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歷史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發布時間:2021-02-17 04:51:38

A. 怎樣才能拓展歷史知識

多看看歷史文獻之類的書

B. 課程的延伸和拓展有什麼區別誰能給我解答一下。最好舉例說明一下

延伸是,按照前面的課程要就行的趨勢,繼續進行課程。主要是指深度
拓展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引入些新的知識。主要是廣度!

C. 關於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拓展

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後),字子長,又稱太史公,著名的史學家,與回 司馬遷像
[1]司馬光並稱「世界答兩司馬」與司馬相如合稱「文章西漢兩司馬」。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成就了《史記》——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52萬余字,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主要記諸侯之事,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實」,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壁」之一,前「四史」之首。

D. 拓展與延伸 怎麼寫

E. 請問初一知識拓展延伸的書最好的是謝謝!

教材全解

F. 如何對歷史教學進行拓展延伸

如何對歷史教學進行拓展延伸
自黨和國家在20世紀末提出科教興國戰略以來,教育部根據世界教育形勢的發展,提出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將歷史、政治和地理等科目採取開卷考試形式,以此減輕中學生的學習負擔,在這種大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歷史教學也將進行相應的改變。
歷史科目採取開卷考試,學生幾乎都對歷史課不感興趣,不看書,不復習,在考歷史前的晚上之晚自習時,我提醒學生趕緊復習歷史、資料,哪知學生說道:「歷史開卷考試,有什麼好復習的,考試的時候翻書就行了。」實際上看書、熟悉書本,更有利於學生在歷史考試中的發揮,而學生卻不在乎這些。由此可見,在歷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參與歷史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學習歷史知識能力的提高,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則是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也是《歷史教學大綱》要求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實現的目標。的確,現在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我們必須抓好歷史課堂教學的40分鍾,根據歷史課堂教學的進展,對歷史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下面我以上八年級歷史「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人教版)為例,談談我對歷史教學進行拓展延伸的一種方法。

G. 歷史該怎麼復習

歷史如何復習: 一、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 ; 二、每一遍復習都要有側重點 ;三、要有一定的練習時間
一、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
時間是學好歷史的必要保證。要提高歷史學科的復習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以每天不少於50分鍾為佳,太多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復習,太少又沒效果;時間宜安排在就寢前的一小時(這段時間是一天中大腦的四次記憶高潮之一);而且應在50分鍾的時間內對《古代史》《近現代史》《近現代史》的復習時間進行合理再分配。記憶是歷史學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復習周期越短、記憶效果越佳。具體辦法如下:
1.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段里對教材的復習遍次,再根據每冊教材內容的多少確定每天對三本教材的復習量(目口每天復習多少頁)。
2.針對中國古代史內容相對較少,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內容較多且理論性較強;在固定的50分鍾時間里,安排中國古代史的復習時間可用10分鍾,另兩本教材各用20分鍾,再根據每天所規定每本教材的復習時間、所要復習的量來確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復習多少頁。
3.在《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上冊復習完後,再復習這兩本教材的下冊,每天所用時間、復習量、方法與上冊相同。中國古代史的復習遍次應多—些,且每天分配的時間只有10分鍾,要記住並理解其內容也應多看。
二、每一遍復習都要有側重點
第一遍復習以教材內容為主,包括教材標題、大小子目及具體的內容,做到事無大小、輕重,均一一過目,理清各標題之間的關系。目錄是知識的框架,只有把握了歷史框架,才能將零碎、非有序的具體知識點歸屬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規定的內容後,臨睡前應將白天復習過的內容在大腦里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不要求將所有的內容都回憶出來(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將當天復習過的大小標題及彼此間的關系回憶出來,這樣既能鞏固主幹知識,又不至於因精力過於集中而使大腦興奮影響睡眠。
第二遍復習以理清歷史線索並進行知識拓展為重點。從目前高考文科綜合試卷看,歷史學科的試題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對歷史發展沿革(即歷史基本線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及創新能力。選擇題一般是在同一背景材料下,對發生在不同時代但與背景材料相關的歷史現象進行設問,形成題組,各小題看似互不相屬,實際上是對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考查。
1.復習的重點放在歷史事件間的內在聯繫上,力求分析得出教材中各目錄、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採用回憶法進行(即在翻開教材前,先努力回憶教材每一章的大小標題以及每個標題下所講的重要事件、這些事件的聯系如何),回憶不出來再翻開教材,這樣既抓住了主幹知識,又能在第一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知識框架的理解。
2.若覺得正在復習的內容與已復習過的內容相似時,應立即去回憶與此相似的內容是什麼。例如,看到明朝的手工業就應聯想到宋朝、元朝手工業發展情況,看到景德鎮制瓷業便應想到教材中其他相關的內容,通過這種有意識的串聯式回憶,逐步把握歷史的基本線索,形成有序的知識結構。
3.注意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延伸與拓展的知識主要是相關補充的知識。考試中往往會出現一些與補充內容相關、相似甚至相同的背景材料,雖然試題設問角度會有所不同,如果對背景材料已有所了解,並不會感到陌生,分析解答時也不會無從下手。
三、要有一定的練習時間
首先,選擇一本質量較高的復習資料。只要有一本復習資料就可以了。
其次,要有固定的練習時間。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並不多,每門學科每天都得有一定的復習時間,留給歷史學科的時間最多也不過1小時,而且這1小時內又有三本歷史教材要復習,那麼留下做練習的時間實在少得可憐甚至根本沒有。
另外練習時又很少注意節奏、速度,可以每周星期五在歷史學科的復習時間里,用近1個小時的時間,將本周以來已復習的相關內容的選擇題全部完成,而且只要求做選擇題,原因是1個小時時間里要完成包括材料分析題、問答題、選擇題在內的練習是不現實的。同時根據高考的實踐看,選擇題的完成也需1小時左右完成。

H. 拓展與延伸

I. 如何處理好歷史學習的拓展

在實施新課程理念過程中,教師注重通過對課外知識的拓展,來輔助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這本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是,由於部分教師過分強調課外拓展,似乎不對教材進行拓展,課堂學習內容就不夠豐富,就不是成功的課堂教學。這導致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不恰當和不必要的課外拓展,不但無助於教學,反而沖淡教學的重點。比如,在學習《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時,有一位教師對金字塔修建的種種猜測及理由、金字塔的神秘之處做了詳細介紹,佔了將近二十分鍾。這種喧賓奪主式的拓展,不但無助於學生學習能力培養,還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那麼我們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有針對性地對教材進行拓展呢?
一、拓展要以文本為基礎
教師的拓展不能離開文本而隨意進行,畢竟初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果教師拋開課標對學生的要求,一味向縱深拓展,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沖淡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的拓展要以文本為母體,來進行對文本的縱向或者橫向的拓展延伸。比如,在學習《夏、商、西周的興亡》時,提到了「禹死後,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課本中有一個「動腦筋」的拓展性練習:夏朝開始的「家天下」現象,後世在中外歷史上曾廣泛存在。你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嗎?面對這樣一道拓展性題目,教師要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拓展,不宜太深,比如,學生舉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可以,因為它們都是世襲制。還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現存的英國王室和日本天皇的例子,都是封建世襲制的殘余,沒有必要列舉拿破崙在建立帝國後就採用「家天下」的方法統治,讓他的弟弟、妹夫等親戚統治西班牙、奧地利等地區。因為,一方面是學生還沒有接觸世界史,不了解法國革命和拿破崙其人,這個拓展超過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這樣的拓展需要大量的課外補充,會喧賓奪主,影響課堂的教學進度。
二、拓展要遵循適處性原則
文本是一個相對完整而又復雜的學習材料,編者是按照一定的知識體系來編排的,有的地方可以適當拓展,有的地方根本不適宜拓展。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結合教師用書認真研究,哪些地方適宜拓展,哪些地方不適宜拓展,要精心教學內容,編寫科學而詳實的教案,精心設計拓展的內容,讓它們和課本學習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比如,在學習《燦爛的青銅文明》時,我就根據《鑒寶》、《尋寶》電視節目,設置導語:同學們,你們看過《鑒寶》和《尋寶》節目嗎?其中有好多人帶著青銅器讓專家估價,你們對青銅器的價格還有印象嗎?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一些自己在電視中看到的價格。我接著提問:為什麼它們價格那麼昂貴呢?學生有的回答是古董,有的說是歷史悠久,有的說工藝精美……趁著學生興趣高漲之時,我趁熱打鐵地說: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還是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一段歷史,一起去了解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吧!這種拓展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和文本緊密相連。
三、對文本的拓展要能夠引起學生共鳴
當教師就文本的某一處進行拓展時,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的課外拓展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研究文本,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預設,估計學生在某個問題的理解過程中需要有拓展性的知識來輔助,從而合理設計一些拓展內容。比如,在學習《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時,課本「動腦筋」中,關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爭議,學生的爭議僅僅是圍繞觀念,不能結合「大躍進」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尋找一些能表現當時浮誇風的照片,「坐在稻穗上的姑娘」「小毛驢也刷牙」等等,讓學生認識到浮誇風的不切實際和危害。這樣的知識拓展,讓學生更理解文本所反映的問題,從而加深的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認識到那是一個脫離現實,以謊言為理想的年代,引起學生對文本學習的深入和共鳴。
四、對文本的拓展要遵循適時性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對文本的拓展,不但要考慮到適度性原則,還要考慮到適時性原則。教師的課堂拓展,往往故事性較強,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的拓展要考慮和文本內容的搭配,其原則是合理相間。教師在准備教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枯燥的內容和拓展相搭配。比如,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時,文本內容都是平淡、枯燥的敘述,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此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圓明園》紀錄片中的內容,從感官上讓學生了解圓明園的華美,尤其是大水法的介紹部分。學生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被圓明園的精美所震撼。接著播放圓明園遺址照片,在強烈的對比和視覺沖擊中,激起學生對英法帝國主義的痛恨,理解這次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總之,課堂學習的拓展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它體現了新課程下學習的開放新、情感性、發展性和綜合性,也是大學習慣的重要體現。但是,課堂的拓展不能以教師的好惡或是學生的態度為依據。防止將課堂拓展變為課堂學習的包袱或者是噱頭,防止進入為拓展而拓展的怪圈。還是要精心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綜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方,進行內容適合學生並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有意義的拓展,從而使課堂教學豐富而緊緊圍繞文本和課標進行。

J. 拓展與拓寬的區別

拓展抄與拓寬的區別是:襲意思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拓展:開拓擴展。

2、拓寬:開拓使寬廣。

二、出處不同:

1、拓展: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一節:「面對著領域的拓展和 漢 族人民的反抗。」

2、拓寬:張新華 劉瑞中 《從「物價浪潮」透視居民消費》:「如果說 中國 居民消費史上第一次革命是以『擴充數量』為主要特徵的,那麼,急待發生的第二次消費革命將是以『提高質量、拓寬空間、變革制度』為基本主題。」



三、側重點不同:

1、拓展:是指在空間上向外部延伸。這種空間既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多用於范圍、疆域、版圖等,屬於中性詞,其行為相對主動。

2、拓寬:應用范圍較廣,一般指事物范圍由小變大。這種變化可以是主動行為,也可以是客觀事物的自然變化,多用於具體的面積、體積、生產、規模等。此外,它也可用於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矛盾、影響等。

閱讀全文

與歷史知識的拓展和延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