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試卷(填空題)
【知識體系】
一.隋唐時期的對外交通和唐政府的對外政策
1.陸路:
2.海路:
3.唐政府的對外政策:
二.和新羅的友好往來
1.唐與新羅交往頻繁的表現
2.唐文化對新羅的影響
三.和日本的友好往來
1.隋朝:
2.唐朝與日本友好交往的表現及影響:
3.突出人物:
四.和東南亞、印度半島各國的往來
1.和東南亞:
2.和天竺:
3.重要人物:
五.和西亞、中亞歐非各地的交往
1.和波斯的交往:
2.和大食的交往:
3.和東羅馬及歐洲的交往:
4.和非洲的交往:
【重點、難點】
一.隋唐時期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
二.唐對外交往的新特點
三.唐代對外交往的影響
【知識聯系】
漢唐對外交往的不同特徵及原因
【知識鞏固】
1.隋唐時期陸路、海路都可到達的國家是
A.朝鮮、日本 B.朝鮮、印度
C.印度、日本 D.印度、南洋
2.唐代與西漢對外交通狀況的相似之處不包括
A.交通路線既有陸路,又有海路
B.長安是陸路交通中心
C.與東南亞、南亞各國往來密切
D.對外交往以陸路為主
3.唐政府實行較為開放的政策表現為①鼓勵外商來華貿易 ②任用外國人在唐朝做官 ③同意外國人與中國人通婚 ④允許外商在中國長期居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唐朝前期的對外關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其原因包括
①政治清明促進經濟文化繁榮
②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於交往
③對外交通的發達為交往提供了條件
④指南針的應用促進航海業的發展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映日帆多寶舶來」,是描寫唐朝對外貿易盛況的佳句。這種局面的出現,從根本上是因為
A.唐朝統治者開明,重視對外貿易
B.唐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交通發達
C.「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
D.唐朝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在當時領先於世界
6.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明州 B.揚州 C.泉州 D.廣州
7.在漢唐對外貿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A.瓷器 B.絲綢 C.紙張 D.茶葉
8.新羅和日本同唐朝的友好交往中,相同的歷史現象的是①都有來唐留學生②都仿效唐朝的制度③都學習儒學④貿易往來頻繁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鑒真東渡與玄奘西遊所體現出的唐朝文化的特徵是
A.影響巨大 B.世界領先
C.高度繁榮 D.兼容並蓄,對外開放
10.下列國家在與中國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響較大的是
A.日本、天竺 B.新羅、東羅馬
C.新羅、日本 D.天竺、大食
11.在隋唐與各國的交往中,中國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貢獻,他們是
①一行 ②義凈 ③玄奘 ④法顯 ⑤鑒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12.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來主要表現在①天竺一再遣使唐朝 ②兩國交往以佛教為紐帶 ③中國創立的十進位記數法推動天竺數學發展 ④天竺各級學校教授儒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唐朝時,從中國傳到大食的手工技術是
A.制瓷技術 B.造紙術
C.雕版印刷術 D.冶鐵技術
14.下列關於漢唐時期對外交往共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與歐洲沒有直接往來
B.影響遠及歐洲和非洲
C.長安是對外陸路交通中心
D.對外貿易既有陸路,又有海路
15.與漢代相比較,隋唐對外關系進一步發展的表現是 ①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擴大了②陸上絲綢之路繼續向西延伸 ③海上絲綢之路已遠達波斯灣 ④一些國家同隋唐交往的程度加深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貞觀四年起,日本不斷派「遣唐使」到中國來,至唐後期894年止,遣唐使到達中國的有十三次。隨同大使、副使來的還有學者、學問僧、留學生、畫師、醫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國遣使來中國;隨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作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材料 3:唐初,阿拉伯半島上大食興起,651年侵佔了波斯,波斯國王插斯路和他的兒子泥捏斯來到唐朝,客居長安,後來先後客死長安。波斯商人的足跡遍於長安、洛陽、揚州、泉州、廣州。他們販買珠寶、香葯及西域、南海一帶的土產。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張等商品也大量運往波斯,並被波斯商人轉銷到西方。
材料 4:大食於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亂時,唐借大食兵幫助收復長安和洛陽。
——均摘自《中外關系史講義》
依據上述材料,從歷史條件、雙邊關系和相互影響方面評述唐朝的對外政策。
17.唐朝的對外關系有何顯著特點?原因何在?唐朝的對外交往有何作用?
答案
【知識體系】
一.隋唐時期的對外交通和唐政府的對外政策
1.陸路:
從長安出發向東出發,可到達今天的朝鮮,向西經陸上絲綢之路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歐非許多國家。
2.海路:
從登州、揚州出發,可到達今天的韓國、日本;從廣州出發,經海上絲綢之路,可到達波斯灣。
3.唐政府的對外政策:
唐朝政府鼓勵外商來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在中國居住、任官,和中國人通婚。
二.和新羅的友好往來
留學生以新羅人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遠
新羅立國,參用唐朝制度,還設立國學,教授儒學;新羅從唐朝引入茶種、雕版印刷術、制瓷及制銅技術傳入新羅;姓氏、服飾、節令、風俗受唐影響
三.和日本的友好往來
隋朝:中日互遣使臣
唐朝: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華;日本大化改新仿唐制度;日本都城建造仿照長安城;日本各級學校教授儒學;貿易往來頻繁;文化交往中突出人物有日本的吉備真備、中國的鑒真
四.和東南亞、印度半島各國的往來
1.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彼此互派使節,交換土特產品
2.印度被稱作「天竺」。和天竺的交往以佛教為紐帶;貞觀時天竺遣使送來鬱金香、菩提樹;中國創立的十進位記數法傳到天竺;重要人物是玄奘和義凈。
五.和西亞、中亞歐非各地的交往
1.和波斯:隋時已互遣使節,唐時,其王及其子來中國,其商人在中國開「波斯店」
2. 大食:唐高宗時與唐通使,造紙術傳入大食
3.和東羅馬:有使節來往,東羅馬的雜技、醫術傳入中國,
4.唐的絲綢、瓷器運往歐洲
5.和非洲:和非洲也有來往
【重點、難點】
一.隋唐時期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
①唐朝政權的強大,有穩定、統一的政治環境。
②唐朝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③唐朝的對外政策比較開放。
④唐朝比較發達的對外交通線(海、陸)。
⑤唐朝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二.唐對外交往的新特點
(1)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且具有連續性:
(2)交往領域全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
(3)交往是雙向的,但內容不同,中國傳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產技術等,外國傳入的主要是土特產、藝術;
(4)對外交往的渠道眾多,有使節、留學生、民間技術交流、宗教往來、藝術交流等;
(5)從唐對外貿易來看,海路貿易與陸路貿易並舉;對外貿易與外交同時進行等。
三.唐代對外交往的影響
①促進了唐代經濟進一步繁榮;文化更加豐富多彩;亞、歐、非洲諸國土特產品輸入中國;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學習熬糖法;東羅馬的醫術、雜技傳入中國;外來宗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和摩尼教等,唐朝允許它們在中國建寺傳教,對中國的哲學、宗教和文化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
②大大加強了中國同亞、歐、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以及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唐與各國遣使往還,接納外商和留學生。民間貿易交往不斷。玄奘和義凈到天絲探求佛學;鑒真東渡日本;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客死唐朝都城,成為中外友好交往史上的佳話。
③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對亞洲和世界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a.新羅參用唐朝制度,行科舉、設國學、教授儒學;從唐朝引入茶種和制瓷、制銅等手工業技藝,姓氏、服飾節令、風俗等方面,都有中華文化色彩。
b.日本大化改新即是由留唐日本人回國策動的。其中的政治經濟制度都是以唐制為藍本;律令大體採用唐律;儒家經典成為各級學校教材;佛教受到中國影響;文字、建築、生活風尚都留有唐文化風范。
c.中國創立的十進位記演算法,推動了天竺數學的發展;中國的造紙術傳人大食;唐朝的絲綢、瓷器大量運往歐洲,促進了各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知識聯系】
漢唐對外交往的不同特徵及原因
不同特徵:
①漢代以陸路為主,唐朝水陸並舉。西漢張騫溝通西域後,「絲綢之路」開通,中國同西亞歐洲的商貿關系開始發展起來。唐朝「絲綢之路」仍然是中西重要商道。而且新開辟了登州、揚州,東至朝、日,廣州至西亞、歐洲的海上商道。
②漢代以商貿為主,唐朝使臣、商貿交往、文化交往全面展開。西漢沒有使臣交往。東漢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成功。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從海道來中國,才有了中西使臣的往來。唐朝時與朝鮮、日本、印度、大食都互有使者往來通好。
③漢代以絲和絲織品為主,唐代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商貿物品大為增多。
④漢代商貿具有單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雙向性,不僅傳播文化,而且廣泛吸取各國經濟文化成果,促進唐的繁榮。
原因:
漢代江南經濟較為落後,還不具備打通海上通商條件。
唐朝南北統一,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於世界先進地位,南方經濟繁榮,造船業發達。
因此,中外交往出現前所未有盛況。
【知識鞏固】
1-5 BDACB 6-10 BBADC
11-15 DBBAA
16.唐朝時,國家統一,政局穩定;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達,中外交往頻繁。唐朝實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促進了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唐朝與亞洲鄰國友好往來,關系密切。唐文化在政治經濟制度、城市建築、文化習俗諸方面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了重大影響。
17.特點:對外交往十分頻繁,與亞洲、歐洲和非洲許多國家之間的往來呈現前所未有的盛況。(2分)
原因: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四通八達的海、陸交通線;疆域遼闊和和睦的民族關系,有利於促進對外交往;開放的對外政策。(4分)
作用:使唐文化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促進了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促進了唐朝經濟文化繁榮,也豐富了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4分)
② 高三歷史基礎知識點填空 5個空!
范圍:華東、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區
目的:滿足無地、少地農民獲得土地
性質: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③ 幫忙填空 (歷史七年級下知識點),要完整的。填得好加分!
條件: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
時間:___581______
隋朝建立 建立者:楊堅
南北重 都城:_長安_
新統一 南北統一:_589年,隋滅陳國家),南北重新統一。
隋的統 隋朝的繁榮:_隋文帝(皇帝)時,出現「文帝之治」盛世局面。
一與 目的: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鞏固隋朝的統治
大運河 大運河 時間:605年開始
的開通 皇帝:隋煬帝
概況: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餘杭,全長2000千米。
作用:大大促進了我國的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背景:魏晉南北朝時,官員選拔主要看門第。
創立 出現:隋文帝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科舉制 唐太宗:使之成為選拔人才制度。.
的創立 完善 武則天:開創了殿試和武舉。
唐玄宗:詩賦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結果:科舉制度在我國實行了1300多年。
開明的 皇帝: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_」。
民族政策 作用: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有利於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開明 發生在唐太宗(皇帝)時期
的民族 與吐蕃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和親 作用:加強了漢族同藏族之間的聯系
政策 的關系 金城公主入藏:尺帶珠丹上表唐朝皇帝說,吐蕃與唐的關系「和同為一家」了。
_唐太宗(皇帝)時,玄奘從長安_出發,,前往天竺尋找佛教真諦,
他玄奘西 行 在那爛陀寺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
開放的 貞觀後期,回到長安。
對外關系 遣唐使與 早在漢朝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鑒真東渡 __唐玄宗(皇帝)時,鑒真__6___次東渡日本.。
中外交往:唐朝時與中國交往的國家多達70多個。
④ 歷史知識填空
1.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 )。絕句每首(4)行詩,律詩每首(8)行詩。
2.《游園不值》作者(葉紹翁)詩中描寫景色的名句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飲湖上初晴後雨》作者(宋 )代 詩人(蘇軾 )。本詩描寫了(西湖)的美麗景色,廣為流傳的詩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唐)代詩人李商隱在(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中以一句「(惘然)」表現對美好而又即將消失的事物的留戀和惋惜,極具人生哲理,堪稱千古絕唱。
6.《商山早行》作者(.唐)朝 詩人(溫庭筠)。此詩描寫(山村旅店起早趕路)的情景,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之情。整首詩雖然沒出現一個「早」字,卻通過(霜)、茅店、(雞聲)、板橋、(人跡)、(月)這六個意象,……
7.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說明這個道理。
8.報答母親深恩用孟郊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感情。
9.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思鄉感情。
10.人們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⑤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知識填空
1、221 嬴政 統一 中央集權 咸陽
2、適應新的統一形勢 封建統治 中央集權 皇帝 全國一切版軍政大權 丞相、太尉、御史大權夫 行政、軍事和監察 皇帝 郡縣制 36 縣
3、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圓形方孔銅 尺寸、升斗、斤兩 小篆 隸書
4、加強思想控制 焚書 醫葯、占卜和種植 儒家詩書 活埋 焚書坑儒
5、匈奴 臨洮 遼東 東南、嶺南 靈渠 中原 嶺南
6、東海 隴西 長城一帶 南海 統一 多民族
這些在書上都能找到
⑥ (急)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填空匯總答案
我有近似的資料應該能幫你填大部分的空 需要的話留個郵箱地址我發給你
⑦ 求教 歷史 一些基礎知識填空 幫幫忙吧 很著急
1,朱元璋,南京,明
2,努爾哈赤,盛京,皇太極,清,滿,北京內
3,丞相,錦衣衛,東容廠,《四書》,八股文
4,雍正,跪受筆錄,文字
5,鄭和,非,紅
6,明朝,戚繼光,民族
7,農,小農自然,減少,廣州,落後
8,李自成,崇禎
9,鄭成功,荷蘭,台灣,康熙,東南,統一
10,順治,康熙,駐藏大臣
11,乾隆,回,伊犁將軍
12,大一統
13,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農政全書
14,文學,曹雪芹,乾隆,道光
15,耕地,玉米,資本,(沒看懂讓填什麼),,三億
16,山海關,嘉峪關,元,宮城,皇城,京城。
⑧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填空匯總答案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填空題匯總答案
一 1 禹、夏朝、2 相、卿士、師、候、伯 3 宗法制和 分封制
二(一) 1 周武王、2 、有效的統治、分封制 3 土地、人口、功臣、姻親、殷商降族
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 4 周王室 5 楚王問鼎(二) 1 互為表裡、分封制
2父系家長制、嫡庶 3 嫡長子繼承製 4 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5 郡縣制
第二節
一 100多年的角逐
二 1 皇帝、朕、制、 詔、璽、虎符
2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I。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皇帝。九卿。
3 (1)戰國、郡縣制 (2)郡 36 40 郡守(3縣、縣令、縣長(4)互相配 合又互相牽制、
皇帝、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三 1 (1)匈奴,嶺南(2)封建經濟文化、國家統一、中華民族(3 中央集權制度
2 大澤鄉
第三節
一 1 漢承秦制。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三公。中朝。丞相政務機關、外朝。
2尚書省(行政),中書省(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審核政令)。三省 3 內史省
中書省、門下省 4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宰相。皇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中國古代中央集權。
記得點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