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軍知識
1、咨詢你們當地武裝部
2、巡洋艦、驅逐艦之間的界限已經很模糊了。以前按排內水量容大小來分,但是現在美軍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排水量都要超過提康德羅佳級巡洋艦。護衛艦與驅逐艦之間的區別也不是很大,要說有那也只是在執行的任務方面有所區別。一般驅逐艦都是「多面手」,防空、反潛、反艦樣樣都行,而護衛艦一般專精某一方面。魚雷艇,既然叫艇,排水量一般不會超過500噸,是以魚雷作為主要武器,可能會配有火炮,一般沒有導彈。
具體攜帶的武器是看需要。具體要看是哪級艦艇了。建議你還是多看這方面的雜志,不然我在這也說不清楚。
❷ 求中國海軍發展史 要詳細
海軍要研究隱行航母
❸ 關於中國海軍的知識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上內軍種。中國人民解容放軍海軍以艦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為主體,其主要任務是獨立或協同陸軍、空軍防禦敵人從海上的入侵,保衛領海主權,維護海洋權益。
其作戰部隊——除了海軍總部直轄外,分布於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艦隊中。海軍是海上作戰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作戰的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新型航空母艦、新型驅逐艦、新型潛艇、新型戰斗機為代表的新一代主戰裝備,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新型導彈、魚雷、艦炮,電子戰裝備等武器系統陸續交付使用。
中國海軍陸戰隊的主要任務是獨立或配合陸軍部隊實施登陸作戰,奪取登陸點和登陸地段,保障後續梯隊登陸。
1980年5月5日,中國海軍首支陸戰部隊在海南島組建,成為人民海軍作戰序列中最年輕的兵種。
海軍陸戰隊現編有陸戰步兵、裝甲兵、防化兵、兩棲偵察兵等兵種,裝備有各類步兵自動武器、水陸坦克、兩棲裝甲運輸車、反坦克導彈等武器 。
❹ 海軍的歷史沿革
海軍的產生和發展源遠流長。它以戰船或艦艇為主線,從原始簡單的古代戰船,發展到多系統的現代艦艇,從個別分散的技術推演出密集綜合的技術,經歷了數千年的漫長過程。
木質槳帆戰船時代
古代埃及、腓尼基、中國、希臘是世界造船和航海的發源地。古代埃及的造船和航海歷史最為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最早的戰船於公元前1200多年出現於埃及、 腓尼基和希臘,主要用槳劃行,有時輔以風帆。
英國、瑞士和其鄰近地區,均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獨木舟,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1萬年前。遠古時期的獨木舟 。中國造船技術在歷史上一度處於領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製造獨木舟和船槳,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已建造用於水戰的大型戰船。公元前5世紀,地中海國家已建立海上艦隊,有雙層和三層槳戰船,首柱下端有船首沖角。古代史上著名的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前146)中,羅馬艦隊用這種戰船擊潰海上強國迦太基,建立了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權。中國在三國時期(220~280),有高三、四層的樓船以及蒙沖、走舸、赤馬等多種船型,並且已有風帆戰船。南北朝時期發明車船(亦稱車輪船、輪槳船),以腳踏木輪推進。公元11世紀,中國已將指南針用於舟師航海。唐、宋時期(618~1279)使用了水密隔艙、減搖舭骨,艦船建造工藝方面採用畫船樣設計施工、鐵釘聯接、桐油加麻絲捻縫技術、船渠修造、仿照船模造船、滑道下水等,木質艦船建造技術已達到比較成熟的階段。 明代(1368~1644)已有關於造船的專著《南船記》、《龍江船廠志》;關於航海技術的專著《指南正法》、《渡海方程》,以及涉及大量戰船武備的《武備志》等。在明末抗擊後金的斗爭中,登萊巡撫袁可立已有成建制的海軍參與戰斗,並取得了良好戰績。「(袁可立)設游兵兩營,飛檣往來策應於廣鹿諸島。制炮設墩,旌旗相望。而虜遂遠徙,烏鰂之帆不復逍遙海上矣。」(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
15世紀,中國艦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適航性最好的船舶。鄭和(1371 或1375~1433或1435) 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已能綜合使用陸標導航、羅經指向、天文定位、計程、計時等技術, 留下了著名的《鄭和航海圖》。西方帆船艦隊的發展,帆裝和駛帆等技術的日趨完善,對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及殖民地的掠奪和開發起了推動作用。中國古代海軍兵器除刀、矛、弩、矢等冷兵器外,還有專門用於水戰的長鉤矛、長斧、鉤拒、拍竿等。在世界歷史上,中國最早出現火葯武器。明(單級和二級火箭雛形)等火葯武器;最遲在明洪武十年(1377)中國戰船開始裝備金屬管形火器──火銃;明代唐順之(荊川)所輯 《武編》(1549)記載有人工操縱的水底雷等。古代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海軍技術發展緩慢,使用木質槳帆戰船,一直延續幾千年。船上戰斗人員,主要使用刀、矛、箭、戟、弩炮投擲器和早期的火器等進行交戰。
機器動力鋼鐵戰艦時代
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冶金、機械和燃料工業的發展 ,使得造船的材料、動力裝置、武器裝備和建造工藝發生了根本變革,為近代海軍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軍艦開始採用蒸汽機主動力裝置。初期的蒸汽艦,以明輪推進,同時甲板上設置有可旋轉的平台和滑軌,使艦炮可以轉動和移動。與同級的風帆戰艦相比,其機動性能和艦炮威力都大為提高。19世紀30年代,發明了螺旋槳推進器。1849年,法國建成第一艘螺旋槳推進的蒸汽戰列艦拿破崙號。此後,法、英、俄等國海軍都裝備蒸汽艦。60年代出現魚雷後,隨即出現裝備魚雷的小型艦艇。70年代,許多國家的海軍從帆船艦隊向蒸汽艦隊的過渡已基本完成,海軍的組織體制、指揮體制進一步完善,軍艦日益向增大排水量、提高機動性能、增強艦炮攻擊力和加強裝甲防護的方向發展,裝甲艦尤其是由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組成的主力艦,成為艦隊的骨幹力量。20世紀初,柴油機-電動機雙推進系統潛艇研製成功,使潛艇具備一定的實戰能力,海軍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兵種--潛艇部隊。英國海軍裝備無畏級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以後,海軍發展進入巨艦大炮主義時代。英、美、法、日、意、德等海軍強國之間,展開以發展主力艦為中心的海軍軍備競賽。美國人A.T.馬漢提出的海權論理論,適應了這種海洋戰略的需要,為海軍大國所推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主要參戰國海軍共擁有主力艦150餘艘,裝備魚雷的小型艦艇成為具有可以擊毀大型戰艦的輕型海軍兵力。20~30年代,海軍有了第一批航空母艦和艦載航空兵,岸基航空兵也得到發展,海軍航空兵成為爭奪海洋制空權的主要兵種。至此,海軍已發展成為由多兵種組成的,能在廣闊海洋戰場上進行立體作戰和合同作戰的軍種。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由於造船焊接工藝的廣泛應用、分段建造技術和機械、設備的標准化,保證了戰時能快速、批量地建造艦艇。艦載機的研製和使用技術日趨成熟,在提高飛機投彈命中概率的基礎上,又解決了魚雷攻擊的技術,其攻擊效果超過重型艦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艦載航空兵、航空母艦和潛艇,有了迅速發展。交戰雙方主要海軍國家擁有航空母艦總數,由戰前的近30艘,發展到140餘艘;潛艇由350艘發展到1500餘艘,它們成為海軍的主要突擊兵力。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逐漸失去主力艦的地位。在襲擊塔蘭托、襲擊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珊瑚海海戰、菲律賓海戰、大西洋之戰中艦載航空兵和潛艇顯示出強大的突擊威力;航空母艦編隊或航空母艦編隊群的機動作戰、潛艇戰和反潛艇戰成為海戰的重要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海戰方式。磁控管等電子元器件、微波技術、模擬計算機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出現了艦艇雷達、機電式指揮儀等新裝備,形成艦炮系統,使水面艦艇攻防能力大為提高。潛艇對水面艦艇和海上交通線的嚴重威脅,推動了聲納和魚雷、深水炸彈等反潛武器的發展。對海洋環境中目標所具有的磁性、水壓、光電、音響、溫度等特定物理場的研究,促進了潛艇、反潛艦艇、反水雷艦艇、水中武器和水中探測設備的發??的需要,發展了各型勤務艦船和登陸作戰艦艇,加強了海軍基地作戰指揮、海岸防禦、艦艇和飛機駐泊、勤務保障、裝備修理等體系的建設,所需的各種技術也逐步形成許多新的分支學科。海軍技術從吸收應用、派生、移植基礎技術,逐漸地自主發展成為專門技術。
現狀與發展趨勢
自人類進入了核時代,核導彈、核魚雷、核水雷、核深水炸彈便相繼出現,潛艇、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向核動力化發展;20世紀50~60年代,噴氣式超音速海軍飛機搭載航空母艦之後,垂直/短距起落飛機、直升機等又相繼裝艦,使大、中型艦艇普遍具有海空立體作戰能力;潛射彈道導彈、中遠程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艦空導彈、自導魚雷、制導炮彈等一系列精確制導武器裝備海軍,進一步增強了現代海軍的攻防作戰、有限威懾和反威懾的能力;20世紀70年代以後,軍用衛星、數據鏈通信、相控陣雷達、水聲監視系統、超低頻對潛通信、電子信息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現代海軍武器裝備正逐步實現電子化、自動化、系統化,並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使海軍技術發展成為高度綜合的技術體系。
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擁有海軍的國家和地區有100多個,組織編制各不相同。
隨著國際貿易和航運的日益擴大,海洋開發的擴展,國際海洋斗爭日趨激烈。瀕海國家都非常重視海軍的建設和發展,不斷運用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發展海軍的新武器 、新裝備 ,提高統一指揮水平和快速反應 、超視距作戰能力。海軍大國仍將注重核動力艦艇、艦載航空兵和具有核進攻能力的兵種及遠程海空預警部隊的發展,並重視協調各兵種、艦種及支援保障勤務部隊的均衡發展,以增強戰略襲擊能力和在海洋上機動作戰、奪取制海權的能力,提高瀕海地區攻防作戰能力和應急快速部署能力。其他瀕海國家,多數將注重加強海軍近海攻防作戰能力,少數國家將進一步發展海軍遠洋作戰能力。
❺ 怎樣詳細了解海軍
海軍(hǎijūn)Navy 海軍是以艦艇部隊為主體,在海洋上作戰的軍種。 分類 現代海軍通常由海軍航空兵、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海軍潛艇部隊、海軍陸戰隊、海軍基地警備部隊以及其它特種部隊組成。主要裝備作戰艦艇、輔助艦船和飛機,配備有戰略導彈、戰術導彈、火炮、水中武器、戰斗車輛等。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及對岸上實施攻防作戰的能力;有的還具有實施戰略襲擊的能力。可獨立地或與其他軍種協同遂行海洋機動作戰。海軍通常著特定的制式服裝,使用特殊的旗幟、徽章等標志。 英文解釋 Often Navy A nation's entire military organization for sea warfare and defense, including vessels, personnel, and shore establishments.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海軍的產生和發展源遠流長。它以戰船或艦艇為主線,從原始簡單的古代戰船,發展到多系統的現代艦艇,從個別分散的技術推演出密集綜合的技術,經歷了數千年的漫長過程。 木質槳帆戰船時代 古代埃及、腓尼基、中國、希臘是世界造船和航海的發源地。古代埃及的造船和航海歷史 中國海軍軍徽
最為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最早的戰船於公元前1200多年出現於埃及、 腓尼基和希臘,主要用槳劃行,有時輔以風帆。中國造船技術在歷史上一度處於領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製造獨木舟和船槳,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已建造用於水戰的大型戰船。公元前5世紀,地中海國家已建立海上艦隊,有雙層和三層槳戰船,首柱下端有船首沖角。古代史上著名的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前146)中,羅馬艦隊用這種戰船擊潰海上強國迦太基,建立了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權。中國在三國時期(220~280),有高三、四層的"樓船"以及"蒙沖"、"走舸"、"赤馬"等多種船型,並且已有風帆戰船。南北朝時期發明車船(亦稱車輪船、輪槳船),以腳踏木輪推進。公元11世紀,中國已將指南針用於舟師航海。唐、宋時期(618~1279)使用了水密隔艙、減搖舭骨,艦船建造工藝方面採用畫"船樣"設計施工、鐵釘聯接、桐油加麻絲捻縫技術、船渠修造、仿照船模造船、滑道下水等,木質艦船建造技術已達到比較成熟的階段。 明代(1368~1644)已有關於造船的專著《南船記》、《龍江船廠志》;關於航海技術的專著《指南正法》、《渡海方程》,以及涉及大量戰船武備的《武備志》等。15世紀,中國艦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適航性最好的船舶。鄭和(1371 或1375~1433或1435) 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已能綜合使用陸標導航、羅經指向、天文定位、計程、計時等技術, 留下了著名的《鄭和航海圖》。西方帆船艦隊的發展,帆裝和駛帆等技術的日趨完善,對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及殖民地的掠奪和開發起了推動作用。中國古代海軍兵器除刀、矛、弩、矢等冷兵器外,還有專門用於水戰的長鉤矛、長斧、鉤拒、拍竿等。在世界歷史上,中國最早出現火葯武器。明(單級和二級火箭雛形)等火葯武器;最遲在明洪武十年(1377)中國戰船開始裝備金屬管形火器──火銃;明代唐順之(荊川)所輯 《武編》(1549)記載有人工操縱的"水底雷"等。古代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海軍技術發展緩慢,使用木質槳帆戰船,一直延續幾千年。船上戰斗人員,主要使用刀、矛、箭、戟、弩炮投擲器和早期的火器等進行交戰。 機器動力鋼鐵戰艦時代 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冶金、機械和燃料工業的發展 ,使得造船的材料、動力裝置、武器裝備和建造工藝發生了根本變革,為近代海軍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軍艦開始採用蒸汽機主動力裝置。初期的蒸汽艦,以明 海軍
輪推進,同時甲板上設置有可旋轉的平台和滑軌,使艦炮可以轉動和移動。與同級的風帆戰艦相比,其機動性能和艦炮威力都大為提高。19世紀30年代,發明了螺旋槳推進器。1849年,法國建成第一艘螺旋槳推進的蒸汽戰列艦"拿破崙"號。此後,法、英、俄等國海軍都裝備蒸汽艦。60年代出現魚雷後,隨即出現裝備魚雷的小型艦艇。70年代,許多國家的海軍從帆船艦隊向蒸汽艦隊的過渡已基本完成,海軍的組織體制、指揮體制進一步完善,軍艦日益向增大排水量、提高機動性能、增強艦炮攻擊力和加強裝甲防護的方向發展,裝甲艦尤其是由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組成的主力艦,成為艦隊的骨幹力量。20世紀初,柴油機-電動機雙推進系統潛艇研製成功,使潛艇具備一定的實戰能力,海軍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兵種--潛艇部隊。英國海軍裝備"無畏"級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以後,海軍發展進入"巨艦大炮主義"時代。英、美、法、日、意、德等海軍強國之間,展開以發展主力艦為中心的海軍軍備競賽。美國人A.T.馬漢提出的海權論理論,適應了這種海洋戰略的需要,為海軍大國所推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主要參戰國海軍共擁有主力艦150餘艘,裝備魚雷的小型艦艇成為具有可以擊毀大型戰艦的輕型海軍兵力。20~30年代,海軍有了第一批航空母艦和艦載航空兵,岸基航空兵也得到發展,海軍航空兵成為爭奪海洋制空權的主要兵種。至此,海軍已發展成為由多兵種組成的,能在廣闊海洋戰場上進行立體作戰和合同作戰的軍種。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由於造船焊接工藝的廣泛應用、分段建造技術和機械、設備的標准化 海軍
,保證了戰時能快速、批量地建造艦艇。 艦載機的研製和使用技術日趨成熟,在提高飛機投彈命中概率的基礎上,又解決了魚雷攻擊的技術,其攻擊效果超過重型艦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艦載航空兵、航空母艦和潛艇,有了迅速發展。交戰雙方主要海軍國家擁有航空母艦總數,由戰前的近30艘,發展到140餘艘;潛艇由350艘發展到1500餘艘,它們成為海軍的主要突擊兵力。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逐漸失去主力艦的地位。在襲擊塔蘭托、襲擊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珊瑚海海戰、菲律賓海戰、大西洋之戰中艦載航空兵和潛艇顯示出強大的突擊威力;航空母艦編隊或航空母艦編隊群的機動作戰、潛艇戰和反潛艇戰成為海戰的重要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海戰方式。磁控管等電子元器件、微波技術、模擬計算機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出現了艦艇雷達、機電式指揮儀等新裝備,形成艦炮系統,使水面艦艇攻防能力大為提高。潛艇對水面艦艇和海上交通線的嚴重威脅,推動了聲納和魚雷、深水炸彈等反潛武器的發展。對海洋環境中目標所具有的磁性、水壓、光電、音響、溫度等特定物理場的研究,促進了潛艇、反潛艦艇、反水雷艦艇、水中武器和水中探測設備的發??的需要,發展了各型勤務艦船和登陸作戰艦艇,加強了海軍基地作戰指揮、海岸防禦、艦艇和飛機駐泊、勤務保障、裝備修理等體系的建設,所需的各種技術也逐步形成許多新的分支學科。海軍技術從吸收應用、派生、移植基礎技術,逐漸地自主發展成為專門技術。 現狀與發展趨勢 自人類進入了核時代,核導彈、核魚雷、核水雷、核深水炸彈便相繼出現, 海軍
潛艇、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向核動力化發展;20世紀50~60年代,噴氣式超音速海軍飛機搭載航空母艦之後,垂直/短距起落飛機、直升機等又相繼裝艦,使大、中型艦艇普遍具有海空立體作戰能力;潛射彈道導彈、中遠程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艦空導彈、自導魚雷、制導炮彈等一系列精確制導武器裝備海軍,進一步增強了現代海軍的攻防作戰、有限威懾和反威懾的能力;20世紀70年代以後,軍用衛星、數據鏈通信、相控陣雷達、水聲監視系統、超低頻對潛通信、電子信息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現代海軍武器裝備正逐步實現電子化、自動化、系統化,並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使海軍技術發展成為高度綜合的技術體系。 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擁有海軍的國家和地區有100多個,組織編制各不相同。 隨著國際貿易和航運的日益擴大,海洋開發的擴展,國際海洋斗爭日趨激烈。瀕海國家都非常重視海軍的建設和發展,不斷運用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發展海軍的新武器 、新裝備 ,提高統一指揮水平和快速反應 、超視距作戰能力。海軍大國仍將注重核動力艦艇、艦載航空兵和具有核進攻能力的兵種及遠程海空預警部隊的發展,並重視協調各兵種、艦種及支援保障勤務部隊的均衡發展,以增強戰略襲擊能力和在海洋上機動作戰、奪取制海權的能力,提高瀕海地區攻防作戰能力和應急快速部署能力。其他瀕海國家,多數將注重加強海軍近海攻防作戰能力,少數國家將進一步發展海軍遠洋作戰能力。
❻ 新中國的海軍發展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脫胎於虛弱的國民黨海軍。經過60年的成長,中國海軍擁有22.5萬人,由3個艦隊組成: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
每個艦隊都由水面作戰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和岸防部隊組成。危機時刻,中國海軍還將得到商船和漁船的支援。中國擁有亞洲最大的潛艇部隊。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國產導彈核潛艇下水。第二代的093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和094級戰略核潛艇已經開始進入現役。同時老舊的潛艇也正在被更加新型的國產潛艇和俄制的「基洛」級潛艇所替代。
從1990年起,中國海軍總共接受了6個級別的多艘驅逐艦。大多數中國製造的水面作戰艦艇裝備了自製的「鷹擊-83」反艦巡航導彈。
早期服役的艦艇裝備了HHQ-7短程防空導彈系統,而後期服役的艦艇則裝備了性能更強大的中程和遠程防空系統和垂直發射系統模塊。為了加強水面作戰艦艇力量,解放軍海軍還引入了現代化的022型導彈快艇。
自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以來,解放軍海軍的兩棲作戰部隊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6)海軍歷史基本知識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艦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為主體,其主要任務是獨立或協同陸軍、空軍防禦敵人從海上的入侵,保衛領海主權,維護海洋權益。
其作戰部隊——除了海軍總部直轄外,分布於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艦隊中。海軍是海上作戰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作戰的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新型航空母艦、新型驅逐艦、新型潛艇、新型戰斗機為代表的新一代主戰裝備,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新型導彈、魚雷、艦炮,電子戰裝備等武器系統陸續交付使用。
人民海軍已經擁有大型區域防空艦、核動力潛艇、AIP潛艇等世界先進武器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現已裝備了轟炸機、巡邏機、電子干擾機、水上飛機、運輸機等勤務飛機。
海防導彈形成系列,不僅有岸對艦導彈、艦對艦導彈,還有艦對空導彈、空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等。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現役軍人約24萬人,艦船300餘艘,飛機600餘架,現役艦艇總噸位僅次於美國,是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的海上武裝力量。
❼ 我了解的海軍發展史
你想了解海軍發展史,你可以在網上購買中國海軍這本書,也可以在網路搜索的,如果想詳細了解你可以到當地購書中心看。
❽ 海軍發展史
海軍的產生和發展源遠流長。它以戰船或艦艇為主線,從原始簡單的古代戰船專,發展到多系統的現代屬艦艇,從個別分散的技術推演出密集綜合的技術,經歷了數千年的漫長過程。
我國海軍起初沒有自己發展建造的能力,軟體方面多是走出去進修培訓的方式慢慢發展起來的,硬體最早主要是來源與繳獲國民黨軍隊的船隻發展壯大的。
❾ 中國海軍發展史
你好,海軍發展史如下:
概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脫胎於虛弱的國民黨海軍。經過60年的成長,中國海軍擁有22.5萬人,由3個艦隊組成: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每個艦隊都由水面作戰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和岸防部隊組成。危機時刻,中國海軍還將得到商船和漁船的支援。中國擁有亞洲最大的潛艇部隊。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國產導彈核潛艇下水。第二代的093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和094級戰略核潛艇已經開始進入現役。同時老舊的潛艇也正在被更加新型的國產潛艇和俄制的「基洛」級潛艇所替代。
從1990年起,中國海軍總共接受了6個級別的多艘驅逐艦。大多數中國製造的水面作戰艦艇裝備了自製的「鷹擊-83」反艦巡航導彈。早期服役的艦艇裝備了HHQ-7短程防空導彈系統,而後期服役的艦艇則裝備了性能更強大的中程和遠程防空系統和垂直發射系統模塊。為了加強水面作戰艦艇力量,解放軍海軍還引入了現代化的022型導彈快艇。
自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以來,解放軍海軍的兩棲作戰部隊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建立時期
建立於1949年4月23日。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海軍已發展成為擁有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岸防部隊和陸戰隊等諸兵種組成的合成軍種。
對中國海軍力量的發展,英國<今日中國防務>評論指出,傳統上,中國被看作是一個陸上強國。冷戰時期,解放軍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對中國的近海地區進行防禦。自8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尋求建立一支能夠在超越其近岸海域的地區展開行動的海上力量,「藍水海軍」成為中國海上力量的建設目標。美國防務問題專家幫辦彼得·布魯克斯認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經歷了三步走的戰略:首先,發展一支相對現代化的海軍力量,能夠在第一島鏈范圍內展開行動;其次,發展一支能夠超越第一島鏈、進入第二島鏈的區域性海軍力量;第三,解放軍海軍將在21世紀中葉發展成一支全球海軍力量。
中國的水面艦艇還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技術,具備了相當的防空能力;建造航母成為中國的新目標。
希望能夠幫到你,
❿ 要講中國海軍史
應該按時間來組織
元代組織過跨洋征日本
隋唐組織過征伐高麗
其後明版朝鄭和下西洋權
在後閉關鎖國,海軍不再
再後三大水師,世界領先
甲午海戰,海軍不復存在,
民國時期,海軍基本沒有
建國之後,為收復台灣,建設海軍
純手打,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