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中考知識點匯編

歷史中考知識點匯編

發布時間:2021-02-17 17:26:47

『壹』 2020年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1.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

2.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強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4.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激化了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

5.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的根本原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6.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

7.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結果。

8.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9.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要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已任的新一代軍人。

10.黃埔軍校的辦學目的——創建革命軍,以挽救中國的危亡。

11.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

12.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

13.中國共產黨進行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盡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14.我國進行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

15.新中國進行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貳』 歷史中考重點。

1、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階段(重點)
秦統一的時間
秦朝鞏固統治的措施
秦朝鞏固統治措施的歷史作用:這些措施奠定了兩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有利於各地區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對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階段(重點)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61年,鄭成功率領將士,從金門橫渡台灣海峽,向佔領台灣的荷蘭殖民軍發動進攻。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回歸祖國。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設立台灣府: 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冊封「達賴」、「班禪」和設置駐藏大臣:清朝順治帝正式賜予西藏佛教首領達賴五世「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後來,清朝明確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 清朝乾隆帝出兵平定了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和大和卓發動的反清叛亂。清朝為此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從而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專題二 科舉制的發展歷程(重要)
1、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
隋唐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撥官員; 隋煬帝:正式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重視人才培養和選撥;武則天:開始殿試和武舉; 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2、科舉制的演變
明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
明太祖:思想文化上,實行八股取士,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3、科舉制的廢除
科舉制度的廢除: 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在1905年(清朝末年)被廢除。
專題三 我國古代對外關系(重點)
1、主動。開放
張騫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地區和西域地區經濟文化的聯系。
絲綢之路:
張騫通西域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它溝通了中西交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是貿易之路、友誼之路、和平之路、文明之路。
評價唐太宗:
對外關繫上——採取了比較開明的政策,鼓勵外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對外關系呈現出和睦、開明、開放的景象。
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
唐朝貞觀年間開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學習唐朝的制度和文化。遣唐使回國後,以唐朝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唐太宗貞觀年間,高僧玄奘從長安前往天竺,學習佛法。後攜帶大量佛經回國並翻譯,還寫成《大唐西域記》。該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唐玄宗時,高僧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才成功,他設計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作用:遣唐使的到來、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密切了唐朝和日本、印度等國的文化交流。表明唐朝對外交往的開明、開放政策。
鄭和下西洋: 1405年,明成祖派遣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意義:鄭和七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主動外交、和平外交。
2、閉關鎖國
原因:①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具有封閉性和保守性,清朝統治者認為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②(現實的原因)清朝統治者擔心開放會使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影響:「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經起過一定的作用。但是,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
專題七 新中國的建立、鞏固與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重要)
1、新中國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北京為首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國內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國際意義)。
2、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3、抗美援朝
黃繼光、邱少雲: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捨身堵槍眼的黃繼光;為嚴守紀律,紋絲不動,最終被大火吞噬的邱少雲。
4、土地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義:
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5、工業化的起步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6、三大改造: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7、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
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大慶石油工人,有「鐵人」之稱的王進喜;科學家,被譽為「兩彈元勛」的鄧稼先;被稱為「黨的好乾部」的縣委書記焦裕祿等。他們成為全國人民的楷模。
8、文化大革命
全國大動亂局面的出現: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全國出現大動亂的局面。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內亂。
專題八 走向輝煌的現代中國(重點)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經濟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特區的建立: 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 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1992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
鄧小平理論: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鄧小平。鄧小平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1997年,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2、新中國偉大成就
(1)民族團結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全國已建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
(2)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一國兩制」的根本前提。「一國兩制」是新時期祖國統一的指導思想。
香港、澳門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海峽兩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二十多年來,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海峽兩岸經濟上互相促進、互補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3)外交成果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此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中美關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
世界格局的演變經歷了四個
工業革命的影響: 19840年前後革命。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革世界的統治,、東
序。華盛頓體系、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凡爾賽——
3、兩極格局的形成
杜魯門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蘇冷戰和兩極格局的結束。主義民主,健全法制,穩定政治局勢。在經濟上,針

『叄』 歷史的的中考重點

2016中考歷史復習資料初中歷史知識點大全
人教版初中歷史全冊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上冊)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課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
.目的:為了
鞏固統治
,西周實行
分封制


2
.內容:周天子把
土地
和平民、奴隸,分給
親屬、功臣
等,封他們為
諸侯
。諸侯必須
服從
周天子的命令

向天子交納貢品
,平時
鎮守疆土
,戰時
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
.作用:
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
.在
原始社會末期
,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
商朝
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
銅器有
司母戊鼎
(
造型雄偉
)

四羊方尊
(
造型精美
)


2
.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
成都平原
,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
的「
三星堆
」文化。
那裡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
青銅神樹等,
引起中外人士的
矚目。

★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

公元前
770
年,
周平王
東遷洛邑,史稱「
東周
」。
東周
分為
春秋

戰國
兩個時期。

2
.齊桓公任用
管仲
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

尊王攘夷
」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
.公元前
7
世紀後期,晉楚雙方
城濮
大戰後
晉文公
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後,楚莊王做了中
原霸主。

二、戰國七雄

1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
齊、楚、秦、燕、趙、魏、韓


2
.發生於
公元前
260
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使
東方六國再也無
力抵擋秦國。

『肆』 初中歷史中考知識點

一、歷史區分:

古代史:夏商周到1840年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1840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中國現代史:1949年至今。

二、古代史知識點:

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生產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間聯系加強、戰亂帶來災難,人民渴望統一、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國富兵強,實力超群。

2、西周:時間: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建立:楚漢之爭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即漢高祖。漢武帝大一統:背景:休養生息 國力強盛。措施:改革官制 大量選才 削弱王國勢力強化法制。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西漢統治達到鼎盛。

3、唐朝:618年建立統一。貞觀之治原因:吸取隋忘教訓,強調「存百姓」。措施:革新制度,倡節儉,興科舉。開元盛世措施:選賢,重農,限佛,募兵制,興文治。作用:政治清明、國力強盛、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三、近代史知識點:

1、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2、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3、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4、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5、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

6、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7、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

8、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四、現代史知識點:

1、中共歷史上召開了多次重要的會議,歷次會議的時間經常容易混淆,例如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七大」、「八大」、「九大」召開的時間分別是1921、1922、1923、1945、1956、1969。

2、1953年,中央確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三改」讓你記住工業化和進行三大社會主義改造是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主要任務。

3、1984年,中央開放了沿海14個沿海開放城市:口訣「一天兩連通三州,煙波江上北兩島」。

『伍』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歸納

中國古代史:商鞅變法、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大一統的具體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民族融合、南北朝經濟中心南移、貞觀之治的措施、兩宋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明清中國的社會危機及原因分析。
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上的幾次戰爭失敗的原因及簽定的不平等條約和影響、中國近代的幾次自救運動及影響和失敗的原因(重點要與日本做比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影響、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影響。
中國現代史:新中國的成立及影響、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與意義、對外開放的格局、一國兩制的偉大歷史意義
世界古代史一般不會有大題的出現,即使有也是文明古國的內容(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古希臘、古羅馬)和三大宗教相關的小內容。
世界近代史: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英美法等過的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美國的南北戰爭日本與俄國的資產階級改革、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現代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十月革命、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世界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掌握這些中考就基本上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中考知識點匯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