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禁毒故事
一位吸毒者啊武的故事:「我二十歲那年,正好汕頭特區經濟大發展,我就發了財,生意場上朋友的應酬也日益多起來。」在一大群朋友中,有一個是癮君子。阿武賭博輸了,情緒也降到了低谷。在朋友的慫恿下,情緒低落的阿武主動問朋友拿來「白粉」,就這樣,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再就有了無數次。一開始,阿武每天只花10來元錢就能滿足毒癮,可後來發展到每月幾千元,家裡生意賺的遠遠不夠他花,他開始以各種借口騙取家人的錢。由於長期吸毒,賺的錢都花光了,家裡人也不再相信他給他錢,他只好找到毒友幫忙,於是阿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偷車的人當瞭望風,他也因此被判了10個月的監禁。出來後,父親為他在蓮下開了家茶葉店,本以為他從此會好好做人,可沒想到又被朋友引誘重新走是吸毒路。
不是什麼名人的故事
不知道可不可以
啊樹和啊巧是戀人。有一天,阿樹下班回家,發現阿巧正在廁所里吸毒。她18歲那年因為經常頭痛吃葯不見效,被朋友引誘開始吸食海洛因,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阿樹決定幫助女友戒毒。兩次多沒成功。於是啊樹決定自己吸一次,戒給啊巧看。「可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不久我發現自己完全離不開它了,每天開銷增大,至少400元。我忘記了對阿巧說過的話,忘記了我追求的目標,無心工作……「
女友終因吸食過量毒品而死,連番的打擊讓阿樹痛苦欲絕,自己從戒毒所出來後也曾有過3次復吸。直到他最好的朋友移民出國,臨走時給他留了一封信,讓阿樹感慨萬千,「大家同齡人,一起出來打拚,自己到頭來一無所有,別人卻前途無量。都是白粉害了我,我不能再沉淪下去。」這一次,他走進廣州市戒毒勞教所,在幹警耐心教育下決定痛改前非,成了改造的積極分子。
㈡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禁毒事件是什麼
虎門銷煙我國的禁毒運動的里程碑
㈢ 歷史 禁毒 史事
虎門硝煙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是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令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編輯本段]背景
自從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敗亡和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已晉身為工業大國。1757年,英國消滅莫卧兒帝國,將印度納入殖民統治,是為英屬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773年取得印度專賣權,大量生產鴉片,運送到加爾各答的倉庫等待輸出。英國政府和英國東印度公司董事會開始對華貿易之時,並不支持販賣鴉片,認為有損國家的體面。
1833年8月23日,英國國會通過《東印度公司改革法案》,英國樞密院下令廢止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華的貿易專利權和壟斷權。英國東印度公司大班被駐華商務總監取代。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任命律勞卑勛爵為首任駐廣州商務總監,並任命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後一任大班德庇時(又譯戴維斯、爹核士、大衛斯)及G·B·羅拔臣爵士為副手。
英國方面已訓令律勞卑可作武力行動,道光十四年六月十三(1834年7月15日),就在律勞卑成為商務總監不久,就從澳門乘船,打算硬闖廣州進駐,結果與兩廣總督盧坤發生沖突。盧坤下令將律勞卑等人驅逐回澳門,律勞卑退回澳門不久就病亡,德庇時成為第二任駐華商務總監。
由於清朝政府不許在陸地上買賣鴉片,也不準將鴉片存於澳門,於是英商就把鴉片倉庫設在船上,名為「躉船」,停泊在伶仃洋至台灣的周邊海域,讓走私鴉片者接貨立券,憑券使可在廣州取錢,當時,加爾各答的英國人報紙如此報道
[編輯本段]全國禁煙
以琦善為首的弛煙派評擊黃爵滋,以各種理由將煙害問題歸疚於其他社會問題上,而且主張禁煙的官員不過是少數人,就連道光帝即位前也嘗過鴉片,後來醒覺才戒掉煙癮,使他對禁煙一事猶疑不決。但林則徐早已於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任內時禁煙,把煙販及鴉片吸食者一掃而空。鑒於林則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認為禁煙並非不可行,於是道光帝下定決心,革除吸食鴉片的慶親王奕竇、輔國公溥喜之爵位,又將弛煙派的許乃濟品位降級。道光帝召林則徐入京,一連八日,天天皆召見林則徐商談禁煙,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關防,全國禁煙。
林則徐成為欽差大臣之後,引起弛煙派和滿州貴族不滿,但礙於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開反對,只得暗中阻撓。弛煙派首領琦善向林則徐威迫利誘,後人記述當時的情況:
龔自珍亦對林則徐的安危擔憂,他提議林則徐帶同重兵巧匠,一旦發生戰爭,便可即時還擊,更願隨林則徐一同南下,但林則徐不願他捲入政治旋渦,婉拒了龔自珍的好意。
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通力合作,發佈道光帝聖旨,查封煙館,逮捕煙販,下令處死了中國煙販馮安剛。林則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寶順洋行的蘭士祿·顛地。威廉·渣甸為阻止林則徐,返回英國,游說政府對清廷採取強硬行動。林則徐一知道人稱「鐵頭老鼠」的威廉·渣甸離去便高興表示:「鐵頭老鼠,狡猾的鴉片走私頭目,畏懼天朝的憤怒,已經回到煙霧之地。」
[編輯本段]封鎖十三行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正式抵粵,受九響禮炮之禮,所有廣東高官員皆來迎接。美國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觀禮,他留下了有關林則徐相貌的重要文獻:「氣度莊重,表情相當嚴厲,身材肥胖,上唇濃密的黑短髭,下巴留著長髯,看來六十歲左右。」林則徐首先參觀越華書院,並提了一對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眾鴉片煙商以為賄賂就能打動新來的欽差大臣,偏是林則徐就與歷來的官員不同,視錢財如無物,他限定所有煙商三日內交出全數鴉片,並簽切結書,聲明以後不販鴉片,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數的煙商屈服,交出鴉片,但大部份的煙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辦,皆無所動。林則徐便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3.過去禁煙弊端;4.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
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
外國煙商認為交少量鴉片給林則徐交差便了事,於是採取施延手法,稱對命令要詳加考慮,成立委員會作報告,七日內回復。林則徐非常氣憤,限令煙商依時交出鴉片,否則翌日十時親到十三行審判外國煙商。美國煙商表示願隨林則徐指示,遭蘭士祿·顛地阻止。結果三日之後,煙商決定象徵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鴉片。於是鄧廷楨下令封鎖廣州海岸,圍困十三行,蘭士祿·顛地意圖逃走,被鄧廷楨活捉。
其時商務總監為查理·義律,他一聽到十三行被圍困,立即從澳門趕到廣州。義律只見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劍闖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絕不讓他走出來。林則徐下令十三行內所有華人遷出,斷絕通信,斷水斷糧。十三行內有三百五十名外國人,只得親自去烹調、洗滌、鋪床、擦燈、挑水、擠牛奶,做平時根本不用動手做的家務。
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義律屈服,願意約見任何一名官員。廣州知府與他見面,但義律又不出現。林則徐向義律作最後通牒——《示諭外商速交鴉片煙土四條稿》,痛斥義律,義律最終於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時服從林則徐之命令。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從林則徐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共18天。
不過義律留有後著,他不讓外國煙商直接交鴉片給林則徐,而是先交給他,再以「以不列顛女王陛下政府的名義」繳出鴉片,連利息、運費一共二萬零二百三十八箱鴉片。令商業沖突變相成中英兩大帝國的沖突。
封鎖十三行事件後被寫入《南京條約》,並以此為借口索取賠款600萬圓。條約寫道:「四、因大清欽差大憲等於道光十九年二月間經將大英國領事官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銀六百萬圓償補原價。」
銷煙過程
虎門銷煙場景展示(福州林則徐祠堂內)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並建議繳出一箱鴉片,則賞茶葉五斤。
美國及荷蘭煙商承諾永不再販鴉片,義律卻從中破壞,繳煙途中運走鴉片,又以各種理由拖延繳煙時間。林則徐將計就計,也延長封鎖十三行的時間,義律無奈如數繳煙。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間繳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一千六百人,收繳煙膏四十六萬一千五百二十六兩、煙槍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一桿、煙鍋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煙販繳煙完畢,共收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蘭士祿·顛地等英國商販被驅逐出境,次日義律亦將十三行的英國人撤到澳門。
林則徐本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御史鄧瀛認為為防鴉片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余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於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鴉片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掉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工作人員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當天日記里又說:「以日內消化鴉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暫徙,以避其毒也。」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虎門搭起了一座禮台,前面掛著一面黃綾長幡,上書「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廣東各高級官員全部出席。由於銷煙是公開參觀的,加上是端午節前後,因此人們紛紛前往虎門淺灘。另外,不販鴉片的外商、領事、外國記者、傳教士等等,都專程由澳門或其他地方前來參觀,當中無一是英國人,以抗議清廷對英國人財產施加壓迫。
當中有帶同家眷之不販鴉片的美商C·W·金、傳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十人,不信林則徐有辦法把所有鴉片完整銷毀,於是前來實地考證。林則徐乾脆給他們進入池邊,讓外國觀察員直接詳看銷煙方法,沿途講解。待觀看全部過程、反復考察後,皆心悅誠服,向林則徐脫帽致敬。事後,傳教士裨治文在任職的《中國叢報》中記述:
此外,《澳門月報》、《季度評論》、《新加坡自由新聞》、《廣州紀時報》等外國人報紙皆大編幅連續報道虎門銷煙,而且得到與鴉片貿易無關的外國人支持及肯定。英國本土方面也因此事件而物價增漲,尤其是大米、絲綢和銀。
澳葡政府亦對查禁鴉片一事相當合作,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諾不販鴉片,並歡迎林則徐親臨查辦。林則徐於是發表聲明,不但葡萄牙商人可以正常貿易,往中國貿易時更會得到保護,絕不被人欺凌。
從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當中,共銷毀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斤鴉片,其中少數鴉片運送京師作樣本,然後銷毀。
㈣ 跟毒品有關的歷史事件
1、虎門硝煙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2、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3、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4、合成代謝類固醇
1889 年,72 歲的生理學教授查爾斯•愛德瓦•布郎•塞誇(Charles Edouard Brown-Sequard)把從狗和豚鼠的睾丸中提取出來的東西注射進自己體內,他指出這之後自己的力氣和身體健康狀況都有所提高。
二戰期間,納粹開始在集中營的囚犯身上試用合成類固醇,之後用在德國軍隊的士兵身上,希望讓他們更具有攻擊性。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
5、佩奧特掌和戰俘
佩奧特掌是一種藍綠色小仙人掌,具有致幻作用,美洲土著用於宗教活動和靈修。美洲土著把佩奧特掌視作 " 神聖的葯 ",有些族群直到今天還會在宗教儀式上使用它。雖然佩奧特掌被列為一級管制葯物,但某些部落的宗教機構不受此法律約束。
有一個關於佩奧特掌的史實很有趣,美國內戰期間,卡爾•魯宏茲(Carl Lumholtz)第一個記錄下了這種植物的用法,卡爾是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有關的人類學家,他講述了德州游騎兵(Texas Rangers)曾被聯邦軍俘虜並關進了戰俘營的過程。
游騎兵在監禁期間沒有刺激性飲料喝,就把佩奧特掌 " 龍舌蘭花 " 浸泡在水中,喝得忘乎所以,體驗到了白人男性從未經歷過的幻覺。
㈤ 中國禁毒歷史
1、1981年月27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重申嚴禁鴉片煙毒的通知》。
2、1982年雲南組建了全國第一支專業的禁毒隊伍,人數約1000人。
3、1990年8月公安部組成禁毒代表團首次訪問緬甸和泰國,各方達成開展禁毒合作的意向。
4、1990年11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禁毒委員會,它是我國最高的禁毒領導機構。
5、1998年國務院批准公安部成立禁毒局。
6、2002年3月雲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禁毒系掛牌成立,這在我國高校中尚屬首次。
7、2008年6月1日我國首部禁毒法開始實施。
(5)禁毒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國政府先後頒布《刑法》《海關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2008年6月1日,中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禁毒工作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正式實施。作為一部總結中國多年禁毒工作經驗、吸納國際禁毒立法精華,為在新形勢下全面加強禁毒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中國禁毒工作由此進入到依法全面推進的新的歷史階段。
中國國家層面形成了以《刑法》《禁毒法》以及《戒毒條例》《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等為主體的禁毒法律法規體系,地方政府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規,為開展禁毒斗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㈥ 從清朝末年到新中國成立前,在禁毒的過程中有什麽重大事件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是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專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屬。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那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㈦ 中國古代禁毒大事跡
林則徐虎門銷煙:
林則徐於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往廣東查禁鴉片,抑制該省水師。他於1839年3月10日抵達廣州,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合作下,依靠廣州人民禁煙。
當時,鴉片商人和英國代表都抱觀望態度。林則徐宣稱:「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
3月18日,林則徐命十三行頒給諭帖,嚴令外商繳出鴉片,並保證以後不再販賣鴉片。24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從澳門潛入廣州洋館,阻止外商交煙。
林則徐一面派兵監視洋館,封銷廣州、澳門之間的交通線,一面曉諭英商,論理、論法、論情、論勢,說明必須禁絕販煙。
27日,義律被迫遞函允繳鴉片。4月11日,林則徐、鄧廷楨親抵虎門驗繳鴉片。從4月12日至5月21日,共收繳鴉片19187袋,餘8箱留為樣品,後來銷毀。
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經22天方銷完。虎門銷煙是禁煙運動的高潮,是對於數十年來外商販運鴉片的嚴正抗議和堅決打擊,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虎門銷煙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禁煙運動大大增加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愛國意識。
經過這次事件,禁煙英雄林則徐被中國人尊為民族英雄。其清廉、剛正不阿的品質也甚為後人傳頌。但是,「虎門銷煙」並沒有有效地解救中國於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國對中國的侵略。原因在於,禁煙運動直接損害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
英國政府很快決定對中國發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虎門銷煙」也成為了外國列強發動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從這個角度看,「虎門銷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腳步,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
虎門銷煙一方面喚醒了當時中國很多愛國的有識之士,他們開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國」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國在中國的鴉片交易,沉重打擊了英國資產階級在中國的貿易掠奪,展示了中國人民禁煙的堅定決心和覺醒意識。
此外,這次事件還成為世界的禁煙運動的一個範例,歷史上很多國家、地區結合自身的情況對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濫。
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勝利,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上反對帝國主義的重要史例,也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史學家認為,它展示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對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有著標志性的意義。
㈧ 六月二十六日國際禁毒日與哪個歷史事件有關這一事件有何重大
1839年6月,虎門銷煙是抄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840年6月,英國艦船抵達廣東,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從這一天,中國步入了「近代史」的開端。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舉行了一次關於「葯物濫用和非法販運」的部長級會議,維也納13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提出了「熱愛生活,禁止毒品」的口號。建議將每年的6月26日指定為「國際禁毒日」。
這項建議被聯合國通過。 1987年12月,聯合國大會第四十二屆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正式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國際麻醉葯品濫用和非法販運日(國際禁毒日)。
毒品有以下這些:
傳統毒品:海洛因、鴉片、嗎啡、可卡因、大麻。
合成毒品:冰毒、麻古、搖頭丸、「開心水」、「神仙水」。
新精神活性物質:氯胺酮(俗稱K仔、K粉)、合成大麻素類、卡西酮類、芬太尼類、苯乙胺類、哌嗪類、色胺類、植物類。
㈨ 請給幾個關於"禁毒"的事例
模仿惡習步入「毒」途 15歲吸毒者敲響警鍾
記者近日從有關資料上獲悉,在我國吸毒人群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達77%,而且他們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16歲以下的吸毒人數更是數以萬計。吸毒人群的低齡化正在成為一個令人憂慮的社會問題。在「6·26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特地來到汕頭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進行采訪,希望通過眼前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幫助青少年朋友們在戒毒者悔恨的聲音中築起防範毒品的堅固防線。
模仿惡習步入「毒」途
青少年由於其意志的自控力薄弱,模仿力強,加之文化程度低,容易把不良現象和行為當成時髦追求或認為是「酷」的表現,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癮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15歲的阿兵(化名,下同)是市強制戒毒所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別看他個子矮小,但雙眼卻滴溜溜轉個不停,一眼就可看出是個「老江湖」。
阿兵是澄海外砂人,因年幼其母病亡,其父忙於生計無暇照管他,自7歲起,阿兵模仿大人們抽煙,並以之為榮。他說,每天放學後燃起一根香煙吞雲吐霧,走在同學們中間感覺特有面子。14歲那年,勉勉強強讀至初一的阿兵乾脆輟學了,終日跟在鄉里幾位「大哥」身前身後當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結識了鄉里一做餐飲生意的「大哥」,幾番來往後,阿兵很得大哥喜歡。慢慢地,阿兵也發現了大哥原來是「白葯仔」,但他也不以之為忤,相反還認為這是「酷」的表現。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點「白粉」終於「開禁」嘗了新,並從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葯後,因無錢買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當起了「魚蝦蟹」莊家,以賭錢為營生。據稱,那些「魚蝦蟹」的骰子都是用磁鐵做了手腳,因此聚賭時基本都是贏錢,有時一天純收入達三四百元。小兵稱其每天下午常在陳厝合、辛厝寮一帶「開局」,賺了「工資」後便買「葯」過癮。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獲,在審訊時因葯癮發作口吐白沫,結果被送強制戒毒。
尋求解脫墜入深淵
容貌秀麗的阿珍是市區人,誰也想不到,今年17歲的她「毒齡」竟已有兩年多了。據阿珍稱,是她那個畸形的家將她逼上了這條路,是為了尋求解脫,她才借「葯」消愁,結果愁沒消去卻把自己「吸」進了戒毒所。
據阿珍介紹,其父母在她13個月大時便離異了,她被判隨生母,後母親再嫁時後父嫌她累贅,便把她送給了市區一對結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婦(也就是她現在的父母)。阿珍承認,起初養父母對她很好,吃的、穿的無不關愛有加。但當她7歲時,養母生下了弟弟後,她又成了「累贅」,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飯、打掃衛生、看管弟弟等什麼雜務都「承包」了。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裡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溫暖和關愛,阿珍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小學畢業後,她即跟著在歌舞廳認識的朋友們離開了家。有一天她見幾個朋友躲在一個隱蔽角落裡抽煙,仔細一看,發現他們的抽法很奇特,於是她湊了上去,學著他們的樣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稱,那一刻她感覺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上癮後,因無經濟來源,她便再也離不開那些娛樂場里的「朋友們」了,因為只有和他們在一起,她才能獲得毒品來應付她日益強烈的毒癮。
愚昧無知自投火坑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青少年染上毒癮還源於無知。來自粵東某偏僻山區19歲的女孩小敏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於對毒品毫無了解,她認為自己意志力堅強不會上癮,不料卻在嘗試中成了毒品的俘虜。
小敏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15歲的她便來汕頭打工,並認識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後,小敏發現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賺的錢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勸小李「改邪歸正」,但不管怎麼勸說,小李卻始終無法戒除毒癮。為了用自己的「行動」來勸說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後戒」的辦法來證明毒癮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說服男友徹底戒毒……
然而,小敏失敗了,她非但沒有幫著男友戒去毒癮,自己也陷了進去。此時,她方悔不該當初,但「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了她。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後進了戒毒所……
抵禦病魔需要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