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邵

歷史學邵

發布時間:2021-02-17 03:22:15

Ⅰ 歷史上邵清姿是誰

基本信息姓名:邵清姿/原名:邵春華 年齡:26 邵清姿
性別:女 身份: 賢妃 出自:《後宮》 演員:呂一 編輯本段角色介紹心地善良,個性倔強,妒忌心較強,較為沖動,易受人唆擺,精於歌舞。幼時找人頂替逃過入宮命運,不料家道中落後被尚書潘洪收養,教以歌舞後入宮為妃。被奸人挑撥與姐妹春華反目。施計得寵後屢遭萬貴妃毒手,有孕後幸得春華相助,誕下龍子,得以保命。 歷史原型 孝惠皇後,邵氏,明憲宗朱見深貴妃,明世宗朱厚熜的祖母,昌化人。父為邵林,家境貧窮,把女兒賣給杭州鎮守太監,邵氏由此入宮。邵妃知書達禮,又長相美麗。成化十二年,封為宸妃,後來進封為貴妃。邵妃生興獻王朱祐杬,岐惠王朱祐棆,雍靖王朱祐枟。興獻王朱祐杬就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生父,後來被追為興獻帝。 興獻王就藩的時候,邵妃不得隨從,留在宮中。後來,明武宗朱厚照死後,因為既無子嗣又無親兄弟,母親張太後選中朱厚熜,立為皇帝。世宗當皇帝後,邵妃不但老了而且眼睛也瞎了,喜親孫為皇帝,摸世宗身,自頂至踵。世宗尊為皇太後。嘉靖元年,上尊號曰壽安太後。十一月崩,世宗本來想在明年二月遷葬茂陵,大學士楊廷和等說道:「祖陵不當數興工作,驚動神靈。」不從,還是葬入茂陵。謚曰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皇太後,別祀奉慈殿。嘉靖七年七月,改稱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太皇太後。嘉靖十五年遷主陵殿,稱皇後,與孝肅周太後、孝穆紀太後一樣。 終謚為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皇後。

Ⅱ 邵性的來歷

一、 姓氏源流
邵氏的姓源較為純正,主要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據《通摯氏族內略以邑為氏》、《萬姓容統譜》等史料所記載,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於召,被稱位召公或召伯。他後來還被封於燕國,他派兒子去管理燕國,自己留在鎬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亂,「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勞。他的子孫襲召公一直是周朝的執政大臣之一。周室東遷後,召公的采邑也隨之東移,遷徙地在今陝西省境內。後來,燕國被秦國所亡,召公的子孫以原封地「召」為姓,稱召氏。據《氏族博考》所載:「召與邵,春秋本一姓,後分為二。汝南、安陽之族皆從邑。」由此可見,召氏和邵氏其實同出一姓,只是寫法不同而已。至於召姓改邵姓的原因,歷史上沒有留下史料記載,改姓的時間說法不一。據有關學者考證,是在秦朝建立前後,同時,又據有關資料可知,至漢乃有以召為姓的,此後,召姓因多改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見了。

Ⅲ 歷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

1、邵元節

邵元節龍虎山上清宮達觀院正一道士。字仲康,號雪崖,貴溪人。幼年時就父母雙亡,遂於龍虎山上清宮達觀院出家為道士,師事範文泰得《龍圖規范》之秘。

後又師事李伯芳,黃太初,盡得其術。嘉靖三年征入京,以「立教主靜」之說得世宗嘉納,嘉靖四年令拜雨雪,有驗。嘉靖五年命為致一真人,統轄京師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賜給紫衣玉帶及金、玉、銀、象牙印章各一枚。

2、邵晉涵

邵晉涵,清代著名學者,史學家、經學家。字與桐,號二雲,又號南江,浙江餘姚人。生於清高宗乾隆八年,卒於仁宗嘉慶元年六月十五日(7月19日),年54歲。

乾隆三十年舉人,三十六年進士,入四庫全書館任編修,主持《四庫全書·史部》的編撰工作,史部之書多由其最後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其經學著作《爾雅正義》開清儒重新註疏儒家經典之先河,在清代經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邵圭潔

邵圭潔,字伯如,又字茂齋、茂齊,號北虞,南直隸蘇州府常熟人。約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前後在世。有文名,與翟景淳、嚴訥等結社,會文,時稱十傑,推圭潔為領袖。

嘉靖二十八年舉人,選德清教喻。倭亂,邑令王鐵造廬問計,上築城四策,城賴以全。後卒於任。圭潔為詩妥適而乏警策,惟散文筆力頗縱宕,所著有《北虞先生遺文》八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4、邵捷春

邵捷春,字肇復,號冶園,福建福州府候官縣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累官稽勛郎中。崇禎二年出為四川右參政,遷浙江按察使,大計坐貶。起四川副使。

十年,至成都,守城拒農民軍,旋監傅宗龍軍進右參政。再擢右僉都御史,代宗龍為巡撫。十三年羅汝才、張獻忠合兵攻蜀,失事被逮,次年八月仰葯死獄中。著有《劍津集》、《入蜀吟》。

5、邵寶

明代著名藏書家、學者。字國賢,號泉齋,別號二泉,江蘇無錫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進士。授許州知州,歷戶部員外郎、郎中。歷為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宸濠向索詩文,嚴拒之。教生徒以致知力行為本。又革除當地親死不葬不之陋俗。

為身守正,不交權勢。弘治十八年起,歷任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湖廣布政使。正德四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因仵宦官劉瑾,被免職還鄉。正德四年,遷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正德五年復出,任貴州巡撫。赴任途中接旨改任戶部右侍郎。

Ⅳ "邵"姓的由來



一、 姓氏源流
邵氏的姓源較為純正,主要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據《通摯氏族略以邑為氏》、《萬姓統譜》等史料所記載,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於召,被稱位召公或召伯。他後來還被封於燕國,他派兒子去管理燕國,自己留在鎬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亂,「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勞。他的子孫襲召公一直是周朝的執政大臣之一。周室東遷後,召公的采邑也隨之東移,遷徙地在今陝西省境內。後來,燕國被秦國所亡,召公的子孫以原封地「召」為姓,稱召氏。據《氏族博考》所載:「召與邵,春秋本一姓,後分為二。汝南、安陽之族皆從邑。」由此可見,召氏和邵氏其實同出一姓,只是寫法不同而已。至於召姓改邵姓的原因,歷史上沒有留下史料記載,改姓的時間說法不一。據有關學者考證,是在秦朝建立前後,同時,又據有關資料可知,至漢乃有以召為姓的,此後,召姓因多改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見了。

二、 遷徙分布
春秋時齊國有召忽,與管仲同事襄公子糾。秦朝有廣陵人召平,封東陵侯,秦亡後,因家貧種瓜於長安城東,其瓜稱「東陵瓜」。秦末有召歐,隨劉邦起兵於沛,西漢封廣侯。西漢有九江壽春人召信臣,元陽帝時任南陽太守,為民興修水利,被稱為「召父」。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國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動的一些情況。
三國時,魏有邵樂丞邵登,河南人;吳有節義之氏邵疇。晉代有安陽人邵續,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內。南齊有武陵人邵榮興,八氏同居。唐代校書郎邵楚萇為閩縣人。由此可知,三國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繼續發展外,又有向北、南遷徙者。
宋、明時期,邵氏還分布於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陝西、山西等地。歷清朝至近現代,分布地更為廣泛。從清代開始,有邵氏遷至台灣,後來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據有關的學者證實,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於今天的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甘肅等省。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博陵郡:東漢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晉置國,治所在安平。相當於今河北安平、深縣、饒陽、安國等地。
2 汝南郡:漢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穎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東漢移至平輿。
3 安陽縣: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正陽西南。西晉置縣,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陽西南西南。
【堂號】
1 安樂堂:宋時邵雍,好《易》理,把他的居所命名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顧頤稱贊他有內聖外王之學。
2 邵姓又以博陵為堂號。

四、 歷史名人
1 邵長蘅:武進人(今屬江蘇),清代詩人。
2 邵齊燾:江蘇昭文人,文學家。
3 邵普涵:今浙江餘姚人,著名的經學家、歷史學家,他曾參與纂修《繼三通》、《八旗通志》等書。又從《永樂大典》中輯錄《舊五代史》,並博採《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等書,按照原目,編排成冊,使《舊五代史》失而復得,列入正史。他還長於經學,以郭璞《爾雅注》為宗,兼采漢人舊著,撰有《爾雅正義》,成為訓詁學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庫全書》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4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祖先為河北范陽人。幼隨其父邵古遷居河南共城蘇門山下,後在蘇門聚眾講學,創辦「太極書院」
。三十歲時又居家遷至洛陽天津橋畔。並與居住在洛陽的退辭宰相司馬光、呂公著等人結為好友,研討學問,評議時政,期間屢次拒絕朝廷的錄用。他根據《周易》八卦,創立「象數之說」,認為宇宙的本原是「太極」。「太極」是永恆不變的,而天地萬物則有消長和終結
,循環變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退化的,提出:「皇、帝、王、霸」。四個時期的歷史退化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5 邵伯益:著名學者。
6邵信臣:東漢時任南陽太守,九江壽春人。曾歷任零陵、南陽太守。在南陽任職期間,曾利用水泉興修水利工程,組織民眾開溝築壩數十處。他與杜詩一前一後,在南陽都有惠政。時人稱之為「邵父杜母」,以表達對他們的敬愛。
7 邵林:青州刺史。
8 邵興: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將領。

Ⅳ 歷史上姓邵的人物有那些

邵長來蘅:武進人(今屬江蘇),清代源墨客著有《青門全集》。 邵齊燾:清代文學家,著有《玉芝堂詩文集》9卷,《清史列傳》行於世。。 邵普涵:清朝著名的經學家、歷史學家,所撰《爾雅正義》,成為後世訓詁學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庫全書》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學家,著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世》等。 邵信臣:東漢南陽太守,九江壽春人。 邵林:青州刺史。 邵興:南宋抗金將領。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著名的電影製作者、慈善家。 邵興:南宋抗金將領。

Ⅵ 姓氏邵的由來

出自姬姓
出自姬姓,為黃帝之後。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萬姓統譜》內等史料所記載,周初大臣容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於召,今陝西鳳翔東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陳,被稱為召公或召伯。周武王滅商後,移封召國於河南濟源西的召亭,與周公旦諸子凡、茅、蔣、邢、祭、胙、衛以及鄭等國一起,環繞古商朝都城監管商之遺民。後來召公奭之長子轉封於北燕國,留在濟源的次子仍稱召公,三子南遷伏牛山東端南麓的南召,以別濟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並,陝西的召被秦吞並。春秋後期公元前513年,召簡公盈因捲入周王室王位之爭而被京城人所殺,召國亡,子孫四散,即以召為姓。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東的召原,再東北入河北易縣北的古淶水城,又東遷山東惠民的邵城,這些均為召人遷徙中的遺跡。姬姓邵氏的歷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時通用,史書上一般漢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國以後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陽召人最早改用邵。根據習慣,在當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為兩姓,漢族中以邵姓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歷史才2000年。由於這支為邵姓的主體,故而後代邵姓人尊奉召公為邵氏得姓始祖。[5]

Ⅶ 簡介「邵「姓

邵姓
邵氏的姓源較為純正,主要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據《通摯氏族略以邑為氏》、《萬姓統譜》等史料所記載,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於召,被稱位召公或召伯。他後來還被封於燕國,他派兒子去管理燕國,自己留在鎬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亂,「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勞。他的子孫襲召公一直是周朝的執政大臣之一。周室東遷後,召公的采邑也隨之東移,遷徙地在今陝西省境內。後來,燕國被秦國所亡,召公的子孫以原封地「召」為姓,稱召氏。據《氏族博考》所載:「召與邵,春秋本一姓,後分為二。汝南、安陽之族皆從邑。」由此可見,召氏和邵氏其實同出一姓,只是寫法不同而已。至於召姓改邵姓的原因,歷史上沒有留下史料記載,改姓的時間說法不一。據有關學者考證,是在秦朝建立前後,同時,又據有關資料可知,至漢乃有以召為姓的,此後,召姓因多改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見了。

邵姓分布

春秋時齊國有召忽,與管仲同事襄公子糾。秦朝有廣陵人召平,封東陵侯,秦亡後,因家貧種瓜於長安城東,其瓜稱「東陵瓜」。秦末有召歐,隨劉邦起兵於沛,西漢封廣侯。西漢有九江壽春人召信臣,元陽帝時任南陽太守,為民興修水利,被稱為「召父」。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國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動的一些情況。

三國時,魏有邵樂丞邵登,河南人;吳有節義之氏邵疇。晉代有安陽人邵續,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內。南齊有武陵人邵榮興,八氏同居。唐代校書郎邵楚萇為閩縣人。由此可知,三國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繼續發展外,又有向北、南遷徙者。

宋、明時期,邵氏還分布於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陝西、山西等地。歷清朝至近現代,分布地更為廣泛。從清代開始,有邵氏遷至台灣,後來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據有關的學者證實,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於今天的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甘肅等省。

郡望堂號

郡望:

博陵郡:東漢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晉置國,治所在安平。相當於今河北安平、深縣、饒陽、安國等地。

汝南郡:漢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穎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東漢移至平輿。

安陽縣: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正陽西南。西晉置縣,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陽西南西南。

堂號:

安樂堂:宋時邵雍,好《易》理,把他的居所命名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顧頤稱贊他有內聖外王之學。

邵姓又以博陵為堂號。

歷史名人

邵長蘅:武進人(今屬江蘇),清代詩人。

邵齊燾:江蘇昭文人,文學家。

邵普涵:今浙江餘姚人,著名的經學家、歷史學家,他曾參與纂修《繼三通》、《八旗通志》等書。又從《永樂大典》中輯錄《舊五代史》,並博採《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等書,按照原目,編排成冊,使《舊五代史》失而復得,列入正史。他還長於經學,以郭璞《爾雅注》為宗,兼采漢人舊著,撰有《爾雅正義》,成為訓詁學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庫全書》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祖先為河北范陽人。幼隨其父邵古遷居河南共城蘇門山下,後在蘇門聚眾講學,創辦「太極書院」。三十歲時又居家遷至洛陽天津橋畔。並與居住在洛陽的退辭宰相司。

馬光、呂公著等人結為好友,研討學問,評議時政,期間屢次拒絕朝廷的錄用。他根據《周易》八卦,創立「象數之說」,認為宇宙的本原是「太極」。「太極」是永恆不變的,而天地萬物則有消長和終結,循環變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退化的,提出:「皇、帝、王、霸」。四個時期的歷史退化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邵伯益:著名學者。

邵信臣:東漢時任南陽太守,九江壽春人。曾歷任零陵、南陽太守。在南陽任職期間,曾利用水泉興修水利工程,組織民眾開溝築壩數十處。他與杜詩一前一後,在南陽都有惠政。時人稱之為「邵父杜母」,以表達對他們的敬愛。

邵林:青州刺史。

邵興: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將領。

Ⅷ 歷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個

召伯虎 又稱召虎,史稱召穆公,參見召公世系。周厲王暴虐,「國人」圍攻王宮,他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兒子替死。厲王死後,擁立太子靖繼位,即周宣王。周宣王時,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領兵出征,平定淮夷。《詩·大雅·江漢》所詠「江漢之滸,王命召虎」,指的就是這件事。遺物有「召公簋」。 召忽:春秋時齊國人,與管仲同事襄公子公子糾。 召平:(生卒年待考),秦朝人,封東陵侯。 召歐:漢初名將,封廣縣嚴侯。史載「廣嚴侯召歐,以中涓從起沛,至霸上,為連敖,入漢,以騎將定燕、趙,得燕將軍侯,二千二百戶。 邵信臣:(生卒年待考),字翁卿,九江壽春人。西漢著名大臣,曾歷任零陵、南陽太守。在南陽任職期間,曾利用水泉興修水利工程,組織民眾開溝築壩數十處。他與杜詩一前一後,在南陽都有惠政。時人稱之為「邵父杜母」,以表達對他們的敬愛。 邵續:字嗣祖,西晉魏郡安陽人。官至散騎侍郎。續樸素有志烈,博覽經史,善談理義,妙解天文。 邵謁:(約公元860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廣東韶州翁源人。唐代「嶺南五才子」之一。 邵大震:字令遠,唐代安陽人。與王勃同時。存詩一首。 邵煥:宋代淳安(今屬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賦《春雨》詩,立就,時年十歲。後又命作《睡宮娥》詩,為時 人所傳誦。 邵雍:(1011—1077年)字堯夫,謚號康節,人稱百源先生,范陽(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學家。一生不仕,工詩,多為閑適之作。精研周易,創立象數之學。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是最傑出的邵姓學者。 邵伯溫:邵雍之子,哲學家。 邵博:字公濟,洛陽人,邵伯溫之次子。著有聞見後錄三十卷。 邵桂子:宋代淳安人,以文名著,咸淳年間進士,官處州教授。後棄官歸,居修竹鄉。 邵亢:(1014—1075年)字興宗,江蘇丹陽人。神宗年間官至樞密副使,謚安簡。宋史有傳。 邵宏淵: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將領,官至節度使。 邵光祖:河南省人,元代學者,好儒學,非聖賢之書不讀。吳中學者稱其為「五經師」。 邵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運城)人,南宋抗金義軍首領,人呼邵大伯,曾保衛商州(今陝西商縣)十年,後被秦檜毒死。 邵桂子:宋代淳安人,以文名著,咸淳年間進士,官處州教授。後棄官歸,居修竹鄉。 邵寶:(1460~1527年),字國賢,號泉齋,江蘇省無錫人,明代大臣。成化進士,累官至南禮部尚書,學者稱其為二泉先生,為李東陽門人,有《容青堂集》。 邵彌:(約1594-1642年),原名高,字僧彌、彌遠,號灌園叟、青門隱人、瓜疇、瓜疇老人、芬陀居士等。江蘇蘇州人,是明末活躍於畫壇的著名畫家,以山水及花卉見長。 邵堅:明代人,字不磷,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善山水。《畫史會要》、《明畫錄》、《無聲詩史》 邵圭潔:(約公元1540年前後在世)字伯如,一字茂齊,號北虞,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前後在世。有文名,與翟景淳、嚴訥等結社,會文,時稱十傑,推圭潔為領袖。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舉人,選德清教喻。倭亂,邑令王鐵造廬問計,上築城四策,城賴以全。後卒於任。圭潔為詩妥適而乏警策,惟散文筆力頗縱宕,所著有《北虞先生遺文》八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邵元節:(1459—1539年)龍虎山上清宮達觀院正一道士。字仲康,號雪崖,貴溪人(或謂安仁人)。嘉靖十八年(1539)邵元節病逝,敕授大宗伯,謚「文康榮靖」。著有《太和文集》,已佚。其弟子有陳善道,掌道錄司事,徒孫彭雲翼為右至靈。史稱「元節無他方求,祗因帝好齋醮而元節勤事不懈,遂眷顧不衰。」 邵捷春:(?—1641年)字肇復,福建侯官(福建閩侯)人,明將領。萬曆進士,歷稽勛郎中、浙江按察使,因故貶官。崇禎間擺四川副使,功升巡撫,進右金都御使。以圍剿張獻忠、羅汝才失敗,逮獄論罪,自毒死。《明史》言其「為人清謹,治蜀有惠政」。離蜀時,「士民哭送者載道,」。有《劍津集》、《入蜀吟》等。 邵晉涵:(1743——1796年)字與桐,今浙江省餘姚人,著名的經學家、歷史學家,他曾參與纂修《繼三通》、《八旗通志》等書。又從《永樂大典》中輯錄《舊五代史》,並博採《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等書,按照原目,編排成冊,使《舊五代史》失而復得,列入正史。他還長於經學,以郭璞《爾雅注》為宗,兼采漢人舊著,撰有《爾雅正義》,成為訓詁學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庫全書》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長蘅:(1637~1704年)一名衡,字子湘,清代學者,江蘇省武進人。別號青門山人,曾編輯《二家詩鈔》。 邵齊燾:(1718~1769年)字荀慈,號叔山,江蘇省昭文(今常熟)人,清代文學家。乾隆進士,官編修。能駢文,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詩集》。 邵士燮:字友園,號范村,又號桑棗園丁。清代詩書畫家,安徽省蕪湖人。善隸篆刻,尤嗜畫。 邵飄萍:(1886-1926年)名振青,字飄萍,浙江省金華人,近現代著名記者、報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六年被奉系軍閥殺害。有《實際應用新聞學》、《新聞學總論》等。

採納哦

Ⅸ 我國歷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 我國歷史上姓邵的名人

邵長蘅:武進復人(今屬江蘇),制清代詩人。
邵齊燾:江蘇昭文人,文學家。
邵普涵:今浙江餘姚人,著名的經學家、歷史學家。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祖先為河北范陽人。
邵伯益:著名學者。
邵信臣:東漢時任南陽太守,九江壽春人。
邵林:青州刺史。
邵興: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將領。
2近現代名人
邵逸夫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