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藏南歷史學

藏南歷史學

發布時間:2021-02-16 23:28:07

① 藏南邊陲的門巴族人,人人都會放毒嗎

不是的,只有擁有某種信仰的女人才會下毒。

藏南是個很美麗的地方,可是越是美麗的地方,就越危險。在藏南邊陲生活著一群門巴族人,在那裡有著下毒的習俗,但是和我們現在的傳承方式不同的是,他們的這種下毒技巧是傳女不傳男的,所以,這種下毒技巧也並不是全部的人都會,只有族中的女性才會這種下毒的秘術。


其實這種祈求把別人的靈魂放在自己身上的這種行為表面上看上去是惡毒的,但實際上,也代表了門巴族人想要脫貧致富的想法。而到現代,由於生活越來越富裕,這種行為的產生也越來越少了。

② 清朝取代明朝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那要看關於什麼了。科技方面除了農業之外,清代發展都比較慢。主要是要防止漢人造反。其實換位思考,你是統治者你也得如此。清末科技不得不開放,整個國家開始跨代邁向近代化,果然新軍反了……
文化方面明清各有所長,明代更好一些。清代所謂「文字獄」,那打擊的是東林餘孽!東林黨這幫人誤國誤民,還整天結社胡說八道挑戰皇權,他們也活該挨收拾!現在倒是沒有「文字獄」,看看網上這些噴子、皇漢、網特、漢奸……
領土方面顯然是個進步。沒有清代,今天的中國領土安全和資源開發這兩方面簡直不可想像!清朝倒是丟了150萬平方公里,不過除了香港島和九龍塘這一畝三分地外,其餘割讓的那些領土跟大萌和漢族沒半毛錢關系——不是清代自己娘家帶來的祖宗之地(外滿洲),就是自己打下來的新征服土地(台灣、新疆、實控下的藏南——我朝都控制不住)。那個時代調兵、糧草轉運都太困難,打下來控制不住再吐出去一些,倒也無可厚非。
清朝的問題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民族壓迫——而是康熙那句「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話等於給後代套了個大枷鎖!康熙說這話的時候,人口跟大萌末期差不多,都是1.5億—1.6億。等到了他孫子乾隆朝四十一年,中國人口已經3億了,結果清中期之後,朝廷不但拿不到人口紅利,反而背上了人口包袱,導致國家經濟停滯不前。所以我們國家普及義務教育是多麼的明智!不能像印度那樣白白養著一堆文盲,一定要把人口增長變成人口紅利!

③ 在藏南邊陲的門巴族,真的是巫教後人嗎

他們很可能就是這樣的宗教信仰的後人,他的這一種宗教信仰是苯教和喇嘛教,也就是巫教和喇嘛教。此這兩種宗教,也就是門吧主他們認為他們是這宗教的後人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

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是這樣的叫的後人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的父輩很可能就是信仰這樣宗教,甚至是創建這種宗教的人們,所以他們稱之為後人是很正常的事情。且不在於根本意義或者是定義范圍內來說,他們也算是這樣叫的後人,因為這個叫正是由他們民族所組成的一種宗教,因此他們是這種宗教的後人,也變得可以這么判斷也具有相當的道理。是我們可以說,他們可以說是這種獨特的後人。

④ 雅魯藏布江的資料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高的大河,位於西藏自治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也擁有著世界第一大(深度、長度)峽谷,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
簡介
雅魯藏布江(Yarlung Zangbo River)——世界水能資源最為富集的地方。 雅魯藏布江,全長2900公里以上,被藏族視為「搖籃」和「母親河」。以長度來說為中國第5大河(僅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和珠江)、西藏地區第一大河,以水量來說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第二大河(僅次於恆河)。它的上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國坡降最陡的大河。在藏語中雅魯藏布江意為「高山流下的雪水」,梵語中布拉馬普特拉河意為「梵天之子」。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中國西藏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rje ma g.yang vdzoms),上游稱馬泉河(rta mchog kha vbab)自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於墨脫以北切穿喜馬拉雅山,轉而南流,形成雅魯藏布大峽谷,流經米林後,於巴昔卡出境,在中國境內全長2057公里,在經過中國和印度有爭議的藏南地區之後進入印度阿薩姆邦,改稱布拉馬普特拉河,又流經孟加拉國與恆河相匯,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資源概況
中國最高的大河,在西藏自治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進入印度後稱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進入孟加拉國以後稱為賈木納河。在孟加拉國與恆河相會後注入孟加拉灣。中國部分長1,940公里,流域面積24.6萬平方公里(全長2,840公里,流域面積93.5萬平方公里)。幹流河谷沿東西向的斷裂帶發育,流域呈東西向的狹長帶,支流多而短小,較大支流有拉薩河、帕降藏布、易貢藏布、拉喀藏布、尼澤曲、年楚河等。幹流在拉孜以上為上游,其中薩噶以上稱馬泉河,上遊河床海拔3,950米以上,為高寒河谷地帶。拉孜到則拉為中游,支流眾多,流量增大,河谷展寬,氣候溫和,水利條件較好,是西藏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下游穿行於高山峽谷中,在南迦巴瓦峰附近河流流向驟然由東流折向南流、再轉向西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見的馬蹄形大河灣,著名的底杭峽為世界最大峽谷之一。截止國境線年徑流總量為1,100億立方米。洪水由暴雨形成,持續時間較長。由於於水量豐富,落差大而集中,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按平均流量估算,僅幹流及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蘊藏量為9,000多萬千瓦,僅次於長江,居中國第二位。 其水電資源優秀,但是為了生態平衡和完好保護自然瑰寶不宜開發此方面內容。 雅魯藏布江像一條銀色的巨龍,從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坡冰雪山嶺發源,自西向東奔流於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部,最後於巴昔卡(現為印度佔領)附近流出國境,改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它在中國境內全長2057多公里,在全國名流大川中位居第五;流域面積240480平方公里,居全國第六,流出國境處的年徑流量為1400億立方米,次於長江、珠江,居全國第三位;天然水能蘊藏量達7911.6萬千瓦,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第二。河床一般高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幹流依自然條件、河谷形態及其流程變化,可劃分為河源區、上游、中游和下游。從傑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為上游段,河長268公里,集水面積26570平方公里,河谷寬達1~10公里。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馬拉雅山和北面的岡底斯山之間,谷地開闊,一般都有10~30公里。連綿的雪山、緞帶、湖泊都鋪在一塊一望無際猶如翠綠絨氈的草地上。這幅美麗的圖景,就是上游馬泉河地區的寫照。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區,在帕羊以下河谷兩側是由高蒿草組成的沼澤化草甸景觀,這里是最優良的冬春牧場。馬泉河谷地的上段,由於人煙稀少,目前的茫茫草地還是一個動物樂園,有藏羚羊、岩羊、野驢、野耗牛、熊、狼、狐狸、鼠、兔等多種動物。
名稱來源
雅魯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稱央恰布藏布,意為從最高頂峰上流下來的水。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發源於岡底斯山脈,叫馬容藏布;中支叫切馬容冬,因常年水量較大,被認為是雅魯藏布江的主要河源;南一支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叫庫比藏布,該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較大。三條支流匯合後至里孜一段統稱馬泉河,但在扎東地區也有稱該江為達布拉藏布,藏語馬河之意;或叫馬藏藏布,藏語為母河之意。拉孜地區叫羊確藏布。拉子文以西,雅魯藏布江統稱達卓喀布,藏語意為從好馬的嘴裡流出來的水。曲水一帶地方,藏語叫雅魯,該江流至山南一帶叫雅隆(因山南地區有條雅隆曲得名),因此,才稱這條河流為雅隆藏布。但在曲水地區念作雅魯,因為「魯」藏語確切語音稱「隆」,意即從曲水以上流經河谷平原的河流,所以全段河流總稱雅魯藏布江。
地理環境
雅魯藏布江的南面聳立著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北面為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脈。南北之間為藏南谷地,藏語稱之為「羅卡」,意為「南方」,谷地呈一東西走向的寬闊低緩地帶,雅魯藏布江就靜靜地躺在這一谷地里。與谷地的地貌相一致,雅魯藏布江流域東西狹長,南北窄短。東西最大長度約1500公里,而南北最大寬度只有290公里。 雅魯藏布江幹流依自然條件、河谷及徑流沿程變化,可劃分為河源區、上游、中游和下游。1945年中國科學院組織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進入河源區,經過深入研究,得出傑馬央宗曲為正源的正確結論。源頭海拔5590米,河源區由傑馬央宗曲和庫比藏布兩河組成。在兩河源頭有傑馬央宗冰川、夏布嘎冰川、昂若冰川、阿色甲果冰川等,構成巨大的固體水庫。由於冰川退縮成大面積冰磧物,谷地呈淺「U」形。傑馬央宗曲冰峰林立,擁抱著谷地。冰峰上面冉冉升起的雲霧,像透明的羽紗在半空中輕輕地飄動。 從傑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為上游段,河長268公里,集水面積265700平方公里,河谷寬達1~10公里。桑木張以下河段稱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緩,江心湖和汊流發育,兩岸大片沼澤地內棲息著許多水鳥。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馬拉雅山和北面的岡底斯山之間,谷地開闊,一般都有10~30公里。寬谷中的馬泉河就像一條銀色緞帶,鋪展在煙雲飄渺的雪山腳下,馬泉河最大的支流――柴曲,彎彎曲曲把無數晶瑩奪目的小湖泊穿綴在一起,一直掛到那緞帶上。這雪山、緞帶、湖泊都鋪在一塊一望無際猶如翠綠絨氈的草地上。這幅美麗的圖景,就是上游馬泉河地區的寫照。 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區,在帕羊以下河谷兩側是由高蒿草組成的沼澤化草甸景觀,這里是最優良的冬春牧場。在帕羊以上,沼澤化草甸由溫變干,漸趨消失,坦盪的谷地出現一片針茅草原景觀,廣泛分布著紫花針茅和蒿子,呈現一片黃綠色的季象。這里是上游地區主要的夏季牧場。 馬泉河谷地的上段,由於人煙稀少,目前的茫茫草地還是一個動物樂園,有藏羚羊、岩羊、野驢、耗牛、熊、狼、狐狸、鼠、兔等多種動物。廣漠無際的河穀草地上,還散布著排排巨大的黃灰色新月形沙丘,沙丘垂直於風向,多的地方,像鏈條一樣連接起來,這些沙丘是冬春旱季馬泉河枯水季節裸露的河沙,在經常的西風作用下搬運堆積起來的。 從里孜到派鄉為中游段,河長1293公里,集水面積163951平方公里,兩岸支流眾多。這裏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中遊河段呈寬窄相間的串珠狀。在寬谷段,谷底寬達2~8公里,水面寬100~200米,有河漫灘,也有高出水面10~120米的階地。水流平緩,河道平均坡降1‰以下。站在兩側山地俯瞰寬谷,但見藍綠色的江面和金光燦燦的沙洲相間,構成特有的辮狀水系。在峽谷段,河谷呈「 V 」型,兩岸山體陡峻,谷底寬50~100米,水流湍急。兩岸陡壁懸崖,中間流急浪高,水勢奔騰咆哮,谷坡以崩塌為主的物質移動十分強烈。最有名的是桑日縣的加查峽谷,長42公里,寬只有30~40米,落差竟達300多米。在加查峽谷中,由於堅硬的基岩和橫向斷裂的作用,或由於大塊崩石的堵塞,河床分別在增和尼阿日喀等兩處形成相對高4.8米和5.2米的瀑布。在這里,江流以雷霆萬鈞之勢奔流而下,激起一串串乳白色的浪花和水霧,使人驚心動魄!這類峽谷中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而且在峽谷的兩口往往有平坦的階地存在,加上與峽谷相串聯的寬谷盆地地形,為水能資源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雅魯藏布江中游流域集中了雅魯藏布江的幾條主要支流,如拉喀藏布、牟楚河、拉薩河、尼洋河等。這些巨大的支流不但提供了豐富的水量,而且提供了寬廣的平原,如拉喀藏布下遊河谷平原、日喀則平原、拉薩河谷平原、尼洋河林芝河谷平原等。這些河谷平原海拔都在4100米以下,一般寬2~3公里,最寬可達6~7公里,沿河長可達數十公里。這里水利灌溉和機械化條件都較優越,阡陌相連,人煙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農業區,也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基地和高產穩產農田的發展場所。 雅魯藏布江中游還是西藏一些重要城鎮的所在,如自治區首府、「日光城」拉薩。第二大城市古城日喀則,具有抗英斗爭光榮歷史的英雄城市江孜,新興的工業城市林芝八一鎮,山南重鎮澤當等等,都坐落在流域內一些支流的中、下遊河谷平原上,成為西藏工農業經濟、貿易、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雅魯藏布江哺育著兩岸百十萬英勇的藏族人民,藏族人民歷來以勤勞的雙手和無窮的智慧繪綉著這壯麗的山河。 派鄉到巴昔卡附近為下游段,河長496公里,集水面積49959平方公里。河流從米林縣黑龍附近開始逐漸折向東北流,經派鄉轉為北東流向至帕隆藏布匯入後,驟然急轉南流進入連續高山峽谷段,經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彎頂部兩側,有海拔7151米和7756米的加拉白壘峰和南迦巴瓦峰。從南迦巴瓦峰到雅魯藏布江水面垂直高差7100米,可稱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峽谷段。從峰頂的冰川和永久積雪帶到谷地的熱帶,構成了垂直地帶。大拐彎峽谷歷來以它的雄偉峻險和奇特的轉折而聞名於世。那裡的雅魯藏布江就像深嵌在巨斧辟開的狹縫里一樣。谷底是呼嘯奔騰的急流,河床灘礁棋布、亂石嵯峨。在下游,像這類峽谷一個接著一個,千迴百折,山嘴交錯,層巒迭嶂;峽谷兩側山坡是森林密布,滿坡漫綠,看來又是那麼幽深秀麗。它那連綿的峰巒和不盡的急流相結合,構成一幅壯麗動人的畫面。 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彎峽谷,從派鄉到墨脫縣希讓河長220多公里的河段內,河床下降了2200米,平均1公里內跌落10米多。奔騰的江流在迂迴曲折的峽谷中奔流,這里不但蘊藏著充沛的水力資源,而這大拐彎峽谷的地貌形成,又為豐富的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條件。初步計算,大拐彎峽谷中的水力資源要佔整個雅魯藏布江水力資源的2/3以上,其水能的單位面積蘊藏量在世界同類大河中是少見的。 位於雅魯藏布大峽谷中的墨脫縣,沿江狹長分布,就像鑲嵌在峽彎中的一塊綠色的翡翠,是有名的「高原上的西雙版納」。這里隨著河流的降低,南來的濕潤氣流已能沿河谷長驅直入,使降水增加和氣溫升高。因此這里的河谷低地具有稻穀飄香、綠竹滴翠、芭蕉迎客的熱帶、亞熱帶風光。這里還是中國動物界的一個寶庫,各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含沙量最低的大河之一,流水對陸地的侵蝕平均每年只有93噸/平方公里。奴下觀測站多年的平均含沙量只有0.28公斤/立方米。含沙量雖小,但由於徑流量豐富,所以輸沙量頗大。在奴下站1964年實測最大年輸沙量為4620噸。 雅魯藏布江一瀉千里,它的中上遊河谷卻始終嚴格地保持著東西方向,只是到了它的下游又突然作奇特的轉折,形成大拐彎峽谷。並且,它的一些主要大支流如年楚河、拉薩河等又一反常態,呈反向注入幹流。所有這些現象,歷來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通過考察,雅魯藏布江的形成主要是適應斷裂構造的結果。它的中上游沿岸斷續出現一系列超基性岩體,它們是深層岩體沿斷裂上升露出地表的結果。同時,沿江兩側地層時代不同、產狀不連續,一些地方還發現有混雜岩等等,地質上認為,雅魯藏布江是堅固的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碰撞的巨大地縫合線,下游大拐彎一帶當時處在碰撞地帶的東北隅,因而碰撞縫合線就有轉折並密集於它的附近。因此,雅魯藏布江主流中上游是適應東西向深大斷裂構造發育的,其下游是適應著構造轉折而變化的,一些巨大的反向支流是適應主幹斷裂的次級斷裂構造的結果。雅魯藏布江是嚴格適應斷裂構造而發育的一條構造河谷,這種嚴格適應構造發育的情況在世界河流中是罕見的。 天上有一條銀河,地上有一條天河。被稱為「天河」的雅魯藏布江,從雪山冰峰間流出,又將冰液玉槳帶向藏南谷地,使這一帶花紅草肥。繁衍生息於此的藏族人民,創造出絢麗燦爛的藏族文化,這是我們多民族國家文化瑰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能蘊藏量
中國水能蘊藏量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就是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支流眾多,其中集水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有14條,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有5條,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帕隆藏布。其中拉薩河河流最長、集水面積最大;帕隆藏布年徑流量最大。 在青藏高原上,一條如銀白色巨龍般的大河,奔流於「世界屋脊」的南部,這就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它從雪山冰峰間流出,奔向藏南谷地,造就了沿江奇絕秀麗的景緻,更在歷史的長河中,孕育出源遠流長、絢麗燦爛的藏族文化。 雅魯藏布江奔流在世界最高、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及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的藏南谷地上,全長2900多千米,在我國境內長2057千米,居於我國名流大川中的第五位。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傑馬央宗曲,上游水道曲折分散,湖塘星羅棋布,水清澈見底,兩岸草類豐盛,格外艷麗悅目。中游匯集了眾多的支流,水量充沛,江寬水深,為高原航運提供了有利條件,是世界最高的通航河段。下遊河段,則江水滔滔,在逐漸折向東北流後,驟然急轉南流,在大拐彎處形成著名的底項大峽谷,這里江面狹窄,河床灘礁棋布,江水流急浪高,響聲隆隆,蔚為壯觀。 在大峽谷隱秘深處,生活著為數不多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還處於半原始狀態的門巴族和珞巴族人。在崇山峻嶺的密林和雪山中,有多條險路可以深入進去。如能歷盡艱辛走進去,體驗"煉獄"般的經歷,可看到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雄姿和特殊的少數民族風情。
雅魯藏布江上的電站
位於雅魯藏布江幹流中游的藏木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藏木水電站截流成功,即將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 由於是西藏開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藏木水電站從開始施工,就格外引人矚目。它的建設會給當地生態環境、文化、自然景觀帶來哪些變化?對地處下游的印度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生態之惑
藏木水電站是目前西藏最大的水電開發項目,也是第一座在雅魯藏布江幹流上修築的水電站,它兼具了多項功用。 ¤水電站初探 藏木水電站位於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拉綏鄉藏木村境內,距拉薩市直線距離約140公里。 雅魯藏布江在中國境內全長約2000公里,分別有崗科、尼木、加查、大峽谷等四段峽谷地區。 藏木水電站是雅魯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峽谷段規劃的五級電站的第四級,其上游銜接街需水電站,下游為加查水電站。 藏木水電站壩高116米,水庫正常蓄水位為3310米,相應庫容O.866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540萬千瓦。這與三峽水庫185米的壩高,393億立方米的總庫容,1820萬千瓦的總裝機量相比,規模還是小了很多。 藏木水電站的主要功能為發電,同樣兼顧生態環境用水的要求。 ¤加查臨挑戰 曾經在雅魯藏布江進行過多次考察和漂流的學者楊勇表示,藏木水電站雖然庫容不大,但蓄水後還是會對加查峽谷以及下游的生態帶來一定的影響。 加查至米林這段屬於乾熱河谷,土地沙漠化,林芝的沙洲也比較多。每年秋冬季,這些地區都會出現沙塵沙化的現象,水電站修建後,水文變化必然對沙化現象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生態未知數 藏木水電站因其規模小,且地處人煙稀少地區,因此對生態影響相對較小,但如果按照雅魯藏布江梯級開發的規劃,將來勢必有更大規模的水電站出現在雅魯藏布江上,這就有可能影響當地脆弱的生態系統。 雅魯藏布江位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以及新特提斯洋閉合所形成的縫合帶上。其力學性質比較薄弱,加之多次構造運動,使得該縫合帶斷裂以前破碎帶較多,抗侵蝕能力較弱,於是水就沿該縫合帶侵蝕出一條河道,形成了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峽谷形成與雅魯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變窄有關。由於河道突然變窄,導致此處水的流速增大,其侵蝕能力和攜帶泥沙的能力增強,日積月累江水就在這個狹窄地帶,切割出了加查峽谷。 雖然雅魯藏布中下游峽谷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在開發利用中也要注意,這里地質結構復雜,落差大,容易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生態環境非常脆弱,需要在利用時加以重視。 對於今後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開發要做出深度評估。其實雅魯藏布江開發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規劃,但是20年來沒有做出進一步的科學評估。目前的水電開發還是比較倉促,生態問題缺乏量化指標,而沒有公眾知曉的開發也會帶來更多的後遺症。
由於雅魯藏布江流經中國、印度、孟加拉國三個國家,這次電站建設也引起了另外兩個國家的關注。 ¤重要的國際河流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 這條大河進入印度後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進入孟加拉國以後稱為賈木納河。在孟加拉國與恆河相會後注入孟加拉灣。 布拉馬普特拉河和賈木納河對印度和孟加拉國具有重要的經濟作用。首先,這條河流雖然會造成災難性的洪水,但也沉澱下大量肥沃的沖積土可供耕作。其次,布拉馬普得拉河的電力蘊藏量很大,但卻幾乎沒有得到利用。再次,這條河流的內陸航運比灌溉更為重要。除了各類型的地方船隻外,動力遊艇和輪船可以輕而易舉地沿河往返,運載大宗木材和原油。 ¤印度的擔心 印度一直擔心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建設水利工程。2006年,印度傳言中國計劃在雅魯藏布江上游建壩,將江水引入黃河流域,覆蓋中國的陝西、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以緩解這些地區的缺水狀況。印度擔心這一工程如果實施,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大部分水源將被切斷。 印度政府認為中國對其南亞次大陸鄰居的影響力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對水源的控制,如果中國關上水龍頭,這一地區的國家將陷入困境。在關繫到水源戰略的問題上,印度政府特別敏感和憂慮。 不過,印度在擔心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建電站的同時,也在截流孟加拉國的水源。近年來,印度相繼出台「北水南調」和「內河聯網工程」。其「北水南調」工程就單方面將流經孟加拉國的54條國際河納入內河聯網計劃,大量截取水源。 目前建設的藏木水電站位於雅魯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峽谷,距離印度還很遙遠,因此它的修建還不會影響到印度的水源問題。加之其蓄水量不足1億立方米,即便出現潰壩險情,也不會對印度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文明集中地
雅魯藏布江依照自然條件和河谷形態,分為河源區、上游、中游和下游,由於地區差異,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文化。 雅魯藏布江上游基本屬於游牧區,由於這一地區人煙稀少,茫茫草地就成為藏羚羊、氂牛等動物的樂園。 修建水電站的加查縣屬於山南地區,位於雅魯藏布江的中游,這里河谷開闊,是西藏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山南地區是西藏最早掌握墾荒種地、水利灌溉、燒制陶器等技術的地區,產生過西藏歷史上許多項「第一」。 山南地區能夠成為西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得益於其立體的自然環境。山南地區屬於典型的河谷地區,地勢平坦,還有印度洋暖濕氣候的潤澤。在雅魯藏布江的南北兩岸,分布了不少古墓,加查縣的古墓中曾發現存有大量的陶器。據專家推測,加查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原始社會。 藏木水電站的壩址位於加查峽谷的下游,水電站蓄水後水位提升,將會淹沒峽谷的大半部分,但目前不會涉及到上遊河谷地帶。不過,藏木水電站只是五級水電站開發的第一步,在藏木上游還規劃有三個梯級水電站,如果建成後水庫蓄水勢必會淹沒一些河谷地帶,兩岸的文化遺跡也會受到影響。 在建設水電站之前,加查峽谷交通不便,前往峽谷的大多是徒步旅行者。水電站的建設展開後,大量外來人口湧入,對當地文化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影響。水電站的相關建設,涉及到道路等基礎設施的開發,沿岸村落也要搬遷,沿河而居的文明也將發生改變。
隨著人類腳步的深入,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旅遊開發成為一個世人關注的問題,人們究竟該用怎樣的方式去對待這片神奇之地? 早在20多年前,深入墨脫地區考察的高原生態學家徐鳳翔就表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可稱是我國最後的一片「凈土」,這里景觀類型豐富程度超乎想像。對於這樣珍稀的資源,我們應有更為科學的發展態度,這一地區的旅遊業不同於其他地區,應該更加強調原生態。 對於藏木水電站修建後對兩岸植被的影響,徐鳳翔表示目前尚無確定的數據,無法給出最准確的判斷,但水壩若建造在落差大的地方,自然會對植被造成明顯的影響。她建議應盡量在江河的支流建造一些中型電站,而不是在幹流上將江河截斷。 加查峽谷是雅魯藏布江上的四大峽谷之一,在37公里的范圍內落差達270米。峽谷內江水奔騰,有多處梯級瀑布,這里時常會出現魚群逆水而上、跌落江中的景象,但是隨著水電站修建,這種景觀必將消失。 峽谷景觀就是河流強烈下切形成的,如果河流被截流,景觀自然不復存在。虎跳峽上游修建水電站的計劃之所以會受到各方的強烈反對,也是因為建壩後,虎跳峽這處世界級景觀將盪然無存。 此外,加查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中下游是林芝地區。水電站建成後,下游的朗縣、米林等地的沿河沙化情況也可能會隨之變化。

⑤ 藏南簡介

編輯本段藏南地區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固有的主權領土。中印邊界東段印度非法佔領區。
該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山南地區、林芝地區,包括了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墨脫、察隅四縣的大部分國土。該地區被「麥克馬洪線」所切割,按當前中國內地出版的地圖計算,藏南印占區面積約為67077平方公里,占整個「阿魯納恰爾邦」面積的80.1%(阿邦面積83 743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人口狀況
藏南是「阿魯納恰爾邦」(印度 稱, Arunachal Pradesh,又譯阿魯納查爾邦)的主體部分,「阿魯納恰爾邦」的人口有超越一百萬人。根據當地政府統計,本地有八十二種的不同民族。主要的部族包括了信仰藏傳佛教的門巴族、舍度苯族、珞巴族以及康巴族,信仰泛靈論的阿地族、阿加族、米濟族、薔薇族等。信仰小乗佛教的主要部族是康迪族和傈僳族,信仰印度教的主要部族是諾特族。諾特族是納迦族的一個部族,阿魯納恰爾邦的納迦族和阿締族有部分的人是信仰浸信會的基督新教以及羅馬天主教。 編輯本段地理狀況
美麗的「藏南」在東經92度至97度之間的約9萬多平方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地形復雜,海拔從5000m到150m。是一塊面積巨大得相當於浙江省而又富饒的地域風水寶地。西藏的「江南」之稱!
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降雨量大,終年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優越。在夏季,由於迎著從印度洋上吹送來帶著大量水分和熱量的西南季風,這里溫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位於該地區墨脫縣南部邊境的巴昔卡鎮平均年降水量高達4500mm,是中國陸地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曾長期被中國大陸官方教科書中稱作「中國雨都」。可種植許多亞熱帶作物,土壤肥沃。
水力資源極其豐富,主要河流有雅魯藏布江、卡門河、西巴霞曲(蘇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是中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即位於該地區。藏南地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中國三大林區之西南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本段藏南歷史
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出生在藏南的中心城市達旺。
1913—1914年,由英國策劃、在印度西姆拉召開的中、英、藏三方代表參加的「西姆拉會議」上,英國印度殖民政府外務大臣英國人亨利•麥克馬洪背著與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威脅利誘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廈)的代表夏扎,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將英印單方面劃定的所謂「印藏分界線」插入到換文地圖中,私自簽訂了「西姆拉條約」,同時炮製了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此線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劃歸英屬印度,依此線劃定後的英屬印度東北邊界,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處(即傳統習慣線)向北推進到了喜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將中國西藏地方歷來有效行使管理權的地區向北壓縮了一百多公里。參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因中央政府的反對而拒絕在條約上正式簽字,會議破裂,非法的「西姆拉條約」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後中國政府又多次發表聲明,不承認「西姆拉條約」和「麥克馬洪線」。
1948年,趁中國忙於內戰無暇顧及邊疆,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軍隊進入門隅地區,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佔領門隅的中心城市[達旺],武力將西藏當局派到當地的行政人員驅逐。1954年,印度政府在該地區建立偽「東北邊境特區」,並修政官方地圖,將中國拒絕承認的「麥克馬洪線」由原來的「未經標定邊界」第一次改標為「已定界」。 到1960年,印軍完全控制了麥線以南屬於中國西藏的門隅-珞渝-下察隅地區。
在1962年10月—11月的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速勝,收復包括達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鎮在內的藏南大部分區域,進逼至傳統習慣線附近。後出於多種原因,中國軍隊又主動後撤至麥克馬洪線以內。1964年,印軍重新佔領該地區,重新在「麥線」附近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
1972年,印度將該「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2月,印度宣稱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編輯本段藏南現狀
這塊面積巨大的相當於浙江省而又富饒的地域,現實為印控地區。目前定居在那裡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總和多兩至三倍。據最近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將向其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即我國藏南地區)增兵近6萬,並增加火力修建機場

⑥ 62年,中印戰爭中國勝利為什麼還丟了藏南

中印62年邊界戰爭前,中印領土爭端涉及兩塊土地,一塊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南麥克馬洪線附近,另一塊是位於新疆和印控克什米爾接壤的阿克塞欽地區。兩塊地方有接盡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毛主席戰前開會所說的∶「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小學課本里寫著哪,連小娃娃都知道,不能到了我毛某人的手裡就成了930萬平方公里,憑空少了30萬平方公里,你們不能讓我背著賣國賊的罪名去見祖先」。

我們真是象有些人說的那樣蠃了戰爭丟了土地嗎?如果那樣的話,為什麼至今印度感到屈辱?把中國視做最大威脅。我來告訴大家真相吧。 一、 東線西藏麥克馬紅線附近 這里的戰爭是在自西向東的三點進行∶亞東、達旺、下察偶 歷史上,中、印在這里從來都沒有進行過邊界劃分,是一筆糊塗帳,我國聲稱擁有的邦迪拉、德讓宗等地,雖然有藏民居住,在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擁有過,也沒有在那裡設過政府機關。

據說西藏政府幾百年前在這里收過稅,外交爭端涉及9萬平方公里,但雙方打仗爭奪的地方是不到4萬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麥線的劃分,我們的邊境除達旺一帶外,包括亞東等地都要給印度,印度的領土主張實際到了我們西藏的錯那縣這里。我們能答應嗎?亞東、下察偶等地我們始終牢牢把握著。至於很多人說的水草豐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譜兒這塊地方,那裡幾千年來始終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說那是我們的地方嗎?

我們所說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際是一種策略,是為了在談判中增加籌碼而已,是人們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實際上,很多地方,屬不屬於我們,我們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戰爭後,我們只是在主戰場達旺一帶後撤了,撤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但我們的邊防哨所實際是朝印度方面挺進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沒後撤。 達旺至下察偶一帶,最多3萬平方公里,誰要是感興趣可以自己拿某些喊著丟失土地的人提供的地圖,用比例尺去算一下,看看有多少。這里是喜馬拉雅山的南山坡,的確是不毛之地。 亞東在中、印、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號稱「西藏的江南」,是我們的傳統領地,我們並沒有丟掉這里,現在是一個西藏的一個縣,有解放軍駐扎。

這里靠近錫金,我們所聲稱的9萬平方公里,也包括錫金在內,因為錫金曾經歸西藏管過,錫金屬於我們嗎?我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們至今不承認錫金是印度的,而把它當作一個獨立國家。 二、 西線新疆阿克賽欽地區附近 這塊地方現分別屬於新疆和西藏,邊界離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帶戰前印度有駐軍,是不是印度固有領土,我也不清楚,現在被我們佔領著。印度在這里丟得領土最多。 這里的土地爭端涉及土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印度聲稱是30萬,歷史上曾經是屬於印度的克什米爾,至於是怎麼落到我們手裡的,我沒看到過有關資料。這里比較荒涼,但我們在這里取得的實地是最多的。原本在這里打仗是策應東線的主戰場的,是個威脅新德里的戰略,據說是劉伯誠元帥的主意。印度在這里並沒有怎麼挑起事端。這里也是現在領土談判分歧最大得地方。今天,印度人說克什米爾是印、巴、中三國佔領就是這個原因。

印度當年是既要這塊地方,也要讓我們讓出藏南的亞東、達旺、下察偶等地,我們當年作戰,是兩線作戰,都勝利了,在藏南達旺那裡是主戰場。 在中印雙方的領土爭端里,涉及約30萬平方公里,我們占著26萬左右,印度在戰爭中沒有達到他們的主張邊界,而且還丟了一些戰前還控制的土地,這是他們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這場戰爭後,雙方領土實際控制和戰前變化很大,我們除在達旺一帶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擴張了。我們的實際控制地方還比戰前多出許多,你說我們吃虧了嗎?我們的政府總不能說我們侵佔了別人多少多少土地吧。真正得到好處的人是不會說的。

⑦ 藏南問題的由來

問題的由來

1913—1914年,由英國策劃、在印度西姆拉召開的中、英、藏三方代表參加的「西姆拉會議」上,英國印度殖民政府外務大臣英國人亨利?麥克馬洪背著與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威脅利誘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廈)的代表夏扎,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將英印單方面劃定的所謂「印藏分界線」插入到換文地圖中,私自簽訂了「西姆拉條約」,同時炮製了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此線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劃歸英屬印度,依此線劃定後的英屬印度東北邊界,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處(即傳統習慣線)向北推進到了喜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將中國西藏地方歷來有效行使管理權的地區向北壓縮了一百多公里。參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因中央政府的反對而拒絕在條約上正式簽字,會議破裂,非法的「西姆拉條約」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後中國政府又多次發表聲明,不承認「西姆拉條約」和「麥克馬洪線」。
1948年,趁中國忙於內戰無暇顧及邊疆,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軍隊進入門隅地區,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佔領門隅的中心城市[達旺],武力將西藏當局派到當地的行政人員驅逐。1954年,印度政府在該地區建立偽「東北邊境特區」,並修政官方地圖,將中國拒絕承認的「麥克馬洪線」由原來的「未經標定邊界」第一次改標為「已定界」。 到1960年,印軍完全控制了麥線以南屬於中國西藏的門隅-珞渝-下察隅地區。
在1962年10月—11月的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速勝,收復包括達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鎮在內的藏南大部分區域,進逼至傳統習慣線附近。後出於多種原因,中國軍隊又主動後撤至麥克馬洪線以內。1964年,印軍重新佔領該地區,重新在「麥線」附近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
1972年,印度將該「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2月,印度宣稱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請設為滿意答案
西藏大學教授、著名學者恰白•次旦平措認為:「西姆拉條約是非法的,是英國帝國主義者欲將西藏從祖國分離出去的明證。」1947年印度獨立,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如經商等轉移到了印度身上。解放之後,印度難以接受西藏百萬農奴的解放,因為他們對西藏的影響隨著農奴的解放正在完全失去。 從1951年到1959年間,印度表現出極不友好的架勢。但是毛澤東堅持認為:「印度不是我們的敵對者,而是我們的友人。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於美國,西方又樹敵於印度。」
1959年3月22日,在西藏剛剛發生叛亂後,尼赫魯給周恩來寫信,稱中印邊界早已確定,並正式向中國提出大片領土要求。之後,又給中國政府發了照會。在東段,印度政府認定麥克馬洪線為邊界線,中國中央政府從來沒有承認過。而在中段,印度佔領了屬於中國的9處領土,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在西段,他們佔領著3.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印度已經超出了雙方都承認的傳統習慣線12萬多平方公里。
從1959年8月開始,印度不斷製造邊界流血事件。印度認為中國面對和美對抗、和蘇聯關系破裂,並且國內三年災害嚴重無暇顧及,僅1962年前半年就在東段建立了24個據點,甚至將哨所建在了中國邊防軍的後防。
1962年10月15日,尼赫魯在科倫坡舉行記者招待會,稱中印沒有會談可能,印度要「解放自己的領土」。10月17日,印度在邊界進行了炮火攻擊,20日開始全面進攻。
11月5日,中國部隊向印軍發動猛攻,收復了傳統習慣線以北的領土。印度政府陷入驚慌。尼赫魯要求美國直接派轟炸機和戰斗機參戰。
中方軍隊在獲勝後,主動撤退至原控制線以北20公里。就此,外長陳毅稱:「只要印度方面不進行挑釁並進入這些爭議地區,已經和緩了的中印邊境局勢是不會緊張起來的。」
此後,雖然印度製造了一些小的事件,並且拒絕談判,但是中印邊境基本平靜了下來。「我們贏得了戰爭,但是沒有得到勝利的成果,我們得到了戰爭之外的好處——中國在國際的地位因為中印戰爭的勝利而迅速提高了。」武沐這樣認為。
印度的軍事失敗讓其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為此,他們拒絕和中國談判。一直到1981年,中國外長黃華訪問印度,雙方才再次打開了談判的大門。但是在1985年前的六輪會談中,沒取得實際進展。
1986年12月,印度兩院通過議案,要在印度非法佔領中國的領土上成立阿魯納恰爾邦,在第二年的2月正式成立了該邦,並且派軍隊不斷越過實際控制線。雙方進行了小規模的戰爭。直到7年後,就保持邊界和平,雙方第一次簽署了文件。
江澤民主席1996年訪印期間,雙方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2003年,中印兩國開始建立特別代表會談機制,確立了解決邊界問題的三步走戰略:先確立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再確立落實指導原則的框架協定,最後在地面上劃界立樁。
2005年,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雙方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按照雙方2003年三步走的原則,中印邊界問題現在到了最後在地面劃界立樁的時候,
關於中印邊界的最終劃定,漢藏學者均強調,中印邊界和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邊界問題相比,牽扯的問題更多、更復雜,所以要慎之又慎。「目前,不急於最終結果。」
現狀 中印領土爭端示意圖
中印關於「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的爭議始於1914年。在當年的中英藏西姆拉會議上,英國特使麥克馬洪將中國領土達旺等地區劃歸英屬印度領土,但因中方代表沒有簽字,因而條約無效。目前中國仍然堅持中印傳統邊界線。
總面積將近9萬平方公里的「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人口將近100萬。他們中的所有原住民的語言,都屬於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支。由於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出生在此地區的中心城市達旺,因此,藏傳佛教在這里非常盛行。如今,雖然因印度人的移民,這里信仰佛教的門巴人比例大為減少,但當地仍有相當比例的佛教信徒。
自1959年達賴喇嘛逃亡印度後,一些受達賴集團蠱惑的藏人來到「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使這里成了「流亡藏人定居點」。2008年8月,受達賴集團的慫恿,該地區約250名藏人,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遊行活動,攻擊中國的西藏政策。
不僅達賴利用這塊敏感地方攻擊中國,印度也把這里當作制衡中國的一張牌。他們拉攏個別國際組織援助該地區,變相造成該地區屬於印度的假象。今年6月,印度成功游說了亞洲開發銀行,將一份29億美元的貸款計劃批給了印度,其中包括用於「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的6000萬美元工程貸款。後經中方努力,該計劃才被制止。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公里,分東、中、西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領土。
藏南地區爭議領土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全部被印度佔領。中印實際控制線就是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印度地圖已經將其作為它的正式、合法邊界,並於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魯納恰爾邦」,同時向該地區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裡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總和多兩倍。「阿魯納恰爾邦」不僅設有地方議會、警察、法庭等機構,還開設了近百所中小學校,教育內容也以印度傳統教育為主。此外,印度還藉助「旅遊業」為侵佔我藏南地區打「國際廣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問題學者藍建學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印度最新的2001年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阿魯納恰爾邦」人口已達110萬左右,在短短的10年間增長了26.2%,遠遠高於印度本國的人口增長率。據估算,這其中至少包括30萬至45萬印度移民。
「印度政府在有意識地向藏南地區移民,打破了藏南地區的人口平衡。」他說。如今,這些印度移民已經有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子女,總人口接近60萬。而中國在藏南地區的傳統居民珞巴族、門巴族等,總人口只有35萬人左右。

⑧ 請問能否提供藏服的資料,比如藏服的種類,圖案,做工,歷史,發展史之類的

早在公元前11世紀前後,作為藏族前身的有關部族就已經形成現代藏人的服飾特徵了。

服飾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居住環境、氣候條件、生產生活方式等因素有著密切聯系。西藏地域遼闊、地理環境迥異、氣候條件復雜,具有鮮明的服飾區域性特色,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西藏服飾藝術。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幾個省。其中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西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服飾及其文化,這是民族傳統文化與審美意識、經濟生活的具體表現。

一、西藏服飾歷史考證

關於西藏服飾藝術資料最久遠的歷史考證,並現存實物資料是「1978年8月到1979年8月在西藏昌都,發掘的一個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卡若遺址,卡若遺址出土的大量的骨錐、骨針,衣服原料,除獸皮外,還有利用野生纖維或獸毛紡線織成的布,出土的陶紡綸、線墜等器物證明毛紡織物的生產已經開始,還有少量簡單的裝飾品有垂飾、骨筍、鐲、項飾、貝飾、石環、石珠等其質地有石、玉、骨、貝數種,而且這些裝飾品多數都經過精心磨製光滑美觀,說明早在幾千年前藏民族祖先不但掌握了縫制衣服的技術,還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意識①。」卡若遺址的發掘,填補了西藏遠古文化一個空白,為西藏服飾發展史指出了一個遠古的界限。

到吐蕃時期,藏族服飾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藏史記載,公元三世紀的拉脫脫日年贊時,吐蕃贊普的服飾已與眾不同。出現了服飾等級的差異,藏王與官吏武將從頭飾、帽、胸前的掛飾衣袍的式樣各有不同,並以此區別職價的高低②。」同時服飾也受到中亞,如伊朗風格的影響,從松贊干布的服裝上能看出這個影響。史載文成公主進藏時,帶來了各種衣料和紡織技術,大大促進了吐蕃服飾技藝的發展,遺留下來的服飾資料,主要有布達拉宮藏王洞中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雕像,《步葷圖》中祿東贊服飾等。

元代西藏正式隸屬中央王朝,因而在文化的各個方面都與元王朝發生密切的交往,服飾上所受的影響也較大,尤其是藏族上層人士的服飾,如官員的頂冠「江達」(即圓冠),管家戴的「索夏」(即平頂圍穗蒙古帽)等等。

明清兩代中央與西藏地方的聯系進一步加強紡織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大量的貿易往來,促進了服飾的發展。

二、西藏服飾特點

藏族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服飾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服裝即要有很強的防寒作用,又要有散熱的方便,使臂膀伸縮自如,並適應露宿的生活,當成卧具,並隨身可以攜帶生活用品。服飾主要以袍狀為主。
1、服飾基本結構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衫、長靴、編發、飾品。

2、基本特徵表現為品類繁多,可分為袍、短衣、坎肩、腰帶、帽、靴、邦典、發飾
,首 飾、佩飾等。

3、式樣上分為:長袖袍、無袖袍。

4、質地上分為:錦花袍、綢緞袍、光板羊皮袍、氆氆、毛呢夾袍、素布袍等。

5、色彩特點表現為對比強烈,如紅與綠、白與黑、黃與紫,並運用復色,金銀線搭配使服飾色調明快而又和諧。

6、紋樣方面主要以遞增和排比的規律。

7、裝飾品的廣泛運用,裝飾材料主要以金銀、珠寶、象牙、珊瑚、松石等為主。

8、面料:主要以棉布、碴毽、綢緞、光板 羊皮、毛料、呢子等。

9、圍裙:藏語稱為「幫典」,是藏族婦女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表示婚否的作用,形狀有短、有長、梯形(藏北),有的以較寬的強烈對比色條相配,有的以纖細同類色組成嫻雅溫和的色彩,並與金銀線搭配,每個地區婦女對「邦典」色彩及條紋的選擇都有不同的觀點。也有地區間的差別。

10、腰帶:腰帶是藏族服飾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有的以毛織物編織而成,有的則 以金屬等貴重的飾件作為裝飾。

11、藏靴:藏靴是藏族傳統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靴子上的花紋也有一定的習俗 和規范。

12、短衣:一般是穿在藏袍內的,其特點是長袖。

13、坎肩:一些地區有穿坎肩的習慣,其款式也有地區風格。

14、項鏈:藏語稱為「噶烏」,式樣有兩正方形交叉重疊,材料主要以金銀兩種,上面鑲有綠松石和寶石,鏈子由珍珠、珊瑚、天珠等串成。

三、西藏各地區服飾簡要

「服飾,是一種物質文化,它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③」。服飾具有性別表象,年齡表象,季節表象節日表象。

西藏地區地域遼闊,由於地理環境氣候不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為適應自然環境,生活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地區,必然穿著也不同,各地區都具有鮮明特色的服飾區域性,並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西藏服飾藝術。

西藏自治區的行政區域包括:首府拉薩市、日喀則地區、林芝地區、山南地區、那曲地區、阿里地區、昌都地區等,下轄七十多個縣,各地區服飾雖具有共同的特點,但也有一定的差異,在服飾式樣、色彩、材料、製作、穿戴、佩帶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區的服飾都具有豐富的造型和絢麗多彩的色彩以及獨具匠心的裝飾成為西藏文化寶庫中的璀璨瑰寶,並為世人感嘆不已。

(一)、拉薩地區。

拉薩服飾,搭配非常講究,色彩運用高雅的色調、裝飾不求堆砌,婦女穿無袖長袍,藏語稱為「曲巴普米」斜領衫,腰間系五彩細條紋「邦典」,佩帶耳環、項鏈、手鐲、戒指,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面料、色彩的選用要求較高,面料選用織錦緞、絲綢等垂感性較好的面料,並使襯衣、無袖袍邦典的色彩達到整體統一,協調美觀大方,每逢藏歷新年或各種慶典時,穿長袖藏袍,里子為羊皮毛,外罩純毛面料,藏語稱為「巴扎」,戴織錦緞皮帽,藏語稱為「次仁金鍋」帽。婦女盛裝則是內穿絲綢襯衣,外套無袖綢緞藏袍,腰系彩色綢緞或虹紋「邦典」,背披一條彩色氆氌的小方單,頭發梳成翅膀式樣戴三角形珠冠,藏語叫「巴珠」或「姆弟巴珠」,耳朵兩旁佩戴「埃果」,胸飾為「噶烏」,男子穿毛料或織錦緞料長袍,夏季內穿藏式高領襯衣,頭戴禮帽,藏語稱為,「甲噶夏莫」,腳穿牛皮靴子,喜戴戒指、手鏈。藏歷新年、冬季穿「巴扎」,戴金花皮帽,藏語稱為「甲色夏莫」。

(二)日喀則地區服飾。

日喀則地區史稱「藏」,屬後藏,服飾基本式樣與拉薩地區相同,但在裝飾上有著自己的特點,男子藏裝以黑白氆氌為主,在領子、袖口、衣襟和長袍底邊內沿鑲有七、八厘米寬的花氆氌,主要以十字紋圖為主,頭戴金絲帽或禮帽,婦女著無神藏袍,系五彩寬條紋「邦典」,外套由「邦典」料製成的坎肩稱為「當扎」,著盛裝時頭戴「巴廓」,形狀似弓。江孜地區婦女戴「巴龍」繞著頭型一圈,用珍珠、珊瑚、瑪瑙、松石等組成胸前佩帶「噶烏」。另外,腰鉤是後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飾物之一,多為銅質和銀質。 定結縣婦女胸前戴有銀幣製成的項鏈,頭戴小圓帽,帽上插有孔雀毛。吉隆縣婦女則穿有袖藏袍、腰間從後向前圍雙層條紋圍裙,圖案以條紋為主。

在日喀則樟木口岸、定結縣陳塘區、定日縣絨轄居住著夏爾巴人,夏爾巴人衣著比較簡單,男子的衣服多為白色,上身穿長袖襯衣,外罩一件用黑邊幅寬八、九寸的白氆氌縫制的短袖,無領前開口上衣,當地稱 「波杜巴」,上面是用布分塊前心兩塊、後心兩塊略長於前心,且下端有碎頭兩袖子兩塊,下身穿白褲或白絨布做成的緊腿褲系腰帶,頭戴黑色無沿船形帽,腰部挎刀。婦女上身衣服基本與男子相同,襯衣多為花色,下身多穿褶彩花布長裙或藏袍,發式多梳單辮,戴耳環、項鏈、手鐲。

(三)山南地區服飾。

山南地區的服飾,含有拉薩和日喀則兩地的特點,婦女服飾最具有特色的是措美縣渣雜鄉的服飾,婦女頭戴氆氆條紋無頂小帽,外套染色印花氆氆無袖長筒外套,內穿長袖氆氆藏袍,腳穿綉花「松巴,(氆氆靴),佩戴松石鑲嵌的「噶烏」,臉上貼白膠布也是一種裝飾,山南婦女常戴平頂小圓帽「加霞」有兩個三角形翅扇象徵鳥的翅膀,兩翅向後,表示已婚,翅扇向一側表示未婚,而老年人則是戴圓形帽,稱為「加霞」是用黑色氆氆和金絲緞縫制。

男子服飾較為典型的是頭戴金花帽,上身穿黑色上衣,外罩用「加路」彩條氆氆鑲邊的白色氆氆藏袍。

山南地區婦女還著一種叫「背夏」的坎肩多用「邦典」呢或「加路」呢和黑氆氆製成,各縣之間也不同,譬如:用「加路」呢與黑氆氆相同做成的坎肩是山南窮結縣的,而黑氆氆上面飾以成排的白線結是山南隆子縣的。

(四)林芝地區。

林芝地區界於藏南河谷區和橫斷山區,布滿了原始森林,為了便於勞動和適應自然條件,除了穿藏袍外,男女還穿寬肩無袖的套頭長坎肩稱「古體」。「古體」一般由氆氆製成以黑色為主,鑲以織錦緞花邊,也有用猴皮、熊皮製成的「古體」。婦女不系 「邦典」,戴銀制腰帶和項鏈,頭戴錦緞圓形小帽,帽角在側表示未婚,帽角向後表示已婚,男子頭戴圓形飾彩緞邊尖頂氈帽。

在林芝地區的措那、墨脫等縣,還居住著門巴族、路巴族。而門巴族還分為墨脫門巴和門隅門巴服飾也不相同。

墨脫門巴,男子穿紅色氆氆藏袍,下著長褲,腰間挎刀,女子外罩長坎肩,兩側無扣攀,內著長條花色裙子、腰帶,男女都戴小帽稱為「撥爾甲』,深色帽項,配橙黃色帽檐,帽檐前留有缺口多自然暢開,婦女頸間掛幾串大小不同的彩珠鏈。

門隅地區的門巴人,男女都穿氆氆長袍,男子外套「古體」,下穿褲子,足蹬用紅黑兩種氆氆鑲配縫制的牛皮軟底筒靴,婦女則在腰間束本白色氆氆圍裙,並鑲有細條滾邊,喜歡戴多串彩珠項鏈和銀飾,頭戴 「撥爾甲」小帽。

路巴族:男子穿長袖袍,袖子有彩條,外罩皮製或氈制的坎肩,腰間有腰帶,腰帶上鑲圓形凸狀銀飾、貝殼和成串的銀鏈,帶下分兩側墜幾串銀珠,項間、耳垂處都戴有銀飾,腳登靴,頭戴熊皮帽,其長度披於後背似黑色長發披在肩上,腰間佩挎長劍、腰刀,顯出路巴男子的粗獷和豪放。婦女上穿麻織圓領窄袖短衫,下穿條紋過膝筒裙,發式多為披發,裝飾較多,頸間圍十餘串珠飾,耳戴大耳環,腰間有銅飾、銀飾及貝殼、玉石等物,大小不同,長短不一,色彩絢爛形成獨特的風格。

在林芝地區察隅縣還居住著僜人族,婦女上穿黑色長袖短衣,下著自織的彩條紋短裙,發式為盤發,頭頂戴有孤形銀片和銀鏈,頸部佩帶銀鏈和銀幣串起的項鏈,肩部斜掛銀幣鏈子,耳環是銀質較大的喇叭形狀,手鐲是銀質較粗雕有花紋。男子頭裹白布,上身穿黑碴毽,雞心領無袖背心,下穿白麻織褲子,腰至膝蓋裹一條紅色氆氆,頸上佩戴銀鏈及珍珠,肩部斜掛銀幣串成的鏈飾和挎刀,雙手佩戴銀質手鐲。

(五)那曲地區服飾。

那曲地區地處藏北,氣候寒冷,一年之中冰雪期較長,當地男女服裝主要以光板羊皮毛藏袍為主,既保暖又防水。近年來由於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漸講究服飾的美觀和價值的體現,袍邊多鑲寬幅水獺皮或虎皮男子上身穿立領長袖衫和織錦緞馬甲,外罩藏袍,頭發與紅色、黑色絲紅編在一起結成粗大的發辮盤在頭頂,在發辮上套上銀鏤板指或珊瑚珠,顯的特別氣派,佩有藏刀、子彈、火石、火鐮、錢包等飾物,腳穿靴。婦女的藏袍在衣襟和下擺也有用黑絨鑲邊的紅、綠、藍三道寬10厘米左右的平絨裝飾,頭飾多梳成小辮,發辮上裝飾有松石、珊瑚、貝殼、銀幣等,喜歡圍色彩艷麗的頭巾將臉部遮掩,戴禮帽或羊羔皮帽,腰間掛奶鉤、奶勺、針盒、火鐮、小刀等。奶鉤藏語稱「學紀」是婦女擠奶時的一種用具,擠奶時用它掛住奶桶,鉤上端用皮帶系在腰間,由於在它上面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雕花以及瑪瑙、松石之類高貴的鑲嵌它也成了一種藏北婦女必不可缺少的裝飾品,佩戴在身上非常漂亮獨特。系「邦典,除了虹彩條紋「邦典」外,還有用手工刺經帶有民族特色圖案的「邦典」。

(六)昌都地區服飾。

昌都地區地處西藏東部,歷史上稱為「康區」,這里的藏族也被稱為康巴人。服飾特點厚重、華貴,裝飾喜歡繁多堆砌,男女服飾同那曲地區較相似,男子藏袍鑲較寬的織錦緞和水獺皮、虎皮、豹皮,頭戴狐狸皮帽,頭發與黑、紅絲線紮成辮盤在頭頂,胸前佩有多串珊瑚珠、佛盒,腰布斜挎腰刀,腳穿皮靴、白布褲。婦女襯衣袖子較長,發式也是無數的細辮,綴滿珊瑚松石頭頂戴有大顆密蠟珊瑚項珠。

(七)阿里地區服飾。

阿里地區地處西藏西部,其最具特色的服飾,還保留著吐蕃時期的特點。服飾以普蘭縣代表性最強,婦女著藏袍、氆氆面料,身後披錦緞披風,內里為白色羊皮,邊緣鑲較窄的水獺皮,頭戴珠冠,其形狀為月牙形垂於腦後,額前垂掛一排銀鏈,將面部遮住,並在右肩上垂掛與頭飾珠冠相同的月牙形飾物上面綴有松石和珍珠,胸前掛滿了珊瑚、松石、密蠟、琉拍等項鏈,有的長至膝部,頸處圍一圈較寬的用珊瑚排列而成的項圈,服飾非常別具一格。尤其是頭飾造型與其它地區皆然不同,更具富麗、華貴的特點。

四、西藏服飾的未來發展

藏族服飾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勞動中產生、發展、變化的,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文化交流的增多,藏族人民不僅僅以著傳統服裝為主,服飾也趨向於體閑裝、西裝、牛仔、裙子等,也非常注重品牌。與此同時,民族服裝無論在款式上和色彩上有了很大的改革和提高。比如:女裝從傳統穿著較為繁鎖改成了穿著方便,講究曲線、腰身美的特點。面料不僅僅趨向於氆氆而是大量選用織錦緞、絲綢等國內外上好的料子。色彩跳出的華美和獨特的造型,給來藏旅遊的國內外遊客展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許多國內外時裝設計師將藏族服裝的一些特點視為創作的靈感,並在自己的作品上予以發揮。西藏服飾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點,是祖國民族服飾藝苑中一支瑰麗的花朵,隨著社會發展,民族文化的弘揚,藏民族服飾定會更好的發展下去,將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它那獨特的魅力會更放光彩!

民主改革以來,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西藏民族服飾的款式、顏色和質量都發生了喜人的變化,趨向於簡便、舒適、美觀,更能顯示身體線條和審美情趣。種類豐富、選擇性強的現代西藏服飾正裝扮著自治區各族人民群眾今天的幸福生活。

希望能幫助到你。。。

⑨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官方記載,復佛教傳入是在漢制朝,今天河南的白馬寺就是佛經傳入後的第一個官方寺院。距今大約二千年。這是官方的記載。

其實在民間,佛教早就傳入了。釋迦牟尼出生在尼泊爾,他成佛後的傳教範圍包括尼泊爾、印度、中國藏南地區,也就是說,2500年前佛祖最早傳教就包括中國的藏南地區。雖然現在藏南地區被印度佔領,但那是中國的領土。

閱讀全文

與藏南歷史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