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一八事件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毀了奉天柳條湖一段鐵路,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悍然發動了9.18事變,9·18事變展開了日本侵華的序幕。回顧一下9·18事變的歷史背景,它為什麼會發生,可以使我們以歷史為鑒,思考一下中日關系的前景和未來。
作為侵略方的日本,國際情勢上,一戰後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發展勢頭受挫。同期中國的北伐戰爭更使得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使得早先平穩的兩國關系也已不服存在,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並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
而日本國內情勢也不容樂觀,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出現經濟危機,並導致政治危機,法西斯主義抬頭。同時早先受到英美列強的制裁不得已的裁軍,更加劇了崇尚軍國主義人士的社會矛盾,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將矛頭指向中國,轉嫁矛盾就成了必然。
作為被侵略方的中國,當時正在處於內戰,早先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蔣介石圍剿紅軍,都加劇了國內的動盪。同時國民黨蔣介石內部也不斷發生斗爭,寧粵沖突,北方的軍閥閻錫山、馮玉祥、韓復渠、鄒魯等人剛剛在1931年9月1日成立了反蔣武裝,也就是「北方軍事政務委員會」。
政治危機不斷加深的同時,社會危機也出現了,江淮地區還發生了水災,大水造成的災民佔全國四分之一人口,損失達20多億元。國民政府緊急組織「救濟水災委員會」,作為代表政府的最高賑濟機構,制定各種應急救災對策。
(1)918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❷ 九一八歷史資料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流亡青年壓低的情感象火一樣噴涌而出,「東北作家群」中的優秀分子端木蕻良用自己的靈魂之筆把這種感情用熾熱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彷彿使人諦聽到了心臟的跳動,感受到了熱血的沸騰。眷念鄉土,這是一種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念的關東原野,當時已被日本侵略者強佔了十年之久,對作者來說,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園;對國人來說,她是祖國完整版圖上淪喪的土地,因此眷念鄉土就有了讓人產生共鳴的強烈的愛國色彩。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爭正處於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
❸ 918事變的歷史資料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國東專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屬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
❹ 918相關的歷史故事
戰爭開始: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台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台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
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葯,炸毀了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
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各隊,此事件由稱「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因此日本方面將這次事變稱為「滿洲事變」。
爆炸同時,呆在鐵路爆破點以北約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島中隊長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爆炸後,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
戰火蔓延:而與此同時,1931年12月15日,關東軍已經開始進攻錦州。12月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並從朝鮮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
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今大虎山)。日軍進攻錦州時,國民政府多次電令張學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積極籌劃自衛,以固疆圉」,張不遵令。
張學良部隊開始從錦州撤退後,12月30日國民政府還急電令其「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但已經無濟於事。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佔領錦州。
而此時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早已奉張學良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在張學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軍兵不血刃佔領錦州。
1932年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軍,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
戰爭結果:由於張學良一再堅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軍佔領,日本對東北三省的大規模侵略強烈地震動了中國社會,一個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很快在全國許多城市和村鎮興起。
時代背景:
一戰後,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並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
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並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
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沖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於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並圖謀爭霸世界。
❺ 有關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件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
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後,日本軍隊於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 ,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❻ 918事件歷史故事三百字
918事件歷史故事:
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專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屬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稱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
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從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斗。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斗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❼ 九一八事件的歷史背景
19世紀的中國是列強們瓜分的對象,在世界第一次戰爭爆發後,日本在中國的擴張遭到了英國和美國的壓制,日本在中國的利益受到了減弱,因此日本開始調整對華的政策,渴望加快並吞中國東北地區的腳步,九一八事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九一八事變又被稱為柳條湖事件,爆發的時間是1931年9月18日,所以它有了「九一八事變」這個名稱。這場事變的參戰雙方是中國和日本,在激烈的作戰之後日軍取得了勝利,佔領了東北的三省,並且日本開始退出了國際的聯盟。九一八事變給中國帶來的傷害是深重的,使得中國的社會性質改變,人們深陷在更大的災難之中,正是在這樣的災難下,人們心中的警鍾也被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