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裡有《天朝的崩潰》的電子書
在迅雷里就有了,PDF,RAR格式都有,用迅雷或內gougou直接搜容
http://search.gougou.com/search?search=%E5%A4%A9%E6%9C%9D%E7%9A%84%E5%B4%A9%E6%BA%83&id=2
B. 請問有沒有人有幽游白書歷史大事件時間一覽表啊
幽助之死復——靈界偵探——制飛影 藏馬 剛鬼出現——第一次對陣戶愚呂——暗黑武鬥會——仙水忍欲打開結界——幽助覺醒——幽助打敗仙水後決意前往魔界——藏馬 飛影同去——雷禪之死——魔界統一戰開幕——幽助 飛影 藏馬先後戰敗——煙鬼勝利成為魔界統治者——幽助等人回到原來的世界
C. (14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
(1) 「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最後勝利」。(2分) (2)虎門銷煙、五四運動、抗日戰爭、渡江戰役。(4分) (3)是因為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或西方列強的侵略)。(2分)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分) (4)救亡圖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D. (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
(1)英國、中國(2分);根源:工業革命後,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1分) (2)腐朽的封建主義難以抵抗新興的資本主義(2分) (3)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分); 近代化(1分); 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1分)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實現國家獨立(2分)
E. 歷史專業名詞解釋,比如資本主義,不是什麼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
資本主義,也被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1],其特色是個人或是企業擁有資本財,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2],一般並沒有準確之定義,不同的經濟學家也對資本主義有不同的定義[3],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學或經濟社會學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都歸私人所有,並借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資料創造利潤。在這種制度里,商品和服務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里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控制並互相競爭[4],依照各自的利益採取行動。 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5],因為政府多半會去關注社會上生產面的活動與問題,進而加以涉入甚至掌握生產,對經濟活動採行干涉主義,而非全然的資本主義。
詞源
「capital」一詞來源於對動物的買賣及佔有,「capital」源於拉丁詞語「capitalis」,「capitalis」則源於原始印歐語的「kaput」——意思是「頭」,「頭」是一種在遠古年代的歐洲測量財富的方式:一個人擁有越多「頭」牛,那麼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是商品,動物或奴隸)和「cattle」(牛)這兩個字也是從「kaput」衍生而來的。 在許多語言中,貨幣的名稱以及某些經濟學理所用的術語至今仍然保存著它們與動物買賣及原始貿易在詞彙上的聯系,譬如「fee」(費)是從高地古德語中的「faihu」(牛,錢)一詞衍生而來,「rupee」(盧比)是從梵文中的「rupya」(銀)一詞衍生而來,「buck」(一塊錢)原指一種鹿皮,「pecuniary」(金錢的)是從拉丁文中的「pecu」(一個人的牛群及羊群)一詞衍生而來,「stock」(股票)是從英文中的「livestock」(牲口)一詞衍生而來,「peso」(比索)是從梵文中的「pashu」(牛)一詞衍生而來,等等。 「Kapitalist」一詞在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所發表的《共產黨宣言》里第一次出現,不過,宣言里並沒有出現後來德語里與「capitalism」同義的「Kapitalismus」一詞。第一個使用「capitalism」一詞的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他以此表示大量資本的所有權,而非一種生產制度。 1867年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使用了「資本家」一詞來稱呼資本的所有人,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則使用了「資本形式的生產」(kapitalistische Proktionsform),並在資本論里使用「Kapitalist」和「capitalist」等名稱(表示資本的私人所有人)。不過,第一個使用「資本主義」一詞來形容生產制度的是德國經濟學家維納·宋巴特(Werner Sombart),於1902年的著作Die Juden und das Wirtschaftsleben里。宋巴特的密友和同僚馬克斯·韋伯也在1904年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使用這一詞。 辭典里對於資本主義的定義總是不斷改變。例如,1909年出版的《世紀辭典》(Century Dictionary)對於資本主義的定義是: 擁有資本或財產的國家;和對於資本的佔有。 眾多資本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以及,對於大量或聯合的資本的權力或影響力。 至於當代的定義,或許是因為受到了19世紀的哲學和意識形態爭論的影響,則將其定義為一種「經濟制度」(如同宋巴特和韋伯使用的)。例如梅里厄姆-韋伯斯特詞典里對資本主義的定義是:「一個由私人或公司擁有資本財的經濟系統,經由私人的決定進行投資而非經由國家的控制,以及價格、生產、銷售產品主要都由自由市場所決定。」 不過,英國1987年版的《牛津英語辭典》將其定義為:「佔有資本的狀況;資本家的身份;擁護資本家存在的制度。」這與美國辭典的定義差異也或許是因為意識形態和詞源解釋不同而造成的。 [編輯]資本家理論
許多人強調對於資本的私人所有權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或強調自由市場的重要性對於資本聚集和資本主義機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些人則以階級的分析來研究資本主義,包括了社會的階級架構以及勞工與資產階級間的關系。一些人則注重國際貿易制度的發展。不過,資本主義所假設的本質,是一個允許人們藉由貨幣貿易來追求利潤的社會。 在敘述資本主義時,哈耶克指出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自我組織特質,經濟並非交由政府管理,而是依賴自由價格機制來協調資源的分配。許多人例如亞當·斯密主張個人追求各自利益的價值觀,以反對利他主義提倡共同替「公共利益」服務的主張。他們認為藉由個人和公司追求各自的利益才能創造更有效的社會利益。 人類經濟學家卡爾·波蘭尼(Karl Polanyi)則主張亞當·斯密當時主要只是論述一個生產的組織時期。對波蘭尼而言,資本主義與早期的商業時期的重商主義不同,因為資本主義將土地、勞動力、和貨幣商品化了。而重工主義則是在產業的工廠制度轉變為國際化的商業架構過程中所浮現的問題,在歷史的角度上,這個系統需要一個能確保支援產業成分的機制,才能將其商品化;而不是透過自我組織的行動過程。他以此推論認為國家必須有力而緊密地干預經濟。 這些理論家也注意到歐洲國家在16世紀至19世紀之間的各種經濟制度的改變,尤其是在個人和團體以「公司」(或法人)形式來買賣資本產品的權利問題上,以及對於土地、勞工、和貨幣(參見金融和信用)在自由市場上(參見貿易)的買賣,並且也改倚賴國家來保護私人財產的權利,而不是透過封建形式的保護和義務制度。 由於資本主義一詞的模糊定義,討論和爭議也由此浮現。特別是在對於資本主義是否為一種真正的制度、或觀念的爭論上,例如它是否真的在經濟學上被運用?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資本主義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存在?(參見混合經濟)。在歷史的觀點上,也有爭論圍繞於資本主義是否存在於特定的時代或地理區域,又或者資本主義是否於各種時代和地點都曾存在過。一些人將資本主義解釋為純為的經濟制度,一些人則認為資本主義是一種政治、社會、和文化制度的結合。 [編輯]資本主義與其他經濟制度的比較
資本主義與封建制度對照之下,在封建制度里君主控制了立法權力和宣稱土地所有權的權力—而無需去購買土地。君王將土地授與封臣(或稱諸侯),封臣則對君王提供各種服務,封臣也以農奴來耕作土地。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對照之下,在理論上社會主義制度里的生產資料是由人民集體(或國家)控制並運作。若與共產主義比較,共產主義制度里生產資料是集體所有,而不是由老闆或僱主所有,而生產過程也是集體化的,以達成「廢除資產階級的財產(私人財產)」[1]。另外,如同卡爾·馬克思主張的,勞動的產品也是「依據每個人需求」直接分發 [2],而「購買和販賣」則被廢止。(共產黨宣言) 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資本主義也反對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里「經濟的要件(如勞工、資本、和自然資源)都受到政府控制和管制,以達成政府所預期的經濟發展計劃」[6]。資本主義也被與社團主義相比較,在社團主義制度里私人企業與政府緊密勾結,表面上則宣稱為了國家的利益服務。正處於階級斗爭階段(以及革命時期)的國家在物質上也會出現重大改變,例如工業化的發展,並產生戰時經濟和商品化的特色。 參與型經濟和議會共產主義(council communism)則是其他形式的制度,勞工與消費者的議會利用自治的方法來達成決策,並反對由大企業或國家企業控制經濟。
大多數被稱為資本主義的理論家都是在18世紀、19世紀、和20世紀出現的,例如在工業革命和歐洲的帝國主義時期(例如斯密、李嘉圖、馬克思),和大蕭條時期(如凱恩斯)和冷戰時期(如哈耶克、弗里德曼)。 這些理論家定義資本主義為一種資本由私營的個體們(有時也被稱為「資本家」)擁有的制度,而經濟的決策和決定是由市場進行—亦即藉由販賣者和購買者之間透過協議所進行的貿易;借著市場的智慧和企業家精神,以及由法律保護的財產權和契約制度來運作。這些理論家也試著解釋為何資本主義能產生比由政府介入的經濟更大的經濟成長。(參見經濟學、政治哲學、自由放任) 芬蘭國會議員安德斯·屈德紐斯(Anders Chydenius)在1765年出版了The National Gain一書,成為第一個提倡貿易和產業自由以及自由主義原則的人,11年後的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一書。 對於資本主義的概念也隨著時間而不斷改變,也隨著政治觀點和分析方式而有所差異。亞當·斯密所支持的經濟自由主義專注於人類私利所扮演的的啟蒙角色(「看不見的手」),以及特定的在增加資本聚集效率上所扮演的角色。 一些資本主義的擁護者(如米爾頓·弗里德曼、艾茵·蘭德、和阿倫·格林斯潘)都強調自由市場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相信自由市場能提升個體間的合作、創新、經濟成長、以及自由。一些人(如社會學家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認為資本主義的樞紐在於一個能讓產品和服務於市場進行貿易的經濟制度,而資本產品屬於非國家的實體所有,在全球的規模之上運作。 對其他人而言(如卡爾·馬克思),資本主義則被定義為一種在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社會關系,導致了勞工市場的產生,大多數人為了生活而必須出賣他們的勞力。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則主張,由於經濟自行組織的現象,沒有經過政府計劃和指引的經濟將會有更優越的效率。許多人將資本主義作為市場經濟的同義詞。
資本主義經濟的特色
擁護者和批評者們都同意資本主義擁有以下的特色:私營部分、私人所有權、自由企業、利潤、財富的不平等分配、競爭、自我組織、市場(包括勞工市場)的存在、以及追求私人利益。 至於由政府大量干預經濟—包括由國家掌控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混合一些自由市場特色的經濟制度通常稱為混合經濟,而不是資本主義 [3]。如果政府幹預的程度遠遠高過私人的決策部分,那麼這種經濟則被稱為中央集權。一些人如米爾頓·弗里德曼則反對任何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依照一些定義方式,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屬於資本主義制度,或者是根基於資本主義上的混合經濟制度。一些人則認為全世界已經結合為一個全球化的資本主義制度,甚至是那些仍拒絕資本主義的國家,也都在一個全球性的資本主義經濟里運作。
對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權 資本主義的必要特徵是以法規制度來確立和保護私人的財產,尤其是對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權。私人財產權在早期的法律制度便已存在,例如古羅馬 [4],但對於這些權利的保護則較為困難,因為當時羅馬並沒有警察存在 [5]。羅馬和一些早期的制度經常逼迫弱者付費給有權勢的庇護人或貴族以換取保護。 擁護者們主張,穩固的財產和法律制度使資本主義能促成: 最大的獨立性; 更清楚而確實的所有權; 統一並整合全國的財產法規和財產資訊; 藉由懲罰貿易中的詐騙行為來提升信任; 藉由更正式而復雜的所有權書面契約,將能更輕易的分擔風險和公司中的所有權; 藉由更多借貸的擔保項目,新的投資計劃將更容易借貸資金; 更容易獲得可信度更高的借債信用歷史和財產價值的情報; 強化財產所有權契約文件的代替性、標准性、和可移動性,替全國性的市場架構鋪路,並能使個人和公司實體更輕易的轉移財產。 而這些全都能促進經濟的成長。 與社會主義相較,資本主義堅持私人財產的個人所有權,特別是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權。資本主義的支持者經常強調,在生產資料不受政府控制的情況下,將能最大化經濟的生產力。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主張「在歷史上,生產資料的私有化程度,是和人類從動物狀況進化至現代文明的發展一致的」[6]。在現代,每個國家裡的生產資料多多少少都有一部分歸政府所有,不過,只有絕大部分的所有權都歸私人擁有的經濟體系才能被視為資本主義。
F. 關於歷史事件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1842年 雙方:英國 中國 原因:貿易不均衡,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 經過:英國戰艦東南沿海北上,一路攻城克地。 結果:中國簽訂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性質:初步使中國進入半封建辦殖民地時代。 感人故事:三元里抗英 ~~~~~~~~~~~~~~~~~~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860年 雙方:英國聯合法國 中國 原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經過:廣州被攻克,大沽口陷落,世界園林的精華圓明園被劫掠焚毀 結果:與諸列強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再次損失了大量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大步。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中國社會進一步半殖民地化。 感人故事:1858年6月25日,英法聯軍突然向大沽炮台進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守軍英勇抵抗,戰斗異常激烈。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身先士卒,先後陣亡。激戰結果,英法聯軍慘遭失敗,損失艦艇多艘,死傷四百多人,英艦隊司令何伯也受重傷。 ~~~~~~~~~~~~~~~~ 甲午戰爭 1894年~1895年 雙方:日本 中國 原因:作為朝鮮當時的宗主國,中國在朝鮮請求下出兵同試圖吞並朝鮮的日本作戰。 經過:清政府屢戰屢敗,丟失了朝鮮半島,最精銳的北洋水師被摧毀,日本長驅直入,在東北大肆破壞,****。 結果:簽訂了最恥辱的《馬關條約》,失去對朝鮮的宗主權,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割讓台灣。 感人故事:鄧世昌的定遠號成為精神符號激勵後世千千萬華夏兒女保家衛國。
G. (18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
(1)是 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或「界碑」(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分)「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勝利」。(2分) (2)《南京條約》簽訂於1842年,背景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失敗求和;(2分) 《馬關條約》簽訂於1895年,背景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的戰敗;(2分) 《辛丑條約》簽訂於1901年,背景是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求和。(2分) (3)是因為中國近代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分) (4)救亡圖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H. 有關埃菲爾鐵塔的建立歷史事件有那些
背後故事現在的人可能很難相信,當1800年代末期埃菲爾鐵塔的構想被提出的時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國人都並不贊成。下面的故事,就是關於這個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建築之一——埃菲爾鐵塔。 革命性的構想 1885年,法國官方開始計劃於1889年舉行一個大博覽會(Great Exposition),用以慶祝法國革命勝利100周年。他們希望建造一個可以代表法國榮譽的紀念碑。 當時,石制的華盛頓紀念碑剛剛完工。這座高達557英尺的紀念碑,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而法國人希望超越這一紀錄,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個1000英尺的高塔。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塔的設計和建築師。 公開選拔 1886年5月2日,法國政府宣布舉行一個設計大賽,法國的工程師和建築師們被邀請參加研究關於在Champ de Mars豎起一個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鐵塔的可能性。 無論參加大賽的人提出什麼樣的構想,他們的設計都必須滿足如下兩個條件: 1. 這個建築可以用來募集資金。也就是說必須能夠吸引足夠的旅遊者買票參觀,所得資金可以維持這個建築本身。 2. 這是一個臨時的建築,在博覽會之後能夠輕易的拆除。 沒有競爭 在5月18日的最後期限之前,超過100份設計稿參與競爭。其中大部分都非常傳統,另外一 些則非常的怪異。有人提出建造一個巨大的斷頭台;有人提議豎起一個1000英尺的灑水裝置,在乾旱的季節里灌溉整個巴黎;還有人建議在高塔的頂上,安裝一個巨大的電燈,可以把整個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閱讀報紙。 事實是,沒有一個提案獲得通過。就在宣布舉行大賽的時候,一位53歲的建築工程師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爾),就已經開始思索用金屬為法國建造一個偉大的建築。 幾周之前,他已經會見過一位叫做Edouard Lockroy的法國大臣,並且提交了自己已經准備完畢的計劃——一座鐵塔。埃菲爾製作了5329張機械制圖用以描述將會用到的18038塊不同的部件。Lockroy對埃菲爾的設計非常傾心,於是暗中操縱設計大賽使得埃菲爾的設計勝出。 合資建設 1887年1月,埃菲爾和法國政府、巴黎市政府簽訂了合約。埃菲爾的工程公司將會支付建造總預算160萬美元中的130萬美元,作為交換,埃菲爾將會獲得在博覽會期間和此後20年的由此鐵塔而獲得的各項收入。(這時候政府已經同意在博覽會後保留鐵塔。)然後,所有的擁有權將轉交給巴黎市政府,如果願意,政府也可以拆除掉鐵塔。 和其他的公共紀念碑不一樣的是,埃菲爾鐵塔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用來賺錢。如果你想乘坐電梯或者樓梯到達一層平台,需要支付2法郎;如果想一路到達頂層,需要支付5法郎(星期天會便宜一些)。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一層平台還計劃開辦餐廳、咖啡廳、商店;二層平台計劃開設郵局、電話局、麵包店和畫廊。這個鐵塔設計能夠同時容納10416名付費的遊客。 破土動工 建設始於1月26日,此時時間已經不多了,距離博覽會的開放僅僅有兩年的時間,埃菲爾必須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建設。要知道,有埃菲爾鐵塔一半高的華盛頓紀念碑,花費了36年才建設完成。 巴黎的抗議浪潮 一個1000英尺高的建築將會拉低巴黎的天空,並且壓制城市的其他地標,例如聖母院(Notre Dame)、盧浮宮(Louvre)和凱旋門(Arc de Triomphe)……當鐵塔開始破土動工的時候,超過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聯署一份請願書,要求停止這一工程。他們聲稱埃菲爾的「大燭台」會損害巴黎的名譽和形象。不過埃菲爾和市政府並沒有理會這一抗議,建造工作絲毫未受影響的繼續進行。 其他的恐懼 鐵塔還有其他的批評者。法國一位數學教授預計,當蓋到748英尺之後,這個建築會轟然倒塌;還有「專家」稱鐵塔的燈光將會殺死塞納河中所有的魚。 巴黎版的《New York Herald》聲稱鐵塔正在改變氣候,日報《Le Matin》則用頭條報道鐵塔「正在下沉」。不過鐵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沒有停歇,一種敬畏的情緒開始取代畏懼。 埃菲爾鐵塔的奇跡 一般而言建築都是在學習前作的基礎上提升的,例如想要蓋一座10層的高樓最好先研究一下8、9層的建築。而對於埃菲爾而言就沒這么幸運,之前沒有任何的建築能夠達到鐵塔的高度。 為了完成鐵塔的建造,埃菲爾設計了許多具有創造性的技術: ● 和當時其他的大型建築工程不同,埃菲爾預先在自己的車間裡面製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說,當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時候,能夠很快速的安裝完畢。 ● 鉚釘孔預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製作完畢,使得20個鉚接小組能夠每天裝配1650個鉚釘。 ● 建造鐵塔的每個部件都不超過3噸重,這使得小型起重機得以普遍應用。 塔墩 在工程開始的階段,實際上有四個施工地點,每一個都是鐵塔的支腳或者成為塔墩。這些塔 墩直到180英尺之後才會匯合,而當這些橋墩匯合之後必須能夠達到完美的水平,這個完美的水平面將會作為餘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礎。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會讓整個鐵塔傾斜。 埃菲爾知道自己沒辦法保證塔墩在建造完畢之後能夠托起完美的水平面,所以他在每個塔墩的底部都裝置了一台臨時水壓泵。這樣隨著工程的推進,他可以通過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來進行微調。當整體調節完畢之後,工人們將會在塔墩裡面嵌入鐵楔子,讓塔墩永遠的固定下來。 後來的事實證明,埃菲爾沒什麼特別需要擔心的。即便到達180英尺的高度,四個塔墩的最大的誤差也沒有2.5英寸。四個塔墩簡單的調整並固定完畢。直到今天,這個鐵塔還保持著完美的水平。 尾聲 埃菲爾鐵塔是一個奇跡,不單因為它獨特的設計,而且鐵塔的建造還比預期的快,費用也比預計的少。博覽會計劃是5月6日開始,而鐵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埃菲爾和他的公司以創紀錄的速度賺回資金。在博覽會舉行的半年期間,這個鐵塔賺得了140萬美元,而最初的預計造價僅為160萬美元,再加上還有政府補貼的30萬美元,在博覽會結束前就已經完全的收回投資。 建成的鐵塔非常的壯觀,以至於獲得了許多最初批評家的欣賞。其中就包括當時的法國首相Tirard,起初他對這個工程持反對意見,但是在工程結束之後他卻頒發給埃菲爾榮譽軍團勛章(Legion of Honor)。這個鐵塔,成為了法國至高技術的符號,也成了法國的符號。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改變態度,以《項鏈》而聞名的小說家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據說就時常在鐵塔的二樓吃飯,他的理由是:在這里是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而且在莫泊桑的小說中,很多人物也不喜歡鐵塔。 關於鐵塔的事實 · 每隔七年,都要為埃菲爾鐵塔刷上300噸的略帶紅色的綠漆。之所以是略帶紅色的綠色,是因為這種顏色對藍色的天空和鐵塔下面Champ de Mars的綠地沖擊最小。 · 鐵塔的四個塔墩正好指向正東南西北。 · 1925年,巴黎市准備用電燈裝飾鐵塔,作為其附近舉行的一場藝術博覽會的組成部分,但是由於造價高達50萬美元而欲作罷。當汽車製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鐵龍)得知這一計劃之後,准備出資贊助這一工程,不過條件是要用燈光組成其汽車公司的標志。最後雙方達成協議。 · 不幸的是,埃菲爾鐵塔也成為法國最著名的自殺地點。每年平均都有四個人從鐵塔上跳下或者在鐵塔上懸梁自殺。第一個從鐵塔上跳下去的是一位名叫Reichelt的裁縫,他為自己縫制了一個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為自己能飛起來,但是很遺憾,他沒有成功地飛起來。 編輯本段三瞭望台 法國人說,埃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實的確如此。它設有上、中、下三個瞭望 台,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最高層瞭望台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采電梯登高。這里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幅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全巴黎盡在腳下,當白天視野清晰時,極目可望60公里開外。 中層瞭望台離地面115米。有人說,從這一層向外張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確,淡黃色的凱旋門城樓、綠蔭中的盧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都清晰可見,色彩斑斕。傍晚登塔,則見夜色如畫,繁燈似錦,翠映林蔭,那些交織如網的街燈,真如雨後珠網,粒粒晶瑩。這一層還有一個裝潢考究的全景餐廳,終年都是顧客盈門,座位必須提前預訂才行。 最下層瞭望檯面積最大,相當寬敞,設有會議廳、電影廳、餐廳、商店和郵局等各種服務設施。在穿梭往來的人群中,好像置身於鬧市,而忘記這畢竟是57米的高空。從這里觀賞近景最為理想。北面的夏洛宮及其水花飛濺的噴水池、塔腳下靜靜流過的塞納河水、南面戰神校場的大草坪和法蘭西軍校的古老建築,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 編輯本段世界輿論 如同巴黎所有的創新建築一樣,埃菲爾鐵塔一開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絕,再不用說那些建築和城市規劃專家尖刻的批評了。雖然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宣稱「法蘭西將是全世界唯一將國旗懸掛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國家」,但一時也無法說服各階層反鐵塔人士。 《泰晤士報》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簽名的呼籲書反對埃菲爾的設計方案,認為這一劍式鐵塔將會把巴黎的建築藝術風格破壞殆盡,其中包括頗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馬等人。即使在鐵塔落成之後,批評的聲浪也並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請願,希望把它拆除;法國著名詩人、象徵主義代表人物魏爾倫每迴路過鐵塔都立刻另擇路徑,以避免看見它的「醜陋」形象。一時間,由埃菲爾鐵塔引起的風波席捲了整個巴黎城。 只是由於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才使反對呼聲逐漸平息。從此,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城內有了一個正式的地位,它逐漸被接受、被喜愛,最終名正言順地上了畫家們的畫布。著名的風景畫家瓦拉東的獨生子烏特里羅、原始派畫家亨利、盧梭等都盡情地描繪過它,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內爾也曾在他的詩章中贊美過它。 一個壓根沒想到以藝術為出發點的工程師,卻創造了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品;一個不是為廣播發射裝置建造的紀念碑式鐵塔,卻因扮演著發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們的肯定,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編輯本段驚人之舉 1.1891年,巴黎的一位麵包師踩著高蹺走了636級,爬到了鐵塔頂層。 2.1911年,一位名叫蒙西埃·雷菲爾德的法國裁縫師,穿著自己設計的有彈簧的蝙蝠翅膀形狀的披風,從鐵塔頂端的護牆上往下飛。但不幸的是,他自製的「披風遠征號」在飛行時失控,他在一大批觀眾的面前飛向了死亡的地獄。他以巨大的力量撞在地面上,撞開了一個足足有30厘米深的大洞。事後,醫生檢查了他的身體。醫生說,雷菲爾德也許在撞到地面以前就已因心臟病突發身亡。 3.1923年6月,一位名叫皮埃爾·拉布里克的法國作家從第二層頂端沿著鐵塔騎自行車回到地面。 4.1926年11月,為了給住在附近的兄弟留個好印象,一位名叫萊昂·科洛的法國人企圖駕飛機穿越兩個塔墩之間的間隔。他幾乎成功了,但在最後時刻,他被太陽光照花了眼。因此,他只好向左轉,接著撞到了一根無線電天線,飛機馬上著火了,萊昂也命喪九泉。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在盟軍快要從德國人手裡奪回巴黎前,一位美國飛行員做了跟萊昂一樣的一次飛行壯舉,這次他成功了。 6.作為鐵塔75歲生日慶祝的一部分,一支登山隊攀登上了鐵塔——他們沒有用任何梯子! 7.1968年,有人將一頭奶牛吊上了塔頂,以此來鼓勵人們多買牛奶、黃油和乳酪之類的乳製品。 8.每年,鐵塔都要完成一次自己的壯舉——自動升高。因為在炎熱的夏天,鐵塔會因受熱膨脹而自動升高約17厘米——但在天氣變冷時,鐵塔會自動收縮至正常水平。
I. 就你所熟悉的"中國歷史與文化"中的某一歷史事件或文化現象做一簡要評述。要求條理清晰一千字以上急用啊
= =到底為什麼你們都不自己做論文呢?這樣實在是不決的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有幫助……要不,給你個選題吧,你用唐朝的唐玄宗設立梨園與戲曲界稱其為戲曲界鼻祖,或者楊貴妃因為善樂能舞而與他走到一起的事兒下一下吧
與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發布:2021-03-15 14:26:09
瀏覽:2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發布:2021-03-15 14:24:30
瀏覽:22
郵政歷史故事
發布:2021-03-15 14:21:13
瀏覽:57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