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故宮的歷史事件

故宮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6 11:27:14

① 故宮歷史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5、清朝時期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

6、民國時期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

7、現代狀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1)故宮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故宮的建築布局:

1、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2、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3、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宮

② 古往今來紫禁城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

1、壬寅宮變

壬寅宮變又稱宮女弒君,是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由宮女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由於此事發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稱之為壬寅宮變。

嘉靖帝為求長生不老,要以「吸風飲露之道」成仙。在園中可植蕉數株,每早,闊葉上必布滿甘露,晨起口乾舌燥之即,吮吸若乾片,可覺甘甜爽口,並有延年宜壽之說。嘉靖帝為採集甘露飲用,日命宮女們凌晨即往御花園中采露,導致大量宮女因之累倒病倒。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楊金英等十數名宮女乘著嘉靖帝熟睡之際,用黃綾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後用手拉扯,企圖殺死嘉靖帝。而後又因打了死結,殺不死嘉靖帝,遂又用釵、簪等物刺向嘉靖帝。

在這時其中一個膽小的宮女因害怕,報告給方皇後。方皇後趕到,將宮女們制服、並下令凌遲處死,首犯凌遲處死後誅滅九族。而且,連當時服侍嘉靖帝之端妃,王寧嬪也一並斬首。

2、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政變。

景泰帝在位年間,重用大臣於謙等人,治理國政,頗為有序。然而為了讓自己一脈世代為君,他不但軟禁兄長,甚至於景泰三年執意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種種作為,頗讓後人詬病。結果朱見濟夭折,皇儲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不知道這偌大的帝國,將要由何人接掌。

彼時,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開始密謀擁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貞率兵千人,控制了長安門,東華門。

一行人將南宮大門撞開,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鎮面前,同聲高呼:「請陛下登位。」朱祁鎮被攙扶登輿,一行人立即趕往奉天殿。殿下的守衛大聲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衛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時分,按照慣例,百官於五更前即在午門外朝房等待。忽然宮中鍾鼓齊鳴,宮門大開,徐有貞高聲宣布太上皇已經復辟。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時無從選擇,在徐有貞等催促下整隊入官拜賀。時隔八年之後,朱祁鎮終於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寶座上,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開南宮大門,迎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又叫南宮復辟。

③ 故宮有哪些歷史背景

1、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

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

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曆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後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

2、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

於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壞,有多處宮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3)故宮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④ 列舉故宮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1895年公車上書,1916年袁世凱在北京故宮復辟,192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

⑤ 誰知道有關故宮的歷史故事

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故宮。《明史》上說,修建這座世所罕見的巨大皇宮役使了10萬最優秀的工匠和100萬普通勞工,歷時15年才最後完成。此後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擴建,但整體面貌並無多少改動。

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皇帝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這種奇特的數字現 象和古代中國人對數字的認識有關。古代人認為「9」字是數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間最大的,所以必須用對應的「9」。「9」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

(5)故宮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⑥ 故宮的傳說及故事

故事一:清朝宮女再現

1983年的一個深夜,一個人在珍寶館附近的夾牆走過,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群打著宮燈的人,於是就想上前看看,但是怎麼也追不上那隊人,不過遠遠的看去,的確是穿著清朝旗袍的宮女在打著扁紗的宮燈整齊的走著。

(6)故宮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皇帝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紫禁城內現有10餘個藏館,包括歷代藝術館、工藝美術館、繪畫館、清宮玩具館、青銅器館、陶瓷館、鍾表館、珍寶館、銘刻館和明清傢俱館,共有珍貴藏品約100萬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宮方能看到。

⑦ 故宮歷史故事

有獎勵寫回答
故宮歷史故事
有獎勵寫回答共個回答
xiaofly11
LV.7
聊聊關注成為第3位粉絲
嘉慶實在是個運氣很糟糕的皇帝,他改元第一年的正月初八,白蓮教就開始造反了。這場1840年之前最大規模的民變讓嘉慶和他的政府元氣大傷,史學家稱之為「清帝國由盛轉衰的重要標志」。之後又有無為教、龍天教、黃門道等秘密教會的悄悄活動。到了嘉慶十八年,終於又爆發了天理教的造反運動。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十月間,在河南、直隸、山東三省交界地帶和京畿地區爆發了以林清、李文成為首的天理教民變。造反的教民先後攻佔了河南滑縣,直隸長垣,山東定陶、曹縣等地。秘密活動於京城大興、宛平一帶的天理教徒在宮中太監的接應之下攻入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1813年農歷九月十四日,林清派教徒二百人分兩小隊,暗藏武器,化裝潛入北京。次日有九十餘人在陳爽、陳文魁率領下,由信教的太監張太、劉得財等引導接應,分別從東、西華門攻入皇宮,守衛皇宮的「八旗勁旅」猝不及防,一敗塗地。攻入皇宮後,為了尋找並殺死嘉慶帝,起義軍化整為零,分成小隊四處尋找皇帝,宮廷侍衛們大多死的死,逃的逃,僅有少部分在隆宗門外與義軍激戰,皇宮內一片混亂。部分義軍甚至沖至養心門,正在讀書的皇子綿寧大驚失色,疾呼侍衛,竟無人響應,無奈之下,只得拿出鳥槍抵禦,擊斃了兩名義軍士兵。這時,本來准備開赴承德避暑山莊保衛皇帝的火器營正在紫禁城內休整,被緊急調來鎮壓起義軍,起義軍人少而且分散,又敵不過凌厲的火器,最終被火器營各個擊破,全軍覆沒。
其實關於這件事,還有一段插曲,義軍攻入東華門之後,遇到一個「煤黑子」——運煤的挑夫,在一直給皇宮運煤,此時與義軍狹路相逢,便打了起來,義軍與其糾纏,錯過了時機。因為這時恰巧有一個大學士保興,在上書房教授諸王讀書,從景運門出來,望見門外有一個黑大漢,在那裡抵敵一群匪徒,急急回進門去,召集許多太監來關了熙和門,一群侍衛也在這之後趕到......最後,這個煤黑子被義軍殺死了,領侍衛大臣怕皇帝知道這件事後更加怪罪自己失職,就沒有上報,結果這個「煤黑子」的家人也沒得到撫恤。
事件發生後,嘉慶皇帝極不情願地為此下詔「罪己」,並在臨終前告誡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變」。平變之後,混戰中射在隆宗門上的一個箭鏃,一直被保留了下來。嘉慶希望這個箭鏃能夠對愛新覺羅皇室的子孫們保持一種緊迫:務必寬仁愛民,勿為「害民之虐事」。盡管天理教民變沒有嘉慶初川陝白蓮教民變的規模,但其深入皇宮的事實確實讓滿清政府感到驚悸不安。
這次天理教起事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夥不到百人的「烏合之眾」,居然順利地攻入了由八旗軍層層守衛的皇宮。這還不算,攻入之後還分成小隊搜索,在皇宮里大肆「掃盪」了一番。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歷史上也極為罕見。如果起義軍攻入皇宮是因為有內應,守軍猝不及防,也還勉強說得過去,但起義軍在攻入皇宮後分成小隊「掃盪」,宮內的侍衛居然還無法將其剿滅,就實在貽笑大方了。如果沒有那個「煤黑子」,火器營當時沒在紫禁城內,真不知道還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這件事充分暴露出「八旗禁衛軍」乃至整個清王朝腐朽衰敗、不堪一擊的事實,更是當時社會矛盾急劇激化的真實寫照。
如今,紫禁城隆宗門上的那個箭鏃,像一個無言的證人,向人們講述那段歷史......
有沒有看過《金枝欲孽》,講得就是這段。
順便說一句嘉慶是乾隆的兒子。

⑧ 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

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幹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夥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夥兒幹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製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獃獃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

到家後,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製「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嘆。

(8)故宮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

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內廷之後是宮後苑 。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

⑨ 北京故宮的歷史背景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9)故宮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故宮的建築布局:

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宮

⑩ 故宮歷史故事

北京故宮是來中國明清兩自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1]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3]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閱讀全文

與故宮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