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法國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法蘭西共和國(The ReDublic of France)
首都:巴黎
面積:551602萬平方千米
人口:6375萬(2008年)
民族:法蘭西人佔全國人口的83%,少數民族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弗拉芒人、加泰隆人和巴斯克人等當地民族。
語言:法語
貨幣:歐元
國家地理
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高高聳立的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分別是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天然的地理分界線。法國西部瀕臨大西洋的比斯開灣。西北隔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東南瀕地中海,東、東北與摩納哥、義大利、瑞士、德國、盧森堡、比利時相接,西南同西班牙、安道爾接壤。法國領土呈大致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陸,國境線共長5300千米。海岸線長約3120千米。
法國基本上是一個平原國家,全國80%的領土是平原和丘陵,地勢為西北低而東南高,分為三大地形區:東南部山地區,包括比利牛斯山、中央高原、阿爾卑斯山、汝拉山和孚日山等,阿爾卑斯山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西北部盆地丘陵區,包括巴黎盆地、阿摩里康丘陵地和阿基坦盆地、盧瓦爾河下游平原;羅訥谷地,索恩一羅訥河谷介於中央高原和阿爾卑斯山之間,南北狹長,寬僅20~30千米,是法國南北交通的天然走廊。法國擁有西歐四條大河——塞納河、盧瓦爾河、羅訥河和加隆河。主要礦藏是鐵礦,次為鋁礬土和鉀鹽礦。森林面積1687萬公頃。覆蓋率28.2%。法國氣候溫和,全國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0~14℃之間。地中海沿岸偏高,東北部較低,法國西海岸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法國中部和邊緣山地氣溫最低。
法國國名的由來
由法蘭克部落名稱演變而來。該部落屬於日耳曼族,原在萊茵河下游一帶。公元5世紀入侵到現在法國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法蘭克」在日耳曼語中,意為「勇敢的、自由的」。
巴黎
巴黎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歐洲著名大城市之一。巴黎市區面積105平方千米,包括巴黎市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12萬平方千米,人口1129萬(2008年),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法國是一個以浪漫而聞名的國度。而首都巴黎更是將這份古典與浪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多少年來,以其迷人的藝術氣質和兼容並包的胸懷,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來到這里追尋自己的夢想。巴黎在古代的歐洲即享有盛譽。至今仍是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它橫跨在塞納河兩岸,默默流淌的河水記錄了法國多少個世紀文化的傳承。巴黎著名的文化古跡數不勝數。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協和廣場、聖母院、盧浮宮、聖心大教堂、榮軍院等。
馬賽
法國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位於地中海北岸,三面被石灰岩山丘環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是世界著名良港和著名的旅遊勝地。馬賽已成為法國的一個重要的工業中心,這里集中了法國40%的石油加工工業。福斯一塔爾泊一帶有4個大型煉油廠,每年能處理石油4500萬噸,進口的石油和提煉後的石油產品,主要是通過輸油管運到內地和鄰國去。馬賽的修船工業也相當發達,能修理世界上最大的船隻——80萬噸級的油輪。
「電影的宮殿」:戛納
地中海沿岸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人口9萬。戛納電影節在這里一年舉行一次。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電影節的建築群坐落在500米長的海灘上,其中包括25個電影院和放映室,中心是6層高的電影節宮。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矗立在巴黎市中心的戰神廣場上。是法國巴黎的最高建築物。鐵塔建於1887年,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歷時兩年完成。鐵塔高320米,重9000噸左右,全用鋼材建造,耗資100多萬美元。由於塔的上部猛然收縮,整個建築物形成一個直指蒼穹的倒Y字。埃菲爾鐵塔自建成以來就成為巴黎市的象徵。今天的鐵塔是法國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它的雄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
凡爾賽宮
位於巴黎西南郊約18千米處的凡爾賽。公元17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隻建了凡爾賽宮及其園林,歷時40多年才建成。包括100萬平方米的園林、700多個房間廳室和一所可容納1200名觀眾的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園。
「萬寶之宮」:盧浮宮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萬寶之宮」。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最初只是一座碉堡,用以保存珍寶和王室檔案。後幾經法國歷代統治者擴建。整個盧浮宮佔地面積約0.2平方千米,是歐洲面積最大的宮殿建築之一。盧浮宮建造華美,裝飾富麗堂皇,堪稱世界建築藝術中的精品。如今的盧浮宮被改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向公眾開放。盧浮宮博物館由6個部分組成,包括繪畫館、雕塑館、希臘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藝術館和裝飾藝術館。盧浮宮內收藏著40萬件東西方藝術珍品。
凱旋門
巴黎最著名的勝跡之一。是拿破崙為了紀念1805年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擊潰奧、俄聯軍功績於1806年下令興建的,費時30年。凱旋門坐落在著名的巴黎星辰廣場中央。高50米,寬45米,厚22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右側石柱上刻有著名的大型浮雕《馬賽曲》;門的正面下方有1920年建造的無名戰士墓,墓前點著常年不滅的火炬。還有天天供奉不斷的鮮花。凱旋門內裝有電梯。
塞納河
法國是個多河流的國家。塞納河是法國的著名河流。發源於法國北部,向西北方向流經巴黎。於勒阿弗爾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全長776千米。塞納河在上游水流平緩,有安詳的姑娘之稱,進入巴黎,巴黎人稱之為慈愛的母親。塞納河上的西岱島,是法蘭西民族的發祥地。由於塞納河流經法國的心臟區域,流域內大部分是肥沃的平原,而且雨量均勻,水位平穩。航行便利,所以。其沿岸地帶也成為法國重要的經濟地域。更為河畔的巴黎城帶去了說不盡的浪漫歷史和旖旎風光。
Ⅱ 法國有那些著名歷史
1799年11月9日(復霧月18日),制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同年的5月3日,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1815年3月,拿破崙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宣布退位。路易十八於7月8日回到巴黎,復辟波旁王朝。1830年7月,法國七月革命爆發,七月王朝建立。1848年2月爆發「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戴高樂 自由法國 頓克爾克大撤退
Ⅲ 法國歷史
An XII是法國共和歷12年的意思。共和歷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所採用的歷法,當時發生的內歷史事容件都是用共和歷記載的,所以會把共和歷日期寫在公歷後面吧。
Prairial - 牧月
Messidor - 獲月
Thermidor - 熱月
An和宗教沒有任何關系,就是「年」的意思(現代法語里的年也是an)。有關系才麻煩了,共和歷就是為切斷與宗教的關系才被發明出來的。
Ⅳ 法國歷史的介紹
法國發現的最早人類遺跡大約200萬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凱爾特人在法國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國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Ⅳ 高中歷史關於法國的知識點
法國大革命意義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採用暴力手段矛頭直指國王的權力,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封建、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資本主義革命。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並給以沉重打擊。
革命影響
對國內
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有力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對世界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期間所頒布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帝國時期頒布的《民法典》(後改名《拿破崙法典》)被稱為新社會的出生證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Ⅵ 法國的歷史
法國的歷史
法蘭西源自法蘭克王國,由墨洛溫家族的克羅維在481年建立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開始(481-751年)。732年宮相查理·馬特進行采邑制改革,使得宮相家族日益顯赫。其子矮子丕平751年在蘇瓦松貴族會議上經過公認成為國王,建立加洛林王朝(751-987年)。768年法蘭西歷史上著名的國王查理曼即位為皇帝。843年查理大帝之子為爭奪王國地盤而簽署《凡爾登條約》,規定日爾曼路易得到萊茵河右岸地區和巴伐利亞,是以後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基礎;禿頭查理得到法蘭克王國左邊大部分地區,是今天法國領土的基礎;長子羅退爾得到中部狹長地帶,是以後的義大利以及教皇國的領土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英王愛德華三世企圖以近親身分繼承王位,但最後由腓力六世奪冠。愛德華三世於是宣戰,英法百年戰爭爆發。1453年,戰爭最終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歷經116年的百年戰爭後,在15世紀末,法國逐漸地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
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之一,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戰敗且淪陷於德國,但在國際上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因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議案擁有否決權。法國亦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八國集團之一,亦是《申根公約》的成員國。法國不僅在工農業方面非常發達,而且也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Ⅶ 關於法國歷史
你到底想知道的是什麼啊,很亂啊,是希臘史還是法國史,我是學歷史的世界史我們正在講,你告訴你的要求,我可以詳細點講給你 ,或者你可以看希羅多德的歷史,劍橋版的世界史和羅宗緖版的世界史都可以
Ⅷ 法國歷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其中西法蘭克是法國的雛形。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國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法國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結束。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象徵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於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凱旋。
在戴高樂的帶領下,為了自由而戰的法蘭西民族不僅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且為戰後法國的復興鋪平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並限令美國在一年內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堅持獨立外交政策的法國,成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正是在這一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法國以它卓爾不群的氣質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Ⅸ 一點法國政治方面的歷史知識!
英法革命的起因抄都源襲於資產階級和封建統治的尖銳矛盾,封建王朝加強專制統治嚴重束縛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引起的。英國是斯圖亞特王朝法國是波旁王朝。兩國的資產階級都積極參與了反封建的斗爭,但英國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了同盟,法國則是由資產階級獨立領導。兩國的革命都有一定的思想基礎,英國革命的思想指導受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還帶有宗教改革的背景,而法國革命前則經受了啟蒙思想的充分洗禮。因而法國革命將比英國革命更氣勢磅礴,對封建制度的改造更為徹底。
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憲制(1791年)——第一共和國(1792年)——第一帝國(1804年)——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七月王朝(1830年)——第二共和國(1848年)——第二帝國(1852年)——第三共和國(18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