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高二下歷史學什麼

高二下歷史學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17 23:09:34

『壹』 廣西來賓高二下學期歷史學什麼

廣西來賓高二下學期歷史學的是世界歷史的下冊

『貳』 高二選歷史大學有什麼專業可選

歷史生大學可以選的專業比較少,有經濟學,金融,語言,哲學,保險,財政學,新聞,管理類等

『叄』 高二下學期歷史知識

這個是嗎?不是的話,補充問題告訴我哦。我是福建的
Ⅰ。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經濟前提:工業革命
階級基礎:三大工人運動
理論來源:三大思想成果
實踐基礎:馬、恩活動(理論研究、建黨實踐)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1.第一國際
①成立條件:
客觀條件 工人運動重新高漲
主觀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②成立:1864年9月 倫敦
③影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
3.巴黎公社
①背景:
國際背景:《共產黨宣言》發表 第一國際成立
國內背景: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激化
②革命:1871年3月18日-1871年5月28日
③措施:
政治: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代之以無產階級國家機器
經濟:沒收逃亡資本家工廠;監督鐵路、軍需生產
④失敗原因:
客觀:敵人力量強大
主觀:沒有成熟的無產階級正常的領導;沒有乘勝追擊;未能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孤軍奮戰
根本:資本主義仍處在上升時期
歷史意義: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1848年歐洲革命
A.1847年歐洲工商業危機→階級矛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848年歐洲革命
B.1847年歐洲工商業危機→民族矛盾→資產階級民族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
1848年革命失敗的表現和原因
1.表現: a、歐洲大陸封建勢力強大
b、歐洲工業資本主義發展不夠成熟→六月起義的失敗→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建立
2.原因:a、匈牙利革命:被沙皇俄國鎮壓
b、法國二月革命
1.工人運動重新高漲(1)原因:19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歐美各國工人的人數猛增,國際工人運動逐步走向高潮。(2)表現:工人罷工的次數增多,規模擴大。其中,最有影響的是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五一」大罷工。
2.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
(1)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2)一批優秀的工人運動領導人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家迅速成長。
3.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的廣泛建立:出現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美國社會主義工黨、法國工人黨等工人階級政黨或組織。
4.新的國際工人組織——第二國際建立
(1)時間、地點:1889年7月14日;法國巴黎。
(2)組織形式:它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黨都是獨立自主的。
(3)主要活動:通過歷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給各國黨指出了行動方向。它通過的決議包括工資工時和勞動保護、關於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關於反對戰爭和反對軍國主義、關於反對殖民主義和實行民族自決的問題,推動了歐美工人政黨的合法斗爭,推動了歐美工人運動的發展。
(4)分裂及內部的斗爭
①恩格斯逝世後,圍繞著對修正主義的爭論,第二國際內部形成以德國的伯恩施坦為首,包括俄國的孟什維克在內的右派,以德國的考茨基為代表的中派,以列寧和德國的卡爾

『肆』 高二下學期歷史的內容是什麼

人教版教材應該是世界近現代史下冊

『伍』 高中歷史學什麼內容

高中復歷史基本上分的是中國制歷史和世界歷史。
你說的高一高二高三歷史學什麼內容,
基本上高中只是高一高二才有學習的內容,高三是總復習。
然後學習的內容包含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
高中歷史不難,主要是那些關鍵的人和事。

『陸』 高二下歷史主要知識點

第二節 20世紀20年代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1.美英世界霸權地位的變化
概括指出並結合史實簡要說明英美先後確立世界霸權地位的共同點,扼要說明美取代英的主要原因。
概況 說明
國內安全的政治局面英: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美:獨立戰爭、內戰、兩黨政治
有利的國際環境英:處於大西洋航路的有利位置,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比較早
美:兩次大戰本土遠離戰場,大發戰爭財
先進的科技與 英: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處於「世界工場」的地位
強大的經濟實力 美: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戰後掌握了世界的經濟霸權
強大的軍事力量英:擁有強大的海軍
美:取得與英相等的制海權,二戰中軍事力量膨脹
對外擴張與爭奪霸權英:到18世紀中期先後打敗荷、法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美:運用大棒、金元外交在西半球確立霸權,一戰後推行
「金元外交」,二戰後通過「冷戰」「熱戰」確立世界霸權

★★★主要原因:

(1)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必然規律,第二次工業革命使這種不平衡性大力加強。
(2)英國在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後對更新技術和設備採取了消極態度,經濟發展緩慢;而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積極開發和利用新技術,加上市場、資源、勞動力、資本等有利條件,經濟飛速發展。
(3)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損失慘重,力量削弱;而美國則靠發戰爭財使經濟軍事實力大為加強。

★★(五)一戰後歐洲霸權地位的削弱

這種削弱,首先表現為歐洲自身實力的削弱。
①經濟上,一戰使歐洲各國的經濟受到嚴重破壞,英法都從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
②政治上,各國都出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高潮,政局動盪。特別是蘇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強烈地震憾著世界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心。
③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漲,嚴重削弱了歐洲國家對世界各地的殖民統治。特別是自治領的分離運動,已使英國的殖民統治開始瓦解。

這種削弱其次表現為美日實力增強,特別是美國開始同英國爭奪世界霸權。
①在經濟上,美國取代了英國,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
②在軍事上,美國取得了同英國相同的制海權。
③在國際事務上,美國操縱了華盛頓會議,並利用金元外交積極參與歐洲事務。美國的崛起與爭奪,嚴重地威脅和動搖著歐洲的世界霸權地位。

第三節 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其影響

(1)羅斯福新政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克服危機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是在維護資本主義的前提下,對美國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以使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特點是盡量避免國有化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同時也採取了一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2)新政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但它在多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
①直接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社會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生產力的恢復,鞏固了資本主義的經濟。
②間接影響:由於經濟的恢復,使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人們對美國國家制度的信心,從而遏制了由於經濟危機造成的法西斯勢力,使美國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遠影響:新政採用的國家出面干預經濟的政策,開了資本主義國家加強經濟干預的先河。它不僅僅成為現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其他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從此,西方國家陸續放棄純粹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逐漸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指導。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

2.20年代~30年代關國經濟繁榮、危機的原因分析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繁榮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應包括:國內的技術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動;國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刺激和戰後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局面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在經濟繁榮的背後,美國長期盲目投資,經濟比例失調,農業不景氣,失業人員增加。日益膨脹的供應量大大超過國內外的支付能力,潛伏著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到20年代後期美國經濟出現危機、蕭條,1929年~1933年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A.羅斯福新政,新在何處?

(1)新的理論和政策
自由主義到凱思斯主義,羅斯福新政就是對凱思斯主義進行的大規模實踐。
(2)新的特點
盡量避免國有化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同時也採取了一些有利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階級矛盾。
(3)新的起點
是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把美國的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推向美國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二戰後這種模式被普遍採納,資本主義制度由此獲得了新的生命力,成為繼續向前發展的新起點。

★★B.羅斯福新政的實質

羅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義。「新政」不僅不是法西斯主義,而且還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
羅斯福新政也不是社會主義。因為它沒有觸動資本主義制度。
羅斯福新政是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克服經濟危機,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的政策調整,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最多也只能說是一次資產階級改革。

★C.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

(1)羅斯福新政在美國現代歷史上基本上是一個進步現象,起著積極的、肯定的作用。它為壟斷資產階級維護資本主義的統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以後美國和其他許多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政府所效法;它的實施是美國歷史上資產階級某些民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2)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暫時地、略微地緩和了一些經濟危機在美國經濟中所造成的嚴重的局面,它沒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機。新政實施的結果是,鞏固和加強壟斷資產階級在國家經濟和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對工人階級讓步的措施,不過是資產階級對付工人運動的一種手段而已。新政實行後美國工業生產指數逐年回升的現象,並不是新政葯方的功效,而是資本主義經濟周期自發規律作用的結果。而所包含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策,則對工人階級和革命事業有巨大的危害。

(3)對羅斯福新政既不能過分贊譽,也不能過分貶低。它將美國的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迅速地、大規模地推向美國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處境,緩和了階級斗爭,挽救和加強了美國的壟斷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它的結果又加深了資本主義的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機。然而,不能說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農民及工人參加革命行動,因為當時美國並不具備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主客觀條件。

★6.比較德、日法西斯專政建立的異同
相同點:
①歷史原因相同。兩國長期以來是君主專制的國家,都具有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缺乏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傳統;一戰後,兩國的海外市場都受到制約,德國喪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東亞的市場亦受到壓制。
②利用時機相同。30年代經濟大危機為兩國法西斯勢力擴張提供了條件。兩國法西斯都利用經濟、政治危機,乘機擴張勢力,進而奪取政權。
③法西斯專政的本質相同。都是帝國主義極端反動的公開恐怖獨裁,對內獨裁,對外侵略擴張,使世界大戰的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戰爭。

★不同點:①法西斯政權建立方式不同。德國是依靠納粹黨奪取政權建立法西斯專政。納粹黨通過欺騙性宣傳,騙取中下層群眾的支持,並討好軍隊,與壟斷資產階級勾結,使勢力大增。然後通過合法的形式,競選為國會第一大黨,進而奪取政權。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黨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權後,立即建立法西斯專政,而是依靠現有的天皇制和軍部法西斯勢力實現法西斯化。軍部法西斯分子通過製造一連串暗殺、政變等恐怖事件,以及對外策動侵華戰爭來擴大勢力和影響,進而自上而下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

★★第四章 兩極格局下的世界
第一節 戰後初期的國際關系和兩極格局的形成

1.戰後初期國際力量的對比
世界格局,即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結構,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國實力對比的基礎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改變了世界范圍的力量對比。這是雅爾塔體系得以確立的條件、基礎和背景。

★西歐各國普遍衰落:
①法西斯德國被徹底摧毀,國土被盟軍佔領,殖民地被剝奪殆盡,國外市場和海外投資全部喪失。
②英國贏得了戰爭卻輸盡了財富,黃金儲備幾乎枯竭,昔日的威風一掃而光。
③法國更是元氣大傷。戰爭使法國經濟遭到極大破壞,貝當政府的賣國投降,更使法國的國際威望急劇下降。總之,舊的歐洲衰落了,歐洲列強主宰世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美國獨占鰲頭:
①在軍事上,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壟斷原子彈;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幾百個軍事基地,成為頭號軍事強國。
②在經濟上,美國擁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最豐富的黃金儲備;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資本主義貨幣體系;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的成立又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從而實際上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③在政治上,美國一度操縱聯合國,把它作為推行全球擴張政策的工具;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也唯美國馬首是瞻。

蘇聯空前強大:①經過二戰,蘇聯的軍事力量空前壯大。②政治影響和國際威望空前提高。二戰中蘇軍是抗擊德軍的主要力量;在戰爭中蘇聯擴展了疆土,解放了東歐大片領土;戰後初期蘇軍駐扎在東歐、南歐、中國的東北和朝鮮北部等廣大地區。總之,蘇聯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
西歐的衰落,美蘇戰時軍事實力的均勢,奠定了兩極格局的基礎。

4.兩極格局的形成

①奠定基礎:戰後初期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西歐衰落,美蘇勢均力敵。社會主義和帝國主義兩大陣營的出現。

②初步形成:二戰後,世界大國按照雅爾塔等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建立新的國際關系格局,構成雅爾塔體系。

③最終確立:到1947年美國開始實施全面冷戰政策,美蘇盟友關系徹底結束,轉變為敵對關系。1949年、1955年先後建立了北約、華約兩大組織,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1.雅爾塔體系問題

(1)雅爾塔體系的確定及影響問題

①確定:雅爾塔體系是二戰後,世界大國依據雅爾塔等國際會議已經確立的基本原則,對世界政治版圖和勢力范圍重新劃分,建立起的新國際關系格局。它的確定,標志著近代以來以歐洲為中心和以歐洲大國均勢為主的傳統的國際關系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現代國際關系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雅爾塔體系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發展的產物。它集中體現了國際關系中主要矛盾方面的重大變化。

②影響:a.它有利於蘇聯和社會主義體系的發展。b.它確立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並有利於美國在全球的霸權擴張。c.它有利於美蘇稱霸和爭霸。可以說,戰後的一系列重大國際爭端都直接或間接地和這一體系的存在和活動緊密相聯,美蘇雙方都力圖保護和發展有利於自身的勢力范圍。

(2)雅爾塔體系和凡-華體系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①都是在世界大戰破壞了原有的世界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②都通過一系列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建立新的國際體系;③都是大國意志的體現,其內容體現大戰前後各大國力量對比的消長變化,打上了大國強權的烙印,都隨著各國力量的消長而瓦解、破壞。

不同點:①凡-華體系體現了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大國的意志,而雅爾塔體現了美蘇兩國的意志;②前者調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後者則是資本主義大國和社會主義大國的暫時妥協;③前者是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後者則超出了歐洲的范圍,反映了歐洲地位的下降;④前者是建立在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掠奪的基礎之上,必然隨著德國的崛起而破產,而後者則是兩個戰勝國的妥協;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後者則是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⑥體系的性質不同。前者的本質是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後者則是由於二戰後反法西斯性質和社會主義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實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國稱霸的多重性質。

(3)關於雅爾塔體系的性質問題

關於雅爾塔體系的性質主要有兩種觀點:
①一般認為它是凡爾賽體系的繼續,是大國之間在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對世界勢力范圍的重新劃分。
②中國學者普遍認為,對雅爾塔體系不能用帝國主義劃分范圍的觀念簡單地對號入座。它與凡爾賽體系有質的區別。社會主義蘇聯是它的主體之一,具有強烈的反法西斯的民主進步性質。它把國際民主原則與和平共處原則納入國際關系體系。它擴大了社會主義的影響,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加入了國際社會形成世界新的格局。

(4)對雅爾塔體系的不同評價

①以肯定為主。二戰期間,包括雅爾塔會議在內的三次大國首腦會議及其達成的協議對最後打敗法西斯國家、結束戰爭發揮了巨大作用。它對戰後世界和平的安排比凡爾賽體系進步。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安全與和平方面比國聯有效。戰後半個多世紀世界沒有發生大戰,雅爾塔體系是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它還確立了不同制度國家間的和平共處原則。

②基本否定。它誘發國際危機,威脅世界和平。在世界上導致政治、經濟、軍事各種危機。戰後200多場局部戰爭中,美蘇介入的比例明顯呈上升趨勢。戰後之所以未爆發大戰,並非是雅爾塔體系在起作用,而是美蘇核軍備對抗異化的產物。
③既要肯定其進步作用,又要否定其消極影響。進步作用的表現:對戰勝法西斯起了決定作用;維護並擴大集體安全原則,聯合國促進了國際經濟文化交流;肯定了國際民主原則,確立了法西斯國家非軍事化;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進程;把和平共處原則納入國際關系體系。消極作用的表現:大國強權政治、大國主宰世界、加劇世界緊張局勢、危及世界和平;侵犯中小國家領土、主權合法化,前蘇軍和美軍分別長期進駐東歐和西歐各國;不尊重國家間的平等互利原則。

2.美國的「冷戰」政策

★(1)美國實施冷戰的原則
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原因:①戰後,美國憑借軍事、經濟、政治上的優勢,企圖稱霸世界。②當美國的實力和野心達到空前高度時,蘇聯的影響和各國人民的革命運動也在世界范圍日益擴大。③美國把稱霸的障礙歸罪於共產主義和蘇聯,但又不敢貿然越過美蘇劃定的勢力范圍界限。④美國在戰略重點地區歐洲,採取以遏制蘇聯為中心的冷戰政策。

★(2)冷戰政策的定義和表現
美國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冷戰,是指採取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活動和對抗形式進行遏制的政策。杜魯門主義的提出、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等都是冷戰的表現。

a.杜魯門主義
指美國總統杜魯門1947年國會咨文的主要思想。在咨文中,杜魯門以維護美國的安全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國內政作為既定方針。因此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在全球擴張勢力的宣言書。美國開始由局部擴張轉變為全球擴張。在咨文中,杜魯門公開把昔日的盟友蘇聯作為美國的主要敵人,並採取非戰爭的方式進行遏制。所以杜魯門主義是對蘇聯發動全面冷戰的宣言書,是冷戰全面開始的標志。也是美蘇戰時同盟徹底破裂的標志。

b.馬歇爾計劃的提出及其作用
美國從1946年秋開始發生了生產過剩的危機。而飽受戰爭浩劫的西歐經濟困難,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資產階級惶恐不安。在這種形勢下,1947年6月,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幫助西歐恢復了經濟,從而防止了革命的爆發,鞏固了資本主義秩序;西歐受援國家被迫接受了附加條件,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受到美國的控制;西歐國家及其殖民地還成為美國商品輸出的市場。因此,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它既是冷戰政策在經濟上的具體表現,又以經濟手段為美國控制西歐鋪平了道路。

c.北約的建立

1949年,西方12國代表在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矛頭針對蘇聯,實行集體防衛的原則,是遏制蘇聯的軍事政治集團,是美國實施冷戰的手段。北約成立後,美國控制了北約,把西歐各國納入了美國全球戰略的軌道。從軍事上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
第二節 戰後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1)概況:
①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演變

★確立的原因: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大,19世紀中期,英國煤、鐵、紡織品的產量超過了法、美、德三國的總和;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確立: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喪失的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
★喪失:19世紀末英國喪失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

②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發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戰爭中力量削弱。
★表現:「二戰」後,美國操縱了國際金融,建立了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它的建立,標志著美國在國際資本主義經濟領域霸主地位的確立。

③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原因: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
表現: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經濟格局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2)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史學界一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
戰後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後期;80年代末以來。這三個階段各自發展狀況及形成的原因可作

①戰後初期至70年代:美國擁有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業實力和豐富的黃金儲備,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控制國際金融和世界市場。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國家從戰爭的破壞中恢復起來。
★原因:通過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大發橫財。而歐洲在世界大戰中損失慘重,處於普遍衰落的時期。
②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開始向多極化方向演變。日本和歐洲共同體與美國在世界市場上激烈競爭。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原因: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歐洲共同體國家和日本在許多領域趕上和超過美國。

③8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呈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經濟多極化的進程。
★原因:生產力和分工的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進一步加深。

★20世紀60、70年代,國際格局演變的總趨勢及主要原因。

①趨勢:由兩極格局開始向多極格局的演變。

②主要原因:

a.美蘇兩霸削弱:1973年底開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增長趨緩,經濟實力相對衰弱。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嚴重動搖;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活力衰退,社會矛盾叢生,加上對外擴張的加強,國家陷入困境。美蘇爭霸使雙方都削弱,特別是加劇了蘇聯的經濟困難。

b.兩大陣營瓦解,歐共體、日本的崛起:歐共體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70年代以來,歐共體和日本經濟快速發展,開始形成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60年代初,中蘇關系破裂,社會主義陣營瓦解。60年代~70年代,東歐開始擺脫蘇聯模式,進行政治經濟改革。

c.第三世界崛起:民族解放運動發展,使帝國主義殖民體系走向崩潰。不結盟運動興起,77國集團的組成以及聯合國中新興國家力量的增強,第三世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台,有力沖擊了戰後國際關系中的兩極格局。

★6.二戰後國際關系格局發生的重大變化、原因、影響和啟示。

(1)變化;二戰後,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的國際關系格局被以美蘇為兩極的國際關系格局取代。雅爾塔體系的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開始形成;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2)原因:二戰後歐洲國家普遍衰落。法西斯德國、義大利成為戰勝國,法國和英國受到嚴重削弱,歐洲的政治中心地位完全喪失。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膨脹,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蘇聯的政治軍事實力逐漸增長,成為世界上唯一可以同美國相抗衡的國家。

(3)影響:一方面,兩強相爭,使世界長期不安寧;另一方面,彼此勢均力敵,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

(4)啟示:國際關系格局變動的根源是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新的國際關系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勢的基礎上,是各種力量相互斗爭和妥協的產物。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綜合國力的強弱。

★★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分析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躍於世界舞台充當主角的國家及國際組織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結構、態勢。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決於主要國家或國家集團綜合國力的對比,取決於主要國家或國家集團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兩極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演變的根本動因:

①前蘇聯經濟的衰落及其解體直接導致了兩極格局的終結。
②美、日、西歐三足鼎立是世界格局由兩極走向多極的主要標志。
③第三世界的興起,對多極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3)多極化趨勢中的「極」的內涵:

①多極化中的「極」主要表現為吸引力、影響力和作用力。即堪稱一「極」的主要不是通過政治、軍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國家,而是憑借先進的科技和雄厚的經濟實力,通過投資、貸款、技術出口和轉化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作用,對其他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產生影響力和作用力。
②構成多極化中的「極」的載體既有國家,也有國家集團,在一定意義上還包括某此影響較大的世界性或地區性國際組織。

(4)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規律:

①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根本動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長以及力量對比的變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直接動因是主角對自己國家利益的考慮及外交政策的調整。
③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都和主要國家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和改變相聯系。總之,一種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種力量經過不斷消長變化和重新分化組合,從量變逐漸發展到質變,構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的結果。一種世界格局的解體,則是這種穩定的均勢被打破,再也無法保持下去的具體表現。

(5)對世界政治格局的認識

①推行強權政治力圖獨霸世界,建立世界大帝國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貫目標和終極目的。
②促使國際格局變化和國際關系中心舞台轉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國家之間斗爭的焦點是以經濟和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誰在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取得勝利,誰就能成為多極中的一極。③國家利益是處理國際關系的根本原因。
④國際經濟關系是最基本活躍的因素,影響著國際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發展變化。

★★如何認識兩極格局結束對世界的影響

「二戰」後的兩極世界格局主要是由美蘇兩家的軍事力量來支撐的。
在兩極格局下,美蘇的對峙和為爭霸世界而全力以赴地進行的斗爭及軍備競賽,使世界處在新的世界大戰甚至核戰爭的威脅之下;兩霸在第三世界的爭奪,也不斷地加劇著世界的緊張局勢。

兩極格局解體後,隨著華約組織宣布解散,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緊張對峙的局面消失,美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轉向對話和緩和,這使得維護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顯增長。但與此同時,由於兩極格局是建立在東西方軍事力量均衡之上的,東西方力量的失衡,勢必會導致國際關系中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沖突。首先,只要俄羅斯繼續作為一個統一的擁有足以毀滅英國的軍事力量而存在,它就必然會為維護其國家利益不時與英國處於矛盾地位。其次,在兩極格局下被壓抑的地區性軍事強國侵略擴張的慾望和民族、宗教矛盾、領土糾紛等問題也會此起彼伏,使世界動盪不安。海灣戰爭和前南斯拉夫地區的戰爭都說明了這一點。

兩極格局結束後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是「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盪並存,比較起來,新的矛盾和沖突是局部性的,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這也是世界格局多極化的結果,是新舊格局交替過渡時期的產物。爭取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要問題,維護世界和平、發展本國經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10.當今世界國際形勢的不穩定因素

①美國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藉助北約進行干涉、嚴重干擾和平和發展。

②一些國家和地區內部長期形成的深層矛盾,如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不斷爆發。

③一些地區爆發局部戰爭,如海灣戰爭和南斯拉夫解體後出現的地區性戰爭。

④國際裁軍和軍控呈現停滯、甚至倒退的趨向。

『柒』 江蘇南京 高二下 歷史學哪幾本書(選修幾)

高中選修:語文文科一般選論語,散文,唐宋,賞析,文言文,中外名著,小說本左右,理科一般與文科語文選的書得數量基本一致,但是考核上文科對考察點側重於理科。語文的版本很多大致有6個,分別是:魯教版,蘇教版,人教版,粵教版,人教版,北師大版
數學文科選系列1的2本,理科選系列2的3本外加系列4中4-1,4-2與4-4,4-5兩組與1組專題,剩下的選修系列有的是介紹,有的是更深層次的課外教研選修內容,有的是為到大學經濟學所提供的基礎。
英語選修模塊6,7,8,後面的9-12是考外國語言專業的預備的。
物理選修選系列3的5本中的4本,不過3-1和3-2必選,系列1和2歸外省的文科與理科考核安排。
化學選修選3本,選修1化學與生活與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必選,從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與選修6實驗化學選一本。
生物選2本,選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與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
政治必修4本全學,只選選修3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的1本。
歷史選修選2本,其中選修1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和選修2社會民主思想中選一本,在從選修4中外人物評說和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中選1本。
地理選2本,從選修2海洋地理和選修3旅遊地理選一本,在從選修4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選一本。
信息技術必修加一本選修。可從選1,2,3內任意選一本,一般都選3網路技術應用。

『捌』 高二歷史必修三學完學什麼啊

額??聲明我不是深圳市南山區高中學生,但因為高考是整個廣東省的統一考試版,進步的教科書權和課程都是一樣的

數學,上學期學校除了兩門選修必修5,在詳細了解我忘了。無論如何描述重要的是,學生們學習藝術和科學。

高2下學期在學校上下半場的兩個必修不到一半的高考復習一下。

政治和地理選修科目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選修的內容,老師在平時的講座中提到,基本上沒有因此選修的程序兩本書。

這兩個歷史選修課程選修和選修選修課程,是學習中國和外國的政治改革,改革的歷史,什麼梭倫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俄羅斯,中國,尚揚,可取的農奴制改革,戊戌變法的學習。選修學習現代西方民主思想,「自然權利」人民主權「,和一些相關的事件應該學習

『玖』 高二歷史是學什麼

北京地區到2007年秋季開學之前為止,高二歷史學世界近現代史。
但是2007年秋季的新高一就專要改教屬材了,貌似是把世界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古代史揉在一起按時間順序分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對外交往幾個板塊來學了

『拾』 高二了 大家推薦一下看什麼歷史書好 對學習有用處的或者其他的也行

鬼臉歷史 這本書分古代史和近代史,用一種幽默的寫法把中國歷史寫的很詳細,能讓你很容易讀下去,能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歷史! 書挺不錯的,希望可以採納我的意見哦!

閱讀全文

與高二下歷史學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