擊了帝
國主義的統治,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Ⅲ 簡介蘇聯歷史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於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解體。曾是世界上土地面專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屬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及朝鮮接壤;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故在解體前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Ⅳ 高中歷史1930蘇聯知識體系
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Ⅳ 蘇聯歷史詳細介紹
蘇維埃社抄會主義共襲和國聯盟(СССР),簡稱蘇聯,於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體。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22,402,200 平方公里),解體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Ⅵ 10個關於蘇聯歷史有趣的冷知識,你了解哪些
1、1954年蘇聯曾經申請加入北約(不幸被拒絕)!
2、盡管大家很熟悉的是衛國戰爭中的蘇聯裝甲部隊,但事實上,戰前蘇聯軍費最大的部分是空軍開支,大約佔到40%3、1941年6月22日,蘇聯空軍擁有20000架飛機,包括11500架戰斗機、8400架轟炸機和100架對地攻擊機,但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使用的飛機總數只有不到3000架(能作戰的連2000架都不到,還稍微少了一點)。所以蘇軍第一天就被摧毀空軍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第一天蘇聯空軍損失的飛機只有1200架,只佔到十六分之一。
4、蘇聯飛機產量驚人,但鋁的產量卻很低,1940年,蘇聯鋁產量超過英法和義大利,突破十萬噸,卻遠低於德國三十二萬噸。
蘇聯KV系列坦克
5、盡管事實證明T-34和KV系列坦克相當卓越,但一直到戰爭最後一年,蘇聯最高統帥部對於這兩個系列坦克的質疑都一直在維持。
6、著名的KV系列坦克名字取自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IS戰車名字來自約瑟夫·斯大林7、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原名叫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捷爾任斯基大家懂的。
8、烏克蘭的頓涅茨工業基地在二戰前被稱為斯大林諾。
9、蘇聯空軍由於配發的作戰服是藍色,在地面很顯眼,以至於戰爭初德軍掃射機場時盯著藍色制服。造成大量蘇軍空軍成員死亡。
10、所謂斯大林固執己見沒有提前做好戰爭准備的說法也是不合理的。主要是當時的情報大量自相矛盾,德國進攻日期從1941.6到1943都有。斯大林很難抉擇,但斯大林還是在巴巴羅薩行動前八天開始命令部隊西進占據陣地,戰爭前一天蘇軍也進入了最高戰備,但依然沒有什麼卵用。
Ⅶ 高中歷史蘇聯
LZ您好
這句話根本就是錯的!所以高度集中無從體現!
蘇聯戰時的共產主義內是高度計劃的經濟政策容,不是高度集中!
說白了,就是一切經濟活動為了前線戰斗.在這個時期,經濟政策不是簡單的經濟政策,而是一種"應急"狀態,要求整個國家人力,物力,財力全為戰爭服務.
因而,這個戰時經濟政策,生產資料分配,以及生產成果,消費品的分配,均會按計劃進行.譬如一個人一天只能分到1個麵包,這就是定好了的.
這和和平時期進行集中大生產有顯著不同!
具體而言,這一階段的經濟
進一步剝奪資產階級,封建階級利益,對小企業普遍實行國有化
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貿易,實行產品實物供應及主要消費品配給制
取消貨幣和核算制,實行總管理局制,國家直接給每個企業制定產供銷的計劃
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
顯然,無論那一條都是計劃經濟,而不體現什麼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