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考據

歷史學考據

發布時間:2021-02-17 16:35:35

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

1、考據法,即搜集和考證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計量史學,通常通過一些統計的數據進行計量,然後得出一些結論

3、口述史學方法,也稱口碑史學、口頭史學等,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收集人們口述的歷史資料,用來研究歷史的新學科。口述歷史學是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查的學科相結合的產物。

4、比較史學,是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歷史現象的比較來加深、擴大和驗證對歷史的認識的一種方法。

5、心理史學方法,又稱「心理歷史學」,西方「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汲取心理學的某些理論、原則和方法,探究世界歷史進程中人類的各種活動,從「心理」的視角豐富和完善歷史認識的能力,提高歷史研究的科學認識水平。由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所開創。

6、跨學科史學方法,跨學科學是以學科間有關的共同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學科技術全面協調發展的新學科。現代科學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方面,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分支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解決日益復雜的許多重大問題又需要多學科的配合和綜合,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結合,不斷涌現與傳統學科分類迥異的新學科。

(1)歷史學考據擴展閱讀:

歷史研究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研究方法。這一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備的優勢。譬如,人們通常對過去的事情感到有興趣,而興趣對於研究者來講,是不可缺少的。另外,歷史研究有彈性,也就是說,它無需固定的時間,也不受人事因素的限制。

它能充分結合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因而有利於研究的開展。但是,歷史研究也有局限性。因為歷史具有不可復驗性。因而無法確定在新的情況下是否會有同樣的結果發生,是否會得出與舊情況下相同的結論。此外,歷史資料往往難以搜集完整,其本身的有效性難以判斷。這些局限性恐怕是與人自身的局限性相關的。

參考資料:歷史研究法-網路

㈡ 史料學與史史學有啥區別嗎

史料是史學研究的基礎,是史學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史學蘊含著史料完善的歷史現象和歷史規律。這個問題討論起來很多說法的,老話題了。

㈢ 歷史學上的孤證不立有多少知道而且認同

如果只有一條來證據支持某個結論源,這個結論是不可接受的,在 邏輯學 上,稱為弱命題。比如歷史上某一事件,如果只有一條記錄,沒有其他不同來源的記錄做應證,一般就不會作為確定的史實。孤證不立 的使用范圍較廣,除了歷 史學 ,還存在於法院審判、考古學、考據學中,以及在科學研究中為證明某個結論,會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實驗或尋找證據證明。

㈣ 考據、考證、考訂、考究。分別是什麼意思

1、考據:指研究文獻或歷史問題時,根據資料來考核、證實和說明.

2、考證:根據資內料來考核、容證實和說明文獻或歷史問題。

3、考訂:考據訂正,考核訂正。如此文首次對這些交往詩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爬梳與考訂。

4、考究:是指通過嚴謹的考證或者查詢,表現出來的重視與講究。亦可指穿衣做事比較端正、得體、講究。

(4)歷史學考據擴展閱讀

考證還能夠表示通過參加某種考試獲取某類資格證書。如:學車的人越來越多,考證很難。

考據可分為三種:

1、理證:

一種難度較大的考據方法,要想掌握好它,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功外,還要有卓越的識別與判斷能力。

2、書證:

利用謂書、上書等各類檔案資料以及各種書籍為依據,考證史料正誤。

3、物證:

以出土的龜甲、金石以及其他考古器物為依據,刻在甲骨上的L辭、青銀器上的文字,以及石婢上的婢銘等等,與竹帛、寫卷,以及雕版書籍相比,更能耐久不損,流傳久遠,成為考據工作中不叮多得的證據。

中國歷史可考據的年份是

最為世人所公認的是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厲王出奔。
後來歷史學家搞夏商周斷代工程,推斷出回武王伐紂的年答份是公元前1046年,又以此上推,確定了商朝數位君王的在位年份,盤庚遷殷在公元前1300年,商朝建立在公元前1600年,夏朝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但這幾個數據都只是大概,並不能太確定。只有武王伐紂的前1046年可靠性最高,並依據古史記載的天象推算出了發生在那一天,但這又與一些古史如《今文竹書紀年》相悖,並受到國外許多專家學者的質疑,眾說紛紜,難以確定。
本人基本認同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的論斷,而能確定無疑的為世界所公認的年份,則依然是公元前841年。

㈥ 什麼叫歷史考證

研究歷史語言等的一種方法。根據事實的考核和例證的歸納,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結論,考據的方法主要是訓詁、校勘和資料蒐輯整理。 考據的范圍與內容主要有二:一是考訂古書;二是考證史事。此外,文字校勘與注釋,其中也有年訂內容。所謂考訂古15,主要是指考證古書的作者、年代、卷次以及文字的異向;至於古書的真偽,將出辨偽學去專門進行。古人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清朝學者土嗚盛在大量的史料中考證出<楚漢春秋)一書的作者與卷冊(《十七史商榷》);清朝學者趙買通過眾多的典籍考證出新舊《唐書》中若:F的文字互異之外(《防余叢考》)。所謂考證史事,主要指考證史事的是非、有無,以及時間的先後等等。例如在《咳余叢考》一書中,作者考證了左右袒是否始於周勃一事。趙冀以諸多史實證實廠《史記》中記載的周動人北軍,令為呂氏者右袒,為劉氏者左但,並非由漢初周勃首創.它本為古制,實早於周勃之先。
[考據的方法3 陳垣先生在《遏鑒A6注表微·考認篇》里,按照考據中證據形式的不同分其為三種:理證。肋E、物證。不論哪種方法,都要具有確實與豐富的材料。所謂考據,就是拿出證據,這與淪述有本質的區別。
理證 有些史料,從道理上講值得懷疑,但是又元確鑿的證據,只得根據邏輯推理來判斷其正誤.這便是理證。運用理證時,必須多講道理,最好還能擺一些事實,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論點站得住腳。比如《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條史事:晉孝武帝太元七年.。是歲,秦大熟,上田畝收七L石,下者三十石。蝗不出幽州之境,4;食席克,上田畝收百石,下者五十『石。」南宋學者胡三省為之作注時,以理證的方法指出了這條史料的虛妄:第一* 「蝗之為火尚矣v蝗生而不食五穀,妖之大者也。」胡三省指出蝗蟲不吃糧食是一個極為反常的現象v他石敢相信有這樣的事情v他稱其為「妖」c第二, 「自古以來,未有鹵收百石、七十石之理;而百收五十石、二十石,亦未之聞也。」他憑借事實說話,認為這如此之高的畝產數字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胡三省最終總結道:「使其誠有之,又豈非反常之大者平!使其元之,則州縣與誣飾以閣亡.亦不樣之考也。秦亡宜矣I」這就是以常理來證實史實的虜假、以邏輯推斷出史事記載錯誤的一個例子。
理證是一種難度較大的考據方法,要想掌握好它,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功外,還要有卓越的識別與判斷能力,正如陳垣先生所說: 「考證貴能疑*疑而後能致其思,思而後能得期。」(《通監胡注表敝·考證篇》)否則,不是發現不了問題,就是會犯主觀武斷的錯誤。因此,動用理證方法時必須要小心謹慎。

㈦ 考據學的影響

考據學又稱考證學或朴學,主要的工作是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註疏、輯佚等。
明清之際,顧炎武、黃宗羲等人主張學術要有關當世之務,反對宋明理學空談心性的弊病,提倡漢學。他們反對宋明理學對《六經》的主觀主義的解釋,主張從小學入手,以求訓詁名物的真義。他們主張經世致用,是從抗清的立場出發的。但是,隨著清政權的鞏固,清政府一面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鉗制,一面提倡整理考訂古典文獻,以轉移人們反清斗爭的目標。在這背景下,顧炎武等人所提倡的研究現實社會問題已不可能,而他們重視考據的治學方法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快就成為一種風氣。稍後於顧、黃的閻若璩、胡渭諸家的著作,樹立了考據的範例。胡渭精於經義,尤精輿地之學,他所著的《禹貢錐指》和《易圖明辨》,在辨別古書真偽和提倡疑古精神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閻若璩更是一位著名的考據學家,他深於經史,亦精於地理。他沉潛三十年,著《尚書古文疏證》一書,用比較嚴謹的考據方法,證明古文尚書是東晉人偽造的。從閻若璩、胡渭開始,逐漸形成一種脫離社會現實、為考據而考據的學風。這種學風,到乾隆、嘉慶時期更加盛行起來,形成考據學派,稱乾嘉學派。
學者嘗以為清代考據學之興盛緣於清初的文字獄政策。例如孟森說:「乾隆以來多朴學,知人論世之文,易觸時忌,一概不敢從事,移其心力,畢注於經學,畢注於名物訓詁之考訂,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明清史講義》)。蕭一山說:「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在異族的鈐制政策下,不甘心作無恥的應聲蟲,又不敢作激烈的革命黨,自由研究學問,也怕橫攖文網,那還有甚麼辦法?只好『明哲保身』,『尚友古人』,向故紙堆里去鑽了。」(《清史》)

㈧ 如何理解史學即史料學

論傅斯年的「史學便是史料學」
「史學便是史料學」是傅斯年及史料學
派的代表性話語之一。史料學派誕生少一十
世紀一十年代末至二十年代初.山J幾觀察視
角的不同.人們對它還有不同的稱呼.如新
考據學派、科學史學派等。其代表人物便是
當時頗有影響的傅斯年.他主掌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時.摩卜石集了一批志趣相
近的史學精英.歷史語言研究所理所當然成
為史料學派的主陣地。
傅斯年提出的「史學便是史料學」.在當
時國勢不振、列強群據.時人為救國多有語
不驚人死不體.常作振聾發嘖之言的情況卜.
也許不算太過新奇。但在史學領域.它把傳
統史學中的歷史哲學、歷史評論、史J的編
撰等一概拒之門外.獨尊史料學.震動之大.
可想}fi!知。但後來的影響證明這種給史學重
新定位的觀l從步{非無稽之談.它的提出自有
其深刻的原因。
理論來源
首先是當時國內普遍興起的「科學熱』,。
近代中國長期領教了西方自然科學成就所帶
來的巨大沖擊.伴隨著痛徹肺腑的創傷.一
改過去視其為「奇技淫巧」的無知.完全臣
服少科學的魅力之卜。五四前後的新文化運
動中.科學與L心主同時)I舉.成為新文化運
動中向舊社會開刀的鋒利武器.其勢銳不可
擋.影響遍及各領域。當時就讀少北大、熱
衷少接受各種新事物的傅斯年也深受觸動.
對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中國的傳統學問.掃
除因循守舊、了無創新的學風懷有濃厚的興
趣與強烈的使命感。他主持之卜的《新潮》
雜志也經常刊登一些關」幾自然科學的文章。
北大學業完成後.在西方自然科學知識
的感召卜.1920年傅斯年考取山東啟』費留學
名額.赴英德學習。在倫敦大學研究院他跟
史培曼教授學習實驗心理學、生物學.後又
兼及數學.1923年入柏林大學哲學研究院.
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勃朗克的量r論所吸
引。對少這種偏重自然科學的原因.其好友
羅家倫解釋說:「要明白他這個舉動.就得要
明白當新文化運動時代那般人的學術心理背
景.那時候大家對自然科學非常傾倒.除了
想從自然科學里而得到所謂可靠的知識}fi!外.
ifu N.想從里而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 f } 1 c P. 20)在
西方學術糾纏不清的有關「歷史是科學還是
藝術』,的討論中.他對探討過程似乎從來都
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堅定了要將中國的歷
史學建成科學歷史學的信念.要以考訂史料
的學術實踐來說話:歷史學是科學。
其次是基」幾傅斯年深厚國學素養。傅家
堪稱是詩}J傳家。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漸是
清朝入主北京後的第一位狀兀.傅家因此以
『開代文章第一家」If1J聞名山左。至其祖父傅
淦.雖博通經史.但淡泊名利.無意科舉。
然If1J他對傅斯年卻寄望甚厚.5歲時便把他送
進私塾.放學回家再課以家學。至1905年傅
斯年10歲時.就己經修畢十二經.此後進入
小學堂.放學回家仍被督促學習儒家典籍。
直到1908年他被其父生前一學生帶至人津讀
J.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其它學科上。小
時候對傳統文化的這種深度接觸.為傅斯年
日後奠定了深厚的國學根基。許多人形容他
為通才.一方而是指日後自覺主動去學的自
然科學知識.另一方而就是小時候所學到的
傳統文化知識。與其同在德國留學的內兄.
精研數學、數理邏輯、歷史、音樂、法理.
最後成為彈道專家的俞大維十分佩服他.曾
私卜對人說.搞文史的人當中出了個傅胖J ",
我們就永無出頭之日了。他的重要作品《性
命占訓辯證》收集了占代典籍中有關性、命
的詞條達一力一多個.以比較的方式說明原訓
及字義的演變.顯示出他對占籍的熟悉程度
非同尋常。正是基」幾對占籍的了解.他對占
代的史學及史學家也有自己的評價。他認為
從司馬遷至司馬光中國史學處J幾進步之中.
因為他們的著述能廣泛收集各種史料.盡量
使史學走向客觀.If1J後的史學家大多隻注意
在著J的體例上因循前人.使用別人的材料
If1J不注重自己擴充佔有史料.導致史學發生
退步。後來的歷史上.乾嘉學派的治史方法
頗得他的推崇.當時的史家閻若墟、錢大聽
等人也深為他所欽佩。因為他們的這種治學
方法「很有l從科學的意味.用的都是科學的
方法」of21
再次是德國朗克實證主義史學的影響。
如果說在留學過程中.傅斯年企圖通過對自
然科學知識的廣泛涉獵.為科學治史作方法
上的准備.那麼對他的「史學就是史料學』,
觀l從形成具有直接關系的則是朗克學派的實
證主義史學。朗克在其旱期著作《拉]一和條
頓民族史》的序言中認為「歷史指定給木J
任務是:批判過去.教導現在.以利J幾未來。
可是木}J{不敢期望完成這樣崇高的任務.
它的日的只不過是說明事情的真實情況!f1!
己。; f -}l ( P. 178)其實質就是:敘事是歷史學的最
高方法。歷史學家的任務也僅僅就是通過自
己的研究不斷地接近歷史的原貌。這種觀l從
對傅斯年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說:「史學的
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藝術的建設.不是
做疏通的事業.不是去扶持或推倒這個運動.
或那個主義。>f41cP5)留學歸國後.傅斯年就明
確提出了要把歷史學建設成為「與自然科學
同列之事業」.要使歷史學成為「客觀的史
J贊,、「科學的東方學」。f 51( P. 266)他主持歷史語
言研究所時.也忌作「空論」(指歷史理論的
研究).在《<史料與史學>發刊詞》中他說:
「木所同人之治史學.不以空論為學問.亦不
以『史觀』為急圖.乃純就史料以探史實也。
史料有之.則可因鉤稽有此知識.史料所無.
則不敢臆測.亦不敢比附成式。}> f 51 ( P. 276)因此
手卜諸人也多為偏重治史料之才.如陳寅烙、
毛J水等。據史語所的人十後來回憶.傅斯
年回國時.曾宣稱「我們是中國的朗克學
派」。其後的學術實踐中也處處有朗克學派觀
點的痕跡可尋。
二、理論價值
「史學便是史料學」觀l從.當年提出時就
曾遭人質疑.後至60- 70年代在台灣還不斷
遭人非議.在大陸90年代中期出版的部分有
關近現代史學史的著作中甚至都不見了傅斯
年及史料學派的蹤跡。如果說質疑與非議還
說明至少圍繞這種觀l從仍有不同意見.還有
人能夠看到它的價值所在.例如蔣祖怡說:
「史學便是史料學的話.這種話我不敢承認.
但我卻不能否認史料與史學關系之密切.因
為史料史是研究文學者所必須取資的材
};}. o,> } 61 ( P. 149) I f IJ將其一筆勾銷.則無異J-.否定
了它的存在.這對一個在中國近現代史學史
上曾有過較大成績的學派似乎不太公平。我
們應該正視其價值。
1,「史學便是史料學」首先強調的是史料
的重要性。這有幾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第一如前所述.傅斯年認為中國史學
從司馬光之後少有進步.主要是後世的史家
不再象司馬遷「傳信存疑.以別史料」.不再
象司馬光「遍閱舊史.旁采小說.能夠利用
無限的史料·考定舊記。,> } 51 ( PP. 225- 256)大多隻
是用別人的材料.承襲前人史}J體例來著史.
搞出的只是「化石的史學」.If1J要改變史學發
展的這種不良趨勢.只有從史料上卜功夫。
因此他提出了「史學便是史料學」.希望通過
強調對史料的重視.從If1J使傳統史學走出過
去那種重視史}J編纂.輕視史料搜集整理的
誤區。
第一對史料的強調使近現代史料學迎
來了一個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此之前.曾有
工國維主張將地卜文物資料與占代文獻資料
相互印證的「一重證據法」.陳寅烙主張的
『詩文互證法」.If1J傅斯年對史料搜集與擴充
的重視則為這些方法提供了史料上的支持。
對少史料.傅斯年以自己的獨到看法.提出
了二個原則:「(一)兒能直接研究的材料.
便進步。兒間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
創造之系統.If1J不繁1細密的參照所包含的
事實.便退步。(一)兒一種學問能擴張他研
究的材料便進步.不能的便退步。(二)兒一
種學問能擴充他作研究時應用工具的.則進
步。不能的.則退步。」其中第一l從就是強調
要史學工作者要「擴張研究的材料」.「擴張
到史籍材料以外的東西.……如地卜材料的
彝器、甲骨、簡版、明器」等等。}51(PP.256- 258)
他認為「占代歷史.多靠占物去研究.因為
除卻占物外.沒有其他的東西作為可靠的史
料」.If1J我國過去的考占學結果卻沒有應用到
歷史上去。中國史學要有大的進展.必須拋
棄以往那種「紙上的考占』,.從田野考佔中去
找新材料.研究新問題。從1928年到1937
年.史語所在傅斯年親自領導卜對安陽殷墟
進行了大小巧次發掘.發現了大量的珍貴文
物.為中國上占史的研究提供了極為1富的
原始材料將中國的信史向前推進了數百年。
1928年在馬衡的呼籲卜.傅斯年通過蔡兀培
為史語所買卜了幾經周折、深為日木人所凱
覷的清內閣大庫檔案.JI在其主持卜進行了
多年整理.至建國前夕共編成《明清史料》
甲、乙、丙、!-編四十冊.從!f1!使那些幾欲
損毀.進If1J又險些被外國人掠走的珍貴史料
得以保存.為中國史學的研究工作奉獻了極
為重要的材料。不可否認.這些與傅斯年注
重擴充史料的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
2 ,「史學便是史料學」內在包含著要建立
科學史學的觀點
第一排除史學中的非科學因素。他認
為中國的傳統史學中.史料學之外的諸如著
史、歷史哲學等雖然要以客觀的史料為基礎.
或者在客觀史料的基礎上進行抽象.但是在
敘述及抽象的過程中.不可能避免使用藝術
的手法或加入其它主觀的、非科學的因素.
這就導致了它們不能成為科學。因為「歷史
木是一個破罐r.缺邊掉底.折把殘嘴.果
真山我們一齊整齊了.便有我們的主觀分數
加進去了』,。所以.史學當中只有進行史料的
搜集整理與考訂史料的史料學最能成為科學。
那麼要建立科學的史學.毫無疑問.當然要
將含有不科學因素的其它的部分拒之門外。
第一引進各種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
他認為地質學、地理學、考占學、生物學、
氣象學、人文學的方法都可以作為歷史研究
的工具。舉其J If1J言:「占史學在現在之需要
測量的木領及地質氣象常識.步{不少少航海
學>。 fsl(P.260)後來他在此工作上雖然沒有彪炳
後世的成績.但在當時的研究中就能考慮到
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
認識到某些自然科學方法也適用」幾歷史研究.
歷史學可以建成一門科學的學科.己經實屬
不易。
3,「史學便是史料學」反映了傅斯年對科
學的堅定信念。一戰之後.許多原先強烈主
張要向西方學習的中國人.看到西方的科學
成就最終以戰爭這樣一種態勢展現」幾世人而
前時.失望之情溢」幾言表(典型的記述可見
梁啟超的《歐游心影錄)))。一些原木就持文
化保守思想.堅持中國文化中心論的人十此
時趁機進行非科學的宣傳.以證明中國文化
優」幾西方文化.甚至可以成為西方文化的救
世祖。當年柳治微在《中國文化西被之商榷》
中就曾指出:中國文化具有「極中和之道德.
極高尚之文學」.「今雖禮教陵遲.然Ifu流風
未沫.……此正西方個人主義之葯石也」。f }l
而對如此非科學的思潮.傅斯年卻不為所動.
仍堅持要建設科學的史學.用行動體現了他
對科學堅信不移.對科學在社會進步中的偉
大作用堅信不移。這在當時無疑起到了對非
科學思潮進行積極抵制的作用。
三、理論局限
傅斯年的「史學便是史料學」的史學觀
念在今人來看.有它積極的一而.但是其消
極的方而也是顯If1J易見的。
從啟蒙時期義大利維柯提出建立科學史
J貨的命題.到愛爾維修要將史學建成象自然
科學一樣嚴密的科學.他們都沒有忽視歷史
發展的規律性.這里體現了資木主義上升時
期資產階級史學的基木觀l從。但在主要資木
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為維護
木階級的政權.否定社會歷史規律、反對唯
物史觀的內容成了資產階級史學理論的主流。
傅斯年所處的時代.西方資木主義經過多年
發展.其取代封建主義時的銳氣不再.If1J世
界各地的無產階級運動又對其政權穩定性產
生嚴重的威脅.作為上層建築的資產階級史
J貨理論也山過去反封建的激進走向保守。在
歐洲.尤其是德國留學過程中.影響他的歷
史語言考據學派主要觀l從就是還歷史原貌.
7{不認為歷史學的任務是判斷過去JI目_為將
來世代的利益!f1!教導現在.即不過多考慮歷
史學的其它功能。這使傅斯年認為史料學以
外的史論及歷史哲學都是一些「空論」.)I目_
極其忌諱這種「空論」.只把踏踏實實做好史
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看作是第一位的。為此他
不僅否定對社會發展規律性的探尋.甚至為
了建立科學的史學.不惜對史學的內在分類
進行任意刪減。但是片而誇大歷史具體和特
殊的方而.Ifu否認它具有抽象與一般內容.
其實正是將史學自我摒棄」幾科學之外的做法。
可以說「史學便是史料學」是傅斯年在歷史
語言考據學派的影響卜對史學的一種武斷的
閹割.它必然造成史學某些社會功能的喪失.
無助」幾人們正確地認識歷史、正視現實和預
知未來。
引進自然科學的方法以建立科學的史學.
這種想法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它對拓寬中國
傳統史學的研究角度、發展傳統史學大有裨
益.但是如果以將史論、著史、歷史哲學等
史學門類逐出史學的范疇為代價.則有l從得
不償失。盡管突出史料學為史學發展准備了
更為充分的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
基礎畢竟是基礎.微觀的研究終究不能取代
宏觀的統攝.史學如果需要謀求更大的發展.
就不能只停留在微觀基礎研究的層次上.或
者僅僅憑借引進自然科學的方法和增加一些
史料。近現代西方人木主義哲學一再強調:
孔德首創的實證主義堅持自然科學是人類文
化的典型.要求一切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化的
觀l從是錯誤的.自然科學的方法不能完全適
用」幾人文學科.尤其是歷史學。歷史發展
僅有物的.也有人的.其中不斷變化的人性
步{不象一些物的東西那樣.可以通過運用自
然科學的方法加以還原。柯林伍德曾經指出.
「要山人性科學來做的工作.實際上是山、If1J
目_只能山歷史學來做」。f }l ( P. 23s)我們姑目_不論
他對歷史學功能的誇大.但是沒有歷史哲學
的指導.史料學派的史學只能是「重考據If1J
不多發議論」.這使他們的著述「多零碎If1J少
系統」。考察史料學派學者的學術成果.我們
不難發現.大多是史料考證方而的.If1J極少
有以高屋建領的氣勢寫成的貫通性歷史著作。
主要原因就在」幾他們只局限」幾史料與一些細
小的問題.If1J輕視甚至是拋棄了歷史哲學。
以傅斯年為代表的史料學派注重史料的
考證.Ifl}反對在整理史料時進行疏通、推論。
究其實質.是因為他們認為個人的史才、史
識有限.人人都對材料作出疏通、推論.則
不僅對史學的發展無益甚至有害。這一l從
雖有可取之處.但明顯言過其辭。因為歷史
研究以材料為基礎.個人完全可以根據佔有
材料.以自己的才、學、識作出合理的推論.
即使其結論隨著後來新材料的發現有被推翻
的可能.我們也可以非常坦然地解釋:這只
是反映了個人在現有材料基礎上.對不能重
現的歷史進行了最合理的推測。波普爾認為.
既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和問題.從!fu
有他們自己的興趣和觀l從.那麼每一代人就
有權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觀察歷史和重新解釋
歷史.去修正或補充別人的不足。他說:「不
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實表現過去』的歷史;
只能有各種歷史的解釋.Ifu N_沒有一種解釋
是最後的解釋;因此每一代人有權利去作出
自己的解釋。每一代人不僅有權利.JI目_也
有義務去這樣做;因為的確有一種迫切的需
要等著解決。,,[9林」「m一4c}4)如果毫無思想地消極
對待證據材料.不僅是寫史.就是史料考證
類的文章.也只不過是摘抄、復述和編排文
獻資料。這就是柯林伍德所謂的「剪刀加漿
糊的歷史學」。Ifu N_這種歷史學在他看來「實
際上根木就不是歷史學.因為它J{沒有滿足
科學的必要條件」.f }l ( P. 292)也就是指它只涉及
到外在的事實.If1J沒有透過材料發現隱藏在
歷史背後的思想。因此這種研究取向最大的
缺陷在J幾:它使史學研究者在歷史認識中的
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從If1J使歷史研究
成果體現不出應有的價值。
可見.「史學便是史料學」的觀l從木身就
是長短互見的。今人.它的提出己然成為歷
史.但它以自己的價值與局限在中國史學發
展過程中留卜的印跡卻不可磨滅。我們可以
批判其局限性.卻不能因此Ifu否定它在中國
近代史學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更不能無視
它的存在.否則便有違客觀的原則.也就談
不上對它進行正確的認識。

㈨ 怎樣學習歷史學中的考據學,史源學.從哪裡下手

考據學又稱考證學或朴學,主要的工作是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註疏專、輯佚等。學者屬嘗以為清代考據學之興盛緣於清初的文字獄政策。例如孟森說:「乾隆以來多朴學,知人論世之文,易觸時忌,一概不敢從事,移其心力,畢注於經學,畢注於名物訓詁之考訂,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明清史講義》)。蕭一山說:「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在異族的鈐制政策下,不甘心作無恥的應聲蟲,又不敢作激烈的革命黨,自由研究學問,也怕橫攖文網,那還有甚麼辦法?只好『明哲保身』,『尚友古人』,向故紙堆里去鑽了。」(《清史》)

㈩ 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區別是什麼

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科學,依靠文獻資料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學科. 考古學,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考古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我們的學術傳統,考古學與歷史學更是不可分離的兄弟,它們的目標大致相同,都以揭示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規律為己任,所以夏鼐先生將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比作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傳統歷史學主要是從古代文獻中發掘研究資料,隨著考古學的發展,歷史學也越來越關照考古學,歷史學一些關鍵的研究領域離開了考古學就會一籌莫展。就歷史考古學而言,考古學與歷史學更是難分彼此。
在學理上,主要是研究對象和方法不同;在學科建制上,二者彼此獨立,界限很清楚,不存在誰屬於誰的問題;在研究具體歷史問題時,研究者往往要綜合運用二者的資料,有時甚至難以分割(例如古文字學)。
研究對象:歷史學研究的是史料,最基本的史料就是文獻,亦即文字信息。所以文字發明之前的歷史和未被文字記錄的歷史,自然是歷史學研究的短板。考古學研究的是實物,是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有形的、能觀測到的東西,包括遺跡、人工遺物和自然遺物。它的特點也很明顯,就是絕大多數遺存本身沒有文字,考古材料不能自己說話,只能被人代言;而且並非所有的人類活動都能產生有形的遺存,歷史上的語言、哲學概念和信仰體系等很可能未留下任何直接證據就消失了。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了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方法差異極大,即使是研究同一領域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也基本是分工合作的狀態,很少有人能兼通兩者。考古學獲取資料的基本途徑是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基本方法是地層學、類型學、埋藏學、民族考古學和實驗考古學,還有五花八門的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的方法可以統稱為科技考古。歷史學不太容易概括出特別的方法,是所謂「史無定法」,但是最基本還是用來處理文獻的,如音韻、訓詁、版本、辨偽、考據,稍為特別的比如比較方法、計量方法、心理分析法等等,當然也有異數,比如強調田野工作的歷史人類學、口傳史學等等,在這里「史料」的概念就不局限於書寫的文字,在理論和歷史哲學方面則較考古學發達,流派也多。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考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