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門票多少
參觀票價目表
(1)上海歷史博物館新館擴展閱讀:
一、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為上午8:50至下午5:15,遇周一閉館(假日黃金周期間除外)
售票時間為上午8:40至下午4:30。
如有調整或其他安排,我館將另行公告。
二、參觀須知
1、觀眾入館請出示參觀票或相關證件,並配合接受安檢及驗票。
2、入館時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及寵物等。
3、拍照留念時請注意自身、他人及展品、標本安全,勿在館內使用自拍桿、攝像三腳架拍照。
4、身高1米3以下兒童、高齡老人及行動不便者請在親友的陪同下入館參觀。
5、有意觀看宇宙大爆炸劇場、逃出白堊紀劇場和參加探索中心活動的觀眾,請通過官方網站或在現場提前預約。
6、本館為禁煙場所,請關愛自身與他人的健康。
7、請自覺保持館內清潔衛生,勿將開啟的飲料和食品帶入展區和影院。
8、參觀時請盡量保持安靜,不在館內奔跑、嬉戲或大聲喧嘩。
9、請愛護公共設施,避免與標本、模型的親密接觸,操作展品時請按照提示或咨詢工作人員。
10、如遇各類突發事件,請服從現場工作人員的引導,按指定線路撤離。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
三、新老館
新館
新館位於靜安雕塑公園內,外形似一隻巨型鸚鵡螺,故被稱為「綠螺」。新館建築面積45257平方米,總投資13億元,由美國帕金斯威爾設計師事務所與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建築東側外立面以綠化鋪築與地鐵13號線自然博物館站的出入口相連接。
老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於1958年開始在老館址籌建,位於延安東路260號原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大樓內。動物學、植物學分館分別於1960年、1984年建成植物學、動物學分館。開辦初期接受了英國亞洲文化協會上海博物館以及震旦博物館的一些自然標本。老館自2014年5月12日起閉館。
博物館主館展廳面積5700餘平方米,曾是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超過26萬件。陳列內容分古動物史、古人類史、現代動物三個部分,共九個陳列室。館內陳列有馬門溪龍模型、黃河古象模型等。動物學分館內設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個陳列廳,陳列各種保護動物、野外絕滅動物的模型。由於多年受到忽視,20世紀中葉布置的標本和展廳嚴重老化,科研工作基本停止。
⑵ 上海自然博物館 新址在哪裡現在已經建造好了嗎
141歲上海自然博物館遷建新址
2009-06-27 10:06:00 來源: 文匯報(上海)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本報訊(記者任荃)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昨天在靜安雕塑公園內啟建新館。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市委副書記殷一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煒,副市長沈曉明,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等領導與社會各界代表共同為新館開工奠基培土。
141歲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最早可追溯至1868年法國天主教神父韓德創立的徐家匯博物院(1933年更名震旦博物院)和英國人創辦的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幾度輾轉、合並、重建、更新,館名不斷更迭,至解放後整合成上海自然博物館,成為我國最有影響力的自然博物館之一。2001年,根據市政府統一規劃,上海自然博物館歸並入上海科技館,繼續對外開放。由於基礎設施老化、展廳面積狹小、發展餘地有限,位於延安東路的上海自然博物館迫切需要遷建。
由美國帕金斯威爾設計師事務所與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外形酷似鸚鵡螺,總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層,高18米;地下兩層,深15米,預計2012年建成。不會說話的建築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代言人」——太陽能光伏發電、地源熱泵、自然導光、雨水回收等節能生態技術,將使博物館達到可持續環境設計和綠色建築的一流標准。在巨大的「鸚鵡螺」內部,一項項展品將不再是簡單陳列,而是圍繞「自然·和諧·未來」的主題,巧妙融合於九大展區,用一個個小故事揭示生命的起源、演化及生態多樣性等自然奧秘。
開工典禮上,市領導與科學家代表共築「城市記憶牆」。記憶牆由6塊寓意深遠的雕塑磚組成,每塊磚上都記錄著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展歷程中的一段故事,其中包括:博物館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標本代表——1870年採集的褐翅鴉鵑;作為館內核心展品之一的長須鯨骨架;記錄上海城市發展和環境變遷的大杜鵑和松江鱸魚;博物館兩代植物專家發現的新物種——小葉藍丁香;首次走出國門巡展的主要展品——馬門溪龍化石骨架;見證5億年進化史、觸發新館設計靈感的鸚鵡螺化石。據悉,待新館建成後,這些承載著自然歷史記憶的鎮館之寶,將隨大批珍貴標本一同遷入「新居」。
⑶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怎麼停車
可以停在688廣場地下車庫.
⑷ 上海歷史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的區別在哪,為什麼還分開在人民廣場的南側和北側
1、地點所在:
上海歷史博物館位於東方明珠塔內。
上海博物館位於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2、展覽內容:
上海歷史博物館是專門介紹上海近百年來發展史的史志性博物館。通過珍貴的文物、文獻、檔案、圖片,以先進的影視和音響設備,形象生動地反映近代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
館內陳列分國中之國的租界、舊上海市政建設和街景、近代城市經濟、近代文化、都市生活、政治風雲等六大部分,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變化。是一個形象生動的人文景點。
(4)上海歷史博物館新館擴展閱讀:
上海博物館的歷史沿革:
1950年4月,上海博物館開始籌建。
1952年12月21日,上海博物館正式開館,館址在南京西路325號,隸屬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1953年7月,上海博物館劃歸上海市文化局領導。
1959年,遷至河南南路16號(原中匯銀行大廈)。
1960年9月,上海市文管會與上海博物館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1987年1月,上海博物館升格為副局級單位。
1988年10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恢復獨立建制,上海博物館仍舊劃歸市文管會領導。
1991年,在龍吳路1118號建造4000平方米文物倉庫。
1992年,在虹橋路1286號建立上海博物館分館——中國錢幣館。同年,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上海博物館建造新館,選址在人民廣場中軸線南側人民大道201號。
1993年8月,上海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
1995年,新館局部建成,試行開放。
1996年10月12日,新館全面竣工,舉行開館儀式。
2016年,翁萬戈把南宋畫家梁楷《道君像》捐售給了上海博物館。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⑸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建築布局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總建築面積45086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層,高18米;地下三層,深15米。據介紹,建築的整體靈感來源於鸚鵡螺的殼體形式,這一簡單而又經典的生物形式在地球上已持續存在幾百萬年,寓意著博物館人「管理自然遺產、守護地球家園」的神聖使命。螺旋上升的綠色屋面「冉冉升起」,而博物館的功能區便置身於這一綠色長帶下。一座巧妙圍合的橢圓形水池,成為整個建築的參觀流線的中心焦點,象徵著71%的地球表面以水覆蓋,水面帶來了水波的波紋、質感、動感、聲音和反射,則成為博物館體驗的一部分。博物館的鋪地和外牆表面由多方向的石頭圖案組成,使人聯想到地球的地質構造層。島狀植物組群起伏地分散其間,被喻為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原始森林」。入夜後,「森林」被燈光照亮,也反射燈光,減少了室外燈柱的需要。上海自然博物館建築不僅要符合《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准》,還將成為上海市節能建築示範項目,爭取達到國家綠色建築評價標識三星級標准。
開工共築「記憶牆」開工典禮簡潔、別致——市領導與科學家代表共築「城市記憶牆」。「城市記憶牆」寓意了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6塊意義深遠的雕塑磚組成。每塊磚上都記錄著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展歷程中的一段故事,它們分別是:上海自然博物館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標本代表——1870年採集的褐翅鴉鵑;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核心展品之一——長須鯨骨架;記錄了上海城市發展和環境的變化的大杜鵑和松江鱸魚;上海自然博物館2代植物專家發現的新物種——小葉藍丁香;上海自然博物館首次走出國門巡展的主要展品之一——馬門溪龍;5億年進化歷史的見證、新館外形的靈感源泉——鸚鵡螺活化石。當最後一塊磚鑲嵌完畢,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建築模型登場亮相。
⑹ 上海博物館的歷史沿革
1950年4月,上海博物館開始籌建。
1952年12月21日,上海博物館正式開館,館址在南京西路專325號,隸屬上海市文物屬管理委員會。
1953年7月,上海博物館劃歸上海市文化局領導。
1959年,遷至河南南路16號(原中匯銀行大廈)。
1960年9月,上海市文管會與上海博物館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1987年1月,上海博物館升格為副局級單位。
1988年10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恢復獨立建制,上海博物館仍舊劃歸市文管會領導。
1991年,在龍吳路1118號建造4000平方米文物倉庫。
1992年,在虹橋路1286號建立上海博物館分館——中國錢幣館。同年,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上海博物館建造新館,選址在人民廣場中軸線南側人民大道201號。
1993年8月,上海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
1995年,新館局部建成,試行開放。
1996年10月12日,新館全面竣工,舉行開館儀式。
⑺ 上海博物館介紹
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舊跑馬總會,1959年10月遷入河南南路16號中匯大樓,現位於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1993年8月,上海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開放。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高29.5米,總投資5.7億元。
新館是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館名「上海博物館」系建國後上海第一任市長陳毅所書。
(7)上海歷史博物館新館擴展閱讀:
展館介紹
1、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青銅館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陳列了400餘件精美的青銅器,中國商周時代,青銅器是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古代雕塑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展廳面積640平方米展廳,其中有120餘件展品。展廳以金、紅、黑三色為基本色調,以佛教藝術中常用的蓮瓣形做隔牆,石窟寺中的佛龕做壁櫥,以及露置的陳列形式。
3、歷代繪畫館: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共陳列歷代繪畫精品120餘件,從唐代至近代,各種繪畫門類均有所體現。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
4、民族工藝館:展廳面積700多平方米,集中陳列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工藝、染織綉、金屬工藝、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編和面具藝術等近600件。表現了少數民族工藝品的奇異風格。
⑻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發展歷史
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團主承建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工程順利完成竣回工驗收,全面布展工作答正緊序展開。
被業界譽為「城市綠螺」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位於本市靜安雕塑公園地塊內,總建築面積4.51萬平方米,地上3層、地下2層,地上總高度18米。其建築形態的設計靈感於綠螺的殼體形式,秉承「以人為本,師法自然」的設計理念,整座場館展現出傳統建築文化精粹與整體環境相融合,優美建築形態與良好節能效果相融合、空間布局實用性與永續發展的前瞻性相融合的建築風格。由於在場館建設中充分融合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精神,集成了與場館建築特點相適應的建築節能幕牆、地源熱泵技術、太陽能綜合利用、自然光導光技術等12項生態節能技術,該館已成為綠色、生態、節能、智能建築的典範,從而成為目前國內領先世界水平的現代化綜合性自然博物館,其在建設規模、展品存量、展示手段三個方面,將在國內三大自然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每年將有超過120萬的參觀者造訪。
⑼ 上海的博物館有哪些值得去
細數下上海那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Let's go!
1.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於2012年10月1日開館,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集當代藝術展覽、收藏、研究、交流、體驗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標志性城市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佇立黃浦江畔,距離人民廣場4公里,從地鐵4號線和8號線西藏南路站步行一刻鍾。前身是始建於1897年的南市發電廠,高達165米的鋼筋混凝土煙囪筆直高聳,具有極強的標志性。
地址: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近苗江路)
2. 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將以上海國有藝術單位的收藏為基礎,常年陳列反映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與發展脈絡的藝術珍品,並聯手全國美術界,收藏和展示代表中國藝術創作水平的藝術作品,聯手世界藝術博物館合作展示各國近現代藝術珍品。通過向公眾提供普及性的藝術講座、藝術教學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市民的藝術鑒賞水平,普及民族藝術、傳承文化精神,使中華藝術宮成為公眾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基地。
地址: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近國展路)
3. 上海科技館
上海科技館以「天地、生命、智慧、創造、未來」等五大展館為基本內容,以人、科技、自然三者關系為主題,成為兼具展示與教育、科研與交流、收藏與製作、休閑與旅遊等四大功能的新型科技中心。上海科技館由天地館、生命館、智慧館、創造館、未來館等五個主要展館和臨展館組成,設有地殼探秘、生物萬象、智慧之光、視聽樂園、設計師搖籃、兒童科技園、自然博物等七個展區和立體巨幕、球幕、4D等三個影院。
地址:浦東新區世紀大道2000號
4.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上海博物館是與北京、南京、西安齊名的中國四大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來自青銅器之鄉——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上海博物館展示的珍貴文物以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為其特色,此外尚有錢幣、玉器、雕塑、查印、少數民族工藝等,展示以珍貴文物為主。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上圓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國「天圓地方」之說。
地址: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近武勝路)
5. 上海玻璃博物館
上海玻璃博物館由上海輕工玻璃有限公司發起並資助建立,這個見證了上海玻璃工業發展的企業,用心保存和承載了百年歷史和玻璃文化。上海玻璃博物館執行總裁張琳看到了這個平凡玻璃廠擁有的非凡歷史魅力,於是,在這個曾經火與熱交融的玻璃工廠廠區孕育出一場熔爐車間到藝術空間的非凡轉變,生活中平凡的玻璃以創意的姿態詮釋著非凡想像力和無盡分享。
地址:寶山區長江西路685號
6. 上海震旦博物館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中國第一個完成的改建設計項目,2月起向公眾開放。這座位於上海黃浦江畔、陸家嘴的金融區的建築是一家私人博物館:震旦博物館。干凈利落的線條、光影錯落、鉛灰色樓梯還是處處銘刻著「安騰造」的標記。珠寶盒是安藤的設計靈感,夜幕下,藉助燈光,從外面看建築體還真有點魔幻之氣。
⑽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新館開放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地址位於靜安雕塑公園內,由美國帕金斯威爾設計師事務所(PERKINS+WILL)與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共參與設計。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總建築面積45086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層,高18米;地下兩層,深15米。
141歲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最早可追溯至1868年法國天主教神父韓德創立的徐家匯博物院(1933年更名震旦博物院)和英國人辦的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幾度輾轉、合並、重建、更新,館名不斷更迭,至解放後整合成上海自然博物館,成為我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自然博物館之一。2012年,它將告別延安東路上日顯狹小和簡陋的老洋樓,搬入靜安雕塑公園(山海關路—南北高架—北京西路—石門二路圍合)西北部的巨大「鸚鵡螺殼」內,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上海科普建築。
據介紹,建築的整體靈感來源於鸚鵡螺的殼體形式,這一簡單而又經典的生物形式在地球上已持續存在幾百萬年,寓意著博物館人「管理自然遺產、守護地球家園」的神聖使命。螺旋上升的綠色屋面「冉冉升起」,而博物館的功能區便置身於這一綠色長帶下。一座巧妙圍合的橢圓形水池,成為整個建築的參觀流線的中心焦點,象徵著71%的地球表面以水覆蓋,水面帶來了水波的波紋、質感、動感、聲音和反射,則成為博物館體驗的一部分。博物館的鋪地和外牆表面由多方向的石頭圖案組成,使人聯想到地球的地質構造層。島狀植物組群起伏地分散其間,被喻為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原始森林」。入夜後,「森林」被燈光照亮,也反射燈光,減少了室外燈柱的需要。上海自然博物館建築不僅要符合《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准》,還將成為上海市節能建築示範項目,爭取達到國家綠色建築評價標識三星級標准。
開工共築「記憶牆」開工典禮簡潔、別致——市領導與科學家代表共築「城市記憶牆」。「城市記憶牆」寓意了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6塊意義深遠的雕塑磚組成。每塊磚上都記錄著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展歷程中的一段故事,它們分別是:上海自然博物館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標本代表——1870年採集的褐翅鴉鵑;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核心展品之一——長須鯨骨架;記錄了上海城市發展和環境的變化的大杜鵑和松江鱸魚;上海自然博物館2代植物專家發現的新物種——小葉藍丁香;上海自然博物館首次走出國門巡展的主要展品之一——馬門溪龍;5億年進化歷史的見證、新館外形的靈感源泉——鸚鵡螺活化石。當最後一塊磚鑲嵌完畢,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建築模型登場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