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史記中商紂王的故事(概括)
《史記·殷本紀第三》關於殷紂的原文: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憙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請除炮格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紂由是稍失權重。王子比干諫,弗聽。商容賢者,百姓愛之,紂廢之。及西伯伐飢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紂曰:「天既訖我殷命,假人元龜,無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維王淫虐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紂不可諫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爾未知天命。」乃復歸。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殺妲己。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說。於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而封殷後為諸侯,屬周。
⑵ 求 商朝紂王的大事記年表 雞毛蒜皮的都要。。
乙帝的長子叫微子啟。啟的母親地位低賤,因而啟不能繼承帝位。乙帝的小兒子叫辛,辛的母親是正王後,因而辛被立為繼承人。乙帝逝世後,辛繼位,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紂」,因為謚法上「紂」表示殘義損善。
紂天資聰穎,口齒伶俐,行動敏捷,接受能力很強,而且力氣很大,能赤手空拳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犯下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得地位,他驕傲地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紂王嗜好喝酒,生活放盪,寵愛女人喜歡尋歡作樂。他特別寵愛妃子妲己,完全依從妲己的言行。他讓樂師涓為他製作了新的淫亂聲調,這就是北里的放盪舞曲,頹廢淫盪的靡靡樂歌。他加重對百姓的賦稅,把鹿台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大肆擴建沙丘的園林樓台,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裡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規模的戲樂,聚集在沙丘,把酒注入池中當做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紂王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四方諸侯有的已經背叛了他。於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讓人在塗滿油的銅柱上爬行,下面點燃炭火,爬不動了就掉在炭火里。
紂王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
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紂王,她不喜淫盪,紂王大怒,殺了她,還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諫,與紂王爭辯激烈,結果鄂侯也遭到脯(fǔ)刑,被製成肉乾。西伯昌聽到這件事情,私下裡嘆息。崇侯虎得知,向紂王告發了西伯昌,紂王就把西伯昌囚禁在羑(yǒu)里。西伯昌的僚臣閎(hóng)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紂王,紂王這才釋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從獄里出來之後,向紂王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紂王廢除炮烙的酷刑。紂王答應了他,並賜給他弓箭大斧,讓他又全力去征伐其他諸侯,這樣西伯昌就成了西部地區的諸侯之長。
紂王任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於阿諛奉承,貪圖財利,殷國人因此不來親近紂王了。紂王又任用惡來,惡來善於詆毀他人,喜歡進諫讒言,四方諸侯因此更加疏遠紂王了。
西伯昌回到自己的領地,私下裡修養德行,推行善政,四方諸侯很多國家背叛了紂王而來歸服西伯昌。西伯昌的勢力越發強大了,紂王因此漸漸失去了權勢。
王子比干勸說紂王,紂王不聽。商容是一個有才德的賢人,百姓們都敬愛他,紂王卻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昌攻打飢國並滅掉了這個忠於商紂的小國家,紂王的大臣祖伊聽說後既怨恨周國,又非常害怕,於是跑到紂王那裡去報告說:「上天已經斷絕了我們殷國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預測,還是用大龜占卜,都沒有一點好徵兆。我想並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後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於自絕於天下,所以上天才拋棄了我們,使我們 不能安穩的生活,而您既不了解上天得意思,又不遵循國家的常法。如今我國的臣民沒有不希望殷國早早滅亡的,他們說:『上天為什麼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掉紂王的命令為什麼還不到來呢?』大王您如今想怎麼辦呢?」紂王說:「我一生下來就註定要做國君,這不就是奉受天命嗎?」祖伊回國後說:「紂王已經無法勸解了!」
西伯昌死後,周武王率軍東征,到達盟津時,諸侯背叛殷紂王前來與武王會師的有八百多個諸侯國。諸侯們都說:「是討伐紂王的時候了!」周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於是又班師回國了。
紂王更加淫亂暴虐,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王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謀劃,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干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就極力勸諫紂王。紂王大發雷霆說:「我聽說聖賢的人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王知道後又把箕子囚禁起來。
殷國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忙忙地逃到了周國。周武王見時機已到,就率領諸侯討伐殷紂王。紂王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歷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紂王的軍隊被打敗,紂王倉皇逃進內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太白旗竿上示眾。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乾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殷的祭祀,並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殷的民眾非常高興。於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為後世人貶低帝這個稱號,所以稱為王。封殷的後代為諸侯,隸屬於周。
周武王去世之後,武庚和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聯合叛亂,周成王命周公旦誅殺了他們,再在宋國封立微子的家族,來延續殷族的後代。
殷紂王(前1075年--前1046年),名鋅,號帝辛,帝乙之子,商代最後一位君主,帝辛少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是一個能文能武很有本領的人。
紂王繼位後,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不殺奴隸,發展生產,更新觀念,不事鬼神。曾深山練兵,鑄造兵器,率重兵征服東夷。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使先進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長江流域傳播,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殷朝征服東夷後,疆土擴大,農業發展,財糧增多,帝辛便修建倉庫,儲糧聚寶。《竹書紀年》雲:「厚賦銳以實鹿台之錢,而盈鉅橋之粟」。
征服東夷的勝利,使紂王逐漸驕傲恣肆,專橫跋扈,特別是晚年,好酒淫樂,不理政事。曾在朝歌設肉林、酒池,尋歡作樂。群臣進諫不納,為此其叔父比干被殺,庶兄微子逃離,太師箕子佯狂。但寵愛妃子妲己,唯妲己之言是從,肆意殘殺無辜。
周武王乘機聯合庸、蜀、羌、 微、彭、濮等族,帶兵數萬,與紂王兵會戰於牧野(朝歌城南至衛輝市)。紂王倉皇組織奴隸兵應戰,前徒倒戈,敗回朝歌,登鹿台蒙珠玉衣自焚而死。其子武庚將其葬於淇河西岸,今遺址尚存。
紂王在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暴君,與夏桀並論。這一段歷史,後人加上幻想元素,寫成了《封神演義》,又稱為《封神榜》。不過,有觀點認為,很多對帝辛的方面評價,存在歷史遞增性。先秦文獻對他的指責並不多,甚至有些文獻稱贊紂王聰穎勇武、才華橫溢,是難得的英主。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各種各樣對他不利的指責越來越多。子貢也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此言有一定道理。
⑶ 商朝重大的歷史事件
1、商湯滅夏:
夏王朝統治了大約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 世紀,國勢日衰,江山開始搖搖欲墜。夏朝最後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後,統治更加殘暴。商部落因為畜牧業發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
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決心消滅夏朝。夏此時已是眾叛親離,而商湯領導有方,所以夏桀的軍隊很快被打敗,桀也遭到了流放。於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2、景亳之命:
景亳之命是發生在商朝的歷史事件。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偃師西),與各方諸侯參共同召開了「景亳之命」大會, 會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讓百姓脫離暴政與苦難。商湯後來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3)紂王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
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前期為兄終弟及,後期為典型的父死子繼。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成湯時期的國家權力已經初步確立,奴隸制的社會秩序亦已穩固。
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
⑷ 紂王時期的一些歷史和重要人物
妲己-商紂妃
妲己,有蘇氏的女兒。商紂王子辛的寵妃,有美色。
商紂王王征服有蘇氏(今河南省武陟東)。有蘇氏獻出美女妲己。紂王迷於妲己的美色,對她言聽計從。妲己喜歡歌舞,紂王令樂師師涓創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健蹈,在宮中朝夕歡歌。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艷迷人。於是紂王荒理朝政,日夜宴遊。紂王還在衛州(今河南省淇縣)設『酒池』,縣肉於樹為『肉林』,每宴飲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體追逐其間,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臨漳)有一位女兒長得十分美麗,應召入宮,因看不慣妲己的淫盪被殺,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醬分給諸侯。
妲己喜觀『炮烙之刑』,將銅柱塗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紅的炭中,腳板被燒傷,不時發出慘叫聲。妲已聽到犯人的慘叫,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笑。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濫用重刑。
紂王的無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機發動諸侯伐紂,在牧野(今酒南省淇縣南)之戰,一舉滅商,紂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縊而死。
商 盤庚 (生卒年不詳)
商朝第十七代君主,在位初,天災,人禍不楬,盤庚下決心改革,足卒遷都殷,後改國號殷,因遷都而作告諭臣民之書,即《書經》中的《盤庚三篇》。「遵湯之德,行湯之政,諸侯來朝,商道復興,」在位二十八年。或作般庚。
伊尹
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名伊(另說名摯),尹為官名。一說名摯。今莘縣人。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務農。傳說他為了見到商湯,遂使自己作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說湯而被用為「小臣」。後為成湯重用,任阿衡,委以國政,助湯滅夏。湯死後,歷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後,即太甲即位,湯孫太甲為帝時,因不遵湯規,橫行無道,被伊尹放之於桐宮(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另說今河南省-虞城東北),令其悔過和重新學習湯的法令。3年後,迎回太甲復位。死於沃丁時。他為商朝理政安民60餘載,治國有方,權傾一時,世稱賢相,3代元老。伊尹於公元前1713年卒於亳(今山東省-曹縣南),享年百歲(另說伊尹放逐太甲後,篡位自立,太甲潛回,將其殺死)。據莘縣舊志記載:「莘之北門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世傳伊尹躬耕處也。」又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東昌府知府程光珠訪求古跡,親書「莘亭伊尹耕處」6個大字,題曰:「堯舜之道,畎畝之中,聖作物睹,龍虎雲風。」令知縣劉蕭勒石立碑,以永志之。其碑今在莘縣城北單廟鄉大里王村西,碑文大部清晰可辨。另在莘縣古有伊尹廟,「伊廟清風」為舊時「莘縣八景」之一,歷代地方誌乘多有記載和題詠。
武丁
商朝國君,軍事統帥。子姓,名昭。商王小乙之子。相傳少年時期遵父命行役於外,與平民一同勞作,得以了解民眾疾苦和稼穡艱辛。繼位後,勤於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出土的武丁時期甲骨卜辭有「中師」之名,當是開創軍隊以「師」為最高建制單位,也有認為是初建右、中、左三師。鑒於
⑸ 商紂王的暴行是什麼 商紂王的歷史功績與評價
商朝是奴隸社會時期的第二個朝代,其最後一個皇帝就是遭人唾罵的商紂王。在世人的眼中,帝辛的執政方式是殘暴的,那麼商紂王的暴行都有哪些。歷史上的商紂王和影視作品中的形象是一樣的嗎,商紂王的歷史功績有什麼,後人該如何客觀地來評價他。
據說,商紂王非常喜歡喝酒作樂,於是他命工匠鑿地為池,讓侍從往池中倒酒,酒池廣闊還可以劃船。商紂王和後宮美人在酒池之上劃船,飲酒作樂。
據說,商紂王在皇宮內專門命人建造了一片木樁之林,木樁之上掛滿了各種烤熟的肉食,商紂王整日就和妃子姬妾在肉林之內縱欲享受。餓了就吃木樁上的肉,不分晝夜。
據說,商紂王大興土木,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共耗時七年時間,建造了一座鹿台。鹿台四圍三里見方,有百丈之高。商紂王把搜刮來的金銀美女們聚集在鹿台之上,七天七夜的飲酒歌舞,最後都忘記的時間流逝日月變遷。
據說,商紂王創造了炮烙酷刑。就是用炭火把銅柱子燒紅,逼迫反對他的人在上面爬行,把人烤的皮焦肉糊而死。
據說,商紂王竟因為好奇胎兒是長什麼樣子,殘忍地命人剖腹取幼兒,孕婦失盡鮮血,痛苦死去。商紂王想知道農夫光著腳過河為什麼不怕冷,便叫人砍掉農夫的雙足,敲骨驗髓。
此外還有什麼寵信奸佞,獨寵妲己,擅殺賢良等等罪行多達數十條,真的是罄竹難書。
商紂王的歷史功績與評價
商紂王在位期間,東夷蠻族發生了叛亂,商紂王派大軍前往征伐。這件事在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左傳·昭公四年》雲:「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這里說東夷起兵不服從商紂王的統治。
商紂王平定了東夷叛亂,派軍隊往東南方向開拓疆土,把商王朝的影響力發展到了淮河和長江流域,對於當時的中原王朝先進文明向東南方向未開化地區的傳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這對於中華民族在中國大地上的發展有著不朽的功勞。可以說商紂王的歷史功績比打敗他的周武王還要高~
⑹ 商朝重大的歷史事件
商朝重大的歷史事件是非常多的。最出名的應該是商紂王。他因為輕信奸臣,非常殘暴。導致國家的滅亡。
⑺ 關於紂王的故事
蘇妲己原本是有蘇氏的公主,他爹是有蘇氏的諸侯王。
「妲」是美麗的意思,應該說,她是艷名遠揚的一類。
蘇妲己的父親,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一說是不服管理,具體的誰也不清楚,史書上沒說),惹惱了紂王。
當時,紂王的年齡,大約在四十到六十歲之間,他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當然,也知人善任,敢於提拔平民甚至奴隸作為官員,是個厲害的宿將。他一怒之下,傾兵攻打有蘇氏。有蘇氏不過是一個小部落,哪裡能夠抵擋,結果就敗了。
蘇妲己作為戰利品之一,被帶到了朝歌。
之後的故事,那就是任憑個人發揮了。在攻打了有蘇氏之後,紂王就很少再親自帶兵——可以理解為沉迷女色,但也未嘗不是因為年齡大了的原因。
再後來,時間咻咻咻的過去,轉眼到了姬昌父子出場的時候。
在當時,中央裡面,有三個人是很厲害的,號稱「三公」。他們是九侯、姬昌,還有一個我不記得了……咳,接著說。九侯進獻了他的女兒,紂王認為她不夠yd,就把她殺了,順便把他老爹夜剁成了肉醬。西伯侯也被囚禁,另外一個,紂王想辦法把他打發出去,到邊疆喝風玩兒。
這一件事,並不像史書里記載的那麼簡單。
第一點,據『呂氏春秋』記載,紂王和他的兄長是同母所生,但是,他的母親,生他哥哥的時候,還不算正是老婆,等到生紂王的時候,封了正式老婆。他和他哥,很難說誰是嫡出。紂王二十歲才嗣位,據說那會兒,他老爹死有半年了。那麼,他是怎麼當上大王的呢?
第二,紂王「好游樂」,在他登極的頭十年(!),一直在外打獵,沒有召集群臣,商議過國事。但是,並沒有人說,他在位初期,政治敗壞之類。那麼,這十年,是誰在主持國家大事?
第三,根據現在的一本「古代帝王」圖書講,最新考古發現,紂王是他爹的第四個兒子,是幺兒。他本名叫子受徳,後來改名子受辛。
要知道,古代的王子改名,可不想現代人那麼簡單,基本上,只有最後繼承王位的人,才能一直使用皇室的「姓」。像紂王的兄長,就叫箕子。
而紂王的封號,就是「帝辛!」
假如,這個記錄是真的的話,最合理的猜想應該是這樣:
紂王的爹有四個兒子,老大和老四(就是紂王)是正派老婆生的,剩下兩個是雜牌老婆生的。老大是太子。但是,後來,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太子被廢了——先秦時,無大錯,不易儲。而世傳,紂王只有兩個(或一個)兄弟。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子死掉了。
而他的改名,就應該是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改的。
下面是我的個人猜測:
戰爭爆發,太子戰死,他爹估計也死了,不然不會來不及立太子。這個時候,年紀還比較小的四王子,臨危受命,在戰爭中立下大功,被三公擁立為帝。
但是,因為紂王年紀較小,又沒有父兄的庇佑,所以,權力被架空。他終日在外打獵,暗中培植了自己的勢力。後來,他發兵討伐不服從商朝統治的諸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但是,因為他提拔奴隸做將領(這在當時非常嚴重),並且偏愛武將,輕視文官,三公漸漸不能控制他。九侯為了保住位置,把女兒獻出來,但是紂王很記仇,還是尋由頭殺了他女兒,又雷厲風行,把三公都收拾了。
這個時候,正是蘇妲己進宮伊始。在這種腥風血雨的政治斗爭中,很難想像,他還能有精力去發展個人情感。
事實上,蘇妲己跟他確實沒什麼,年齡差距太大了。歷史上,紂王並沒有殺妻滅子。他的太子武庚,率領殷朝移民,被周分封到偏遠的地方。後來,他還煽動姬昌的兩個兒子,跟他一塊兒造反復國,最後被鎮壓,三人都被處死。
武王伐紂時,那些文官大都叛逃,但是武將很少,幾乎沒有,只有一個祖尹,大概是軍師一類的人物,看不慣紂的剛愎奢侈,勸了他幾句,紂王不聽,他就逃走了。
當時,商朝的主力部隊,都被蜚蠊(人名)帶走,去攻打東夷。因為紂王連年征戰,國家變得很富強——這不奇怪,那時候是奴隸社會,仗打得好,就有戰俘,就有奴隸。因為人少地多,不愁沒地方幹活。
武王打過來的時候,紂王匆忙組織了十七萬軍隊——臨時動員的,不容易啊。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奴隸。結果,還是敗了。
關於此戰,史書上有兩種說法
1,尚書:伏屍百萬,流血飄杵(杵不是櫓。杵是農具。這些軍隊都是老百姓!那個時候,失去了軍隊的紂王,已經沒有什麼能力,強迫百姓去為他打仗,只有一種可能,那些人是自願的!)
2,史記:周王帶甲三千,商兵臨陣倒戈。(老實說,這個不大可信十七萬對三千,一人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他們。仗打勝了,奴隸可以變成平民,但是周朝進來,他們肯定還是奴隸。)
然後,紂王就逃回鹿台,帶著他收藏的寶貝,舉火自焚。蘇妲己也自盡了。
然後,武王就砍下了紂王和蘇妲己的腦袋,把掛在旗桿上,凱旋而歸。
紂王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就已經很壞,商朝已經式微。但是,到了紂王時,他攻打下了東夷,,討伐不平的諸侯,使商朝實現了中興。他封奴隸為官員將領,是對當時制度的很大挑戰。那年頭,奴隸跟牛馬一樣,死了換一個,主人甚至不願跟他們說話。但是,紂王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很有可能,紂王本身對奴隸制度並不滿意,想要改進,但是改革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他有大略,卻無雄才,最終自盡。
周朝的勝利,並不能說光明。從周以後,每一代,對紂王的污衊都更深一層。開始時,還直說他為人狂放,不守規矩,後來就開始說他驕奢淫逸,剛愎自用,在後來就成了壞得掉渣。但是,相對而言,越早的史書,對他的評價都越傾向於正面。
韓子「非相」記載,他長得很帥。從歷史記錄來看,他是個很勇武的人,這相當相當符合當時的審美觀念。我覺得,蘇妲己喜歡他比較有可能,他自己有老婆有孩子,那老婆還八成是患難之交,沒必要對一個蘿莉有那麼大興趣。蘇妲己的事兒,基本上都是周朝人編出來的。她本人並不算壞,就算想壞,她沒什麼權力,也沒地兒使壞。
後來,有人編了一本什麼演義(名字忘了,但不是封神演義。封神演義是根據這本什麼演義編寫的)。直到清朝,許仲琳的封神演義出世,正是奠定了他一大暴君的形象,也寫出了蘇妲己的蛇蠍女人代表。其實,在不少先秦記載中,蘇妲己都沒有出場過。
有人說,蘇妲己後來嫁給了周公旦,這是假的,是孔融(或者別個小神童,那個我記不清了)和別人開的一個玩笑。
回答者: 子受辛 - 舉人 四級 8-
⑻ 商朝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
1 商族的歷史與夏同樣久遠,傳說簡狄吃了玄鳥的卵而生了商的祖先契。從契到湯共傳了十四代,恰好與夏相始終。商經過五百年而強大,最後經鳴條之戰滅掉了夏。
商湯之後,由太甲到太龍,是商朝鞏固和發展時期。湯的孫子太甲在位時還發生過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後商的統治很穩固。
盤庚在位時曾幾次遷都,最後定都在殷,所以商朝也叫做殷朝,遷都促進了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商朝基本上是王位世襲制,從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到商後期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這也是後來周朝宗法制的重要基礎。同時,商的占卜也很出名,現存的甲骨文便是占卜的記錄。商王的統治僅僅限於狹小的
中央地帶,四周及邊緣地區是王室諸子及各族的領地,中央集權還沒有形成。
商朝的矛盾在中期後加劇,王權的爭奪尤為激烈,同時還有奴隸的反抗斗爭。紂王時用武力鎮壓,但最後引火燒身而滅亡了。商共傳十七代,三十五王,存在了約六百年。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與夏、周並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據傳說,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後代之一。
約在公元前16世紀,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商在黃河下游崛起,其首領成湯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輔佐下,開始了伐桀的戰爭。先消滅了個葛、韋、顧、昆、吾等夏的盟國,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後又在有娀之墟與鳴條兩次大敗夏桀軍隊。成湯回師毫邑後,便正式即位為王,各路諸侯前來朝賀,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湯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後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經仲壬至太甲幾代執政時間都很短,商朝的大權實際掌握於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後,不遵先法,胡作非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過,伊尹又親迎太甲回來繼續執政,商的統治又呈現出清明氣象。
太甲死後,傳位於其子沃丁,其後歷經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統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執政期間,商朝才再度興盛起來,出現了繼成湯之後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稱太戊為「中宗」。
商朝中期的幾百年間,歷代統治者由於朝廷內部的分爭及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遷都:仲丁自毫遷於囂;河檀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奄;盤庚自奄遷殷。自盤庚遷都到殷起,商朝的國勢又開始上升。武丁即位後,大力選拔人才,任用傅說、甘盤、祖已等賢能志士,征服了周圍的各方國,大大的擴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為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段時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達到商朝後期的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武丁之後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繼即位後,在政治上沒有才能,又荒淫無道,致使社會混亂,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後的六個國王(廩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則比祖甲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帝辛(商紂王)時,商王朝終於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商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寵愛美女妲己,將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賢臣逐一廢除貶斥,將政務完全交給費仲等弄臣。為此,不僅朝中大臣、貴族反對紂王,而且諸侯和各方國也於商王朝離心離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領導下,在牧野一舉擊潰商軍,從而結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統治。
商王朝經過六百多年的發展,在政治、經濟以及科學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長足的進步。從我們考古出土的殷墟遺址來看,商朝已完全脫離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為定居。在殷墟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龜甲及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陽發現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這說明商朝的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以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龜甲上發現的甲骨文,被普通認為是商時代的文字,這是我們今天可以識別的最早的中國象形文字,為我們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商王朝共歷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約四百九十六年。
商朝 公元前 1562 年 -- 前 1066 年
2 商人傳說是「帝嚳」之子「契」的後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於商,開始興起。經過五百年的發展,到成湯時,已經成為以毫為都城的強大方國。在伊尹的輔佐下,成湯首先爭取眾多方國的支持,征討不歸順的方國,最後興兵伐夏,鳴條一站,夏桀兵敗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商湯用武力消滅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統治,是歷史的進步。新建立的商王朝,雖然在社會型態上與夏王朝並無區別,但是他的誕生,畢竟給古代社會內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階級社會的機制。所以古書對商湯伐桀滅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周易.革》)。
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商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此為一家之說)商的繼統法,是采兄終弟及制,無弟然後傳子。商湯的孫子「太甲」在位時無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攝政。三年,太甲悔過,又迎歸復位、勤儉愛民、諸侯親附,社會安定,被稱為守成之主太宗。此後,一直到第九位天子「太戊」,是王朝鞏固和發展的時期。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時,曾發生過有諸侯不朝的情況,太戊繼位,在「伊陟(音「智」ˋ)」和「巫咸」的輔佐之下,殷道復興,諸侯歸附,太戊被稱為中宗。
從第十位天子「仲丁」開始,商王室出現混亂。其後五代九王,多次發生廢除嫡子而另立弟弟或庶子,以及弟弟、兒子爭奪王位的權力斗爭,並且多次遷都。先是帝「河亶(音「膽」danˇ)」遷都於「相」,然後是帝「祖乙」遷都於「邢」。「九世之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力衰敗,諸侯不朝,各種矛盾交錯,危機四伏。「盤庚」為了挽救王朝的危機,將都城由邢邑遷至殷,並進行改革,推行成湯的政治,革除奢侈惡習,關心百姓,使局勢得以安定,政治,經濟,文化開始迅速發展。史稱「盤庚遷殷」。第二十二代商王「武丁」自幼在鄉間長大,了解民間疾苦和稼檣艱難。他從奴隸中慧眼提拔「傅說」為相,任人唯賢,大力改革政治,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並多次出兵平定了土方,鬼方等游牧民族的侵擾,大規模地對荊、楚用兵,商王朝的的勢力遠及四方,發展到鼎盛。
自二十四代王「祖甲」以後,社會矛盾加劇,殷王朝逐漸出現衰亂的景象。第二十七代王「武乙」無道,以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名為射天。後來他在河間打獵時,遭電擊而死。到第三十代王「紂」時,王權與貴族權勢的斗爭發展到了鼎點。紂王自持聰明,剛愎自用,文過飾非,淫虐無比,奢侈無度,醉生夢死,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作長夜之飲。紂王設炮烙之刑,大肆殘殺王公貴族。濫施酷刑,加重聚斂,使得諸侯、貴族和小民都相與反叛。紂王在危機日益加深時,還大規模地對周邊部族用兵,平定東夷,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西方的周人乘機發展起來,終於滅掉了殷商。
商王朝王系表 (1766 B.C. -- 1122 B.C.)
成湯->太乙 -> 太丁 -> 外丙 -> 中壬 -> 太甲 ->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戊 -> 中丁 -> 外壬 -> 河亶甲 -> 袓乙 -> 袓辛 ->沃甲 -> 袓丁 -> 南庚 -> 陽甲 -> 盤庚 -> 小辛 -> 小乙 ->武丁 -> 袓庚 -> 袓甲 -> 廩辛 -> 武乙 -> 太丁 -> 帝乙 ->帝辛 (紂王)
後,妃 商王武丁妃 : 歸好,商紂妃:妲己
功臣名將 伊尹
政治制度:
商王朝的職官有中朝任職的內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別。內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最高的政務官,是協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阿、保、尹」。王朝高級官吏統稱卿士。三公,則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並不常設。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內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仆、御),侍衛武官亞,衛士亞旅,掌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ˊ)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邊境的衛。
商代在實行貢納制度的同時,還有勞役租「助」,就是要求農人助耕公田(籍田),收獲皆為統治者所得,其比例約占農人收獲的十分之一。殷紂王加徵賦稅,用以充實鹿台和鉅橋。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權觀念籠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統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則,就是依據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國家。
經濟文化:
商人從一開始就是一農業為主的民族,商湯曾派毫人幫助葛人種地。甲骨卜辭中多次見到「其受年」(能獲得豐收嗎?)的問語,反映商朝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在畜牧業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遺骸外,還有象骨,說明當時北方還有訓象。並且掌握了豬的閹割技術,開始了人工養淡水魚。手工業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細,規模巨,產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尤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發展到高峰。成為商代文明的象徵。而且商朝人已經發明了原始的瓷器,潔白細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現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絲織物有平紋的紈,絞紗組織的紗羅,千紋縐紗的縠,已經掌握了提花技術。
商代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牽著牛車和乘船從事長途販運的商賈。到商代後期,都邑裏出現了專門從事各種交易的商販,呂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為業,又曾在孟津賣飯。
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於農、牧ˋ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製作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樂舞是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可考證的有《桑林》、《大護》,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音樂專業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見)、音樂奴隸和「瞽」」三種人。有關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科學發展: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位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
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朝的起止年代,大約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
商朝
商朝的時間BC1600---BC1046約從公元前17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商代是繼夏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自太乙(湯)至帝辛(紂),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經歷了將近六百年。
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記有:湯「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詩.商頌.殷武》也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記載,反映了商王朝在湯的統治下,已經成為強盛的國家。
商湯和左相以後,在處理政務、穩定政局、發展生產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仲虺死後,伊尹在政壇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湯甲時期[重要的輔佐,政壇的一位元老。
商湯死後,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其弟中壬繼位;中壬死後,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乃商湯之長孫。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後,太甲修德遵法,諸侯歸服,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這個故事,反映了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使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這個故事流傳久遠,伊尹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
不過,統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斗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
據文獻記載,商代曾五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不過考古學家至今只發現了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和安陽殷墟四個都邑遺址。這四個遺址的面積都很大,均在三、四百萬平方米以上。考古學家已在這四個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遺存,如二里頭遺址中部發現的一號宮殿,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在偃師和鄭州發現了規模很大的城垣。安陽殷墟還發現了規模宏大的王陵區祭祀場。從這些發現與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商代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有各種職官、常備的武裝(「左中右」三師),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規等等。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麼關系,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較一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斗爭有一定關系。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即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斗的激烈。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後,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齣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現。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如銅、鉛、錫三元合金出現了;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數量大增,還出現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這樣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銅業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的發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祭天祀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史前時期的考古中曾一再發現這類遺存。隨著農業的出現,人們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而產生對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種。祖先崇拜又叫靈魂崇拜。它源自對先人懷念,把夢中的情景理解為先人的靈魂作祟而產生。人們祭祀祖先,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開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內容發生很大變化。由於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統治者,為了維護他的統治,就把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結合起來,創造了天或上帝這樣的至上神。從文獻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這個神,1899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的商代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餘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並讓人們識讀。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的存在無可爭議,並使商代歷史成為信史。安陽殷墟出土的十五萬片甲骨卜辭,記錄了商代社會中發生的許多事情。經過幾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豐富內容,為研究商代歷史開拓了重要的途徑。甲骨文中則有「帝」或「上帝」。所以商湯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號,鼓動軍土和同盟者去執行上帝的意志,奮勇討伐。但天上的上帝與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對的。為了執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過巫與上帝溝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時,用五種祀典,對上甲以後的祖先輪番地、周而復始地進行。安陽殷墟王陵區的祭祀場中發現了上千個祭祀坑,武丁時一次使用人牲達數百人。這種情況反映了商王對祖先崇拜的重視,因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武丁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祖庚、祖甲以後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四方諸侯也起來反叛。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不思改變,不聽忠諫,一味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同時,他窮兵黷武,調集大軍征伐東夷,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也使國內兵力空虛。周武王的大軍打到商郊牧野,商紂王才組織力量,倉促應戰。結果,商王的軍隊毫無鬥志,「前徒倒戈」,為武王的軍隊開道。帝辛看到大勢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寶貨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
商朝歷代國王
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紂
奴隸制的發展時期—商朝
1、 商族的興起
傳說商族是高辛氏的後裔,居黃河下游,有著悠久的歷史。 舜時,商族出了一位傑出的軍事首領—契。後來商人把他稱作「玄王」,作為始祖,並編出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頌歌來贊美他(《詩經·商頌·玄鳥》)。太康失國時,契的孫子相土開始向東方發展,《詩經》上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孫冥 「勤其官而水死」(《國語·魯語上》),商人「郊」祀之。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發展。到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國語·周語下》說:「雲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2、 商朝建立與發展
湯即天乙,甲骨稱大乙,後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是一位很有修養的商族首領,相傳曾被囚於水牢。他在當選為首領後,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眾叛親離,便著手建立新的王朝。首先,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國葛(今河南寧陵縣北)、韋(河南滑縣東)、顧(山東鄄城東北)、昆吾(河南淮陽南), 「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最後,向夏王朝首都發起進攻。雙方戰於鳴條(河南封丘東),夏師敗績。滅夏後,湯回師亳邑,大會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於亳。
3、盤庚遷殷
商自湯至紂,歷十七世、三十一王,約六百年,以盤庚遷殷為界,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湯在位期間,能夠勵精圖冶,履行「天子」職責。據說商初七年大旱,湯以身為犧牲,祈求上帝說:「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呂氏春秋·順民》)。當時商的勢力很大,《詩經》上說:「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詩經·商頌》)。湯死後,其孫太甲即位,雖然荒淫,但有賢臣伊尹輔佐,尚不致大亂。後來多次發生王位爭奪事件,王都屢遷,政局不穩,「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史記·殷本紀》)。第二階段:從盤庚開始。盤庚是商朝的第十代第二十王。鑒於當時嚴峻的政治形勢,決定把都城自奄遷至殷(河南安陽西北)。殷「左孟門而右漳滏,前帶河,後被山」(《戰國策·魏策一》),是所謂「天下之中」。此後273年都城不再遷徙。盤庚行湯之政「百姓由寧,殷道復興,諸侯來朝」(《史記·殷本紀》)。盤庚三傳至武丁,商王朝達到極盛。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陝西,東到海濱。商朝後期,政治腐敗,至紂統治時,走上衰亡的道路。民國初年經董作賓先生的研究整理,將收集到的甲骨文分為五期:盤庚武丁時代、祖庚祖甲時代、稟辛康丁時代、武乙文丁時代、帝乙帝辛時代。參考資料:http://www.hxlsw.com/history/shang/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i貼吧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人人網豆瓣MSN
對我有幫助
18回答時間:2008-12-22 22:04 | 我來評論 | 檢舉
向TA求助 回答者: 旋風的我 | 四級
擅長領域: 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相關內容
2011-4-10 商朝歷史被稱為_______。 7
2011-4-9 商朝歷史
2011-4-3 商朝歷史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1
2010-10-17 甲骨文對商朝歷史研究有什麼作用 8
2010-10-16 甲骨文對研究商朝歷史有什麼作用? 13
更多關於商朝歷史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商朝 歷史
等待您來回答del0回答求阿長與山海經的故事復述。200字內。.del0回答商朝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del0回答劉少奇林彪等黨的領導他們都是否想把國家建設強大?他們真當上主席國....del0回答誰知道雀巢咖啡的歷史。拒絕復制。.del0回答《唐雎不辱使命》故事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個?.del0回答愛國詩歌.del0回答與自相矛盾的故事在生活中一樣的事情.del0回答20求:兩只蟲子的故事開頭音樂 405167022@qq。com.更多等待您來回答的問題>>沒有感興趣的問題?試試換一批其他回答 共1條
商朝有專門記大事的,不過都記載在甲骨文上。蘇妲己史書只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沒有記載有沒有妹妹或姐姐。
http://..com/question/79936455.html
1 商族的歷史與夏同樣久遠,傳說簡狄吃了玄鳥的卵而生了商的祖先契。從契到湯共傳了十四代,恰好與夏相始終。商經過五百年而強大,最後經鳴條之戰滅掉了夏。
商湯之後,由太甲到太龍,是商朝鞏固和發展時期。湯的孫子太甲在位時還發生過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後商的統治很穩固。
盤庚在位時曾幾次遷都,最後定都在殷,所以商朝也叫做殷朝,遷都促進了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商朝基本上是王位世襲制,從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到商後期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這也是後來周朝宗法制的重要基礎。同時,商的占卜也很出名,現存的甲骨文便是占卜的記錄。商王的統治僅僅限於狹小的
中央地帶,四周及邊緣地區是王室諸子及各族的領地,中央集權還沒有形成。
商朝的矛盾在中期後加劇,王權的爭奪尤為激烈,同時還有奴隸的反抗斗爭。紂王時用武力鎮壓,但最後引火燒身而滅亡了。商共傳十七代,三十五王,存在了約六百年。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與夏、周並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據傳說,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後代之一。
約在公元前16世紀,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商在黃河下游崛起,其首領成湯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輔佐下,開始了伐桀的戰爭。先消滅了個葛、韋、顧、昆、吾等夏的盟國,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後又在有娀之墟與鳴條兩次大敗夏桀軍隊。成湯回師毫邑後,便正式即位為王,各路諸侯前來朝賀,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湯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後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經仲壬至太甲幾代執政時間都很短,商朝的大權實際掌握於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後,不遵先法,胡作非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過,伊尹又親迎太甲回來繼續執政,商的統治又呈現出清明氣象。
太甲死後,傳位於其子沃丁,其後歷經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統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執政期間,商朝才再度興盛起來,出現了繼成湯之後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稱太戊為「中宗」。
商朝中期的幾百年間,歷代統治者由於朝廷內部的分爭及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遷都:仲丁自毫遷於囂;河檀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奄;盤庚自奄遷殷。自盤庚遷都到殷起,商朝的國勢又開始上升。武丁即位後,大力選拔人才,任用傅說、甘盤、祖已等賢能志士,征服了周圍的各方國,大大的擴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為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段時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達到商朝後期的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武丁之後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繼即位後,在政治上沒有才能,又荒淫無道,致使社會混亂,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後的六個國王(廩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則比祖甲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帝辛(商紂王)時,商王朝終於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商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寵愛美女妲己,將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賢臣逐一廢除貶斥,將政務完全交給費仲等弄臣。為此,不僅朝中大臣、貴族反對紂王,而且諸侯和各方國也於商王朝離心離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領導下,在牧野一舉擊潰商軍,從而結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統治。
⑼ 歷史上真正的紂王是怎樣的
紂王應該被稱為帝辛。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專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屬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
毛澤東在評價帝辛時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帝辛在位後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殺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範,連年用兵,國辦衰竭,對浮獲的大批浮虜又消化不了,造成負擔。
⑽ 歷史上商朝的紂王是怎麼死的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揮師東進,諸侯紛紛響應,討伐紂王的大軍渡過黃河,逼近商朝國都郊外的牧野。雙方剛一交戰,紂王的軍隊紛紛倒戈,回頭猛攻紂王。
紂王逃回商都,來到他平日聚斂財富之處的鹿台登上摘星樓,對奴婢們說道:「朕悔不聽群臣之言,誤被讒奸所惑,今兵連禍結莫可救解。------辱莫甚焉------不若自焚,反為干凈。」說罷,將珍寶抱在懷里,命人架柴點火。
紂王坐在樓上,見下面火光四起,烈燃沖天,長嘆道:「今日自焚,死不足惜,只是何面目於九泉之下見先王!」
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 沫邑(今河南淇縣)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紂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盪作樂,寵愛女人。
紂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於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格(即炮烙)的酷刑。
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一位典型的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但後世對此也存在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