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共內戰歷史
<解放戰爭>
2. 1980到2010年全部的戰爭個歷史事件
1970-1975 第一次柬埔寨戰爭 高棉勞動黨反對美國和右派政府的戰爭,為第二次印度***戰爭的一部分
1970-1992 薩爾瓦多內戰 薩爾瓦多游擊隊發動的反政府起事
1971-1972 第三次印巴戰爭 印度支持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引發的戰爭
1973 第四次以阿戰爭 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或十月戰爭。埃及與敘利亞聯合進攻以色列的戰爭
1975-1990 黎巴嫩內戰 黎巴嫩基督徒與穆斯林(其後加上外國佔領軍)之間的內戰
1975-1992 莫三比克內戰 莫三比克全國抵抗運動反對解放陣線政府的戰爭
1975-2002 安哥拉內戰 民族解放陣線和徹底獨立全國聯盟反對人民解放運動政府的戰爭
1976-1991 西撒哈拉戰爭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反對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佔領的戰爭
1977-1978 第二次歐加登戰爭 衣索比亞與索馬里爭奪歐加登地區的戰爭
1978 以色列第一次入侵黎巴嫩 以色列入侵並佔領黎巴嫩南部的戰事
1978-1993 第三次印度***戰爭 又稱第二次柬埔寨戰爭。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戰爭
1979 中越戰爭 中國與越南因邊境糾紛引發的戰爭
1979-1989 蘇阿戰爭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
1979- 烏干達內戰 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反對總統阿明的起事及其後的派系斗爭
1980-1988 兩伊戰爭 伊朗與伊拉克因領土爭端引發的戰爭
1982-2000 以色列第二次入侵黎巴嫩 又稱黎巴嫩戰爭、第五次以阿戰爭或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黎巴嫩南部、驅逐巴勒斯坦游擊隊的戰事
1982- 索馬里內戰 索馬里反對總統西亞德的內戰及其後的軍閥混戰
1983-2005 第二次蘇丹內戰 [東]蘇丹南部反對中央政府的內戰
1988-1994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爭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戰爭
1989-1991 衣索比亞內戰 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發動的起事
1989-2001 阿富汗內戰 阿富汗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內戰
1989- 賴比瑞亞內戰 賴比瑞亞全國愛國陣線反對總統多伊的起事及其後全國愛國陣線的派系斗爭
1990-1991 海灣戰爭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的戰爭
1990-1994 盧安達內戰 盧安達愛國陣線奪取政權的戰爭
1991 斯洛維尼亞戰爭 斯洛維尼亞與南斯拉夫的戰爭
1991-1992 克羅埃西亞戰爭 克羅埃西亞與南斯拉夫的戰爭
1991-1993 喬治亞內戰 喬治亞人民反對總統加姆薩胡爾季阿的戰爭
1991-2002 獅子山內戰 獅子山革命聯合陣線發動的反政府起事
1992-1996 波斯尼亞戰爭 波斯尼亞境內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族和穆斯林族之間的內戰
1992- 塔吉克內戰 塔吉克反對派的反政府起事
1992- 阿爾及利亞內戰 阿爾及利亞***拯救陣線發動的起事
1994 葉門南北戰爭 葉門社會黨割據南方引發的戰爭
1994-1996 第一次車臣戰爭 俄羅斯鎮壓車臣獨立運動的戰爭
1994- 恰帕斯農民起事 墨西哥恰帕斯州農民的反政府起事
1998-1999 科索沃戰爭 南斯拉夫鎮壓科索沃獨立運動的戰爭
1998-2000 幾內亞.比紹內戰 幾內亞.比紹軍人馬內發動的起事
1998- 第一次非洲大戰 [東]剛果民主聯盟反對解放民主力量同盟統治,其後引發中、南部非洲多國介入的內戰
1999-2000 第二次車臣戰爭 俄羅斯敉平車臣獨立運動的戰爭
2001 反恐怖主義戰爭 美國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清剿恐怖組織蓋達的戰爭
2002- 象牙海岸內戰 象牙海岸愛國運動發動反政府起義
2003- 伊拉克戰爭 美國和不列顛推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戰爭
3. 歷史上國共兩黨共進行過幾次內戰
兩次源.第一次是1927.8---1937.7的土地革命戰爭,也叫十年內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指北伐戰爭);第二次是1946.6---1949.9的解放戰爭,也叫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4.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內戰
抗戰的時期中共和國民黨內戰。(一)由於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矛盾降到內次要和服從的地位而容產生的國際關系和國內階級關系的變化,形成了目前形勢的新的發展階段。
(二)中國很久以來就是處在兩種劇烈的基本的矛盾中――帝國主義和中國之間的矛盾,封建制度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一九二七年以國民黨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叛變革命,出賣民族利益於帝國主義,造成了工農政權和國民黨政權尖銳對立,以及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務不能不由中國共產黨單獨負擔的局面。
5. 中國近代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時間段,比如1927-1937 十年內戰,類似這樣
1、春秋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一說止於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又一說止於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2、戰國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周朝滅亡前,周朝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
東周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志,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3、三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4、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5、十六國
十六國(304年-43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漢地巴蜀建立成國(成漢)、在中原建立漢趙(後稱前趙)時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
十六國時期,漢地江南、荊湘地區有東晉控制,而漢地北部和西南部則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
其中的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
北魏史學家崔浩取其中十六個國家來代表這段時期,稱這時期為「十六國」。范圍大致上涵蓋漢地中部、東部、西部,最遠可達漠北及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北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春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六國
6. 英國內戰指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英國內戰是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即歐洲第一次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十七專世紀中葉以前,英國屬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力與舊的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發生尖銳矛盾。四十年代初英國革命形勢逐漸形成建立君主專制制度的斯圖亞特王朝國王查理一世推行的反人民的反動政策又激化了這一形勢。為給宮廷和耗費巨大的戰爭籌措款項,國王被迫於1640年召開中斷11年之久的國會,要求撥款。反對派代表佔多數的新國會一年之間就廢除了推行專制制度的全部主要工具,廢黜國王。封建貴族對於剝奪他們權力和特權的政治變革表示不滿,並於1642年8月22日向國會宣戰。
7. 革命歷史事件有哪些
有:平型關大捷、南昌起義、百團大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七七事變等。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4、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5、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
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8. 抗日戰爭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抗日戰爭歷史事件有,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京大屠殺等。
9.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內戰
國共不用說了,明朝朱棣清君側也很經典,漢朝七國之亂,明朝明武宗平定寧王叛亂,清朝康熙削藩,
10. 中國近代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長征、雙十二事變、九一八事變、三大戰役、南京大屠殺。
1、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2、雙十二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3、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4、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 。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 。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5、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 ,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