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習了三年歷史,談談你的感受
不學歷史自己一定淺薄,但一上歷史課總是提不起興趣。
歷史講的都是過去的事,它包內括政治、經濟、軍容事、文學藝術和科技等極其豐富的內容。但是長期以來,學校的歷史教學在不同程度上還是用灌輸式或填鴨式,不善於實行啟發式,所以我感覺很枯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
歷史課應該是生動有趣,我總是這樣想,不知其他同學感覺如何。我不感死記那些生辟的歷史概念,但是我喜歡歷史英雄人物,喜歡歷史故事,秦始皇、成吉思汗在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我不會忘記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主義運動,不會忘「九一·八」紀念日,不會忘記圓明園的的毀滅則昭示著清王朝不可逆轉的敗落。要是老師能在歷史課上播放音樂、示圖片、電影片段那該多好。
要是老師能帶我們去參觀革命烈士紀念碑,參觀紅岩村、宋慶玲故居、張雲逸紀念館等,走一走、看一看,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那該多好,那樣的學習一定令人終生難忘。我們也可以從中學慣用歷史的眼光和思想去分析看待一些事物和社會現象。學習歷史要記住歷史,歷史不是政治的工具,胡適說過:「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希望更多地看到歷史的真相。
㈡ 學習歷史一年的感悟
學習方法對於每一位莘莘學子來說都至關重要。好的學習方法能令你受益終生。但學習方法也是因人而異,因科而異的。
總言之,有四方面要點。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做任何事,基礎尤為重要,更何況學習。若能將基礎知識全面地,系統的熟練掌握,並能有機地、靈活地結合起來,任何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所以,我們應腳踏實地地學,決不要心浮氣躁。
二、講求效率
每一位成功人士在介紹他們的成功秘訣時,都無一例外地提到要「講求效率」,我們不妨也學一學。即上課一定要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盡量做到當堂吸收消化。若能真真切切地達到此境界,那麼偶爾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雖佔用時間,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會促成你更高的學習效率。
三、擴展知識面
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要挑戰中考及以後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考驗,就應有厚實的知識作為盾牌。所以我們要「擠」出時間閱讀歷史名著;瀏覽信息,觀看歷史性節目。只要堅持不懈,必有收獲。
四、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學習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適時適度地給自己放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緊張的模擬考之後給自己輕松半天。與好友一起去看場電影,溜一會兒旱冰,或是戴上久違的「walkman」,或是對著藍天白雲高喊一聲,舒心愜意,好不自在。不過,別忘了輕松之後又該崩緊那根弦了。
㈢ 學習歷史的感受
曾經讀到這樣的一段話:「參照歷史這面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跌入歷史的覆轍。」深有同感,以下是我學習歷史的感受:
了解歷史並不是作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文化,但又不只是了解過去那麼簡單,歷史對人們還有啟示和借鑒作用,因為歷史的錯誤會不斷重演,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正如司馬光所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又如唐太宗所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張學良被囚禁十年期間潛心研究明史,以致於料事如神,終成一代明史專家(曾在台大歷史系和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明史)。讀史使人明智,同一片葉子,有的人因這一葉而障目,有的人則因這一葉而知秋,學習歷史可以培養我們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對信息的敏銳感覺,學習歷史還使我們有博大的胸懷去看世間萬物,以最樸素的想法思考著名和利,因為歷史能夠包容萬物,但歷史又將他們所遺忘。曹操「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遲早將要退出歷史的舞台,所謂「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到那時候,一切的功名利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你爭我奪都將失去意義,依舊還在的只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與好友對坐,談古論今,又何嘗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學習歷史還要記住歷史,歷史不是政治的工具,胡適說過:「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篡改歷史,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記住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實。
寫此文送給所有愛歷史的人。
㈣ 學習了歷史後對歷史的感受
歷史學習,最基本的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㈤ 學習歷史的感悟
學習歷史其實很簡單,並不需要死記硬背,絞盡腦汁,「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要掌握好方法,但是這僅僅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用心學習,開動腦筋,積極發言,這樣你就會發現,原來學習歷史並不難。
同時,應當注意閱讀每個單元的前言,了解每個單元的歷史線索,主要問題和重要學習提示,這些都十分有利於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其次,必須注意課文的學習導言,雖然短,但內容卻是課文學習中最重要的,還必須認真思考課文的問題,思考的問題越多,越會引發我們思考更多問題,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因為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過程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了。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休息或者自習的時候可以和同學一起拿著卷子、書、資料什麼的互相問答,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㈥ 對歷史學習的感悟700字
曾經讀到這樣的一段話:「參照歷史這面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跌入歷史的覆轍。」深有同感,以下是我學習歷史的感受:
了解歷史並不是作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文化,但又不只是了解過去那麼簡單,歷史對人們還有啟示和借鑒作用,因為歷史的錯誤會不斷重演,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正如司馬光所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又如唐太宗所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張學良被
囚禁十年期間潛心研究明史,以致於料事如神,終成一代明史專家(曾在台大歷史系和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明史)。讀史使人明智,同一片葉子,有的人因這一葉而障
目,有的人則因這一葉而知秋,學習歷史可以培養我們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對信息的敏銳感覺,學習歷史還使我們有博大的胸懷去看世間萬物,
以最樸素的想法思考著名和利,因為歷史能夠包容萬物,但歷史又將他們所遺忘。曹操「固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遲早將要退出歷史的舞台,所謂「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到那時候,一切的功名利祿、勾心鬥角、
爾虞我詐、你爭我奪都將失去意義,依舊還在的只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與好友對坐,談古論今,又何嘗不是人生一大
快事?
學習歷史還要記住歷史,歷史不是政治的工具,胡適說過:「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篡改歷史,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記住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實。
寫此文送給所有愛歷史的人。
㈦ 你學了中國古代歷史的感受和體會有哪些
歷史學不是像此前網上認為的是一門「非常好考」的學問,試問:上下幾千年,涉及古今中外,內容包羅萬象的一個學科,可能「非常好考」嗎?而且正如英國的哲人貝克萊大主教所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書本上的都是我們感知到的,我們沒感知的呢?因此,歷史學考試中出現普遍無人知道答案的試題比比皆是。在歷史面前,我們的知識太少了,尤其是論壇中不是歷史學科班的絕大多數人。那麼,即使在我們感知的范圍內,我們該怎麼辦?
1、教材是基礎,但不能局限於一套教材。現在通用的是「吳齊本」,這套教材優點不談了,要命的不足是史實不詳細,許多重大問題沒有涉及或過於簡單。以今年的考試為例:法蘭西第二帝國和拿破崙三世,如果只讀吳齊本,恐怕就真的要淚千行了。因此建議參考其他教材,個人認為上個世紀80年代人民出版社的那套教材比較好,大家可以到各校的圖書館查找。觀點雖然陳舊點,但史實介紹非常清楚。
2、專業知識擴充。重大問題應該學會參閱重要史學期刊的相關論文和著作。現在是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從網路上可以獲取許多書本上難以找到的知識,但要注意的是,互聯網的內容魚龍混雜,有許多似是而非的「知識」,需要大家仔細鑒別。
3、學會在閱讀中記筆記,這是三個方面的訓練。一是讀十遍不如寫一遍,閱讀的同時輔以書寫,你將受益匪淺。二是可以理清線索,將同性質的史實歸類在一起,一方面加以比較,另一方面把握內在的關聯。三是提高總結歸納的能力,而且在從其他書籍中獲得新信息後還可以加以補充。網路上雖有他人的筆記可以下載,但坐享其成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有幾個人能做到「過目不忘」?
4、名詞解釋是突破口。名詞解釋看似簡單,實際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包含了歷史學知識所有的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性質、內容、經過、作用或影響。如果能掌握若干個相對重要的名詞,從大的方面講,將相關的名詞內容加以擴充應付簡答、論述題應該不成問題;從小的方面而言,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性質、內容、經過、作用或影響你都知道,難道還害怕填空、判斷題不成?
只想到這么多。當然,其他許多問題,論壇中許多精彩的帖子已經有過精闢的解答,只希望本人的感受和建議能對後來考研的人有所幫助。雖不能說此貼定能包大家通過考試,但至少不會再「兩茫茫」了,如是,希爾等開心,則遂吾願矣。
㈧ 學習中國歷史的感受
學習歷史其實很簡單,並不需要死記硬背,絞盡腦汁,「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要掌握好方法,但是這僅僅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用心學習,開動腦筋,積極發言,這樣你就會發現,原來學習歷史並不難。 同時,應當注意閱讀每個單元的前言,了解每個單元的歷史線索,主要問題和重要學習提示,這些都十分有利於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其次,必須注意課文的學習導言,雖然短,但內容卻是課文學習中最重要的,還必須認真思考課文的問題,思考的問題越多,越會引發我們思考更多問題,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因為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過程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了。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休息或者自習的時候可以和同學一起拿著卷子、書、資料什麼的互相問答,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是我的親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