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家王二

歷史學家王二

發布時間:2021-02-03 18:49:31

Ⅰ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人物有:老子、孔子、鬼穀子、莊子、齊桓公等等。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3、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道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創建鬼谷門派。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4、莊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齊桓公(約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

Ⅱ 急!!!!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的原因---高懸賞

在山西省夏縣西北,有一個依山傍水的村落,這就是司馬光的故鄉。在宋代,夏縣不屬河東即現在的山西省,而屬陝西管轄。所以當時司馬光和其他人,都稱司馬光為陝西陝州(今夏縣)人。司馬光的籍貫是山西夏縣,但他卻不是誕生在夏縣。而是生在光州(今河南光由縣)。這是因為他的父親司馬池,在考中進士之後,便在光州等地作官。司馬光在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出生於光州,所以單名「光」;後來,司馬光又稱「司馬君實」,那是因為他一生忠誠老實,不作口是心非的事;又叫「涑水先生」,他的家鄉有一條小河叫涑川;不過,他自己則喜歡叫「迂叟」,意思 是他老實忠誠到近乎「迂」的地步。

幼年時代的司馬光,隨著父親的到處作官而奔波南北,他到過浙江杭州,安徽壽縣,四川廣元等許多地方。這些南國風光,給他以美好的印象。成年之後,司馬光還經常回憶幼年時代的南國春秋,留戀那裡的風土人情。

司馬光雖然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他父親曾是四品官;擔任過北宋中央政權中的天章閣待制等要務,但並不是權臣貴戚,更不是姦邪之徒。而且,司馬光的先輩,是普通農民。司馬光曾經說過,他的祖輩在埋葬時,連棺材都置不起。這種家風,給司馬光以很大影響。司馬光一生光明磊落,以清貧而不貪不奢為榮,並且希望這種家風,能傳至後代。他在給他唯一的兒子司馬康的訓示中,就曾嚴格要求兒子儉朴,要求兒子不作虧心事。

事實上,司馬光的父親,也是這樣要求司馬光的。年幼的司馬光不會剝核桃,別人間他核桃是否是自己剝的,他說是;正好叫司馬池聽見了。大罵兒子說謊。這件事對司馬光教育很大。從此,司馬光立志不說謊話,並且說到做到,終生不說假話,被入傳為佳話和效法的榜樣。不過,父親要求司馬光的主要方面,還在於讀書求知。六歲開始,司馬光便在父親指點下,熟讀文史。司馬光不是神,也不是天才。他缺乏王安石那種過目不忘的聰敏和才氣。他的學識淵博,來自驚人的刻苦精神。他睡覺用的枕頭,是一段圓木,叫「警枕」;圓木容易動。使人睡不穩。只要圓木一動而司馬光驚醒,就立即起床挑燈夜讀。正是這種精神,使司馬光從小就博覽群書,學力超群,而且功夫扎實,甚至不惜死記硬背。這就為他後來的治學和參政,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司馬光十五歲就被錄取為官。不過這是根據北宋規定,由於司馬池是四品官,所以可以錄用自己的兒子。這種「恩蔭」即賜官,當然只能是一些待遇,而不是真的可以從此青雲直上。司馬光不想靠父親的官位來庇護和賜與,他有自己的抱負。為此,他在二十歲時參加了科舉考試,並且榮獲進士甲科。這是很不容易而又是十分光彩的事。考中進士,才可以真正做官。司馬光先後被任命在華州(今陝西華縣)、江蘇蘇州等地;作判官之類的小官吏。還曾在杭州、虢州(今河南靈寶)等地閑住。慶歷元年(1041年),司馬池病逝,司馬光將父親安葬在夏縣家鄉?自己也在那裡服喪。直到四年之後,他才喪滿在河南重新任職。從宋代到近代,有一種看法,認為司馬光後來反對王安石變法,是由於王安石是南方人,了解南方的社會情況:司馬光是北方人,只了解北方的社會情況,所以兩人產生了意見分歧.這種看法是表面的、片面的.司馬光雖出身於北方,但他的青少年時代,多在南方生活或做事,並且多次到過東南沿海各地。

司馬光政治生涯的轉折,是在他二十七歲那年.他終於被調到北宋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先是擔任中央政權中的評事、直講、大理寺丞等一般職務,後來又擔任了館閣校職,同知太常禮院等職,參與了有關刑事、禮儀及編校書籍等工作。這就使他有機會熟悉朝廷情況,了解北宋內部的矛盾與斗爭。可惜好景不長,由於當時宰相龐籍被免職,司馬光離開了首都.龐籍是司馬光的知音,司馬光的入朝為官,得力於龐籍的推薦。如今龐籍離京,而且希望司馬光跟他一起走.司馬光思慮再三,為報龐籍知遇之恩,毅然棄官與龐籍一同到了鄆州(今山東東平)。司馬光在那裡,僅擔任了鄆州典學和通判.通判是考察官吏治績優劣的苦差使。這是至和元年(1054年)。第二年,司馬光又跟隨龐籍調到並州(山西太原),任並州通判。
人生之路彎彎曲曲。嘉佑二年(1057年),司馬光遇到了第二次轉機。他再次被調入京,擔任開封府推官等職.嘉佑六年(1061年),被提升為起居舍人,同知諫院.諫院是專門批評朝政得失的機構,司馬光擔任諫官五年,以其剛正不阿的性格,從內政外交,到社會道德,提出了許多批評和建議.這是司馬光從政以來的黃金時代.現在看來,這些批評和建議,其目的當然是為了宋朝天下的長治久安,但他反對北宋中期的因循苟且,弊病叢生,證明了司馬光當時既不守舊,更不頑固,而是主張改革朝政的有志之士.遺憾的是,當朝皇帝宋仁宗和宋英宗對司馬光的意見,大多聽而不聞,不置可否.這就使司馬光失望、苦惱。他終於決定力辭諫官之職,就任龍圖閣直學士。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這位直氣方剛的年輕皇帝,銳意改革。這就決定了北宋很快掀起了改革之風.本來,年富力強的司馬光,在改革之風中可以意氣風發地大幹一番事業.宋神宗對司馬光也十分看重,經歐陽修推薦,司馬光被攉升為翰林學士兼御史中丞,成為宋神宗的頂梁之臣.宋神宗還曾想讓司馬光主持朝政,領導改革.然而,由於司馬光同王安石之間在改革什麼,如何改革方面,產生了分歧與對立,而宋神宗又支持王安石,司馬光終於又一次離開朝廷,被罷了翰林學士等職,於熙寧三年(1070年)到水興軍(今陝西西安)任地方官去了。司馬光是多麼不願意離開首都啊,他是多麼希望宋朝能夠振興啊.然而,這一切都將煙消雲散。

熙寧四年(1071年)初夏,司馬光又辭去了永興軍公職,改判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司御史台.這是有官無權的名譽差使。從此,司馬光在洛陽「獨樂園」內一住就是十五年。這十五年,司馬光雖然仍然關心著當朝的政治風雲,但既不能參與朝政,也不想參與朝政,而是埋頭於完成自己主編的《資治通鑒》。從離開首都到西安,再由西安到洛陽,這是司馬光人生道路上的第三次轉折.這轉折,對司馬光來講,是禍從天降.然而又有誰不為司馬光的因禍得福而敬佩呢?舉世聞名的《資治通鑒》,正是由於司馬光可以閑居洛陽十五年,專心致志地修成了.這才真是我國乃至世界史學史上偉大的創舉.司馬光將與《資治通鑒》永存。可見司馬光是名副其實的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謝謝支持~~~希望選擇我!!!

Ⅲ 關於革命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3)歷史學家王二擴展閱讀:

抗戰時期的其他英雄事跡:

1、抗日英雄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

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2、抗日英雄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

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

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

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

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3、抗日英雄之八女投江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在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戰。7月12日參加了攻打樓山鎮戰斗。

10月上旬,該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與日偽軍千餘人遭遇。已行至河邊准備渡河的婦女團的上述8名成員,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

在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斗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是她們卻被敵圍困於河邊。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

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

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二小

Ⅳ 幾部史書的作者和寫作年代

三國志 《三國志》[2]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

春秋 《春秋》,又稱《麟經》(《麟史》)。是魯國的編年史,經過了孔子的修訂。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左傳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者稱《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後漢書 《後漢書》九十卷,南朝宋范曄撰。

史記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

Ⅳ 「史學巨著 司馬光 19年 北宋」寫一書名

司馬光寫的當然是《史記》啦

Ⅵ 資治通鑒是誰寫的裡面是講什麼,簡單說下就好,謝謝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約300多萬字。《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不勝數。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鑒》媲美。

《資治通鑒》主編和主要執筆人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司馬光於君主為仁,做了具體的解說;對於君主的施政,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部著作,作為歷代帝王的必修參考書.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據,也是商人和軍事家以及一切領導者不得不潛心修習的好材料.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鑒歷史,為了有資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其中,司馬光主編(通鑒》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如今了解司馬光其人其書,學習和研究《通鑒》,有助於人具體地認識這部書在我國歷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有助於我們批判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的傳統,也有助於今人以歷史為鏡子,為創建新社會新文化而積極工作。

Ⅶ 千年歷史話題

《史記》

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史記》

《史記》記載了版上自中國權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

《漢書》,又稱《前漢書》

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資治通鑒》

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1年。

其中《漢紀》共有六十卷。

近代,現代研究秦末農民戰爭至西漢建立初年的有關歷史人物書籍浩如煙海,去書店看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Ⅷ 王二小放牛郎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專老鄉屬和幹部,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

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50多年了,但是,王二小英雄事跡和獻身精神將永遠鼓舞和激勵我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8)歷史學家王二擴展閱讀: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王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的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60年後仍然被人們傳頌,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Ⅸ 歷史學家進!

1. 紀傳體是以「本紀」和「列傳」為主體的史書寫作體裁。「本紀」的內容是記述帝王生平事件的,按時間順序記載重大事件,排列在全書最前面。「列傳」主要是人物傳記。不論是《史記》,還是其他紀傳體史書,「列傳」都是全書中篇幅最多的。在「二十五史」中,一般把列傳放在最後面。

在「本紀」、「列傳」之外,《史記》還有「表」、「書」、「世家」。「表」採用表格的形式,按一定的順序,譜列人物和事件。「書」專門記載典章制度,每一篇「書」,猶如一部專史。「世家」主要用來記載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歷史。

紀傳體,很有助於有條理地記載歷史,是《史記》的偉大發明。當然,這種體例非常深刻地烙上了中國儒家的思想道德的烙印,「天地君親師」的道德觀和倫理觀直接的體現就是帝王的特殊性。

2.編年體。主要特點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資治通鑒》等。《春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名為《春秋左氏傳》,簡稱《春秋》。
《資治通鑒》: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由北宋司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家王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