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九年級中考知識點

歷史九年級中考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03 15:00:57

1. 中考歷史九年級有哪些重要知識點,謝謝

世界史教學內容概述
(一)三四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人類。人類的第一個社會形態是原始社會。那時,生產力低下,沒有私有財產,沒有階級和剝削,也沒有國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被階級社會所代替。從五六千年前開始,非洲的尼羅河流域,亞洲的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歐洲的希臘、羅馬等地區,相繼出現了國家,進入奴隸社會。這些燦爛的古代文明,是人類的共同遺產,對日後歷史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封建制度逐漸代替奴隸制度。在世界上,中國最早進入封建社會。中國的近鄰朝鮮和日本也逐漸進入封建社會。亞洲的阿拉伯和奧斯曼土耳其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成為龐大的封建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在它的廢墟上,出現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等國家。法蘭克國家包括其後的查理曼帝國的歷史,具體反映了西歐封建化的進程。9世紀中期,在查理曼帝國的版圖上,誕生了德意志、義大利、法蘭西封建國家。9世紀,在不列顛出現了統一的英吉利王國。法蘭西、英吉利較早擺脫封建割據狀態,成為中央集權的國家。德意志和義大利則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鬆散狀態。
(三)歐洲封建文化由於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和壓抑,科學和人文精神遭到窒息,長期處於愚昧落後的狀態。亞洲封建社會時期的文化和科技曾一度領先於歐洲。
在世界古代時期產生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世界三大宗教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復雜而深遠的影響。
(四)14、15世紀,歐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封建社會母體內開始孕育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人類歷史開始向近代邁進。新航路的開辟,新大陸的「發現」,打破了世界各地區間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條件。歐洲殖民國家在亞洲、非洲、美洲展開瘋狂的殖民掠奪,給這些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但是殖民掠奪是這些國家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大重要內容,為這些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准備了物質條件。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階級力量在發展,世界出現了近代的曙光。
(五)14世紀到17世紀在歐洲發生的「文藝復興」,是人類一次大規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宗教改革的深入展開和科學的發展,使歐洲先進國家迅速擺脫封建統治。同時期的東方封建國家卻繼續維持和鞏固封建制度,有的還推行閉關自守政策。它們日益脫離世界歷史發展潮流,開始處於落後挨打的被動境地。
(六)在一些歐洲國家以及英屬北美殖民地,資產階級和民族獨立的進步力量日益壯大,開始向封建制度和殖民統治挑戰。從17世紀中期開始,歷時二百餘年,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時代。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幾經反復,奪取了政權,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提供了保證。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又刺激了殖民擴張和掠奪。
1848年歐洲再次發生革命,極大地沖擊了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
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的改革和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使這兩個封建國家通過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稍後的德意志、義大利通過戰爭取得統一,為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七)從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和其他國家先後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它使人類歷史進入蒸汽時代。工業革命促使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促成了無產階級和工業資產階級的形成,並引起東西方關系的巨大變化,對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八)19世紀上半期,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逐漸成為一支獨立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工人運動從此進入新階段。第一國際的建立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通過暴力奪取政治統治權的重要嘗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
(九)19世紀初,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先後爆發了民族獨立運動,並建立了一系列獨立的國家。19世紀中期以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反殖民侵略和反封建的斗爭。
(十)19世紀70年代以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漸進入帝國主義階段。20世紀初,整個世界被英、法、德、俄、美、日等國瓜分殆盡。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世界霸權的斗爭、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十一)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近代自然科學逐步發展起來,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並迅速轉化為巨大的生產力,使人類歷史進入電氣時代。
資產階級文學藝術在18、19世紀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產生了許多傑出的文學藝術家和著名作品。
(十二)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蘇維埃俄國戰勝了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進攻,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並開始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各國為重新瓜分世界,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20世紀20年代的資本主義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對穩定。
(十四)在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中,美國實施了羅斯福新政;義大利、日本和德國先後走上法西斯道路,對內獨裁,對外侵略擴張,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結束。
(十五)二戰後,歐洲、亞洲一系列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在曲折中前進。
在美國扶植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由於新科技革命以及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某些調節措施,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獲得較大的發展,國內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緩解。
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對社會主義國家採取「冷戰」,甚至進行局部戰爭的政策,形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對峙的局面。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和美蘇爭霸給世界和平與安全造成極大危害。
(十六)20世紀五六十年代,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第三世界各國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亞洲一些新興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七)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東歐發生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處於低潮。戰後以來形成的兩極格局崩潰,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90年代以來,地區性沖突和局部戰爭不斷。霸權主義威脅著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十八)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出現了原子能、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術,人類社會揭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入,知識經濟初現端倪。這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世界面貌和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史教學內容要點
★一、早期的人類
二、亞非文明古國
1.古代埃及
2.兩河流域的古國
3.古代印度和佛教興起
4.古代亞非文化
★5.中國在亞非文明古國中的地位
三、古代希臘和羅馬
★1.愛琴文明
2.希臘城邦與亞歷山大帝國
3.羅馬和羅馬帝國
4.希臘羅馬文化
四、歐洲封建國家
1.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
2.西歐主要封建國家和歐洲封建社會
★3.拜占廷帝國
4.基督教
五、亞洲封建國家
1.朝鮮
2.日本
3.伊斯蘭教的興起和阿拉伯帝國
4.奧斯曼帝國
六、資本主義的興起
1.資本主義的萌芽
2.文藝復興
3.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掠奪
4.近代科學的奠基者
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
2.克倫威爾的統治
3.1688年政變
八、歐洲殖民主義的擴張
1.後起的殖民國家
2.世界頭號殖民帝國——英國
3.瘋狂的殖民掠奪
4.種族滅絕和黑奴貿易
九、美國獨立戰爭
1.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和統治
2.獨立戰爭的進程
3.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
十、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資產階級啟蒙思想
2.革命的進程
3.拿破崙帝國
十一、拉丁美洲獨立革命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
2.拉丁美洲的獨立革命
十二、工業革命
1.英國的工業革命
2.交通運輸的變革
3.工業革命的影響
十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人運動的興起
2.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
★十四、1848年歐洲革命
1.法國革命
2.普魯士、奧地利、匈牙利革命
十五、美國內戰
1.美國的領土擴張
2.內戰的爆發
3.北方取得戰爭勝利
十六、俄國的改革
1.彼得大帝的改革
2.廢除農奴制
3.俄國的擴張
十七、日本明治維新
1.幕府的封建統治
2.武裝倒幕
3.明治維新
十八、德意志、義大利統一
1.德意志統一
2.義大利統一
十九、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
1.第一國際
2.巴黎公社
二十、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科學成就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2.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不平衡
二十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主要矛盾的發展
1.國際工人運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
2.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
3.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二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1.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2.薩拉熱窩事件
3.重大戰役
4.戰爭的結束
二十三、近代的科學和文化
1.自然科學的成就
2.文學藝術的發展
★3.社會生活的變化
二十四、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1.十月革命的勝利
2.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二十五、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世界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2.資本主義世界的相對穩定
3.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
4.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5.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6.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
二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戰
1.慕尼黑陰謀
2.大戰爆發
3.德國佔領西歐、東侵蘇聯
4.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德黑蘭會議、開羅會議和雅爾塔會議
7.法西斯的滅亡
二十七、兩極格局下的世界
1.二戰以後的社會主義國家
2.歐洲和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3.美國的霸權政策
4.美蘇爭霸
二十八、第三世界的興起
1.亞洲民族國家的興起
2.非洲獨立浪潮
★3.拉丁美洲捍衛民族主權的斗爭
4.亞洲經濟的迅速發展
二十九、世界格局的新變化
1.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2.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3.世界經濟的新變化
4.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三十、現代科技與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
2.知識經濟的出現
★3.現代文化

2. 初三上歷史 每一課的知識點【人教版】

1、公元前3500年,埃及出現奴隸制小國;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約在公元前3000年建立。到公元前15世紀國王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埃及成為地跨亞非兩洲的軍事帝國。 2、新月沃地地處亞洲西部,公元前 3500年這里居住過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希伯來人和腓尼基人,其中腓尼基人擅長經商和航海,還在海外建了殖民地。 3、公元18前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4、為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6、世界三大宗教情況一覽
宗 教 創 始 人 時 間 地 點
佛教 釋迦牟尼 公元前6世紀 印度
基督教 耶穌 1世紀 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
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 7世紀初 阿拉伯半島(麥加)
7、古代亞非文明
文明
名稱 發生
區域 國家出
現時間 文字、文學 數學、
天文學 建築
與醫學
古代埃及文明 非洲東北部(尼羅河) 公元前3500年 象形文字 太陽歷 木乃伊卡爾納克神廟
古代西亞文明 亞洲西部(兩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楔形文字 太陰歷星期制度十進位六十進位 空中花園
古代印度文明 南亞南部(印度河和恆河) 公元前2500年 〈〈羅摩衍那〉〉〈〈摩訶破羅多〉〉 0---10在內的阿拉伯數字 佛塔
8、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一些城邦國家,比較著名的有斯巴達(尚武)、雅典(尚文)。雅典在伯利克里當政時處於全盛時期 9、①、公元前509年,羅馬成為共和國; ②、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③、公元前49年,愷撒奪取羅馬政權;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維成為羅馬的 ⑤、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⑥、395年,羅馬分裂為東西羅馬; ⑦、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
國 家 神 話 歷 史 建 築 自 然 科 學 字 母
希 臘 〈〈荷馬史詩〉〉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歷史〉〉 雅典衛城 畢達哥拉斯定理 亞里士多德
羅 馬 〈〈伊尼特〉〉 李維與〈〈羅馬史〉〉 羅馬劇場萬神殿高架引水橋 普林尼與〈〈自然史〉〉 拉丁字母
11、5世紀末,法蘭克王國成為歐洲的一個大國,8世紀後期,法蘭克王國出現了一位較有作為的國王查里曼。
12、843年,查里曼帝國一分為三,即法蘭西、德意志和義大利。
13、約9世紀,西歐封建制度逐漸形成。
14、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即高句麗、百濟、新羅。676年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10世紀,王建建立高麗王朝。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定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
15、1世紀前後,日本出現奴隸制小國,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其統治者稱為大王,後改為天皇。
16、646年,日本進行''大化改新'',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
17、12世紀末,武士集團首領將軍控制大權,天皇成為傀儡,從此,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代。
18、622年,穆罕默德離開麥加,到了麥地那,不久在那裡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
19、14--15世紀時,歐洲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0、
姓 名 時 間 事 跡
迪亞士 1487--1488年 發現好望角
達伽馬 1497--1498年 繞過非洲南端,到達印度
哥倫布 1492年 到達美洲
麥哲倫 1519--1522年 船隊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21 、15--16世紀,最熱衷於航海的兩個歐洲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22、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在義大利興起,此時義大利取得的最大成就主要是在文學和美術兩個方面:
代表人物 作品
文學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義之父
美術 達芬奇 《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米開朗琪羅 《大衛》《創世紀》
拉斐爾 聖母畫像
24、文藝復興時,歐洲其他國家在文學方面的貢獻:
①法國作家 拉伯雷 《巨人傳》
②西班牙作家 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③英國戲劇家和詩人 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
25、文藝復興時,許多科學家為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 英國科學家哈維探明了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
26、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同年,英國成立共和國。
27、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28、繼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後,英國、荷蘭、和法國成為新興的殖民國家;16世紀晚期,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海上霸權,開始在海外殖民;最後,英國打敗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29、1775年4月,來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1775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美國戰勝英國,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783年,約克鎮戰役英國戰敗,承認美國獨立。
30、1787年,美國指定了憲法,史稱1787年憲法;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
3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
32、法國革命後,奧地利和普魯士要以武力進行干涉,1792年9月法國人民將外國軍隊趕出國境,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雅各賓派登上統治舞台,羅伯斯庇爾掌握了實際領導權。
33、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並頒布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1812年,法國遠征俄國失敗,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拿破崙被流放。
34、1804年,海地擺脫法國的殖民統治,成為拉美第一個獨立國家;墨西哥獨立革命的領導人是伊達爾哥;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1826年,整個拉美基本上實現了獨立,到19世紀20年代還有古巴沒有取得獨立。
35、19世紀30--40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名稱是: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
36、1848年2月馬恩合著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37、美國內戰前,南北矛盾尖銳,北方主張解放黑人奴隸,南方卻主張將奴隸制擴張到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1860年,當共和黨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後,南方叛亂,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史稱"南北戰爭"。
38、為了扭轉戰局,1862年,聯邦政府(北方)通過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這兩個法令提高了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於北方。
39、1865年,美國內戰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林肯遇刺身亡。美國內戰廢除了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40、1689年,彼得大帝掌握實權,推行改革,使得俄國成為近代強國。
41、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度的法令。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俄國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其主要內容是: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不許買賣;農民出錢贖買份地。
42、彼得大帝和他的繼任者,都渴望打通"朝向歐洲的窗戶",他們從瑞典手裡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從土耳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
43、19世紀中期,日本還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天皇、將軍、大名和武士都是統治階級,當時掌握實權的是德川幕府。
44、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這場改革使得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
45、1862年,普魯士國王任命俾斯麥(鐵血宰相)為首相,在5年內發動了3次對外戰爭,相繼打敗丹麥(1864年)、奧地利(1866年普奧戰爭)和法國(1870年普法戰爭),1871年1月,德意志帝國成立,完成統一大業。
46、在義大利的統一運動中,首相加富爾和''紅衫軍''首領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作出了巨大貢獻。

姐姐,認識我不?嘿嘿……你可能忘了吧。
那什麼,我是復制的。可能不太好。給你捧個場啊啊啊~!
(ps:不是要套分數= =)
姐姐好好學習吶
哇咔咔

3. 初三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一五」計劃:

1、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國家開始大規模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根據總路線精神,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一五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一化」,即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三改造」。

2、成就: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工礦業的建設成就尤其突出,建成了飛機、汽車、重型機械、精密儀器等近六百個重要項目。分布:主要項目都集中在適合重工業發展的東北地區。

3、評價: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二、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方針是積極發展、穩步前進,實行自願互利的原則,實行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道路;(農業合作化)

2、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針是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實行和平贖買政策,走統購包銷、加工定貨、公私合營道路。

3、意義: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完。基本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實現了從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

1、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即社會主義改造已基本完成,階級關系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國內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生產關系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的矛盾。

2、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盡快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的路線方針是正確的,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四、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1、大躍進的主要表現為大辦工業、農業,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如:工業上掀起大煉鋼鐵、農業上虛報產量等。

2、人民公社化運動錯誤地認為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產關系的變革上盲目求快求純。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脫離我國國情,脫離農村生產力水平和廣大群眾與幹部的覺悟程度,挫傷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3、後果:「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黨在探索中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1959~1961年,出現了建國以來未曾有過的嚴重經濟困難。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民主政治制度建設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國家,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2、選舉毛澤東為主席。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任命周恩來為,兼外交部長。

(3)歷史九年級中考知識點擴展閱讀

歷史學習整理方法:

1、時間歸納法。根據不同時間段,將不同的歷史事跡進行歸納。

2、人物歸納法。將不同影響的人物列出,並將該人物的事跡以及該人物生活年代所發生重大事件列出。

3、事件歸納法。將各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列出,且標明相關時間以及人物,並說明各事件所產生的影響。

4、表格歸納法。將歷史知識的重點製作成表格,在表格中將時間、人物、地點等羅列出來。

5、樹狀圖歸納法。將歷史知識點按照簡潔到詳細的順序,依次將內容按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順序寫出。

4. 初三的歷史上冊知識點是什麼

1.文藝復興
時間:14世紀前後
地點:義大利
原因:最早出現資產階級生產關系
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人物、成就:但丁[義大利]詩人(《神曲》)
達芬奇[義大利]藝術大師(《最後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亞[英國]文學巨匠(《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利葉》)
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辟
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經濟的出現
過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亞士從葡萄牙往東航行,到達好望角。
(2)1492年,哥倫布(義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到達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葡萄牙支持)到達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了環球航行。
影響:
(1)新航路開辟以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對世界影響)……
(2)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資本主義發展影響)
(3)資本主義市場開始形成
(4)證明了地圓學說 (同學補充,非重點)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背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新興的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時間:1640—1688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開始標志:1640年議會的召開
領導者: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文獻:《權利法案》(革命後頒布)
結果: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產階級掃清了障礙,推動了世界的歷史進程。
革命特點:時間長、過程曲折、妥協(不徹底)
4.美國獨立戰爭
原因:
(1)英國希望北美殖民地永遠做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
(2)殖民地人民強烈不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3)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原因)
時間:1775—1783
開始標志:來剋星頓槍聲
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領導者: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的種植園主
結束標志: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文獻:《獨立宣言》(革命中頒布)《美國憲法》(革命後頒布)
結果:建立了聯邦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
(1)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
(2)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
(1)戰爭的正義性
(2)人民群眾積極參戰
(3)法國、荷蘭等國的支援
(4)華盛頓等人的正確領導和靈活的戰術
5.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時間:1789—1815
開始標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義攻佔巴士底獄
導火線:三級會議召開
爆發標志:
領導者:資產階級
結束標志:1794年4月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台
文獻:人權宣言(革命中頒布)《法典》(革命後頒布)
結果: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崙在革命後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打擊了歐洲封建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革命特點:
(1)過程艱難曲折
(2)革命最徹底

6.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840年前後
開始標志:18世紀60年代「珍妮機」的發明
特徵: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廣泛英雄,人類進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與電氣的「氣」的區別)
理論指導:牛頓力學
成就:
(1)機器的發明與製造:綿紡織業——冶金——采礦
(2)動力:瓦特改良蒸汽機
(3)交通工具的創造:輪船、火車
(4)新能源:煤炭
影響:
(1)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2)生產關系:改變了社會面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產生了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斗爭尖銳
(3)國際格局: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重點!)
新興工業部門:機器製造業
7.19世紀歐洲工人運動
①憲章運動:
原因:19世紀三、四十年代,廣大工人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積極進行斗爭。
時間:1836—1848
內容: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特點: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影響:
(1)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2)由於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影響。
(3)表明無產階級已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顯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作用。
②《共產黨宣言》
時間:1848年
起草者:馬克思、恩格斯
內容:《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
影響:《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巴黎城下。
(2)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准備鎮壓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
影響:
(1)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2)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8.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內戰)
根本原因:奴隸制的存在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南北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缺乏生產力)
核心矛盾: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時間:1861—1865
戰爭目的:維護國家統一
領導者:美國總統林肯
文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頒布)
作用:調動了人民群眾,特別是黑人奴隸的革命積極性;使戰爭局面開始有利於北方,為北方取勝創造了條件
性質: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影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發展資本主義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二次工業革命)
北方勝利的原因:
(1)內戰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支持。
(2)北方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順應了歷史潮流。
(3)北方政府維護國家的統一,具有正義性。
9.資產階級統治的擴大和鞏固
①俄國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紀中期,俄國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盛行農奴制。(1)由於農奴制的阻礙,到19世紀中期,俄國的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3.農奴境況十分悲慘,暴動頻繁。
時間:1861年
目的:擺脫農奴制危機,鞏固統治。
領導人物:亞歷山大二世
內容:
(1)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2)農奴在獲得「解放」是,可以獲得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影響: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2)這次改革雖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②日本明治維新
背景:
(1)19世紀中期的日本,仍是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天皇大權旁落,實際權利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
(2)外國勢力的滲透,激化了日本的國內矛盾,幕府的統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級武士,逐漸開始接受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統治,並取得成功。
時間: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級武士
內容:
(1)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3)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影響:
(1)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2)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對比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
1.都是在國家統治面臨嚴重危機的情況下進行的。
2.都是統治者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改革後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成為兩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4.改革都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5.改革後實力增強,開始對外擴張。
★19世紀中期,美、日、俄面臨的社會問題是什麼?各自通過什麼途徑解決?
面臨的主要問題:美國——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日本——幕府統治危機;俄國——農奴制危機。
解決途徑:
(1)美國通過1861年—1865年的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2)日本經過武裝倒幕斗爭,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並於1868年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
(3)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於1861年實行了廢除農奴制的資產階級改革。
10.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9世紀70年代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
開始標志: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
特徵: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電力的廣泛使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注意蒸汽的「汽」與電氣的「氣」的區別)
理論指導: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
成就:
(1)電力的廣泛使用:「發明大王」愛迪生(美國)研製耐用碳絲燈泡
(2)新機器的創制:「汽車之父」卡爾•本茨(德國)設計出內燃機,帶動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汽車和飛機;電報、電話的發明
(3)新能源:石油
影響:
(1)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生產關系:產生了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注意即帝國主義過度
(3)國際格局:資本主義市場最終形成,導致「窮者越窮,富者越富」;資本主義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統治地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導致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
新興工業部門:電力、化工、汽車、航空
★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不同點:
(1)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科學對於生產的影響不如第二次顯著,新技術的發明主體與其說是科學家,不如說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發現往往直接導致技術發明。
(2)第一次工業革命重心在輕工業部門,主要是紡織業;第二次工業革命則重心轉移到重工業,如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工業。
(3)第二次工業革命涉及領域更加廣泛,不僅有能源動力革新,且擴展到材料、信息和動力技術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國,然後擴展到歐洲其它國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展開,德國和美國成為相對中心
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戰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時間:1914—1918
開始標志: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主要參與國家:英國、法國、俄國(於10月革命後退出)——三國協約;德國、義大利(後加入協約國作戰)、奧匈帝國——三國同盟
結束標志:1918年11月德國投降
結果:德國戰敗,戰後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影響:
(1)大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
(2)大戰造成了歐洲的衰弱和美日的興起,世界格局發生改變
(3)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誕生了蘇維埃俄國
(4)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中國五四運動)
性質: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以外)
——接九下——
12.俄國十月革命
時間: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
領導者:列寧
意義:
(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2)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注意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中國)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點:領導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爾仁政什維克黨領導的。
不同點:反對對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專制統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革命性質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產生的結果不同:二月革命後雖然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但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仍然進行對外參加一戰,對內鎮壓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蘇聯在外有帝國主義保衛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形成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
2.但這一模式也有嚴重的弊端:
(1)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
(2)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
(3)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地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
(4)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總之,從長遠來看,它嚴重地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
1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後的世界做出「安排」,召開了巴黎和會。1919年6月,協約國與德國簽定了《凡爾賽和約》。1919~1920年,協約國還分別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定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會雖然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系,但他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美、英、法等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評價: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15.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發展
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表現: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業部門的危機;從1929年到1933年共5個年頭;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總額縮減了2/3。
影響:
(1)經濟危機中,人民群眾深受其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人大量失業,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
(2)壟斷資本家為保持價格,維持利潤的,寧願大量銷毀產品,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3)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
★羅斯福新政
時間:1933年
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個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
影響:
①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
(1)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3)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
(4)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
②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德國法西斯的發展
(1)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會,取締了除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
(3)強化專政機器,鎮壓、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戰士。
(4)加強思想控制,焚毀大量進步書籍。
(5)德國法西斯政權還掀起迫害猶太人的狂潮。
(6)對外瘋狂擴軍備戰。

16.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間: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圍:全球各地的30多個國家
開始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
★慕尼黑陰謀
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等地割讓給德國,捷方必須在十天之內從上述領土撤退完畢。
影響:它使法西斯國家特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綏靖政策
含義:20世紀30年代,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斷進行侵略活動,這些侵略活動使西方大國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害。西方大國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不滿,但又害怕法西斯國家的戰爭訛詐。它們想將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因此,它們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人們把這種政策稱為綏靖政策,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想頂峰。
影響:綏靖政策的影響極其惡劣,它使法西斯國家特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戰開始和擴大
(1)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又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快佔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英國也遭到了德國飛機的猛烈轟炸。
(3)1941年6月德軍掉頭向東,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4)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被捲入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戰的轉折點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國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國軍隊的閃擊戰失敗。反法西斯國家由防守轉為進攻
(2)1942年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戰場的形式
(3)1942年,英美軍隊在北非了阿拉曼擊潰了德意軍隊。不久,義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
二戰的影響: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
(2)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徹底改變了社會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3)打擊了法西斯勢力,維護了民主
性質:反法西斯國家的正義戰爭
17.美國經濟的發展 (不用全背過,基本只考選擇題)
①戰後的繁榮(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稱為黃金時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
(3)政府也採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表現:美國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迅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②經濟危機和經濟調整(20世紀70—80年代)
70年代經濟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經濟危機,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2)西歐、日本的高速發展沖擊了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經濟危機的表現:
(1)20世紀7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速度放緩
(2)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
(3)1975年以後,美國經濟進入「滯脹」階段(經濟發展緩慢,但通貨膨脹)
80年代經濟好轉(但負擔加重)的原因:
(1)美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
(2)通貨膨脹
(3)債務負擔較重(受美蘇爭霸的影響)
80年代經濟好轉的表現: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經濟形式逐漸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
③美國新經濟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
原因:
(1)美國政府進行社會經濟改革
(2)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
(3)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
表現:
(1)經濟增長加快
(2)通貨膨脹率下降
(3)低失業率
(4)財政赤字逐年遞減,出現盈餘 主要特徵:信息化和全球化

5. 九年級歷史中考復習

2012年歷史中考 十個專題復習綱要
(一)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古今中外文化)
十七屆六中全會的主題:研究文化建設問題。本專題以思想、文化為主線,考查古今中外文化。
重點1、2、5三個小點,3、4小點了解。
1、中外科技文化:昌盛的秦漢文化、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輝煌的隋唐文化、燦爛的宋元文化、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中國近代科技與文化、璀璨的世界近現代科技與文化。
以文化為主線考查的覆蓋面大,考查能夠體現領先世界的、讓學生引以為豪的古今中外文化。
2、中外思想、文化運動:百家爭鳴、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關於真理標准討論、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革命等。
中外思想、文化運動考查能夠起關鍵作用、促進作用的運動。重點考查運動的特點、作用(依據教材復習),談感想、啟示。試題設計跨度大,綜合性強,注意審清題目,答案以教材為主。
3、從「青少年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貢獻」談感想、啟示。
(1)青少年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如何做貢獻?(怎樣做貢獻?)
①學生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素養。②傳承(繼承和發揚)中外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高尚美德、高尚情趣、高尚情操等)。③感想、認識: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了優秀燦爛的文明,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無比自豪。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要弘揚中華傳統文明,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2)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①我們應該採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吸取精華、去其糟粕。②我們如何傳承、保護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③我們要認識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文化,它們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4、第3小點:中國文化符號:黃帝、文字演變與書法、孔子與儒家、屈原、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敦
煌莫高窟、兵馬俑、中醫等。
了解突出的、影響深遠的、中國特有的、是中國的代名詞、中國元素、中國名片,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地位。
5、第4小點:制度文化:了解中央集權制度、科舉考試制度。
中央集權制度與專題(三)中國古代史政治經濟中的制度分開,單列。

(二)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五)新民主主義革命;(六)新中國的成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歌訟黨的豐功偉績為主要目的,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教育。
1、從重要會議設問:遵義會議、中共八大的內容不掌握,其他重要會議(中共一大、中共七大、十一屆三中全會)掌握內容、意義,特別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所起的重要作用。會議所起的作用,重在強調不同歷史時期、時段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起的重要作用。
中共的歷次會議:中共一大、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屆三中全會等。
2、從會議前後相關的歷史事件去設問:
中共一大——五四運動;遵義會議——長征;中共七大——抗日戰爭;中共八大——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3、列舉黨的豐功偉績: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貢獻:打倒軍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抗美援朝、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港澳回歸、偉大成就等。
(1)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
①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戰爭。
②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先後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③抗日戰爭時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④解放戰爭時期:重慶談判,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⑤新中國成立後:和平解放西藏,使祖國大陸獲得統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後,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2)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大成就:(舉國防、外交、科技、教育、體育等方面重大成就)
①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時期:新中國的成立、抗美援朝的勝利、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②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一五計劃的完成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後的面貌、三大改造完成標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④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港澳回歸。
⑤國防: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空軍建立。1966年,中國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
⑥外交:尼克松訪華40周年、中美建交、中日建交40周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⑦科技:「兩彈一星」、「秈型雜交水稻」、「神五」「神六」「神七」、「嫦娥一號」探月、天宮一號;等等。
⑧教育:1986年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⑨體育: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等。
(3)周年紀年的熱點事件:
紀年熱點:五四運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1927年)(85年)、井岡山根據地(1927年)(85年)、七七事變(1937年)(75年)、南京大屠殺(1937年)(75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75周年;挺進大別山(1947年)(65年)。
2012年是土地改革完成(1952年)60年、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0周年;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0年。
4、聯系實際,表明態度,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教育。
①歷史上黨的歷次重要會議,都在當時(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上起到重要作用,你從這次會議想到了什麼?
感想:深刻認識黨在歷史上的每一次重要會議都決定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方向。
如:遵義會議的意義,在長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長征途中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由被動到主動的轉折點。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中共一大
②請你大膽預測一下黨的十八大對中國革命和建設起了什麼作用?
黨的十八大決定著中國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對世界都有影響,要看題目怎樣設問,審清題目。
③靈活題:倒過來提問,我們為什麼要堅持黨的領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為民、執政為民。任何時候,黨始終是凝聚力量,是應對一切困難的強大主心骨。

復習要求:以黨的重要歷史會議的內容、意義、相關事件為線索進行考查,了解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中的豐功偉績,深刻認識黨的每一次重要會議都決定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方向。試題設計立意要高,對學生的教育意義要深。
(二)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
1、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馬克思主義傳播、五四運動、中共一大
2、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貢獻:打倒軍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抗美援朝、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港澳回歸、偉大成就等。
3、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
4、中共的歷次會議:中共一大、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屆三中全會等。
5、與黨的歷次重要會議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
1、掌握:中共一大(時間、地點、代表、內容、意義)、南昌起義(背景、經過、意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時間、領導人、決策、結果、意義)、遵義會議(時間、內容、意義)
2、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七七事變(背景、時間、結果、標志)、南京大屠殺、血肉築長城、中共召開七大(背景、地點、時間:、內容、意義)、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復習要求:本專題的內容以紀年熱點內容為重點。「人民解放戰爭」專題只掌握重大事件和基礎知識。
(六)新中國的成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新中國的成立(准備、成立、意義)、中共八大(意義)、英雄模範(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雷鋒)。
2、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准備、內容、意義)
3、理論指導(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三大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指對地位)。
復習要求:本專題的內容可與「十八大」熱點專題聯系。

(三)中國古代史
重點掌握的朝代:秦、漢、三國、唐、明、清(政治經濟中的制度、措施、人物等)。
秦、漢重點,唐去年考的今年不考,三國知道諸葛亮、三顧茅廬;鄉土教材:劉秀、米芾。
本專題重點掌握的朝代:秦、漢、三國、唐、明、清(政治經濟中的制度、措施、人物等);(宋朝:「文化科技」內容放在「文化專題」掌握;元代:只掌握「行省制度」;明、清:重點掌握君權制度、抗倭、民族關系等)
復習要求:本專題只考慮重要朝代即可,重要朝代部分以簡答題和小綜合題類型考查;「中外文化專題」內容放入「熱點專題」;「鄉土歷史」只簡要考查幾點基礎知識。

(四)侵略與反抗:紀年熱點:(《南京條約》簽訂〈1842年〉170年)
本專題重點掌握:四次戰爭;三個條約內容和影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抗爭及愛國英雄。
復習要求:以《南京條約》為主要線索,逐條內容分析影響,串聯本專題的知識,設計一道中檔題。

(五)資本主義的革命與改革
復習要求:本專題是世界史的重點,要全面系統的復習。考查革命、改革、就某一個國家既考革命又考改革。①法國大革命頒布《人權宣言》不能丟;②戊戌變法和俄、日改革放在一起考查。
紀年熱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開辟了從歐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1862年美國內戰期間,林肯先後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文藝復興:歷程、(思潮核心、人物、作用)。
(2)新航路開辟(經過、作用)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背景、經過、結果、意義)
3、美國獨立戰爭(背景、開始、領導者、美國誕生: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轉折:、獨立、結果、意義:結束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4、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開始、頒布《人權宣》、經過、高潮)
5、美國南北戰爭(原因、導火線、進程、1862年《解放黑人民奴隸宣言》頒布、意義)
6、俄國廢除農奴制(時間、人物、內容、意義)、日本明治維新(背景、內容、影響(注意與「戊戌變法」的聯系)

(六)一戰、二戰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復習要求:本專題重點考查「二戰」內容,即以「二戰」為主線兼顧考查「一戰」和世界格局的知識點。復習時,「一戰」掌握主幹知識,「二戰」全面系統復習。
紀年熱點: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1942年)(70年)、《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70年)、華盛頓會議簽訂《九國公約》90周年
1、第一次世界大戰
(1)兩大侵略集團、大戰爆發、空前災難。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條約、評價)
①凡爾賽體系(巴黎和會;《凡爾賽和約》;實質)
②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實質)
2、第二次世界大戰
(1)二戰爆發(①慕尼黑陰謀;②戰爭爆發;③戰爭擴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①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②雅爾塔會議;③最後的勝利)
(3)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①政治格局的演變:冷戰中的對峙、美蘇爭霸、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一超多強」。②經濟格局的演變——世界經濟「全球化」(全球化趨勢、影響)

(七)三次科技革命和思想文化
復習要求:重點「三次科技革命」要全面系統地掌握。注意兩點:①思想文化是了解,考基礎;②紀年熱點:神八和天宮一號對接
根據中考版面需要,考六個大題,三次科技革命與第一個專題(古今中外文化)有聯系,綜合;考七個大題,三次科技革命單列一個題。

1、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歷程、意義);
2、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的到來、「發明大王」愛迪生、汽車、飛機問世);
3、第三次科技革命
(1)興起時間:①20世紀四五十年代:②領域: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③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信息化社會。
(2)特點:①加快了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②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
(3)影響:①科技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②推動生產力空前發展;③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多極化。
4、科學和思想文化
(1)思想啟蒙的火種:法國伏爾泰。
(2)科學的革命:現代科學之父:牛頓;物種起源的探索者:達爾文→《物種起源》、「進化論」。現代物理學的泰斗:愛因斯坦→相對論。
(3)世界文化傑作:①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偉大作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復活》、列寧稱之為「俄國革命的鏡子。②美術名家:梵高—荷蘭著名畫家,代表作《向日葵》。③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代表《英國交響曲》。
5、現代美術:西班牙著名現化藝術家畢加索:《格爾尼卡》

(九)經濟危機、戰後主要資本主義發展變化
1、經濟大危機:(1)時間:19219——1933年。(2)地點:美國→整個資本主義世界。(3)特點:范圍特別廣、時間特別長、破壞性特別大。
2、羅斯福新政
(1)目的: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2)中心措施:調整工業、《國家工業復興》。(3)影響:經濟緩慢恢復,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加強。
3、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
復習要求:本專題重點掌握「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其它內容簡單了解。

6. 九年級歷史中考考點

一、中國近代來
1、洋務運動
2、新文化運源動
關於人物 主張(口號,4提4反) 歷史意義
3、辛亥革命

二、中國共產黨歷史
1、中共一大
2、遵義會議
3、中共七大
4、十一屆三中全會
5、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家庭聯產承包制,衣、食、住、行、用等變化

三、日本歷史
1、文化改革-- 內容、作用
2、明治維新-- 同上
3、2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以及對中國經濟建設的借簽作用

四、重要人物
袁隆平、詹天佑,達爾文、愛因斯坦

五、駐藏大臣、時間、相當與那個皇帝的時期

六、民族區域自治(目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歷史九年級中考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