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車上書記反映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這一事件的導火線是什麼
題主說的應該是「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是指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率梁版啟超等權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 了解一下「公車上書」的典故《史記·滑稽列傳》載:漢武帝時,齊地人東方朔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他廣泛地閱讀了諸子百家的書,因此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他到長安後,到公車府那裡給皇帝上書,共用了三千個木簡。公車府派兩個人一起來抬他的奏章,才勉強抬得起來。武帝花了兩個月才讀完東方朔的奏章,讀完後龍心大悅,下令任命東方朔為郎官。
② 公車上書的主張是什麼這一件事件發生在哪一年她有什麼重要的歷史影響
公車上書發生在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
它標志著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是中國群眾政治運動的開端。
③ 對於「公車上書」反映的歷史事件談談你對它的看法
是近代知識分子思想覺悟的開始。
④ 公車上書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公車上書其背景源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日本。 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版正在北京考權完會試,等待發榜。《馬關條約》內割讓台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突然消息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台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
⑤ 江南製造總局,公車上書等反映了哪個歷史事件
江南製造總局是洋務運動,洋務派的。公車上書是戊戌變法,維新派的。反應的是不同的事。
⑥ 近代歷史當中有個事件叫公車上書,慈禧時發生的事情!公車是什麼意思啊
公車:漢代官署名,後也代指舉人進京應試。
⑦ 公車上書的歷史背景
其背景源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平考完會版試,等待發榜。權《馬關條約》內割讓台灣及遼東,賠款白銀二億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台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為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 ,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
根據傳統的歷史學教材所載:反對者反對簽訂《馬關條約》。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之後,康有為等以「變法圖強」為號召,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復、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之後,光緒帝啟用康有為等,史稱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⑧ 公車上書該歷史事件產生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版開端。「公車上書」標志著醞權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潮已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和震動很大,康有為從此取得了維新運動的領袖地位。
⑨ 「公車上書」這個歷史事件概述
歷史上所說的公車上書,是指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光緒皇帝,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 其背景源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京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馬關條約》內割讓台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台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 根據傳統的歷史學教材所載:反對者反對簽訂《馬關條約》。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之後,康有為等以「變法圖強」為號召,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復、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之後,光緒帝啟用康有為等,史稱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雖然,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都先後失敗,但是維新思想從此喚醒和激勵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救亡圖存,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歷史的更正: 關於「戊戌變法」的所有「定論」中,「公車上書」都是一個重要情節。隨手翻出《中國近代史辭典》(上海辭書82年版)說:「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派李鴻章赴日本簽定《馬關條約》,激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 5月2日,康有為聯合在北京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於松筠庵會議,聯名上書光緒皇帝……上書雖被都察院拒絕,但在全國廣泛流傳,是資產階級改良思潮發展為政治運動的起點,史稱公車上書。」
⑩ 公車上書反映了什麼歷史發展趨勢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來),維新派登上源歷史舞台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公車上書」標志著醞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潮已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和震動很大,康有為從此取得了維新運動的領袖地位。