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第四分冊知識點

歷史第四分冊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17 19:16:09

Ⅰ 高二歷史選修四要點

一、歷史選修四知識點總結: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1、統一六國,結束分裂割據混戰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2、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疆域。

4、採取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馳道)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

5、修築長城,抵禦游牧民族騷擾,保障中原農業生產。(長城後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

以上措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形成,促進歷史進步。說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們應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為了穩固統治,他焚書坑儒,實行思想文化專制,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嚴酷,濫用民力,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個暴君。正是由於暴政導致秦朝很快滅亡。

二、歷史選修四知識點總結:唐太宗

唐太宗:中國古代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1、政治上:虛心納諫,選賢與能;加強中央集權,完善三省六部制。

2、經濟上:強調"存百姓"思想,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

3、法律上:慎用刑法

4、思想上:文德治國,崇儒尊孔

5、民族關繫上: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尊稱"天可汗"。東突厥地區設羈糜府州進行管轄;設安西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與吐蕃和親,促進漢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區的發展。

6、對外關繫上:採取積極友好的開放政策,設立鴻臚寺,對外來文化採取兼收並蓄的方針,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入了鼎盛時期,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善於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並對以後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自我評價"功大過小"。

三、歷史選修四知識點總結:孔子

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1、思想:"仁"(核心)、"禮"、"中庸";

2、政治:為政以德,維護奴隸社會的統治秩序;

3、教育:有教無類,創辦私學,打破了學在官府、貴族壟斷的局面。

因材施教,溫故知新,採用啟發式教學;

不僅把學生培養"成人",而且要培養成"君子"。

4、晚年整理和修訂"六經",保存了古代典籍。

5、影響:

對中國:

①大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學說成為幾千年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影響深遠。

②大教育家,改變了以往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為教育的推廣創造了條件。私學的形式也保證了中國文化免受朝代變遷的影響,連續不斷的發展下來。

③"六經"是留給中國最寶貴的遺產,其中五經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政治的理論基礎,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

對亞洲:

儒家思想成為亞洲許多國家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對歐洲:

歐洲啟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啟發

我們對孔子思想應採取"揚棄"即批判和繼承的態度

⑴、繼承弘揚"禮"中合理成分,如鞏固穩定的社會局面,規范人的行為,批判其倫理綱常思想。

⑵、弘揚"仁"中仁愛、關懷、體諒、容忍加強自我修養等美德,重視道德教育。我國現階段的"以德治國"、"以人為本"和"建立和諧社會"、與世界國家民族和睦相處的思想,都受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克服"仁"中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思想。

⑶、弘揚孔子重視教育的思想,大力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克服其中"學而優則仕"的官本位思想。

四、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西方古典哲學的代表

(1)哲學上主張理念論,把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對立起來,理念先於物質,知識是人先天固有,這是一種唯心論,但對後世的影響巨大,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

(2)政治上提出理想國,認為國家應由護國者、衛國者、生產者構成,各守其職、各具其德;由哲學王來統治。這一主張雖然未能實現,但給人們以一些啟發。

(3)教育上創辦歐洲歷史上第一所綜合學校--阿卡德米學園,採用對話方式教學,培養了亞里士多德等一批人才,在歐洲教育史、科學史有重要影響。

五、歷史選修四知識點總結: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

1、號稱"網路全書式的學者",在眾多科學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

①哲學:

A 、繼承又突破了柏拉圖的理念論。肯定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是人類認識的來源,"接近了唯物主義",但不徹底,常動搖於唯物和唯心主義之間。

B 、確立了哲學研究的對象,《形而上學》中,提出哲學所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十三個問題。

2、生物學:對五百多種不同的動物進行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

3、物理學:指出具體事物是由形式和質料組成的。

4、邏輯學:提出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至今仍被學術界尊為權威。

5、倫理學:提出"中庸之道"。

(1)、政治上主張人是政治的動物,法治優於人治,強調公民的集體榮譽感。

(2)、創辦"呂克昂"學園,教授科學技術,促進了歐洲教育事業的發展。

(3)、局限:① 基本哲學觀是徘徊在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間。

6、體現出奴隸主階級的思想局限性。

總之,亞里士多德是古代西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對後世的影響廣泛而巨大,奠定了多門學科的基礎,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其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弘揚,"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使他繼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關於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較

相同:都強調"恰到好處",反對兩極。

不同:

①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學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於禮法,沒有更多的哲學思考。

②亞里士多德認為"中庸之道"是相對的,孔子從聖人的角度出發,強調要有度,"過猶不及"。

③亞里士多德主張舍兩端而取其中,孔子沒有否認兩端是不好的。

六、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英國革命的領導者。

1、他領導推翻了英國封建君主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2、遠征愛爾蘭、蘇格蘭,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但也加劇了民族矛盾;

3、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與瑞典、丹麥、葡萄牙簽訂商約,鞏固了英國的海上權威與商業利益;

4、建立機構、改善法律、扶持教育、信仰自由、發展工商,使英國工業迅速發展;

5、建立起資產階級性質的軍事獨裁統治,雖鞏固了革命成果,但加劇了社會動盪,他死後,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中歷史選修4

Ⅱ 高中歷史第四分冊(試驗本)課後答案

買本重點難點,上面就有課後題目答案參考

Ⅲ 高中歷史第四分冊練習冊答案

第12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
練習與測評
1、列舉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為什麼說他們的社會主張是空想?
答: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傅立葉、歐文
空想社會主義者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設計了理想中的和諧、協作和平等的社會。
但他們把社會主義看成是理性的產物,正義的體現,天才頭腦的發明,而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他們相信天才創造歷史,希望理性統治世界,不能正確認識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於如何實現社會主義,他們迴避政治斗爭,訴諸經濟和社會改良,並把實現社會主義的希望寄託於人們的道德覺悟,而沒有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由於他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和實現途徑的設想上都存在不足,故只能是空想。
2、馬克思主義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其誕生的標志是什麼?
答:歷史條件:
(1)工人運動的開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2)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如自然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與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德國古典哲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等社會科學領域的新成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理論條件。
(3)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探索與爭鳴
(1)通過閱讀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青年馬克思的認識
答:青年馬克思在中學畢業時就樹立起為人類幸福而奉獻終身的崇高理想。正是在這一遠大志向的驅動下,馬克思刻苦學習人類優秀文化成果,親自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關心人類的疾苦,思考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工人的苦難,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在這一遠大志向的驅使下,馬克思不畏種種迫害,不計個人得失,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工人的解放、為人類的幸福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2)你有過對未來職業的考慮嗎?談談你的價值取向。
開放性題目,可以暢所欲言。建議: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在認可價值取向多元性的同時,要引導學生考慮社會發展的主流價值觀,要有社會責任感。

Ⅳ 求高一歷史第四分冊教案和輔助欄目(含答案)

第一單元 15~16世紀西歐社會的演變
第1課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15、16世紀西歐社會生產力變化的主要表現;知道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方式。
理解西歐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背景;理解生產力提高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的聯系;理解手工工場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形式之一。
(二)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解讀「探索與爭鳴」中提供的材料,學習從採集表層信息,到分析歸納發現深層信息從而形成觀點的思維方法。讓學生通過分析資本原始積累的歷史進程,學習辯證、歷史地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技術發展對生產力的重要推動作用。形成對歷史現象(事物等)理智分析、辯證看待、注重看其主流作用的價值傾向。
二、欄目參考答案
(一)練習與測評
1、15——16世紀,西歐社會生產力主要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隨著庄園制度的解體、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經驗的積累,西歐社會生產力獲得長足進步,動力技術和生產技術具有重大改進;手工業和農業進一步分離,商品生產和流通迅速發展;手工業和農業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2、資本的原始積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馬克思語),怎樣理解這是一段「血和火」的歷史?並請列舉西歐國家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方式。
答:西歐主要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始於15世紀末,一般都是通過暴力手段實現的,充滿了殘酷的剝削,所以馬克思稱資本的原始積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
西歐主要國家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在國內是:強制剝奪農民土地,並藉助國家立法迫使失地農民轉變為僱傭勞動者;在國外是:商業戰爭、販賣奴隸和殖民掠奪等方式。
(二) 探索與爭鳴
(材料略)
通過閱讀以上材料,你能汲取到哪些歷史信息?
建議:引導學生從獲取表層信息入手,對材料進行最初分析,然後,利用課堂學到的知識加以判斷,得出深層信息,即該材料所體現的歷史內涵:
表層信息包括:1、規模大,「織機二百張,織工二百人」、「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附近又一室」;2、分工明確,包括檢毛工、修剪工、漿洗工、染工、扞制匠;3、剝削嚴重,「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 貧兒一百五」。
深層信息包括:規模大,說明手工工場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以手工勞動和分工協作為基礎,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形式之一。剝削嚴重,說明資本的原始積累是相當殘酷的。這則材料說明的是英國手工工場情況,印證了英國手工工場發展的迅速。

第2課 民族國家的形成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
知道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的基本情況;15世紀末,英法相繼成為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英、法等國的等級君主制逐漸演變為君主專制。
理解民族國家的含義及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條件和影響。
2、技能:
解析課文,區分課文中各歷史事件(英法百年戰爭、英法民族國家形成、君主專制制形成等)的背景、經過、歷史意義等。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英法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條件,學會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解釋歷史問題的方法。通過比較英法君主專制的不同點,培養學生閱讀材料,歸納、提煉核心觀點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貞德的事跡,引導學生體驗民族意識對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作用,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二、欄目參考答案
(一)練習與測評
1、簡述近代英、法民族國家形成的條件
答:(1)百年戰爭激發了各階層的民族意識;(2)領土統一為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領土的統一是政治因素;(3)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促進地區間的交流,這是經濟因素;(4)以民族語言為代表的民族文化發展是文化因素。
2、15世紀下半葉,英法的政治制度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
15世紀下半葉,英、法等國的等級君主制逐漸演變為君主專制。
民族國家的形成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推動英法兩國政治制度的轉變社會各階層大多支持加強王權:英法百年戰爭及英國的玫瑰戰爭後,兩國封建貴族失去昔日的權勢,開始依靠王權來維持自己的地位;新興的資產階級需要王權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開辟道路;部分農民和城市貧民也寄希望於王權,以改善生存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君主專制出現了。
(二)探索與爭鳴
(材料略)
根據上述兩段文字及課文相關內容,分析英、法兩國君主專制的主要差異
提示:本題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及課本第三目的小字部分,幫助學生理解英法政治傳統的差異,為本分冊第三單元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打下伏筆。
答:英、法兩國君主專制的主要差異表現為:
法國君主的專製程度甚於英國。在法國,君主宣揚「君權神授」,王權幾乎控制了社會的各方面;在英國,則一直存在著議會的力量制約王權,這與英國中世紀《大憲章》帶來的傳統很有關系。
(第1、2課參考答案等由大同中學姚軍提供)

第3課 開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動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識: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概況。
理解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
理解西歐早期殖民活動的雙重影響。
技能:繪制雙向細目表,梳理歷史信息;閱讀地圖,了解地圖所包含的歷史信息。
(二)過程與方法
1、分析新航路開辟的時代背景,學習從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必要性(主觀需要)和可能性(客觀條件)等不同層面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的方法。
2、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學習從不同角度,全面辨證地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對歷史作情感和理智的價值評判,學會辨證地看待歷史問題,初步形成歷史意識和全球觀念。
二、欄目參考答案
(一)練習與測評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兩位陛下(指西班牙國王和王後)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國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們的風俗習慣並帶回如何能使它們皈依我國神聖宗教的經驗,便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這條路,據我們所知,迄今尚無人走過。
——哥倫布《航海日誌》
(1)哥倫布為什麼「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所述哥倫布前往東方的目的是什麼?他航海探險的動機還有哪些?
答:⑴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傳統的東西方貿易秩序和環境遭到破壞,所以必須把目光投向大西洋,開辟直達東方的新航路。而且哥倫布堅信地球是圓的。
⑵材料中所述哥倫布的目的是「以熟悉它的國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們的風俗習慣並帶回如何能使它們皈依我國神聖宗教的經驗」;他的其它動機是掠奪夢寐以求的黃金、白銀、香料等。
2、請為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們製作一張表,以展示他們的航海歷程。
根據書上大字內容整理歸類,僅供參考:
時間 國 家 人 物 航 線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 葡萄牙王室資助 迪亞士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最南端
達•伽馬 抵達印度,開通了歐、亞航路
西班牙政府支持 哥倫布 橫渡大西洋,抵達美洲,開辟了歐、美航路
麥哲倫 環球航行
(二)探索與爭鳴
關於新航路開辟的歷史作用,人們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它給亞、非、拉各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有人認為,它促進了人類歷史的進步。為什麼會產生這些不同的看法?你的意見如何?
提示:開放性試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
產生不同看法的原因:站在不同的立場與角度考慮問題。
對歷史作用的看法:要求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全面辨證地分析問題,避免片面性。
參考意見:
積極方面:(1)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加強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2)世界由閉關自守到聯合為一個整體;(3)地域性歷史逐漸演變為統一的世界歷史;(4)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展;(5)客觀上沖擊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後制度,傳播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
消極方面:西歐各國走上了對亞非美洲的殖民統治道路,給這些地區的各個民族帶來空前浩劫,造成長期的貧困與落後。

第4課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文藝復興」的概念和性質。知道文藝復興傑出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但丁、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馬基雅弗利等。
理解義大利成為西歐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和中心的歷史原因。理解義大利「人文主義」的實質。
知道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運動的主要代表之一。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義大利「人文主義」的實質,培養學生的歷史概括能力。
源流際會,分析思想、文化領域重大變化、發展的原因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熱愛美好生活,敢於斗爭,勇於改革創新的人文主義精神。
二、欄目參考答案
(一)練習與測評
1、義大利為什麼會成為西歐文藝復興的中心和發源地?為什麼說「文藝復興」不是對古典文化的簡單復興?
答:義大利北部是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較早的地區之一,這里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他們是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作為歐洲古代文化搖籃之一,義大利保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中世紀時文化也相對比較繁榮。15世紀前後,許多拜占庭學者移居義大利城市,他們帶來大量珍貴的古代希臘、羅馬典籍和藝術品,促進了義大利藝術家和學者對古典文化的了解、研究。
一方面,文藝復興期間,義大利學者以人文主義為武器,抨擊羅馬天主教會及其神學理論。「復興」只是旗號,本質是反對天主教神學,為資本主義發展造輿論。另一方面,他們廣泛搜集、整理、研究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哲學、藝術、文學作品及歷史文物,在文學藝術和思想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涌現出一批傑出的藝術家和思想家,比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成果和水平有大的發展。所以說「文藝復興」不是對古典文化的簡單復興。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世俗權力是受上帝的委託來懲治姦邪,保護善良的。因此,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麼,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 ——馬丁• 路德
馬丁• 路德認為世俗權力與教權應當是什麼關系?其矛頭指向誰?
答:馬丁• 路德認為世俗權力可以高於教權,世俗權力可以管教皇。其矛頭直接指向羅馬天主教會與教皇。
3、15、16世紀之交,隨著封建制度的解體,西歐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聯系前面幾課所學的內容,以「走出中世紀的西歐」為主題,撰寫一篇小論文。(500字左右)
提示:注意時間概念——15、16世紀之交;
注意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變化的豐富史實反映社會轉型期的特點——隨著封建制度的解體,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西歐逐漸走出中世紀,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政治上:英、法等國的君主專製取代等級君主制,代表了這一時期政治體制演變的基本趨勢,,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法規,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經濟上;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思想文化上: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沖擊西歐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提示學生在論述中注意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內在邏輯聯系。
(二)探索與爭鳴
新教「強調禁慾在某一固定職業中的重要作用,從倫理上證明了現代專業化勞動分工的正確性。同理,將謀利解釋為天意,證明了商人的活動都是合乎道理的」。
「比較起來,加爾文教似乎更緊地與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企業家的那種嚴格的守法主義和主動進取心相聯系」。 ——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閱讀本課「名家史論」,你認為新教倫理中哪些因素有利於西歐早期資本主義發展?
提示:強調禁慾,培養嚴格守法主義,禁慾有利於資本的積累;證明勞動分工的正確性,肯定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將謀利解釋為天意,強調商人活動的合乎情理,激勵主動進取心。
(第3、4課參考答案等由黃浦區教師進修學院任琍提供)

第二單元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
第5課 英國革命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
知道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進程:1640年「長期議會」召開標志革命爆發、克倫威爾及領導的兩次戰役、共和國成立、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的頒布等
理解英國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意義;理解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歷史必然性。
2、技能:
參考圖例,了解地圖所表述的歷史信息。
閱讀文獻資料,概述其主要內容。
按時序整理知識,製作大事年表。
(二)過程與方法
分析英國革命爆發原因和結果,學習從文化傳統、經濟狀況、階級力量對比等視角,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
評價克倫威爾在英國革命中的作用,學習從社會地位、思想傾向、客觀影響等視角,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克倫威爾等傑出人物對推動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對其產生敬意;充分肯定資產階級革命對推動歷史進步的積極作用;肯定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英國革命結果的明智選擇。
二、欄目參考答案
(一)讀圖學史
革命前的英國領土包括哪幾部分?現代英國領土主要包括哪幾部分?
答:革命前的英國稱英吉利王國,領土只有英格蘭、威爾士和周圍的一些島嶼。
現代英國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群島(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組成)、北愛爾蘭。
(二)練習與測評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大事年表
1640年 「長期議會」召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642年 查理一世向議會宣戰
1644年 克倫威爾率軍在馬斯頓草原擊敗王軍
1645年 克倫威爾率「新模範軍」在納西比戰役徹底擊敗王軍
1648年 克倫威爾在普雷斯頓戰役中擊潰叛軍
1649年 議會處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
1658年 克倫威爾去世
1660年 查理二世回到倫敦登位,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光榮革命」
1689年 議會頒布《權利法案》
2、閱讀《權利法案》的部分條文,回答問題:
(1)在政治(法律)、經濟(征稅)、軍事(徵募或維持常備軍)等權力上均受到限制
(2)肯定了議會擁有的准許、同意實施或停止法律、征稅、徵募或維持常備軍等方面的權利;保證議員的選舉、在議會內的言論自由,並不受議會之外的彈劾回訊問。
(3)使英國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和君主立憲制度,為英國社會的長期穩定提供保證。
(三)探索與爭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什麼以「光榮革命」的形式結束?聯系中世紀以來英國歷史發展的特點,談談你的看法。
思路:
13世紀以來,隨著《大憲章》等法律的簽署以及議會的形成,君主制、議會制已經成為英國這個封建國家的傳統。宗教改革後,又確立了新教的地位。復辟王朝統治時期,加強君主專制、企圖在英國恢復和加強天主教的統治,這些倒行逆施的行為激起資產階級、新貴族和英國國教上層人物的強烈反對。恰巧,皇後瑪莉生了個男孩,國王有了男性後裔,將來必定由他繼承王位,而未來的國王極有可能是天主教徒。使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期待由信奉新教的查理二世的女兒、女婿自然繼承的設想破滅。經過20年的革命、起義、軍事專政,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暴力流血深感畏懼,因此,不經過暴力,而採用宮廷政變的方式來解決君主專制與議會權利、天主教勢力與英國國教勢力的矛盾,是唯一的、也是明智的選擇。

第6課 啟蒙運動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
知道啟蒙運動最初興起於英國,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18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聲勢最大;知道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法國啟蒙思想家及其主要觀點。
理解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性質和歷史作用。
2、技能:
閱讀課文,提煉概括代表人物、主要主張、代表作等信息,製作有關法國啟蒙思想家的表格。
(二)過程與方法
比較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運動異同,學習從時代背景、性質、內容、影響等方面比較歷史事件的方法。
(農業所佔的比例不斷縮小,工業和服務業比重則不斷擴大。
第二,工業革命造成了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隨著大機器生產的發展,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逐漸形成,並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北戰爭的過程及結果,知道林肯總統頒布的《宅地法》和《解放宣言》。
理解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和重大影響。
2、技能:
製作反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普魯士農業資本主義化的方式——「普魯士道路」,知道「鐵血政策」、三次王朝戰爭和德意志統一以及德國崛起的表現。
理解普魯士道路的含義,普魯士完成統一的原因和和歷史意義。理解德國崛起的原因。主觀動因:
1、由於俄國早期是一個內陸小國,因此歷代統治者對領土的渴望極端強烈,都以對外擴張和爭奪世界霸權作為其對外政策的重點,如在彼得一世時曾說過:「在征服世界方面,俄國缺少的只是士氣。」對俄國而言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爭取出海口,於是

Ⅳ 高中歷史第四分冊復習重點,急急急急!(可能加分)

其實,歷史考試你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條記憶
1:事件條目
2:事件發生背景(最好自己概括容易記住,可以大致意思即可)
3:事件發生時間,人物
4:事件的意義或結果
5:簡要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即可。。

Ⅵ 上海高中歷史第四分冊大總結,要列個提綱,怎麼總結、

第四分冊主要是歐洲和美國資本主義形成的過程,你只要按照時間把主要事件列出來就可以了。我這里有一部分你看看吧

Ⅶ 上海高中歷史第四分冊 每個單元開頭前言

這個你去福州路買本書就搞定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第四分冊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