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年級歷史學期末復習題
2011年濟寧中考數學試題
② 初一歷史第一學期期末卷子(人教版)
1、1987年,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清單,下列早期人類中,在此遺址生活過的是①元謀人②北京人③藍田人④山頂洞人…………(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代表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居民的早期人類是…………………………… (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長篇小說《封神演義》中的故事傳說大約發生在……………………………( )
A.黃帝時 B.夏朝時 C.商末周初 D.春秋戰國
4、戰國時期,我國封建社會形成,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 )
A、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的矛盾
B、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C、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的矛盾
D、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5、戰國時期,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的人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韓非
6、商鞅變法措施中,對當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響的是 ……………… ( )
A.允許土地私有 B.重農抑商
C.實行「連坐法」 D.推行縣制
7、秦統一全國後,詔書傳到南方的許多地方,當地沒有人認識。據此,你認為秦始皇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 )
A.焚書坑儒 B.統一文字 C.統一貨幣 D.統一語言
8、秦始皇修築長城的目的是……………………………… ( )
A、為了北伐匈奴 B、為了顯示皇威 C、用來抵禦匈奴 D、為了統一全國
9、「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成語中的「沛公」是指 ……………………( )
A、陳勝 B、吳廣 C、項羽 D、劉邦
10、西安是我國六大古都之一,第一個在此建都的朝代是:
A、商朝 B、西周 C、西漢 D、唐朝
11、西漢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形成於……………………( )
A.漢高祖時期 B.漢文帝時期 C.漢景帝時期 D.漢武帝時期
12、王之渙《涼州詞》之中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漢朝時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稱為 …………………………………………………………… (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1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從海路來到中國,這是中國與歐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斷當時已開辟了 …………………………………………………………… ( )
A. 陸上絲綢之路 B.海上絲綢之路
C. 南方絲綢之路 D.西方絲綢之路
14、巨鹿之戰、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共同特點是………………………………( )
A.以少勝多 B.戰術上採用偷襲方式獲得成功
C.以眾勝寡 D.戰術上採用火攻方式獲得成功
15、「收二川,排八陣,六齣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這幅南陽武侯祠對聯盛贊的是我國古代哪位政治家和軍事家? …………………………………………( )
A、管仲 B、姜尚 C、孫臏 D、諸葛亮
16、《魏書》記載:(孝文帝)「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於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這里的「北俗之語」是指 ………………………………………………………………( )
A. 匈奴語 B.漢語 C. 鮮卑語 D.胡語
17、西晉末年以後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江南溫暖濕潤 B、江南土地肥沃
C、 百萬北人南遷 D、江南主種水稻
18、對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出現的「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在生活習俗上的相互影響
②說明民族融合成為一種歷史趨勢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④那裡的人們行為怪異,喜穿異族服裝,吃異族食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19、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統一和分裂交替,下列幾次統一局面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
①曹操統一北方 ②西晉統一北方 ③北魏統一北方
A.①③② B. 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20、佛教傳入我國後,很快受到封建統治者的積極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 一些封建貴族信奉佛教
B 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D 對封建國家統治人民有利
21、創造新的詩歌體裁——楚辭,著有《離騷》、《天問》等優秀詩篇,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定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 )
A.屈原 B.王昭君 C.司馬遷 D.楊守敬
22、與民間流傳故事「書成換白鵝」有關的人物是……………………………………( )
A王羲之 B 王獻之 C顧愷之 D 李白
23、《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它的作者是………… ( )
A 賈思勰 B 張騫 C 祖沖之 D 華佗
24、下列藝術品問世時間距離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遠的是…………………………… ( )
A 《蘭亭序》 B 《洛神賦圖》 C《女史箴圖》 D 龍門石窟佛像
25、用世紀年代表述439年,正確的是……………………………………………………( )
A 四世紀30年代 B 四世紀40年代 C五世紀30年代 D 五世紀40年代
二、材料題:本大題共1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斷出它們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嗎?(2分)
(2)這兩次改革在當時分別起到了什麼作用?(6分)
(3)這些改革者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什麼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2分)
28、官渡之戰的雙方是袁紹和 。
戰勝者是____________
赤壁之戰的雙方是______和______
四、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10分,共計10分。
29、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五、歷史診所(10分)
30、小明和小東兩位對歷史可感興趣啦,他們經常在一起探討交流,下面是他倆的一段對話,
請根據你學到的知識,為他倆的對話進行診斷,如果發現毛病,請你幫助糾正。
小明:「我非常想知道遠古人類的情況,你能告訴我一些北京人的事情嗎?」
小東:「當然可以了!北京人可以人工取火,他們用磨得光光的石鍋做飯。」
(1) 診斷結果:
小明:「噢!你還能告訴我我國原始部落的情況嗎?比如半坡部落居民?」
小東:「那就更沒有問題了!他們呀,日常生活使用陶器,陶器可好看了,底色是紅
的,上面繪有人、動物等圖案,叫什麼來著?對了,叫......叫黑陶。他們住的房屋呀,是干欄式的!」
(2) 診斷結果:
小明:「小東,你最敬佩哪一個歷史人物呢?」
小東:「我最敬佩蔡倫,因為他發明了紙,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3) 診斷結果:
小明:「我想了解一下北魏的歷史,我該看什麼書呢?」
小東:「那還不簡單,看司馬遷的《史記》不就行了嗎」
(4) 診斷結果:
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於哪裡嗎?」
小東:「當然知道,我們中國這么多佛教寺廟,當然是起源於中國。」
(5) 診斷結果:
③ 歷史學科如何進行期末復習
無論是舊的教學方法還是現在的新課程改革,考試最終是檢驗課堂教學最主要的標准之一。因此,歷史的教學與復習必然要針對考試進行,不能夠過份的套用新課程的規范去要求學生。在平時教學中,還要應對最終需要考試的特點,要注意到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應注意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把握及歷史知識的疏理與應用。特別是學生自我學習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因為大家都明白,我們這個學科由於各個方面的原因,課時比較少、而知識量又很多,所以,學生的自學應用能力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得加強培養。(最終是課要上得有趣,考試成績也要考好) 一、結合課標的復習, 要依據課標對課本進行逐章、逐節全面復習,但要注意不要弄成上新課。復習不是簡單知識的重復,而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這章節的基本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史實和知識點。特別是要注意課本中的圖片與文字材料,並讓學生做好知識點目錄。然後配以相關的練習進行訓練,來鞏固復習的基礎知識。最關鍵的是要通過復習讓學生熟悉教材。 二、結合考試說明要求進行復習,我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為考試說明是期末考的重要指南針。考試說明裡面屬於識記部分的知識點正常情況下是考在選擇題和改錯題。那麼這一部分的復習就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點就可以,不用過於深入和延伸。考試說明裡面屬於理解和運用部分的知識點正常情況下是考在議論題,那麼這部分的復習必須要求學生懂得這些知識點的縱橫聯系、懂得拓展,懂得結合實際。 三、加大鞏固復習力度,也就是進行綜合復習,查漏補缺,突出重點並進行強化訓練,鞏固復習。復習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再復習,而是要把已復習的知識點串起來,形成一個整體。鞏固復習主要是通過模擬練習卷等來對學生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 四、做好解題思路方法的指導。要針對考度的題型和要求進行專項指導。同時必須在復習當中,針對每一種題型進行分析指導,特別是解題的方法、解題思路、回答問題規范化的分析和指導。並且嚴格要求學生書寫必須工整、規范作答,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利於在考試中減少不必要的失分。 總的來說,初中歷史的教學復習要立足於課程標准與考試說明,立足基礎掌握與能力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並在最終的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④ 歷屆歷史期末考試試題是什麼
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答: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
答: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於同舊勢力作斗爭。
二、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他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D:溫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例:材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1)該材料是誰說的?答:是孔子
2)是什麼學派的創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張什麼?有何影響?答: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貢獻?答: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例:材料:「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
(1)體現了誰的主張?是什麼意思?體現了什麼思想?
答: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2)這種思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加以說明?
答:我認為有用。如:在解放戰爭中,裝備人數上超過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最終是被打敗了。
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七上P51)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四、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二)經濟——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四)思想——焚書坑儒(P52)
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五)軍事——北築長城、南修靈渠(P53)
(1)秦朝統一後,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2、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答:1、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3、全國推行郡縣制;
4、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5、修築了長城; 6、開鑿了靈渠。
例:材料「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統一法度、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誰實施的?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實施的,主要措施有:實行郡縣制,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貨幣。
(2)實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答: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作用是:有利於鞏固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
五、評價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封建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意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農民起義爆發。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六、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P62)
2、經濟: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P63)
4、文化: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P63)
5、軍事:多次反擊匈奴,取得勝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P79、P82-83)
6、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護的設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說明新疆地區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八、絲綢之路:(七上P78)
1、陸地: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引進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從廣東的港口出發,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
3、作用:溝通中西交通,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
4、歷史價值: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富有創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質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有利於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於當今旅遊事業的發展和考古工作的開展。
九、造紙術:(七上P81)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的麻紙。
2、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做原料,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十、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七上P82)
十一、司馬遷與《史記》:(七上P88)
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既是一部歷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1) 這是誰說的?寫在什麼書上?答:司馬遷;《史記》。
2) 他生活在什麼朝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答:西漢。這句話是:人當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卻死得比鴻毛還輕。
3)這部書內容如何?答: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4)這部書地位如何?答:《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5)魯迅怎樣評價這部書?答:「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十二、赤壁之戰:(七上P95-96)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輕易南下。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軍南下,想消滅孫權、劉備統一天下,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打敗曹軍。」
材料二:引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這是描述的中國歷史上哪次著名戰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戰。
2)你從他們的勝敗中得到了什麼啟示?答:驕兵必敗;團結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要更詳細的了解這次戰役的情況,應從哪裡去查詢或查找資料?
十三、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與台灣地區的聯系。(七上P98)
(這是台灣與內地的最早記錄。)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權:鮮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3、改革的內容——漢化政策:
即: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用漢律、學漢風。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十五、數學成就:(七上P110)祖沖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比歐洲早近1000年。
⑤ 初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考點
《歷史》七年級上冊復習要點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一、元謀人
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發現於雲南元謀。
二、北京人
1、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
2、北京人已經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經會製造石制工具,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
3、山頂洞人已經能夠人工取火。
第2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半坡聚落(黃河流域)
1、早期人類的定居地,稱為聚落。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按血緣關系組成的比較固定的社會群體,稱為氏族。
3、半坡聚落,距今約6000多年。
4、半坡聚落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
5、半坡聚落時期,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6、半坡聚落的房屋結構:半地穴式。
二、河姆渡聚落(長江流域)
1、河姆渡聚落,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2、河姆渡聚落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
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結構:干欄式。干欄式建築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第3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與黃帝
1、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2、炎帝,號稱神農氏,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
3、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等。
4、炎帝和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堯舜「禪讓」
1、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禪讓」。(禪讓制)
三、大禹治水
禹採用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疏導)的方法,治水成功,被尊稱為「大禹」。、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家天下」的夏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中國最早的國家),定都陽城。
3、夏啟繼承父位後,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二、商湯滅夏
1、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盤庚遷殷)。
2、盤庚遷殷後,商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三、武王伐紂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2、西周時期,建築物上開始使用瓦。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2、夏商西周社會以血緣親疏關系區分尊卑等級。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一、齊桓公稱霸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
2、春秋五霸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齊恆公任用管仲為相。
4、齊恆公積極開展對外活動,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5、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舉行諸候盟會,正式成為中原霸主。
二、問鼎中原
1、楚國是南方的大國,向中原擴張,與晉國相遇,兩國在城濮交戰,晉國成為中原霸主。
2、楚莊王大舉北進,問鼎中原,在比打敗晉國,楚莊王升為霸主。
三、合縱連橫
1、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歷史上的戰國時期。
2、戰國七雄指:齊、楚、秦、燕、趙、魏、韓等七國。
3、六國之間南北聯合,共同抗秦,稱為「合縱」;秦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稱為「連橫」。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一、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
1、西周時期,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古書中把這種大規模的集體耕作描寫為「千耦其耘」。
2、春秋時期,鐵制工具開始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領域,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史書上記載這一時期為在「公作則遲」。
二、商鞅變法與秦的崛起
1、公元前356年,秦國開始變法(商鞅變法)。
2、商鞅變法的目的:富國強兵
3、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
4、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
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二、聞名於世的青銅器
1、青銅器是銅、錫、鉛的合金。
2、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3、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銘文,也叫金文。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嗚
一、孔子
1、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禮」兩部分。
2、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的言論整理成《論語》
二、百家爭嗚
1、百家爭嗚: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涌現出一批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形成思想領域中百家爭嗚的局面。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不同學派稱為「諸子百家」。
2、掌握各學派名稱(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及其代表人物。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戰國時期):秦國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 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少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二、神奇的編鍾
1、 銅鍾是周期貴族在祭祀、宴會等活動中使用的樂器。
2、 編鍾:古代常把幾件銅鍾組合成一套,它們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稱為編鍾
。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一、「秦王掃六合」
1、 長平之戰(秦-趙):公元前260年,秦在長平之戰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有關成語:紙上談兵)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大一統)
3、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秦朝,定都咸陽,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4、 秦統一的歷史意義: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爭戰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二、陳勝吳廣起義
3、 時間:公元前209年。
4、 地點:大澤鄉。
5、 起義過程中建立的政權:張楚政權。
6、 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
7、 相關成語:巨鹿之戰--破釜沉舟
三、楚漢戰爭(項羽—劉邦)
1、 鴻門宴
2、 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一、廢分封,立郡縣(政治方面)
1、 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 在地方:建立郡縣制。郡的長官稱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
二、車同軌,書同文(經濟方面)
1、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2、 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
3、 秦始皇規定以秦國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貨幣。
三、御匈奴,築長城(軍事方面)
1、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全長一萬余里。(秦長城是在燕、趙、秦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築起來的。)
四、焚書坑儒(思想方面)
1、 秦始皇採取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 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2、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
二、削弱封國勢力,頒布「推恩令」。
1、 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
三、強化監察制度
1、 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 2、在地方,設立刺史(13個)。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中原王朝一匈奴的和戰關系
1、 秦始皇派蒙恬率30萬軍隊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地區。
2、 西漢和親政策:昭君出塞
二、張騫通西域
1、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⑴、時間:公元前138年。
⑵、目的: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2、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3、 西域都護的設置:
⑴、時間:公元前60年。
⑵、意義:西域都護的設置,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4、 絲綢之路(橫穿歐亞的陸上通道)
⑴、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
⑵、絲綢之路途經地方: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⑶、絲綢之路最後到達的地方:歐洲
⑷、為什麼稱之為絲綢之路?
(因為中國精美的絲綢是這條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
⑸、絲綢之路經濟交流的主要商品:
西傳:絲織品,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中國)
東來:毛皮、汗血馬、瓜果,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一、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1、 造紙術發明以前,通常用竹木簡和帛做書寫材料。
2、 西漢前期,人們發明了造紙術。(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3、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蔡倫改進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4、 公元3-4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二、「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
1、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傑出的醫學家。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2、 華佗研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並成功施行了開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被人們譽為「神醫」。
三、《九章算術》
1、《九章算術》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還總結出負數運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
2、《九章算術》的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3、《周髀算經》(西漢),率先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了約500年。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東來和道教興起
1、佛教
⑴、佛教起源於古印度。
⑵、佛教在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⑶、我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⑷、佛教教義:佛教宣揚生死輪回、因果報應,認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來世得到幸福。
⑸、東漢末年,佛教在民間流傳開來。
2、道教
⑴、道教產生於東漢時期,是中國本土的宗教。
⑵、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儒家為主,儒、佛、道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二、司馬遷與《史記》
1、 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 《史記》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
三、威武雄壯的地下軍陣
1、 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曹操統一北方
1、在軍閥混戰中,曹操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
2、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二、三國鼎立
1、208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2、赤壁之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3、 三國鼎立: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
第21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一、人口南遷
1、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
2、 西漢時,全國絕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黃河流域。
3、 北方人口開始南遷的原因:為了躲避戰亂。
4、 北方移民南下後,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部分移民到達嶺南一帶。
5、 相關成語:祖逖----聞雞起舞
二、淝水之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1、 東晉(勝)—前秦(敗)。
2、 相關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三、江南經濟的發展
1、 農業:在江南地區普遍實行麥稻兼作,五嶺以南則種雙季稻。
2、 絲織業:三國時期,蜀錦。
3、 冶鑄業:發明灌鋼法。
4、 制瓷業:青瓷。
5、 城市:建康。
6、 230年,孫權還派人(衛溫)航海到達夷洲。
第22課 北方的民族匯聚
一、邊疆少數民族的內遷
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合稱「五胡」。
二、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1、 鮮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國,定都平城,史稱北魏。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⑴、遷都洛陽(從平城遷到洛陽)。
⑵、實行漢化政策: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等。
第23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一、祖沖之和圓周率
1、祖沖之----南朝著名的科學家。
2、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的人。比歐洲人早了約1000年。(圓周率的數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
二、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1、 賈思勰----北魏和東魏時期的著名農學家,著有《齊民要術》一書。
2、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三、酈道元和《水經注》
1、 酈道元----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主要著作《水經注》
2、 從《水經注》中,我們得知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資源的國家。
第24課 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一、「書聖」王羲之
1、 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代表作有《蘭亭序》。
2、 王羲之的書法,有「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美稱。
3、 王羲之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二、顧愷之和繪畫
1、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繪畫方面,藝術成就最高的是東晉人顧愷之。
2、 顧愷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作品以人物畫為主)
三、石窟藝術
1、 石窟藝術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發展起來的。
2、 著名石窟藝術: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⑥ 我是大一的,學的是歷史專業,想知道期末考試都考哪幾門,考試內容、范圍、題型是什麼
大學期末考試是任課老師出題,不同任課老師所出的題目也是不同的。所以版具體考哪權幾門取決於你所選擇的課程,這一點你可以去教務系統查看。至於考試內容、范圍以及題型,不同大學不同任課老師肯定是不一樣的,期末考試之前任課老師會具體講解,或者可以去咨詢一下師兄師姐往年的考題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