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著作

歷史學著作

發布時間:2021-02-17 23:17:25

1. 近當代學者編著的歷史學有哪些著作

這個就太多了 沒辦法一一列舉 如果你對歷史很感情趣 不妨從個別朝代的歷史讀起專 如果你討厭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屬的話 我推薦幾本語言比較幽默而又通俗易懂的書給你吧
明史 《明朝哪些事兒》 作者 當年明月 新浪的BLOG里有他這本書的連載 你也可以在書店買到《明朝哪些事兒》的前四本
三國 《易中天品三國》 作者 易中天 分上下兩冊 書店有售
漢代 《易中天品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 書店有售
如果你想深入詳細的了解 建議還是去讀一些正史 如《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等等
回答的不是很好 多多見諒

2. 歷史學經典著述有哪些關於歷史研究方法的有哪些著作

《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

3. 歷史上公認的5本交易學著作。

1、《股票作手回憶錄》

《股票作手回憶錄》是2015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埃德溫·利非弗、傑西·利弗莫爾。本書描述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股票投資人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波瀾起伏的精彩投資生涯。

書中的那些真知灼見對投資人深具啟發,影響了數代的投資人,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發現從書中的受益要比從市場和有多年經驗的投資者們教給的東西要多很多。即使在八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適用,使得本書成為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投資經典名著。

2、《金融煉丹術》

《金融煉丹術》是(美)喬治·索羅斯著,孫忠等譯,1999年4月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金融投機書籍。被譽為金融投機界的寶典、傳世寶書。

3、《海龜交易法則》

《海龜交易法則》由 中信出版社出版,出版時間為2007年。作者是(美)柯蒂斯·費思。

主要講述的是海龜所用的交易系統是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這是我們取得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們的系統使我們更容易地進行一致性的、成功的交易,因為它沒有給交易員的判斷力留下重要的決策任務。

4、《華爾街幽靈》

《華爾街幽靈》是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瑟·L.辛普森。

1997年,美國著名的「期貨雜志」交易論壇上有一位自稱「幽靈」的神秘交易大師,他把30年成功交易的經驗,歸納為3個規則,並與助理阿瑟·L.辛普森通過對話交流的形式。毫無保留地公開了自己成功交易的秘訣和方法體系,迅速成為「期貨雜志」交易論壇上的超級大熱門。

5、《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是2010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伯特·D·愛德華茲,邁吉。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目前還沒有明確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是對股票價格和發行的趨勢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分析。

在這個方面,業界人士和股民都非常關注羅伯特·D·愛德華編著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一書,認為其是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的泰山之作。

故人們要詳細而深刻的了解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必定需要擁有羅伯特·D·愛德華編著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一書。到2009年,該書已經擁有至少9個版本了。權威性可見一斑。

作為經典中的經典、股市技術分析的權威之作,《股市趨勢技術分析》至今仍牢牢處於無法超越的地位。他是每一個技術分析人員心中的聖經,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第一版出版於1948年,第十版(英文)修訂於2012年。一本20世紀中期寫的書直到今天還保持著實用性和重要性,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4. 推薦幾本歷史學著作吧,要經典的

歷史學著作最好莫過於二十四史了,不過這是官方修史,比較正式,讀起來容易枯燥。建議你讀一些諸如 明朝那些事兒 漢朝那些事兒 等等這一類書,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與史實沒有多大出入。望採納。

5. 歷史學專著

我覺抄得 高中階段看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對學習有很大幫助。而且這兩本書也不過時,大學以及就業後仍然有用。另外張鳴的《重說中國近代史》《辛亥——搖晃中的中國》很有趣、

如果非要看專著你就去豆瓣讀書網——標簽分類——中國歷史或者近代史下找吧,每本書都有介紹和讀後感。這是我近年來調書的方法。

6. 歷史學經典著作

喜歡歷史的人肯定喜歡看史書,但是不知道他學的歷史是專業,涉及考古還是別的,自己的專業領域他應該知道,要是不喜歡干嗎學歷史,那種專業就業率也不好

7. 中國的史學著作有哪些

中國的史學著作有中國的史學著作有:

8. 宋代最著名的史學著作是什麼

宋人留下的史學著作雖然非常繁富,歷史編纂學的水平超越了前人,但作為人類的認識工具之一,它對於人類歷史認識的推進作用卻微乎其微。就這一點說,還比前人退步了。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9. 各朝代出現的史學著作及影響

這里從古今中外「文山」「史海」中精選了文史名人名著3000
余條。分
為中國文學名人名著、外國文學名人名著、中國史學名人名著、
外國史學名人名著四大部分。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外著名文學家、史學
家的生平事跡、主要著述及其在文學史、史學史上的地位;簡明扼要地介紹
了中外文學名著、史學名著的寫作年代、時代背影、主要內容及對後世的影
響。

NO1. 辛甲西周初太史

辛甲西周初太史。一作辛甲大夫。原殷臣,事紂王,曾向紂75
諫,紂
不聽。聞姬昌賢,乃歸之。文王任以公卿,封於長子(今屬山西)。《漢書·藝
文志》著錄《辛甲》29 篇,今佚。

NO2. 孔丘

孔丘(見中國文學部分)
《春秋》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書,相傳是孔丘根據魯國史官所
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創私家編訂史書的仟端。已的記述方法
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西晉杜預《春秋左傳序》),全書
記述了周王朝、魯國和其他諸侯國的事跡。上起公元前722
年(魯隱公元年),
下訖公元前481 年(魯哀公十四年),共242 年。全書17000
字。記事簡單,
往往只用三言兩語。內容主要是各國互相征戰、朝會、結盟、往來聘問及天
地災異等事。同時孔子還對這些事件作了一些評論,選擇他認為恰當的文字
來暗寓褒貶之意,即所謂「徽言大義」,後世稱為「春秋筆法」。它對後世
的哲學、政治思想及歷史、文學著作有很大影響。

NO3. 《尚書》

《尚書》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件匯編。原名《書》,因其記上古
之事,故稱《尚書》。尚,古通「上」,即「上古史書」之意。是儒家經典
之一,又稱《書經》,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秦始皇焚書時,《尚書》在焚
禁之列,濟南人、伏生將《尚書》藏於屋壁內。至漢初取出時,只殘存28
篇,立於學官,用當時隸書寫定,稱《今文尚書》,並從此由史書變為儒家
五經之一。漢武帝末期,相傳在孔府壁中發現了用先秦文字寫的《尚書》,
稱《古文尚書》。從此,便引發了經學史上的今、古文之爭。從內容上看,
《尚書》中的28
篇是學術界公認的比較可靠的材料,包括《虞書》2 篇、《夏
書》2 篇、《商書》5 篇、《周書》19
篇,是商、周二代統治者的講話記錄
及東周、戰國時期根據遠古材料加工編成的虞、夏史事記載;從時間上說,
上起原始社會末期的虞、舜時期,下止春秋時代秦穆公;從文體上看,有典、
漠、訓、誥、誓、命六種,除《禹貢》外,均是上訓下或下告上之詞,類似
於後世的詔令奏議。是研究我國原始社會末期、夏商周三代,尤其是西周初
期歷史的重要史料。歷代研究、注釋《尚書》的著作頗多,清代孫星衍《尚
書今古文註疏》是註解中比較完備的一種,它吸收了清代部分學者的研究成
果。中華書局1964
年出版的曾運乾著《尚書正讀》、齊魯書社1981
年出版
的牟庭著《同文尚書》別具風格,見解獨到,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NO4. 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史學家。魯國人。歷來為儒家學派所推尊。一說復姓左丘,
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一說左眼失明,故稱盲左;一說雙目失明。曾
任魯國太史。相傳他根據春秋時代各國史實及有關文字記載,著編年體史書
《左傳》和國別體史書《國語》。是後人研究春秋社會各種歷史的寶貴資料。
(呂向奎)
《左傳》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歷史著作,相傳是春秋魯
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被認為是解釋孔子《春秋》的,故稱《春秋左氏傳》,
簡稱《左傳》,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為儒家的經
典之一。晉代杜預分年放在《春秋》後面,合為一書,加以注釋,叫《春秋
左氏經傳集解》。《左傳》記事起於公元前722
年(與《春秋》相同),止
於公元前454 年(比《春秋》晚27
年)。比較系統地詳細記述了這一時期各
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的重大事件,內容豐富多彩,用精煉的筆墨
描寫復雜紛繁的事件,刻畫各式各樣的人物,尤其是戰爭和外交辭令,寫得
更為出色。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注本有《十三經註疏》中的《春
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

《國語》春秋時期的國別史,我國最早的分國紀事的史書。相傳為春秋
時期的左丘明著。以記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周、魯等國貴族的言語為主。分
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語,共21
卷。它和《左傳》一樣紀事截
至韓、趙、魏三家滅智伯(前454
年)止。如同《左傳》的姊妹篇,故有《春
秋外傳》或《左氏外傳》之稱。其特點是以「國」分類,以「語」為主。記
史事的原委很簡單,但記言論則詳細,不是自始至終有系統地記,而是有重
點地記述若幹事件。它展示歷史的橫斷面,同編年史可以互相補充,是研究
先秦史的重要資料。通行本有三國韋昭的《國語解》。近人徐元誥著有《國
語集解》。

NO5. 《世本》

《世本》戰國時史官所撰,記黃帝迄春秋時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
(都邑)、作(製作)等。原書約在宋代散佚。清有錢大昭、王謨、孫馮翼、
洪飴孫、陳其榮、秦嘉謨、張澍、雷學淇、茹泮林、王梓材等輯本。1957

商務印書館合印《世本八種》,其中以雷、茆兩種較佳。

NO6. 《戰國策》

《戰國策》戰國時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編。初有《國策》、《國
事》、《事語》、《短長》、《長書》、《修書》等名稱和本子,西漢末劉
向編訂為33
篇。宋時己有缺佚,由曾鞏作了訂補。近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
西漢帛書記述戰國時事,定名《戰國縱橫家書》,與本書內容相似。

NO7. 《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因原本寫於竹簡而得名。晉咸寧
五年(279 年,一作太康元年或二年,即280
年或281 年)在汲郡的戰國時
魏墓中發現。凡12 篇,敘夏、商、西周、春秋時晉國和戰國時魏國史事,至
魏襄王二十年(299
年)為止。此書宋時佚失,清朱右曾輯有《汲冢紀年存
真》,王國維據以補輯為《古本竹書紀年輯校》,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資料,
並可校正《史記》所載戰國史事年代的錯誤。

《逸周書》原名《周書》,連序共71
篇。有人誤以為與《竹書紀年》
同時出土,稱為《汲冢周書》。經後代學者考定為先秦古籍,而多數出於戰
國時擬周代誥誓辭命之作。其中《克殷》、《世俘》、《度邑》、《作雒》
等篇,所記周初事跡,當有所根據。

NO8. 呂不韋

呂不韋(?~前235
年)戰國末年濮陽(今河南淄陽西南)人。原為陽
翟(今河南禹縣)巨商。他在趙都邯鄲見到以質居趙的秦公子異人(後改名
子楚),認為「奇貨可居」,游說華陽夫人,立為太子。秦孝文王(安國君)
死,子楚繼位(即庄襄王)。任其相國,封文信侯。庄襄王卒,秦王政(秦
始皇)年幼繼位,他繼任相國,尊為「仲父」,食邑十萬戶。又利用燕趙矛
盾取得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十城作封邑。執政時攻取周、趙、魏的土地。
門下有賓客三千,家僮萬人。曾令賓客編著《呂氏春秋》,有雜家之稱。秦
王政親理政務後,因嫪毒案被免職、放逐,憂懼自殺。今存《呂氏春秋》26
卷。

《呂氏春秋》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共同編寫。也稱《呂覽》。
它匯集了先秦各種學派的思想,既有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的主張,也有
道家、農家、陰陽家的觀點,是雜家的代表著作。其編寫目的,是為秦國統
一天下、治理國家准備思想理論武器。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26
卷,20
多萬字。文章不尚藻飾,朴實簡勁。組織結構很有系統性,論說事理
很有邏輯性。在論述中引證了大量的古史舊聞,及天文、歷數、農業、音律
等各方面的資料。所引用的書籍,有許多後世已經失傳,因而有重要的史料
價值。對後來的《史記》亦有顯著影響。但由於是集體著述,思想很不統一。
東漢高誘注。近人許維遹有《呂氏春秋集釋》。

NO9. 陸賈

陸賈(約前240~前170)楚(今江蘇徐州)人,漢初政論家、辭賦家。
早年隨劉邦平定天下。善於口辯。西漢建立後,曾兩次出使南越(今廣東、
廣西一帶),招諭趙佗臣屬西漢,因功任太中大夫。呂氏稱制時,他稱病免
歸,置田產於好畤(今陝西乾縣東)。他勸說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加強將相
團結,及時平定諸呂之亂,並迎立劉恆為漢文帝。劉邦即位之初,自認為「馬
上得天下,安事《詩》、《書》!」他向劉邦提出「逆取順守,文武並用」
的統治方略,力主提倡儒學,輔以黃老「無為而治」思想。他受劉邦之命,
總結秦亡教訓,著《新語》12
篇。大旨崇王道,黜霸術。本書以清宋翔鳳校
本較好。《新語》是否為陸賈所著,認識不一,有人認為全出於後人偽造,
也有人認為真偽相攙雜。另有《楚漢春秋》和賦3
篇,今佚。

《新語》西漢陸賈著。上下兩卷,共12
篇。漢高祖對他說:「試為我
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敗之國。」乃粗述存亡之徵以奏,
高祖稱善,號其書曰《新語》。事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楚漢春秋》漢初雜史,列為「子部雜志」或「稗史」。陸賈撰。時值
秦漢之交,社會動亂,百廢待興之際,陸賈利用當時的第一手材料,可謂當
代人寫當代史。該書為後來司馬遷撰《史記》時述楚漢史事,提供了主要依
據。《楚漢春秋》9
卷,其主要內容是記載項羽、劉邦起事以至漢初的史事,
所謂「記錄時功」,「誅鋤秦、項之事」。由於作者站在統治者立場對西漢
開國創業歌功頌德,其史料價值不免有失真實之處。司馬遷採用時慎予更正。
「春秋」本是編年體史書的通稱,但《楚漢春秋》不是編年體,已無「春秋」
的原意了。該書南宋已佚,清代人茆泮林、洪頤煊、黃奭均有輯本,分別見
於《龍溪精舍叢書》、《問經堂叢書》和《黃氏逸書考》諸叢書中。


NO10. 《新書》

《新書》又稱《賈子》。西漢賈誼撰。政論著作。《漢書·藝文志》著
錄為58 篇。今本10 卷,58
篇。其中《問孝》、《禮容語上》兩篇有錄無書,
實際上只有56
篇。《漢書·藝文志》列為儒家。內容多為討論時政。《新書》
總結秦興亡的教訓,提出「取」與「守」不同術:奪取政權要靠暴力,鞏固
政權要用「仁義」。建議統治者定製度、興禮樂、禮法並重,以達長治久安
的目的。《新書》提出了「眾建諸侯以可其力」的建議,以加強中央集權。
書中反復論述了「民為邦本」的思想。指出「自古至於今與民為仇者,有遲
有速,民必勝之。」(《大政上》)《新書》不僅立論通達國體,切中時弊,
而且文字優美,鋪張揚厲,淋漓酣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西
漢鴻文」。(魯迅:《漢文學史綱要》)

NO11. 董仲舒

董仲舒(前197~前104)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
棗強)人。學習十分刻苦專心。《漢書·董仲舒傳》說他「三年不窺園」。
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學有專精,專治《公羊春秋》,時人稱之為當代孔子。
他招收學生,下帷講授。景帝時為博士。武帝時舉賢良文學,他上「天人三
策」,提出了「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和「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觀。建
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武帝採納。開以後兩千年以儒學為正
統的先聲。曾任江都王和膠西王相。晚年退歸故里,埋頭讀書、著書。朝廷
有大事,常派人向他請教。死後葬於長安兩郊。武帝過其墓,特下馬致意。
著有《春秋繁露》、《舉賢良對策》,今存。

《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撰。今本17
卷,82
篇。其書以《公羊春秋》
為依據,雜以陰陽五行之說,是一部宗於儒學又異於先秦儒學的新儒學著作。
該書大力宣揚「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創造萬物
的、有意志的神。天意表現為陰陽五行的運動和寒暑四季的變化。天人同類,
人副天數,天人感應。進而提出了「祥瑞說」和「災異譴告說」。該書大力
宣揚「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觀。又說「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天不變,
道亦不變」。(《春秋繁露·基義》)這就把儒家思想神學化。「天人感應
論」,對兩漢神秘主義思潮有很大影響。「三綱五常說」,統治中國達兩千
年之久。書中體現的「大一統」思想,革除弊政、限民資田、薄賦斂、省徭
役的主張,對鞏固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緩和階級矛盾,發展社會生產
起了積極的作用。

NO12. 劉安

劉安(前179~前122)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沛郡豐(今江蘇豐縣)
人。漢高祖孫,淮南厲王劉長的長子。安好讀書、善鼓琴,才思敏捷,尤工
詞賦。景帝時,吳楚七國反,他本欲加入叛亂,為大臣勸阻,未見行動。所
以平叛之後,朝廷未予深究。武帝好文藝,對安頗敬重。曾命其作《離騷傳》。
安清晨受命,早飯時既成。帝甚愛之,賜幾杖,不朝。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
數千人,編寫《鴻烈》一書。(既現在所傳的《淮南子》)此書規模宏大,
集西漢前古代思想之大成,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劉安圖謀叛亂;
欲奪帝位,事泄自殺。受株連者數千人。有集,已佚。

《淮南子》亦稱《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蘇非、李尚等
撰。《漢書·藝文志》著錄,內21
篇,外32 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說。今
本21
篇為內篇。《淮南子》大旨歸於道家,但又融合儒、法、陰陽各家思想,
一般認為屬於雜家著作。該書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牢籠天地,博及古今」。
(《史通·自敘》)它總結治亂興衰的經驗,探究天道人事的規律,尋求避
禍求福養生保身之道。它繼承和發展了老莊的「道」,系統地提出了「道」、
「氣」學說。並以此為基礎,對宇宙的生成和變化,人的形體和精神的關系,
作出了唯物主義解釋。它改造了老子的「無為」思想,使之成為因勢利導的
積極行為。它反對崇古循古,主張因時變化,堅持歷史進化論。書中還保留
有不少科學史材料。梁啟超說《淮南子》,「其書博大而有條貫,漢人著述
中第一流也。」(《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注本有東漢高誘的《淮南鴻烈
解》。

NO13. 司馬談

司馬談(?~前110)西漢史學家、思想家。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秦蜀守司馬錯八世孫。曾向唐都學天文,向楊何學《易》、向黃子學黃老之
術。建元、元封之間,任為太史令。前110
年,武帝封禪於泰山,他被滯留
於周南,沒有參與封禪事,憂憤而死。著《論六家之要指》,總結當時流行
的陰陽、儒、墨、名、法、道等先秦各派學說,尊崇道家。曾辨析形神關系,
提出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的論點。他根據《世本》、
《戰國策》、《楚漢春秋》等書,撰寫史籍。其子司馬遷從其志,續成《史
記》。

NO14.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約前86)字子長,兩漢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
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所處時代正是西漢極盛
的漢武帝時期。其父司馬談學識淵博,任太史令,曾有志編寫一部通史,但
未能如願,臨終前囑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遷少時隨父移居茂陵(今陝
西興平縣),後又到長安。十歲便能誦古文,後來跟孔安國學《古文尚書》,
聽董仲舒講《公羊春秋》。20
歲開始外出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沅、湘、
汶、泗、齊、魯、嶧、鄱、薛、彭城、梁、楚,遠至川、滇。廣泛搜集舊聞
傳說,考察民情風俗。他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
年)繼任父職,為太
史令,得以飽覽皇家所藏圖籍。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年)參加制定《太初
歷》後,開始撰寫《史記》。天漢二年(前99
年)因李陵與匈奴戰敗投降,
遷為之辯護,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太始元年(前96
年),被赦出獄,
任中書令。他忍辱發奮,繼續著述,約在征和三年(前90
年)完成了不朽的
史學名著《史記》。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太史公記》、《太史公》。西漢司馬遷
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著。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時代。
共130
篇:本紀12 篇,表10 篇,書8 篇,世家30 篇,列傳70
篇。總結了
我國三千多年社會發展歷史,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書的體例。書中記述了歷
代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情況及帝王、公侯、將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
跡,對國家統治者敢於批判、諷刺,同情農民起義,歌頌我國人民的革命傳
統、群眾的優良品質和殊異才能。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徵。作者
有極高的寫作技巧,全書文字博雅優美,敘事流暢生動,既是一部史學名著,
又是不朽的文學名著。

孔安國西漢經學家。孔子後裔。字子國。曾學《詩》於申公,學《尚書》
於伏生。魯恭王壞孔子舊宅,於壁中得古文《尚書》及傳、《論語》、《孝
經》,皆蝌蚪文字,當時無人能識。他以今文讀之,定為58
篇,開古文尚書
之學派;但為後世學者所懷疑。又有《尚書孔氏傳》,宋人開始懷疑之,經
明清學者考證,系後人偽托。還作《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已無存。
漢武帝時,任諫議大夫,臨淮太守。

NO15. 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
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歷仕宣、元、成三帝。12
歲時繼父任為郎,20
歲任諫議大夫。元帝時,因用陰陽災異附會時政,彈劾
宦官、外戚專權,兩次被捕入獄,罷官十餘年。成帝即位後,任光祿大夫,
官至中壘校尉,在此時,他改名為劉向。劉向曾校書於天祿閣達二十年,其
間寫成《別錄》,開創我國目錄學。所作《九嘆》等辭賦33
篇,大部已散佚。
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漢書》、《五經通義》等。明
人輯有《劉中壘集》。

《新序》西漢劉向撰。今本10
卷,系宋曾鞏所校定,較原本30 卷已有
殘缺。內《雜事》5 卷,《刺奢》1 卷,《節士》2 卷,《善謀》2
卷。採集
舜、禹至漢代史實,分類編纂,所記事實與《左傳》、《戰國策》、《史記》
等頗有出入。

《說苑》西漢劉向撰。原20
卷,後僅存五卷,經宋曾鞏搜輯,復為20
卷。內分君道、臣術、建本、立節等二十門,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雜
以議論,藉以闡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

《列女傳》西漢劉向撰。7
篇7 卷。分母儀、明賢、仁智、貞順、節義、
辨通、嬖孽等七門,共記105 名婦女事跡。此書屢經傳寫,今本中如陳嬰母
等東漢以來凡16
事,均為後人所增。

NO16. 揚雄

揚雄(見中國文學部分)
《方言》全稱《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西漢揚雄撰,是一部方
言和訓詁之作。原書15
卷,揚雄歷時27 年似仍未完成。《隋書·經籍志》
以後定為13
卷。該書體例仿《爾雅》,類集古今各地同義詞語,並分別註明
大部分詞語的通行范圍。其材料來源,或采自古代典籍,或來自直接的調查,
說明了漢代語言的分布,是研究古代詞彙的重要參考資料。後人研究該書者
頗多,且對原作均有增補闡發,以晉郭璞《方言注》、清戴震《方言疏證》、
清錢繹《方言箋疏》等具有代表性。

NO17. 劉歆

劉歆(約前53~23)西漢古文經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字子駿。
後改名劉秀,字穎叔。沛(今江蘇沛縣)人。經學家劉向之子。少時因文才
出眾,為成帝召見,任黃門郎。劉向死,歆繼承父業。整理六藝群書,類別
為《七略》,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對中國目錄學的建立作
出了貢獻。劉歆校書時得見古文《春秋左氏傳》、《毛詩》、《逸禮》等書,
建議為它們立學官。遭到了今文經學派的反對。後因得罪執政大臣,出任河
南太守。劉歆少時,曾與王莽同為黃門郎,王莽執政後得以重任。歷任右中
曹太中大夫、中壘校尉、京兆尹。封紅林侯。後為國師。劉歆怨恨王莽殺其
三子,又因南陽兵起,懼大禍將至。地皇末年(23
年),參與謀殺王莽,事
泄自殺。今存著作有《遂初賦》、《列女傳頌》、《三統歷譜》。明人輯有
《劉子駿集》。

NO18. 桓寬

桓寬西漢文史學家。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治《公羊春
秋》。宣帝時舉為郎。官至廬江太守丞。寬博學多識,善寫文章。昭帝始元
6
年(前81
年)召開鹽鐵會議。會議上桑弘羊和賢良文學就鹽鐵官營等問題
進行辯論。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桓寬把辯論雙方的論
點記錄下來,加工整理,用對話形式編撰成《鹽鐵論》60
篇,是研究西漢政
治經濟問題的重要資料。

《鹽鐵論》西漢桓寬撰。10 卷,60
篇。漢武帝採納桑弘羊的建議,實
行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和均輸平準等政策,遭到豪強之家和富商大賈的激烈
反對。漢昭帝始元6
年(前81),召集朝廷大臣和郡國所舉賢良文學,舉行
會議,就鹽鐵官營等問題進行辯論,稱為「鹽鐵會議」。至宣帝時,桓寬根
據會議記錄,又加以整理和增廣,撰成此書。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記辯
論,第二部分記余談,第三部分是後序。內容以討論經濟政策為中心,廣泛
涉及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領域的問題。記載了賢良文學和桑弘羊不同
的治國學說,及各自的施政主張。是研究西漢史的重要資料。《鹽鐵論》采
對話體。語言簡潔流暢,渾朴質實。行文整齊而有變化,疏朗中又見細密。
善用對話表達人物思想、神態。是西漢獨具一格的文學作品。

NO19. 汜勝

汜勝之西漢農學家。汜水(今山東曹縣)人。漢成帝時為議郎、勸農使
者。曾在三輔教民種田,獲得豐收。後遷御史。他對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經
驗進行總結,創造出一種精耕細作的區田法。另外還有溲種法、穗選法、嫁
接法等,對當時和後世有較大影響。著《汜勝之書》2
卷18 篇,是我國最旱
的農學著作。

《汜勝之書》農學著作。西漢汜勝之撰。2 卷,18
篇。本書是對西漢黃
河流域農業生產經驗和操作技術的總結。內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則,農作物
的栽培技術等。對節候、辨土、施肥、選種、下種、防旱等農事作業均有論
述;介紹了禾、黍、麥、稻、大豆、麻、桑等作物的栽培方法,及耕田法、
溲種法、穗選法、調節稻田水溫法、桑苗截干法等生產技術。重點記述了區
田法。即在大田裡劃出小方,集中施肥,灌水,可大大提高產量。該書是研
究西漢農業發展狀況的重要史料。本書早佚。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多
所稱引。舊輯本以清代學者洪頤值所輯較優。今人石聲漢撰有《汜勝之書今
釋》。

NO20. 桓譚

桓譚(約前30~約41)東漢哲學家、經學家、政論家。字君山。沛國
相(今安徽濉溪)人。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才,遍習五經。以父任為郎。
漢哀帝、平帝時位都不過郎,王莽時任掌樂大夫,更始時拜太中大夫,光武
帝時任議郎給事中。喜歡非毀俗儒,因堅決反對讖緯之學,被光武帝目為「非
聖無法」,險遭處斬,出為六安郡丞,抑鬱不樂,道中病卒。他提出了「以
燭火喻形神」的著名論點,對後來無神論思想的發展有影響。著作有《新論》
29
篇。已散佚,清人有輯本。另有賦、諫、書、奏26 篇,多散佚。今存奏
疏《陳時政疏》、《抑讖重賞疏》等。

《新論》東漢桓譚撰,共29
篇,早亡佚。《弘明集》中載有《新論·形
神》一文。該文從唯物主義觀點闡述了「形神」即形體同精神的關系問題,
認為「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然(燃)燭矣」。燭完則火滅,形體死亡,精神
不復存在。今《桓子新論》以清嚴可均《全後漢文》輯本為較備。

詳見http://shuji.xooob.com/wxsj/200810/347456.htm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著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